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邑县教育事业发展.docx
《大邑县教育事业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邑县教育事业发展.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邑县教育事业发展
大邑县教育事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大邑县教育局
大邑县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目录
一、以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引领
(一)发展基础
(二)指导思想
(三)基本原则
(四)主要目标
二、立德树人,强化“素质教育+”理念
(一)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二)加强公民素养和法制教育
(三)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四)提高学生身心发展水平
(五)提高学生审美艺术修养
(六)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
三、和谐发展,成就学生幸福人生
(一)深入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
(二)促进义务教育优质高位均衡发展
(三)进一步加快普通高中教育发展
(四)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五)积极鼓励扶持民办教育、继续教育
(六)切实保障特殊群体受教育权利
四、改革创新,提升教育魅力
(一)深化教育交流与合作
(二)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三)探索实施管办评分离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
(四)实施公办幼儿园“一体化”管理改革
(五)稳步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改革
五、绿色发展,营造宜人育人环境
(一)优化布局,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二)美化校园育人环境
(三)建立科学评价标准
(四)构建协同育人格局
六、协调发展,助推教育品质提升
(一)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二)完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依法保障教育投入
(三)全面加强依法治教
七、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增强教育实力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二)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三)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
八、组织实施
(一)加强党的领导
(二)切实加强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
(三)建立规划实施和监督评估机制
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服务大邑县建设“成都西部县域经济新高地、世界旅游目的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依据《成都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成都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大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及大力实施“四大战略”推进“七城同创”的工作举措,制定本规划。
一、以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引领
(一)发展基础
“十二五”期间,大邑教育围绕成都市“学有良教、品质卓越”目标,深入推进教育均衡化、现代化、国际化,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程度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教育综合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教育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大力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农村公益性标准化中心幼儿园建设,完成19所农村公益性标准化中心幼儿园建设任务,实现学前教育城乡满覆盖,到2015年,全县3-5岁幼儿毛入园率达98.5%。
推行县域内优质教育集团发展,组建教育集团10个、“县级名师工作室”6个,获批成都市名师工作室3个,形成优质学校联盟集团,进一步优化城乡师资配置,全面实施干部教师轮岗交流支教,不断促进城乡义务教育高位均衡。
2013年大邑县被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认定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
大力促进全县高中优质资源共享,深入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加快高中课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设,促进高中学校走特色发展之路,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6%。
全面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建成“大邑县职业教育中心”,完成职教中心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不断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实施“校校联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全县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得到有力提升;职教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县职业高中被教育部命名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构建起以县社区教育学院为中心、乡镇社区教育学校为骨干、社区(村)教育工作站为支撑的社区教育网络,社区教育三级网络覆盖面达100%;创建一批市级规范化社区教育学校和示范社区教育工作站,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4.1年。
切实保障全县残疾儿童入学,义务教育段残疾学生全部实行全免费教育,“三残”儿童入学率达99.0%。
教育内涵获得新提升。
“十二五”期间,大邑教育始终坚持育人为本,不断促进全县学校办学水平提高。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构建“快乐校园、书香校园、文明校园、特色校园”,涌现出一批在全国、省、市具有影响力的特色学校,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在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推行“每天每班一节体育课”,大力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全县学校体育工作成效显著,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达98%,大邑县被评为“四川省体育区域整体推进试点县”和“全国梦想中心建设示范区”。
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深入实施中小学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和学历提升工程;大力实施“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改革,着力构建开放性、学习型课堂,并取得成功经验。
启动实施“县管校聘”用人机制;在北街小学启动实施学校“管办评分离”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认真落实教育资助政策,实现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的教育资助满覆盖,做到“应助尽助、不重不漏”,教育惠民落到实处。
深入开展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实施教育满意度测评,扎实推进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申创“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通过省级评估。
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
“十二五”期间,投入灾后重建资金7亿多元,完成32所学校的灾后重建项目;争取各类资金7000多万元,建成19所公益性幼儿园;投入资金6000余万元,对32所学校进行光环境改造和塑胶运动场建设;投入资金近亿元,按国家、省、市装备标准,对全县学校的教育技术设备、设施进行全面达标配备;投入资金7300余万元,完成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教育信息化建设,形成远程教育、网络教育互为补充的信息技术教育新格局。
到2015年底,全县生均体育场(馆)面积、校舍建筑面积、教学仪器设备值全部达到成都市教育现代化标准,生机比达6:
1,校园网连通率达100%。
全县学校办学条件全面实现标准化、均衡化、信息化,并顺利通过成都市教育现代化阶段性评估。
“十二五”时期,全面实现《成都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的阶段性目标和《大邑县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目标,为大邑县教育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十三五”时期是大邑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县、全面从严治党的推进期。
县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提升精神区位,奋力真抓实干,为谱写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大邑篇章’而努力奋斗”,确立“与全市同步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成都西部县域经济新高地、世界旅游目的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目标定位。
在新的起点上,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口结构变化对教育的供给、布局和结构优化提出新的要求;“素质教育+”理念共识尚需进一步加强;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任务依然艰巨;教师面临中考、高考改革,面临学生分层选课走班、综合素质评价等新挑战;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任重道远;教育教学质量与人民群众及政府的期望和要求还有差距;对大邑“两地一区”建设的适应能力和支持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实现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总目标,以“1511发展思路”为抓手,着力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教,深入推进教育均衡化、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融合发展,为大邑推进“七城同创”和“两地一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撑、智力支持和文化引领。
(三)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
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着力加强教育系统思想作风、党风廉政和制度建设,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作风保证和纪律保证。
坚持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中心,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新育人理念,创新育人方式,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法治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
以教师为根本,强化人力资源整合和教师队伍建设是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关键的理念。
促进教育公平。
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着力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覆盖面和质量水平,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办好每一所学校,不断缩小校际差距、城乡差距。
更加重视教育过程公平,关注特殊群体,使每个学生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提升服务能力。
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
为大邑打造“两地一区”提供动力与支撑。
调整教育布局,优化教育结构,推进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教育供给方式,提高优质教育有效供给,努力为受教育者提供多样化、个性化、可选择的教育服务。
坚持改革创新。
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强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有机结合,解决教育难题、激发教育活力,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扩大社会参与,提升教育对外开放水平,统筹利用好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借鉴先进教育经验,加快推动教育发展。
(四)主要目标
到2020年,教育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为大邑推进“七城同创”和“两地一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撑、智力支持和文化引领。
——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全面提高15年基本公共教育发展水平。
普惠性幼儿园办园水平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入学办法进一步完善。
——育人质量和服务社会能力显著提高。
教育教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心理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学业水平和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全面提升。
——教育保障水平全面加强。
财政支出总额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逐年提高,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教师素质进一步提高,基本形成与学习型社会建设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
——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基本形成。
依法治教全面落实,教育标准、监管、评价、督导、投入保障、教师队伍建设等基础性制度体系更加完善。
现代学校制度初步建立,社会参与评价制度进一步健全,教育管办评分离格局初步形成。
专栏1教育事业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十三五”主要目标
序号
指标
单位
2015年
2020年
属性
1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
%
99.70
99.80
预期性
2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
99.00
99.05
约束性
3
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
%
99.00
99.10
约束性
4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
95.00
98.00
约束性
5
职普比
5.3:
4.7
大体相当
预期性
6
县域义务教育校际均衡指数
0.27
≤0.27
预期性
7
教育国际化实现度
%
71.51
80.00
预期性
8
教育现代化实现度
%
95.83
96
预期性
二、立德树人,强化“素质教育+”理念
(一)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完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育人目标和内容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系统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强化青少年学生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深化中国梦主题教育和感恩励志教育。
深化德育课程改革,推进学科德育渗透,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到2020年,全县中小学达到市级“文明校园”标准。
(二)加强公民素养和法制教育
增强学生责任意识、规则意识、权利意识。
加强学生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积极推广成都市品格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成果。
培养学生良好人格和担当精神,强化诚信教育,把诚信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各环节,引导学生养成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加强安全教育,培养和增强学生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积极开展法制教育,贯彻青少年法制教育大纲,在中小学设立法制知识课程,着力推动法制教育基地和支持体系建设。
(三)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科学课,开展丰富、多元、优质、创新的科学实践活动课程,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生活能力、实践能力。
充实中小学劳动课,开展学农等实践体验活动,在主动参加劳动、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中,提高劳动效率意识、改进劳动方式,储备做人做事能量。
(四)提高学生身心发展水平
积极开展四川省学校体育整体推进改革示范县工作。
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足开好体育课程,强化课外锻炼,继续实施每天每班一节体育课,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落到实处。
大力推进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各类体育社团发展,积极开展校园足球联赛,推动学校传统体育项目建设,广泛开展各类学校体育活动和比赛,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让每位学生熟练掌握1-2项运动技能。
积极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生中分层次开展珍爱生命、积极适应、情绪管理、自我悦纳、沟通合作、承受挫折、心理复原等心理素质技能培育,让学生拥有朝气蓬勃的“精、气、神”。
(五)提高学生审美艺术修养
认真落实国家艺术教育要求,大力提升艺术教育质量。
开发各具特色的校本艺术课程,创新艺术教育内容与形式,丰富艺术实践活动。
加大艺术教育资源整合力度,开展艺术教育质量检测。
建立美育年度报告制度。
组织学生参与校外文化艺术活动、学习优秀民族民间艺术、欣赏高雅文艺演出、参观美术展览等,形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相结合的艺术教育发展机制。
帮助学生形成1-2项艺术特长和爱好,引导学生发现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心灵之美,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和审美理想。
专栏2中小学艺术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实施学生体育与艺术素养提升计划。
国家课程开齐上好,艺术教师配齐配强。
到2020年,所有中小学把“体育、艺术2+1项目”相关内容纳入教学计划。
学生课外体育艺术活动参与面达100%,“阳光体育示范学校”和“艺术教育特色学校”达到全县学校总数的40%和30%。
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稳定在93%以上,优良率达到30%。
实施学生心理素质技能培育计划。
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校生数在1000人以上的中小学,参照国家标准1000:
1的生师比配足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完成县级心理维护中心建设。
学校心理咨询活动室达到成都市Ⅲ级标准,20%的学校评为成都市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六)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
夯实中小学创新教育基础。
广泛开展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学校教育模式,开展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努力建设一批创新教育实验室。
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内容。
鼓励中小学校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实验室合作,开发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和“双创”教育。
围绕大邑创新之城建设,开展文化创意教育,培养学生对文化创意项目的研发意识和文化创意能力。
提升职业学校创新人才培养能力。
鼓励学校建设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管理制度,设立创新创业课程、项目和训练基地,引导学生参与创新活动和创业实践。
加强实验教学资源建设和科技创新资源共享。
三、和谐发展,成就学生幸福人生
(一)深入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
1.全面完成《大邑县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并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认真落实“国十条”关于投入、师资、管理等方面的体制机制要求。
扎实推进《大邑县公办幼儿园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进一步调整学前教育资源结构,优化幼儿园布点,不断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
2.创新学前教育发展机制。
建立优先发展公办和公益性幼儿园的财政投入机制,公益性幼儿园财政补助标准实行动态调整,逐步提高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
深入推进公办幼儿园“一体化”管理改革,建立公办园集团发展的各项考核评估机制,细化改革过程的督查和管理。
逐步建立和完善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机制。
3.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
深入贯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建立并完善幼儿园质量检测体系,切实加强幼儿园队伍建设、保教管理、儿童发展等影响幼儿园办园质量关键因素的评价考核。
健全大邑县学前教育教研指导网络,加强区域教研和园本教研。
深化城乡、区域互动发展和幼儿园结对帮扶,鼓励幼儿园提档升级,促进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专栏3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到2020年,全县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率(二级园以上在园幼儿占比)达85%。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9.8%。
重点围绕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建立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和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机制等开展工作。
实施公办幼儿园建设攻坚计划。
(二)促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优质发展
1.高标准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
不断提高义务教育学校标准,进一步深化城乡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按照信息化、现代化标准装备学校。
2.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严格执行国务院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标准,着力推进县域内校际均衡,健全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际校均衡发展制度,帮助和扶持薄弱学校,办好每一所学校。
加强义务教育校际均衡监测,完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考核机制,建立健全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与督导报告制度。
发挥监测评价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优化政策措施。
3.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发展。
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推进九年一贯制学校发展,培育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精准帮扶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发展。
规范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足开好规定课程。
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科学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和全面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专栏4全民阅读校园行动计划
根据《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加强阅读实践分类指导,为校长、教师和学生提供科学的阅读计划,推荐阅读书目,促进他们在阅读实践中不断提升。
每年确定不同的阅读主题,广泛开展各类主题读书活动,推动阅读活动形成系列。
通过开展师生共读、读书节、经典诵读、读书征文、读书演讲、读书沙龙等活动,评选“书香校园”、“书香校长”、“书香教师”、“书香学生”,不断扩大阅读活动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充分发挥宣传栏、广播、网络、标语牌、班级板报等的作用,宣传和指导“书香校园”阅读系列活动的开展,营造校园阅读良好氛围,让人人都沐浴书香,建设师生精神家园,提升师生整体素质。
(三)进一步加快普通高中教育发展
1.优化普通高中教育资源配置。
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建立和完善公办普通高中学校综合预算保障制度。
稳步扩大各类高中教育发展规模,巩固高中阶段教育。
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
2.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
实施优质特色发展行动计划,引导学校为自身发展定位,办出特色,提升品质;实施教育资源整合计划,利用互动发展联盟平台、名校集团资源,引导学校集团化发展,提升办学质量;实施与高等院校合作计划,引导学校开发富有特色的学校选修课程,提升创新人才培养。
构建特色鲜明、资源开放、体制共享、课程优质、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教育体系,推动普通高中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融通,促进学生多元成才。
3.提高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
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和教师课程规划、开发与实施的能力;深化课程改革,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转变,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深度学习;推进选课制、走班制教学,开设生涯规划课程,开发多样优质的校本选修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
(四)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1.实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计划。
推动专业设置和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
探索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对应机制,构建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
紧紧围绕育人目标,全面提升职业学校办学质量,改革教学方法,运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激发学习兴趣、探究兴趣和职业兴趣。
2.推进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建设。
扩大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逐步建立学校、行业、企业和社区等共同参与的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
3.加快产教深度融合。
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形成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促进职业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才双向交流,推动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与生产直接对接。
加强职业教育集团建设,着力实施“3+1+N”中高职集团化办学,推动中高职一体化发展。
引导县域大中型企业、规模以上企业、高职院校参与职业教育集团建设。
鼓励中职学校积极参加市专业集团化发展,到2020年底县域内职业学校参与职教集团面达100%。
4.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
推动职业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重点建设数字化图书馆、仿真实训基地和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提升师生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五)积极鼓励扶持民办教育、继续教育
1.大力支持民办教育。
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举办民办学校,支持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互动发展。
实施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完善相关支持和鼓励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完善民办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引导民办学校走特色发展之路,促进民办教育质量提升。
引导民办学校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鼓励民办学校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支持民办学校建立教师从教奖励和保障制度。
加强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监管,推进民办教育信息公开。
加大民办教育专项资金预算比例,加大经费支持力度,认真落实民办学校依法享受的税费及其它优惠政策等。
2.大力发展社区教育。
进一步完善县社区教育学院、乡镇社区教育学校和社区(村)教育工作站的建设。
充分开发和利用全社会教育资源,促进终身学习资源共享、互用。
以各类主题系列活动为载体,大力提高群众现代文明素质、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使学习和创新成为发展的重要理念,成为群众的普遍行为。
建立一支稳定有力的社区教育队伍。
3.加快发展继续教育。
更新继续教育观念,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
健全继续教育激励机制,推进继续教育与工作考核、岗位聘任(聘用)、职务(职称)评聘等人事管理制度的衔接。
扎实开展学习型社会建设,不断加强大邑县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和管理,积极推进大邑县数字化学习;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全面建成“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高水平学习型社会。
(六)切实保障特殊群体受教育权利
完善特殊教育体系。
加快构建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普特融合的特殊教育体系。
推进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送教上门、送康上门,逐步提供远程教育服务。
大力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线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积极拓展其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不断提高非义务教育阶段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比例。
全面提升特殊教育学校装备水平,切实提升特殊教育质量。
切实保障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入学。
将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纳入城镇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围。
建立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积分入学制度,切实简化优化随迁子女入学流程,保障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
加强留守儿童教育。
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满足农村留守儿童入学需求。
优化和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充分保障留守儿童在校期间活动场地、生活设施设备建设和管理指导人员待遇。
完善多部门合作机制,强化监护人责任,构建政府主导、家校联动、社会参与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
四、改革创新,提升教育魅力
(一)深化教育交流与合作
不断加强师生国际理解教育,努力办好国际化窗口学校。
鼓励中小学校与国(境)外学校建立友好学校关系,扎实开展教师互派、学生互访等多渠道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实现常态的交流互动。
大力引进国(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合作举办教育教学、实训、研究机构或项目。
支持职业院校借鉴和引进国际权威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办学模式和考核标准,推进国际化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
加强教育区域合作,促进优质教育联盟发展,推进大邑成华领办、托管工作,保障每年至少有三至四所领办、托管学校,促进区域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优势互补,进一步缩小区域差异、城乡差距,努力实现教育高位均衡优质发展。
(二)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聚焦课程课堂,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
转变教的方式,尊重学生个性和兴趣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