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高一学年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解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99171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49.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高一学年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高一学年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高一学年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高一学年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高一学年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高一学年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解析.docx

《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高一学年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高一学年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解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高一学年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解析.docx

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高一学年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解析

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地理(A)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科技水平B.资源状况C.开放程度D.消费水平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受到资源因素、科学技术因素、对外开放程度、综合生活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一个地方的环境人口容量,与自然资源拥有量成正向关系,与科学技术水平成正向关系,与地区居民的综合生活水平成反向关系。

定义中有基本明确表示,一个地区的合理人口容量,不仅仅取决于本地的自然资源,还与本地获得外来资源的能力有关。

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故A、C、D三项错误,B项为正确选项。

2.关于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人口与环境,特别是人口与一些资源之间的矛盾已十分突出

B.我国的人均可耕地和人均淡水资源,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并不算富余

C.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值在16亿左右,目前人口与环境、资源的矛盾尚不突出

D.尽管我国不断开发宜农荒地,但随着人口增加,可耕地总数和人均可耕地增长缓慢

【答案】A

【解析】我国人口与环境,特别是人口与一些资源之间的矛盾已经十分突出,尤其是人均可耕地和人均淡水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使工农业生产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

因此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选A。

点睛: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消费水平、技术水平、资源基础和环境变化趋势等。

其中,只有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是负相关的关系,其他各要素与环境人口容量是正相关的关系。

3.不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的因素是

A.自然资源数量B.科技发展水平C.地区开放程度D.生活消费水平

【来源】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B)试题

【答案】D

【解析】资源数量越多,科技发展水平越高,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越高,环境人口容量就越大,因此,这三个因素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越高,一定数量的财富可供消费的人口数就越小,因此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

故答案选D项。

4.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经济发达程度越高,人口增长越快B.通常妇女受教育程度越高,生育子女越多

C.经济发达程度越低,人口增长越慢D.通常妇女受教育程度越高,生育子女越少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经济发达程度越高,人口的出生率越低,人口的自然增长越慢,但有可能迁入人口的数量增多,机械增长加快,A错误;通常妇女受教育程度越高,生育子女越少,B错误,D正确;经济发达程度越低,人口的出生率较高,人口自然增长率降高,C错误。

故答案选D项。

5.人口出生率低于死亡率,人口呈现负增长的国家有

A.德国、匈牙利B.美国、加拿大C.英国、比利时D.韩国、新西兰

【来源】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B)试题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人口增长。

目前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人口已经进入负增长。

如德国、意大利、匈牙利、瑞典等。

美国、加拿大、韩国、新西兰等发达国家,虽然人口增长为现代型,人口增长缓慢,为低增长或者零增长,结合选项,本题选择A选项。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

完成下列问题。

6.7.下图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

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A.粤、豫、黔、沪B.豫、粤、黔、沪

C.粤、豫、沪、黔D.豫、粤、沪、黔

8.9.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

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

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

【答案】

6.7.A

8.9.D

【解析】试题分析:

6.7.图中横坐标是户籍人口,纵坐标是常住人口。

图中斜线左上的省份常住人口多于户籍人口,说明经济发达吸引人口迁入,多为沿海经济发达省份;斜线右下的省份情况则相反,多为内地经济欠发达省份。

图中①和②总人口都排在全国前列,根据最近人口普查结果,只有广东省和河南省符合。

①在斜线以上,表明经济发达,人口以迁入为主,为广东省;②在斜线以下,表明经济落后,人口以迁出为主,表示河南省。

同理可推断出③为贵州省,④为上海市。

根据所学知识把四省市的简称一一对应,A项正确。

8.9.人口迁移主要是由经济原因引起的,改革开放后的人口迁移方向之一是从内地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

一般遵循就近迁移原则。

当前,我国人口主要是从不发达省份流向较近的发达地区。

河北省应流向较近的京津唐地区,A错。

安徽流向长三角地区,B错;湖南应流向较近的珠三角地区,C错;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D正确。

考点:

人口迁移

10.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A.住宅用地B.工业用地C.商业用地D.交通用地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城市的功能分区和土地利用方式。

在城市的各类土地利用中,一般城市住宅用地约占40%--60%,为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故答案选A。

11.以下国家中,有比较典型的地中海式农业分布的是

A.荷兰B.英国C.法国D.丹麦

【来源】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B)试题

【答案】C

【解析】地中海气候区主要分布地中海式农业,法国主要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主要为地中海式农业,荷兰、英国和丹麦的纬度较高,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不适合地中海式农业的发展,因此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选C项。

12.产业集聚具有的优势主要体现为

A.经济效益较好B.环境效益较好C.生态效益较好D.社会效益较好

【答案】A

【解析】产业集聚可以加强企业间信息的交流与合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了生产建设的投资;有利于生产效益与利润的提高,从而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取得规模效益,因此其经济效益较好,故答案选A。

点睛:

工业集聚:

优点:

可以加强企业间信息的交流与合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了生产建设的投资;有利于生产效益与利润的提高,从而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取得规模效益。

缺点:

就是工业的集聚会使得当地的污染加重,不利于环境的保护、住房紧张,交通拥挤。

13.因旅游而兴起的城市是

A.南京市B.兰州市C.拉萨市D.桂林市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区位。

桂林因旅游业的发展,促使城市的形成,故答案选D项。

点睛:

城市区位因素的分析:

分析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这个城市刚刚诞生时,是什么因素把它吸引在这一地点的;其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和限制了它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找出某个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

因此,分析、评价城市的区位特点要运用综合思维,从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人文因素)及其发展变化来进行。

在这两大因素中,社会经济因素相对于自然因素发展变化较大,因此自然因素可以称为静态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可以称为动态因素。

而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地形与河流相比,前者可以称为宏观因素,后者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城市最初形成的具体位置,可称为微观因素。

14.下列工业部门与所属类型用直线相连,正确的是

①甘蔗制糖厂②精密仪表厂③普通服装厂④精铜冶炼厂⑤家具制造厂

a.技术指向型工业b市场指向型工业c.动力指向型工业d.原料指向型工业

e.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A.①—c②—b③—a④—e⑤—dB.①—d②—c③—e④—a⑤—b

C.①—a②—b③—c④—d⑤—eD.①—d②—a③—e④—c⑤—b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区位。

甘蔗制糖厂是原料导向型工业,①对应d;精密仪表厂属于技术指向性,因此②对应a;普通服装厂是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因此e对应③;精铜冶炼厂属于动力指向型工业,④对应c;家具制造厂属于市场指向型,因此⑤对应b.结合选项,答案选D项。

15.关于我国三大自然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跨四个温度带B.都跨四类干湿地区

C.都跨内外流区域D.都跨地势三级阶梯

【答案】C

【解析】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包括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青藏高寒地区。

青藏高寒地区属于高原气候区,只跨一个热量带,A错误;我国西北地区地跨干旱地区和半干旱地区,东部季风区地跨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B错误;我国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大致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为界,因此三大自然区都跨内外流区域,C正确;青藏高寒区主要位于第一阶梯,D错误。

故答案选C项。

16.人类文明的演进顺序应该是

①工业社会阶段②农业社会阶段③采集、狩猎阶段④后工业化阶段

A.①②③④B.④①②③

C.①②③④D.③②①④

【来源】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B)试题

【答案】D

【解析】人类文明的演进顺序依次为采集和狩猎阶段、农业社会阶段、工业社会阶段、后工业化阶段,排列顺序为③②①④,故答案选D项。

17.以下一组省区中,全部位于我国中部经济地带的是

A.陕甘宁青新B.湘赣鄂豫皖C.京津冀鲁沪D.黑吉辽闽粤

【来源】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A)试题

【答案】B

【解析】我国中部经济地带包括黑龙江(黑)、吉林(吉)、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山西(晋)、安徽(皖)、江西(赣)、河南(豫)、湖北(鄂)、湖南(湘)等九省,故B正确。

18.导致产业转移的因素

A.农业不断发展B.工资水平变化C.重大科技发现D.商业网点增加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很多如国家政策的调整、工资水平变化、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等。

农业不断发展、重大科技发现、商业网点增加与产业转移没有太大的关系。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点睛: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①劳动力因素:

由于处于不断变化中,因此具有数量充足、高素质且价格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②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指企业生产与其他相关企业和地方服务行业(包括政府)打交道、进行生产组织、职工培训等过程的投入。

发达国家费用较高,而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首先要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

③市场因素:

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当达到饱和或满足不了自身的需要时,而且为了避开贸易壁垒,通常采用在新地区直接投资建厂的方式,开辟新的市场。

④其他因素:

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土地规模和价格、环境污染。

19.产业转移对移入区的有利影响有

A.环境质量改善B.廉价劳力增加C.就业机会增加D.失业人口增加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产业转移的影响。

目前产业转移主要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工制造业和资源型加工业开始,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渐次推进。

劳动密集型工业的转移,对于迁入地来说,可以增加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区域的就业机会,但是同时也会带来环境问题,C正确,AD错误;产业转移不会增加转入区的劳动力,B错误。

故答案选C项。

20.从投入-产出的工业联系看,下列工厂中,最宜靠近钢铁厂的是

A.化工厂B.造纸厂C.印染厂D.造船厂

【答案】D

【解析】钢铁厂可以为造船厂提供钢材,因此二者具有投入-产出的工业联系,故D正确。

21.在人类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阶段是

A.原始文明时期B.农业文明时期

C.工业文明时期D.环境文明时期

【答案】C

【解析】在原始文明时代,人类只需凭劳动力到自然界狩猎、采集野果即可;到了农业文明时代,则主要通过劳动力在土地上进行农业生产来获得物质产品;18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先后走上工业化道路,不断增强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在这个阶段,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界的主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人口过快增长,人地关系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环境文明时期是人类必然谋求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的阶段,人地矛盾趋于缓和,因此ABD错误,C正确;故答案选C项。

22.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

A.对农业机械的选择B.对农业劳动力的选择

C.对农业生态环境的选择D.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农业生产的特点及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

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等。

因为不同地区的光照、热量、水分、地形等自然条件相差较大,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因素也不均衡。

所以农业生产具有显著的地域性和季节性周期特点。

因地制宜主要体现的是农业生产的地域性。

因时制宜体现的农业生产的季节性。

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对农业用地的合理利用。

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23.(题文)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区位因素是

A.气候B.政策C.市场D.土壤

【答案】C

【解析】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区位因素是市场,生产产品要销售,市场需求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C错。

气候、土壤是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不是决定因素,A、D错。

政策对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不是决定因素,B错。

24.限制新疆绿洲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B.水源C.地形D.土壤

【答案】B

【解析】新疆气候干旱,有水源的地区才会形成绿洲,限制绿洲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水源,B正确。

25.青藏地区河谷农业的限制性因素是

A.热量B.土壤C.地形D.水源

【来源】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B)试题

【答案】A

【解析】该题考查河谷农业分布的因素。

青藏地区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导致热量、气温不足,所以农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因此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为热量,所以A正确。

26.西藏的主要农业区是

A.湟水谷地B.澜沧江谷地C.雅鲁藏布江谷地D.额尔齐斯河谷地

【来源】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B)试题

【答案】C

【解析】青藏高原气候高寒,只有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无霜期长,降水条件较好,土壤比较肥沃,又有河水作为灌溉水源,因而适宜耕作,成为农业发达地带,被称为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以青海的湟水谷地、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也就是藏南谷地最典型。

最主要的是雅鲁藏布江谷地,故答案选C。

27.读图,从保护环境方面考虑,图中工厂布局合理的是

A.钢铁厂B.火电厂

C.印染厂D.炼油厂

【答案】A

【解析】华北地区的盛行风为西北风和东南风,火电厂位于冬季风的上风向,容易对城区造成污染,B错误;印染厂位于河流的上游,容易对水资源造成污染,C错误;炼油厂位于夏季风的上风向,容易对城区造成污染,D错误;钢铁厂位于与盛行风对吹方向垂直的郊外,不易对城区造成污染,而且靠近铁路,交通便利,A正确。

故答案选A项。

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可能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自然地理环境面貌的变化。

下图是北美地区的某河流水文站1990年和2012年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和含少量的变化曲线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8.近十几年来,有关该地区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年降水量增加B.河流流量增加

C.植被覆盖率上升D.河流含沙量增加

29.近几十年来,导致该地区河流水文特征发生变化的可能是

①耕地面积不断增加②水库面积增加③经济林面积增大④灌溉面积增加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

28.C

29.B

【解析】试题分析:

28.对比两幅图知,降水的强度没有变化,故年降水量变化较小,故A项错误;据流量曲线可知,河流的流量减小,故B项错误;据含沙量曲线变化知,含沙量减小,故该区域植被覆盖率上升,C项正确,D项错误。

29.该地区河流水文特征发生的变化有含沙量减少、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原因可能是水库面积增加,调节了河流的流量;经济林面积增大,水土流失减少,含沙量减少。

故B项正确。

考点: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河流的水文特征

下图示意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位置及断层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0.关于①、②两地地理现象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地自然带均属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B.两地均位于小麦和林牧业区

C.两地冬、夏风向都有明显的转换D.两地均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

31.加利福尼亚州西部山地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的季节

A.适宜到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B.非洲热带草原动物正在向北迁徙

C.天山雪线位置为全年最低D.北京5:

30左右日出

32.该区域实施的调水工程是

A.南水北调B.北水南调C.东水西调D.西水东调

33.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的突出自然特征是

A.温和多雨B.干旱少雨

C.寒冷干燥D.终年湿润

【答案】

30.A

31.C

32.B

33.B

【解析】

30.根据材料和图中纬度判断,该地位于30°N-40°N大陆西岸的地中海气候区,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A对。

两地属于亚热带水果产区,小麦是温带作物,B错。

该地不是季风气候区,风向没有明显季节转换,C错。

两地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D错。

故答案选A。

31.加利福尼亚州是地中海气候,冬季是多雨季节,所以西部山地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的季节应在冬季。

适宜到北极地区科学考察时间在北半球是夏季,A错。

非洲热带草原动物正在向北迁徙时,北半球是夏季,B错。

北京日出时间约为5:

30左右,日出在6点之前,昼长大于夜长,北半球是夏季,D错。

天山雪线位置为全年最低,说明气温低,降雪多,北半球是冬季,C对。

故答案选C项。

32.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特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根据图示该地区为美国西部沿海附近,附近为地中海气候,北部受盛行西风的影响时间较长,降水较多,水资源较为丰富;南部受盛行西风的影响较小,降水较少,水资源短缺,所以调水工程为北水南调。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33.加利福尼亚南部位于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的控制,降水较少,再加上沿海地区受加利福尼亚寒流的降温减湿的影响,形成的是干旱少雨的沙漠气候,故答案选B项。

西气东输一期工程起点是新疆轮南油田,终点是上海,三次跨越黄河。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4.该工程跨越的气候类型有

A.2种B.3种C.4种D.5种

35.该工程对天然气输入地的环保意义是

A.改善大气环境质量B.增加就业岗位

C.缓解能源紧张状况D.增加经济收入

36.该工程对天然气输出地的影响主要是

A.提高了该地的城市化水平B.加速了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

C.能够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D.极大提高了当地的工业化水平

37.该工程输出地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的作用B.冰川的作用C.海浪的作用D.风力的作用

【答案】

34.B

35.A

36.C

37.D

【解析】

34.西气东输工程自西向东依次经过我国东部季风区区和西北干旱地区,跨越了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后。

温带大陆性气候,故答案选B。

35.本题主要考查西气东输的意义。

西气东输工程对区域具有生态意义、经济意义、社会意义,其中对东部地区的生态意义表现在,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矿物能源的使用,缓解大气的环境质量,故答案选A。

36.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但是对该地的城市化水平、第三产业的发展、以及当地的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影响不大,因此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选C项。

37.西气东输的输出地主要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温差大,风力大,因此主要的外力作用为风力作用。

故答案选D项。

点睛: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对资源跨区域调配意义的分析要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资源、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入手。

分析如下:

从输出地、沿线、输入地三个方面分析有利影响与不利影响(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和描述),如下表所示:

 

对调入地区

对调出地区

资源

缓解资源短缺问题

促进资源开发

经济

促进资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形成资源相关产业链,增加经济收入

社会

带动相关产业和设施的完善

带动地区城市化发展,提高生活水平

生态环境

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8.图3中,山脉②是

A.南岭B.秦岭C.阴山D.天山

39.关于各地形区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谷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B.②山脉年降水量约为400mm

C.③谷在地质构造上属于地堑D.④高原雪山连绵

【答案】

38.B

39.C

【解析】

38.秦岭为中国南北方地理分界线,位于32°-34°N之间,故B正确。

南岭位于中国南部,位于北纬30°N以南;阴山为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山脉,位于40°N以北;天山山脉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将新疆划分为南疆和北疆,位于40°N以北。

故A、C、D错误。

39.由图中信息可知,③位于秦岭以北的渭河平原,地质构造属于地堑,故C正确。

①位于秦岭以南谷地的汉江谷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秦岭一线年降水量约为800毫米;④为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而雪山连绵的是青藏高原。

故A、B、D错误。

【点睛】

秦岭—淮河为我国南、北方的地理分界线,位置位于北纬32°-34°之间。

下图为“四个国家在某年中的粮食作物生产的统计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0.最可能是水稻种植业的是

A.甲B.乙C.丙D.丁

41.与甲国农业生产特征相似的是

A.印度B.尼日利亚C.蒙古D.美国

【答案】

40.C

41.D

【解析】

40.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于人口密集得东亚和东南亚地区,耕作历史悠久,单产高,但是人均粮食占有量少。

丙所示国家农业显示这一特点。

故C正确。

41.甲国人均耕地面积较大,地广人稀,而且粮食单产、人均粮食产量均较高。

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区符合这一特点。

故D正确。

下图为安徽黄山附近某蔬菜大棚的照片,棚顶为黑色的尼龙网。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2.此时段黄山可能出现的天气是

A.连续不断的对流雨B.持续的高温天气

C.连续的霜冻天气D.台风来临狂风暴雨

43.在此季节,黄山的农民一般会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而不是我们常见到的白色透明的塑料或者是玻璃大棚,这样做的目的是

A.增加大气逆辐射,提高夜间温度B.阻止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C.增强地面辐射,提高农作物存活率D.削弱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

44.我国北方的蔬菜大棚的棚顶一般都是用玻璃或塑料薄膜,这主要是为了

A.提高及控制棚内温度B.增加棚内水分

C.提高棚内CO₂浓度D.增加棚内光照

【答案】

42.B

43.D

44.A

【解析】

42.顶棚为黑色尼龙网的主要作用是削弱太阳辐射,因此图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