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材全解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 人的由来.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05962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5.7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材全解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 人的由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材全解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 人的由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材全解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 人的由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材全解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 人的由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材全解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 人的由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材全解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 人的由来.docx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材全解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 人的由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材全解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 人的由来.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材全解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 人的由来.docx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材全解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人的由来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人的由来

本章综合解说

本章内容概览

本章阐述了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以及人的生殖和发育,并阐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影响、发展变化的。

人的由来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人类这一物种的由来,二是作为个体的人的由来。

本章首先通过比较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异同,介绍人类起源和发展的化石证据,引导我们区分事实和观点。

即通过科学用证据说话,靠逻辑辩论的思维,介绍了人类作为物种是从哪里来,又是怎样发展的。

然后介绍了人的生殖系统和生殖过程,即开始介绍作为个体的人的由来,让我们清晰地了解新生命的诞生过程。

青春期是人的一生中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本章介绍了青春期的身体变化和心理变化,引导我们注意青春期的身心健康。

重点难点提示

重点:

(1)认识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

(2)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受精的过程。

(3)胎儿和母体之间的物质交换。

(4)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身体变化和心理变化的特点以及心理卫生。

难点:

(1)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2)受精的过程以及胚胎发育的过程。

(3)如何健康地度过青春期。

本章学法点津

学习本章知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利用插图,自主学习。

本章的插图比较多,并且插图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有的插图介绍结构的同时,将功能也简要标注,方便我们自主学习。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教材中的图片,认识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区别与联系;通过识图来了解男女生殖系统的主要结构和功能。

(2)树立正确的性观念,以科学的态度学习。

本章“人的生殖和发育”的内容在传统观念中被认为是比较隐秘、难以直言的,我们要打破传统观念,树立正确的性观念,以正确的、科学的态度学习生殖和发育的知识。

(3)密切结合生活实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结合自己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变化以及青春期产生的疑惑,敞开胸怀,主动学习,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指导自己的行为,以便能够健康地度过青春期。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教材预习全解

趣味情景导入

“人类是从哪里来的?

”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在探讨着这个问题。

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人们作出了不同的解释。

在我国有一个女娲造人(如图)的传说。

远古时期,地球上没有人类,非常萧条,缺乏生机,有个叫女娲的神仙用五色土捏成一个个泥人,有男的也有女的。

捏好后对泥人吹一口气,那些泥人就变活了。

后来,女娲感到这种方法太慢了,就折断了一根树枝,伸向河中蘸满泥浆,把树枝高高举起,用力挥舞,无数的泥点落到四面八方,泥点立即变成了活蹦乱跳、欢呼雀跃的人群。

这只是神话传说。

那么,人类真的是女娲创造的吗?

人类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

学习目标导航

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进化来的。

2.尝试采用对比的方法,比较四种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异同、人类起源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人类的形态特征,描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在形态、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3.认同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相关知识链接

1.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当生物生存的环境发生改变时,生物就会不断地进化,以适应改变了的环境。

2.猩猩、长臂猿等现代类人猿与人类都属于哺乳动物中的灵长目,现代类人猿与人类之间有着比较近的亲缘关系,但是现代类人猿的生活方式与人类有很大的差别,一般过着以树栖为主的森林生活。

教材内容全解

想一想,议一议

(见教材第2页)

黑猩猩不会变成人。

知识点一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1.人类起源的观点

(1)在科学技术相对落后的古代,人类不能对生命起源作出科学认识,于是人们认为人是由神创造的,生物间无任何亲缘关系,这种观点被称为“神创论”。

(2)19世纪时,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在仔细比较了人和现代类人猿的相似之处后,发现人和现

代类人猿在形态结构等方面具有许多相似之处,提出了人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一类古猿。

从那

时起,曾经流行于世的人是神创造的观点,就受到了猛烈的冲击。

2.教材第3页“观察与思考”全解

现代类人猿也叫猿类,常见的有长臂猿、猩猩、大猩猩和黑猩猩等,是灵长目猩猩科和长臂猿科的统称。

这些动物因与人类的亲缘关系较近,形态结构与人类十分相似,所以统称类人猿(如图)。

(1)长臂猿:

是猿类中最细小,行动最快捷、灵活的一种,因其前臂长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南亚、东南亚和我国的云南省,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

它们在身体构造上有许多方面与人类极为相似,例如牙齿的数目,胸部有一对乳头,大脑和神经系统都很发达等。

(2)猩猩:

就是平常所说的红毛猩猩,曾经广泛分布在东南亚和中南半岛,但由于栖息地大片森林的

消失,现仅存于苏门答腊的北部和婆罗洲的大部分低地,栖息于树上,喜欢独居。

(3)大猩猩:

属于灵长目,猩猩科,大猩猩属,是灵长目中最大的动物,生存于非洲大陆赤道附近的丛林中。

大猩猩体形雄壮,面部和耳上无毛,额头很高,下颚骨比颧骨突出;犬齿发达,有与人相同的牙齿排列,并且和人一样有各不相同的指纹。

(4)黑猩猩:

是猩猩科中最小的种类,和人类的基因相似度极高,是仅次于人类最聪慧的动物。

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向西分布到几内亚。

其行为与人类十分相似,能使用最简单的工具,在人类学研究上具有重要意义。

观察与思考

(见教材第3页)

1.现代类人猿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等地的热带森林中。

它们都是依靠从大自然中获取食物来生存,没有制造工具、改善生存环境的能力,没有语言文字的交流。

2.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有以下几点:

(1)运动方式不同。

类人猿主要是臂行;人类是直立行走。

(2)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

类人猿可以使用自然工具,但是一般不会制造工具;人类可以制造并使用简单和复杂的工具。

(3)脑发育程度不同。

类人猿脑容量约为400毫升,无语言文字能力;人脑容量达到l200毫升,语言文字能力强。

观察与思考

3.由于人类具有制造和使用各种现代化工具的本领,使得其适应自然环境、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加强,人类种植、养殖技术的提高,加强医药卫生保健、建设生活空间等做法,使人类的数量急剧增加。

类人猿至今仍然处于听天由命的境地,人类开发类人猿生活的森林,获得木材、耕地。

类人猿因缺少生存空间而数量日益减少。

因此,让类人猿能够在自然环境中生存下去,是人类的义务,这就需要全人类提高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并规范自己的行为。

3.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

项目

人类

类人猿

运动方式

直立行走

臂行

制造工具的能力

制造并使用各种简单和

复杂的工具

会使用自然工具,

但不会制造工具

脑发育程度

脑容量大,有很强的思

维能力和语言文字能力

脑容量小,无语言

文字能力

相同点

具有复杂的大脑和宽阔的胸廓,相似的面部表情和骨骼成分,牙齿的结构与数目、眼的位置、外耳的形状、血型、行为表现及寿命长短等也相似

本质区别

能否制造和使用工具

4.森林古猿是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公共祖先(重点)

(1)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曾广泛分布于非洲、亚洲、欧洲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它们过着以树栖为主的生活,靠前肢攀援和采集食物。

它们采集的食物主要是树上的野果、嫩芽、树叶以及昆虫等。

森林古猿的生活方式与现代类人猿基本相同。

(2)森林古猿中的一部分一直过着以树栖为主的生活,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成现代类人猿。

现代类人猿与森林古猿在生活方式和形态结构等方面都极为相似。

(3)由于特殊的因素,森林古猿的一支走向了演化为人类的漫长而艰难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与猿不同的特征。

例1(2016·山东菏泽)依据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人类起源于()

A.森林古猿B.黑猩猩C.大猩猩D.现代类人猿

【答案】A

【解析】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一部分走向森林进化为现代类人猿,一部分下到地面进化为人类。

大猩猩、黑猩猩都属于现代类人猿,人类和现代类人猿都是由森林古猿进化而来的。

故选择A选项。

知识点二从猿到人的进化

1.森林古猿进化的原因

(1)外因:

在1000万至2000万年前,地壳运动剧烈,地球上相继出现了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等山脉,在东非则形成了全长6000多千米的大裂谷。

当时的气候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东非大裂谷地区原先的热带丛林有一部分变成了稀树草原。

(2)内因:

一部分森林古猿被迫下地生活,它们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也逐渐发生变化,才逐渐进化成人类。

旁栏思考题

(见教材第4页)

由于强烈的地壳运动,形成了东非大裂谷。

地形的剧烈变化,使气候也发生了变化,原有森林一

部分消失了,形成草原。

这些环境变化对森林古猿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得生活在森林中的部分

古猿不得不从树上下到地面,为了获得食物,古猿要用下肢支撑身体,用前肢去抓取、捕捉食物,逐

渐以直立行走方式适应平地上的生活。

例2森林古猿从树上下到地面生活的原因是()

A.树上天敌多B.出现了森林火灾

C.地壳的运动和气候的变化D.扩展领地

【答案】C

【解析】环境的变化是森林古猿进化的原因之一。

大规模的地壳运动致使地球的气候发生了剧烈变化,

一部分森林逐渐变成稀树草原,森林古猿由于栖息地和食物减少,不得不下地生活。

故选择C选项。

2.森林古猿进化为人类的证据(难点)

(1)化石:

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和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行的痕迹等),由于某种因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

生物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

(2)古人类学家在东非大裂谷地区发现了许多早期古人类化石,说明这一地区在远古时期曾经是古人类活动的地方。

(3)露西的化石:

从距今300万年前的少女露西的骨骼化石来看,她的髋骨较宽阔,上肢骨和下肢骨在形态上已经发生了变化,下肢骨更粗壮,有利于直立行走。

从而推测露西时代的古人类能使用工具,使自己的四肢得以延伸,捕猎和御敌能力都大大增强。

(4)石器化石:

分析距今175万年前的古人类的遗物化石可以知道,他们所用的石器明显经过加工,分别呈斧状和凿状,可当作工具来砍砸和削刮物体,由此推测他们在逐渐适应直立行走的过程中,已具有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了。

3.森林古猿进化到古人类的历程(难点)

(1)直立行走,前肢解放:

由于地壳运动、气候变化,森林大量消失,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

下地生活的那部分森林古猿,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一代一代地向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前肢解放出来。

(2)使用工具,制造工具。

前肢解放的森林古猿能够使用树枝、石块等来获取食物、防御敌害,臂和手逐渐变得灵巧,并且开始制造简单的工具进行劳动。

又经过若干万年,古人类制造的工具越来越复杂,劳动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3)大脑发达,产生语言。

古人类在劳动的过程中,学会了用火,大脑也越来越发达,在群体生活中逐渐产生了语言。

用火烧烤食物,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育,从而提高了制造工具的能力;复杂而精巧的工具的制造和使用,又促进了脑的发达,使他们能够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困难;随着生活方式的复杂和完善,大脑中主管语言的区域也日益完善,丰富的语言,使相互之间能更好地交流与合作。

人类为了生存,在同猛兽环伺、风雨无常的大自然的斗争中,变得越来越强大。

提示:

仍然生活在森林中的古猿,逐渐产生了与变化的环境相适应的特征,发展成为现代类人猿。

4.教材第5页:

“插图”全解(图4-4人类起源与发展示意图)

教材图4-4从体形、使用工具和是否着衣三个方面展示了人类的起源与发展:

(1)半直立行走一直立行走。

(2)不会使用工具→使用自然工具→制造和使用简单的工具→制造和使用包括电脑在内的各种复杂工具。

(3)赤身裸体→懂得御寒、遮羞→穿衣美观。

规律总结

①能否直立行走是人类和类人猿分界的一个重要标志。

②环境的改变和森林的大量消失是森林古猿进化为人类的外因;而身体适应直立行走、前肢解放、大脑发达等形态结构的变化是森林古猿进化为人类的内因。

③人类进化历程简图

例3(成都)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下列行为或特点最先发展的是()

A.使用工具B.直立行走C.大脑发达D.使用语言

【答案】B

【解析】由于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森林大量消失后,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随着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一代一代向着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

直立行走使前肢解放出来,专门使用工具,制造工具;古人类在劳动过程中,学会了用火,大脑变得越来越发达,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

故选择B选项。

5.善待我们的同祖近亲——现代类人猿

人类的聪明才智,使人类从自然界的弱者变成了强者。

现在人类已经强大到能够改变生物圈的面貌。

而与我们同祖的现代类人猿,却由于人类的乱砍滥伐使得它们的栖息地——森林大量消失,再加上人类的乱捕滥杀和对环境的严重污染等,其数量日益减少。

人类应当视现代类人猿等各种野生动物同自身一样,都是生物圈中不可缺少的成员,同样享有在地球上生存、繁衍的权利。

对于人类的近亲——现代类人猿,人们更应当加强保护,善待它们,与它们和谐相处。

例4正确对待人类的近亲——现代类人猿的方法和态度是()

A.建立现代类人猿自然保护区B.保护现代类人猿赖以生存的森林

C.适量捕杀现代类人猿D.A和B两项都对

【答案】D

【解析】现代类人猿等各种野生动物与人类一祥,都是生物圈中不可缺少的成员,同样享有在地球上生存、繁衍的权利。

人类应当加强保护现代类人猿以及它们赖以生存的森林,建立现代类人猿自然保护区,不能任意捕杀它们。

故选择D选项。

知识点三教材第6页“技能训练”全解(区分事实和观点)

1.事实是指事情的真实情况,包括事物、事件、事态,即客观存在的一切物体与现象。

2.观点是指从一定的立场或角度出发,对事物或问题所持的看法。

3.事实与观点的联系:

人们的观点是根据事实提出的。

对于同一个问题,因为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不同,可能会发现不同的事实,提出不同的观点。

对于同一个事实,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观点。

教材中提到的古人类露西的化石是在非洲发现的、露西生活在300万年前、其他地区没有发现200万~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这些是事实。

而据此判定其他地区没有200万~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

则是一种观点;亚洲的直立人是从非洲迁徙过来的,是一种推测,也是观点。

所以,1、2、3是事实,4、5是观点。

例5下列叙述不属于观点的是()

A.少女露西可能采取直立行走的运动方式

B.除非洲以外,其他地区没有200万~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

C.在东非大裂谷地带发现了许多早期古人类的化石

D.亚洲的直立人是从非洲迁徙过来的

【答案】C

【解析】科学家的观点是根据事实提出的。

古人类学家在东非大裂谷地带发现了许多早期古人类的化

石,通过对这些化石的研究,提出了A、B、D三项中所描述的观点。

C项所说的是一种事实,不是观点。

故选择C选项。

典型例题剖析

题型一森林古猿进化为人类的证据

例1(2015·山东莱芜)人类的起源至今仍然是未解之谜,科学家根据各种证据推测,人类起源于森

林古猿。

下列不能为此观点提供证据的是()

A.最早发现的森林古猿的一块右上颌碎片化石具有若干人类的特征

B.由森林古猿演化来的南方古猿能直立行走并能使用自然工具

C.“露西”骨骼化石既有南方古猿的特征又是一具人科动物化石

D.迄今为止发现的化石表明森林古猿有巨猿、西瓦古猿等几个分支

【答案】D

【解析】A、B、C三项都说明化石生物与古猿和人类的相似之处,因此可以证明人类是由森林古猿进化而来的。

D项,未表明森林古猿与人类的相似之处,因此不能证明人类是由森林古猿进化而来的。

故选择D选项。

题型二人类进化的历程

例2森林古猿的一支,由于环境的变化,它们的一些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改变,由树栖下到地面生活,

这为它们进化成人类奠定了基础。

下列所述与此无关的是()

A.要直立行走,以便寻找食物、发现敌害

B.前肢的解放,使前后肢分工明确,前肢逐渐变成了臂和手

C.为了使用火烧烤食物,它们逐渐下地并适应了陆地生活

D.由于经常围捕猎物,它们要相互协作交流,因而逐渐产生了语言

【答案】C

【解析】由于森林大量消失,一部分森林古猿被迫下到地面生活,它们防御敌害、获取食物等的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逐渐利用后肢直立行走,将前肢解放出来。

在使用自然工具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制造简单的工具,使古人类的双手越来越灵活,大脑也越来越发达,捕猎和御敌能力大大增强,在相互协作与交流中逐渐产生了语言,使人类变得越来越强大。

森林古猿在向人类进化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用火,而不是为了用火才下地生活。

故选择C选项。

例3(2015·山东潍坊)下列关于人类起源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是由类人猿逐步进化而来的

B.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一直向着有利于直立行走的方向变异

C.人类进化过程中脑容量逐渐增大

D.能否使用工具是人猿分界的标志

【答案】C

【解析】人类和类人猿都是由森林古猿进化而来的。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不会一直向着有利于直立行走的方向变异。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最显著的变化是脑容量逐渐增大。

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能否直立行走。

故选择C选项。

知识能力提升

重点内容总结

易误易混警示

1.误认为猴、狒狒等是现代类人猿

现代类人猿主要包括长臂猿、猩猩、大猩猩和黑猩猩。

现代类人猿属于无尾动物,猴、狒狒等属于有

尾动物,所以猴、狒狒等不属于现代类人猿。

现代类人猿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黑猩猩,经过基因测序,黑猩猩和人类的基因相似度极高。

例1下列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A.黑猩猩B.金丝猴C.猕猴D.狒狒

【答案】A

【解析】黑猩猩属于现代类人猿,其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最近;金丝猴、猕猴、狒狒不属于现代类人猿。

故选择A选项。

2.误认为现代类人猿还能进化成人

森林古猿进化为人类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由于当时地球上地形和气候的巨大变化,森林大量消失,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二是下到地面生活的森林古猿,为适应变化了的环境,自身形态结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成了人类。

现在的地球上不会再重现森林古猿进化成人类的环境了,而且现代类人猿与森林古猿在形态结构上也有了很大的差别。

因此,现代类人猿已不可能再进化成人类了。

例2下列关于人类与类人猿的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类人猿是人类的祖先B.类人猿还能进化成人类

C.类人猿与人类都起源于南方古猿D.类人猿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最近

【答案】D

【解析】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曾广泛分布于非洲、亚洲、欧洲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向进化:

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另一部分森林古猿由于环境的变化被迫下地生活,慢慢地进化成了人类。

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亲缘关系最近,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森林古猿。

现代类人猿已不能再进化成人类了,因为现在地球的环境条件和当时森林古猿进化为人类的环境条件已有了显著的差别,而且现代类人猿和森林古猿在形态结构等方面也有了区别。

故选择D选项。

综合提升训练

1.以下关于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都有共同的祖先B.都通过语言文字交流

C.都过着树栖生活D.都以直立行走为主

【答案】A

【解析】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人类是森林古猿的一个分支下地生活后逐步进化来的。

在进化过程中,运动方式由臂行变为直立行走,会制造工具并慢慢产生了语言。

而现代类人猿仍然过着以树栖为主的生活,也没有产生语言。

故选择A选项。

2.关于人类起源的证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达尔文的进化论能证明人类的起源B.古书以及传说都能证明人类的起源

C.古人类的化石,包括遗体、遗迹和遗物,是人类进化的直接证据

D.通过模拟实验可以证明人类的起源

【答案】C

【解析】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根据古人类的化石,即古人类的遗体、遗物和生活痕迹,能够了解古人类的形态结构特点、生活方式和使用的工具等,了解人类起源和发展的历程。

故选择C选项。

3.(教材内容全解例5变式)根据你掌握的知识或经验判断,下列事实或观点正确的是()

A.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B.现代类人猿再经过漫长的年代也能逐渐进化成人类

C.人类在距今2000多万年前就已经形成了

D.能证明人类是由森林古猿进化来的最有力的证据是现代类人猿

【答案】A

【解析】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森林古猿进化为人类是在1000万-2000万年前,由于地壳剧烈运动,气候也发生了剧烈变化,在地形和气候的巨大变化的影响下形成了人类。

现代类人猿不可能再进化为人类了,因为它们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以及生活环境都和森林古猿有了很大的差别。

能证明人类是由森林古猿进化而来的最有力的证据是从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

故选择A选项。

4.下列有关森林古猿进化成人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于森林的大量消失,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到地面上生活

B.下到地面上生活的森林古猿,其身体向直立行走方向发展

C.不同森林古猿个体之间在下到地面上之前就有了本质的区别

D.环境影响了森林古猿的进化方向

【答案】C

【解析】

5.(2016·山东威海)图1-1-3为人类起源与发展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表示的物种名为_____________。

(2)依据已有证据,古人类学家推测,在①之前自然环境曾发生过对人类起源有重大影响的变化,这一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①到②表示人类开始向着___________的方向发展;从②到③表示人类开始______________。

(4)从③到⑦,除着装发生了变化之外,另外一个显著的变化是___________,由此推测,人类进化过程中身体内部结构发生的重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森林古猿;

(2)森林大量消失;(3)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或制造工具或使用工具);(4)制造和使用的工具越来越复杂(或产生了语言),大脑越来越发达

【解析】

教材练习解析

1.

(1)×

(2)√(3)√

2.A

3.1000多万年前的地质变化,导致了东非大裂谷地区自然环境的改变,一部分森林古猿下到地面生活,使人类起源成为可能,这说明环境影响生物。

人类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开始制造并使用工具;在

群体交流与合作中产生了语言,这大大加强了人类适应环境的能力。

火的使用改善了古人类的饮食结

构,促进了脑的发育,制造和使用工具以及语言的交流也促进了人类脑的发育,反过来脑的发育又进一步提高了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及语言能力;随着人类的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人类不断通过技术手段改变着环境,成为生物圈中的最强者,生物圈的面貌已由于人类活动而大大改变,这说明生物能够改变环境。

4.实验研究法:

对人与黑猩猩、猕猴、小麦等生物的细胞中所含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比对,发现构成该物质的氨基酸数目及种类,在人与黑猩猩之间的差别为零,而在人与其他几种生物之间有差别,其中与小麦的差别最大。

由此得出结论:

人与其他生物之间存在着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而上

述生物中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近的是黑猩猩,最远的是小麦。

5.人类与现代类人猿有共同的祖先。

人类在进化和发展过程中,改造自然环境的能力越来越强。

近几

千年来,人类活动对猿类生活的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导致猿类成为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