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主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6讲 酸和碱练习.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05264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7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主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6讲 酸和碱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主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6讲 酸和碱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主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6讲 酸和碱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主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6讲 酸和碱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主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6讲 酸和碱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主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6讲 酸和碱练习.docx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主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6讲 酸和碱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主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6讲 酸和碱练习.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主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6讲 酸和碱练习.docx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主题一身边的化学物质第6讲酸和碱练习

第6讲 酸和碱

      

命题点1 指示剂及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1.(2017·枣庄)紫甘蓝是大众爱吃的蔬菜,含有丰富的花青素。

花青素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

在凉拌紫甘蓝丝时,观察到菜丝变成红色,可能是加入了下列哪种调味品()

A.食盐B.味精C.食醋D.香油

2.(2017·广州)常温下,下列物质水溶液的pH<7的是()

A.KOHB.草木灰C.生石灰D.醋酸

3.(2017·黄石)下列是人体内一些体液的正常pH值范围,其中酸性最强的体液是()

液体

唾液

胃液

胆汁

胰液

pH

6.6~7.1

0.9~1.5

7.1~7.3

7.5~8.0

A.胃液B.唾液C.胆汁D.胰液

命题点2 常见的酸及其化学性质

4.(2017·重庆B卷)小王同学往厨房的纯碱中滴加白醋,发现有气体生成。

已知白醋里含3%~5%的醋酸(CH3COOH),醋酸与盐酸的化学性质相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白醋里含有氢离子

B.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C.白醋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D.白醋与纯碱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5.(2017·广州)下列关于H2SO4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酸的通性的是()

A.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

C.浓硫酸滴到白纸上使纸变黑

D.与Mg反应放出氢气

6.(2017·达州)小明、小芳二位同学为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做了如下实验:

   A    B   C    D    E

(1)试管A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反应后试管B中一定有的阳离子是________(写离子符号)。

(2)试管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芳同学把反应后D、E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

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小芳同学欲探究无色滤液中的溶质成分:

小芳同学分析得出无色滤液中一定不含HCl,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无色滤液的溶质是什么?

【作出猜想】①NaCl;②NaCl和CaCl2;③NaCl、CaCl2和Na2CO3;④NaCl和Na2CO3。

小明认为猜想________一定不正确。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碳酸钠溶液

无明显现象

猜想______成立

②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_______________

有气泡产生

命题点3 常见的碱及其化学性质

7.(2017·上海)氢氧化钙俗称()

A.烧碱B.纯碱C.熟石灰D.石灰石

8.(2017·德州)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为验证CO2与NaOH能够发生反应,某同学按下图组装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

(1)有时药品滴加顺序会影响实验现象。

如果观察到的现象是“气球先膨胀,后变瘪”,则加入试剂的顺序应该是________(填序号)。

A.先加入盐酸,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B.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再加入盐酸

(2)请解释气球“先膨胀”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气球“后变瘪”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点4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9.(2017·广东)黄蜂的毒液呈碱性,若被黄蜂蜇了,涂抹下列物质可缓解疼痛的是()

A.食盐水(pH≈7)B.牙膏(pH≈9)C.肥皂(pH≈10)D.米醋(pH≈3)

10.(2017·襄阳)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Cl和NaOH

B.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C.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D.该实验是将盐酸逐滴滴入到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

11.(2017·鄂州)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做中和反应的实验,当他们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

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1)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猜想】猜想一:

可能是NaCl和NaOH;猜想二:

可能只有NaCl;猜想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一不成立

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三成立

重难点1 酸的化学性质

 如图是小柯同学在复习时,构建的酸通性“手掌图”,其中五个手指表示能与酸发生化学反应的五类物质。

(1)无名指上漏填的一类物质是________。

(2)若利用铜来制取硫酸铜,常用的方法是

氧化铜

硫酸铜,请你写出步骤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同学说,可用另外一种方法:

Cu+H2SO4===CuSO4+H2↑来制取CuSO4,小柯认为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盐酸与硫酸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它们都可以电离出________,化学性质质不同的原因是其酸根不同,写出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易错题)下列有关酸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一定是酸

B.稀硫酸遇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

C.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的物质不一定是酸性物质

D.用无色酚酞试液可以鉴别盐酸和氯化钠溶液

重难点2 碱的化学性质

 小梅学完碱后总结了如图所示的碱的化学性质,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某同学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________,向溶液中再滴加过量的稀盐酸,溶液颜色的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写出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一个非金属氧化物与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易错题)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错误的是()

A.碱的溶液呈碱性,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

B.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C.氧化物中一定含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D.pH小于7的溶液一定呈酸性,呈酸性的溶液pH不一定小于7

实验突破1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2016·德州)小红同学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如下图所示)。

她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稀盐酸后,想起氢氧化钠溶液中事先没有滴加指示剂。

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程度,她从烧杯中取了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试管中液体颜色没有变化。

于是她对烧杯中的溶液进行了以下探究:

(1)小红认为此时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②氢氧化钠有剩余;③盐酸有剩余。

小明同学却判定不可能“氢氧化钠有剩余”,他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共同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欲对上述其他两种可能情况进行验证。

请根据相关内容填写下表:

实验方法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

将少量锌粒放入试管中,然后从烧杯中取适量溶液至试管中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盐酸过量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

则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3)经过讨论,他们认为利用下列几种物质代替锌粒,也可以达到验证目的,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生锈的铁钉   B.碳酸钠粉末   C.硫酸钠粉末   D.氢氧化铜

(4)下列曲线能够表示小红所做实验中溶液pH变化趋势的是____(填序号)。

   A        B       C        D

(5)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6)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训练】将0.4%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2mL0.4%的盐酸中,测得混合液的pH变化曲线如图。

某学习小组对加入0~VmL氢氧化钠过程中,所得混合液pH增大原因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假设】

猜想Ⅰ:

pH增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Ⅱ:

pH增大是因为发生了反应,写出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为验证猜想Ⅱ,请你帮助该小组完成下列实验。

(可供选择的实验用品有:

pH计、0.4%的氢氧化钠溶液、0.4%的盐酸、水)

(1)向2mL0.4%的盐酸中加入VmL0.4%的氢氧化钠溶液,用pH计测得混合液的pH=7。

(2)向2mL0.4%的盐酸中加入VmL________,用pH计测得混合液的pH________(填“>”“=”或“<”)7。

综合

(1)和

(2)证明猜想Ⅱ成立。

实验突破2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变质的探究

 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对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的化学成分产生了兴趣,他们根据自己已学的知识进行如下探究,请你共同参与并填空:

【猜想假设】

猜想一:

只有氢氧化钠;

猜想二:

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

猜想三:

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

①BaCl2溶液显中性;

②Na2CO3溶液与BaCl2溶液能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用小试管取少量固体样品加水完全溶解,再滴加过量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______不正确

(2)取

(1)中的少量上层清夜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______________

猜想二正确,猜想三不正确

【实验结论】该氢氧化钠样品已部分变质,其化学成分是NaOH与Na2CO3的混合物,引起NaOH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交流】

(1)实验室应________保存氢氧化钠;

(2)某同学认为用CaCl2溶液代替BaCl2溶液也可以得到同样的结论,另一位同学认为不可以,理由是CaCl2溶液和NaOH溶液相混合也会出现________,因为Ca(OH)2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训练】

(1)要证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你认为还可使用与上述实验所加试剂不同类别的试剂是________(填一种试剂即可,用化学式填写)。

(2)若要除去上述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应加入适量的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而除去。

             

1.(2017·广东)下列试剂瓶应有

标志的是()

A.氯化钠B.蒸馏水C.浓硫酸D.葡萄糖

2.(2017·天津)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

食物

葡萄汁

苹果汁

牛奶

鸡蛋清

pH

3.5~4.5

2.9~3.3

6.3~6.6

7.6~8.0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苹果汁和葡萄汁均显酸性

B.鸡蛋清和牛奶均显碱性

C.苹果汁比葡萄汁的酸性强

D.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苹果汁和葡萄汁

3.(2017·临沂)实验室长期保存下列药品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密封保存在试剂瓶中

B.硝酸银溶液密封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C.浓盐酸密封保存在试剂瓶中

D.少量氨水保存在烧杯中

4.(2017·雅安)下图是生活中常见洗涤用品的pH,混用会降低去污效果的组合是()

A.洁厕灵和消毒液B.肥皂水和炉具清洁剂

C.消毒液和肥皂水D.消毒液和炉具清洁剂

5.(2017·乌鲁木齐)中和反应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下列应用不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用盐酸除铁锈

B.服用含有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用硫酸处理印染厂含碱废水

6.(2016·福州)实验室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并用其除铁锈,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A.量取浓硫酸     B.稀释浓硫酸

 

          

C.装生锈铁钉     D.倾倒稀硫酸

7.(2016·枣庄)用pH试纸测定石灰水的pH,如图所示,则测得结果与实际值相比()

A.偏高B.偏低C.相等D.无法确定

8.(2017·邵阳)下列试剂能将稀硫酸、氯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三种溶液一步鉴别出来的是()

A.稀盐酸B.二氧化碳C.碳酸钙D.石蕊溶液

9.(2017·重庆A卷)某实验小组将Ba(OH)2溶液逐滴滴入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加入的Ba(OH)2溶液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点溶液为酸性

B.b点恰好完全反应

C.c点溶液的溶质为硫酸

D.b、c两点沉淀质量相等

10.(2017·临沂)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列类推正确的是()

A.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有气体产生,则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

B.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单质一定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11.(2017·随州)大数据能及时获得更多的信息。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12.(2017·北京)如图所示,在白色点滴板1~6的孔穴中,分别滴加2滴紫色石蕊溶液。

(1)孔穴6中溶液变为蓝色,说明碳酸钾溶液显________(填“酸性”或“碱性”)。

(2)溶液变为红色的孔穴有________(填孔穴序号,下同)。

(3)作为空白对照实验的孔穴是________。

(4)再向孔穴4中滴加稀硫酸,溶液变为紫色,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2017·临沂)用玻璃棒蘸硫酸在白纸上写字,如图。

(1)现象:

放置一会儿发现用________(填“浓”或“稀”)硫酸在白纸上写的字变黑。

(2)结论:

同种酸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它们的性质不完全相同。

第13题图第14题图 

14.(2017·青岛)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请填写下列空格: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酸碱中和反应。

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滴有酚酞试液)中至过量,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微观角度分析,中和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另外写出一个符合上述反应实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2017·襄阳)图示中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分类,A、B、C、D、E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F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着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

(1)物质F的化学式:

________;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

16.(2017·成都)盐酸、氢氧化钠是常见的酸碱。

(1)盐酸溶液中阳离子符号是________,氢氧化钠的俗称是____________(写一种)。

(2)向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

当滴入稀盐酸至完全中和时,溶液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

取少量中和后的溶液加热蒸干,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含HCl7.3g的稀盐酸可中和氢氧化钠的质量为多少?

 

17.(2017·达州)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B

    

   C           D

A.向一定质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B.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

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

D.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18.(2017·临沂)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开展探究活动。

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以下实验探究。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稀盐酸加入到盛氢氧化钙溶液的小烧杯中。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CaC12溶液显中性。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针对疑问,甲组同学猜想如下:

猜想Ⅰ:

只有CaCl2;

猜想Ⅱ:

有________________;

猜想Ⅲ:

有CaCl2和Ca(OH)2;

猜想Ⅳ:

有CaCl2、HCl和Ca(OH)2。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猜想Ⅳ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小组进行了下列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通入CO2

滴加Na2CO3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白

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含有Ca(OH)2

溶液中含有Ca(OH)2

溶液中含有Ca(OH)2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Ⅲ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

(1)丙组同学认为滴加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并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Ca(OH)2,请你帮助他们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分析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

还需要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2017·齐齐哈尔)某实验小组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用到了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

(1)甲同学不小心将这两种溶液混合在一起,结果产生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了。

写出变质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对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产生了兴趣,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

Na2CO3;猜想二:

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进行讨论】甲同学取少量待测液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认为猜想一成立。

乙同学不同意甲同学的观点,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请你验证猜想二成立,并完成实验报。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一定量的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溶液;

②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无色酚酞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二成立

  【反思评价】在实验室中,氢氧化钠应________保存。

 

参考答案

第6讲 酸和碱

中考真题展

1.C 2.D 3.A 4.D 5.C 6.

(1)溶液变为红色 Fe2+ 

(2)6HCl+Fe2O3===2FeCl3+3H2O 白色沉淀是碳酸钙,如果有盐酸,它们会起反应 【作出猜想】③ 【进行实验】盐酸(或硫酸等酸) ④ 7.C 8.

(1)B 

(2)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使瓶内气压减小 (3)Na2CO3+2HCl===2NaCl+H2O+CO2↑ 9.D 10.B 11.

(1)NaOH+HCl===NaCl+H2O 

(2)可能是NaCl和HCl 【进行实验】溶液不变色 有气泡产生

导学提分训练

例1 

(1)碱 

(2)H2SO4+CuO===CuSO4+H2O 酸不能和金属活动性顺序位于氢之后的金属反应 (3)H+ H2SO4+BaCl2===BaSO4↓+2HCl (4)C 例2 

(1)红 由红色变为无色 NaOH+HCl===NaCl+H2O 

(2)有蓝色沉淀产生 (3)Ca(OH)2+CO2===CaCO3↓+H2O(合理即可) (4)D 例3 

(1)观察到加入酚酞试液后不变色,说明溶液一定不显碱性,所以不可能是“氢氧化钠有剩余” 

(2)有气泡冒出 没有气体生成 (3)C (4)C (5)HCl+NaOH===NaCl+H2O 使反应更充分 (6)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猜想假设】Ⅰ.盐酸被NaOH溶液稀释(或混合后溶液体积增大) Ⅱ.NaOH+HCl===NaCl+H2O 【实验探究】

(2)水 < 例4 【猜想假设】只有碳酸钠 【实验探究】一 溶液变红 【实验结论】CO2+2NaOH===Na2CO3+H2O 【反思交流】

(1)密封 

(2)浑浊 微溶于水的物质 【拓展训练】

(1)HCl Ca(OH)2

课后提分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