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化学综合题专练探究题附详细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03337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40.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中考化学综合题专练探究题附详细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备战中考化学综合题专练探究题附详细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备战中考化学综合题专练探究题附详细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备战中考化学综合题专练探究题附详细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备战中考化学综合题专练探究题附详细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备战中考化学综合题专练探究题附详细答案.docx

《备战中考化学综合题专练探究题附详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中考化学综合题专练探究题附详细答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备战中考化学综合题专练探究题附详细答案.docx

备战中考化学综合题专练探究题附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

1.学习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后,某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做了如下探究实验,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信息:

①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均为中性溶液

②硫酸钡为白色沉淀

③硫酸钡不与酸反应

(1)将酚酞溶液滴入到碳酸钠溶液中,发现溶液变红,说明碳酸钠溶液显__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2)如图所示,用胶头滴管将氯化钡溶液滴入到锥形瓶中,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液体呈红色,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继续向锥形瓶中滴入稀硫酸,观察到锥形瓶内有气泡产生并有白色沉淀,液体呈无色。

试管内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写出试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锥形瓶中的物质过滤,继续探究滤液中溶质的成分(酚酞除外),认为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

(5)设计实验,验证可能含有的溶质是否存在。

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滤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

________

可能含有的溶质存在

 

【答案】碱性BaCl2+Na2CO3===BaCO3↓+2NaClCO2+Ca(OH)2===CaCO3↓+H2O氯化钠和硫酸钠(或Na2SO4、NaCl)硫酸(或H2SO4)紫色石蕊溶液(合理即可)溶液变红(与前一空对应即可)

【解析】

(1)将酚酞溶液滴入到碳酸钠溶液中,发现溶液变红,说明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2)用胶头滴管将氯化钡溶液滴入到锥形瓶中,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液体呈红色,说明碳酸钠过量,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BaCl2═BaCO3↓+2NaCl;(3)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继续向锥形瓶中滴入稀硫酸,观察到锥形瓶内有气泡产生并有白色沉淀,液体呈无色。

试管内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4)碳酸钠过量,继续向锥形瓶中滴入稀硫酸,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二氧化碳,故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和硫酸钠(或Na2SO4、NaCl);硫酸可能过量,所以可能含有的溶质是硫酸(或H2SO4);(5)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滤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_紫色石蕊溶液__

___溶液变红__

可能含有的溶质存在

 

2.某兴趣小组同学电池中物质的成分,将电池剥开时闻到异味且发现有黑色物质。

(提出问题)为什么有异味?

黑色物质的成分是什么?

(网络搜索)干电池成分有二氧化锰、铁粉及铵盐等物质;

(实验探究)同学们分别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Ⅰ.小婧取适量黑色物质与_____混合置于研钵内研磨,听嗅到氨味,再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测,试纸变蓝,证明黑色物质中含有铵盐。

实验Ⅱ.小清用一种物理方法发现黑色物质中不含铁粉,他采用的方法是_____;

实验Ⅲ.小明将黑色物质加入适量的水中搅拌,静置后过滤,取滤渣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将适量黑色滤渣装入试管中,再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气体生成

②立即向上述试管中_______

木条复燃

该气体是氧气

 

上述实验中产生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据此小明认为黑色物质中一定含有二氧化锰。

(交流讨论)大家对小明的结论提出了质疑。

(1)小莹认为若要证明黑色物质中一定含有二氧化锰,必须验证二氧化锰的质量和_________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

(2)小仪认为除了小莹考虑的因素外,另一个原因是氧化铜等黑色物质对过氧化氢分解有催化作用。

(结论与反思)

(1)干电池中一定含有铵盐,可能含有二氧化锰,一定不含有铁粉。

(2)面对网络信息,我们要去伪存真,不应盲从。

【答案】熟石灰(或氢氧化钙等)用磁铁吸引产生大量气泡伸入带火星的木条2H2O2

2H2O+O2↑化学性质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实验结论可以选择试剂为碱,故实验Ⅰ.小婧取适量黑色物质与熟石灰混合置于研钵内研磨,听嗅到氨味,再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测,试纸变蓝,证明黑色物质中含有铵盐;根据金属铁的特性可以确定是否是铁的方法为实验Ⅱ.小清用一种物理方法发现黑色物质中不含铁粉,采用的方法是用磁铁吸引;实验Ⅲ.小明将黑色物质加入适量的水中搅拌,静置后过滤,取滤渣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结论可知实验现象为产生大量的气泡,②立即向上述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证明产生的是氧气,上述实验中产生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O2↑,[交流讨论]根据催化剂的定义及性质可知

(1)小莹认为若要证明黑色物质中一定含有二氧化锰,必须验证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

3.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铝的某些性质进行相关探究。

(实验回顾)

(l)铝与稀盐酸反应。

①用图1所示装置制取氢气。

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②用B装置收集氢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能否置换出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

(提出问题)

铝能否与水反应生成氢气?

(查阅资料)

物质

钠与水

铝与水

汞与水

能否发生反应

能反应

能反应

不反应

 

(交流与讨论)

(I)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起到保护膜的作用。

如生活中可用铝壶烧水。

铝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除去铝表面氧化铝薄膜的方法(举一例)_________。

除上述方法外,还可以将铝片浸入氯化汞(HgCl2)溶液中,形成铝汞齐(铝汞合金)破坏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且防止其重新生成。

(实验探究)

(1)将铝片完全浸入氯化汞(HgCl2)溶液中1分钟左右,取出,立即用流水冲洗干净后加入到蒸馏水中(如上图),其表面生成大量气泡、周围出现白色沉淀。

铝与氯化汞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在导管口a处涂肥皂水,发现导管口有气泡形成,当气泡离开导管后,气泡______(填“下沉”或“上升”),用燃着的木条点燃气泡,发出爆鸣声。

(实验结论)

铝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气。

写出铝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

(1)图2装置内,在铝与水反应的过程中,若关闭导管上的活塞K,反应停止,其原理是_______。

当再次打开活塞K,反应继续,产生气泡。

铝未能生成氧化铝,其原因是________。

(2)汞有毒,会污染环境,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硫粉处理单质汞,用饱和硫化钠溶液处理使用过的氯化汞废液。

【答案】2Al+6HCl==2AlCl3+3H2↑氢气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金属是否位于氢前面。

4Al+3O2==2Al2O3用砂纸打磨2Al+3HgCl2==2AlCl3+3Hg上升2Al+6H2O=2Al(OH)3+3H2↑关闭活塞K,容器内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回烧杯,固体与液体分离,反应停止。

容器内充满氢气,铝无法与氧气接触。

【解析】

【实验回顾】(l)铝与稀盐酸反应。

①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6HCl==2AlCl3+3H2↑。

②用B装置收集氢气的原因是氢气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能否置换出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判断的依据是金属是否位于氢前面。

【提出问题】铝能否与水反应生成氢气?

【交流与讨论】

(1)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起到保护膜的作用。

铝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12O3。

(2)除去铝表面氧化铝薄膜的方法是用砂纸打磨。

还可以将铝片浸入氯化汞(HgCI2)溶液中,形成铝汞齐(铝汞合金)破坏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且防止其重新生成。

【实验探究】

(1)将铝片完全浸入氯化汞(HgCl2)溶液中1分钟左右,取出,其表面生成大量气泡、周围出现白色沉淀。

铝与氯化汞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HgCl2==2AlCl3+3Hg,铝比汞活泼。

(2)在导管口a处涂肥皂水,发现导管口有气泡形成,当气泡离开导管后,气泡上升,用燃着的木条点燃气泡,发出爆鸣声,这是我们检验氢气常用的方法。

【实验结论】铝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气。

铝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气的化学方程式是2Al+6H2O=2Al(OH)3+3H2↑。

【实验反思】

(1)图2装置内,在铝与水反应的过程中,若关闭导管上的活塞K,反应停止,其原理是关闭活塞K,容器内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回烧杯,固体与液体分离,反应停止。

当再次打开活塞K,反应继续,产生气泡。

铝未能生成氧化铝,其原因是容器内充满氢气,铝无法与氧气接触。

点睛∶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⑴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与稀硫酸或盐酸反应置换出氢气,排在氢后面的金属则不能⑵排在前面金属可以把排在其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⑶从左到右金属活动性越来越弱。

4.在做盐跟盐反应的分组实验时,第一组的同学进行氯化钡与碳酸钠溶液的反应,第二组同学进行氯化钡与硫酸钠溶液的反应。

实验结束后,两组的同学将全部的浊液集中倒进一个废液缸。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浊液进行过滤,探究滤液的成分,请你帮助他们完成该实验报告中的①﹣④。

(提出问题)滤液里溶质除氯化钠外,还有什么物质?

(提出猜想)猜想

(1)___

猜想

(2)硫酸钠

猜想(3)碳酸钠

猜想(4)碳酸钠和硫酸钠

(实验探究)兴趣小组的同学为验证猜想,设计如下的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1)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先滴加足量的_____

_____;

猜想(3)是正确的

(2)然后再向上述实验后的试管中滴入氯化钡溶液

_____

 

【答案】BaCl2盐酸有气泡产生无明显现象

【解析】

【分析】

氯化钡与碳酸钠溶液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氯化钡过量,溶液中含有氯化钠,碳酸钠过量,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和氯化钠,碳酸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和二氧化碳。

【详解】

[提出猜想]氯化钡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后,溶液中溶质可能有:

①NaCl和BaCl2,②NaCl和Na2CO3。

氯化钡与硫酸钠溶液反应后溶液中溶质可能有:

①NaCl和BaCl2,②NaCl和Na2SO4。

两组的同学将全部的浊液集中倒进一个废液缸后,溶液中的溶质除了NaCl可能有:

①BaCl2;②Na2SO4;③Na2CO3;④Na2CO3和Na2CO3。

[实验探究]因为猜想(3)正确,

(1)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先滴加足量的盐酸,有气泡产生;

(2)然后再向上述实验后的试管中滴入氯化钡溶液,无明显现象,故通过以上实验可知溶液中含有碳酸钠,没有硫酸钠,故猜想(3)正确。

【点睛】

氯化钡与碳酸钠溶液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碳酸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和二氧化碳。

5.(9分)操作和保存药品不当,标签常常易损毁。

现有四瓶溶液①②③④的试剂标签已破损(如下图),但是已经知道这四瓶试剂是NaOH、Ca(OH)2、Na2CO3、KCl溶液中的一种,某兴趣小组同学决定对四瓶破损标签溶液成分进行实验探究(实验另外药品只提供盐酸和酚酞溶液):

(提出问题)标签已经破损的①②③④四瓶溶液分别是什么溶液?

(实验探究1)第④瓶试剂肯定是:

(写化学式)。

(实验探究2)兴趣小组对①②③④瓶溶液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取①②③瓶溶液少量

于三支试管中,分别

加入酚酞试液

酚酞试液不能将其中

的一种溶液鉴别出来

2

再取①②③瓶溶液少

量于另外三支试管中

分别加入溶液

加入了①溶液的试管

中;

其余两支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①瓶溶液为Na2CO3

3

取②③瓶溶液少量于

两支试管中,分别加

入溶液

加入了②溶液的试管

中;

加入了③溶液的试管

中;

②瓶溶液为

③瓶溶液为

Ca(OH)2

(反思与交流)为了防止标签发生破损,我们在倾倒溶液时应注意:

【答案】【实验探究1】KCl

【实验探究2】序号1:

三瓶溶液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

序号2:

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

序号3:

Na2CO3无明显现象产生白色沉淀NaOH

【反思与交流】倾倒药品时,标签应向手心

【解析】

试题分析:

【实验探究1】根据瓶塞来判断,因为NaOH、Ca(OH)2、Na2CO3这三种物质的化学式中都有a,所以第④瓶试剂肯定是:

KCl

【实验探究2】序号1:

因为NaOH、Ca(OH)2、Na2CO3这三种溶液都显碱性,故实验现象为:

三瓶溶液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

序号2:

根据碳酸盐的化学性质,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故加入的是稀盐酸溶液,实验现象为:

产生大量气泡,结论为①瓶溶液为Na2CO3

序号3:

为了鉴别NaOH和Ca(OH)2这两种碱,必须抓住两者化学性质的不同,故取②③瓶溶液少量于

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Na2CO3溶液;若是NaOH溶液,则无明显现象,若是Ca(OH)2溶液,发生反应:

Ca(OH)2+Na2CO3==CaCO3↓+2NaOH,故实验现象为:

产生白色沉淀

【反思与交流】为了防止标签发生破损,故在倾倒溶液时应注意:

倾倒药品时,标签应向手心

考点:

碱的化学性质,碳酸盐的化学性质

6.为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某化学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1)A试管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C试管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将反应后D、E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烧杯中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出现。

将烧杯中的混合物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同学们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

NaCl

猜想二:

NaCl和CaCl2

猜想三:

______________

猜想四:

NaCl、Ca(OH)2和HCl

(设计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碳酸钠溶液。

_________

猜想二不成立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_______(填名称)。

_________

猜想三成立

(迁移拓展)稀盐酸、稀硫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__________。

【答案】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或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Fe2O3+ 6HCl=2FeCl3+ 3H2ONaCl和Na2CO3(或氯化钠和碳酸钠)无沉淀产生(或无明显变化)稀盐酸(或稀硫酸)产生气泡氢离子(或H+)

【解析】

(1)根据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解答;根据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解答;

(2)【作出猜想】猜想三:

根据观察到烧杯中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出现解答;【设计实验】根据实验步骤和实验结论分析解答;【迁移拓展】根据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解答。

(1)A试管中的实验现象为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或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得到化学方程式为Fe2O3+ 6HCl=2FeCl3+ 3H2O;

(2)【作出猜想】猜想三:

观察到烧杯中先有气泡产生,说明是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后有白色沉淀出现,说明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故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NaCl和Na2CO3(或氯化钠和碳酸钠);【设计实验】碳酸钠与氯化钙溶液反应会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故无沉淀产生(或无明显变化),说明猜想二不成立;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或稀硫酸),产生气泡,说明猜想三成立;【迁移拓展】稀盐酸、稀硫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或H+)。

7.MgO在医药建筑等行业应用广泛。

硫酸镁和木炭高温煅烧的产物为MgO(固体)、SO2、CO2、CO、硫蒸气。

(1)工业上,SO2的任意排放会引起的环境问题是_____。

化石燃料燃烧是产生SO2的主要原因,下列做法能减少SO2排放的是_____(填字母)。

a开发新能源替代化石燃料b向高空排放SO2

(2)在高温、催化剂条件下,CO和H2可化合成燃料甲醇(CH3OH),该反应中CO和H2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

若CO和H2中混有H2S气体,H2S会与催化剂中的Cu在高温下发生置换反应,其中一种产物为CuS,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利用如图装置对硫酸镁和木炭进行高温煅烧,并对产生的四种气体进行分步吸收或收集。

已知:

常温下,硫为固体;SO2、CO2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

①装置B、C中的溶液分别是_____、_____。

(填字母)

aNaOH溶液

bKMnO4溶液

②装置B、C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

③装置D的作用是_____。

④若将装置A中的固体隔绝空气加热至500℃,就会变成蒸气,其中有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128的气体。

该气体的化学式为_____。

【答案】酸雨a1:

2Cu+H2S

CuS+H2ba吸收SO2吸收CO2收集COS4

【解析】

【详解】

⑴SO2的任意排放,在空气中经过一系列的变化生成硫酸,随雨水落下形成酸雨,所以SO2的任意排放会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酸雨;向高空排放SO2,只是稀释了空气中SO2并没有减少SO2的总量,开发新能源替代化石燃料可以减少SO2排放,所以能减少SO2排放的是:

a。

⑵CO和H2在高温、催化剂条件下生成甲醇,化学方程式为: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CO和H2的分子个数比为1:

2;题中已知H2S和Cu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CuS和H2,所以化学方程式为:

(3)因为硫酸镁和木炭高温煅烧的产物为MgO(固体)、SO2、CO2、CO、硫蒸气,气体混合物先通过A装置的长玻璃管,使硫蒸气冷却变成固体留到玻璃管内;因为SO2、CO2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CO2不与KMnO4溶液反应,CO既不与NaOH溶液反应,又不与KMnO4溶液反应,所以要先让SO2、CO2、CO通过装置B中的KMnO4溶液除去SO2,剩余气体继续通过C装置中的NaOH溶液除去CO2,因为CO难溶于水,再把CO通过D进行收集;所以:

①装置B、C中的溶液分别是b、a;②装置B的作用是吸收SO2;装置C的作用吸收CO2;③装置D的作用是收集CO;

④设该气体的化学式为Sx

解得x=4,

该气体的化学式为:

S4。

【点睛】

本题考查了镁、碳及其化合物、二氧化硫性质应用,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混合物分离方法和实验操作方法,对物质性质熟练掌握是解题关键。

8.某学习小组在帮助实验员整理化学试剂时发现了一瓶标签残缺的无色溶液,(如图所示),经实验员分析可知原瓶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NaHCO3,NaOH,Na2CO3,NaCl中的一种,请你对该试剂作出猜想并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试剂是什么溶液?

(猜想与假设)

甲猜想:

NaHCO3溶液

乙猜想:

NaOH溶液

丙猜想:

Na2CO3溶液

丁猜想:

NaCl溶液

(查阅资料)上述四种物质相关信息如下

物质

NaHCO3

NaOH

Na2CO3

NaCl

常温下溶解度/g

9.6

109

21.5

36

常温下稀溶液的pH

9

13

11

7

(实验探究1)取瓶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实验探究2)另取瓶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产生生气泡。

(实验分析)通过(实验探究1)可知_____同学的猜想一定错误。

甲同学仔细分析四种物质的相关信息表后发现自己的猜想错误,他的理由是_____。

丙同学分析(实验探究2)并结合以上同学的实验结论,认为原瓶溶液是NaCO3溶液。

(实验探究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讨论质疑)乙认为以上同学分析有漏洞,需要进一步实验确定,于是又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探究3)在(实验探究1)试管中的红色溶液中滴加过量氯化钙溶液(中性),充分反应后,试管中溶液仍呈红色,但有白色沉淀产生。

(得出结论)通过(实验探究3)可证明这瓶试剂为_____溶液,但已经部分变质。

(反思与拓展)学习小组反思了这瓶试剂因为_____而变质,得出了该溶液正确的保存方法,若要除去该溶液变质部分所采用的方法是_____(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答案】丁在该温度下,碳酸氢钠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0% 。

Na2CO3+2HCl═2NaCl+H2O+CO2↑ 。

氢氧化钠敞口放置Ca(OH)2+Na2CO3═CaCO3↓+2NaOH 。

【解析】

【详解】

(1)通过【实验探究1】可知,该溶液呈碱性,而氯化钠溶液呈中性,故丁同学的猜想一定错误;

(2)由于在该温度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是9g,碳酸氢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故甲同学发现自已的猜想错误;

(3)实验探究2中有气泡产生,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4)在实验探究1试管中的红色溶液中滴加过量氯化钙溶液(中性),充分反应后,试管中溶液仍呈红色,但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故通过实验探究3可证明这瓶试剂为氢氧化钠溶液,但已经部分变质;

(5)这瓶试剂因为敞口放置而变质,若要除去该溶液变质部分可以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反应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9.实验探究和证推理是提升认知的重要手段。

某同学将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一定量的稀氯化铜溶液中,出现蓝绿色不溶于水的固体。

该同学对生成蓝绿色而不是蓝色体的现象产生疑惑。

(资料)

(1).CuCl2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可生成值色体(Cu(OH)2).在氢氧化钠较少的情况下会生成蓝绿色碱式氯化铜(Cu(OH)Cl).其不溶于水,能与酸反应。

(2)Cu(OH)2在60℃开始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100℃分解完全,碱式氯化铜在300℃开始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氯化氢,在400℃分解完全,

(猜想)蓝绿色固体可能是:

①Cu(OH)2②Cu(OH)Cl晶体:

③_________________。

猜想①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该同学取31.25g蓝绿色固体,加热至100℃出现黑色固体,则猜想______不正确。

继续加热到400℃至质量不再改变,并使产生的气体全部缓缓通过如图所示装置(装置中药品足量)

已知实验所得数据

①最终得到剩余固体24.00g;

②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得到的沉淀经过滤、洗涤和低温烘干,得到固体14.35g

完成下列问题:

(1)判断固体已洗净的方法是:

取最后一次洗液,滴加______溶液,无现象

(2)过上述实验数据计算蓝绿色固体中铜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__________。

(结论)猜想③成立

(延伸)

(1)碱式氯化铜常作为动物词料的添加剂,则该碱式氯化铜与胃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2)如果欲使HCl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的溶质只有CuCl2,可向其中加入过量的___(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