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中考语文分类集训专题十三诗文综合阅读含答案.docx
《届中考语文分类集训专题十三诗文综合阅读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中考语文分类集训专题十三诗文综合阅读含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中考语文分类集训专题十三诗文综合阅读含答案
专题十三__诗文综合阅读
(一)__
[满分:
51分][见学生用书P113]
1.[2018·绍兴、义乌]阅读下面古诗文,回答问题。
(20分)
清白堂①记(节选)
[北宋]范仲淹
一日,命役徒芟②而辟之,中获废井。
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曰:
“嘉泉也”。
乃扃③而澄之,三日而后汲视。
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渊然丈余,绠④不可竭。
当大暑时,饮之若饵⑤白雪,咀轻冰,凛如也。
当严冬时,若遇爱日,得阳春,温如也。
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又引嘉宾,以建溪、日铸、卧龙、龙门之茗试之,则甘液华滋,悦人襟灵。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
因署其堂,曰:
“清白堂”。
又构亭于其侧,曰:
“清白亭”。
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⑥其名哉!
宝元二年记。
【注释】①清白堂:
在绍兴府山上。
②芟(shān):
除草。
③扃(jiōng):
关锁。
④绠(gěng):
原指井绳,此指提水。
⑤饵:
吃。
⑥忝(tiǎn):
玷污。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3分)
①绠不可竭__完,尽__
②三日而后汲视__打水,取水__
③悦人襟灵__使(人的心情)愉悦__
【解析】课外文言词语一般词在课外,义在课内,在理解句子大意的基础上,联系课内学过的用法给出准确的义项。
如“竭”——三而竭。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3分)
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解析】在理解大致句意的基础上,注意语气词、动词等的提示作用,同时注意题干要求(限断三处)。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2分)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
__我喜爱它(井泉)的清白和有德义,(它)可以成为官吏们效法的榜样。
__
【参考】规:
①谋划,规划;②典范,榜样;③规劝,谏
诤。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解析】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
注意【参考】内容的提示作用。
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4)文中的“嘉泉”有何特点?
作者为何详写“嘉泉”之“嘉”?
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4分)
__井泉特点:
晶莹澄清,味道甘美,渊然不竭;暑凛冬暖,应于名源;以茗试之,甘液华滋,悦人襟灵。
详写“嘉泉”之“嘉”是为了突出它的美好品质,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为下文作者阐述为官之道做必要的铺垫。
__
【解析】通读全文,从“其泉清而白色……悦人襟灵”可以归纳出井泉的特点。
“嘉”有“美好”的意思,内容上,表达了作者对它美好品质的喜爱之情;结构上,考虑它与上下文的关系即可。
(5)下列两个句子一“叹”一“问”意蕴丰富,你从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范仲淹?
请简要分析。
(4分)
①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其名哉!
(《清白堂记》)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__读到了一个爱国爱民、有着高尚为官节操和远大政治理想的范仲淹。
第一句感叹句,作者极力希望自己没有玷污“清白”这个名节,努力做一名清明廉洁、克己奉公的好官。
第二句反问句,表达了作者努力追随“古仁人”的强烈愿望,学习他们忧国忧民,奋发向上,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伟大精神。
__
【参考】庶几:
①或许,可能;②但愿,希望。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解析】回答此题,首先要结合【参考】内容读懂句意,然后联系上下文归纳出句子所表达的作者感情即可。
(6)结合《清白堂记》的相关内容,阅读王十朋的《清白堂》,品析画线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4分)
清白堂
[南宋]王十朋
钱清①地古思刘宠②,泉白堂虚忆范公。
印绶纷纷会稽守,谁能无愧二贤风?
【注释】①钱清:
在绍兴市西北。
②刘宠:
东汉时期任会稽太守,整治官吏,抚恤百姓,政绩卓著。
__作者在清白堂,联想到命名者范仲淹和会稽太守刘宠,赞美他们清正为民的风范;勉励自己,也告诫后继者应该秉承二贤遗志,以清白自律,教化百姓。
__
【解析】回答此题,首先要联系【注释】理解全诗的意思,然后结合画线句与《清白堂记》的内容,概括出作者的感情即可。
【参考译文】
清白堂记(节选)
一天,(我)命令服劳役者除草开辟它,从中得到了一口废井。
(我)立即召唤工人把其中的泥渣挖掉,观察井的好坏,说:
“是一口好泉”。
(我)于是关锁(井口)使它澄清,等到三天后取水看。
泉水澄清而且呈白色,味道甘美,井有几丈深,提水不尽。
大暑的时候,喝它如吃雪水,咬冰块,很凉爽的样子。
当冬季天气非常寒冷时,遇到有太阳的日子,这泉水又如同阳春三月,一片温热。
有时候下大雨云气升腾,(水势)清澈而浩大,大概是因为山泽气脉通达,来源于有名的源流吧。
又带领贵宾,用建溪、日铸、卧龙、龙门等茶叶试验它,喝起来甘甜可口,十分润泽,使人的襟怀感到愉悦。
我喜爱它(井泉)的清白和有德义,(它)可以成为官吏们效法的榜样。
因此为它署名为“清白堂”。
又在它旁边修建了一座亭子,起名为“清白亭”。
希望自己住在清白堂,登览清白亭,没有玷污“清白”这个名节!
宝元二年记述。
2.[2019·温州三地联考]阅读下面古诗文,回答问题。
(16分)
王禹偁(chēng),北宋初文学家,政治上主张改革,又刚直敢言,因此屡受贬谪。
下列诗文分别写于他被贬商州、黄州期间。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位改革先驱的生活细节和内心世界。
村 行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旁批
(一):
前句从听觉写傍晚秋声,后句从视觉写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
“有声”与“无语”相衬,突显了山村傍晚的幽静。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
村桥原树似吾乡。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①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
竹工破之,刳①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②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②,蓁莽③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远吞山光,平挹④江濑⑤,幽阒辽夐⑥,不可具状。
③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
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
皆竹楼之所助也。
旁批
(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公退⑦之暇,披鹤氅⑧,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旁批(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吾闻竹工云:
“竹之为瓦,仅十稔⑨,若重覆之,得二十稔。
”噫!
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
戊戌岁除日,有齐安之命。
己亥闰三月,到郡。
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
岂惧竹楼之易朽乎?
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⑩斯楼之不朽也。
(有删减)
【注释】①刳(kū):
削剔,挖空。
②雉堞(dié)圮(pǐ)毁:
城上的矮墙倒塌毁坏。
③蓁(zhēn)莽(mǎng):
丛生的树木和草。
④挹(yì):
望见。
⑤濑(lài):
沙滩上的流水。
⑥幽阒(qù)辽夐(xiòng):
幽静辽阔。
⑦公退:
公事完毕,回来。
⑧鹤氅(chǎng):
用鸟羽制的披风。
⑨稔(rěn):
谷子一熟叫作一稔,引申指一年。
⑩庶(shù):
表示期待或可能。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
【然】①比屋皆然__这样__
②公欣然曰__……的样子__
【解析】在掌握句意的基础上,联系所给句子的语境写出正确义项即可。
①句句意为:
家家户户的房屋都是这样。
然,这样。
②句句意为:
太傅高兴地说。
欣然,高兴的样子。
然,……的样子。
(2)与“胜概”的“胜”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3分)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B.予观夫巴陵胜状
C.臣不胜受恩感激D.射者中,弈者胜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题目所给“胜”的含义,“胜概”意思是非常美好的风景或环境,“胜”,是“优美的”的意思;ABCD四项中“胜”的含义分别是:
胜利,战胜/优美的/尽/胜利。
B项符合题意。
(3)以诗歌的旁批为例,赏析文中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完成旁批
(二)。
(3分)
示例一:
以声写楼,列举了六种声音,有自然之声,也有因文人雅集而响的声音,形象再现了在竹楼中可以领略到,而在别处无法领略到的种种清韵雅趣。
示例二:
连用六个“宜”字,以三个两两相对的句式,构成有力的排比,描写了竹楼上可听急雨、赏密雪、鼓琴、咏诗、下棋、投壶,极写竹楼的生活之乐。
(评分标准:
欣赏角度1分,结合内容2分)
【解析】对于语句的赏析,要先理解语句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分析其所蕴含的情感、运用的艺术手法及表达效果。
结合题目所给提示“诗歌旁批”,不难发现,本句在表现手法上最大的特点是运用听觉,以声写楼,然后根据文章主旨、作者思想感情,分析出在竹楼中领略到的独特妙趣即可。
当然也可以从句式、修辞方面分析,本句连用六个“宜”字,三个两两相对句式构成排比,节奏轻快,内容、形式完美统一,妙趣横生,据此分析即可。
无论从哪个方面回答,一定要分析出文本透露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4)作者用“胜概”概括自己在小竹楼的贬谪生活。
请结合第④段内容,想象并描绘王禹偁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画面,完成旁批(三)。
(3分)
示例一:
空闲时间,披着鹤氅,戴着华阳巾,手执一卷《周易》,伴着焚香默坐于楼中,不亦乐乎。
示例二:
每天晨起,于竹楼上远眺,总能见到江上白帆点点,沙鸥飞翔,远处烟雾缭绕,似梦似幻。
示例三:
和好友畅饮后的午后,阑珊醒来,环顾院子,煮茶的烟火已灭,弥散着淡淡轻烟。
院子里,依稀看见朗月,流泻下的月光轻轻将轻烟搂在里面。
看不出哪是月光,哪是轻烟,此情此景,此乐何极。
(翻译最多得2分,意近即可)
【解析】理解文言文主题思想,把握相关文段的含义,选取其中一个画面,加入适当的联想和想象或总结性的句子,注意所加内容均要跟作者感情相吻合,语句流畅、优美。
注意不要仅仅将句子翻译出来。
(5)这两篇诗文都描述了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色,但文章结尾表达的情感却不尽相同。
细读两文中结尾部分画波浪线的句子,结合诗文阐述你的理解。
(5分)
__第一首诗歌,作者在前六句中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秋日乡村晚景图,结尾两句由写景转入抒情,前句设问,后句作答,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第二篇文言文,作者记叙了在黄州小竹楼的生活片段,虽身处困境,但以乐观豁达的心态来面对,但又想到短短四年多次贬谪,为将来仕途迷茫而感慨。
(结合语境分析,答出思乡2分,答出乐观1分,感慨1分,语句通顺1__分)__
【解析】首先要分别理解诗文的内容和主旨,然后根据两处画线部分的提示,比较二者在内容、情感上的异同。
特别留意题干信息和题前作者背景简介,对于解答本题有较大帮助。
可以将题干中的“都描述了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色”作为突破口,分别赏析两个文本所描述的景色,诗歌前六句写景,“菊初黄”“晚籁”“斜阳”“村桥”,描绘的是秋日乡村晚景图,最后两句自问自答,从“惆怅”“似吾乡”中可看出诗人的思乡之情;文言文中作者表达出了“欢快”和“迷茫”的心境,结合文章内容、主旨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黄冈这地方盛产竹子,大的有房椽粗。
竹工破开竹子,剃去竹节,来代替用泥土烧制的瓦,家家户户的房屋都是这样,因为这样做价钱便宜又可节省工时。
黄冈城的城西北角,城上的矮墙倒塌毁坏了,草木丛生,荒芜着无人整理,于是我就在这地方建了两间小楼,与月波楼相连接。
(站竹楼之上)远眺山色风光,平看沙滩流水,幽静辽阔,无法一一详尽描述。
夏天(这竹楼)适合下急雨,听起来有瀑布声;冬天适合下大雪,听起来像玉石碎裂声。
(这地方)适宜弹琴,琴声高扬而流畅;适宜吟诵诗歌,音韵清雅至极;适宜下围棋,棋子落下丁丁响;适宜玩投壶,投出的矢铮铮响;这些美妙的声音,都是因为竹楼的帮助才听得到。
公事完毕的闲暇时间,我披着鸟羽制的披风,头戴华阳巾,手里拿着一卷《周易》,点着香静坐,消除心中那些世俗之念。
江山之外,只见风中船帆、沙滩上的鸟、如烟的云、眼前的竹林而已。
等到酒力渐散,茶炉烟气停歇,送走夕阳,迎来皓月,这也是我在谪居之地的美景。
我听竹工说:
“用竹子做瓦,只能用十年,如果加上一层竹瓦,就能够用二十年。
”啊!
我在至道乙未那一年,从翰林被贬到滁上;丙申年,又改派到广陵;丁酉年,又回到京城进中书省。
戊戌年除夕,我接到被贬齐安(黄州)的命令。
己亥年闰三月,我又到了齐安郡。
四年之间,奔走不停;不知道明年又在什么地方!
我怎么会害怕竹楼容易朽坏呢?
希望以后有跟我志趣相同的人,能够接续并且修葺竹楼,希望这竹楼不要朽坏。
3.[2019·温州瑞安市模拟]阅读下面古诗文,回答问题。
(15分)
居高声自远。
自唐宋以来,掀起了一股“和陶”的热潮。
【甲】归园田居①(其三)
[东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乙】和陶归园田居②(其三)
[北宋]苏轼
新浴觉身轻,新沐感发稀。
风乎悬瀑下,却行咏而归。
仰观江摇山,俯见月在衣。
步从父老语,有约吾敢违。
【注释】①选自《陶渊明集》,作于辞官归隐后的第二年。
②苏东坡被贬惠州,被老百姓兴高采烈的沐浴场景所感染,也沐浴在温泉瀑布下,并写下《和陶归园田居》六首。
【丙】
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
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
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
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①,癯而实腴②。
自曹、刘、鲍、谢、李、杜③诸人皆莫及也。
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
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
子为我志之。
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
如其为人,实有感焉。
渊明临终,疏告俨等:
“吾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
性刚才拙,与物多忤④,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辞世⑤,使汝等幼而饥寒。
”渊明此语,盖实录也。
吾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平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苏轼《与苏辙书》节选)
【注释】①质而实绮:
表面上质朴,实际上华美。
②癯(qú)而实腴:
__________。
③曹、刘、鲍、谢、李、杜:
指诗人曹植、刘桢、鲍照、谢灵运、李白、杜甫。
④与物多忤:
与世道不相容。
⑤黾(mǐn)勉辞世:
努力辞官隐居。
(1)下图是“师”字意义演变过程图。
请为下列例句中的加点字选择相应的义项。
(填写序号)(3分)
A.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④ )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③ )
C.齐师伐我( ⑤ )
【解析】“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译为“想在晚年学习效法他的万分之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译为“几个人行走,一定有能成为我老师的人”;“齐师伐我”译为“齐国的军队来讨伐我”。
据此判断即可。
(2)请参照注释①,完成注释②。
(2分)
癯而实腴:
__表面上单薄(清瘦、简陋),实际上丰满。
(写出一方面得1分,意近即可)__
【解析】根据注释中“质而实绮”的解释格式,可以得出“癯而实腴”的解释格式。
“癯”,消瘦,单薄;“腴”,丰富,丰满。
(3)陶渊明的“带月荷锄归”与苏轼的“俯见月在衣”的意境颇有趣味。
请任选一句,描绘其所展现的画面。
(2分)
我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
带月荷锄归 结束了一天的劳作,扛着锄头走在悠长的田垄上。
月光柔柔地覆在我身上,仿佛在伴我同行。
示例二:
俯见月在衣 不经意间低头,月光轻泻衣上,皎洁如玉,片片月光将我温柔地包裹,相依相伴。
(扣住关键意象,展开描写,突出“月与人”相伴即可得2分。
若只是简单的诗句分析,最多只能得1分)
【解析】对画面的描绘不能直译,要有自己的想象或联想。
注意“月”和“人”相伴,语意流畅、优美,表达合理即可。
(4)文言虚词意蕴丰富。
请结合选文,品析【丙】文中加点虚词的妙处。
(3分)
__“我对陶渊明,难道只喜欢他的诗吗?
”“也哉”在这里既表示一种语气的强调,又指出作者不是只喜欢陶渊明的诗品,更是敬佩其人品。
意味深长,发人深思。
(答出强调作用1分,写出喜欢诗品1分,敬佩人品1分)__
【解析】解读这句话要联系后文。
后文“如其为人,实有感焉”到“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表明了对陶渊明为人的敬佩。
(5)【丙】文中,苏轼“深服渊明”。
请结合诗文,阐述其“深服”的缘由。
(5分)
__①陶渊明的诗歌独具魅力,表面质朴实则华美,表面单薄实则丰富。
②陶渊明为人淡泊名利,守志不阿。
选择辞官归隐后便在南山下耕作,虽农务繁重却能自得其乐,不改初心。
③陶渊明对自我有着理智清醒的认识,自知一身傲骨与世俗不合,便毅然决定重归自然。
苏轼也有同样的问题却不自知,一生在宦海浮沉,所以深服于他并决意效仿。
(能结合诗文内容答出一点得1分,共3分,苏轼自身认知1分,语言流畅1分。
若未结合诗文内容酌情扣分)__
【解析】理解文言文的主题思想,把握相关文段的含义。
本文为苏轼“和陶”之作,处处体现了对陶渊明的敬佩。
分析选文内容,可从陶渊明的诗歌、淡泊的为人、清醒理智的自我认识方面得出答案。
【参考译文】
【丙】
自古以来,已经有诗人模拟古人的作品,却没有人追和古人的为人。
追和古人的为人,便从我东坡开始。
在诗人中,没有谁是我非常喜爱的,我唯独喜爱陶渊明的诗。
陶渊明作的诗不多,但他的诗看上去质朴,实际上华美,表面上单薄,实际上丰满。
即使是曹植、刘桢、鲍照、谢灵运、李白、杜甫众位诗人,都赶不上他。
我前后和渊明的诗共一百几十首,至于那些得意之作,自认为在渊明面前并不觉得很惭愧。
现在我要把它们编成集子并且抄录下来,为的是把它们送给后世的君子。
你为我把这些记下来。
但是我对渊明,难道只喜欢他的诗吗?
如对他的为人,我确实是很有感触的。
渊明临死前写信给陶俨等人说:
“我年轻时生活穷苦,常常因为家里贫穷东奔西跑。
我性子刚烈,才智笨拙,和世道不相容,自己估量照我的性子干下去,一定会给你们留下祸患。
于是努力辞官归隐,使你们很小就过着挨饿受冻的生活。
”渊明这些话,说的是实际情况。
我现在真的有了他这种毛病,由于自己没有早早知道这种毛病,做了半辈子官,招来了世间的灾祸,这就是我十分佩服渊明,想在晚年学习效仿他的万分之一的原因。
__专题十三__诗文综合阅读
(二)__
[满分:
50分][见学生用书P115]
1.[2019·温州乐清市模拟]阅读下面古诗文,回答问题。
(17分)
文豪苏轼的饮食人生
余光中先生曾经在文章中写道:
旅行,我不想跟李白,因为他不负责任,没有现实感;我也不想跟杜甫,因为他太苦哈哈,恐怕太严肃;而苏东坡就很好,我们可以做很好的朋友。
可能是因为苏轼的人生个性签名是这样的——“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没错,就是“人间有味是清欢”。
因为,对于苏轼来说,无论在哪里,哪里都有美味。
【甲】猪肉颂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①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注释】①罨(yǎn):
掩盖,掩覆。
【乙】老饕赋(节选)
庖丁①鼓刀,易牙烹熬。
水欲新而釜欲洁,火恶陈(江右久不改火,火色皆青)而薪恶劳。
九蒸暴而日燥,百上下而汤鏖。
尝项上之一脔②,嚼霜前之两螯。
烂樱珠之煎蜜,滃杏酪之蒸羔。
蛤半熟而含酒,蟹微生而带糟。
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
【注释】①庖丁是古代一位刀功极好的厨师,下文中的易牙则是春秋时齐桓公宠幸的近臣,长于调味。
②脔(luán):
小块肉。
(1)“饕(tāo)”在汉语字典上的解释有:
①传说中的一种凶恶贪食的野兽,古代铜器上面常用它的头部形状做装饰;②喻凶恶贪婪的人;③喻贪吃的人。
你认为“老饕”中的“饕”是哪种义项?
并简单说明理由。
(3分)
__第三种,苏轼在《老饕赋》里把中国烹饪与饮食表现得很精妙,从选料的精细、烹饪的精粹来品味美食,足见他对美食独到的钟爱。
世间万千精美,经他之手,都变得“美味无穷”,真是个不折不扣的贪食之人。
(判断正确得1分,分析2分)__
【解析】苏轼以“饕”自喻,结合文中各种烹饪的描写,可确定这里“饕”的义项为“贪吃的人”。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3分)
A.净洗铛 风烟俱净
B.盖聚物之夭美盖竹柏影也
C.尝项上之一脔尝贻余核舟一
D.嚼霜前之两螯吾妻之美我者
【解析】A项中“净”的意思分别为“干净”和“消散”;B项中“盖”的意思都是“大概”;C项中“尝”的意思分别为“品尝”和“曾经”;D项中“之”的意思分别为“的”和“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3)【甲】词中“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很有哲理情味。
请结合生活感悟,谈谈你的解读。
(5分)
__“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煮猪肉,只要方法得当,缓缓煨炖,不用着急。
到了一定时候,它自然滋味醇厚,美不可言。
这两句,说的是煮肉。
但是当我们了解了苏东坡当时的艰难处境时,就会在作者享受美味的后面,看到一个不屈的灵魂,一个在为人处世方面永远追求更高远深刻的情味的人。
而当我们联想到人生的时候,发现它切中了那种急功近利的社会人生弊端。
人生的成熟感悟,是需要时间的。
好大喜功、心浮气躁,得到的可能是一时的“战果”,其实是失败的结局。
(翻译句子2分,赏析苏轼1分,结合生活感悟2分)__
【解析】首先要理解句子的含义,本句句意为:
等待它自己慢慢地熟,不要催它,火候足了,它自然会滋味极美。
结合苏轼的人生境遇加以分析,可分析出深层次的含义——为人处世和戒骄戒躁。
(4)结合诗文及以下助读资料,谈谈苏轼的饮食人生里,折射出一个怎样的精神世界。
(6分)
助读资料:
【甲】词是诗人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时所作。
【乙】文是诗人被贬海南儋州时所作,谪居海南时,诗人的状况是:
“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
在宋朝,海南是真正的蛮荒之地,当时人皆称海南“非人所居”。
苏东坡在动身前已经写好遗嘱,将家人大部分留在惠州,带着小儿子苏过再次奔赴茫茫贬谪之路。
而在此之前,与苏轼精神世界十分相得的第三任妻子在惠州感染瘟疫去世。
而到了儋州,苏轼先是在公房居住,公房漏雨,一晚上搬了三次,后来连公房也不让住了,苏东坡在桄榔林中自己动手搭茅屋,自命为“桄榔庵”。
在庵中“食芋饮水,著书以为乐”。
__【甲】词和【乙】文都展现了苏轼乐天派的生活情趣,闪烁着超乎常人的平和乐观的精神。
在长期不断被贬谪的困顿中,作者没有自怨自艾,渐渐学会了如何在困苦中寻找欢乐,在失意中寻找满足。
(总体概括苏轼精神世界得1分)《猪肉颂》里作者耐心地研究起猪肉的烹调艺术。
“净洗铛”——把锅子洗得干干净净,表明作者的一丝不苟,和他对烹调的极其执着、投入的心态。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这两句的口吻,以及“自”“莫”“火候足”“他自美”诸字句,都透露出一种不急不火的从容心态,展示了烹调者的自得悠然形象。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叹息人生的精彩往往就在平淡的日常生活当中。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不但写出了胃口的满足,更写出了心灵的惬意。
作者仿佛早就料到了他人的议论与惊诧。
他风趣地说,“我吃猪肉,腹满心惬,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外界对我的褒贬,尽可置之度外”。
(材料写出一点就给1分,分析正确给1分)而在《老饕赋》里展现了其在选材、刀工、火候等烹饪方面的独到见解,道出了他享受美味的乐趣,品食美味的讲究。
此赋写于儋州,被贬谪之地异常荒凉艰苦,作者既已预见生而无望的灾难袭来,却并没有怨天咒地。
“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作者盛赞天地万物对他的厚爱,流露出深切的随缘自适。
其实,谪居海南,作者的生活里根本就没有那些美食可餐,一切都是作者自己想象出来的,此乃作者之精神大餐!
这种在逆境中自我摆脱、超然物外、以苦为乐的旷达心胸,实是令人敬佩不已。
(材料写出一点就给1分,分析正确给1分,整体语言组织1分)__
【解析】通读诗文,总结中心思想,结合文章内容进行阐述,最后加上个人观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