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草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59921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9.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沂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草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沂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草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沂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草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沂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草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沂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草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沂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草案.docx

《沂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草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沂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草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沂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草案.docx

沂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草案

沂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草案)

“十一五”期间,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时期。

统筹规划好未来一个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描绘出一幅催人奋进、鼓舞斗志的宏伟蓝图,对于我县实现赶超目标,构建富裕、平安、文明、生态、开放、活力的县域经济强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十五”发展成就与经验

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

预计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6亿元,是“九五”末的2.1倍,年均增长15.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1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4亿元,年均增长分别是10.5%、14.5%和19%。

三次产业比由“九五”末的24:

52:

24调整到“十五”末的20:

49:

31。

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07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5年预计完成34.51亿元。

五年累计完成115亿元,是“九五”期间的2.6倍,年均增长21.8%;2005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30家,预计实现工业增加值10.87亿元,是“九五”末的1.5倍,年均增长10.4%。

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提高,2005年预计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7.7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9.02%,比“九五”末增加17个百分点。

农村经济得到长足发展。

通过狠抓农村“十万”农户致富工程和粮油、林果、畜牧、蔬菜、烤烟产业基地建设,使农村经济总量大幅度增加,粮经比例更加合理,林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39%,广大农民的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

通过狠抓农田基本建设和实施人畜吃水、绿染沂南、科技信息村村通、农村远程教育等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全县基本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森林覆盖率提高4个百分点。

通过抓延长土地承包期,落实土地延包和农民减负政策,保障了农民群众的利益。

民营经济总量增加、规模壮大,发展势头强劲。

对外开放实现新突破。

把对外开放、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一号”工程,通过落实创新思路、搭建平台、落实责任、兑现奖惩等措施,招商引资、外经外贸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五年来,通过招商共引进县外资金43.6亿元,实际利用境外资金预计1310万美元,累计完成外贸出口预计8097万美元。

城乡建设展示新面貌。

坚持城乡一体、统筹发展,着力提升城乡建设水平,使我县城乡面貌取得了很大的改观。

五年来县城新扩商住面积300万平方米,新增绿地28.7公顷,新修建城市道路9条、12.3公里,完善了环卫设施,完成了迎宾大道和西外环路、火车站及和县城连接线的建设,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将要投入使用。

乡村建设投入加大。

通过实施“村村通”工程,新增硬化路面1060公里,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硬化路。

开通农村客运线路43条,实现了村村通客车,饮用自来水的村预计达到326个,全县行政村全部建成了“文明一条街”。

为打造山水园林城市和文化名城,新建汉街3万平方米。

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

“两个文明”协调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巩固普九成果成效显著,教育质量稳步提高,高考升学率连续多年位居全市前列。

新建了卧龙实验学校,扩大了一中的教学规模,对农村中小学危房进行了改造。

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完成市级以上科技成果42项,培植创建了2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施了科技特派员下派工程。

结对帮扶工作扎实推进,工作成果正在落实。

疾病预防控制和传染病救治体系逐步健全,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得到巩固。

新建了县人民医院病房楼,实现了县人民医院和省齐鲁医院的股份合作。

人口和计划生育各项指标连续多年位居全市先进,成功争创了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和全国计划生育协会工作先进县。

成功举办了首届诸葛亮文化旅游节,以红色旅游为带动,新建、修复了王换于纪念馆等一批红色旅游景点,并加强了对彩蒙山休闲旅游区、孔明文化旅游区、孟良崮国家森林公园、北寨汉墓等自然、历史景点的保护和开发。

依法治县全面实施,政务公开范围扩大。

农村改革成果明显,压缩乡镇11个,减少了378个行政村,降低了执政成本。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多彩,全面开展了美在农家活动,深入贯彻了妇女儿童发展纲要。

广播电视、新闻、体育、文化、审计、统计、民政、物价、档案、史志、民族宗教、防震等各项社会事业均取得大的成绩。

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倾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2005年,预计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471元,比2000年增加1201元;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为20.8平方米和17.5平方米,比2000年分别增加5.2平方米和2.5平方米。

各项存款余额预计达到45.62亿元,比2000年增加23.65亿元。

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等各项保险全面推开,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开展了“春蕾计划”、“光彩事业”和希望工程,增加了低保投入,城乡困难群众生活得到救助。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较大成绩。

公共管理水平有了新提高。

突出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加强了政府社会管理。

严格执行财务纪律,在县直部门实行了会计委派制度。

加强了国有资产管理。

加大了税收、财政工作力度。

开展了矿山和黄沙开采秩序清理整顿,并实施统一挂牌、招标拍卖,土地管理取得成果,乱采滥挖、乱占土地现象得到遏制。

环境污染得到治理,生态县建设启动实施。

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全面落实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平安沂南”建设纵深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成效,全县社会和谐稳定。

二、环境条件分析与战略定位

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和沂南县自身条件,“十一五”及到2020年,我县经济发展既面临难得的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既是战略机遇期,又是战略竞争期,也是重要的战略转型期。

(一)外部环境分析

“十一五”期间,我县发展面临着良好的国际和国内环境。

经济的全球化和我国安定的政治局面与稳健的经济政策,为我县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从国际环境看,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经济的全球化步伐将不断加快,资本、技术、产业的转移越来越多,为我县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从国内环境看,政治安定,社会稳定,民心思上。

南部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制造业北移,有利于我县招商外资。

省、市对我县发展的优惠政策的逐步落实,对我县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推动力。

同时,“十一五”期间,我县也面临着激烈地竞争。

周围县市都制订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和措施,全省、全市将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如果我县经济不能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就会进一步扩大与其他县市的差距。

因此,“十一五”期间,我县必须保持强大的竞争力,增强发展潜力,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实现与全省、全市的同步发展、同步跨跃。

(二)县内环境分析

有利条件:

我县交通发达,京沪高速公路、东红公路、胶新铁路纵贯南北,日东高速公路横穿东西。

距新欧亚大陆桥头堡城市群均在百公里之内。

距江北第一商贸城不足50公里。

是半岛城市群经济向西部辐射的第一个区域,是京沪经济带和鲁南经济带的交汇点,区位优势明显。

同时,我县拥有丰富的资源优势。

(1)农业资源丰富。

西部山区林茂果丰且无污染,是天然优质果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东部丘陵日照充足,是优质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地;中部平原三河交汇,土壤肥沃,是优质蔬菜、粮食作物的主要产区。

(2)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

我县沂、汶、蒙三河纵贯全境。

中型以上水库2座。

且水质优良,为临沂市区居民生活水源地。

(3)矿产资源丰富。

我县矿产资源种类多,分布广。

石英砂、石灰石、大理石、黄金等都有丰富的储量。

特别是石英砂,在全国储量为第二位,品位第一,是生产玻璃产品系列的优质原料。

(4)旅游资源优势。

我县是诸葛亮故里、红嫂故乡。

境内河流纵横,水库星罗棋布,温泉资源丰富,与彩蒙山、孟良崮等独特的自然景观相衬影,风光秀美。

北寨汉墓、山东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旧址、孟良崮遗址等一大批遗迹和遗址,构成了独特的融历史、红色和自然为一体的旅游资源。

(5)人力资源充足。

我县是人口大县,教育普及水平高,可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稳定的人力资源。

不利因素:

一是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不强。

我县是全省30个欠发达县,经济规模小,基数低,经济发展的质量不高,规模以上工业支撑能力较弱,对外经贸比重偏低,城市化进程缓慢。

二是经济结构不够合理。

农业产业化链条较短,农业结构调整深度不够,农民增收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宽;在三次产业比例中,二、三产业比例仍有待提高,特别是第三产业比重较低。

三是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短缺,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金融投资,供求矛盾突出,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四是经济发展的压力大,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任务繁重。

五是经济增长方式有待转变。

目前我县经济处在投资拉动阶段,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贡献率不高,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经济的发展速度不快,不利于我县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六是各种矛盾将进一步显现。

“十一五”期间,是我县GDP由人均1000美元向3000美元迈进的重要时期,各地的经验证明,这一时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社会发展内部的矛盾将比较突出,建立和谐社会的任务比较繁重。

(三)战略定位

基于以上分析,我县“十一五”及2020年发展的总体战略定位是:

把沂南建成经济强县、文化名县、生态大县。

其主要由五个次战略定位组成。

1.临沂的卫星城。

随着临沂市行政中心北移,市区沂蒙路和滨河大道向北延伸,以及我县的“一体两翼”经济开发,沂南县城和临沂城的距离愈来愈近。

市“十一五”规划中确定把临沂城建成200万人口的特大型城市,到时必然面临土地和人口居住的压力,我县自然资源丰富、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既可在经济发展上与临沂互补,又可为临沂市民提供良好的居住地和休闲地,只要我们因势利导,加快承接临沂城的辐射,我县就可以建成临沂的卫星城。

2.全国具有产业优势的制造业基地县。

“十一五”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北京、上海、长三角地区受土地、人力资源的限制,将逐步实施制造业转移。

我县位于京沪经济带的中间,有良好的交通条件和较齐全的产业基础,在“十一五”及2020年,只要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全力打造四大工业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特色鲜明、比较优势突出的产业集群,拉长电动车、摩托车、服装、玩具、石英砂加工、轴承、空心砖机等产业链条,提高制造业装备水平,就能成为发达地区制造业转移的首选地,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全国著名的制造业基地县。

3.全国较大的农副产品生产与加工生产基地。

我县有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特别是蔬菜和畜禽产品,产量高、品质优、加工潜力大,在全国有较高的知名度。

“十一五”期间,只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和农副产品的产业化生产,就一定能使我县成为全国有名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4.山东生态大县和旅游名县。

我县是沂蒙山区的腹地,境内水源充沛、植被茂密,特别是山区,基本处于自然的无污染环境中。

只要进一步抓好植树造林和生态保护,就能使我县生态环境越来越美,成为全省生态大县。

同时近几年,我县通过对彩蒙山休闲旅游度假区、孟良崮国家森林公园、孔明文化旅游区、温泉旅游度假区、红色旅游区、北寨汉墓、生态农业开发等一系列历史的、自然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已经形成了集休闲娱乐、观光旅游和革命传统教育于一体的旅游体系。

今后只要加大宣传力度、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打好文化、红色、生态“三大品牌”,完全可以使我县成为全省新兴的旅游名县。

5.具有发展活力的鲁南中等综合性城市。

“十一五”期间,我省培植以青岛为龙头的半岛城市群,我县作为在地理上与半岛城市群较近、交通条件较便利的区域,具有明显的临港联城的交通区位优势、商贸市场优势、水资源优势和人力、土地资源优势,通过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比较优势突出的产业集群,发展特色经济,在经济上主动接受东部半岛城市群的辐射,到2020年完全可以把沂南建设成为全省具有活力的鲁南中等综合性城市。

三、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建设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