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题分解专题8精题分解的变异与进化.docx
《精题分解专题8精题分解的变异与进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题分解专题8精题分解的变异与进化.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题分解专题8精题分解的变异与进化
2012年全国各地百套模拟试题精选分类解析
专题8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1.【2012·九江一模】13、关于染色体组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①、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②、一个染色体组中染色体大小形态一般不同
③、人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应含有24条染色体
④、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一定是配子
A.①③B.③④C.①④D.②④
【答案】B
【解析】:
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人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应含有22条常染色体和1条性染色体。
只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可能是单倍体的体细胞。
2.【2012·石家庄一质检】30.对于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不正确的描述是
A.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
B.在显微镜视野内可以观察到正常细胞和染色体加倍的细胞
C.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染色体加倍的连续过程
D.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方面,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
【答案】C
【解析】:
观察染色体数目,先用解离液杀死细胞,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二倍体细胞(正常细胞)和四倍体细胞(染色体加倍的细胞),不能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分裂间期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最长,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方面,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
3.【2012·宁波市八校期初测试】6.下列属于染色体畸变的是( )
①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 ②染色体上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 ③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④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相应部位的交叉互换 ⑤21三体综合征患者细胞中的第21号染色体有3条
A.①④⑤B.②④C.②③④D.①⑤
【答案】D
【解析】:
染色体畸变是指染色体发生数目和结构上的异常改变,包括染色体数目异常和结构畸变两大类。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会改变DNA上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
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植株染色体数目减半,属于单倍体。
染色体上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属于基因突变。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组合属于基因重组。
4.【2012·金华十校期末】26.下列有关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豌豆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两类
B.其基因表达产物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C.人类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
D.减数分裂过程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间发生自由组合现象
【答案】D
【解析】:
豌豆无性别之分,细胞内不存在性染色体。
基因表达具有选择性表达的特点,即可以在特定的时间、空间条件下表达。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也不例外,但其表达产物却不一定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如果蝇的眼色遗传、人的色盲遗传。
雌配子都只含X染色体,雄配子有的含X染色体,有的含Y染色体。
减数分裂过程中性染色体的基因和常染色体的基因间可发生自由组合。
5.【2012·安庆一质检】15.白化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原因是体内缺少合成黑色素的酶(一种蛋白质)。
有一种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缺乏造成,常规的治疗方法是定期注射胰岛素(另一种蛋白质)。
下列关于白化病和糖尿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母亲患白化病儿子一定患白化病,双亲正常也可能生下患白化病的孩子
B.理论上可以像治疗糖尿病一样通过注射合成黑色素所需的有关酶来治疗白化病
C.糖尿病也是一种遗传病,但不一定是由于胰岛素的基因异常引起
D.一旦尿中含糖就说明体内缺乏胰岛素,可通过定期服用胰岛素胶囊来治疗
【答案】C
【解析】:
糖尿病可能因缺乏胰岛素,也可能缺乏胰岛素的受体,这两者都与遗传物质异常有关。
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母亲患病,只是会将白化病基因传给子代,子代如果从另一亲本那里获得的是显性基因就不会患病。
胰岛素是激素,正常情况下就是通过体液运送到相应的组织或器官起作用,同时这些器官或组织细胞膜上具有其受体,因而注射胰岛素可以有作用。
而合成黑色素所需的酶正常情况下在细胞内产生并起作用,故细胞膜上没有其受体,同时由于细胞膜的选择性,大颗粒的酶一般不能进入细胞,所以注射无效。
尿中含糖可能是刚刚摄取了大量的糖,造成血糖高于肾糖阈,也可能是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有问题筹等而造成的,并且口服胰岛素会使之降解而失去功效。
6.【2012·太原调研】
32.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I、Ⅲ),如右图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I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B.Ⅱ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不同家庭的男、女患病率
总是相等
C.Ⅲ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者全为男性
D.人类基因组计划要分别测定X、Y染色体
【答案】B
【解析】:
非同源区(Ⅰ)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男性只要携带一个致病基因就患病,女性必须携带2个致病基因才患病,所以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
同源区(Ⅱ)片段上的基因存在同源染色体,同源区段上的基因,存在着正常的等位基因,性染色体同源区段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和性别无关,男女中患病几率相同。
非同源区(Ⅲ)片段是Y染色体特有的区段,其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男性。
7.【2012·九江一模】16、下列关于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父母正常,子女患病,是因为致病基因自由组合
B.21三体综合征是由于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异常引起
C.产前诊断包括羊水检查,B超检查等手段,可以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
D.遗传病患者不一定含有致病基因
【答案】A
【解析】:
父母正常,子女患病,是隐性遗传病,致病原因可能是突变或基因重组或环境造成等。
21三体综合征是由于多了一条第21号染色体使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异常引起。
某些遗传病可能是染色体异常导致的,患者不含有致病基因。
8.【2012·九江一模】15、右图表示不同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发病风险在各年龄段相近
B.预防单基因遗传病发生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
基因检测
C.调查人群中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常选患病
家族进行调查
D.染色体异常遗传病风险在出生后明显低于胎儿
期是因为大多数染色体变异遗传病是致死的,出生前就死亡了
【答案】B
【解析】:
从图看出多基因病在成年时期的发病率显著增大,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多数是致死性的,出生前就死亡,在出生后到成年患病风险明显低于胎儿期。
禁止近亲结婚是预防单基因遗传病发生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最好选择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
调查时要注意调查的内容。
如内容是发病率,则要在广大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要考虑到年龄、性别等因素,要保证调查的群体足够大,最后计算患病人数占所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如内容是遗传方式,则只能在患者家系中调查,记录所有家系成员的表现型及相互关系,最后分析基因的显隐关系及所在染色体的类型。
9.【2012·厦门市期末】23.下列关于人群中白化病发病率的调查叙述中,正确的是
A.调查前收集相关的遗传学知识
B.对患者家系成员进行随机调查
C.先调查白化病基因的基因频率,再计算发病率
D.白化病发病率=(患者人数+携带者人数)/被调查的总人数×100%
【答案】A
【解析】:
调查白化病的发病率,应先确定调查的目的、要求并制定调查计划,而后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计算其发病率,即白化病发病率=白化病的患者人数/白化病的被调查的总人数×100%。
10.【2012·苏北四市一模】19.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以“研究××病的遗传方式”为子课题。
下列调查的遗传病与选择的方法最合理的是
A.多指症,在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B.苯丙酮尿症,在市中心随机抽样调查
C.血友病,在患者家系中调查D.青少年型糖尿病,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答案】C
【解析】:
本实验调查的遗传病应为单基因遗传病,青少年型糖尿病为多基因遗传病,D项错误;调查遗传方式应在患者家系中调查,C正确。
11.【2012·石家庄一质检】
22.某班同学对一种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绘制并分析了其中一个家系的系谱图(如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Ⅱ-5是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C.Ⅱ-5和Ⅱ-6再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
D.Ⅲ-9与正常女性结婚,建议生女孩
【答案】B
【解析】:
根据5、6、11得出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并且得出该病不在Y染色体上,A选项错误。
该遗传系谱图提示我们此病既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也可能为伴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无论是哪种遗传方式,II-5均是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B正确。
C项中,如果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那么再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8,若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此概率为1/4。
D选项中,如果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生男生女患病概率相同;若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则即使生女孩照样无法避免患病。
12.【2012·厦门市期末】22.下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生物的变异都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B.所有生物的变异都能够遗传给后代
C.有丝分裂过程中可出现染色体变异D.基因重组导致三倍体西瓜出现无籽性状
【答案】C
【解析】:
生物的变异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如基因突变、染色体的变异和基因重组)引起的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不能够遗传给后代。
有丝分裂过程中可以发生基因突变(间期的复制)和染色体变异。
三倍体西瓜出现无籽性状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的变异。
13.【2012·金华十校期末】27.MstⅡ是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它总是在CCTGAGG的碱基序列中切断DNA。
下图显示用MstⅡ处理后的突变型
血红蛋白基因片段。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
血红蛋白发生基因突变,使某一处CCTGAGG突变为CCTGTGG。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利用Mst1I酶进行基因诊断,该过程是在细胞外进行的
B.将MstⅡ酶用于基因诊断,若产生四个DNA片段,则
血红蛋白基因是正常的
C.在起初的正常
血红蛋白基因中有4个CCTGAGG序列
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成熟红细胞中没有MstⅡ酶的识别序列
【答案】C
【解析】:
基因诊断的方法是DNA分子杂交法(即DNA探针法):
首先提取受体细胞中的DNA,然后高温解成单链,再与同位素标记的DNA探针杂交;该过程是只能在细胞外进行的。
图示显示MstⅡ处理后的突变型
血红蛋白基因片段有3段,正常的
血红蛋白基因比异常的多了一个MstⅡ的识别序列,若用MstⅡ酶进行基因诊断,会多出1个DNA片段,说明正常
血红蛋白基因中有3个CCTGAGG序列。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成熟红细胞中没有DNA,更谈不上有MstⅡ酶的识别序列。
14.【2012·九江一模】17、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工诱变育种不一定出现人们所需要的性状
B.杂交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都用到了基因重组这一原理
C.单倍体育种过程中还需要用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D.无籽西瓜的“无籽”是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原因是无籽西瓜无籽,不能产生后代
【答案】D
【解析】:
人工诱变的实质是基因突变,而突变是不定向的,而且多数是有害的,人工诱变大多数情况下的突变体都不会是优良性状。
单倍体育种,如花药离体培养要用到植物组织培养。
无籽西瓜是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
15.【2012·苏北四市一模】22.下列有关作物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杂交育种中,F1自交后代可筛选出符合人类需要的优良品种
B.单倍体育种可以明显缩短育种的年限
C.人工诱导多倍体常用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D.诱变育种可以定向的把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获得新的品种
【答案】ABC
【解析】诱变育种是不定向的,D错误。
16.【2012·金华十校期末】37.现有甲、乙两物种的植株(均为二倍体纯种),其中甲种植株的光合作用能力高于乙种植株,但乙种植株很适宜在寒冷的条件下种植。
若想培育出高产、耐寒的植株,有多种生物技术手段可以利用。
下列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中可能不可行的是()
A.先杂交得到的F1,再利用单倍体育种技术获得纯种的目标植株
B.将乙种植株耐寒基因导入到甲种植株的根尖中,可培育出目标植株
C.利用人工诱变的方法处理乙种植株以获得满足要求的目标植株
D.诱导两种植株的愈伤组织细胞融合并培育成幼苗
【答案】A
【解析】:
甲乙是两物种,远缘杂交不亲和,两者不可杂交产生后代,根本无法获取其花药。
转基因技术可以使一个物种具有被转入基因的特点,同时也不失自己的特点。
花粉是单倍体,具有两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花粉融合其实可以看作是细胞杂交,杂交后的细胞具有两物种的特性,用组织培养技术就可以培养出符合条件的植株。
17.【2012·惠州三调】25.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形成新的基因
B.单倍体育种与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一样的
C.用茎尖组织培养技术可获得脱毒草莓
D.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答案】BC
【解析】:
诱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而杂交只能形成新的基因型,A错;单倍体育种与多倍体育种的原理都是染色体变异,B正确;用茎尖组织培养技术可获得脱毒草莓,C正确;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D错。
18.【2012·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第二次联考】6.下列关于遗传变异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三倍体无子西瓜中偶尔出现一些可育的种子,原因是母本在进行减数分裂时,有可能形成正常的卵细胞
B.染色体结构变异和基因突变的都可使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碱基对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C.基因型AaBb的植物自交,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后代有三种表现型,则子代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个体所占比例可能为7/16
D.八倍体小黑麦是由普通小麦(六倍体)和黑麦(二倍体)杂交后经染色体加倍后选育,其花药经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是可育的
【答案】C
【解析】:
三倍体无子西瓜中偶尔出现一些可育的种子,主要是由于多倍体西瓜在种子形成过程中,细胞染色体分裂不正常引起的。
染色体结构变异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
基因型AaBb的植物自交,F2共有9种基因型:
9:
6:
1、12:
:
3:
1、9:
3:
:
4,当子代分离比为9:
6:
1和9:
3:
:
4时,子代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个体所占比例为7/16;而当子代分离比为12:
:
3:
1时,子代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个体所占比例为4/16。
八倍体经花药离体培养后所得单倍体植株仍有四个染色体组,不会出现联会紊乱,所以可育。
19.【2012·太原调研】30.下图表示AaBb的水稻单倍体育种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②过程可以发生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
B.①过程细胞的形态和数目均发生变化
C.培养出的二倍体水稻其体细胞的基因组成均为AABB
D.图中培养出的试管苗高度不育
【答案】B
【解析】:
①过程是脱分化过程,指花药细胞经过分裂或不分裂逐渐失去原来的结构和功能而恢复分生状态,形成无组织结构的细胞团或愈伤组织或成为未分化细胞特性的细胞的过程。
②过程是再分化过程,该过程伴随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可以发生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
图示花粉的基因型为AB,其单倍体植株经秋水仙素诱导培养出的二倍体水稻的基因型为AABB。
AaBb的水稻花药离体培养的试管苗细胞只含一组染色体组,高度不育。
20.【2012·石家庄一质检】31.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①一个种群就是一个物种②能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③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④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同时出现的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答案】B
【解析】: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和物种两个概念的含义及范围都不同,物种是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物种形成的方式。
21.【2012·茂名一模】5.下列有关遗传变异进化叙述正确的是()
A.非等位基因一定能够自由组合
B.生物基因频率改变就一定形成新物种
C.DNA连接酶和限制性内切酶都能作用于磷酯二酯键
D.原发性高血压、青少年型糖尿病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答案】C
【解析】:
只有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才能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导致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生物基因频率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生殖隔离的产生才是判断是否产生新物种的标准。
原发性高血压青少年型糖尿病是多基因遗传病,它可能是线粒体遗传病,也可能多个致病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而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条件是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22.【2012·黄冈市期末】5.八倍体小黑麦(8N=56)是我国科学家利用普通小麦(6N=42)和黑麦(2N=14)杂交获得杂种幼苗后经秋水仙素处理培育而成的高产小麦新品种,据此可推断出()
A.小黑麦是普通小麦与黑麦共同进化的产物
B.小黑麦的产生没有改变生物基因库的数量和基因频率
C.小黑麦是新物种,其单倍体不可育
D.普通小麦与黑麦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答案】B
【解析】:
八倍体小黑麦是由六倍体普通小麦与二倍体黑麦在人工控制下通过染色体数加倍途径合成的新物种。
小黑麦的单倍体植株仍有四个染色体组,不会出现联会紊乱,可育。
自然状态下,普通小麦与黑麦杂交不能产生可育后代,二者存在生殖隔离。
23.【2012·苏北四市一模】12.下图表示某种小鼠的进化过程,X、Y、Z表示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小鼠原种与小鼠新种可组成一个种群
B.X表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C.Y使该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了进化的方向
D.Z表示地理隔离,能阻断种群间基因的交流,导致新物种产生
【答案】C
【解析】:
题干中的“X、Y、Z表示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从图中分析可知,X、Y、Z分别表示遗传与变异,自然选择,生殖隔离。
小鼠原种与新种是两个物种了,不能组成一个种群,A选项错。
遗传与变异不只包含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这两项内容,还包括基因重组,故B选项错误。
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选项正确。
Z表示生殖隔离,D选项错误。
24.【2012·安庆一质检】20.假设在某一个群体中,AA、Aa、aa三种基因型的个体数量相等,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
当自然选择分别对隐性基因或显性基因不利时,对应的有利基因的基因频率就会上升,但其上升的幅度不同,如右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甲为自然选择对显性基因不利时的曲线
B.自然选择作用于表现型而不是基因型
C.该种群将因基因频率的改变而进化为新的物种
D.生物体内有害的显性基因一般都少于隐性基因
【答案】C
【解析】:
生物对环境是否适应是一种性状表现,故自然选择作用于表现型而不是基冈型。
当隐性基因不利时,自然选择仅对隐性纯合体起作用,对杂合子不起作用;但显性基因不利时,自然选择对显性纯合体和杂合子均起作用。
所以,甲、乙分别为自然选择显性基因不利时和以隐性基因不利时的曲线,正是这个原因,生物体内有害的显性基因一般都少于隐性基因。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25.【2012·宝鸡市一质检】3、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错误的认识是()
A.它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经过不断修定、补充与完善而形成的科学理论
B.种群共用一个基因库,它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C.种群密度的变化对其基因频率的改变无影响作用
D.“突变”是指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答案】B
【解析】:
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所含的全部基因。
每个个体所含有的基因只是种群基因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每个种群都具有其独特的基因库。
种群越大,基因库也越大;反之,种群越小基因库也越小。
影响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包括:
基因突变、自然选择和隔离。
26.【2012·厦门市期末】2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
A.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地理隔离一定会导致生殖隔离
C.生物的有利变异决定其进化的方向
D.进化过程一定发生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答案】D
【解析】: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地理隔离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形成物种的最终途径之一,地理隔离只是可能到达生殖隔离的一条途径。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适中生存,只有适应环境的生物个体才能生存下来,具有优良性状的基因的个体也越来越多,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使生物向一定方向进化。
27.【2012·西安一质检】6.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协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
C.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
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答案】C
【解析】:
细菌中原本存在各种各样的突变个体,接触青霉素后,有抗药性的突变个体存活下来了,没有抗药性的个体被淘汰,青霉素选择出了抗药突变个体,而不是细菌接触青霉素“后”产生突变个体。
28.【2012·苏北四市一模】31.(8分)下图为某一家族的部分遗传系谱图,甲、乙两病分别由A、a与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病其中之一是伴性遗传病。
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和乙病的遗传方式分别为▲、▲;Ⅱ-4基因型为▲;Ⅲ-7的基因型为▲。
(2)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原因是▲,若Ⅲ-8与Ⅲ-9近亲结婚,则生育的子女中正常的几率是▲,两病都患的几率是▲。
(3)若Ⅲ-8与Ⅲ-9婚后生下一对双胞胎(IV-11与IV-12),则他们同时患有甲病的概率是▲。
【答案】
(1)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AaXBXb
(2)近亲结婚会使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机会大大增加1/21/12
(3)1/9
【解析】:
(1)从3和4生8或5和6生10的情况分析可知,甲为常—隐;从5、6生9的情况以及题干中的说明,可知乙为X—隐;8患甲病可知4为Aa,2患乙病可知4为XBXb,Ⅱ-4的基因型为AaXBXb;8患甲病,可知3和4为Aa,7可能AA或Aa,7不患乙病应为XBY,Ⅲ-7的基因型为AAXBY或AaXBY。
(2)近亲的双方携带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的机会大,婚配会使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机会大大增加。
从甲病分析,8是甲病患者,基因型为aa,9的基因型为1/3AA,2/3Aa,后代中2/3正常,1/3患甲病;从乙病分析,8的基因型为1/2XBXB,1/2XBXb,9是乙病患者,基因型为XbY,后代中3/4正常,1/4患乙病;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后代中正常的几率为2/3×3/4=1/2;两病都患的几率是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