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史梳理4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87794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2.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近代史梳理4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世界近代史梳理4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世界近代史梳理4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世界近代史梳理4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世界近代史梳理4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近代史梳理4册.docx

《世界近代史梳理4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近代史梳理4册.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界近代史梳理4册.docx

世界近代史梳理4册

世界近代史部分(第4册)

(参考《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上海卷考试手册(历史科)》)

第二单元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

17

18

英国革命

议会与国王的斗争

B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

启蒙运动

启蒙思想家

B

批判君主专制

B

宣扬自由和平等

B

美国独立战争

独立战争开始

A

《独立宣言》

B

联邦制度的确立

B

法国大革命

三级会议的召开

A

革命爆发的标志

A

《人权宣言》

B

拿破仑称帝

A

《法国民法典》

B

【单元导读】

●从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专制王权越来越成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欧美大陆新生的资产阶级在政治和思想领域向封建专制统治发起了猛烈的冲击,先后爆发了英国革命、启蒙运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

●他们以排山倒海之势给旧统治以致命打击;在欧美主要国家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有力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第5课英国革命

一、议会与国王的斗争——革命爆发的背景。

1、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詹姆士一世及其继任者查理一世都是“君权神授”论的竭力鼓吹者,宣称国王作为上帝的代表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国王是法律的创造者。

他们迫害清教徒;在经济上对许多手工产品和农产品实行专卖制,巧立名目搜刮民众。

2、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以议会为舞台向专制王权发起了挑战:

15世纪末开始的圈地运动使农村诞生了使用雇佣劳动的农牧场和贵族;以生产毛纺织品为主的手工工场规模不断扩大。

新生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利益日益趋同,渴望废除君主专制,发展自由资本主义。

他们以议会为舞台,向专制王权发起了挑战。

3、1640年召开的“长期议会”,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

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1688年“光荣革命”:

查理二世及其继任者詹姆斯二世竭力恢复君主专制,对参加革命者反攻倒算,激起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强烈不满。

1688年,他们迎请荷兰执政威廉任英国国王,废黜詹姆斯二世。

此次政变被称为“光荣革命”。

2、《权利法案》的颁布:

1689年,议会通过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规定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得终止任何法律或增加税收,议员有言论自由。

3、《王位继承法》的颁布:

1701年又通过《王为继承法》,规定今后英国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

4、历史意义:

这两部法案使英国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和君主立宪制度。

英国进入一个较长的稳定发展时期,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第6课(包括第7册30、31课)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出现在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日益发展的17、18世纪。

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和荷兰。

●就近代而言,启蒙运动发端于17世纪的英国,近代唯物主义的科学文化,促成了人们思维方式的巨大变化,在18世纪的法国形成了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

●启蒙运动影响遍及欧洲、美洲和亚洲。

启蒙运动是人类历史上的丰碑,它高扬理性大旗,引导人们向现代社会前进。

丰富而深刻的启蒙思想为近代世界各国变革提供了锐利武器。

一、启蒙运动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其核心与实质是什么?

1、背景与条件:

①经济基础: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理论渊源:

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

③思想武器: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2、核心与实质:

①用理性批判封建专制和中世纪宗教神学,进而建立合乎理性的社会和国家。

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二、在这场启蒙运动中,思想家有哪些共同的主张和诉求?

①高举扬理性大旗,批判封建专制和宗教神学,主张建立合乎理性的社会和国家。

②从自然法和社会契约理论入手,否定封建专制制度。

提出天赋人权和自然权利学说。

③从天赋人权理论出发,宣扬人生来就自由平等,包括经济活动和思想、言论、出版自由。

④倡导平等,认为没有平等自由便不能存在,两者是有机联系的统一体。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⑤现实社会中的不平等来源于私有财产和国家权力。

三、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有哪些?

1、解放思想:

冲击了封建势力,传播进步思想,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

2、召唤革命:

为即将到来的美、法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依据,进行了舆论动员。

3、影响政体:

为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系统政治构想。

4、泽被世界:

对亚非拉反对封建专制暴政的斗争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四、简要归纳英国启蒙思想家霍布斯和洛克的主要观点,从中发现其联系与差异。

1、霍布斯的主要思想观点——主张君主专制

(1)他反对神学、宗教和教会,承认人的自然权利,批判君权神授,但维护君主专制制度。

(2)作为近代社会契约论倡导者,他认为人为了生存和安全,通过契约把自己的权利转让给一个人代理行使权利,以保障契约参加者的生命和利益。

(3)在政治上主张统治者具有绝对权力,其权力不可分割和剥夺。

人民对统治者应该无条件服从,因为他是契约的产物。

2、洛克的主要思想观点——君主立宪和分权学说(《政府论》)

(1)否定霍布斯个人专制政体。

提出在君主立宪制国家,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对外权。

立法权是最高权力,由民选的议会行使;行政权和对外权从属于立法权,由君主行使。

君主服从法律,但对议会有一定制约。

(2)国家根据契约产生,政府职能是保卫人民的自然权利,尤其是私有财产权。

(3)政府与人民发生争执,人民就是最高审判官。

如果统治者不能保护人民的财产,即被视为暴政。

反对暴政的权力属于全体人民和公民个体。

(都反对君权神授;都认同社会契约理论等;但是在国家政权体制上是完全对立的。

五、简要归纳孟德斯鸠和伏尔泰的主要思想主张,从中发现其联系与差异。

1、伏尔泰——温和改良主义者、反教权的斗士、启蒙运动的泰斗。

(《风俗论》)

(1)宗教观念:

反对教会权威,主张宗教宽容,认为信仰自由是所有自由中最重要的。

称教皇为“两足禽兽”,教士为“败类”。

但他并不反对宗教,而是自然神论者。

(2)政治理念:

实行开明专制——制约君主权力以免专制统治;制约贵族权力以免无政府状态;实行政教分离。

只有这样的政府才能既保障每一个人的天赋权力,又避免发生革命。

他还倡导实行言论、出版自由,宣传自由平等思想。

2、孟德斯鸠:

近代法学理论奠基人。

(《波斯人信札》、《论法的精神》)

(1)法的精神:

理论核心是法律的精神。

他认为“法”是根本理性和各种存在物间的关系,以及这些不同存在物彼此之间的关系。

人类的法并不服从于神,而遵从理性。

(2)分权学说:

反对君主或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

欣赏“光荣革命”后英国的政治制度。

汲取洛克分权思想,将政府权力划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提出三权彼此独立,相互制约,以防止权力腐化和专制暴政。

(注意:

霍布斯、洛克、伏尔泰、孟德斯鸠都反对“君权神授”、都有社会契约思想,都反对封建教权和神学。

但是,在国家政治体制上各有各的设计。

而在分权理论上,洛克与孟德斯鸠有联系,有差别)

六、简要归纳卢梭的主要思想主张,从中发现他在哪些方面继承、发展了启蒙思想?

●卢梭是启蒙运动中最激进的思想家,主要代表作是《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和《社会契约论》。

他从探索怎样解决社会中的不平等、不自由的问题入手,最终得出革命的结论:

1、卢梭对社会作了深刻的思考,对人类的平等和自由问题作了系统的阐述。

他认为,人类原本生活的“自然状态”是美好的,但是财产私有制以及在私有制下的“文明社会”剥夺了人的天赋权利。

因此,财产私有制和财富的不平等占有是一切社会不平等的根源。

2、卢梭发展了社会契约学说,但是与前人相比注入了新的内容:

首先,契约一旦订立,就意味着每个人把自己的全部权利都转让给由人民结合成的集体;其次,个人服从集体的“公意”,也就是服从自己。

再次,人民是这个政治共同体的主权者。

3、卢梭认为,政府由作为主权者人民所同意的人组成,他们是人民的公仆。

人民自然可以对政府加以限制、纠正和撤换。

人民拥有对政府的永远的革命全。

卢梭的激进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学说是法国大革命,尤其是雅各宾派专政的理论基础。

七、分别评价洛克、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的启蒙思想。

1、洛克:

①为英国1688年政变所建立的政治体制(如限制王权、王位继承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并且使这种资产阶级新贵族统治的体制和设施更趋完善。

②从契约论提出人民主权和委托论,论证君主——行政者只能是执行法律的监督者。

③为孟德斯鸠三权分立理论提供了基础,并体现于《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

④关于财产权利的神圣性,是完全符合历史潮流的。

2、伏尔泰:

①倾泻了对教会的权威的仇恨,表达了对政治社会改革的要求。

②他崇尚理性,理性是一切,因此深信心灵和思想会改变一切,创造一切。

③在法国大革命中,君主立宪派、吉伦特派的领袖人物实际上都是伏尔泰思想的支持者和拥护者。

他们是力图通过君主来进行改革的人。

3、孟德斯鸠:

①不仅打击了神学和教权,使政、法摆脱教会控制,还为近代国家描绘了一幅制度蓝图。

②三权分立学说是在观察英国政体后得出的结果。

通过改革避免革命,实现资产阶级和君主、贵族之间的妥协。

③其政治学说受到自由贵族和资产阶级普遍重视。

《人权宣言》宣布没有分权就没有宪法,《1791年宪法》实现了分权原则。

美国把三权分立原则贯彻到1787年宪法中。

三权分立成为许多民主国家政法建制的基本原则。

4、卢梭:

①卢梭从私有制解释人类社会发展。

即使不够完整,也是很卓越的。

由此,为社会契约,公民社会(国家)、贫富的分化,君主的暴力统治、一直到公民自由、主权在民和革命性直至建立共和国,提供了多方面的论据。

②卢梭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被写入《人权宣言》,而雅各宾派则是卢梭思想的忠诚的信徒。

③卢梭学说是18世纪鼓励广大人民起来革命的战斗的号角,影响还远远超出法国国界。

第7课美国独立战争

一、美国独立战争的概况。

1、1775年4月,波士顿附近的列克星顿枪声,标志着北美独立战争的爆发。

2、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正式通过了由杰斐逊等人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美国独立。

(宣扬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社会契约理论)

3、1781年约克镇战役的胜利,迫使英军投降。

1783年,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

4、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为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同时也为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树立了榜样。

二、简要叙述美国的建国经历。

如何透过《合众国宪法》认识美国的政治制度?

1、独立战争的爆发与《独立宣言》的发表。

(此略)

2、邦联制度的确立与邦联征服的危机。

美国独立后实行邦联制度,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是一院制的邦联国会,不设国家元首;各州保留很大的独立性,享有征税、征兵和发行纸币的权力。

这种体制使新生的美国政府中央软弱无力,地方松散独立。

3、《合众国宪法》的颁布和联邦政府的成立。

为了加强国家机器,1787年5月至9月,来自各州的代表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最终制定《合众国宪法》,确立了美国的联邦体制。

4、透过《合众国宪法》认识美国的政治制度。

(1)宪法正式确立了美国的联邦政体。

(2)宪法明确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美国实行中央与地方分权的国家体制(分权);各州的法律不能违背联邦宪法和法律(中央集权)。

联邦政府拥有征税、征兵、发行统一的货币和管理对外贸易的权力。

(3)宪法规定了政府权力分配的原则:

①分配原则:

新的联邦政府按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构建;②立法权:

由参、众两院构成的国会为最高立法机构;③行政权:

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的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兼武装部队总司令;④司法权:

联邦高等法院为最高司法机关,享有解释宪法的权力,法官由总统任命,任职终身。

意义:

美国联邦制度的确立,解决了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以及联邦政府各种权力分配问题;使美国以后的政局得以长期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其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第8课法国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的概况和意义。

●导火线:

1789年5月,三级会议在凡尔赛宫开幕:

第三等级代表要求按人数表决并进行政治改革,遭到国王拒绝。

三级会议的召开成为法国革命的导火线。

●开始的标志: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了象征封建专制统治的巴士底狱,君主立宪派控制了国家政权。

●阶段成果:

颁布了著名的《人权宣言》和1791年宪法,开始在法国实施君主立宪政体。

●巩固成果:

①1799年,拿破仑发动政变,掌握政权,开始了法国历史上的拿破仑时代。

②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拿破仑帝国。

③颁布《法国民法典》,从法律上巩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秩序。

④拿破仑法国多次击败反法联军,在占领地区推行《法国民法典》,取消贵族特权,动摇了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扩大了法国革命的影响。

●意义:

①26年的大革命沉重打击了法国及欧洲的封建君主专制;②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思想得以广泛传播;③促进了资本主义在法国的发展,对此后的革命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三单元工业社会的来临

工业社会的来临

英国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孕育

B

蒸汽机

A

“世界工厂”

A

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的变化

B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

现代工厂制度

B

工业时代初期的社会矛盾

“血汗工厂”

A

社会立法

B

工业革命的后果及影响

C

【单元导读】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率先发生,迅速扩展到西欧、北美及其他地区,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

(开始的时间、地点)

●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铁路和汽船代替了马车与木帆船,煤炭和钢铁等新能源、新材料被广泛应用。

(工业化和机械化)

●与生产力迅猛发展相适应,工厂制、股份制、社会立法等新制度和新法规应运而生。

(生产关系与经济制度)

●不仅改变了社会产业结构,而且引起社会阶级结构、上层建筑、生活方式和社会风貌等的深刻嬗变。

(社会结构)

●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和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扩大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世界体系)

●工业革命在推动人类历史进步的同时,也衍生了一系列新的社会矛盾。

(社会问题:

城市化问题、两极分化问题、亚非拉贫困问题等)

第9、10、11课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与社会矛盾

一、工业革命为何率先在英国发生?

1、政治前提:

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君主立宪政府积极推行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策——●政局长期稳定;●鼓励发展国内外贸易,降低原料进口税;●通过实施《垄断法》,保护专利权,激励创新等。

2、市场条件: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利用海上优势和庞大的商船队,控制了欧洲、美洲、亚洲的广大市场,手工业生产已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

●资本积累:

圈地运动使破产失地的农民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海外殖民和奴隶贸易作为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手段,在积聚资本、开辟国外市场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3、技术进步:

英国发达的工场手工业也为机器的发明和应用提供了劳动分工和技术条件。

革命进程:

机器的发明与改进的过程。

二、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

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转变。

1、开始:

首先在棉纺织业中启动:

(机器)1764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随后其他行业的技术革新也相继展开。

(工厂)1771年,在水力纺纱机发明的基础上,阿克莱特建立了第一个水力纺纱厂,标志着现代工厂的诞生。

2、发展:

随着工业革命的进展,动力不能满足需要,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瓦特于1782年研制了“万能蒸汽机”。

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最重大的技术发明,它有力地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步伐,开辟了崭新的“蒸汽时代”。

3、加速:

煤炭和钢铁的大量生产和应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就,解决了新能源和新材料问题。

19世纪初,英国煤产量增长和钢铁冶炼工艺改进为机器制造业奠定了基础。

蒸汽机技术不断完善,开始了运输技术的重大改革;出现兴建铁路热潮,加快了工业化的进程。

4、完成:

到19世纪中叶,英国建成了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为核心的现代工业体系,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三、工业革命的后果与影响

1、社会结构:

工业革命促使英国从农业社会嬗变为工业社会。

■英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不断缩小,工业和服务业比重则不断扩大。

■近代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成为社会主导力量,劳资关系成为主要社会关系。

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为英国在19世纪称霸世界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在它的影响下,法、德、美等欧美国家也开始迈上了工业化的道路。

2、生活方式:

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带动了社会生活方式的巨变,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加快,家庭规模缩小,生活内容丰富,教育逐步普及,生活质量总体提高。

同时城市的发展又带来了与农业时代不同的贫困、环境污染、犯罪等新的社会问题。

3、经济模式:

英国的生产组织和经营管理形式发生了质的变化。

■现代工厂制度——19世纪中叶,工厂已成为英国工业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组织形式。

工厂制有利于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使机器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效能,使工人发挥最大限度的劳动潜力,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股份制的经营——现代意义上的股份制直到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才逐步确立起来。

19世纪中后期,股份公司和股票交易等构成的股份经济在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中已占主导地位。

4、社会矛盾:

工业革命后大量财富的涌现,并没有使所有人都享受到经济增长的成果。

■“血汗工厂”:

工人在监工监视下,从事高强度劳作,环境恶劣,劳动时间长,工资低廉,得不到必要的教育。

为取得高额利润,资本家大量雇佣女工和童工。

■“城市问题”:

中低收入工人入不敷出;许多人找不到工作;因失业而流落街头;中、小企业主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

城市往往形成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富人区和贫民区。

5、社会立法:

工业革命期间,在工人争取生存而斗争的压力下,欧洲一些国家的政府为维护资本主义经济持续发展,缓和阶级矛盾,制定了一些关于劳动、报酬、教育、卫生、社会救济等方面的法律和法规。

社会立法首先从工厂法开始,然后逐渐扩展到其他社会领域。

工业革命期间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社会立法虽然从法律上一定程度保障了社会底层民众的一些基本权利,改善了工人的生活条件,发挥了缓和矛盾、化解社会冲突的作用,但没有从根本上实现社会的公正、公平,也没有消弭工人与资本家的矛盾和冲突。

5、世界市场: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第四单元社会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共产党宣言》

A

【单元导读】

●工业革命开启了财富新源泉,但资本和劳动对立的社会矛盾,也因此趋向尖锐。

●工业化初期的西欧社会,冲突迭起,社会主义思潮应运而生。

●马克思和恩格斯立足历史唯物主义,在总结工人运动经验、吸取人类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指明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法相。

●1871年成立的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第12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的标志: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第五单元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的形成

美国的扩张和强盛

南北战争

B

德国的统一和崛起

德意志的统一

B

俄国的改革和资本主义发展

彼得一世改革的时间及影响

A

废除农奴制

B

日本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

B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力时代的来临

A

大企业与垄断资本

B

资本的全球扩张与帝国主义瓜分世界

资本输出和全球扩张

A

列强瓜分世界

A

【单元导读】

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工业化浪潮从西欧推向北美、中东欧和亚洲。

●美国通过工业革命和南北战争,向着世界强国的道路迈进;

●德意志民族以王朝战争的方式实现统一,在中欧迅速崛起;

●俄国自彼得一世改革后不断扩张,又经历农奴制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也跻身资本主义国家之列。

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推动生产力大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

●新兴强国后来居上,掀起了列强瓜分世界的狂潮。

●以英法德美俄日新老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第14课美国的扩张和强盛

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背景、进程与影响

1、背景:

①19世纪中叶,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美国南、北经济差距不断扩大。

②北部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与南部种植园奴隶制的矛盾,逐渐尖锐:

③双方在市场、关税、西部土地处理、奴隶制度存废等一系列重大利益问题上,产生无法调和的分歧。

2、进程:

①开始:

1861年,擅自脱离联邦的南部州首先挑起内战。

战争初期形势对联邦政府不利。

②转折:

1862年,林肯先后颁布《宅地法》、《解放宣言》。

决定了民心所向,鼓舞了北方军队士气,扭转了战局。

1863年7月,联邦军队取得葛底斯堡战役胜利,此为南北战争的转折点。

③结束:

1865年4月,南部联军投降,南北战争以联邦政府的胜利而结束。

3、影响:

①南北战争的结果,消除了国家分裂的危险,维护了美利坚民族的统一。

②美国政府以民主方式基本解决了农民土地问题;

③并在法律上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为此后美国的发展壮大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

第15课德国的统一和崛起

德意志统一背景、过程与影响

●背景:

①19世纪中叶,随着德意志地区资本主义的发展,德意志民族统一问题被提上日程。

②当时各邦国中,以普鲁士邦的综合实力最为强大。

③1862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麦为首相。

俾斯麦力主强硬的“铁血”统一道路,即在普鲁士王室领导下,通过王朝战争,取得民族统一。

●过程:

①1864年到1870年,在俾斯麦的策划和指挥下,普鲁士连续发动对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的三次王朝战争,全部取得胜利。

②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

●影响:

①统一事业的完成使德意志民族结束了中世纪以来分裂、割据的历史,走上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②德国资本主义也因获得统一的国内市场,得到迅猛发展。

③由于统一是在普鲁士王室领导下通过王朝战争实现的,因此君主政体得以保留,并在此基础上强化了军国主义传统,对德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第16课俄国的改革和资本主义发展

一、彼得一世改革的时间及影响

●1689年,彼得一世掌权,为使俄国强大起来,效法西欧国家,实行了一系列改革。

●①促进了俄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②俄国在摆脱落后道路上迈进了一步,加强了沙俄对外扩张的军事力量。

③沙俄君主专制和封建农奴制度不但没有受到触动,反而得到强化。

二、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内容与影响

1、背景:

(1)农奴制对社会发展的阻碍。

①自17世纪下半叶,俄国经济生活中出现了新现象。

手工工场开始建立,商品经济也随之发展,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全俄市场逐渐形成。

②但俄国的资本主义受到占统治地位的封建农奴制的压抑和束缚,发展缓慢。

③到19世纪,没落腐朽的农奴制度已经严重阻碍俄国社会的发展。

(2)空前严重的社会危机:

1856年,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农奴制的弊端暴露无遗,沙皇专制也面临空前的政治危机。

废除农奴制遂成当务之急。

2、内容:

(1)自由: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废除农奴制法令,农民获得自由民权利和地位,自由经营工商业,订立契约,拥有动产、不动产和独立处理个人以及家庭事务。

(2)份地:

地主不得任意买卖、处罚农民。

农民交纳赎金后,可得到一块份地。

法令还规定了赎买土地的手续和赎金计算方法。

3、影响:

①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②但由于改革是自上而下进行的,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加上19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