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03010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docx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docx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摘  要】通过研究促进小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数学的策略,达到唤醒小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培养小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养成自主探究习惯以及自主探究品质的目的。

使学生成为一个策略学习者,从而达到学会学习、自我发展。

努力构建中年级段学生数学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自主探究  策略   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立项背景

关于“自主探究性学习”,各种期刊已有不少此类文章,各地各校也有不少这方面的研究,如苏州市塘桥中心小学开展的《小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研究》课题、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汤口中心小学开展的《小学语文自主探究性学习策略研究》课题等也都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

在国外,这一领域的研究也很多,如美国各州中小学都设计和实施了“设计学习”、“应用学习”;法国中小学设计和实施了“动手做”和“多样化途径”;日本中小学从 2000年开始开设了“综合学习时间”,并在 2002年将其纳入正式的教育课程。

尽管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实施尚有所欠缺:

学生的整体能力有所提高,但学生的探究能力较差,缺乏与生活的真实联系,学生还没真正的学会自我探究、自我探索的学习能力;重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较少考虑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学生的年级差异、个性差异在研究中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特别是针对到具体的年级应如何操作还没有系统有效的研究;针对城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研究的较多,但较少有研究农村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学习实际和心理特点。

从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来看。

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的不断销蚀。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沿袭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了一种在外力强制下的被动行为、他控行为。

学生常常在盲目、“无我”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和作业,很少能独当一面地从事完全自控的学习活动。

这种缺乏能动性、自觉性的被动学习,完全丧失了促进主体成长和发展的长远价值与意义。

从指导与自主的关系来看。

传统教育过于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牵得比较多,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地位;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大力提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不敢多指导。

因而,如何正确认识指导与自主的关系对推进素质教育显得十分重要。

面对浩如烟海的知识,仅靠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获得知识已不可能满足人们工作生活的需要。

再说,学校教育只是其人生的一个学习阶段,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在基础教育阶段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完,把知识塞得满满的,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才是最至关重要的。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数学”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对这一命题的研究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通过上述分析,本课题研究有着继续深入探索和进一步拓展研究领域和提升课题内涵、价值的必要性,因此课题得以申请立项。

二、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自主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进行能动的、有选择的学习活动。

在这种活动,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完善人格。

自主学习重视自主合作的教育氛围,能够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主动的发现问题、体验感悟、实践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它着眼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体现现代的主体性教育思想,着力于学生的学,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索性、研究性学习活动,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索、体验和创新,是与接受式学习本质不同的学习方式。

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社会生活出发,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解决问题。

“自主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更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它不仅要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还要让学生去发现和研究问题;不仅是让学生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更是在寻求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关注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让每一个学生围绕探索的问题,自己决定自己的探索方向,选择自己的方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的去探索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

教师只是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进入角色,必要时启发诱导,促进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中,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规律,同时在探索中学会观察,在探索中学会猜想,在探索中学会验证,在探索中学会总结,在探索中学会创造,在不断追寻真理中茁壮成长。

“策略”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

本课题旨在通过研究促进小学中年级段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数学的教学策略,达到唤醒小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自主探究的习惯、自主探究的品质。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及原则

(一)理论依据

本课题研究主要以《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养成教育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发现学习理论等相关理论为支撑性理论。

1.《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 

2.传统的养成教育:

主要是指对学生行为的指导以及良好习惯的培养。

学生的行为从方向上可分为良好行为习惯和不良行为习惯;培养定型性行为、形成良好习惯是养成教育的重要任务,要靠长期培养和训练。

良好习惯和正确行为是完善人格必不可少的。

3.主体性发展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思想。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活动,即主体活动,是个体自觉地与客体(活动对象)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人只有通过主体活动,才能对客观世界发生作用,才能主动地认识客观事实,并在这一过程中改进发展和完善人本身。

4.建构主义理论认为:

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由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

建构是通过新旧经验的互动实现的。

学生有特定的自然禀赋,在特定的自然社会和家庭环境中生活,接受不同的文化熏陶,产生不同的生活体验、知识积累、思维习惯和认知结构。

应该重视学习者先前所建构的知识和经验,并将学习者已有的知识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

5.发现学习理论:

发现学习的积极倡导者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主体主动地通过认知,获得客观事物的意义和意象,从而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

他强调教师应当制订和设计各种方法,创设有利于学生自行发现、探索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索取”过程。

基于以上理论,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以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有规律、有节奏地活动获得优质效果。

(二)操作原则

为保证该研究的顺利进行,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自主性原则。

教师应根据课题方案和自身实际自主选择研究内容,创造性地开展研究。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活动、体验乃至创造。

2.差异性原则。

受教育者之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造成的原因有先天条件差异,有环境影响的不同,也有教育条件的不同。

这些差异决定了教育工作不能只是要求有差异的个体都要达到统一的教育目标,而应当按照这种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使每个受教育者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3. 实践性原则。

教法学法,既是实践的产物,又服务于教学实践。

“先学后教”应在教学中不断实践探索,抓点滴,点滴抓,逐步积累,形成特色。

坚持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领悟,在领悟中升华。

4.整体发展原则。

要把课堂教学与学生身心素质各方面看作是一个相互联系的发展整体,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家庭、学生生活形成一个相互协同的整体。

教学力求面向学生整体素质的可持续发展。

5.反思性原则。

反思是回顾已经做过的工作,把握既定的目标、进展,提出改进的方案,应用从教学中或从他人身上所学到的知识的一种能力。

实验中,教师要具备反思的意识,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指导行为。

四、课题的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索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数学的策略。

探讨在新课改大环境下,通过对学生自主参与探究学习策略的研究,唤醒学生非觉醒状态或受压抑的自主探究的智慧,使学生成为一个策略学习者,从而达到学会学习、自我发展。

努力构建中年级段学生数学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必须深入学生认真观察、仔细调查、大胆实验,如此方能取得成效。

(一)开题和前测(20XX.10~20XX.11)

本阶段的主要工作是确立实验对象,确立并培训实验教师,查阅理论资料,对实验班和对照班作前期测评,制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内容等等。

为了使实验数据更加科学全理,应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在第一阶段,我们将对中年级段学生采集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研究。

1.完成“赣马镇中心小学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前测问卷。

2.学习研讨,确定选题。

(1)查找资料,初定选题。

(2)参加学习,充实理论。

3.分析现状,引发反思

XX小学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对于最初的选题进行反思。

(1)走进课堂,进行课堂观察与调研,对本校常态课堂教学实况作进一步的了解、分析与评价,进行本校“有效课堂教学”的摸底调查,收集相关数据,以把握我校各班级课堂教学有效程度以及改进优化的必要性分析及突破口的寻找与确定。

(2)查阅相关资料、文献,对国内外该课题研究的状况进行了解,对课题研究的价值和可行性作初步论证

4.确定选题,成立课题组

(1)成立研究小组,讨论制定研究方案。

(2)填写课题研究申请书,申报立项。

(3)制订研究与实验总体方案。

(二)研究与实验阶段(20XX.12~20XX.9)

1.小组成员将依据方案提出的研究思路展开研究。

20XX年XX月:

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

20XX年X月至20XX年X月:

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能自主完成暑假作业,质量较高,并能阅读健康的课外书籍,做好心得日记。

填写好家长问卷调查。

2.本课题成员学习相关理论及外地先进经验。

3.制订课堂教学实施方案,设计教案案例。

4.进行课堂教学实验,认真听课评课。

5.外出取经、改进教法,不断完善实验。

6.做好学期、学年、实验阶段的总结,积累资料,撰写教改心得体会文章或教学论文。

20XX年X月至XX月: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求索的能力,积累相关案例、课例,撰写经验论文并收集学生学习成长中的优秀成果作品,及时做好教学评价。

20XX年XX月至XX月:

对课题前一阶段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解决并做好下一步实验规划。

20XX年XX月至20XX年X月:

在教学过程中,全面实施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并将实验结果与实验前进行比较,剖析成果,对问题进行改进。

对学生的方式方法及学习态度的变化做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完善教学评价的内容,完善成长记录袋,做好实验资料的积累。

(三)总结验收阶段(20XX.X~20XX.XX)

1.组织实验教师的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2.做好课题研究与实验的总结工作,整理和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教学论文。

3.向上级申请课题的结题验收、评估,并总结推广科研成果。

五、课题研究方法

1.实验研究法

依据一定的理论假说,在教育实践中运用必要而又合乎教育情理的控制方法,变革研究对象,探索教育的因果规律,按阶段制定计划,做好记录,完成总结,并及时撰写体会,总结成果。

2.行动研究法

研究中加强与教学行为的结合,明确改进措施时,及时组织教学应用,在学生中,了解通过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考察本课题的实践效果。

3.文献资料法

利用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和经验,利用各种渠道对文献和资料进行合理的搜集与应用以获得间接理论知识。

通过这些资料信息的分析与研究,达到准确地界定课题研究的价值性、可行性及关键概念的内涵与外涵,并制定研究目标与实施方案等,指导本课题的研究。

4.经验总结法。

依据一定的价值取向,对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进行回溯性研究,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促进人们由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并且及时通过论文、案例等形式将研究中的经验、心得、理论与实践结合总结出来,归纳提炼。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通过课题组成员近两年的共同努力,本课题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学生数学素质得到较大提高

1.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在课题研究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精神振奋,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探究学习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根据确定的内容自主进行探索,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在数学课上,我们让学生通过合作,积极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人与人相互沟通、相互协作、相互学习、相互支持的优秀品质和主动学习能力。

在课堂上,问题我们让学生自主提出,结论由学生自主归纳,方法由学生自主探索,结果由学生自主评价,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学生大都具有探索新知的欲望,能够不拘泥于书本,不依常规,积极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新发现,有自己的新思路、新设计,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思路更畅通、方法更灵活、很有深度,我们认为,数学学习良好习惯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极为有效的。

 

实验前

实验后

一般

一般

百分比

百分比

百分比

百分比

百分比

百分比

自主学习

乐于合作

20

20%

50

50%

30

30%

64

64%

30

30%

6

6%

乐于探究

25

25%

40

40%

35

35%

73

73%

9

9%

18

18%

参与意识

16

16%

34

34%

50

50%

67

67%

17

17%

16

16%

创新学习

乐于合作

11

11%

37

37%

52

52%

63

63%

17

17%

20

20%

乐于探究

23

23%

40

40%

37

37%

71

71%

12

12%

17

17%

参与意识

14

14%

56

56%

30

30%

68

68%

25

25%

7

7%

2.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展,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得到增强。

为了检查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创新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我们采用问卷的方式随机抽查了三年级两个班,结果如下:

由此可见,学生的自主及创新学习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在自主性方面,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较实验前有了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显著增强,课堂中师生互动占整个教学过程的比例增大了。

两年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不断提高,参加各级数学竞赛均名列前茅。

3. 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方法改变了。

实验后,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加生机勃勃了,老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能力。

通过课题的实施,我们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在民主和谐、愉快合作的学习氛围中,我们的学生的情绪饱满,学习目的明确,充分发挥了他们自主学习潜能,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教师相信学生“喜欢学,愿意学,能学好。

”学生在教师诱导下,发挥主体作用,全身心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

学生在亲切、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体验到自由、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课堂上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我认为……”,这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词随时可以听到。

学生在不断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学习数学的能力。

课后,他们自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学生越来越表现出丰富灵活的创新性。

课堂上,他们不再是一味接受我们的标准答案,而是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一题多解”、举一反三。

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学生通过不断的评价调节自己学习的策略,树立了自主学习的信心。

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大部分学生都有良好的预习习惯,能在教师预习的问题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自己获取知识或提出问题。

对不懂的地方会提出质疑,会主动向我们或同伴寻求帮助或帮助他人。

他们会对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或用学到知识解决问题而感到自豪,大部分学生认为,现在不仅比以前学得多,也比以前学得轻松了。

学生们变得越来越爱学、越来越会学。

4.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利用动手操作、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等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质。

学生的数学意识、运算能力、数学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应用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有了发展。

我们为学生创设贴近自然、社会、生活的新颖、别致的能激发学生强烈求知欲的问题情境,并引导学生在质疑问难中提出讨论问题,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和探究欲望,在引导学生时我们会多问几个“为什么?

”“怎么办?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信心、能力和积极学习动机,又增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实践后,我们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他们更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了,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求真实的背景了。

(二)教师科研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1.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成了学生的朋友,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

教学过程体现了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师生双方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逐步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没有差生,只有差异”逐渐被教师所认可,尊重学生间的差异,并适时给予激励,已成为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走进课堂不时传来“你真棒”、“你回答的很好”等赞美的语句,学生在课堂上情绪高涨,学生“两眼发光,两手直举”的现象时常出现。

2.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学观念得到更新,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我们的意识理念逐步向新课程靠拢,能在教学过程中处处体现学生的自学学习、自主探究,能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不少教师的课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课堂上,我们更多的是问学生:

“你想到了什么?

”“你发现了什么?

”“你认为该怎么办?

在研究过程中,实验教师的科研能力不断提高,逐步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

撰写优秀论文有13篇(其中在报刊发表文章5篇),经验总结4篇,优秀案例12个,教学课件22个,大部分成果都获得各级奖励,实验教师参加基本功比赛在市县获奖。

随着实验的不断深化和推广,实验教师队伍逐渐壮大,一个科研型教师的群体正在形成。

(三)构建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数学的策略

课堂教学策略,是师生围绕教学目标对文本、时间、空间、程序等资源的合时、合宜、合度的配置利用,以达到学生愿学、会学、善学、乐学、会用数学的境地。

通过研究,我们构建了数学教学策略的框架,这个教学策略遵循数学课堂教学的规律,体现新《课程标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数学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有利于提高全体学生参与的程度,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加强学生之间的交往和教学目标的全面达成,对数学教学活动的结构成分进行综合规划,科学合理组织“部件”发挥整体功能。

因此,在研究实践中探讨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小学数学的教学策略。

1.教师创设情境,学生进入探索。

数学课的情景创没,是数学问题挑起学生在教学内容、生活情景、求知心理之间的认知冲突,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观察、实践、运算欲望兴趣,启动学习、探究的数学教学环节。

本阶段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情景,生动形象地展示数学的魅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结合具体的数学教学内容,利用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美,创设丰富的、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学习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提高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深化所学知识,进而养成学生自主学习数学、探研创新的好习惯。

在此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确定学习目标。

学生期望达到目标而积极进入探索,发现规律,用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思想方法尝试解决。

教师则充分利用问题线索,组织学生开展数学学习活动,倾听学生的猜测、看法。

例如:

我校XX老师在一堂数学课的导入中,创设了这样的情景:

某校订做1000套校服,校长打电话给厂长,厂长说:

“已经做了7天,平均每天做了85套。

”校长问:

“余下的能不能在3天内完成。

”厂长想一想说:

“能”。

然后让学生以厂长身份根据信息编题,学生纷纷进入角色。

2.教师相机点拨,学生自主发现。

本阶段关注学生独立思想、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方面的状况,充分相信每个学生有探究数学知识的潜能。

实验老师在研究数学教材和了解学生生活实际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一个面向实际的、进行探究的学习环境,提供给学生丰富的感性和理性的素材,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同时逐步增强学生自主探索的自信心,针对学生的疑问、猜测、看法,把握时机提出富有探索性的指导,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自己发现规律。

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中的失误偏颇,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思想方法,自己解决,发现新规律,实行知识的再构建,在自主学习中探索出有价值的东西,从而获得真切的体验,内化知识,形成能力,促进思维的个性化发展,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六年级的数学课上,XX老师设计了如下的步骤教圆环的面积:

第一步,出示一个圆环,认识圆环。

第二步,思考,老师手中的圆环是怎样做出来的?

请你试着自己做一个圆环。

第三步,现在你知道怎样求圆环面积了吗?

学生独立总结得出方法,圆环面积=大圆面积-小圆面积第四步:

扩展,求圆环的面积,还有别的方法吗?

小组试验、讨论,进行思考。

(师点拨,对圆环进行合理的变形想象)得出方法,将圆环想象成一个梯形,那么,圆环的面积=(C内+C外)×环宽×2 。

还有一些同学提出,可以拼成其他图形,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也可以推导出圆环的面积。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把现成的结论交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去操作、去试验、去讨论,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悟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教师诱发组织,学生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是指在个人独立思考的前提下,以小组或班级集体的形式互相交流对问题的见解和解决方法。

在此阶段中,教师根据班级学生性别、个性、特长、学习能力等因素,先把学生大体分成三级,然后按照甲-乙-丙,或甲-乙-乙-丙等异质分成若干个3-4人合作学习小组。

学生搭配应力求科学合理,以便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然后教师针对教材的关键处,学生的疑难点,确定讨论交流内容、方式,组织学生讨论,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广泛的信息交流。

学生发表不同意见,从正、反两方面深化对新的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且在相互启发与争辩中,有效诱发学生群体的智慧潜力。

这种小组成员的互相影响启发,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来构建知识,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

同时培养了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和合作技能。

在此过程中,教师不断关注学生的讨论,调节学生情绪,浅处深之,难处易之,遇挫之处激之,钻牛角尖时活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将书本知识转为能力。

在本阶段教学中,要使学生在学习讨论、交流碰撞中发展能力学会创新,教师必须找准教学内容、教学时机、教学组织的切入点,为学生搭建能够创新的教学平台。

除了在教材中我们要积极发现可以让学生能创新的材料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