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
2019-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西汉建立的时间、开国皇帝、都城;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措施;“文景之治”。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出示与本课相关的史料,学生阅读史料提炼要点。
小组合作,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多媒体播放视频短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形成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认识到西汉社会经济之所以得到恢复和发展,是由于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休养生息政策。
教学难点:
“文景之治”。
【学情分析】
学生对老子的“无为而治”,庄子的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的思想主张有了初步的了解,因而,认识休养生息政策的含义就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方法】
材料研读法、讨论归纳法、联系对比法。
【教具】
导学提纲、历史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新课导入】
西汉初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治理天下,实现西汉王朝的长治久安?
”联系所学,首先要吸取秦朝灭亡的经验教训。
回忆:
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秦的暴政)思考:
秦的暴政和秦末长期的战乱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由此导入新课。
一、西汉的建立
教师指导:
请同学们看教材第54页的内容,从中找出描写西汉初年社会状况的句子。
学生回答:
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
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的田地荒芜。
当时连皇帝的马车也配不齐毛色相同的四匹马,有些将相出行只能乘牛车,人民得不到温饱。
教师讲解:
确实如此,西汉初年,有三大社会问题非常突出:
一是经济凋敝;二是边境不安;三是诸侯王割据称雄。
其中经济问题最大,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投影展示: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汉书·食货志》
教师讲解:
材料选自《汉书》,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汉初的经济状况,当时谷物奇缺,物价昂贵,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
那么,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我们前面所学内容,讨论一下,西汉初年经济凋敝的原因是什么?
小组讨论:
略。
学生回答:
西汉初年经济凋敝的原因是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农民战争的破坏以及楚汉之争的破坏。
教师引导:
再具体一点。
学生回答:
秦朝时,每年服徭役的人不下300万,繁重的徭役,迫使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农业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沉重的赋税使农民大量破产,使社会出现了经济凋敝的景象。
再加上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的影响,就出现了材料中所提到的现象。
二、休养生息政策
教师解读名词“休养生息”:
国家在社会大动荡或大变革之后,统治者实行的减轻人民负担,保养民力,增加人口,以达到恢复社会经济,稳定政治统治的政策。
请学生看大屏幕,教师投影展示如下四则史料:
史料一 秦之所以失天下者何?
我之所以得天下者何?
——刘邦
史料二 “兵皆罢归家”。
诏曰:
“……民前或相聚保山泽,不书名数,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
”
——《汉书·高帝纪》
史料三 ……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
——《汉书·食货志》
史料四 农,天下之本……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汉书·景帝纪》
学生分析归纳出休养生息政策的措施。
(学生小组合作,分析材料,归纳措施)①吸取秦亡的教训。
②士兵还乡,释奴为民,增加农业劳动力。
③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
④重视农业生产。
教师设疑:
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师生一起总结作用:
(1)增加劳动力。
(2)减轻人民负担。
(3)恢复农业生产。
(4)缓和社会矛盾→使汉初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三、“文景之治”
播放《文景之治》视频,思考什么是“文景之治”?
请学生看大屏幕,教师投影展示如下史料:
史料一 农,天下之本也。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汉书·景帝纪第五》
史料二 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史记·孝文本纪第十》
史料三 年八十已上,赐米人月一石(dàn),肉二十斤,酒五斗。
其九十已上,又赐帛人二匹,絮三斤。
——《汉书·文帝纪第四》
指导学生总结文帝、景帝时期的主要措施:
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②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③重视“以德化民”。
教师继续投影如下史料,师生共同归纳“文景之治”的表现。
史料一 自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
——《史记·平准书》
史料二 海内安宁,家给人足。
——《资治通鉴》
史料三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汉书·食货志》
表现:
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老师强调:
“文景之治”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治世局面。
合作探究:
与秦朝的统治政策相比,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有怎样的好处?
能与民休息,使人民安居乐业,提高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的恢复,从而使粮价大大降低,农民能够稳定地提供赋税徭役,也促进了其他行业的发展。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汉朝统治进一步巩固起来。
畅所欲言:
文帝和景帝的“勤俭治国”和“以德化民”给我们什么启示?
对现在的国家治理有何现实意义?
成由俭、败由奢;我们现在既要依法治国,更要以德治国。
教师总结:
汉初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带来的经济繁荣,为西汉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也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提供了客观条件。
【板书设计】
2019-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同步测试
练习题
1.(2018秋•滦县期中)“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这是唐朝诗人王珪所作《咏汉高祖》中的诗句,下列属于汉高祖成就的是( )
A.建立汉朝B.降低田赋,实行三土税
C.废除严刑苛法D.开创“文景之治”同面
【分析】本题以“《咏汉高祖》”为切入点,考查了刘邦建立西汉的知识。
【解答】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是现在的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故唐朝诗人王珪所作《咏汉高祖》中的诗句与刘邦建立汉朝有关。
故选:
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刘邦建立西汉。
2.(2018秋•卓尼县期中)西汉初年,汉高祖采取以轻徭薄赋、发展生产为主要措施的休养生息的政策,其根本目的是( )
A.吸取秦亡的教训B.巩固封建统治
C.发展经济D.减轻人民的负担
【分析】本题考查文景之治,知道封建统治者实行各种措施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
【解答】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了秦朝因暴政灭亡的教训,采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措施,其根本目的是巩固统治,同时这些措施的实行客观上起到了减轻人们负担和发展生产的作用。
故西汉初年,汉高祖采取以轻徭薄赋、发展生产为主要措施的休养生息的政策,其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文景之治,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封建统治者实行各种措施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
3.(2018秋•阳新县校级期中)以下促进经济恢复的政策中,不是汉高祖所采取的是( )
A.把田租税率定为十五税一
B.释放一些奴婢为平民
C.凡退役归农的军官士兵,免除若干年徭役
D.连续十五年全免田租
【分析】本题以“汉高祖”为切入点,考查汉初修养生息政策。
【解答】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让士兵还乡务农,又释放一些奴婢为平民,注重农业生产发展,这些措施都属于休养生息。
其中连续十五年全免田租是汉文帝时期的措施。
故选:
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注意掌握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
4.(2018秋•黔东南州期中)公元前202年( )建立( )朝,定都( ),史称西汉。
A.秦始皇秦咸阳B.刘邦汉长安
C.刘秀汉西汉D.夏禹阳城
【分析】本题以“公元前202年”“西汉”为切入点,考查西汉的建立。
【解答】秦灭亡后,项羽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最后项羽战败。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故选:
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汉的历史及对历史时间的识记和理解。
5.(2017秋•市南区期末)文物是物化的历史、凝固的历史,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佐证。
从下面这幅汉墓出土的牛车的文物图片中,我们能提炼出的最准确的信息是( )
A.西汉初年牛车普及B.西汉初年经济凋敝
C.牛力气大,适宜拉车D.当时交通不便
【分析】本题以汉墓出土的牛车的文物图片为切入点,考查考查西汉的社会发展状况。
【解答】据所学知,经过秦末以来长期的战争,西汉建立初期经济凋敝,马匹稀少,所以出行只能用牛车。
所以从如图这幅汉墓出土的牛车的文物图片中,我们能提炼出的最准确的信息是西汉初年经济凋敝。
故选:
B。
【点评】注意对图片的解读,识记西汉建立初期的社会状况。
6.(2018春•龙凤区校级月考)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
A.各处分封制弊端B.削弱王国势力
C.清除宦官专权D.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分析】本题考查西汉的建立,知道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初经济残破、百废待兴,所以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西汉的建立,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7.(2018秋•如皋市校级期中)下列属于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背景的是( )
①兵皆罢归家
②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③吸取秦速亡的教训
④秦的暴政和秦末战乱导致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背景。
汉高祖时期,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开始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初统治者吸取秦速亡的教训,加上秦的暴政和秦末战乱导致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①是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内容。
②③④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的相关史实。
8.(2018秋•萧山区期中)汉初统治者吸取秦王暴政,采取了什么政策来恢复经济( )
A.统一货币B.分封制C.统一赋税D.休养生息
【分析】本题考查西汉的建立,知道西汉初年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解答】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西汉建立后,社会十分贫困,汉高祖通过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来恢复经济、发展生产。
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
故汉初统治者吸取秦王暴政,采取了休养生息来恢复经济。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西汉的建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9.(2018秋•鄞州区校级期中)《汉书食货志》记载:
“汉兴……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俱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税一。
”文中的“上”是( )
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武帝D.汉光武帝
【分析】本题考查西汉初年的社会状况、西汉初期的汉高祖及其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
【解答】由材料“汉兴…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税一”可知这是描绘汉初经济的贫困,此处“上”指的是汉高祖。
汉高祖为恢复经济的发展,采取了减轻百姓赋税、田租十五税一、徭役和兵役负担,发展农业生产的与民休息的休养生息政策。
故“上”是汉高祖刘邦。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汉朝初年的状况以及休养生息政策。
10.(2018秋•市北区期中)西汉初年,在文帝和景帝的治理下,汉朝出现了一个社会稳定、国家繁荣的时期,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为“文景之治”,你认为形成“文景之治”局面的原因有哪些?
( )
①皇帝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②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③重视发展农业
④以德化民
⑤焚书坑儒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分析】本题以“形成“文景之治的‘局面的原因’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文景之治的相关内容。
【解答】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他们还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人民富裕起来,历史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据此①②③④符合题意。
⑤焚书坑儒与秦始皇的治国措施有关。
故选:
C。
【点评】本题掌握文景之治相关知识。
重点熟记基础知识。
11.(2018秋•龙泉驿区校级期中)近年来,全国各地严抓醉酒驾车。
运用所学知识,你来分析:
如果是汉文帝,他会主张采取何种举措来治理醉酒驾驶现象?
( )
A.强迫人们遵守B.“德”教化人民
C.提倡以农为本D.轻徭薄赋
【分析】本题以酒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文景之治。
【解答】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注意调整统治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
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
文景时期,国家统一,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故B选项符合汉文帝采取的措施。
故选:
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熟练掌握我国历史上的盛世景象。
12.(2018秋•黔东南州期中)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与了很大的增强,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统治局面为( )
A.刀耕火种B.炎黄子孙C.春秋战国D.文景之治
【分析】本题以“文帝和景帝时期”为切入点,考查文景之治。
【解答】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
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
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故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与了很大的增强,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统治局面为文景之治。
故选:
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应用能力。
理解并识记历史上的治世局面。
13.(2017秋•梁平区期末)历史学科具有让后人吸取前人智慧的价值。
“文景之治”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在于( )
A.大乱之后必有大治
B.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兴衰纷乱,循环往复
D.统治者可以通过调整政策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文景之治,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
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
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统治者可以通过调整政策推动生产力发展是“文景之治”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文景之治,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4.(2017秋•海港区期末)“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王朝,汉文帝、汉景帝励精图治、休养生息,为汉朝走向鼎盛打下了坚实基础。
这一时期( )
①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②提倡勤俭治国
③重视“以德化民”
④发生了楚汉之争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景之治的相关史实。
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汉文帝、汉景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他们还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人民富裕起来,历史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①②③正确,A项符合题意;楚汉之争发生在秦朝灭亡后,西汉建立前。
④不符合题意,故选项BCD三项不合题意。
故选:
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识记文景之治的相关史实。
15.(2018春•商水县期末)下面是四位同学排演的“文景之治”的课本历史剧,你认为不确切的是( )
A.农民张三因为努力耕作受到政府奖励
B.县官王平因为关心农桑受到景帝提拔
C.文帝的夫人因为铺张浪费受到训斥
D.劳动人民摆脱了贫困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景之治的相关史实。
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解答】西汉王朝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他们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
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
他们还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文帝以身作则,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园林以至车骑都没有增加。
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
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
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
选项ABC均符合文景之治的史实;选项D当时劳动人民相对于前代虽然比较富裕,但没有摆脱贫困,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识记文景之治的相关史实。
16.(2018春•莒县月考)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历史期末考试,希望中学七年级一班的李刚以“和谐”为主题进行了知识总结:
传说中尧舜禹的“禅让制”是古代最民主和谐的政治制度;秦朝蜀郡太守李冰建造的都江堰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春秋时期的墨子主张“兼爱”“非攻”,主张人与人之间和谐;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人与自然应当和谐;西汉武帝时期的“文景之治”是古代封建王朝政治和谐的一个典例。
你能发现李刚的知识总结中有几处错误( )
A.1B.2C.3D.4
【分析】本题以“和谐”为主题的知识总结为依托,考查的是禅让制、都江堰的修建、百家争鸣和文景之治的知识。
【解答】都江堰是秦国的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的,不是秦朝。
墨子是战国时期的鲁国人,不是春秋时期。
文景之治指的是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的统治,不是汉武帝。
因此说李刚的知识总结中有3处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以“和谐”为主题的知识总结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禅让制、都江堰的修建、百家争鸣和文景之治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17.(2017秋•西华县期末)“文景之治”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其经济文化发展都达到了较高水平。
“文景之治”的表现不包括( )
A.政治清明B.国力强盛C.人民富裕D.国库充盈
【分析】本题考查文景之治,知道“文景之治”的表现不包括人民富裕。
【解答】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
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
文景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故“文景之治”的表现不包括人民富裕。
故选:
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识记文景之治的相关史实。
18.(2017秋•乌鲁木齐期末)西汉早期,为了恢复社会经济发展,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与汉文帝、汉景帝连续几代帝王都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措施。
这些措施的相同点是( )
①都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②都吸取了秦亡的教训,轻徭薄赋
③都让士兵还乡务农
④都加强思想控制
A.①③④B.②③C.①②D.①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
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
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
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解答】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
汉高祖死后,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修养生息的政策,轻徭薄赋,注重农业生产,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西汉早期,为了恢复社会经济发展,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与汉文帝、汉景帝连续几代帝王都采取的一系列相应的措施的相同点是:
都推行休养生息政策;都吸取了秦亡的教训,轻徭薄赋。
故选:
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
理解并识记文景之治的相关史实。
19.(2018秋•老河口市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失作业,而大饥,几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选出)醇(纯一色的四匹马),而将相或(有的)乘牛车。
上(立帝)于是约法省禁(制订多节的措),轻(减轻)田租,什伍而税一(收入的十五分之一用来交税)
﹣﹣﹣《汉书•食货志》
(1)由材料可知,西汉建立后,统治者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状况?
造成此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一中的“上”是哪个皇帝?
材料二:
夫农,天下之本也。
﹣﹣﹣汉文帝
材料三: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终(把它们当作货币使用,它们真正根本的作用。
)……令郡国务劝农桑(下今郡国官员以劝勉农桑为首要政务)。
(3)材料二、三体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具有的相同思想是什么?
在这两位皇帝时期出么样的统治局面?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景之治、西汉建立的相关史实。
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
汉高祖死后,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解答】
(1)据材料一“民失作业,而大饥,几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选出)醇(纯一色的四匹马),而将相或(有的)乘牛车。
”可知,西汉建立后,统治者面临的是残破荒凉的经济形势。
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是造成此局面的原因。
(2)材料一中的“上”是汉高祖刘邦。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
刘邦就是汉高祖。
(3)据材料二“夫农,天下之本也。
”材料三“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终(把它们当作货币使用,它们真正根本的作用。
)……令郡国务劝农桑(下今郡国官员以劝勉农桑为首要政务)。
”可知,材料二、三体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具有重视发展农业(或以农为本)的相同思想。
在这两位皇帝时期出“文景之治”的统治局面。
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
文景时期,百姓富裕,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