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化厂冷鼓工段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完整.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94292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47.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焦化厂冷鼓工段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完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焦化厂冷鼓工段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完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焦化厂冷鼓工段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完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焦化厂冷鼓工段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完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焦化厂冷鼓工段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完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焦化厂冷鼓工段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完整.docx

《焦化厂冷鼓工段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完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焦化厂冷鼓工段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完整.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焦化厂冷鼓工段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完整.docx

焦化厂冷鼓工段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冷鼓工段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生产工艺流程概述

从炼焦车间来的焦油、氨水与煤气的混合物约80℃入气液分离器,煤气与焦油氨水等在此分离。

分离出的粗煤气进入初冷器,初冷器分上、下两段,上段用循环水与煤气换热,煤气由约80℃冷却到45℃,循环水由32℃升高至40℃。

然后煤气入初冷器下段与制冷水换热,煤气被冷却到22℃,制冷水由16℃升高到23℃。

冷却后的煤气进入电捕焦油器,捕集煤气中的焦油雾滴及萘,经电捕后的煤气进入离心鼓风机加压。

加压后的煤气送往硫铵工段。

初冷器的煤气冷凝液分别由初冷器上段和下段流出,分别经初冷器水封槽后进入上、下段冷凝液循环,分别由上段冷凝液循环泵和下段冷凝循环泵加压后送至初冷器上、下段喷淋,如此循环使用,上段冷凝液循环槽多余的冷凝液溢流至下段冷凝液循环槽,再由下段冷凝液循环泵抽送至气液分离器前荒煤气管。

从气液分离器分离的焦油氨水与焦油渣去机械化氨水澄清槽。

澄清后分离成三层,上层为氨水,中层为焦油,下层为焦油渣。

分离的氨水至循环氨水槽,然后用循环氨水泵送至炼焦炉冷却荒煤气用;当集气管需要清扫以及焦炉装煤时,用高压氨水泵抽送一部分氨水送集气管清扫和炉顶无烟装煤使用;当初冷器上段、电捕焦油器、终冷器需要冲洗时,从循环氨水泵后抽送一部分氨水喷淋使用;多余的氨水由循环氨水泵送至剩余氨水槽,静置分离少量焦油后用剩余氨水泵送至硫铵工段进行蒸氨。

分离的焦油至焦油中间槽贮存,其中分离的少量氨水进入废液收集槽,定期用焦油泵抽送至焦油槽贮存、脱水,定期用焦油泵送往综合罐区焦油槽贮存外售。

分离的焦油渣定期送往煤场掺混炼焦。

各设备的蒸汽冷凝液均接入凝结水槽,定期用凝结水泵送锅炉房。

鼓风机系统煤气冷凝液排入鼓风机水封槽,并由鼓风机水封槽液下泵送至气液分离器前荒煤气管。

电捕焦油器捕集下来的焦油排入电捕水封槽,冲洗沉淀极后的循环氨水也进入电捕水封槽,并由电捕水封槽液下泵一并送至气液分离器前荒煤气管。

为保护环境将各贮槽的尾气集中后,由排气风机抽送至排气洗净塔,用循环水循环洗涤后排放。

为保证洗涤效果,循环水由水道循环水系统连续补入,由排气洗净泵连续抽送一部分送往生化处理。

工段各设备及管道的排净,一切需要排净的废液均排入废液收集槽,用废液收集槽液下泵送回机械化澄清槽重新澄清分离。

 

冷凝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适用围

1.1规程规定了冷凝岗位的工作容和工作权限。

1.2本规程适用于化产车间冷凝岗位。

2.上岗条件

2.1按时参加班前会,了解车间生产情况,听取和接受车间工作安排。

2.2必须经过培训,取得相应书,并持证上岗。

2.3身体健康者方可上岗,严格执行“七不上岗”规定。

2.4劳动保护用品穿戴齐全,不准穿高跟鞋,必须将发辫纳入帽,禁止带烟火上岗。

2.5检查、了解上个班循环氨水槽、循环氨水泵、剩余氨水槽、剩余氨水泵、凝结水槽、凝结水泵、废液槽、废液泵、高压氨水泵、排气洗净塔、排气洗净泵、引风机等设备运行情况,了解上个班遗留的安全隐患。

2.6检查本岗位仪器仪表、照明、工器具是否正常齐全。

2.7检查本岗位现场工艺指标是否符合要求。

2.8检查本岗位设备及岗位卫生是否清洁,工器具、材料摆放是否整齐。

3.安全规定

3.1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并考试合格且取得上岗证方可上岗操作。

3.2严格执行公司及厂级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岗位操作规程、安全注意事项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3.3及时排放循环氨水槽、剩余氨水槽底部焦油,保证氨水中不带焦油,并均衡地向焦炉和蒸氨塔输送合格的氨水。

3.4不准用湿布、水或沾有易燃液体的抹布擦试正运转的机械电气设备。

3.5泵在盘车不灵活、各部件紧固不牢和无安全罩的情况下不准启动。

3.6循环氨水的阀门在开关中,不能过急,阀门也不应关的太紧。

3.7经常检查氨水槽的液位,严防抽空、溢流等现象发生。

3.8循环氨水泵、剩余氨水泵、高压氨水泵、废液泵及凝结水泵禁止在喘振区运行。

3.9检查、检修转动设备必须切断电源,挂“禁止起动”或“禁止合闸”警示牌,未经批准不得擅自送电。

3.10非本岗位人员严禁启动操作本岗位的设备。

3.11岗位悬挂的警示牌、安全标志和消防用具不得随意移动。

3.12上下楼梯、爬梯,要抓好、踩稳,注意安全,防止跌下摔伤。

3.13严禁任何人将火种带入工作岗位,严禁吸烟。

4.操作前的检查和准备

4.1岗位上所有阀门用黄油润滑到位。

4.2机械化氨水澄清槽、循环氨水槽注满水并检查本体及附属管线应无渗漏,并将氨水加热至75~80℃。

4.3检查循环氨水泵、剩余氨水泵、凝结水泵、废液泵、高压氨水泵、排气洗净泵引风机润滑油应到位,应送电,盘车应灵活。

4.4检查岗位上所有温度表、压力表、液位计、电流表等仪器仪表都应正常。

4.5检查蒸汽系统压力应正常,管线应无渗漏。

4.6通知调度及车间相关领导。

5.正常操作

5.1开泵操作

5.1.1检查管道应畅通,阀门的开关灵活,仪表、电器开关应完好。

5.1.2手动盘车应灵活。

5.1.3检查润滑油的质量、油位应符合要求。

5.1.4打开压力表阀门,将泵的进口阀门完全打开,待液体充满进口管道进入泵体后,打开排气孔(循环氨水泵有排气孔),等排气孔流出液体后,确认排净空气,并关闭排气孔阀门。

5.1.5打开所有的辅助管路(冷却、加热、密封、冲洗和润滑液),并检查流量。

5.1.6打开出口压力表阀门并启动电源,待压力表上压力升高时,再缓慢打开出口阀门。

5.1.7运行正常后,调节压力到规定围。

5.1.8岗位人员每天必须对循环氨水槽、剩余氨水槽进行排污,并做好排污记录。

5.2停泵操作

5.2.1关闭泵出口阀门以及压力表阀门。

5.2.2按下停车按钮。

5.2.3关闭泵进口阀门和辅助管路阀门。

5.2.4如环境温度低于0℃,应将泵液体排空,以免冻裂泵体。

5.3排气洗净塔的操作

5.3.1操作前的准备和检查

5.3.1.1检查水封槽应注满水。

5.3.1.1从洗净塔上部向塔注入循环水,使塔底循环槽水位达到液位指示的2/3处。

5.3.1.2打开排气洗净泵进口阀门。

5.3.1.3检查洗净泵盘车应灵活,泵体油位应正常,地脚螺栓应紧固。

5.3.1.4检查引风机盘车应灵活,机体油位应正常,地脚螺栓应紧固。

5.3.1.5打开全部贮槽顶部的排尾气阀门。

5.3.2正常操作

5.3.2.1打开洗净泵进口阀门和压力表阀门,启动洗净泵,待压力表上压力升高后,缓慢打开洗净泵出口阀门。

调节好塔液位,并调节循环喷洒量,满足排气洗净要求。

5.3.2.2打开引风机进出口阀门,启动引风机,把各贮槽放散排气送入洗净塔。

5.3.2.3待排气洗净循环正常后,适当打开送生化水处理装置阀门,适量排出洗净污染液送生化处理装置,并向塔等量注入新鲜循环水,保持塔底液位稳定。

5.4正常运行时的巡检

5.4.1按规定检查本岗位工艺、设备运行情况,按时参加班前会。

5.4.2沿巡回检查路线对下列容进行重点检查。

5.4.2.1巡回检查路线:

(设备巡检每4小时一次,工艺巡检每1小时一次)

仪表台→剩余氨水泵→高压氨水泵→循环氨水泵→循环氨水槽→剩余氨水槽→凝结水槽→凝结水泵→废液收集槽→废液泵→排气洗净塔→排气洗净泵→引风机

5.4.2.2巡回检查容

5.4.2.2.11#、2#循环氨水槽1#、2#剩余氨水槽废液收集槽凝结水槽

排气洗净塔

5.4.2.2.1.1检查本体有无渗漏处;

5.4.2.2.1.2检查管线有无渗漏,是否畅通;

5.4.2.2.1.3检查各点温度显示是否正常;

5.4.2.2.1.4检查液位计显示是否正常,液位是否符合工艺要求;

5.4.2.2.1.5检查氨水槽底部是否有积油。

5.4.2.2.2循环氨水泵剩余氨水泵高压氨水泵废液泵凝结水泵排气洗净泵引风机

5.4.2.2.2.1检查泵体有无杂音及振动是否有异常情况;

5.4.2.2.2.2检查泵轴承润滑是否正常,泵体及电机温升是否正常;

5.4.2.2.2.3检查泵填料漏液是否成线状;

5.4.2.2.2.4检查所属管线是否畅通;

5.4.2.2.2.5检查阀门开关是否灵活,有无损坏;

5.4.2.2.2.6检查各点压力表是否正常。

5.4.3按规定每小时进行一次巡回检查,并做好记录。

5.4.4及时处理生产中出现的故障,对本岗位设备进行维护。

6.特殊操作

6.1换泵操作

6.1.1按开泵步骤检查并启动备用泵至正常。

6.1.2同时开备用泵出口阀门,关运转泵的出口阀门,开关量尽可能相同。

6.1.3运转泵出口全部关闭后按停泵步骤操作。

6.1.4调整启动的备用泵至正常状态。

6.2突然停泵操作

6.2.1突然停电或泵体突然发生故障时,应进行停泵操作。

6.2.2根据停车时间,控制系统氨水外流量。

6.2.3停泵步骤均与上述操作相同。

6.2.4处理完毕具备开泵条件时马上开泵,并向调度及车间领导汇报。

7.交接班工作

交接班工作一定严谨、仔细,交班者一定要把本班工艺、卫生、设备运转情况告清楚接班者,方可进行交接班,交接班工作必须在岗位上进行。

交班者必须提前1小时做好交班准备工作,并经班组长检查认可。

交班者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7.1必须将本岗位及设备清扫干净。

7.2各工艺指标必须符合要求。

7.3做好当班生产记录。

7.4各种工器具保证齐全完好,放置规化。

7.5各种仪器仪表完好,具备使用条件。

7.6各转动设备润滑油液位正常。

冷凝岗位工艺技术指标

(1)循环氨水泵出口压力≥0.25MPa,并保证焦炉氨水末端压力达标;

(2)剩余氨水泵出口压力≥0.1MPa;

(3)循环氨水温度75~80℃;

(4)循环氨水槽液面高度:

2.0~3.0m;

(5)剩余氨水温度70~80℃;

(6)各泵电机温度不大于55℃,轴承温升不大于65℃;

(7)高压氨水泵泵出口压力≥2.5MPa;

(8)废液收集槽液面:

>3.5m报警;

(9)排气洗净泵出口压力≥0.2MPa。

初冷器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适用围

1.1规程规定了初冷器岗位的工作容和工作权限。

1.2本规程适用于化产车间初冷器岗位。

2.上岗条件

2.1按时参加班前会,了解车间生产情况,听取和接受车间工作安排。

2.2必须经过培训,取得相应书,并持证上岗。

2.3身体健康者方可上岗,严格执行“七不上岗”规定。

2.4劳动保护用品穿戴齐全,不准穿高跟鞋,必须将发辫纳入帽,禁止带烟火上岗。

2.5检查、了解上个班气液分离器、初冷器、上下段冷凝液循环泵等设备运行情况,了解上个班遗留的安全隐患。

2.6检查本岗位仪器仪表、照明、工器具是否正常齐全。

2.7检查本岗位现场工艺指标是否符合要求。

2.8检查本岗位设备及岗位卫生是否清洁,工器具、材料摆放是否整齐。

3.安全规定

3.1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并考试合格且取得上岗证方可上岗操作。

3.2严格执行公司及厂级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岗位操作规程、安全注意事项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3.3严格按照工艺技术指标操作,严防超温、超压、超负荷运行。

3.4在初冷器上作业时,要站好、站稳,必要时应系好安全带。

3.5初冷器及煤气管线的下液管要经常清扫确保畅通无阻。

3.6上下段冷凝液循环槽液位保持正常,下段冷凝液循环槽禁止溢流、抽空。

3.7上下段冷凝液循环泵要经常加油润滑,做好维护保养工作。

3.8非本岗位人员严禁启动操作本岗位的设备。

3.9岗位悬挂的警示牌、安全标志和消防用具不得随意移动。

3.10上下楼梯、爬梯,要抓好、踩稳,注意安全,防止跌下摔伤。

3.11严禁跨越、擦试、检修正运转的机械电气设备,不准用湿布、水或沾有易燃液体的抹布擦试电气设备。

3.12严禁靠在栏杆上及初冷器附近等管道、设备上休息。

3.13严禁任何人将火种带入工作岗位,严禁吸烟。

3.14每班至少班前、班中、班后吹扫三次下液,保证初冷器上、下段回液畅通。

4.初冷器的开车和停车操作

4.1初冷器的开车操作

4.1.1初冷器水封槽、上、下段冷凝液循环槽都应注满水,如果是冬季把水封槽、循环槽都加热到40℃左右。

4.1.2所有阀门都用黄油润滑到位。

4.1.3打开循环水、制冷水上水和回水阀门,检查初冷器本体及附属管道应无渗漏。

4.1.4检查初冷器水系统、煤气系统的温度表、压力表都应正常。

4.1.5通知厂调度及车间相关领导。

4.1.6检查蒸汽系统应正常,应无渗漏。

4.1.7检查上、下段冷凝液循环泵应润滑到位,应送电,应盘车灵活,全部仪表应正常,启动上、下段冷凝液循环泵。

4.1.8同时打开初冷器煤气进、出口阀门,煤气进、出口阀门开度尽量一致,逐渐将煤气进、出口阀门全部打开。

4.1.9调节初冷器循环水和制冷水上水阀门开度,使初冷器后煤气温度控制在21℃-23℃。

4.2初冷器的停车操作

4.2.1同时关闭初冷器煤气进、出口阀门,煤气进、出口阀门开度尽量一致,逐渐将煤气进、出口阀门全部关闭。

4.2.2将初冷器循环水和制冷水的上水和回水阀门关闭。

4.2.3关闭初冷器上、下段冷凝液喷洒阀门。

4.2.4初冷器停用后,应及时做好停用记录。

5.正常操作

5.1与循环水操作工保持联系,及时调节冷却水系统工艺,保证初冷器后集合温度在21℃-23℃。

5.2经常检查调整初冷器冷却水量,控制初冷后煤气温度在21℃-23℃围。

5.3经常检查初冷器阻力变化,如不正常时及时处理。

5.4经常检查初冷器排液管是否畅通,每班至少通蒸汽清扫三次下液管。

5.5每小时记录一次各项工艺指标。

5.6初冷器清扫作业规程(每次清扫只能清扫一台初冷器)

5.6.1初冷器蒸汽清扫作业规程:

5.6.1.1准备工作:

5.6.1.1.1初冷器阻力大于1000Pa时,确定清扫时间,做好清扫前的准备工作。

5.6.1.1.2安排专人对初冷器沿线各蒸汽阀门、煤气下液阀门进行检查。

确保阀门完好,管道畅通。

5.6.1.2清扫工作

5.6.1.2.1通知厂调度和车间,准备清扫初冷器。

5.6.1.2.2依次关闭待清扫初冷器煤气出口阀门和进口阀门。

5.6.1.2.3关闭一段循环水和二段制冷水的上水和回水阀门,打开循环水和制冷水回水管的放散阀门,将待清扫初冷器的循环水和制冷水排净。

5.6.1.2.4将待清扫初冷器的上、下段冷凝液喷洒阀门关闭,保证上、下段冷凝液回液畅通。

5.6.1.2.5稍开初冷器蒸汽阀门,打开待清扫初冷器顶部放散阀门。

5.6.1.2.6逐渐开大待清扫初冷器蒸汽阀门。

5.6.1.2.7清扫期间,应不定期打开氨水喷洒阀门进行喷洒冲洗。

5.6.1.2.8清扫过程中,应及时检查各下液保证畅通,注意上、下段冷凝液循环槽的液位。

5.6.1.3结束工作

5.6.1.3.1逐渐关闭初冷器蒸汽阀门。

5.6.1.3.2稍开清扫后的初冷器煤气进口阀门,待初冷器顶部放散有煤气冒出,并做爆破试验合格后,关闭初冷器顶部放散阀门,使初冷器自然降温。

5.6.1.3.3关闭清扫后初冷器氨水喷洒阀门。

5.6.1.3.4关闭清扫后初冷器煤气进口阀门。

5.6.1.3.5初冷器处于备用状态,当初冷器投入运行时,按照初冷器开车操作进行。

5.6.1.3.6通知调度初冷器清扫完毕。

5.6.1.3.7对初冷器沿线各煤气下液管进行检查、清扫,确保全部畅通。

5.6.1.3.8投入运行后,由专人对煤气进出口压力数据进行统计,确认清扫效果。

5.6.2初冷器热氨水清扫作业规程:

5.6.2.1准备工作:

5.6.2.1.1初冷器阻力大于1000Pa时,确定清扫时间,做好清扫前的准备工作。

5.6.2.1.2安排专人检查初冷器上段、下段冷凝液排液管路,保持畅通,必要时需用蒸汽吹扫。

确保各阀门完好,管道畅通。

5.6.2.2清扫工作

5.6.2.2.1通知厂调度和车间,准备清扫初冷器。

5.6.2.2.2依次关闭待清扫初冷器煤气出口阀门和进口阀门。

5.6.2.2.3关闭循环水和制冷水的上水和回水阀门。

5.6.2.2.4将待清扫初冷器上段、下段冷凝液喷洒阀门关闭,并将上段、下段冷凝液槽液位降至较低液位。

5.6.2.2.5打开待清扫初冷器的氨水喷洒阀门,对初冷器进行热氨水清扫。

5.6.2.2.6根据初冷器阻力情况确定清扫时长(一般为40分钟左右)。

5.6.2.2.7清扫过程中,应及时检查各下液保证畅通。

5.6.2.3结束工作

5.6.2.3.1清扫完毕后,关闭初冷器热氨水喷洒阀门。

5.6.2.3.2初冷器处于备用状态,当初冷器投入运行时,按照初冷器开车操作进行。

5.6.2.3.3通知厂调度室初冷器清扫完毕。

5.6.2.3.4对初冷器沿线各煤气下液管进行检查,确保畅通。

5.6.2.3.5此初冷器投入运行后,由专人对初冷器煤气进出口压力数据进行统计,确认清扫效果。

5.6.3初冷器热煤气清扫作业规程:

5.6.3.1准备工作:

5.6.3.1.1初冷器阻力大于1000Pa时,确定清扫时间,做好清扫前的准备工作。

5.6.3.1.2安排专人检查初冷器上段、下段冷凝液排液管路,保持畅通,必要时需用蒸汽吹扫。

确保各阀门完好,管道畅通。

5.6.3.2清扫工作

5.6.3.2.1通知厂调度和车间,准备清扫初冷器。

5.6.3.2.2关闭待清扫一段循环水和二段制冷水的上水和回水阀门,并将待清扫初冷器的循环水和制冷水排净。

5.6.3.2.3将待清扫初冷器上、下段冷凝液喷洒阀门关闭,将初冷器煤气出口阀门关小。

5.6.3.2.4清扫期间,应不定期打开氨水喷洒阀门进行喷洒冲洗,并调节初冷器煤气出口阀门的开度,保证初冷器后煤气集合温度达标。

5.6.3.2.5根据初冷器阻力情况确定清扫时长(一般为40分钟左右)。

5.6.3.2.6热煤气清扫时,要关小正在清扫的初冷器的煤气出口阀门的开度,并同时调节其它初冷器后煤气温度,尽量保证初冷器后煤气集合温度小于25℃。

5.6.3.2.7清扫过程中,应及时检查各下液,保证畅通。

5.6.3.3结束工作

5.6.3.3.1清扫完毕后,通知调度及车间。

5.6.3.3.2将初冷器煤气进、口阀门关闭,此初冷器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5.6.3.3.3对初冷器沿线各煤气下液管进行检查,确保畅通。

5.6.3.3.4此初冷器投用时按照初冷器开车操作。

初冷器投入运行后,由专人对初冷器煤气进出口压力数据进行统计,确认清扫效果。

5.7正常运行时的巡检

5.7.1巡回检查路线(设备巡检每4小时一次,工艺巡检每1小时一次):

操作室→上下段水封槽→上下段冷凝液循环槽→上下段冷凝液循环泵→初冷器

5.7.2巡回检查容

5.7.2.1初冷器

5.7.2.1.1检查本体有无渗漏处;

5.7.2.1.2检查各管线有无泄漏处;

5.7.2.1.3检查气液分离器有无泄漏处;

5.7.2.1.4检查初冷器水封槽是否畅通;

5.7.2.1.5检查煤气进出口管道下液是否畅通;

5.7.2.1.6检查循环水、制冷水的上水和回水是否正常;

5.7.2.1.7检查初冷器上、下段冷凝液回液管是否畅通;

5.7.2.1.8检查各部位温度表,压力表,流量计和液位计是否正常;

5.7.2.1.9检查蒸汽管线是否畅通。

5.7.2.2上下段冷凝液循环泵

5.7.2.2.1检查泵体有无杂音及振动是否有异常情况,检查引风机是否漏气;

5.7.2.2.2检查泵体油位是否正常;

5.7.2.2.3检查泵填料漏液是否成线状;

5.7.2.2.4检查所属管线是否畅通;

5.7.2.2.5检查阀门开关是否灵活,有无损坏;

5.7.2.2.6检查上、下段冷凝液循环槽液位是否正常;

5.7.2.2.7检查上、下段冷凝液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5.7.2.2.8检查各点压力表是否正常。

6.特殊操作

6.1当初冷器前吸力达到1800Pa以上,并有上升趋势时,则立即汇报厂调度及车间上升管调节困难,并联系炼焦、电修车间协调处理。

6.2初冷器在运行过程中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立即停止运行,并迅速上报车间及厂调度。

6.2.1煤气进出口管道有漏点时。

6.2.2初冷器上、下段上水或回水管道有泄漏时。

6.2.3气液分离器有泄漏时。

6.2.4温度表、压力表、流量计显示波动围大时。

6.2.5初冷器阻力偏高,不能及时处理时。

7.交接班工作

交接班工作一定严谨、仔细,交班者一定要把本班工艺、卫生、设备运转情况告清楚接班者,方可进行交接班,交接班工作必须在岗位上进行。

交班者必须提前1小时做好交班准备工作,并经组长检查认可。

交班者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7.1必须将本岗位及设备清扫干净。

7.2各工艺指标必须符合要求。

7.3做好当班生产记录。

7.4各种工器具保证齐全完好,放置规化。

7.5各种仪器仪表完好,具备使用条件。

7.6各转动设备润滑油液位正常。

初冷器工艺指标

(1)初冷器进口煤气温度80~85℃;

(2)初冷器后煤气集合温度21~23℃,各台初冷器出口温差不大于5℃;

(3)初冷器前煤气主管吸力≤1800Pa;

(4)初冷器后煤气主管吸力≤2800Pa;

(5)当三台初冷器同时并联运行时,其单台初冷器阻力≤1000Pa;

(6)循环水:

上水压力≥0.32MPa,入口温度不大于32℃,出口温度不大于40℃;

(7)制冷水:

上水压力≥0.2MPa,入口温度不大于18℃,出口温度不大于25℃;

(8)上段冷凝液循环泵压力≥0.20MPa;下段冷凝液循环泵压力≥0.15MPa。

鼓风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适用围

1.1规程规定了鼓风岗位的工作容和工作权限。

1.2本规程适用于化产车间鼓风岗位。

2.上岗条件

2.1按时参加班前会,了解车间生产情况,听取和接受车间工作安排。

2.2必须经过培训,取得相应书,并持证上岗。

2.3身体健康者方可上岗,严格执行“七不上岗”规定。

2.4劳动保护用品穿戴齐全,不准穿高跟鞋,必须将发辫纳入帽,禁止带烟火上岗。

2.5检查、了解上个班鼓风机、变速器、油站等设备运行情况,了解上个班遗留的安全隐患。

2.6检查本岗位仪器仪表、照明、工器具是否正常齐全。

2.7检查本岗位现场工艺指标是否符合要求。

2.8检查本岗位设备及岗位卫生是否清洁,工器具、材料摆放是否整齐。

3.安全规定

3.1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并考试合格且取得上岗证方可上岗操作。

3.2严格执行公司及厂级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岗位操作规程、安全注意事项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3.3严格按照工艺技术指标操作,严防超温、超压、超负荷运行。

3.4负压系统经常检查,一旦发生泄漏立即组织处理,直到无泄漏为止。

3.5严格控制鼓风机前煤气含氧量<1.0%。

3.6非本岗位人员严禁启动操作本岗位的设备。

3.7未经有关部门批准,非本岗位人员不准进入操作机房。

经批准进入机房人员必须履行登记手续。

3.8岗位悬挂的警示牌、安全标志和消防用具不得随意移动。

3.9上下楼梯、爬梯,要抓好、踩稳,注意安全,防止跌下摔伤。

3.10严禁跨越、擦试、检修正运转的机械电气设备,不准用湿布、水或沾有易燃液体的抹布擦试电气设备。

3.11严禁靠在栏杆上及初冷器附近等管道、设备上休息。

3.12严禁任何人将火种带入工作岗位,严禁吸烟。

3.13加强机房煤气监测,保持室通风良好,发现煤气泄漏立即汇报车间和调度,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3.14每班至少班前、班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