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平等理论.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96033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性别平等理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性别平等理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性别平等理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性别平等理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性别平等理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性别平等理论.docx

《性别平等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性别平等理论.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性别平等理论.docx

性别平等理论

第3章性别平等理论

第1节性别平等基本概念主要概念:

一、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

二、社会性别角色和社会性别角色定型

三、社会性别差距、社会性别平等和社会性别公正

第2节社会性别的社会化

一、社会性别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的构建和传递

1、家庭对社会性别社会化的影响

2、学校对社会性别社会化的影响

3、大众传媒对社会性别社会化的影响

二、社会性别在社会制度中传承和巩固(见图P54)

第3节社会性别的主流化

一、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内涵

1、社会性别主流化是一个评估过程

2、社会性别主流化是一个战略

3、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社会性别平等

二、社会性别主流化的特点

1、在对社会性别问题性质的认识上,强调社会性别问题实质是社会问题;

2、在对实现性别平等途径的认识上,强调把性别问题纳入政府工作和社会发展宏观决策的主流;

3、在对实现社会性别主流化责任主体的认识上,强调实现社会性别主流化的责任主体首先是政府;

4、在对平等标准的认识上,强调破除传统性别角色定型后的平等标准;

5、在对平等的权利基础的认识上,强调男性和女性都应享有基本人权框架下的所有平等权利;

6、在对性别歧视原因的认识上,强调导致男女不平等的主要原因是社会性别角色分工及与其相适应的社会性别机制;

7、在使用的工具和方法上,强调使用社会性别分析方法;

8、在对待女性的态度上,强调女性是参与发展的主体;

9、在对社会性别主流化前提条件的认识上,强调经济发展不能简单替代性别平等.

三、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原因与意义

1、社会性别主流化是创造更加美好世界的重要保障(包含4点)

2、社会性别主流化是促进两性平等发展的途径(包含3点)

3、社会性别主流化是国际社会的现实要求

4、社会性别主流化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追求

第4节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

一、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提出

1、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提出的背景(我国)

2、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是对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新发展

二、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状况

1、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形成

2、落实中国妇女发展纲要的工作体系基本健全

3、保障妇女权益的组织机构体系基本完善

4、国策意识日益深入人心,妇女发展的环境进一步优化

5、妇女的基本权利得到进一步实现(5个实现)

三、我国妇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我国妇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4个问题)

2、我国妇女发展中出现问题的原因(2个原因)

四、推动男女两性平等和谐发展

1、推动男女平等和谐发展的原则(4个原则)

2、推动男女平等发展和谐发展的决策与政策

上章讲中国婚姻家庭制度的历史演变分:

1、原始社会两性和血缘关系的社会形式

2、古代宗法社会的婚姻家庭

3、近代的婚姻家庭制度改革

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婚姻法的颁行与修改

5、我国当代婚姻家庭生活的主流与问题(7个主流、6个主要问题)

在我国长达2000余年家国同构式的传统社会里,婚姻和家庭不仅是一个人一生中的大事和实现人生目标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国家进行制度设计和社会安排的主要手段和具体体现,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婚姻与家庭早已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个人行为,成为社会(国家)稳定、发展、和谐的基础,随着我国社会制度的历史性变革,尤其最近20余年来社会的深刻转型,婚姻文化发生了一系列的嬗变,深刻地影响了家庭结构与功能并对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们对性和婚姻的认知、态度及行为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呈现如下“三化一潜流”特征。

一、婚姻观念的多元化

1、大多数人坚持婚姻必须以爱情为基础,甚至“唯爱是从”;(第6章中爱情心里)

2、生育不在是人们结婚的唯一理由,生育甚至与婚姻并无必然联系,两者可以分离;

3、人们对婚姻的理解不是从社会的责任与义务出发,而是以个人的需要为前提,而且婚姻愿意更加的个性化,同时“不婚”作为对婚姻的一种选择已为社会接受;

4、择偶标准不在具有社会统一性,生理条件、表达爱的能力、兴趣爱好、身份地位、经济能力以及其它许多功利性因素皆构成当代择偶的依据;

5、年轻人强调性的和谐对婚姻质量及维系的意义;

6、离婚甚至一度成为一种社会时尚;

7、婚前财产公证及婚后家庭生活AA制也越来越多的人奉行。

二、婚姻行为的多样化

1、年轻人结婚时父母和原生家庭的影响依然存在,但只是参考因素,在经济上能够完全独立的年轻人父母对婚姻的选择没有实质性影响;

2、婚姻取得合法性的仪式方面,除了结婚证可谓丰富多彩,难以尽述,朝着以我为中心的个性化、简洁化、时尚化方向发展(各种主题婚礼)

3、婚姻生活的非理性日益突出

(1)试婚的普遍性对传统婚姻道德和性道德提出挑战;

(2)闪婚越来越普遍

一、婚姻角色的平权化

婚姻角色指处于婚姻关系中的男女双方,为了维持婚姻而在家庭生活、亲属关系、社会交往、事业发展等方面各自所承担的责任、义务和享有的权利,当代婚姻文化已整体改变了传统“男主外、女主内”模式,互相尊重、权利平等、责任公平分配的夫妻角色已成为婚姻关系发展的趋势,甚至一些年轻的家庭中出现“女汉子、家庭煮夫”女性在婚姻上表现的更为主动而享有更多的决定权,婚姻角色平权化是女性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提高,反映了女性主体意识的增强,当然在“男尊女卑、三从四德”观念根深蒂固的我国社会,实现婚姻角色得完全平权有待时日

婚姻角色的平权化在当代婚姻发展的印证:

1、离婚率快速上升女性渐渐掌握离婚的主动权;

2、丁克家庭的出现和逐渐增多。

五、反价值的嬗变潜流

刚讲到婚姻观念的多元化、婚姻行为的多样化和婚姻角色平权化是当代我国婚姻变化的主旋律,那么还有一股以彻底背离传统的具有社会正向功能的价值观为其特征的婚姻亚文化,构成了当代婚姻文化变的潜流,正以一种强劲的势头冲击着婚姻伦理和性道德,对维系社会常态结构与有序发展的价值体现和道德规范形成了不容忽视的威胁,它在形式上虽有多种表现,但共同的本质是崇尚婚姻与性的非理性分离。

从上章的性规范约束在婚姻范围内到改革开放以来性开放、性自由,从一个极端到了另一个极端,婚前同居、婚外恋、非婚同居、一夜情等等,甚至出现“性爱派对、换妻等”极端化婚外性行为,总之在当代中国,家庭许多具有正向价值的功能因婚姻文化在短短二十年迅速裂变而被严重弱化。

1、家庭的生育功能被边缘化

生育政策(1980年婚姻法实行)、丁克家庭、不婚、自我价值实现、爱情质量追求等;

2、家庭的安全与保障功能弱化

(1)AA制使现代家庭对其成员的经济保障功能进一步弱化;

(2)离婚率的迅速增高,亲密关系和相依关系情感功能日益弱化;

(3)婚姻当事人过分追求自我导致婚姻关系稳定性降低,家庭对下一代的安全与保障功能弱化,养老功能也令人担忧,传统孝文化地位严重降低。

3、家庭的社会化和教育功能弱化

家庭作为初级社会群体,对下一代的社会化和教育功能均受到格外重视,它保证了民族文化和社会规范得以顺利地代际传承,但是有些现代家庭责任感的模糊和缺失,使许多家庭事实上成为儿童人格失常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首要原因

4、家庭对社会的稳定功能弱化

我国传统婚姻形成一个共识“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和万事兴”,家庭对社会具有极为重要的稳定功能,社会成员一出生就被安置在一个稳定的社会关系中,获得最初社会身份与社会地位,并在成长过程中借助家庭的社会化和教育功能逐渐认同这种源自家庭的社会角色,总体上保证了社会个体在社会关系网络中各就其位;其次婚姻把性活动规范于家庭中,使家庭成员因死亡或离去时,能够提供一个有序的替换,有效地避免了可能引发点的社会动荡以利社会永久存续。

然而现代中国家庭婚外性行为、非婚生子女、性伴侣等使家庭这一功能被严重弱化进一步消弱了家庭对社会的稳定功能。

5、家庭的政治功能更是急剧弱化

从政治角度看,在我国长达数千年的家国同构式的传统社会里,家庭在社会的最基本层面满足了国家对政治的需求,家庭生活实际上成为国家生活的补充和延伸,家庭担当着社会成员政治人格的模塑功能,并肩负起政治教化的责任以强化公民的国家意识,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转型和婚姻文化的嬗变对家庭成员的民族认同感、国家意识、政治责任感产生消极影响,尤其对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不同程度地显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