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广场招商手册基本文案概念稿.docx
《运河广场招商手册基本文案概念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河广场招商手册基本文案概念稿.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运河广场招商手册基本文案概念稿
运河广场招商手册基本文案概念稿
金庸题字:
运河千古流,西湖笼烟柳
第一部分:
封面前言
杭州“变奏曲”
未来10年中杭州将形成的“一主三副、双轴六组团、六条生态带”的大都市框架,和“东动西静南新北秀中兴”的城市新格局。
杭州市未来发展规划,也无不在向市民们展示着交通西进、钱江新城、运河整治以及西湖环湖南线景区整合、天然气利用等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规划前景,风格迥异,引人入胜,预示着我们这座城市将发生巨大变化。
始凿于春秋末期的京杭大运河,经过隋、元两代的两次大规模扩展,形成自北京至杭州全长1974公里、联结五大水系的漕运和民间商贸物流大动脉。
千里运河余杭止。
在杭州境内30多公里的河道,由北向东贯余杭、拱墅、下城、江干四区。
史书记载,运河交通孕育了杭州城,堤岸围就了杭州西湖,其辟展又扩大了杭州地域,水网格局了杭州街巷,水运带动了杭州经济,使其成为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的东南名郡。
大运河的波涛节拍,应和着杭州悠悠千年的发展节奏。
1997年,杭州结合旧城改造和城区整治,提出了发掘和经营运河文化、塑造运河这张城市新名片的设想。
投入数十亿元,重现古运河风貌。
地方政府思考着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沿河百姓惦记着生活和居住条件的改善,旅游部门考虑开发新的旅游资源,文物专家则呼吁原汁原味的保护。
运河虽无言,但它会记录一段段故事……
第二部分:
杭州城市现状概况
一、杭州市未来发展状况
1、东“动”、西“静”、南“新”、北“秀”、中“兴”的城市新格局(发展规划)
⑴2001年,杭州顺利实施了萧山、余杭的撤市设区工作,市区面积扩大到3068平方公里,人口达373万,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区域性城市,为实现杭州的持续发展拓展了广阔的空间。
市委、市政府抓住这一历史性发展机遇,提出了“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的战略目标,确立了“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的目标构架。
⑵未来的杭州将形成东“动”、西“静”、南“新”、北“秀”、中“兴”的城市新格局。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新规划提出“以城市交通发展方向和布局结构为导向,加快道路交通建设,完善城市道路网,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合理引导小汽车发展,实行有效的城市交通需求管理”。
到规划期末,形成路网完善、功能明确、结构合理、管理先进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道路交通各项指标达到国标的中上限。
为此,在道路网规划上将围绕新的城市发展格局,以快速路为主骨架,结合其他主次干路,组成以方格网为基础,环路加发射线,功能明确、级配合理的城市道路网络。
A、城市快速路系统:
由“一环三纵五横”组成,联系城市各组团,具有较高的通行能力。
“一环”:
即绕城公路,全长123公里,采用高速公路标准,主要疏解过境车流,同时对入城交通起分配作用;“三纵”:
指上塘路-中河路-复兴大桥-江南大道(塘栖组团-主城-滨江-长河镇-临浦组团);01省道-货运环路-九堡大桥-通惠路(临平城-下沙城-江南城-临浦组团);临丁路-石桥路-秋涛路-西兴大桥-风情大道;“五横”:
指文一路-德胜路(余杭组团-主城-下沙城-义蓬组团),原320国道(杭富段)-之江大桥-彩虹大道(富阳-转塘-江南城-瓜沥组团),石祥路-石大路-海宁东西大道,天目山路-环城北路-艮山路,中兴路-机场快速路。
城市主次干路系统:
主城的主次干路要进行功能划分,调整宽度和横断面。
主干路宽度达到36至60米,次干路达到30至36米。
同时,城市的主要出入口和快速路与主次干道相交处设置立交,城市道路与铁路相交处设置立交,主次干道相交采用平面交叉.
公共交通:
杭州将建立一个以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公共汽电车为主体,其他公共交通方式为辅的多层次公共交通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网布局:
以东西线和南北线组成的“十”字线为骨干,与其他轨道线路一起,最终形成一个贯通城市各个组团间及其内部各主要客运交通集散点的网络。
B、城市环境建设规划
根据建设生态城市的要求,杭州在规划上设置了6条生态带。
要点纵深
6条生态带:
(1)灵龙风景区—西湖风景名胜区,
(2)径山风景区—西溪湿地生态风景区,(3)超山—半山、皋亭山风景区—彭埠交通生态走廊,(4)石牛山生态旅游区—湘湖旅游度假区,(5)青化山生态区—航坞山—新街绿化产业区,(6)东部沿江湿地区。
城市绿地系统:
此外,以创建具有杭州特色的国际花园城市和国际风景旅游城市为目标,杭州还将高起点、高标准地建设城市绿地系统。
规划要求,到2005年,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人均绿地12平方米,到2020年,这两项指标将提高到45%和20平方米。
运河两岸开辟20至30米绿化带。
绿地率:
为了让绿色延伸到每一个人的身边,规划还对单位和居住区的绿地率提出了指标。
城市单位的绿地率不低于35%,新建居住区不低于30%,旧区不低于25%。
可以预见,具备了“山、湖、城、江、田、海、河”等都市生态基础网架的杭州,将以一个山水城林,和谐共生的生态之城形象,打出自己更加亮丽的“名片”!
⑶杭州的城市布局,将从原来以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线的跨江、沿江网络化组团式布局,形成“一主三副、双轴六组团、六条生态带”的开放式空间结构模式。
“一主三副”:
构成杭州的中心城区,是体现城市形象的主体区域。
主城:
包括上、下城区,以及西湖、拱墅、江干城区部分,是全省的政治、经济、科教、信息、文化中心和旅游中心。
三大副城:
指江南城、临平城和下沙城。
“双轴”:
指东西向以钱塘江为轴线的城市生态轴,南北向以主城———江南城为轴线的城市发展轴。
“六大组团”:
杭城的外围组团,分南北两片,通过吸纳中心城区人口和产业功能的扩散,形成各具特色的卫星城镇和城镇群。
北片,由塘栖、余杭和良渚组团组成。
塘栖组团包括塘栖、仁和两镇,积极发展休闲观光旅游,适当发展轻纺、食品工业,建设区域物流集散中心,是杭州向北辐射的主要基地;余杭组团依托余杭、闲林、仓前三镇临山依水的风景优势,发展以休闲度假型别墅为特色的远郊住宅区,同时形成未来西部高教产业群和科研基地;良渚组团结合良渚文化遗址群保护,控制合理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发展以良渚文化和生态农业为主题的文化休闲旅游。
南片,由临浦组团、瓜沥组团和义蓬组团组成。
临浦组团以临浦为中心,包括义桥、戴村,作为城市远期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空间,并向浙中地区辐射;瓜沥组团依托瓜沥、衙前、坎山
2、杭州市未来城市发展定位
⑴“人间天堂”杭州进军国际花园城市
“国际花园城市”是一个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在世界上的最高荣誉。
有不少城市已经获得或正在争取这个荣誉。
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近年来不断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加强城市环保和生态建设,积极准备申报参加2003年国际花园城市评比,向“绿色奥斯卡”进军。
景观改善、遗产管理、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和未来规划,是国际花园城市评比的5项标准。
杭州的申报工作,始终紧扣这5个方面。
景观改善:
城市绿地不断增加,1998年到2000年,年均扩绿200万平方米以上,2001年新增绿地700万平方米,城区拥有公园71个,面积498公顷。
西湖风景名胜区已被中国政府列入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预备清单。
遗产管理:
有文物保护单位152处(其中全国重点文保单位12处)和文物保护点215处,并在所有国家级和重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立专门文保机构。
实施抢救保护工程,以点带片,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街区的保护。
环境保护:
确立“环境立市”。
全面实施“蓝天、碧水、绿色、清净”工程。
对城市生活垃圾实行分类收集,统一无害化填埋,处理率达100%。
注重发展都市型生态农业,加强环境管理与监测,每日向社会发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公报和预报。
公众参与:
建立环境教育基地,开设环境教育课,创建绿色学校、绿色社区。
引导市民种植纪念树、纪念林,平均每年都有逾百万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积极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
就城市建设和规划等广泛征求市民意见。
未来规划:
城市规划始终体现生态优先、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和区域协调原则,把建设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和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中心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目标定位。
至2050年建成生态环境良好、城市景观优美、服务设施完善的现代化国际风景旅游城市。
⑵杭州的城市发展目标为“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的重要中心城市,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城市发展方向“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构筑区域协调发展的网络化城市。
新一轮《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纲要》(草稿)提出,杭州的城市性质是———“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的重要中心城市,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城市发展方向“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构筑区域协调发展的网络化城市。
城市布局一主三副、双轴六组团、六条生态带。
⑶交通是一城市血脉,生态决定一城市品位,历史文脉则是一城市灵魂,这三者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也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要素。
杭州大都市发展战略蓝图中,对“一主三副、双轴六组团、六条生态带”以及“东动、西静、南新、北秀、中兴”城市新格局的定位和规划是十分科学的。
特别是在大都市蓝图中,将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历史文化保护放在重要位置上,构思了十大工程,并已开始组织实施市区道路建设两年大会战。
蓝图体现的基础先行、生态优先、保护文脉的精神,必将在加快杭州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大大提升杭州的城市品位。
杭州根据自身优势,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旅游业的方针,但有传统优势的基础工业也要发展。
二、杭州市政府政策导向
1、政策面
⑴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扩大新的消费领域。
加快发展旅游业。
积极实施“旅游西进”,加快旅游资源开发建设。
加快建设杭州全国旅游电子商务中心,组建杭州旅游集散中心。
进一步办好“西湖博览会”,加强旅游对外宣传,提高杭州优秀旅游城市的知名度。
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
积极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型业态和服务方式,高标准建设好商业特色街区,全面提高杭州商贸业的品位和整体形象。
加强县(市)城镇和中心集镇商业服务网络规划和建设,切实改善农村购物环境,繁荣活跃农村市场。
进一步发展房地产业,加快经济适用房建设,完善廉租房供应,培育完善房地产市场。
继续大力推进交通、通信、文化、体育、医疗保健和各种社区服务、中介服务等产业的发展,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⑵坚持高强度投入,切实加强重点建设。
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切实加强重点工程建设。
重点抓好上塘高架路延伸、文晖立交、绕城公路及“交通西进”工程、运河和市区河道综合整治、七格污水处理厂、钱江新城基础设施、钱江四桥、天然气利用工程、第二长途通信枢纽大楼等项目建设。
加快地铁一号线、江东和临平工业区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尽快开工建设。
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还要切实抓好农业水利、工业技改、商贸旅游和社会事业等方面的重点建设项目。
⑶适应加入世贸组织新形势,全面推进新一轮开放。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加快外贸经营主体多元化和市场多元化,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努力保持外贸出口的稳定增长。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和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含量高、带动性强的大项目。
进一步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制,加强“以外引外”,做好专业化招商。
进一步加强国内经济合作,加强与上海等周边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积极吸引国内大企业、大集团来杭设立企业总部、研发机构,鼓励外地投资者来杭投资创业。
⑷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改善经济发展环境。
继续实施“蓝天、碧水、绿色、清静”工程,加快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对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大力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打造“信用杭州”。
继续把“两个确保”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巩固和扩大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的覆盖面,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深入开展“春风行动”,发展慈善事业,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保护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
2、基础面
⑴首先,交通条件。
杭州是浙江的政治经济中心,也是上海经济区的重要枢纽城市,具有日趋完善的交通网络。
以杭州为中心的浙江省三纵两横高速公路网将于明年全部建成,还有沪杭甬、苏沪杭和浙闽环海高速公路,浙赣、杭宣、沪杭甬铁路连通省外。
我省还有杭州、宁波、温州等7个民用机场。
⑵其次,经济基础。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杭州社会经济实力显著增长,成为目前中国经济最具潜力的城市之一。
2000年杭州的经济总量列副省级城市的第3位,省会城市的第2位。
旅游经济方面,2000年全市接待海外旅游者约79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2.9亿美元,接待国内旅游者225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90亿元,旅游总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1个百分点。
⑶再次,环境条件。
杭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卫生文明城市。
全市拥有西湖和千岛湖两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个国家森林公园,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其深厚的文化沉淀倾倒了古今中外无数游客,在世界上已拥有一定的知名度。
⑷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为杭州未来发展提供了组织保证。
杭州未来发展,得到了国家旅游局、浙江省委、省政府和杭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各级政府部门的全力支持,为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附:
⑴与时俱进再铸辉煌副市长杨戌标谈城市规划
新世纪来临不久,杭州便面对着中国入世、国内竞争国际化的局面,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的新形势。
杨戌标如数家珍般介绍了杭城未来格局。
他说,杭州必须坚定实施“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战略,构筑以市区为中心、县城为依托、中心镇为基础,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市域网络化城市。
并按照创建“国际花园城市”和“生态城市”的目标和要求,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构筑自然风貌与城市景观交相辉映的绿色大都市,建设生活居住、旅游购物、求知创业的人间新天堂。
具体地讲,就是要坚持生态优先和不求最大、但求最佳的原则,逐步形成“一主三副、双轴六组团、六条生态带”,(即一个主城,江南城、临平城、下沙城三个副城;东西向以钱塘江为轴线的城市生态轴、南北向以主城———江南城为轴线的城市发展轴,临浦、瓜沥、义蓬、塘栖、余杭、良渚六大组团;规划在中心城区、外围组团之间设置六条生态隔离带,保持组团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和“东动西静南新北秀中兴”的城市新格局,推动杭州从以西湖为中心的“西湖时代”,迈入以钱塘江为轴线的“钱塘江时代”。
杨戌标说,实施大都市发展战略,是杭州市应对“入世”新形势、贯彻扩大内需方针、适应行政区划调整、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所采取的重大举措;是拉动投资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产业转型,改善城乡二元结构,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民、农村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整合省会城市资源,完善中心城市功能,提升历史文化名城品位,塑造人间新天堂,增强杭州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杭州行政区划调整为实施大都市发展战略提供了可能和条件,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客观要求必须实施大都市发展战略。
通过大都市发展战略,不仅可以推进城市化进程,而且还可以带动工业化和信息化,确保杭州市区在2005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现代化的都市必须有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与之相匹配”。
杨戌标说,为了实施好大都市发展战略,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农业基础、城市交通、生态环境、高新技术、工业技改、旅游商贸、文化设施等方面规划并实施70余项重点工程。
市委特别要求集中力量抓好交通西进、钱江新城、市区道路建设两年大会战、运河(杭州段)和市区河道综合整治与开发、市区西部保护与发展、江东和临平工业区、良渚遗址保护与开发、地铁一号线、大学城、商业特色街区等十大工程的建设。
这些工程具有极强的基础性和先导性,能否如期优质实施好这十大工程,对杭州市能否成功实施大都市发展战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至关重要。
⑵茅临生:
把杭州建成繁华开放的“购物天堂”
茅临生在商贸流通企业调研时强调把杭州建成繁华开放的“购物天堂”。
他强调,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的战略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扩大对外开放,推进商贸战略性结构调整,深化商贸流通体制和企业的改革,加快商贸流通现代化建设。
在麦德龙超市、家友超市和易初莲花超市调研时,茅临生对这些以发展连锁业为主的新型业态的做法大为赞赏。
他说,这些知名零售企业加快了杭州市流通产业的结构调整,丰富了商业业态,有效地促进了传统商业的发展和改造提升。
这些企业今后要用更开放的意识推进现有商业资源的多元化优化组合,推动连锁企业的规模化、规范化发展,从而降低采购成本和信息技术成本。
基于商贸企业最后的竞争都是规模竞争,因此要通过进一步拓展市场,增加服务网点,扩大市场占有率,在市场竞争中形成航空母舰。
各有关部门应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投资和扩大经营规模,使有实力的零售企业生产资本越做越大,推进商业资本、资产和资源向优势企业和优秀企业集聚,努力做大做强商贸企业。
对于杭州今后的发展,茅临生指出,物流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空间,构筑杭州这个大都市,紧要地应加快建设信息、金融和物流中心,更好地发挥中心城市的流通集聚功能。
杭州市要按照构筑大都市的目标,加快商贸流通现代化建设,努力把杭州建设成为繁华开放的“购物天堂”和区域性物流中心。
⑶王国平:
学习上海经验搞好运河整治
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
为使黄浦江两岸的“黄金地段”真正发挥“黄金效益”,成为新世纪上海的核心景观带,上海市专门成立了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组建了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具体负责对规划面积22.6平方公里的黄浦江两岸地区进行综合开发。
通过工程建设,黄浦江两岸将从原来以交通运输、仓储码头、工厂企业为主,转变为以金融贸易、旅游文化、生态居住为主,实现由生产型到综合服务型的功能转换。
在听取了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情况的介绍后,王国平指出,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是市第九次党代会确定的今后5年杭州城市建设的“十大工程”之一,要按照“百年大计、世纪精品”的要求,高水准、高质量地搞好工程的规划设计和开发建设。
借鉴上海经验,结合杭州实际,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要提高思想认识。
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不是一项普通的城建工程,我们要从提升杭州城市品位、延续历史文脉、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高度,从建设“人民之河”的高度,充分认识搞好这项工程的重大意义。
二要明确功能定位。
运河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要提升、充实的,如运河的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商贸、居住等功能;一类是要控制、弱化的,如运河的工业、航运、水利等功能;还有一类是要淘汰的,如运河的排污功能等。
对实施综合整治和保护开发后的运河,应当具备哪些功能,应当有一个什么样的定位,都要进一步明确。
三要突出功能转换。
对运河杭州段实施综合整治和保护开发,不是对运河两岸地区推倒重来,而是要进行功能转换。
运河沿岸的码头、企业等原则上都要搬迁,都要进行功能转换。
四要完善规划。
按照编制概念性规划、邀请中外专业设计单位参与规划编制和优化规划方案“三部曲”,高起点搞好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规划,大开城门,博采众长。
五要按照“统一规划、市区联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坚持标准、自求平衡”的原则,抓紧理顺体制,完善机制,制定政策。
三、杭州市商业发展状况
1、杭州市商业发展状况
2000年杭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03.95亿元,比上年增长12.5%。
流通业态日趋多样化,贸易网点增长迅速,全市平均每千人拥有各类批发零售贸易网点17个。
市区的延安路是国家有关部门命名的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
2000年末,全市消费信贷余额达137.06亿元,同比增长1.66倍。
消费信贷范围扩大,手续不断简化。
住房及装修、汽车、大件耐用消费品、旅游、助学等信贷消费进一步开拓。
改革开放以来,杭州商贸流通业得到迅速发展,流通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去年全市商贸业实现增值156.9亿元,仅次于制造业,占全市GDP的11.3%。
今年1至9月份商贸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市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336.77亿元,同比增幅达13.6%。
与此同时,一个多元化、多层次、开放型的杭城市场新格局正在形成。
杭城大型商场的错位经营,特色经营,正在逐渐改变百货业长期形成的千店一面经营雷同的模式,杭州大厦、百货大楼、银泰百货、解放路百货商店等大型商场走出了连续几年销售下降低谷,零售额已占市区总额的15%以上,今年1至9月增幅21.3%。
商品专业市场门类众多,档次提高,交易活跃。
到去年底全市有各类商品专业市场691个,成交额达640亿元。
连锁商业等新型业态快速发展,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全市已有连锁企业24家,连锁门店611个。
今年1至9月,8家重点超市零售额同比增长23.4%。
连锁业种已有日用品、食品、洗涤、医药、图书、快餐等十余种。
外资零售企业麦德龙、易初莲花、欧尚、百安居、利星购物中心、好又多、顶新乐购及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等大卖场、连锁店相继在杭落户。
这一切都为推进杭州商贸业与国际市场接轨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入世”后,中国零售业将全面进入国际化竞争时代,面临新的发展压力。
与国际零售商业集团相比,我国商业企业存在着技术、管理、规模、企业制度等方面的差距,一部分市场份额会被外商占去,会有一批国内零售企业在经营上陷入困境,甚至倒闭。
面对WTO的挑战,杭州零售业怎么办?
市贸易局局长吴德隆认为,杭州商贸企业必须正视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深化改革,加快调整、提升和创新,以适应加入WTO后的市场开放和发展需要。
具体说要做好以下四点。
一是以市场为导向,深化商贸企业的体制改革,推进商贸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二是创品牌,抓经营特色,增强商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是加大开放力度,引进国外知名品牌和商业资本,推动杭城商业的进一步繁荣。
四是加快杭州市商业现代化步伐,推进传统商业向现代商业的转变。
据了解,在“中国零售业现状及发展趋势论坛”上,将介绍加入WTO后的形势,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的发展趋势及相关产业与零售业的关系,帮助商贸企业理清发展思路,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今后,杭州市将每年举办1至2次不同主题的全国性论坛会,以不断推进商贸流通业研究新情况,促进新发展。
2、零售商业状况
⑴自改革开放以来,杭州的零售商业一改原有传统单一的经营模式,无论在经营规模、经营业态和经营特色等方面都获得了较大地发展,形成了大商场、连锁店、专业商品市场“三足鼎立”的格局,并组成了一个较为发达的零售网络,提高了都市的繁华程度。
在1990年以前,杭州的大型百货商场仅有解放路百货商店一家,到1999年已先后建设起杭州百货大楼、杭州大厦、天工艺苑、景福百货大楼、银泰百货等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场12家,其中年商品销售额在亿元以上的有9家。
这些大商场的兴起,为杭州零售商业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近几年来,不少大商场开始走出单一化经营模式,调整结构,发挥特色,逐步向餐饮、娱乐、旅游等领域拓展,使大商场的服务功能不断得到提升,成为广大消费者购物、娱乐、休闲的热点场所。
随着连锁业兴起,杭州零售商业加快了迈入现代化商业的步伐。
到1999年底,市区已有连锁超市、便民店440家,销售额达到23亿元,占市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
连锁经营的业种,包括日用品、副食品、洗涤用品、照相、医药、书店、快餐等10余种。
此外,仓储式超市、各类名牌商品专卖店也应运而生,日益增多。
连锁商业的发展已成为了杭州商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和零售商业经营形式的重要方向。
专业商品市场也是杭州零售商业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活跃流通,繁荣市场,方便人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
到1999年底,杭州各类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