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电课程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84143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51.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电课程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模电课程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模电课程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模电课程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模电课程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模电课程设计.docx

《模电课程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电课程设计.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模电课程设计.docx

模电课程设计

模拟电路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课题:

集成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

 

集成直流稳压电源

一、设计任务与要求

1、设计要求

(1)输出电压可调:

Uo=+3V~+9V

(2)最大输出电流:

Iomax=80mA

(3)输出电压变化量:

△Uop-p≤5mV

(4)稳压系数:

Sv≤3×10-3

2、设计任务

(1)选择变压器、整流二极管、滤波电容及集成稳压器来设计直流稳压电源。

(2)掌握直流稳压电源的调试及主要技术指标的测试方法。

3.通过集成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要求学会:

(1)电源变压器只做选择性设计;

(2)合理选择集成稳压器;

(3)完成全电路理论设计、绘制电路图;

(4)撰写设计报告。

二、方案设计与论证

小功率稳压电源由电源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和稳压电路四部分组成,首先变压器输入为220V交流电压,输出为12V交流电压,然后整流滤波用整流二极管4个组成单相桥式整流电路,最后经滤波电容滤除纹波,实现输出直流电压在3~9V可调。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整流方式

性能

半波整流

全波整流

桥式整流

输出电压平均值

0.45U2

0.9U2

0.9U2

整流管承受的反向电压URM

U2

2

U2

U2

流过整流管的平均电流IF

0.45U2/RL

0.45U2/RL

0.45U2/RL

负载上的平均电流Io

0.45U2/RL

0.9U2/RL

0.9U2/RL

特点

电路简单,输出电压的脉动性大

负载能力好,变压器有中心抽头

负载能力较强,需用四只整流管

 

分析

半波整流电路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但它输出电压的脉动性大,直流成分比较低,而且这种电路交流电压只有半个周期可以利用,输出功率小,只适用于高电压小电流的场合

全波整流比半波整流的效率高,它输出电压的脉动性小,但全波整流电路要求电源变压器有两个二次侧绕组,这样既增大了体积又增加了重量;另外,二极管所承受的最大反向峰值电压是半波整流的二倍

桥式整流电路输出电压脉动小,正负半周均有电流流过,电源利用率高,输出的直流电压比较高,所以桥式整流电路中变压器的效率较高,在同等功率容量条件下,体积可以小一些,其总体性能优于半波整流电路和全波整流电路

通过上述三个方案的分析与比较,可以看出,桥式整流电路不仅保留了半波整流电路和全波整流电路的全部优点,而且克服了它们的缺点,所以决定选择方案三。

三、单元电路设计与参数计算

总原理图

3—1变压器:

将220V的交流电变成合适的交流电以后再进行交、直流转换。

根据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Uo,最大输出电流Iomax,确定稳压器的型号及电路形式。

再根据稳压器的输入电压Ui,确定变压器副边的电压u2和有效值U2,然后根据稳压电源的最大输出电流Iomax,确定流过电源变压器副边的电流I2和变压器副边的功率P2。

接着从下表中查出变压器的效率η,从而确定电源变压器原边的功率P1,这样就可依据所确定的参数,选择电源变压器。

小型变压器的效率

副边功率P2/W

<10

10~30

30~80

80~200

效率η

0.6

0.7

0.8

0.85

选择稳压管LM317,由于它的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差的最小值

(Ui-Uo)min=3V,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差的最大值(Ui-Uo)=40V,可得LM317的输入电压Ui的范围为

  9V+3V≤Ui≤3V+40V

则:

  12V≤Ui≤43V               

U2≥Uimin/1.1=12/1.1V=11V

 所以取U2=12V

变压器副边电流:

I2>Iomax=0.08A,取I2=1A,变压器副边输出率P2≥I2U2=12W

由于变压器的效率η=0.7,所以变压器原边输入功率P1≥P2/η=17.14W

由上分析,,变压器副边输出电压U2为12V,输出电流为1A,为留有

余地,一般选功率为20W的变压器,为了安全,加上1A的熔断丝和散热片。

 

3—2整流电路:

主要将经变压器降压后的交流电变成单向脉动直流电。

(1)桥式整流电路的结构如图3.2所示。

图3.2(a)

图3.2(b)

(2)组成和工作原理:

如图3.2所示,桥式整流电路有四只二极管组成的一个电桥,

桥式整流电路的输入、输出电压上图3.2(a)、图3.2(b)所示。

在U2的正半周,二极管D1、D3加正向电压导通,D2、D4加反向电

压截止。

电流Io通过二极管和负载,在负载RL的两端产生上正下负的电压Uo,电流流通路径为:

A→D1→RL→D3。

在U2的负半周,二极管D2、D4加正向电压导通,D1、D3加反向电压截止。

电流Io通过二极管D2、D4和负载,在负载RL两端产生上正下负的电压Uo,电流流通路径为:

B→D2→RL→D4。

桥式整流电路能让交流电压U2的正、负半周分别通过二极管D1、D3和

D2、D4,整流输出为全波脉动直流电压Uo。

(3)基本参数:

Ⅰ、整流输出电压平均值

从图3.2(a)、图3.2(b)可以看出,在桥式整流电路中,

一个周期内两个半波均有电流通过负载,因此在负载上形成

的直流电压平均值与全波整流电路相同,即

≈2×0.45U2=0.9U2=10.8V

式中,U2为电源变压器交流电压的有效值。

Ⅱ、整流电流的平均值

根据欧姆定律可知,通过负载的整流电流平均值与全波整流电路相同,即

=

/RL=0.9U2/RL=0.09A

Ⅲ、流过整流管的正向平均电流

由于整流时D1、D3和D2、D4轮流导通,所以流过每只二极管的正向平均电流

均为流过负载平均电流的一半,即

=0.5

Ⅳ、整流管最大反向峰值电压URM

由图3.2(a)、图3.2(b)可以看出,在桥式整流电路中,二极管加反向电压截止时所承受的最大反向峰值电压为U2的峰值电压,即

URM=

U2=16.97V

二极管的选择:

整流二极管选1N4007,其极限参数为URM≥50V,而

U2 =16.97V,则URM满足要求。

电位器的选择:

取R1=240Ω,由可调式三端稳压器输出电压Uo=1.25(1+RPL/ R1),则RPL的取值在336K~1.49kΩ之间,应该选取一个比1.49kΩ大的电位器,由于这个参数的买不到,故取RP1为10kΩ的精密线绕可调电位器。

负载电阻RL的选择:

由于输出电压的可调范围为:

输出电压可调:

Uo=+3V~+9V,Iomax=80mA

所以RL=Uomax/Imax=112.5Ω,所以选取RL为120Ω。

3—3、滤波电路:

滤除脉动直流中的交流成分,使输出电压接近理想的直流电压

(1)如图3.3是桥式整流电容滤波电路

图3.3

经过整流后,输出电压在正负方向上没有变化,单输出电压波形仍然保持正弦波的形状,起伏很大。

为了能够得到平滑的直流电压波形,需要有滤波的措施。

电容有通高频、阻低频的作用,将其并在整流电路后面,可以让高频电流流回电源,从而减少了流入负载的高频电流,降低了负载电压的高频成分,减少了脉冲。

(2)滤波原理:

由于电容C并接于负载RL两端,则任意时刻由UL=UC。

电容C具有充放电功能。

在U2正半周,二极管D1、D3导通,电流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流经负载RL形成负载电流。

如图(a)所示,电容上的电压很快接近于峰值电压

U2,充电电压的极性上正下负。

在U2的负半周,D1、D3由于反偏仍然处于截止状态,对于D2、D4,当U2的值小于时也处于截止状态;当U2的值大于VC时,D2、D4导通,这时电容又开始充电,UC又很快接近U2的峰值电压,当U2的值小于UC时,D2、D4也因反偏而截止,电容又开始放电,直至D1、D3再次导通.于是,输出电压的波形为略带锯齿形的直流电如图(b)所示。

(3)参数计算:

  整流二极管选1N4007,其极限参数为URM≥50V,而

U2 =16.7V,则URM满足要求。

IF=1A,而Iomax=0.08A,则IF亦满足要求。

可得稳压系数Sv=(Uop-p/Uo)/( △UiUi)

式中,Uo=9V,Ui=12V,△Uop-p=5mA Sv=3×10-3

则                                 △Ui=△Uop-pUi/UoSv

可求得滤波电容为C=Ict/ △Ui=363.6uF

电容C的耐压应大于

U2= 16.97V。

故取1只470μF/50V的电容并联,如图中C1所示。

3—4、稳压电路:

自动稳定输出电压,使输出电压不受电压波动和负载大小的影响。

(1)稳压部分如图所示

图4.1

(2)稳压原理:

当输入电压U1发生波动、负载和温度发生变化时,滤波电路输出的直流电压Ui会随着变化。

稳压电路在外界因素变化时,使输出直流电压不受影响而维持稳定的输出。

(3)选用三端稳压器LM317,有输入端、输出端、调节端。

LM317稳压器输出电压可调范围为Uo=1.2V~37V,最大输出电流Iomax=1.5A.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差的允许范围为Ui-Uo=3V~40V。

其引脚功能如下图所示:

四、总原理图及元器件清单

(1)总原理图

(2)PCB图

(3)元件清单

元件序号

型号

主要参数

数量

备注

J1

变压器

12V

1

T1

三端稳压器LM317

可调范围1.2V~37V

1

D1、D2、D3、D4、D5

1N4007

URM≥50V1A

5

也可用1N4001

D0

发光二极管

工作电流20mA

C1

电解电容

470uF

1

Ci

涤纶电容

0.1uF

C2

电解电容

220uF

1

Rp1

电位器

10kΩ

1

R1

电阻

240Ω

1

RL

电阻

120Ω

1

R2

电阻

1kΩ

1

FUSE1

熔断丝

1A

1

五、安装与调试

(1)按总电路图所示安装电路,为了保证集成稳压器能在额定输出电流下正常工作,稳压器LM317必须加适当大小的散热片。

先调节稳压部分,即断开a、b端(使稳压电路与整流滤波电路分开),然后从稳压器的输入端加入直流电压Ui≤12V,调节RL,使输出电压也跟着发生变化,说明稳压电路工作正常。

用万用表测量整流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正确判断出二极管的极性后,先在变压器的副边接上额定电流为1A的熔断丝,然后安装整流滤波电路。

安装时要注意,二极管和电解电容的极性不能接反。

经检查无误后,才将电源变压器与整流滤波电路连接,通电后,发光二极管发亮,说明电路接通。

用万用表检查整流后输出电压的极性,若Ui的极性为负,则说明整流电路没有接正确,此时若接入稳压电路,就会损坏稳压器。

因此确定Ui的极性为正后,关凯电源,将整流滤波电路与稳压电路连接起来,然后接通电源,调节RL,若测出电压满足设计指标,说明稳压电路中各级电路都能正常工作,此时就可以进行各项指标测试。

仿真图

测得U01=3.08V

测得U02=9.07V

硬件中当Rp1=170Ω时,用万能表测得Uo为3.08V;

当Rp1=336Ω时,用万能表测得Uo为9.07V

所以电位器在170Ω~336Ω之间,输出电压可调3.08V~9.07V

六、性能测试与分析

1、输出电压和输出最大最小输出电流的测量

当U0max=11.15V时,I0=92.92mA

当U0min=1.25V时,I0=10.42mA

2、纹波电压的测量

所以△Uop-p=20mV

3、稳压系数的测

当U2=242V时,UI=12.9V,U01=9.98V

当U2=198V时,UI=11.1V,U02=9.97V

当U2=220V时,UI=12.4V,U0=9.98V

所以SV=(U01-U02)/U0

=5×(9.98-9.97)/9.98

=0.00501

设计要求

测试结果

误差

Uo=+3V~+9V

1.25V~11.15V

(11.15-9)/9=23.8%

Iomax=80mA

92.92mA

(92.92-80)/80=16.15%

△Uop-p≤5mV

20mV

20mV>5mV

Sv≤3×10-3

0.00501

(0.00501-0.003)/0.003=67%

误差分析:

电位器阻值与实际相差大,得出的输出电压范围大于规定指标;

由于电路受干扰比较大,导致输出电流不稳定。

七、结论与心得

经过一个月的时间,才完成设计。

因为是第一次接触课程设计,很多地方都不了解,在制作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起初真的是一点头绪都没有,经过上网和图书馆以及同学的帮助,懂得了集成直流稳压电源的工作原理以及它的要求和性能指标。

开始确定电路图时,我们组的成员有些争议,经过商量和改装,决定用这个电路图。

对电路图进行仿真,由于没有掌握,很多地方都需要同学来指导,边做边学习,虽然不是很理想,但毕竟有一定的认识。

导入PCB图时,要注意封装,特别是LM317的管脚,1脚是控制端,2脚是输出端,3脚是输入端。

这次的PCB做得不够完善,把输出端放在了输入端旁,不方便调试,也不美观。

购买的元器件,由于有些等值器件买不到,测出的参数指数存在误差。

在制作硬件时,根据PCB来安装比较好,因为二极管和电容有极性之分,极性接反了会造成电路错误,所以在焊接之前,为了确保不出错,还要检查一下电路。

首次焊接电路,效果不是很好,有些管脚焊锡太多,有些太少。

经过这次课程设计,可以说是受益匪浅,既培养了我们综合应用课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际联系起来,也比较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掌握这方面知识的程度,要继续加强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同学之间的团结互助精神。

有了这一次的制作,相信对以后的课程设计、毕业论文以及毕业答辩等有很大帮助。

八、参考文献

<<电子线路设计>>,(第二版)华中科技大学谢自美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

《电子技术基础》陈梓城、孙丽霞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8月

《模拟电子技术》姚正祥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6月

《电子线路》高卫斌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2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