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弘扬和实践南昌城市精神努力办.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92381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力弘扬和实践南昌城市精神努力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大力弘扬和实践南昌城市精神努力办.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大力弘扬和实践南昌城市精神努力办.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大力弘扬和实践南昌城市精神努力办.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大力弘扬和实践南昌城市精神努力办.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力弘扬和实践南昌城市精神努力办.docx

《大力弘扬和实践南昌城市精神努力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力弘扬和实践南昌城市精神努力办.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力弘扬和实践南昌城市精神努力办.docx

大力弘扬和实践南昌城市精神努力办

大力弘扬和实践南昌城市精神,努力办

大气、开放、诚信、图强的教育

  熊晓武

新时期,我市教育事业既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也处于各种矛盾的凸显期。

要实现确立的目标任务,迫切需要我们大力弘扬和实践南昌精神,用“大气开放、诚信图强”的城市精神来进一步激发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智慧、活力和创造精神,积极探索和实践富有地方特色的教育体制和机制,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推动我市教育事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一、弘扬和实践城市精神就是要办大气的教育。

大气既是南昌快速崛起,向现代化大城市迈进的决心和力度,也是推动教育事业大发展的根本动力和重要基础。

1、大气的教育要突出民主性。

民主不仅是一种政治制度,更是一种以尊重为核心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而民主的种种要义,如平等、自由、法治、宽容等等需要在教育活动中培养和体现。

我认为,教育的民主性也是新课标理念的体现。

只有充满民主意识的校园,才能够培养出具有民主意识的合格公民。

民主的校园主要包括管理方式的民主、师生关系的民主和教学方式的民主。

一是管理方式的民主。

管理方式的民主是现代学校管理的基本特性,也是学校成功管理的主要模式。

学校管理的对象是教师和学生,教师是第一要素。

因为教师既是被管理者又是学校的管理者。

因此,学校领导班子要在加强自身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同时,要切实尊重教师人格、尊重教师工作、尊重教师合理要求。

要充分发挥教代会在学校民主管理中的作用,实行制度管理与人心管理相结合,全面提高学校民主管理水平,促进教育教学及其他各方面工作的发展。

二是师生关系的民主。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其实质是强调教育者对学生心灵的尊重,反对以任何借口对学生的心灵施暴,特别强调师生人格平等,强调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去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学习,反对压抑和窒息学生的个性发展。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是民主教育的典范。

他对学生的要求是学而不厌,对教师的要求是诲人不倦。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教师只有在教学中注重建立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把自己看成是一个与学生一起探求知识和真理的人,对学生温和平等,循循善诱,以理服人,才能使师生的情感相近,心灵相通。

三是教学方式的民主。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的主体精神。

要实现主体性教育的目标,就必须实行民主平等的教育方式。

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的奇特思维、尊重学生的情感。

惟有如此,学生才会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自然而然地面对生活,对学习产生积极而热烈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主动、自觉学习的热情才会高涨,创造性才会更强。

2、大气的教育应体现包容性。

大气需要包容,包容能养大气。

自教育产生以来,古今中外的教育思想家身上都体现着这种精神,无论是孔子的“有教无类”,还是陶先生的“爱满天下”,其实都道出了学校“包容”的品质。

“教育包容”的内涵就是接纳与多元,其实质是让学校的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用一种宽广的胸怀去接纳多元的思想,去对待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从我市教育当前的现实情况看,至少应在以下三个方面体现包容性:

一是要体现办学模式的包容。

体制多元、模式多样、风格各异是这种包容性的集中表现。

学校只具备了博才众长的精神,才会拥有兼收并蓄的汲取力量,将古今中外的优秀办学思想为我所用。

只有拥有包容天地、学习古今、借鉴中外的气度,才能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只有拥有开放包容的心态,才会善于集其他名校之精华,与不同“名份”的学校合作交流、共同发展。

二是要体现学术研究的包容。

学术性是学校的生命力所在,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首先应具有学术研究能力和具有某一专业的特长。

然而,学术的发展进步从来就离不开争论,但同时也需要包容性。

因为争论,真理才会越辩越明,茅塞顿开;因为包容,才会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无论哪位鸿儒泰斗,期望以一种学术方向来否定另一种学术方向注定是徒劳的。

如果说争论是学术发展的动力,那么,包容就是学者必备的宽广胸怀。

三是要体现教育群体的包容。

这主要包括领导间的包容、教师间的包容、学生间的包容、师生间的包容、教师与家长间的包容、领导与教师以及不同学科教师之间、不同年级的学生之间以及班级之间等等。

这些群体间的相互包容、求同存异、互帮互助,张扬了人的尊严和完整性,体现了对人的生存方式及生命状态的尊重,形成了和谐的学校人际关系,营造一种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校园精神生态。

3、大气的教育要注重规范性。

要培育科学、高效的优质教育,最重要的是从规范管理入手,严格教育管理行为、学校办学行为、教师从教行为。

一是规范教育管理行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必须彻底改变过去停留在以考试管理为主,按升学率和分数对学校、教师排队,并以此作为奖惩依据等层面上的教育管理行为。

切实处理好三个关系。

即素质教育与智育的关系。

既要“五育”并举,又不能顾此失彼;既要育“智”,又要育“德”。

素质教育与考试的关系。

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考试,而是要改革考试的内容和方法,真正发挥好考试的激励、反馈、导向功能。

学科课程与地方课程的关系。

既要防止地方课程学科化倾向,又要防止使学科课程与地方课程对立起来。

二是规范学校办学行为。

学校的一切办学行为都要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都要符合学生发展的总体要求,都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都要符合教育的实际。

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是一个规范的教育,我们的学校才是一所规范的学校。

因此,各级学校要从维护教育形象、保持社会稳定的高度来认识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的重要性,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中切实抓紧,以规范的办学行为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提升学校的社会声誉。

对于违规的办学行为,我们将坚决予以查处,对有关责任人也要依规处分。

三是规范教师教学行为。

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是否规范,直接决定着整个教育质量的高低,不规范的教育教学行为必然导致教育质量的低下。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要彻底改变教学中不合理的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坚决纠正与新课程教学理念不相适应的做法和习惯,加强对研究型学习、探究型学习、自主学习的研究,研究具体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研究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到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弘扬和实践城市精神就是要办开放的教育。

我国现代学校教育已走过一百多年的历程,在我国现代学校教育的百年发展史上,有过三次大规模学习国外教育经验的做法。

第一次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直接的学习对象是日本,间接的学习对象是欧美,在这过程中,我国抛弃了科举制度,确立了自然科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实现了从传统教育到现代教育的转变。

第二次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以解放区教育经验为基础,大规模地学习苏联的教育经验。

尽管有许多教训值得认真记取,但这一次学习过程毕竟使我国实现了从旧社会教育到新社会教育的转变,形成了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基本构架。

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以来的这一次。

1978年6月,邓小平同志就高瞻远瞩地提出,要增大派遣留学生的数量,要成千上万地派。

1983年10月,他提出了“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

“面向世界”,就是指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密切关注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积极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借鉴世界上先进的办学经验和管理经验,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一百年来,三次大规模的学习国外经验的做法,每一次都使我们的教育事业有了质的飞跃。

一百年的历史说明:

不开放不行,开放伤害不了我们,大开放可以促进大发展、大提高。

从世界许多国家教育发展的历程来看,创办世界一流教育的唯一途径是开放,开放应成为我们今天发展教育的必然选择。

办开放的教育需要树立开放的观念,紧跟世界发展潮流。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这一重要论述,对实现教育的对外开放具有特别重要的指导意义。

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是适应世界教育发展趋势的要求,是新时期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是提升我市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必然选择。

创办世界一流教育的唯一途径是“开放”,“开放”应当成为我们今天发展教育的基本理念。

只有“开放”,才能引进和吸收世界先进的办学理念、办学经验和管理经验;只有“开放”,才能了解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掌握先进国家教育最新动态,明确我们自身差距和对应措施;只有“开放”,才能使学科专业和教学内容不断适应全球化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只有“开放”,才能让世界了解中国教育、了解南昌教育,使更多的国家认可我们的教育;也只有“开放”,才能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拓展教育发展空间,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

办开放的教育需要拥有世界眼光,跳出教育看教育。

“教育需要世界眼光”就是指要以开放的思维办教育,跳出教育看教育。

教育的理念、体制机制、内容方式,都应具有开放性,都应与开放的经济紧密联系。

在扩大教育全方位开放的各种形式中,合作办学是一种能较快促进学校、地区甚至一个国家办学水平提高的有效形式。

发展和规范中外合作办学,核心是引进外国优质教育资源。

我们要把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作为国际合作办学的重点,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优惠的政策、更加扎实的措施,大力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合作办学。

要鼓励国际知名学校尤其是职业学校来我市举办分校,或与我市学校合作设置相关的教育机构,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教育方式和管理模式,注意借鉴和学习外国教育机构的办学特色和成功的管理经验,使我市教育机构真正具有比较优势。

借鉴国内急需、在国际上具有先进性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我市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国际竞争力;鼓励国外有关学校与我市优质高中共同招收学生、共同组织教学,采用跨国分段培养学生的方式共同发展。

职业学校要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拓展新的合作和交流渠道,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实行联合办学。

办开放的教育需要具有开放的胸襟,学习和借鉴国内外教育的有益经验。

办开放的教育要有开放的胸怀、开放的心态,积极地走出去,见世面,长见识,闯世界。

进行国内外交流是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一项主要工作。

没有相互交流,就没有相互了解,更谈不上相互合作。

要贯彻广开渠道、促进交流、突出重点、务求实效的原则,构建更加广阔的教育交流平台,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交流,更多地学习和借鉴国内外教育的有益经验。

首先要利用友好城市、友好学校的现有交流渠道,扩大交流范围,形成比较稳定的交流关系,开展相对稳定的交流活动。

其次要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寻找新的合作和交流伙伴,进行对口交流。

近年内我市有不少学校与境内外学校建立了友好学校关系,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交流关系,开展相对稳定的交流活动,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再次要鼓励有条件的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走出去考察学习,扩大视野,增加对不同文化的直接体验。

三、弘扬和实践城市精神就是要办诚信的教育。

教育诚信是指教育行业的诚实守信,它要求在教育管理、教学实践过程中做到以信立教,以信育人。

当前,教育竞争的日趋激烈,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道德价值观念的变化,以及由此导致的教育内部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使教育不断面临诚信危机和诚信挑战。

倡导教育诚信,重塑教育信誉,是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对解决教育发展中存在的许多问题,保障教育健康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教育诚信是学校立校之本。

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民主平等和大众化的教育。

人们接受教育的愿望更加强烈,人们对教育水平的要求也更高,诚信将成为学生和家长选择学校的一个重要条件。

我们每一所学校都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欺骗学生,不顾学生的愿望和利益,都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

如学校为争夺生源向学生和家长或是向社会提供虚假信息,为了谋取经济利益向学生和家长提供虚假承诺,为逃避责任向上级有关部门提供虚假材料,还有一些学校盲目扩招,不能保证学生正常的和应当享受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等,都是不诚信的表现,都违背了教育诚信的原则。

因此,教育诚信不仅是学校生存和竞争的一个重要条件,而且对以德治校和依法治校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只有依据一定的办学条件,遵守诚信原则,为学生提供必备的受教育条件,保证学生各种正当利益和权利,对每个学生负责,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才能得到全社会的信任和支持,才能保证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

教育诚信是教师从教之本。

陶西平在《呼唤学校的诚信文化》中指出:

“教人以诚必先待人以诚,教人求真必先待人以真。

”这种真和诚就是教育者基于对自己职业使命和责任的认识而形成的高尚的道德责任感和使命感,是教育者应有的道德信条和道德追求,也是教育者的修身之本和立身之本。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而“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教师诚信既决定了一个教师的道德面貌,反映了一个教师的道德修养水平,也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个教师只有真诚地热爱学生,言行一致,诚实守信,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和信赖,才能形成师生心理相通、情感共融和彼此信任的教育心理环境,才能树立教师的威望和信誉,才能唤起学生心灵深处追求诚信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愿望。

无数的教育范例充分证明,教师诚信是打开学生道德心灵的钥匙,是温暖学生道德情感的灿烂阳光。

没有教师诚信,教育将苍白无力;教师失去了道德信誉,其教育一开始就是失败的。

如果说师爱是最好的教育,那么,教师诚信就是师爱的升华。

教师诚信是教师开展一切教育活动的道德基础,是教师工作的灵魂和从教之本。

教育诚信是社会立信之本。

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社会诚信的辐射源。

构建诚信社会,根本上有赖于诚信教育。

若教育失去诚信,则受教育者不可能形成诚信品格,整个社会的诚信教育将难以建立,所谓诚信社会也将成为空中楼阁。

因此,作为培养社会合格人才的学校,应该大力弘扬诚信育人的精神,严格遵循诚信原则,立足行业职责,大力开发诚信教材,不断发掘诚信典型,努力造就讲究信用的新一代,使之成为社会信用重建的特殊载体。

四、弘扬和实践城市精神就是要办图强的教育

首先要在办学理念上追求卓越。

“理念”,最早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来的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是指在本质上使得某个东西成为这个东西的东西。

所谓办学理念,是学校办学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及其教育价值追求的总和,是学校自主建构起来的总体的办学指导思想。

欧美和我国港澳台地区学校有时直接称之为“学校教育哲学”。

更具体的讲就是校长对学校为什么而存在、应当做什么和应该怎么做等基本问题的理性思考,体现着校长对教育的理想追求及对办学过程中教与学、发展与改革、理想与现实等基本关系的价值信念。

曾有学者对北京市部分中小学办学理念进行过调查,中小学的办学理念通常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关于学校的,如以人为本、服务、改革、创新、持续发展等;二是关于学生的,如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发展、有特长等;这也说明,办学理念的核心内容是办学者对教育的理想追求及其办学的基本信念。

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学者主张“走向理念”办学,认为学校不能拘泥于陈旧的管理模式和满足于短期的规模效益,而应确立一个全新的办学理念来指导办学活动和规范办学行为。

由于这种主张明确指出学校发展不能只凭经验和依靠行政指令而是要建立在先进的办学理念基础之上,因此,日渐得到学校的广泛响应和积极支持。

此后,无论中小学都特别重视办学理念的提炼和发挥理念创新的先导作用,纷纷通过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来指导学校的变革,大大推进了学校的发展。

办学理念的创新已成为学校走向成功的标志。

在办学理念上追求卓越就是要坚决冲破一切思想观念的束缚,坚决革除一切不合时宜的陈规陋习,坚决克服一切有碍发展的体制弊端,在发展氛围上,多说比上不足,少说比下有余;在发展速度上,多横向比,少纵向比;在发展力度上,多下硬功夫,少打太极拳;在发展效益上,多考虑整体利益,少考虑局部利益。

只要是有利于干部教师创业的事,就要破除阻力,大胆支持;只要是有利于学校发展的事,就要大开绿灯,一路放行;只要是有利于学生成长的事,就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创业乐园、学习沃土。

其次,要在办学特色上实现超越。

特色是事物表现出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

而学校特色,除具有特色的一般含意外,还具有一定的特殊含意。

它是指学校所呈现出的能推动学校工作全面、深入、可持续发展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前瞻性、先进性和优质性。

学校特色建设与学校的发展密不可分,其创建一般要经历如下过程:

特色的选择和确定阶段——特色的组织与发展阶段——特色的完善和巩固阶段——特色的提升和深化阶段——特色的推广和辐射阶段。

学校特色创建的不同阶段对学校的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当一个学校的特色一经选择与确定,并得到一定的组织与发展之后,学校将在某一单项方面呈现出与同类学校的不同之处,这个不同之处就会使学校在同类型学校中崭头露角,成为先进学校;学校特色的进一步完善与巩固,使学校积累了丰厚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风格,学校也会因此而成为被公众认可的特色学校;学校特色继续深入发展下去,其思想品质和文化内涵得到提升,达到较高的教育品味与教育境界,学校的影响不断扩大,成为众所周知的品牌学校;学校成为品牌学校后,充分利用和发挥已形成的具备深厚底蕴的特色办学经验,将其向学校其它方面进行推广和辐射,使学校各个方面均衡发展,达到整体优化,从而保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所以,办图强的教育就是要使学校的特色建设实现不断完善、不断提升、不断超越。

再次,要在文化建设上创造辉煌。

十七大报告指出,“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学校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作为文化的一个种类,它又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支生力军。

面对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提升学校软实力背景下的学校文化建设,更应该在高起点上蓄势待发、创造辉煌。

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是学校的文化。

学校的品牌打造是什么?

就是软实力转化为硬品牌。

一所学校和另外一所学校的不同就在于它们文化建设中的内涵。

这种内涵一旦形成,就是一笔财富,一种不可再生的教育资源,产生一种巨大的内驱力、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推动学校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优秀的学校文化能孕育出优质的学校教育,同类型的学校有着不同的文化就是差异,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去建设先进的学校文化,应该采用借鉴的方式,兼收并蓄,海纳百川;应该回避模仿,不要东施效颦,要做就做和别人不一样的,真正体现别具一格。

最后,要在教育教学改革上勇立潮头。

改革是教育教学不断前进的动力,创新是教育教学充满活力的源泉。

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实施新课程实验,我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已进入了第7个年头,并取得了较大成果。

新的学年,我市将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这对我市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学校发展的系统工程。

从宏观层面讲,课程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一面镜子,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同时也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文化结构特色和教育发展水平。

从微观层面看,课程集中反映了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展示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美国学者库德莱把课程分为五类:

“理想课程,官方课程,领悟课程,运作课程,体验课程,”课改的目标是把理想课程转化为学生的体验课程。

新课程改革为我们描绘了教育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

面对新课程、新理念、新形势、新任务、新实践、新挑战、新期待,我们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继续弘扬“先人一步”、“高人一招”的改革创新精神和敢为人先的胆略,化挑战为机遇,转潜力为实力,变困境为佳境,由被动“倒逼”转向主动迎接,在教育教学改革上勇立潮头、只争朝夕,将新的课程理念转化为新课程实施的实际行动,重建课堂文化,深化教学改革,不断赋予课堂教学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