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新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91996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篇新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10篇新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10篇新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10篇新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10篇新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篇新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

《10篇新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篇新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篇新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

10篇新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

【10篇】新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船底鱼

   在辽阔的海洋中,生活着一种中小型的鱼——鮣(yìn)。

鮣的体型长得苗条匀称。

它行动敏捷,善于游泳,性格活泼,并具有吸附在大型的鲨鱼、海龟、鲸的腹部或船底的习惯。

所以,人们称它为船底鱼。

   鮣吸附在物体上,在周游四海的过程中,遇上了饵(ěr)料丰富的海区或者见到它的“船主”——大型鲨鱼捕食时吃剩下来的一些残食,、就悄悄地离开自己乘的“船”,去吃上一顿可口的美餐。

然后,再寻找一条新“船”,继续前进。

一旦找不到“船”,它便吸附在附近的礁石及其他固定的物体上,作短暂休息。

这时,它的细长尾巴,似海藻随海飘动,以此引诱鱼类,待有良机,继续吸附上新“船”。

鮣在大海中乘船周游,________省力气,________还靠着船只和鲨鱼等大型海洋动物的威力免受敌害侵袭,真是一举两得的美事!

(1)写出下列各词的反义词。

前进——________     短暂一一________     附近——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良机:

________     周游:

________

(3)在文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鮣在大海中乘船周游,________省力气,________还靠着船只和鲨鱼等大型海洋动物的威力免受敌害侵袭,真是一举两得的美事!

(4)鮣乘的“船”指的是________。

鮣离开乘的“船”去吃一顿可口的美餐,这个“美餐”是指________。

(5)在大海中乘船周游,一举两得,“一举两得”指的是________。

【答案】

(1)后退

;长久

;遥远    

(2)很好的机会

;到四周游玩   

(3)不仅;而且

(4)大型的鲨鱼、海龟、鲸的腹部或船底

;大型鲨鱼捕食时剩下的一些残食

(5)不仅省力气。

而且还靠着船只和鲨鱼等大型海洋动物的威力免受敌害侵袭

【解析】【分析】

(1)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前进——前;向前行进;向前发展进步。

短暂一一时间短;持续时间很有限的;转瞬即逝的。

附近——靠近,离某地不远的。

(2)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良机:

很好的机会。

周游:

到四周游玩。

(3)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

此题分句前后是递进关系。

故选“不仅……而且……”;

(4)、(5)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解答时要联系文章上下文及主旨来思考。

鮣乘的“船”指的是大型的鲨鱼、海龟、鲸的腹部或船底。

鮣离开乘的“船”去吃一顿可口的美餐,这个“美餐”是指大型鲨鱼捕食时剩下的一些残食。

在大海中乘船周游,一举两得,“一举两得”指的是不仅省力气。

而且还靠着船只和鲨鱼等大型海洋动物的威力免受敌害侵袭。

故答案为:

(1)后退  长久  遥远

(2)良机:

很好的机会。

周游:

到四周游玩。

(3)不仅……而且……

(4)大型的鲨鱼、海龟、鲸的腹部或船底     大型鲨鱼捕食时剩下的一些残食

(5)不仅省力气。

而且还靠着船只和鲨鱼等大型海洋动物的威力免受敌害侵袭。

【点评】

(1)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熟读课文,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

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

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4)、(5)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注意,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

2.课内阅读。

   很快,它又慢慢地活动起来了,看样子,劲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

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

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

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

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1)找出选段中描写刺猬动作的词语。

(2)用上描写刺猬动作的词语,按照“先、再、接着、然后、最后”的顺序,以刺猬的口吻描述片段叙述的事情经过。

【答案】

(1)爬|归拢|打|扎|驮|跑

(2)我先慢慢地活动起来,再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接着就地打了一个滚儿,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我的背上了。

然后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解析】【分析】

(1)考查对动词的掌握,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学生要在明确题目要求的前提下,以刺猬的口吻描述片段叙述的事情经过,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

       

故答案为:

(1)爬;归拢;打;扎;驮;跑。

(2)我先慢慢地活动起来,再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接着就地打了一个滚儿,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我的背上了。

然后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点评】

(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说完整的话,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的语感。

3.读文段,回答问题。

幼儿园

   孩子们用餐时那种可爱的模样,真是少有!

那些孩子有拿着两个勺子吃的,有用手吃的,还有将豆子一粒一粒地装入口袋里的,有把豆子用围裙包着捏碎吃的。

有的看着苍蝇飞,有的因为旁边的孩子咳嗽把食物喷在桌子上,就一口东西也不吃了。

(选自《爱的教育》,有删改)

(1)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

请画上横线。

(2)孩子们用餐时有哪些模样?

请把相关的句子画上波浪线。

(3)这段话的结构方式是(   )

A. 总一分。

                                B. 总一分一总。

                                C. 分一总。

【答案】

(1)孩子们用餐时那种可爱的模样,真是少有!

(2)那些孩子有拿着两个勺子吃的……就一口东西也不吃了。

(3)A

【解析】【分析】

(1)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在段首。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考查围绕中心句写句子。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可知,第一句话是中心句,它起主导作用,其它句子都是围绕中心句展开了具体生动的描写。

故答案为:

(1)孩子们用餐时那种可爱的模样,真是少有!

(2)那些孩子有拿着两个勺子吃的……就一口东西也不吃了。

(3)A

【点评】

(1)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考查对总一分结构掌握的能力。

4.读文段,完成练习。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

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

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

这是为什么呢?

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提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一个________句,这句话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在我看来,蒲公英的花还可以比作________。

(2)边读边找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并画上横线。

(3)根据文章的内容填一填。

早上,草地________,因为蒲公英________;

中午,草地________,因为蒲公英________;

傍晚,草地________,因为蒲公英________。

(4)你还观察过身边哪些事物的变化?

请试着写一例。

(例如:

睡莲早晚的不同状态,小猫的眼睛在白天和夜晚的不同状态。

【答案】

(1)比喻;蒲公英的花;我们的手掌;雨伞

(2)有一天;很早;中午;傍晚

(3)是绿色的;花朵是合拢的;是金色的;花朵是张开的;是绿色的;花朵是合拢的

(4) 

【解析】【分析】

(1)此题意在明白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2)考查对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的掌握。

寻找文句中的表示时间的词语相对简单,从文中挑出来即可。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1)比喻、蒲公英的花、我们的手掌、雨伞

(2)有一天;很早;中午;傍晚

(3)是绿色的、花朵是合拢的、是金色的、花朵是张开的、是绿色的、花朵是合拢的。

(4)略

【点评】

(1)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的掌握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意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①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

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②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_____孩子_____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_____

   ③男孩说:

“没……我没看见。

   ④列宁说:

“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

天气严寒,它怕冷。

   ⑤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⑥列宁自言自语地说:

“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⑦男孩看看列宁,说:

“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

它还活着。

   ⑧列宁问:

“会飞回来?

   ⑨“一定会飞回来!

”男孩肯定地说。

(1)给选文第②自然段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________孩子________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________

(2)以下哪一项体现了列宁对灰雀着急的心情?

(   )

A. 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B. 列宁问:

“会飞回来?

(3)根据选文中人物的对话,猜猜当时他们心里会想些什么。

在横线上填上正确的选项。

A.我不能说是我把灰雀捉走了。

B.我捉走了灰雀,害得别人这样担心,明天我就把它放回来。

C.这只灰雀大概是飞走了,或者冻死了。

D.也许这个小男孩见过那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

Ⅰ第②自然段中列宁想________

Ⅱ第③自然段中男孩想________

Ⅲ第⑥自然段中列宁想________

Ⅳ第⑦和⑨自然段中男孩想________

(4)“男孩说:

‘没……我没看见。

”’男孩为什么迟疑?

(5)读下面的句子,和选段比一比,说说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列宁看见小男孩,就和他交谈,表达自己对灰雀的喜欢和担忧。

小男孩被感动了,把提走的灰雀放了回来。

(6)从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中,你发现列宁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

(1):

“;,;?

(2)A

(3)D;A;C;B

(4)因为灰雀是他捉走的。

(5)选段运用了记叙和语言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写出了事情的经过,生动具体;而题中所给的句子只是简单的叙述,平淡无奇。

(6)列宁是一位爱护下一代,保护小男孩自尊心,善解人意的人。

【解析】【分析】

(1)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5)选段运用了记叙和语言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写出了事情的经过,生动具体;而题中所给的句子只是简单的叙述,平淡无奇。

(6)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

(1):

“,?

(2)A

(3)DACB

(4)因为灰雀是他捉走的。

(5)选段运用了记叙和语言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写出了事情的经过,生动具体;而题中所给的句子只是简单的叙述,平淡无奇。

(6)列宁是一位爱护下一代,保护小男孩自尊心,善解人意的人。

【点评】

(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2)、(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此题考查学生用对比的方法掌握两文在写法上的相同点和内容上的侧重点。

(6)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精神或品质。

6.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_____还有鸟味_____父亲轻声说_____他生怕惊动鸟_____

   我只闻到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_____没有闻到什么鸟的气味_____

   _____鸟也有气味_____

   “有。

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羽毛焐得热腾腾的。

   “黎明时,所有的鸟都抖动着羽毛.要抖净露水和湿气。

   “每一个张开的喙都舒畅地呼吸着,深深地呼吸着。

   “鸟要准备歌唱了。

   父亲和我坐在树林边,鸟真的唱了起来。

   “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

”父亲说。

   我知道父亲此时也最快活。

   ……

   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1)在选段的横线上加上标点符号。

________还有鸟味________父亲轻声说________他生怕惊动鸟________

我只闻到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________没有闻到什么鸟的气味________

________鸟也有气味________

(2)用横线画出一个拟人句。

(3)从画波浪线的词语中你能体会到父亲________(A.很好奇 B.对鸟特别喜爱),我们还可以从父亲的语言中感受到这一点,如________(找出选文中一到两处父亲的话)。

(4)选段的结尾说:

“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为什么“我”会这么说?

(   )

A. 表达出“我”内心的庆幸,不然鸟会无法逃脱。

B. 父亲了解鸟,而且喜爱鸟,所以不伤害鸟。

C. 父亲因为喜爱鸟,而放弃了做猎人。

【答案】

(1)“;。

”;,;。

;,;。

;“;?

(2)“鸟要准备歌唱了。

(3)B;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

(4)A,B

【解析】【分析】

(1)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此题意在明白拟人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所谓“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具有人的情感与行为,从而达到化抽象为具体的目的。

(3)体会划线词语,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

(1)“。

”,。

,。

“?

(2)“鸟要准备歌唱了。

(3)B、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

(4)AB

【点评】

(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2)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7.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笼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 侵)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太阳出来了,千万(缕 搂)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稍 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_____红的_____白的_____黄的_____紫的_____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_____

(1)选择括号中正确的字。

(浸 侵)________在    千万________(缕 搂)    树________(稍 梢)

(2)在横线上里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________红的________白的________黄的________紫的________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________

(3)画线句子中________字用得妙,让我们感受到________

A.小兴安岭的雾多而浓,范围跟森林一样广。

B.小兴安岭的雾少而稀,有一种朦胧的美。

(4)用波浪线画出文段中的两个比喻句。

________

________

这两个比喻句分别将________比作________,将________比作________。

(5)这一段先后通过哪些景物来描写小兴安岭的夏天?

(   )

A. 树木和树叶、阳光、雾、草地上的花

B. 树木和枝叶、雾、阳光、草地上的花

C. 树木和枝叶、雾、草地上的花、阳光

(6)朗读这段文字时要用________的语调。

(   )

A. 缓慢低沉                                  

B. 欢快有力                                  

C. 深情舒缓

【答案】

(1)浸;缕;梢

(2),;、;、;、;,;。

(3)浸;A

(4)①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②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阳光;利剑;草地;大花坛

(5)B

(6)B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辨析,通过比较部首、字义、组词记忆生字。

还有些形近字的读音有的也是相近或相同的,需要平时学习积累的时候细心区分记忆。

(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问号、冒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

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本题是对炼“字”的考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一个“浸”字表现出了小兴安岭的雾多而浓,范围跟森林一样广。

(4)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和喻体组成。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通过分析“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把金光比作利剑;“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中把也花比作大花坛。

(5)本题考查的是对段落中所描写景物的理解。

通过阅读不难发现作者描写了树木和枝叶、雾、阳光、草地上的花这些景物。

(6)本段中描写的景色优美,可见作者十分喜欢,心情自然也是愉快的,所以朗读时要欢快有力。

故答案为:

(1)浸、缕、梢

(2), 、 、 、 , 。

(3)浸、A

(4)①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②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阳光、利剑、草地、大花坛

(5)B;

(6)B

【点评】

(1)对于形近字的辨析,同学要多归纳整理。

(2)对标点符号的考查有选择题,加标点题、修改题。

所以平时学习中,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平时要积累一些特殊标点符号的用法。

(3)平时在学习课文时仔细体会用每个词的用法,体会不同词的表达效果。

(4)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根据比喻句的特点去找比喻句。

(5)寻找句中所描写的景物十分简单,但也要仔细阅读文章,养成遇到就画出的习惯。

(6)朗读中所要注意的语调一定要体会作者当时的情感来判断。

8.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蚂蚁队长叼着奶酪的一角往前拽着,也许是用力过猛,一下就把那个角拽掉了。

盯着那一点儿掉在地上的奶酪渣,蚂蚁队长想:

丢掉,实在太可惜;趁机吃掉它,又要犯不许偷嘴的禁令。

怎么办呢?

他的心七上八下,只好下令:

“休息一会儿!

   听到命令,大家放下奶酪,却不走开。

   “大家分散开,哪里凉快就到哪里休息。

   大家依旧不动,眼睛望着别处,心却牵挂着那一点儿奶酪渣子。

(1)先观察下面的词语并写出你的发现,然后再写出三个相似的词语。

七上八下,我的发现:

这个词语里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都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蚂蚁队长下令休息一会儿的原因是(   )

A. 大家累了,要休息。

B. 蚂蚁队长馋了,想吃奶酪渣。

C. 蚂蚁队长不知道怎么处理奶酪渣。

(3)如果你是蚂蚁队长,你会怎么做?

【答案】

(1)数字;三言两语;五花八门;千变万化

(2)C

(3)略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分类掌握成语的能力。

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

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3)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

(1)数字、三言两语、五花八门、千变万化

(2)C

(3)略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

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词语多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背诵,此题会迎刃而解。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3)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森林的春天

   暖风已经迎面而来,天气要变得暖和(hē huo)了!

你等着瞧吧,生机勃勃的景象马上就要到来了!

   春季的第二个月,小泉淙淙地流淌着,鱼儿从水面上一跃而出。

春姑娘一直在忙碌着,她已经把大地从冰雪里解救出来了,现在她又要着手第二件事了:

让水从厚厚的冰面下流淌出来。

积雪融化以后,汇成小溪,小溪又向着江河前进,江河的水漫过了水面,冲走了浮冰。

春水湍急,奔流于山谷间。

   大地得到了欢快的春水的滋润,各种野草开始生长,他们是大地绿色的衣裙,衣裙上点缀(zhuì zuì)着五彩缤纷的春花。

这时,森林还静悄悄地在那里站着,等待着春天的恩惠。

不过,树里的浆汁已在缓慢地流动了,树的枝头也开始露出了嫩芽。

大地上的花儿微微绽(zhàn zàn)放,果树的小花也冒出头了。

五彩斑斓的蝴蝶在空中翩(piān biàn)翩起舞。

(有删改)

(1)选出文中划线字的正确读音。

暖和________(hē huo)      点缀________(zhuì zuì)

绽________(zhàn zàn)放    翩________(piān bià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