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91031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5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

《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

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

2016-2017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

1.下列细胞可用于观察叶绿体的是

A.蓝细菌细胞B.黑藻叶肉细胞

C.蛙间皮细胞D.洋葱表皮细胞

【答案】B

【解析】蓝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A项错误;黑藻属于高等植物,是真核生物,其叶肉细胞可观察到叶绿体,B项正确;蛙间皮细胞是动物细胞,不含有叶绿体,C项错误;洋葱表皮细胞是洋葱鳞茎细胞,不含有叶绿体,D项错误。

2.五水共治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治污水,下列不属于水体污染物的是

A.溶解氧B.微生物病原体C.化学肥料D.家庭污水

【答案】A

【解析】造成水体水质、水中生物群落以及水体底泥质量恶化的各种有害物质(或能量)都可叫做水体污染物。

水体污染物主要包括:

硫化物、无机酸碱盐(如氯化物、硫酸盐、酸、碱)的无机有害物;氟化物、氰化物的无机有毒化学物质及汞、砷、铬、铝、镉等重金属元素;氨基酸、蛋白质、碳水化物、油类、脂类等耗氧有机物;钾、铵盐、磷、磷酸盐等植物营养源;苯类、酚类、有机磷农药、有机氯农药、多环芳烃等有毒有机物;寄生虫、细菌、病菌等微生物污染;铯、钚、锶、铀等放射性污染物。

溶解氧是指溶解在水里氧的量,溶解氧值是研究水自净能力的一种依据。

水里的溶解氧被消耗,要恢复到初始状态,所需时间短,说明该水体的自净能力强,或者说水体污染不严重。

否则说明水体污染严重,自净能力弱,甚至失去自净能力,因此溶解氧不属于水体污染物,A项正确;微生物病原体属于微生物污染,B项错误;化学肥料可包含无机有害物、重金属元素等物质,属于水体污染物,C项错误;家庭污水可包含无机有害物、有机有害物、微生物等,属于水体污染物,D项错误。

3.下图显示了细胞的部分质膜及其周围物质,其中一定有水溶性和脂溶性部分的是

A.a、bB.b、cC.c、dD.a、d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该细胞正在进行的生理过程很可能是胞吞。

图中a和b是细胞周围的物质,无法确定其化学本质是什么。

c和d位于质膜上,质膜由糖类、蛋白质和脂质组成,c可能是糖蛋白或者糖脂,d可能是蛋白质或脂质,糖类和部分蛋白质是亲水的,一些蛋白质和脂质是脂溶性的,因此,一定有水溶性和脂溶性部分的是c和d。

综上所述,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

4.孟德尔选用豌豆做杂交实验的原因不包括

A.豌豆相对性状多且差异不明显B.成熟后豆粒留在豆荚中便于统计

C.豌豆属于严格的闭花授粉植物D.豌豆的花冠形状便于去雄和授粉

【答案】A

【解析】豌豆被选做为孟德尔遗传杂交实验材料的原因是:

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成熟后豆粒留在豆荚中便于统计;属于严格的闭花授粉植物;花冠形状便于去雄和授粉。

综上所述,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5.冬泳爱好者在冰冷的水中游泳时,机体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以维持体温稳定,此时

A.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B.皮肤血管反射性收缩

C.体内酶的活性下降D.脂肪氧化分解减慢

【答案】B

【解析】冬泳爱好者在冰冷的水中能维持体温稳定,说明其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A项错误;冬泳爱好者在冷水中,其皮肤温度感受器受到冷水刺激后产生兴奋,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导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该中枢经过分析和综合后,将兴奋通过传出神经传导到皮肤毛细血管,促进其反射性收缩,B项正确;冬泳爱好者在冰水中体温稳定在37℃左右,因此其体内酶的活性维持不变,C项错误;冬泳爱好者在冰水中,其皮肤温度感受器受到冷水刺激后产生兴奋,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导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该中枢经过分析和综合后,将刺激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促进其细胞内有机物(包括脂肪)分解速率加快,增加产热来抵御寒冷,D项错误。

6.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一种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下列叙述正确是

A.患病父亲的女儿一定患病B.患病母亲的儿子一定患病

C.患病女儿的母亲一定患病D.患病儿子的父亲一定患病

【答案】A

【解析】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一种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该病的特点是:

女患者数量多于男患者数量;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代代相传。

患病父亲的女儿一定患病,A项正确;患病母亲可能是杂合子,其儿子不一定患病,B项错误;患病女儿可能是杂合子,因此其母亲不一定是患者,C项错误;患病儿子的Y染色体来自父亲,无法确定父亲的X染色体上是否有携带致病基因,因此无法确定父亲是否患病,D项错误。

7.下列各项能看作进入人体内环境的是

A.氧气进入肝细胞B.抗体分泌进入血浆

C.牛奶进入胃中D.丙酮酸进入线粒体

【答案】B

【解析】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包括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等。

氧气进入肝细胞是进入细胞内液,A项错误;抗体由浆细胞分泌后进入血浆是进入内环境中,B项正确;胃属于消化道,消化道是外界环境,牛奶进入胃中是进入外界环境,C项错误;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过程发生在细胞内液中,D项错误。

8.下列关于垂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以分泌生长激素B.可调节、控制下丘脑的活动

C.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D.可支配甲状腺的活动

【答案】B

【解析】垂体可以分泌生长激素,A项不符合题意;下丘脑通过分泌促释放激素来调节和控制垂体的活动,B项符合题意;受到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刺激后,垂体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C项不符合题意;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支配甲状腺的活动,D项不符合题意。

9.下列关于厌氧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定需要酶的催化

B.—定在细胞溶胶中进行

C.一定是有机物的不彻底氧化分解

D.一定是克服暂时缺氧的应急措施

【答案】D

【解析】细胞代谢需要酶的催化,因此厌氧呼吸一定需要酶的催化,A项不符合题意;厌氧呼吸一定在细胞溶胶中进行,B项不符合题意;厌氧呼吸时细胞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有机物的不彻底的氧化分解,C项不符合题意;厌氧呼吸不一定是克服暂时缺氧的应急措施,如乳酸菌就是只能进行厌氧呼吸的生物,D项符合题意。

10.下图为某核苷酸链的局部结构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中a或b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核苷酸

B.各核苷酸之间是通过化学键①连接起来的

C.该链可能是组成T2噬菌体遗传物质的一部分

D.该核苷酸链中五碳糖上连接的磷酸可以是1个或2个

【答案】D

【解析】一个完整的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而且磷酸基团连接在五碳糖的5'端。

图中a是一个完整的核苷酸,而b不是,A项错误;各核苷酸之间是通过化学键——磷酸二酯键③连接起来的,B项错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DNA含有T而不含有U,图示碱基含有U,因此该链不可能是组成T2噬菌体遗传物质的一部分,C项错误;由图可知,末端五碳糖连接的磷酸是1个,中间的五碳糖连接的磷酸是2个,D项正确。

11.下列关于神经元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元分为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两种

B.神经纤维是神经元胞体发出的长突起

C.多数神经元有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

D.神经元的大小、形态有很大的差异

【答案】A

【解析】神经元可以分为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A项符合题意;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组成,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树突通常较短,轴突较长,轴突外面包裹着髓鞘构成神经纤维,B项不符合题意;多数神经元包含多个树突和一个轴突,C项不符合题意;神经元的大小、形态有很大的差异,D项不符合题意。

12.下图表示基因型为aaBbCc的某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据此可确认该细胞

A.是第一极体

B.发生过基因突变

C.已完成减数第一次分裂

D.将形成基因型为abC和aBc的两种配子

【答案】C

【解析】图示细胞散乱分布着三条非同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条染色单体,因此该细胞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该细胞可能是第一极体、次级卵母细胞或者次级精母细胞,A项错误;正常情况下,每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含有的基因是相同的,图示三条染色体中,有2条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含有的基因不同,可能是发生基因突变或者交叉互换,B项错误;该细胞是已经完成减数第一次分裂,进入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C项正确;该细胞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后,会产生aBC和abc或aBc和abC两种配子,D项错误。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减数分离的有关细胞图像,结合所学的减数分裂各时期细胞特点的有关知识分析各选项,不难得出正确的答案。

13.人体对病原体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免疫应答包括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和特异性反应

B.成熟的T淋巴细胞通过识别抗原-MHC复合体来参与免疫应答

C.淋巴细胞从功能上分为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

D.巨噬细胞在人体对抗病原体的三道防线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答案】B

【解析】当病原体进入体内后,由于它们产生特异性化学物质,引起体内免疫细胞、免疫器官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因此免疫应答指的是特异性反应,A项错误;成熟的T淋巴细胞通过识别吞(巨)噬细胞传递的抗原-MHC复合体来参与免疫应答,B项正确;淋巴细胞从功能分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是免疫细胞,不是淋巴细胞,C项错误;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粘膜组成,巨噬细胞不参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D项错误。

14.某同学进行“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时绘制了一幅简图,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细胞液的离子浓度增大

B.乙→丙,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减弱

C.甲→乙→丙的变化可在同一个细胞内发生

D.丙细胞吸水至不再膨胀,水分子进出停止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甲→乙表示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乙→丙表示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甲→乙过程中,细胞发生失水,细胞液的离子浓度增大,A项不符合题意;细胞吸水能力与细胞液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差有关,浓度差越大,细胞吸水能力越强,乙→丙过程中,细胞发生吸水,细胞液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差变小,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减弱,B项不符合题意;洋葱表皮细胞可发生质壁分离与复原,因此甲→乙→丙的变化可在同一个细胞内发生,C项不符合题意;丙细胞吸水至不再膨胀,水分子仍然可以进出细胞,D项符合题意。

15.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总是会受到环境容纳量的限制

B.环境容纳量是种群在该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

C.解决当前人口膨胀问题的根本措施是降低环境容纳量

D.在达到环境容纳量之前某时期种群的自然增长率可能小于零

【答案】C

【解析】由于环境中的资源和空间等条件是有限的,因此种群的逻辑斯蒂增长总是受到环境容纳量的限制,A项不符合题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最大数量是环境容纳量,也即环境容纳量是种群在该环境中的稳定平衡谜底,B项不符合题意;解决当前人口膨胀问题的根本措施是提高环境容纳量,C项符合题意;自然增长率可以用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表示(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当一段时间内种群出生个体数超过死亡个体数时,自然增长率为正值,当一段时间内死亡个体数超过出生个体数时,则为负值。

在种群达到环境容纳量的一半之后,种群的死亡率可能大于出生率,因此出现负值,D项不符合题意。

16.某同学为探究酶的专一性,设计了下表所示的实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试管

1

2

3

4

5

6

1%蔗糖溶液(mL)

3

-

3

-

3

-

2%淀粉溶液(mL)

-

3

-

3

-

3

新鲜唾液(mL)

-

-

1

1

-

-

蔗糖酶溶液(mL)

-

-

-

-

1

1

本尼迪特试剂(mL)

2

2

2

2

2

2

A.1、2试管应各滴加lmL蒸馏水

B.4、6试管可换用碘化钾溶液作为检测试剂

C.所有试管应置于37℃恒温水浴中保温

D.1、2试管用于检验淀粉、蔗糖能否与检测试剂发生反应

【答案】B

【解析】实验应遵循等量原则,从3-6号试管可知,1号和2号试管是对照组,需在试管中各滴加1mL蒸馏水,A项不符合题意;碘化钾溶液遇淀粉变成蓝色,试管4和6的底物都是淀粉,4号试管加入唾液,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可分解淀粉,6号试管加入的是蔗糖酶,无法分解淀粉,4号试管中的淀粉无法确定是否分解彻底,因此4号试管和6号试管可能都会出现蓝色,另外,实验应该遵循单一变量原则,该实验的自变量有酶的种类或者底物种类,那么其他无关变量要保持一致,综合各组实验,该实验只能用本尼迪特试剂进行检测,B项符合题意;实验用到唾液,其中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37℃,因此该实验所有试管应置于37℃恒温水浴中保温,C项不符合题意;1、2号试管是对照组,用于检验淀粉、蔗糖能否与检测试剂发生反应,D项不符合题意。

17.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水生群落的垂直结构与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有关

B.某河流沿河岸到河床有不同的植物配置,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C.生物群落类型与气候、地形和其他环境条件存在一定的关联

D.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根本区别在于所经历的时间长短不同

【答案】D

【解析】水生群落的垂直结构与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有关,A项不符合题意;群落的水平结构与光照强度、土壤盐碱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等因素有关,因此某河流沿河岸到河床有不同的植物配置,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项不符合题意;群落的空间结构与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有关,因此生物群落类型与气候、地形和其他环境条件存在一定的关联,C项不符合题意;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根本区别在于演替的起始条件不同,D项符合题意。

18.两个氨基酸分子发生脱水缩合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甘氨酸和丙氨酸的差异在于空间结构不同

B.该过程需要腺苷二磷酸水解释放能量

C.水分子中的氧来自甘氨酸的一COOH

D.a表示二肽,只含有一个肽键

【答案】D

【解析】甘氨酸和丙氨酸的差异在于R基不同,A项错误;该过程需要腺苷三磷酸水解释放能量,B项错误;水分子中的氧来自羧基,甘氨酸和丙氨酸都含有一COOH和-NH2,当甘氨酸和丙氨酸反应,可以发生甘氨酸-丙氨酸脱水缩合,也可以发生丙氨酸-甘氨酸脱水缩合,因此水分子中的氧来自甘氨酸的一COOH,也可以来自丙氨酸的-COOH,C项错误;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生成二肽a,只含有一个肽键,D项正确。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

从图示反应式上看,误认为a的形成只能是甘氨酸羧基与丙氨酸的氨基脱水缩合,从而导致对C项判断错误。

19.为获得纯合髙蔓抗病番茄植株(2n=24),采用了下图所示的方法,图中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

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过程①有目的地将高蔓和抗病性状组合在一起

B.过程②可以任取一植株的适宜花药作培养材料

C.过程③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D.过程④的方法是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幼苗等

【答案】D

【解析】过程①通过杂交,可集中亲本的优良性状,有目的的将高蔓和抗病性状组合在一起,A项不符合题意;过程②是利用F1进行花药离体培养,F1的基因型都一样,因此可以任取一植株的适宜花药作培养材料,B项不符合题意;过程③是植物组织培养,其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C项不符合题意;过程④是用秋水仙素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因单倍体植株高高度不育,所以处理的材料只能使幼苗,D项符合题意。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数量掌握几种生物育种的基本过程及原理,熟记并理解生物育种的要点并形成相应的知识网络是正确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

20.下图为抗青霉素细菌的产生过程,

表示死亡的个体,a、b表示两个阶段。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阶段使用青霉素后少部分细菌产生抗药性存活下来

B.b阶段存活细菌的抗药性均比a阶段细菌的抗药性强

C.经过a→b阶段的人工选择导致抗药细菌的比例增大

D.b阶段存活的细菌可能是若干个突变累加在一起的产物

【答案】D

【解析】细菌的抗药性在青霉素使用之前就已经存在,A项错误;b阶段的细菌是a阶段的后代,变异是不定向的,所以b阶段存活细菌的抗药性不一定比a阶段细菌的抗药性强,B项错误;经过a→b阶段的自然选择(青霉素的选择)导致抗药细菌的比例增大,C项错误;从a阶段到b阶段,细菌不断繁殖,在繁殖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突变,因此b阶段存活的细菌可能是若干个突变累加在一起的产物,D项正确。

2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引起严重的免疫缺乏病。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招致其他病原体的感染

B.HIV有髙度变异性,可能是其遗传物质DNA稳定性较差

C.HIV依靠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识别并结合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受体

D.HIV破坏免疫系统导致人体无免疫应答,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

【答案】A

【解析】HIV感染的人群,其体内的病毒会破坏T淋巴细胞,最终导致免疫系统瘫痪,导致无法对外来病原体起到监控和清除作用,因此更易招致其他病原体的感染,A项正确;HIV的遗传物质是单链RNA,RNA分子结构稳定性较差,因此HIV具有高度变异性,B项错误;HIV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无细胞膜,C项错误;HIV进入人体后,人体可以启动免疫应答产生抗体,可以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D项错误。

22.甲图表示将杀死的S型菌与R型活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后两种细菌的含量变化,乙图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图中小鼠体内能分离出活的S型菌和R型菌

B.甲图中小鼠体内的S型菌由R型菌转化而来的

C.乙图中如果噬菌体和细菌混合培养后不经过搅拌,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增强

D.乙图中噬菌体被标记的成分是蛋白质,但在沉淀物中也有少许放射性

【答案】C

【解析】R型活菌会被杀死的S型菌转化成有毒性的S型活菌,且这些S型活菌可以繁殖后代,因此甲图中小鼠体内能分离出活的S型菌和R型菌,A项不符合题意;R型活菌会被杀死的S型菌转化成有毒性的S型活菌,B型不符合题意;从乙图所示可知,该实验用35S标记的是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搅拌的目的是使噬菌体颗粒与细菌分离,然后经过离心后,重量较轻的噬菌体颗粒会在上清液中,而较重的细菌则在沉淀物中,如果噬菌体和细菌混合培养后不经过搅拌,上清液中的噬菌体颗粒会减少,因此其放射性会减弱,C项符合题意;由于搅拌不充分,部分被标记的噬菌体仍然吸附在细菌的表面,因此乙图中的沉淀物(细菌)也有少量放射性,D项不符合题意。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

不熟悉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操作过程,不清楚标记蛋白质和标记DNA导致结果不同的原因。

23.下图为波森•詹森的实验,用以检验达尔文的化学物质假说。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结果证明尖端有某种物质能促进幼苗弯曲

B.实验结果证明明胶和云母对生长素的透过性不同

C.出现如图所示的生长现象需要在左侧给予单侧光照射

D.本实验若无单侧光照射不能完成对化学物质假说的验证

【答案】C

【解析】实验缺少放置明胶块或者云母片,而不放置尖端的对照组,无法得出尖端有某种物质能促进幼苗弯曲的结论,A项错误;明胶块可透过物质,云母片无法透过物质。

从图中无法确定尖端产生的物质是生长素,B项错误;由图可知,用明胶块处理的幼苗弯曲生长,而用云母片处理的幼苗不生长,说明尖端产生的某种物质可透过明胶到达尖端下段,且在单一方向刺激下(如单侧光),背对刺激的一侧细胞伸长较快,促进幼苗弯曲生长,因此要出现如图所示的生长现象需要在左侧给予单侧光照射,C项正确;若无单侧光照射,则明胶块处理组的幼苗会生长,而云母片处理组的幼苗不生长,也可检验达尔文的化学物质假说,D项错误。

24.某种群中基因型aa的幼体在性成熟前死亡。

调查该种群中某一年龄段的幼体,aa占1/6,Aa占1/3,待性成熟后随机交配,下一代幼体中aa的比例是

A.1/9B.1/16C.1/25D.1/36

【答案】C

【解析】该种群中某一年龄段的幼体,aa占

,Aa占

,则AA占

,因为基因型aa的幼体在性成熟前死亡,所以在性成熟后,参与随机交配的个体只能是AA和Aa,则该群体中AA占

,Aa占

,因而该群体产生的配子比例为:

a=

×

=

,A=1-

=

,经过随机交配后,子一代幼体中aa=

×

=

综上所述,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围绕“种群中基因型aa的幼体在性成熟前死亡”这一信息和解题的切入点进行发散思维,结合所学的有关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频率的知识分析各选项,不难得出正确的答案。

25.下图表示真核细胞细胞核内某基因的转录过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③形成时,需沿着整条DNA长链进行

B.③链可能是组成核糖体的成分

C.该过程合成的产物可能是酶

D.②链与③链的杂交区域中存在T-A碱基对

【答案】A

【解析】③是RNA,是转录的产物,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转录只转录基因片段,不需要沿着整条DNA长链进行,A项符合题意;核糖体中含有Rrna,rRNA也是通过转录形成的,B项不符合题意;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者RNA,转录的产物是RNA,这些RNA可能是酶,C项不符合题意;②是DNA链,③是RNA链,②链与③链的杂交区域中存在T-A碱基对,D项不符合题意。

26.【加试题】下列有关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前期纺锤体形成和核膜解体均晚于染色体的出现

B.中期各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平行于纺锤体中轴的平面上

C.后期两套染色体以相同的速率被纺锤丝拉向两极

D.末期染色体到达两极后伸展重新呈染色质状态

【答案】B

【解析】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形成和核膜解体均晚于染色体的出现,A项不符合题意;中期各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垂直于纺锤体中轴的平面上,B项符合题意;后期两套染色体以相同的速率被纺锤丝拉向两极,C项不符合题意;末期染色体到达两极后解螺旋,伸展后重新呈细丝状的染色质状态,D项不符合题意。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并理解有丝分裂的要点并形成相应的知识网络。

27.【加试题】已知一个鲜活的神经细胞在小白鼠体内的静息电位和因某适宜刺激而发生的一次动作电位如图甲所示。

将这一完整的神经细胞置于某一等渗溶液E中(其成分能确保神经元正常生活),其静息电位和因某适宜刺激而发生的一次电位变化可能如乙、丙、丁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组织液中K+浓度比细胞内高,Na+浓度比细胞内低

B.乙图,E液中Na+、K+两种离子的浓度都要比组织液高

C.丙图,E液中K+浓度与组织液相同,Na+浓度比组织液低

D.丁图,E液中K+浓度比组织液高,Na+浓度与组织液相同

【答案】C

【解析】静息电位主要是细胞内的K+离子外流造成的,动作电位是Na+离子大量内流造成的。

组织细胞中K+浓度比神经细胞内的低,Na+浓度比神经细胞内低,A项错误;乙图的静息电位-70,与甲图相同,因此E液中的K+离子浓度与组织液的相同,乙图中的动作电位高达+70,比甲图高,因此E液中的Na+离子浓度比组织液的高,B项错误;丙图的静息电位-70,与甲图相同,因此E液中K+浓度与组织液相同,丙图的动作电位仍然为负值,说明E液中Na+浓度比组织液低,C项正确;丁图中静息电位为-90,比甲图的低,说明细胞内K+离子与E液中K+离子形成更大的浓度差,丁图的静息电位绝对值越大,这是E液中K+浓度比组织液低造成的,D项错误。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明白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机理,然后结合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