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单元综合测评一 第一单元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90627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单元综合测评一 第一单元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单元综合测评一 第一单元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单元综合测评一 第一单元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单元综合测评一 第一单元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单元综合测评一 第一单元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单元综合测评一 第一单元含答案.docx

《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单元综合测评一 第一单元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单元综合测评一 第一单元含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单元综合测评一 第一单元含答案.docx

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单元综合测评一第一单元含答案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单元综合测评

(一) 第一单元

(时间:

120分钟 满分:

120分)

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每逢钱塘江大潮,潮来势汹汹,发出瓦釜雷鸣般的巨响,潮水都拍上了堤坝,而观潮的群众早已挤满海塘,人声鼎沸几乎要赛过潮涌。

②各地的“戏曲进校园”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那引人入胜的故事、圆润婉转的唱腔、美轮美奂的服饰无一不激发了学生们对戏曲文化的兴趣。

③写作其实不难,一开始的时候,要尽可能地脚踏实地,写自己日常生活中所观察、所体验、所感动的真实人生,这样才能写出平易近人的文字。

④到现场看球类比赛和在屏幕前看感觉是大相径庭的,每当进球得分的时候,场内气氛都会很热烈,很多球迷都会欢呼着从椅子上跳起来。

⑤一些人提出,我国为现有发展付出的生态代价过于高昂,雾霾的出现就是一种表现,现在的当务之急应该是实行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⑥新的一年,又将有很多影片被搬上荧屏,虽然目前还无法欣赏到完整的影片,但我们从一些预告片中,也能管中窥豹,略见各影片的风格特点。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D.③④⑥

A [①瓦釜雷鸣:

比喻无才无德的人占据高位,煊赫一时。

此处望文生义。

②美轮美奂:

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此处对象不当。

③平易近人:

态度谦逊和蔼,使人容易接近。

也指(文字)浅显、容易理解。

④大相径庭:

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

⑤当务之急:

当前急切应办的事。

此处与“现在”重复。

⑥管中窥豹:

通过竹管的小孔来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

比喻只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

有时跟“可见一斑”连用,比喻从观察到的部分,可以推测全貌。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对于很多的评论家来说,他的作品实属是他自视清高、禁欲苦修和传统大男子主义的产物,在八十年代中期后,他遭到了越来越多的批评。

B.华侨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有权向有关部门投诉或者申请行政复议,有关部门接到投诉或申请后应当受理并告知办理的时限、程序。

C.他是真正地从一个艺术家和亲历者的角度重新审视那段耻辱历史的,所以他能够用艺术的构思来创作这幅震撼性、史诗性的作品,是一般画家所不能达到的。

D.“行者精进,忍者不悔”是他的座右铭,高洁的人品固然让他誉满天下,而高超的演技更是让他为合作者和朋友们所敬仰。

B [A项,“实属”与“是”重复。

C项,“震撼性”和“作品”不搭配,应为“具有震撼性的”,“是一般画家”的前面应该加上“这”。

D项,“高洁的人品”和“高超的演技”调换。

]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我们几个到社区贫困户李奶奶家时,老人已经恭候我们多时了。

B.放假期间,我到了朋友小王所在的城市,感谢小王全程奉陪我。

C.我对令尊充满敬意,您是他的犬子,对您能接受采访我表示非常感谢。

D.您是写作方面的专家,恳请您工作之余读读我的习作,斧正斧正。

D [A项,“恭候”是敬辞。

可改为“等候”。

B项,“奉陪”是敬辞。

可改为“陪伴”。

C项,“犬子”是谦辞,称自己的儿子。

可改为“儿子”。

]

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高中阶段,同学们与社会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②有的同学在人多的场合总躲在一边,③看见生人就心慌,明明自己知道的问题当众也答不出。

这是④这些同学存在羞怯心理,他们在生人、众人、长辈面前,⑤会心生怯意,脸红心跳,全身肌肉紧张,十分不自然。

别人看着不舒服,自己⑥觉得受罪,这样就更不愿意与外人接触了。

A

/

所以

同时

B

但是

一旦

因为

C

直到

因此

只要

因为

/

就要

D

/

如果

因此

可能

B [第二空前面是“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多”“丰富多彩”,后面是“躲在一边”,前后显然是转折关系,所以第二空应用“但是”,由此可得出正确答案是B项。

]

5.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

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B.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C.“学政”是“提督学政”的简称,是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试,并督察各地学官的官员。

学政一般由翰林院或进士出身的京官担任。

D.“清明”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登高远眺等。

D [“登高远眺”是重阳节的习俗。

]

二、阅读理解(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导学号:

45412027】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

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

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了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

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

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

可见,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

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成功推动了中国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的转型,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

(摘编自万明《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

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郑和下西洋推动了瓷器生产、销售和技术创新,带来了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

B.原料本土化等因素使青花瓷发展进入新阶段,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

C.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

D.中外文明交融推动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从而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

A [B项,“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说法错误,从文本第二段中的“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可以看出,青花瓷发展到新阶段与外来文化有着重要的关系。

C项,偷换概念,无中生有。

第三段的表述是“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所以被认为保守的是“明初”,而不是“明代社会”,此处属于偷换概念;“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的说法属于无中生有,是“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反映了明代中国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

D项,“从而”一词强加因果。

从原文最后一段的最后一句话可知,青花瓷“从单色走向多彩的转型”,只是“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而不是“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的条件。

]

7.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

B.文章从民窑崛起、商业化和风格变化等方面论述了青花瓷成为世界时尚的过程。

C.文章论述青花瓷崛起的轨迹,为中外交往推动明代社会转型的观点提供了例证。

D.文章提出问题之后,分析了青花瓷崛起的原因,并论证了崛起带来的影响。

A [A项,“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说法错误,文章第一段通过对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证明的是“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

]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不是下西洋使青花瓷作为商品大量生产和外销,青花瓷可能就不会崛起。

B.时尚兴盛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可见青花瓷兴盛的成化年间社会变化很快。

C.青花瓷外销掀起世界性的中国风,可见青花瓷对明代的世界影响起了重要作用

D.青花瓷在明代引领了世界时尚,由此带来的启示是,应注重社会的多元和开放。

B [B项,前后句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原文最后一段中说“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意思是青花瓷兴盛的成化年间中国的社会从单一向多元转型,而不是说“社会变化很快”。

]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导学号:

45412028】

陈设一个家

吴念真

才一进门,屋内就传来一个气急败坏的声音:

“你给我出去哦!

”小梁刚开口说“我是电视台……”里头就已飞出来一个玻璃罐子碎裂在他脚前,一阵恶臭随之飘了过来。

他仓皇地逃到屋外打手机,制片接到电话也一阵大骂:

“你活该!

我不是说过去之前先找里长吗?

蠢!

小梁就找到里长。

里长带着他再度走向那个场景时,小梁才仔细地观察四周的风景:

举目所及,大部分都是杂草丛生的田地,零落的房舍不是弃置、失修,就是大门深锁。

完全符合剧本的描述:

一个人口外移严重,只剩少数老人独居或相依为命的萧条小村落。

里长说,他跟制片建议用老太太的家当场景,主要是想给她一点租金,“这也是功德一件,你说是不是?

他说老太太的先生早年是矿工,肺不好,过世时六十岁还不到;儿子是货车司机,很孝顺,没想到几年前出车祸死了。

媳妇领了保险金带着孙子要离开时,村里人都骂,老太太却说这样对孙子才好,“去都市把书读高一点,才不会像祖父和爸爸一样,用命换饭吃!

过去几年,老太太辗转各个建筑工地,帮人煮三餐赚钱过生活,几年前身体不好才回来,现在只靠领政府给的津贴过日子。

有里长陪,小梁总算进到那间异味扑鼻的屋子里。

老太太约莫七十岁,苍白、瘦弱,一头乱发,双腿好像都已经没力了,只能靠着助步的铁架在有限的范围里活动。

不过,看到小梁,她倒是和善地笑着跟他道歉,说村子很少听见年轻人的声音,之前有几个年轻人进来她家里,结果“好像都是吃药的,不是来偷就是来抢,连铁门都整个给我拔去”!

里长问她:

“你是用什么武器丢这个少年的?

“一罐没吃完的酱菜啦,早上要吃的时候才知道长霉了。

”她有点自责地说,“我哦,会被雷公打!

小梁回到制作组,演独居残障老人的女演员在发飙:

“拜托哦,你们这样乱搞,我的形象到底还要不要?

”也许被“形象”这两个字给提醒了,小梁忽然觉得那个演员从里到外一点也不像她所要扮演的角色。

几天后,小梁带着布景师到现场估价时,老太太已被搬到一家民宿暂住。

民宿的人体贴地帮她梳洗过,加上人在清爽、明亮的房间里,比起前几天老太太简直判若两人,此刻的她就如同在现实或记忆里所惯见的那个形象鲜明的阿嬷。

她把钥匙交给小梁,忽然拉起他的手说:

“你都没在吃啊?

手骨都没肉?

”接着吩咐说她屋子里那边有一瓮她做的酱菜,“橱柜第二层有一罐豆腐乳,很好吃哦,早餐可以配稀饭,如果不嫌麻烦的话,可以搅碎,买一些鸡翅一起卤,知不知道?

离开民宿后,小梁忽然把车子停在路旁哭起来,布景师傅问了好久,小梁才说只是想到永靖的阿嬷。

每次回永靖,阿嬷同样也是搬出一堆瓶瓶瓮瓮,“可是,”小梁说,“你知道吗?

我爸妈根本不吃那些东西!

阿嬷打电话来问什么好不好吃,他们竟然还骗她说:

好好吃哦!

我觉得……我们真的好贱!

你不觉得吗?

小梁讲完之后,车子里一片沉默。

那出戏进行得波波折折。

不过,开拍延宕让小梁逃过一劫。

依原先的规划,必须在一星期内结束的改景和陈设作业,他竟然花了二十几天才完工。

开拍前夕现场验收时,所有人几乎都吓了一大跳:

整个场景根本不只是修改、陈设而已,而是近乎永久性地重建和装潢。

漏水的屋顶换上了全新的水泥瓦,再配合拍摄需要做旧、种青苔,看得出用的全是真材实料。

更夸张的是连镜头根本带不到的厨房、浴厕也都全部翻新,墙上甚至还装上专供行动不便的人使用的铁架。

美术指导看到墙边一个不锈钢的矮架,问:

“这干吗用?

”小梁说:

“阿嬷做了很多好吃的酱菜、豆腐乳什么的,以后就有地方放了。

制片说:

“你怎么高兴怎么搞,我没意见,但是,预算就是预算,你别想给我多报一毛钱。

小梁说:

“我知道,帮阿嬷陈设一个家的钱……我自己负责。

9.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头通过小梁的视角描写了小山村杂草丛生、屋舍废置,这破败、萧条的景象,为老太太出场做了铺垫。

B.老太太开始丢酱菜赶小梁走,后来又送酱菜给小梁;最后小梁为老太太建了一个放酱菜的架子——“酱菜”在文中有着比较重要的作用。

C.由趾高气扬、矫揉造作的女演员来演独居残障老人,而像老太太这样的独居老人却缺少周围人的关爱,小说借此表达对冷漠虚伪的社会风气的嘲讽。

D.小说内容前后照应,如老太太说的“偷抢事件”与开头她的恼怒相呼应;小梁在路旁的痛哭,为后面“陈设一个家”的行动做铺垫。

C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赏析的能力。

C项,小说并没有“对冷漠虚伪的社会风气的嘲讽”之意,从里长的关照、民宿的人的照顾、小梁的付出等情节也可以看出这一点。

]

10.小说中的老太太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对人物特征概括分析的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从文中找出关于老太太的一些描写,然后对其性格特征进行概括。

如在她的儿子死去、儿媳离开后,她自己辗转于各工地,自力更生,这说明她能自立自强;当儿媳要带着孩子离开时,村里人都骂,老太太却为儿媳辩解,这说明她是一个宽宏而善解人意的人;当她明白小梁的来意之后,向小梁道歉,并且还把酱菜送给小梁,这说明她是一个和善而有爱心的人。

【答案】 ①自立自强。

在儿子死去、儿媳离开后,她辗转于各工地,自力更生。

②善解人意、宽宏大量:

儿媳离开时,虽然村里人都骂,她却为儿媳辩解。

③和善有爱心:

她为自己的误解向小梁道歉,还把自己做的酱菜送给小梁。

11.小说题目“陈设一个家”具有丰富的内涵,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对标题进行赏析及探究的能力。

关于文章标题“陈设一个家”的内涵,可以从表层和深层的角度进行赏析和探究。

一般可以从人物、情节和主题等角度进行分析。

如人物形象方面主要针对小梁,通过他为老太太布置一个家来突出他的形象;而情节方面也主要指小梁为老太太陈设布置的一个家;至于主题,主要从全文入手,尤其是从对独居老人的关心等方面分析。

【答案】 ①从情节角度看:

题目“陈设一个家”,表层是指小梁拍戏时陈设布景,深层是指小梁为老太太的温情和遭遇所打动,最后自己主动出钱为老人真正布置一个美观大方的家。

②从人物角度看:

题目“陈设一个家”,含有小梁为老人陈设一个家,也是弥补自己对阿嬷的歉疚,获得心灵的安慰的愿望。

③从主题角度看:

题目“陈设一个家”,寄寓了作者呼吁“远离‘表演’,真心关注独居老人,为他们送上家的温暖”的主旨(或“每个人的心灵都需要温暖”或“为自己的心灵陈设一个家”)。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导学号:

45412029】

材料一

近日下发的《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指出,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求中小学校通过有关课程和活动开展书法教育。

书法在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乃至世俗生活中都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但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有所削弱,书法教育的状况堪忧。

首先,中小学学生书写不规范、不工整、不美观,字迹潦草;其次,“双姿”不规范的比例很大,坐姿和握笔姿势不正确;再次,学生普遍缺乏写好字的心态和习惯,多数学生不在意字写得好不好;最后,“提笔忘字”现象日益严重。

全国中小学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郭振有提出,1988年成立的中国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在过去的20多年里,积累了丰富的书法教育的经验,各地应借着“书法进课堂”的东风,扩大书法特色教育实验区和增加实验校。

(《中国教育报》2011年10月25日12版,有删改)

材料二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明确提出:

“加强书法教师队伍建设,要逐步形成以语文教师为主体、专兼职相结合的书法教师队伍。

”目前,广东省中小学书法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如何呢?

现有的教师是否能够胜任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需要?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组织了一次面向广东省中小学语文教师和美术教师的问卷调查。

接受问卷调查的教师所在的学校中,配备有专职书法教师的占18.77%,由语文老师兼任书法教师的占27.18%,由美术老师兼任书法教师的占25.6%,没有配备书法教师的占28.45%。

缺乏能胜任书法课教学的教师这一现实也在另一项统计结果中反映出来,高达48.35%的教师认为目前学校开展书法教育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可胜任的书法教师”。

附表:

学校书法教师配备情况

选项

小计

比例

A.有专职书法老师

250

18.77%

B.由语文老师兼任

362

27.18%

C.由美术老师兼任

341

25.6%

D.没有书法老师

379

28.45%

要解决书法教育师资队伍不足的问题,建议加强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还要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学校聘请有书法专长的校外人员(尤其是当地少年宫和文化站的书法教师),经过适当的教学培训后担任学校书法教师。

[冯善亮、周凤甫《广东省中小学书法教育

状况调查报告(节选)》,2015年01月]

材料三

当前教育部稳步推进书法教育进课堂工作成绩显著。

近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对“识文断字”基本功提出新的要求,总体目标是打造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的示范标杆,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两种意识”。

但在继续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工作的落实中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

江西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对全省35所中小学的抽样调查显示,86%的学校因没有书法师资、教材等问题,开设的书法课仅仅是走走过场,形同虚设。

如何把书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日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协理事卢中南接受了我们的专访。

他建议教育部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对开设书法课的情况全面调查,建立相应的督导机制,提高书法的地位,将书法作为推进中小学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建立书法评价机制,并明确列入教育督导和评价中;重视并定期检查书法教学实施情况。

成立专业的书法教育监管小组,每学期、学年到校巡管,检查开课的真实情况,重在监督落实。

对书法获得成果的奖励制度要等同于其他考试科目。

要设立书法教师资格证,有明确的书法专职教师的“入职名额编制”,使书法教师专职化。

除提高书法教师地位、保证书法教师专职教书法外,必须对全体教师进行汉字书写培训,尤其是语文教师。

尽快制订师范生的书写技能训练目标,尤其是师范院校文科学生必须有相对严格的书法课程。

卢中南说,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再到家庭,合力形成严密的书法教育管理机制,才能把书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中国艺术报》2017年03月06日7版,有删改)

1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三则材料都发表在教育部发布重要文件之后,三者都密切关注我国教育方针和政策,并及时献言献策。

B.材料二和材料三显示,缺乏可胜任的书法教师,是目前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最突出的问题。

C.关于“如何加强书法教育”,材料一重视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的作用,材料三强调教育主管部门监督管理和学校、社会等方面的作用。

D.三则材料都试图积极引导读者思考当下书法教育面临的问题,并且暗示读者,中国人的书法能力会越来越强。

D [D项,“中国人的书法能力会越来越强”无中生有。

]

13.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合理的两项是(5分)(  )

A.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当下中国书法教育进课堂面临的问题,而且都认为开展书法教育迫在眉睫,亟须获得社会的高度重视。

B.三则材料各有侧重,材料二和材料三运用了抽样调查数据,材料一虽能分析书法教育现状,但客观性略为欠缺。

C.材料一对书法教育现状进行了考察,内容具体;材料二是调查报告,数据分析详尽客观;材料三专访专家,突出受访者的个人观点。

D.三则材料的背后,是国家对于书法教育的要求,也是中小学对书法教育的强烈诉求,材料具有时效性和广泛的现实意义。

E.材料的语言风格因读者群体而有所不同。

材料二主要面向教育界,简洁严谨;材料一和材料三主要面向普通读者,通俗易懂。

CE [A项,“都认为……迫在眉睫”于文无据;B项,没有调查数据并不能证明材料一“客观性略为欠缺”;D项,没有显示“中小学对书法教育的强烈诉求”。

]

14.根据上述材料,谈谈解决书法教育师资不足问题的主要举措。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首先立足文本,解决书法教育师资不足问题的主要举措,到文中找主要的事件,通过事件分析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思想,然后分条作答。

如加强师资培训,提高书法教师地位,提高学科地位,寻求社会支持。

【答案】 ①加强师资培训。

加强师范生书写技能训练,对全体教师进行汉字书写培训。

②提高书法教师地位。

设立书法教师资格证,有书法专职教师“入职名额编制”。

③提高地位。

建立书法评价机制,加大奖励力度。

④寻求社会支持。

与书法团体合作,聘请并培训有专长的人员担任学校书法教师。

三、语言运用(20分)

15.在鲁迅先生逝世80周年纪念日,你们学校团委让你组织一个纪念活动。

请你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为此次活动拟写一句主题词。

(40字之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