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易错易混重点知识复习提纲超强.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99828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92 大小:2.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易错易混重点知识复习提纲超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高考生物易错易混重点知识复习提纲超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高考生物易错易混重点知识复习提纲超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高考生物易错易混重点知识复习提纲超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高考生物易错易混重点知识复习提纲超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易错易混重点知识复习提纲超强.docx

《高考生物易错易混重点知识复习提纲超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易错易混重点知识复习提纲超强.docx(9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易错易混重点知识复习提纲超强.docx

高考生物易错易混重点知识复习提纲超强

2018年高考生物易错易混重点知识复习提纲

2.1 考前必纠高频知识“陷阱”

专题一 

1.误认为生物名称中带有“菌”字的都是细菌

(1)细菌:

从名称上看,凡是“菌”字前带有“杆”“球”“螺旋”及“弧”字的都是细菌,细菌属于原核生物。

(2)放线菌:

属于原核生物。

(3)真菌类:

属于真核生物,包括酵母菌、霉菌(根霉、青霉、曲霉、毛霉等)、大型真菌(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灵芝等)。

2.误认为生物名称中带有“藻”字的都是原核生物

蓝藻(念珠藻、鱼腥藻、颤藻、螺旋藻、发菜等)属于原核生物,但绿藻、红藻等属于真核生物。

3.误认为单细胞生物都是原核生物

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如常见的草履虫、变形虫、疟原虫等)是真核生物;单细胞绿藻(如衣藻)、单细胞真菌(如酵母菌)等都是真核生物。

4.为什么病毒是生物?

病毒被认作生物主要并不是因为能新陈代谢,恰恰相反,病毒单独存在时不具备生物活性,不能独立进行新陈代谢。

病毒被认作生物的主要原因是其能够进行增殖(产生后代并可遗传性状)。

5.组成活细胞的主要元素中含量最多的不是C,而是O;组成细胞干重的主要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才是C

C、H、O、N四种基本元素中,鲜重条件下:

O>C>H>N;干重条件下:

C>O>N>H,可以用谐音记忆法来记忆:

鲜羊(氧)干碳。

6.斐林(班氏)试剂不能检测所有糖类

还原糖可与斐林(班氏)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还原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乳糖、麦芽糖等;非还原糖如蔗糖、淀粉、纤维素等不能用这两种试剂检测。

7.核苷、核苷酸、核酸

核苷:

由含氮碱基与五碳糖(核糖或脱氧核糖)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与核苷酸的区别为不含磷酸。

核苷酸:

由含氮碱基、五碳糖与磷酸三者组成的化合物,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因含五碳糖的不同,可分为核糖核苷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

核酸:

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属于高分子化合物,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

核酸可分为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

8.蛋白质结构及合成过程相关计算

(1)数量问题与最值问题

假设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由n个氨基酸分别形成1条肽链或m条肽链。

形成

肽链数

形成

肽键数

脱去水

分子数

氨基

数目

羧基

数目

多肽相对

分子质量

1

n-1

n-1

至少

1个

至少

1个

na-

18(n-1)

m

n-m

n-m

至少

m个

至少

m个

na-

18(n-m)

①氨基数=肽链数+R基上的氨基数=各氨基酸中氨基总数-肽键数。

②羧基数=肽链数+R基上的羧基数=各氨基酸中羧基总数-肽键数。

③N原子数=各氨基酸中N的总数=肽键数+肽链数+R基上的N原子数。

④O原子数=各氨基酸中O的总数-脱去水分子数=肽键数+2×肽链数+R基上的O原子数。

(1)环状多肽主链中无氨基和羧基,环状肽中氨基或羧基数目取决于构成环状肽氨基酸R基团中的氨基和羧基的数目,如图所示。

由图示可知:

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环状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n(a-18)。

(2)在多肽相对分子质量计算时,还要考虑一些其他化学变化过程,如二硫键(—S—S—)的形成,每形成一个二硫键,脱去2个—H,故相对分子质量减少2。

(2)氨基酸的排列与多肽种类的计算

假若有A、B、C三种氨基酸,由这三种氨基酸组成多肽的情况可分为如下两种情形分析:

①A、B、C三种氨基酸,在每种氨基酸数目无限的情况下,可形成肽类化合物的种类:

形成三肽的种类:

3

3

3

(33=27种)

形成二肽的种类:

3

3

(32=9种)

②A、B、C三种氨基酸,且在每种氨基酸只有一个的情况下,形成肽类化合物的种类:

形成三肽的种类:

3

2

1

(3×2×1=6种)

形成二肽的种类:

3

2

(3×2=6种)

③氨基酸与相应DNA及RNA片段中碱基数目之间的关系

DNA(基因)

mRNA

蛋白质

碱基数 ∶ 碱基数∶氨基酸数

 6  ∶  3 ∶  1

由于mRNA中有终止密码子等原因,上述关系应理解为每合成1个氨基酸至少需要mRNA上的3个碱基和DNA(基因)上的6个碱基。

9.蛋白质与核酸的比较

10.原生质、原生质层和原生质体

原生质:

是指细胞内全部生命物质,包括细胞的膜、质、核。

植物细胞除细胞壁外,均属于原生质。

原生质层:

是指具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不包括细胞核与细胞液。

从功能上看原生质层可看作一种“选择透过性膜”。

原生质体:

是去除了植物细胞壁以后所剩下的植物细胞结构。

原生质的概念侧重强调组成细胞的“物质”,原生质体、原生质层两概念侧重细胞的“结构”。

11.半透膜和选择透过性膜

半透膜是物理性质的膜,一般无生物活性,只允许小分子物质通过,不允许大分子物质通过。

如玻璃纸、动物膀胱。

选择透过性膜具有生物活性,允许细胞需要的小分子通过,细胞不需要的离子、小分子、大分子物质则不能通过。

如细胞膜、核膜等生物膜。

12.糖类的合成场所辨析

植物:

叶绿体内合成葡萄糖,进而形成淀粉;高尔基体合成纤维素(想一想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动物:

内质网参与合成糖原。

13.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功能特性及相互关系

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的关系

(1)区别:

流动性是生物膜的结构特点,选择透过性是生物膜的功能特性。

(2)联系:

流动性是选择透过性的基础,膜只有具有流动性,才能实现选择透过性。

流动性原理——构成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多数是运动的;选择透过性原理——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

流动性的实例:

细胞融合、变形虫变形运动、白细胞吞噬细菌(胞吞)、分泌蛋白的分泌(胞吐)、温度改变时膜的厚度改变、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或失水皱缩等。

14.与细胞核结构有关的5个提醒

(1)核孔虽然可以允许大分子物质通过,但仍然是具有选择性的,如细胞核中的DNA就不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2)核仁不是遗传物质的储存场所。

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分布在染色体(染色质)上。

(3)核糖体合成的起点在细胞核内,发挥作用在细胞质中。

(4)并非所有的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如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等没有细胞核。

(5)核孔的数量、核仁的大小与细胞代谢有关,如代谢旺盛、蛋白质合成量大的细胞,核孔数多,核仁较大。

15.常考特殊细胞总结

(1)根尖分生区细胞无叶绿体和大液泡,是观察有丝分裂的好材料,成熟区等根部和其他不见光的部位都无叶绿体。

(2)叶肉细胞、保卫细胞含叶绿体,但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

(3)花粉、极核、卵细胞都是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

(4)肾小管细胞、心肌、肝脏等部位细胞因代谢旺盛,线粒体含量多;肠腺等一些合成消化酶或蛋白质类激素的细胞,核糖体、高尔基体多。

(5)蛔虫的体细胞和人的成熟红细胞无线粒体,只进行无氧呼吸,原料是葡萄糖,产物是乳酸,且人的红细胞无细胞核,不再进行分裂,是提取细胞膜的首选材料。

(6)神经细胞表面形成突起——树突和轴突,是产生和传导兴奋的功能细胞。

(7)癌细胞:

无限增殖,表面糖蛋白减少,黏着性降低,因不断合成蛋白质,故核糖体多而且代谢旺盛,核仁较大。

(8)干细胞:

分化程度低,全能性高,诱导可分化产生其他功能细胞。

(9)与免疫有关的细胞:

吞噬细胞、B细胞,效应B细胞(即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等,具体功能见免疫有关知识。

(10)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无核膜和核仁。

16.八种细胞器按不同角度分类比较

(1)除上述细胞器外:

①能产生水和碱基互补配对的场所还有细胞核(DNA复制及转录过程中有水生成);②能产生ATP的场所还有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及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均产生ATP);③中心体虽无DNA,但在细胞分裂间期也可以进行复制(每个中心粒复制为两个中心粒)。

(2)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所含的化学成分不同,所具有的生理功能不同。

(3)在不同细胞中,细胞器的含量是不一样的,如需能量较多的细胞含线粒体较多,合成蛋白质比较旺盛的细胞含核糖体较多,即细胞的结构与其功能是相适应的。

17.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比较

物质出

入细胞

的方式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运输方向

高浓度→低浓度

高浓度→低浓度

低浓度→高浓度

是否需要

载体

不需要

需要

需要

是否消耗

能量

不消耗

不消耗

消耗

图例

举例

O2、CO2、H2O、甘油、乙醇、苯等出入细胞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

表示曲线

(一定浓度

范围内)

专题二 

18.酶促反应速率不同于酶活性

(1)温度、pH都能影响酶的空间结构,改变酶的活性,进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

(2)底物浓度或酶浓度也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

当底物浓度相同时,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酶浓度的增大,酶促反应速率增大。

当酶浓度相同时,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大,酶促反应速率增大。

但底物浓度或酶浓度没有改变酶活性。

19.酶与激素的比较

项目

激素

来源及

作用场所

活细胞产生;细胞内或细胞外

专门的内分泌腺或特定部位细胞产生;细胞外发挥作用

化学本质

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固醇类、多肽、蛋白质、氨基酸衍生物、脂质等

生理功能

催化作用

调节作用

共性

在生物体内均属高效能物质,即含量少、作用大、生物代谢不可缺少

20.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分析

(1)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产生的[H]用于第三阶段与O2结合生成水;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的[H]用于第二阶段将丙酮酸还原为C2H5OH和CO2或乳酸。

(2)有氧呼吸中H2O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且生成的H2O中的氧全部来自O2。

(3)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是由于参与催化反应的酶不同。

(4)有氧呼吸中氧元素的来源和去路

(5)有H2O生成一定是有氧呼吸,有CO2生成一定不是乳酸发酵。

(6)无氧呼吸只释放少量能量,其余的能量储存在分解不彻底的氧化产物——酒精或乳酸中。

(7)水稻等植物长期水淹后烂根的原因:

无氧呼吸的产物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

玉米种子烂胚的原因:

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对细胞有毒害作用。

(8)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仍可进行有氧呼吸,如蓝藻、硝化细菌等。

21.暗反应过程并非不需要光

光合作用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光反应和暗反应。

前者在光下才能进行,并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后者在有光、无光的条件下都可以进行,但需要光反应的产物[H]和ATP,因此在无光条件下不可以长期进行。

22.光合速率、光能利用率与光合作用效率

光合速率:

光合作用的指标,通常以每小时每平方分米叶面积吸收CO2毫克数表示。

光能利用率:

指植物光合作用所累积的有机物所含能量占照射在同一地面上的日光能量的比率。

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有延长光合作用时间、增加光合作用面积,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光合作用效率: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中所含有的能量与光合作用中吸收的光能的比值,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途径有光照强弱的控制、CO2的供应、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

23.化能合成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和水吗?

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分两个阶段

(1)NH3+O2

HNO3或HNO2+化学能

(2)6CO2+12H2O

C6H12O6+6O2+6H2O

与光合作用不同:

合成有机物的能量来自化学能。

24.对A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化是不可逆反应的分析

(1)反应条件不同:

ATP分解是一种水解反应,催化该反应的酶属于水解酶;而ATP合成是一种合成反应,催化该反应的酶属于合成酶。

(2)能量来源不同:

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是储存在高能磷酸键内的化学能,供代谢消耗,这个能量不能再反过来用于合成ATP,而合成ATP的能量主要有化学能和太阳能。

(3)反应场所不同:

ATP合成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而ATP分解的场所较多,凡是生命活动需要能量的地方都有ATP的分解。

25.光合作用影响因素中的2个易忽略点

(1)易忽略温度改变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温度改变时,不管是光反应还是暗反应均会受影响,但主要影响暗反应,因为参与暗反应的酶的种类和数量都比参与光反应的多。

(2)易忽略CO2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CO2浓度很低时,光合作用不能进行;当CO2浓度大于某值时,光合作用才能进行。

对于植物来说,也存在CO2的补偿点和饱和点,CO2浓度过大时,会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进而影响到光合作用。

26.表观光合速率、真正光合速率

光照条件下,人们测得的CO2吸收量是植物从外界环境吸收的CO2总量,叫表观光合速率。

真正光合速率是指植物在光照条件下,植物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的CO2的量加上呼吸作用释放的CO2的量,即植物实际同化的CO2的量。

表观光合速率小于真正光合速率。

专题三 

27.赤道板与细胞板

赤道板:

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这个平面与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中轴相垂直,类似于地球赤道的位置。

细胞板: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的一层结构,随细胞分裂的进行,它由细胞中央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壁。

28.后期着丝点分裂不是纺锤丝牵引的结果

(1)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着丝点一分为二,其原因是受生物体内遗传物质控制的一种生理活动,不是由纺锤丝牵引所致。

(2)用秋水仙素破坏纺锤体的形成,无纺锤丝牵引着丝点,复制后的染色体的着丝点照样分裂,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这就说明着丝点分裂不是纺锤丝牵引所致。

29.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及相应的生理作用(见下表)

细胞器

名称

细胞

类型

时期

生理作用

核糖体

动物、植物

整个时期,但主要是间期

各种蛋白质(组成染色体的蛋白质和细胞内的蛋白质)的合成

中心体

动物、低等植物

前期

纺锤体的形成

高尔

基体

植物

末期

细胞壁的形成

线粒体

动物、植物

整个时期

提供能量

(1)观察染色体最好的时期是中期。

(2)染色单体形成于间期,出现于前期,消失于后期。

(3)有丝分裂全过程各个时期始终有同源染色体存在,但不配对也不分开。

30.细胞分化、脱分化、再分化

细胞分化:

指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后代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上产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是细胞中的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脱分化:

离体条件下由高度分化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植物细胞的脱分化,或者叫做去分化。

再分化:

脱分化产生的愈伤组织继续进行培养,又可以重新分化成根、芽等器官,这个过程叫做再分化。

注意:

细胞分化是不可逆的,这是指在生物体内。

有的题目却说是可逆的,这是指在离体条件下。

这两句话都正确。

31.有关细胞全能性的3个易错点

(1)植物种子发育成植株不叫全能性。

(2)胚胎干细胞发育成各种组织器官(未形成个体——体现全能性的终点)不叫全能性。

(3)动物细胞因具有该物种全套的遗传物质,尽管没有实验成功,但理论上具有全能性;而动物克隆只体现细胞核的全能性,二者并不矛盾。

32.个体发育、细胞分化、基因表达三者之间的关系

(1)个体发育是以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为基础,因为只有通过细胞分裂,才能增加细胞的数目;只有通过细胞的分化,才能形成不同的组织、器官和系统。

细胞分化是个体发育中的主要过程:

受精卵

成熟的生物个体

(2)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分化是以基因的表达为基础的,特别是细胞分化,它是细胞内的遗传信息(基因)有序表达的结果。

如红细胞的形成是以控制血红蛋白合成为主的基因表达的结果。

(3)从上述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个体水平上的发育是以细胞水平的分裂与分化为基础的,细胞水平的分裂与分化是以分子水平的基因表达为基础的。

33.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关系

(1)原癌基因是维持机体正常活动所必需的基因,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它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而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2)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共同对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起着调节作用。

(3)癌变是由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细胞异常分裂,对这种异常分裂机体又无法阻止而造成的。

34.与细胞癌变、衰老、凋亡有关的5个易错点

(1)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普遍存在于所有细胞中,并非只存在于癌细胞中,只不过在癌细胞中两种基因已发生突变。

(2)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并不总是同步的,在幼年个体中有衰老的细胞,老年个体中有新产生的细胞,但细胞总体衰老会导致个体的衰老。

(3)细胞的癌变是细胞畸形分化的结果,对机体有害。

(4)细胞衰老和凋亡对机体的正常发育都是有利的,细胞坏死对机体有害。

(5)细胞凋亡与基因选择性表达有关,但不属于细胞分化过程。

专题四 

35.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的4点易错分析

(1)体内转化实验不能简单地说成S型细菌的DNA可使小鼠致死,而是具有毒性的S型细菌,使小鼠致死。

(2)在转化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R型细菌均转化成S型细菌,而是只有少部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3)在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不要认为DNA也变性失活。

DNA在加热过程中,双螺旋解开,氢键被打开,但缓慢冷却时,其结构可恢复。

(4)转化的实质并不是基因发生突变,而是S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了R型细菌的DNA中,即实现了基因重组。

36.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易错分析

(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的标记误区

①该实验不能标记C、H、O、N这些DNA和蛋白质共有的元素,否则无法将DNA和蛋`白质区分开。

②35S(标记蛋白质)和32P(标记DNA)不能同时标记在同一噬菌体上,因为放射性检测时只能检测到存在部位,不能确定是何种元素的放射性。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与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方法不同

①前者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即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的特征元素(32P和35S)。

②后者则采用直接分离法,即分离S型细菌的DNA、多糖、蛋白质等,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

37.“DNA是遗传物质”、“DNA是主要遗传物质”都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实验的最后得出的结论吗?

论证:

不是,艾弗里的实验结论是“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结论是“DNA是遗传物质”。

整个生物界中绝大多数生物(如所有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统计归纳的结论“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38.有关水解产物、氢键及碱基计算的易错点

(1)水解产物及氢键数目计算

①DNA水解产物:

初步水解产物是脱氧核苷酸,彻底水解产物是磷酸、脱氧核糖和含氮碱基。

②氢键数目计算:

若碱基对为n,则氢键数为2n~3n;若已知碱基对为n,A有m个,则氢键数为3n-m。

(2)碱基计算

①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不同,即(A+T)/(C+G)的值不同。

该比值体现了不同生物DNA分子的特异性。

②若已知A占双链的比例=c%,则A1/单链的比例无法确定,但最大值可求出为2c%,最小值为0。

39.与转录、翻译有关的5个注意点

(1)转录的产物有三种RNA,但只有mRNA携带遗传信息,并且三种RNA都参与翻译过程,只是分工不同。

(2)密码子的专一性和简并性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和蛋白质结构及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3)翻译进程中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读取下一个密码子,但mRNA不移动。

(4)DNA上遗传信息、密码子、反密码子的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

(5)解答蛋白质合成的相关计算时,应看清是DNA上(或基因中)的碱基对数还是个数;是mRNA上密码子的个数还是碱基的个数;是合成蛋白质中氨基酸的个数还是种类。

40.可以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碱基都叫密码子吗?

那么密码子共有64个还是61个,终止密码也是密码子吗?

只有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碱基才叫密码子,DNA上和tRNA上的都不是。

密码子共有64个,决定20种氨基酸的有61个,3个终止密码子不决定氨基酸,但是终止密码也是密码子。

41.mRNA翻译完,它去哪了?

mRNA翻译完最终被降解。

大多数原核生物的mRNA在几分钟内就受到酶的影响而降解。

在真核细胞中不同的mRNA它们的半衰期差异很大,从几分钟到十几小时甚至几十小时不等。

42.转运RNA究竟有多少种?

和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数相同,61种。

每种转运RNA上的反密码子和密码子是对应的。

密码子共64种,有三个终止密码子不决定氨基酸,也就没有相应的转运RNA。

43.遗传信息由RNA到肽链的过程需要tRNA作中介,请问这句话对吗?

对。

RNA有三种,其中mRNA作为控制合成蛋白质(肽链)的模板,tRNA一方面特异性地结合并运输氨基酸到核糖体上,另一方面通过“反密码子”识别并结合到“mRNA上的密码子”上才能将氨基酸运送到“目的地”,在这个过程中tRNA就是中介。

44.与中心法则有关的4点提示:

(1)高等动植物只有DNA复制、转录、翻译三条途径,但具体到不同细胞情况不尽相同,如根尖分生区细胞等分裂旺盛的组织细胞中三条途径都有;但叶肉细胞等高度分化的细胞无DNA复制途径,只有转录和翻译两条途径;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信息传递。

(2)RNA复制和逆转录只发生在RNA病毒中,是后来发现的,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和完善。

(3)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的过程——上述五个都有;进行互补配对的场所有四个,即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

(4)需要解旋酶的过程:

DNA复制(两条链都作为模板)。

45.减数分裂过程中的4个易混点

(1)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

①同源染色体是指减数分裂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如上图中的1和2为一对同源染色体,3和4是另一对同源染色体。

②非同源染色体是指形态、大小各不相同,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配对的染色体。

如图中的1和3、1和4、2和3、2和4分别是非同源染色体。

(2)姐妹染色单体和非姐妹染色单体

①姐妹染色单体:

同一着丝点连着的两条染色单体。

如上图中的a和a′、b和b′、c和c′、d和d′。

②非姐妹染色单体:

不同着丝点连接着的两条染色单体。

如上图中的a和b(b′)、a′和b(b′)等。

(3)联会和四分体

①联会:

是指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该时期已完成复制,染色单体已形成,但螺旋程度低,观察不到。

②四分体:

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图中含有两个四分体,即四分体的个数等于减数分裂中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对数。

(4)对交叉互换的理解要到位

①图示

②时期:

减Ⅰ前期四分体时期。

③范围:

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换片段。

④交换对象:

等位基因B—b交换。

⑤结果及意义:

导致基因重组,产生多种配子,若不交换只产生AB、ab两种配子,若交换则可产生AB、ab(未换的染色单体)和Ab、aB(交换的结果),产生可遗传变异。

46.精子、卵细胞形成过程(以动物为例)的异同点

(1)不同点:

①细胞质分配是否均等;②是否变形;③结果:

1个精原细胞―→4个有功能的精子,1个卵原细胞―→1个卵细胞(三个极体退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