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高县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讲解.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81505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62.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上高县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江西省上高县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江西省上高县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江西省上高县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江西省上高县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上高县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讲解.docx

《江西省上高县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上高县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讲解.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上高县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讲解.docx

江西省上高县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讲解

2019届高一年级第五次月考语文试卷

★预祝考生考试顺利★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三部分,共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论述类),回答1-3题。

(每题3分,共9分)

书信是一种古老的通信方式,也是一种情感交流方式,最早在周朝开始出现。

相传三千多年前,周幽王性情残暴,喜怒无常,宠信绝代佳人褒姒而把自己的王后申后幽禁在冷宫。

申后遂用宫女之计,为太子“修书”一封,商量废除褒姒的计谋。

“书”,最早并不作书信之解,而是做动词,是写的意思。

后来才做名词,演变为书信。

“家书”一词最早见于西汉,顾名思义,是家庭或家族内用来传递信息的书信,指写给自己的父母、儿女、兄弟姐妹和爱人的信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不可少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书信形式。

明清是家书发展的巅峰时期。

不但许多文人学士的文集中都收有家书,而且也有个人尺牍专集和尺牍选本大量涌现,如汤显祖的《玉茗堂尺牍》、袁宏道的《袁中郎尺牍》、郑板桥的《郑板桥家书》、袁枚的《小仓山房尺牍》等家书佳作。

王守仁、唐顺之、张居正、汤显祖、袁宏道、王夫之、郑板桥、袁枚、纪昀、林则徐等人的家书流传甚广,内容包罗万象。

如立身方面,或云做人首先要立志为“天下第一等人”;或云“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不要蝇营狗苟于“一体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辱得失贵贱毁誉”;或云人要“益于当时,闻于后世”,从而上可以报效国家,下可以振兴自己的家族;或云“为人勿沾名士之气”,不要自认为有才华,目空一切,大言不惭,那样只会害人害己。

又如读书方面,或云“学贵变化气质,岂为猎章句,于利禄哉”,读书获得知识、提高素质放在首位,不是一味地灌输读书致仕的思想;或云不要科举入仕,而要努力进取,注重个人修养,做一个真正的有德之人;或云

靠读书发迹,靠苦志厉行享誉盛名,光宗耀祖,不要妄自菲薄,甘居人下。

有志是基础,有识是前提,而有恒则是保证。

没有志向,只会歧路亡羊,盲目从事;没有见识,只会是井底之蛙,所见有限;没有恒心,只会虎头蛇尾,半途而废。

再如讲为官之道,或云要学苏武嚼毡、马援裹革,为了国家和老百姓的安危,宁可抛妻弃儿,置全家生死于度外,舍小利而取大义;或云“为官不宜数问家事”,要正确处理家事、私事同国事、公事之间的关系,以国事、公事为重,致力于为民“兴利除害”;或云“民生于三,事之如一”,一个人没有父亲不能有生命,没有君长的衣食俸禄不能活下去,没有师傅的教导不知道自己的亲属家族,所以对他们应该一样尊敬忠诚,学成归国后,立志做一个对上能够报效君亲,对下能造福百姓的“干城之器,有用之才”。

凡此种种,大都随想而至,挥笔自如,举凡议政论治、谈诗论艺、训子诫弟、抒情言志乃至言情论爱、儿女姻亲等家庭琐事,皆可入书。

父兄们总是用沧桑历尽的生活阅历、韬光养晦的人生经验、伟岸正直的道德人格来教益自家子孙。

时至今日,批卷览阅,仍觉熠熠生辉。

(选自《寻根·小议中国古代家书文化》,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书作为一种古老的通信和情感表达方式,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朝就开始出现,它是家庭或家族内用来传递信息的主要形式。

B.家书发展到明清时期达到巅峰,不但文人学士的个人文集中收录了大量书信,还大量涌现出了个人尺牍专集和尺牍选本。

C.明清时代,家书佳作蓬勃涌现,流传甚广,内容涉及立身、读书、为官甚至政治、文学、婚姻、情爱等各个方面,包罗万象。

D.明清时期的家书大都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其中各个方面的内容不仅有益于自家子孙,直到今日,批卷览阅,仍觉得受益良多。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书信”的最早含义应该是“写信”,“书信”的“书”是动词,虽然字面上与现在相同,但含义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B.明清时代的家书中,有些强调做人首先要立志,做“天下第一等人”,即上可以报效国家,下可以振兴自己的家族。

C.明清时期文人学士都注重读书,这在他们的家书中都有体现。

或希望子孙读书求知提升素质,或希望借此光宗耀祖。

D.明清文人对为官之道的理解与认识不尽相同,但大多数希望家人做官之后要爱国忠君,这点在他们的家书中有所体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传周王后申后被性情残暴的周幽王幽禁在冷宫,周室的宫女们为其策划了一个计谋。

中国的书信就来源于这一段传说。

B.“家书”是书信的一种,专指写给自己的父母、儿女、兄弟姐妹和爱人的信件,但凡与家庭琐事有关的事情都可以写信。

C.家书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不可少的一种书信形式,明清时期的家书内容大多积极向善,其数量之丰,流传至广,令人赞叹。

D.明清文人学士写家书,或引用古人名言警句,或列举先贤动人故事,或结合自身生活经验,目的都是为了教育后人成才。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文学类),回答4-6题。

(共14分)

树上的男爵(节选)卡尔维诺

我的兄弟柯希莫•皮奥瓦斯科•迪•隆多最后一次坐在我们中间的那一天是1767年6月15日。

我记得很清楚,事情好像就发生在今天一样。

大家坐在翁布罗萨我家别墅的餐室里,几扇窗户都嵌满了花园里那棵高大的圣栎树的繁茂枝条。

时间正当中午,我们全家人按照老规矩在这个时候坐到餐桌边,虽然那时从不习惯早起的法国宫廷传来的下午吃正餐的时尚已在贵族之中风行。

我记得有风从海上吹来,树叶抖动。

柯希莫说:

“我说过不要,我就是不要!

”他推开那盘蜗牛。

他往常可从来没有闹得这么凶。

在首席上端坐着我们的父亲,阿米尼奥•皮奥瓦斯科•迪•隆多男爵,他头上戴着路易十四式的垂至耳际的假长发,这像他的许多东西一样已经过时了。

在我和我的兄弟中间坐着福施拉弗勒尔神父,我们家的食客和我们这些

孩子的家庭教师。

在我们对面坐着我们的母亲,女修道会会长科拉迪娜•迪•隆多,和我们的姐姐巴蒂斯塔,住家的修女。

在桌子的另一头,与我们的父亲面对面坐着的是土耳其式着装的律师埃内阿•西尔维奥•卡雷加骑士,我们家庄园的总管和水利工程师,而且他作为父亲的非婚生兄弟,是我们的亲叔叔。

柯希莫满了12岁,我8岁;我们刚被允许上父母的餐桌几个月。

也就是说,我沾了我哥哥的光,随他一起提前升级,因为他们不想让我一个人单独在一边吃饭。

我说沾光只是说说而已。

实际上,无论对柯西莫还是对我来说,欢乐的日子结束了,我们怀念在我们自己小房间里的进餐,只有我们两个和福施拉弗勤尔神父……我们在神父陪伴下的饭餐在长时间的祷告之后才开始,一勺勺规规矩矩,合乎礼仪,一声不响地进行,如果谁从盘子上抬起眼来,或者喝汤时发出了轻微的响声那可不得了。

但是,神父在喝完汤时就已经吃腻了,他茫然地呆望着,每啜饮一口酒就啧啧舌头,好像只顾品味这短暂而浅表的感觉。

上第二道莱时我们就可以开始用手抓起来吃了,吃完饭时互相掷梨瓢玩,而神父不时懒洋洋地说一声:

“够了!

安静些!

而如今呢,同全家人一起坐在餐桌边,家庭里的积怨显形了,这是童年中不幸的篇章。

我们的父亲,我们的母亲,不停地对我们唠叨,要用刀叉吃鸡啦,身体要坐直啦,胳臂肘不要靠在桌子上啦,简直没完没了!

还有我们那位讨厌的姐姐巴蒂斯塔,一系列的叫嚷、气恼、处罚、踹腿、踢脚就开始了,直至柯希莫拒绝吃蜗牛并决定把他的命运同我们断开的那天为止。

……

后来,第一次重新同家人共餐时,好像什么事情也不曾发生过似的。

大家准时到来,这就是那个6月15日的中午。

我们的姐姐、膳食的总管,预备了什么东西呀?

蜗牛汤和蜗牛做的主菜。

柯希莫连蜗牛壳也不愿碰。

“要么你们吃下去,要么马上把你们关进小房间!

”我屈从了,我开始吞咽那些软体动物。

①这是我的一次颇为软弱的表现,它使我的哥哥觉得更加孤独了,因此他抛弃我们的行动中也有着对我的抗议,因为我让他失望了。

但是我那时只有8岁,何况我的意志力,而且是我儿童时的意志力怎么能够同我哥哥与生俱来的那种超人的顽强相比呢?

“怎么样

”我们的父亲问柯希莫。

“不吃,还是不吃!

”柯希莫回答,并推开盘子。

“从饭桌上滚开!

而柯希莫已经转过身去,背向着我们大家,正要走出餐室。

“你去哪儿?

我们从玻璃门里望见他正在门廊里取他的三角帽和佩剑。

“我知道!

”他朝花园跑去。

我们从窗子里看见他很快爬上那棵圣栎树。

②他穿戴和打扮得非常整齐,他是按照我们的父亲的要求弄妥贴后来吃饭的,尽管他只有12岁。

扑上粉,头发用带子扎起辫子,三角帽,针织领带,绿色开叉燕尾服,浅紫色的短裤,佩剑,白皮长护腿套,护套只包半截,这是唯一的让步措施,使得穿着方式更符合我们的乡间生活。

而我,由于只有8岁,免除了在头发上扑粉,如果不是在盛大宴会之时。

也免挂佩剑,虽然我喜欢佩戴也不行。

他就这副模样往那棵多结的树上爬,手脚并用,以我们在长期一起练就的准确而迅速的动作在树枝上攀登。

我已经说过我们在树上度过许多时光,不是像许多孩子那样图实惠,他们爬上去只是为了找果子或掏鸟窝,而我们是为了越过树干上险恶的蜂巢和树叉,爬到人上得去

的最高处,找舒适的地方坐下来观看下面的世界,对着从树下走过的人们呼喊或捉弄他们。

因此我认为柯希莫面对那种不公正的强逼,首先想到的是爬上我们熟悉的那棵圣栎树是很自然的。

圣栎树的树枝,向上伸到与餐室的窗户相同的高度,使得全家人都看见他的委屈和愤慨。

“小心!

小心!

会摔下来呀,可怜的孩子!

”我们的母亲焦急地喊道,倘若她看见我们在炮火之中冲锋一定满心欢喜,可是,她却为我们的每一种游戏而忧惧交加。

柯希莫爬至一条粗枝的叉口上,他在那里可以呆得舒适一些。

他坐下来,双腿悬垂着,两臂交叉,手掌塞进腋下,脑袋缩进双肩里,三角帽低压在前额上。

我们的父亲从窗台里探出身对他喊道:

“你在那里呆腻了就会改主意的!

“我决不会改变想法。

”我的哥哥在树冠上说。

“只要你下来,我就叫你好看!

“我决不下树!

”他说到做到。

……

柯希莫从此再没有下树。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小说第一段中“几扇窗户都嵌满了花园里那棵高大的圣栎树的繁茂枝条”的描写,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环境,也为下文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B.①处划线部分文字运用了内心独白的心理描写,主要是表现“我”的软弱和为自己推脱。

②处划线部分文字运用外貌描写,具有强烈的反讽效果,反衬出柯希莫叛逆的性格。

C.第三段写我们在小房间进餐时的肆意玩耍与第二段上父母餐桌时的规规矩矩形成对比,突出以父母为代表的专制、礼教与柯希莫兄弟渴望自由、不愿受到束缚的天性的矛盾

D.小说对神父“茫然地呆望着”“啧啧舌头”“懒洋洋地”等神态动作描写,是为了表现神父的慵懒,对孩子的纵容和不负责任。

E.标题“树上的男爵”以“树”象征着理想的世界,一种与地面截然不同的自由的生活;“男爵”,象征着专制礼教等束缚,一种刻板的守旧的压抑的世俗生活。

“树上”与“男爵”的矛盾,揭示了人类普遍的生存困境。

5.本文着意勾勒了柯希莫的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他的主要性格特征。

(4分)

6.小说是要有一个讲述人的,故事由谁来讲,表达的情感和效果是不同的,本文的叙述角度有何特点,起到了什么作用?

(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实用类),回答7-9题。

(共12分)

胡适:

学术一代宗师

胡适对古典小说的考证,有很可观的成绩。

他有5万多字的《水浒传》考证、后考,2万多字的《红楼梦》考证,2万多字的《西游记》考证,1万多字的《镜花缘》引证,还有洋洋洒洒《醒世姻缘》考证等等。

胡适对旧小说的考证,主要兴趣放在版本、作者及小说演变上,用他自己的话说:

“搜寻它们不同的版本,以便于校订出最好的本子来。

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们要找出著作者的历史背景和传记资料来,这种工作是给予这些小说名望现代学术荣誉的方式,认定它们也是一项学术研究的主题,与传统的经学、史学平起平坐。

”(《胡适文集》397页)

胡适将《水浒传》划为“历史小说”一类,花费了大量精力去寻找版本,弄清了“水浒”由最初民间口头的小故事演变为章回体的大部小说的过程,曾经有过的各种版本和它的作者以及金圣叹对《水浒传》的删削和评点等各种情况。

以《水浒传》为例,胡适向学术界提供了一个运用历史演进的方法研究中国古典小说的范式。

此后,他又运用这个范式对《西游记》《三侠五义》等进行了具体的考证。

他的示范,为当时中国古典小说的研究,真可以说是起到了“打开一条新道路”的作用。

对于《红楼梦》,胡适将之归为“创作小说”的一类,他对该书的考证独具慧眼,开创了一个“新红学”派。

在胡适之前,有关《红楼梦》的研究,基本停留在附会猜测的阶段,有的说是清世祖与董鄂妃的故事,有的说是写纳兰性德的家事,更有的说《红楼梦》是政治小说,影射的是清朝统治。

胡适考证《红楼梦》,指出他们走错了路,他从考证者的家世、身世入手,认为《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传体小说。

胡适的这一研究成果,使红学走出了猜疑附会的索隐,进入以事实为依据的研究阶段。

胡适把民主主义思想引入古典小说研究领域,对旧小说的思想精华和糟粕进行了清理批判,其许多大胆的见解,震动了当时的学术界。

胡适对古典小说的研究,开创了这一学科的新局面。

胡适在史料考证方面涉及面也较广,文章很多,其中,他耗费精力最多、成果最引人注目的是重勘《水经注》一案。

胡适重勘《水经注》一案是调查戴震(东原)注《水经》是否窃取了全祖望、赵一清的成果,为戴东原洗冤辩白。

胡适人生十八年的时间里,不断地调查研究,寻找大量的材料,写了几十篇文章探讨这个问题,以事实为准绳,为戴东原平反。

认定戴东原没有看到赵的书,更没有看到全的书,无从抄袭;同时还指出,诬蔑戴东原抄袭,是思想史撬入学术史的结果,“因为戴东原是当时思想的一个叛徒,批评宋朝理学,批评程子、朱子”,故骂戴的人“动了正义的火气”(《胡适文集》178页)。

总之,胡适在“整

理国故”方面,提出了许多大胆的见解,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成功地展示了解决具体学术课题的范例,因而胡适也就赢得了“一代宗师”的盛誉,在学术的发展方向是哪个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后来与胡适交谊至深的傅斯年,原是北大国文部的学生、黄侃的高足,受同宿舍同学顾颉刚的邀请,去听胡适中国古代哲学史课程。

原本对胡适相当轻蔑的傅斯年,听了几次课后,感到受益匪浅,于是转变立场,从“黄门侍郎”改从胡适的门下,成为学生中新潮人物的代表。

傅斯年终身服膺于胡适的学术范式,他在担任台湾的中央研究院院长期间,着力倡导史料考证的研究,将之作为史学的正宗。

从整理国故中涌现的许多精英,都直接或间接受到胡适的影响,如红学专家俞平伯、太平天国史专家罗尔纲、明史专家吴晗等,胡适的学术范式也由此得到大力的拓展和广泛的认同。

(选自刘筱红著《胡适》,湖北教育出版社,略有删改)

相关链接:

胡适(1891.12.17-1962.2.24),字适之。

安徽徽州绩溪人。

曾任北京大学校长。

胡适兴趣广泛,著述丰富,在文学、红学、伦理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

著有《白话文学史》《胡诗文集》《尝试集》《中国哲学史大纲》等书。

(新版《辞海》)

顾颉刚表示,他的全套治学方法是看胡适《水浒传考证》一文看来的。

(《顾颉刚日记》,中华书局)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对古典小说的考证,是一项学术研究的主题,胡适把它的地位,最终提高到了与传统经学、史学平起平坐的同等位次。

B.胡适将《水浒传》划为“历史小说”一类,将《红楼梦》归之为“创作小说”一类,说明不同类的小说研究方法应该有所不同。

C.胡适非常重视史料考证,他就是据此开创了新的古典小说研究方法的。

D.顾颉刚邀请傅斯年去听胡适中国古代哲学史课程,结果傅斯年改换门庭偷到胡适的门下,说明黄侃的学问存在问题。

E.这篇传记语言通俗,虽然是记载传主进行古典小说、史料的考证,但表述时并不深奥难懂,所引用的胡适言论也直白平易。

8.概括胡适在古典小说研究方面有哪些主要贡献。

(3分)

9.结合原文,谈谈胡适的治学方法与成就,它给你怎样的启示。

(5分)

二、古诗文阅读(三部分,共35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0-13题。

(共19分)

贾居贞,字仲明,真定获鹿人。

年十五,汴京破,奉母居天平。

甫冠,为行台从事。

时法制未立,人以贿赂相交结。

有馈黄金五十两者,居贞却之。

太宗闻而嘉叹,敕有司月给白金百两,以旌其廉。

世祖即位,授中书左右司郎中。

从帝北征,每陈说《资治通鉴》,虽在军中,未尝废书。

一日,帝问:

“郎俸几何?

”居贞以数对。

帝谓其太薄,敕增之,居贞辞曰:

“品秩宜然,不可以臣而紊制。

”刘秉忠奏居贞为参知政事,又辞曰:

“他日必有由郎官援例求执政者,将何以处之?

”不拜。

至元十一年,丞相伯颜伐宋,居贞以宣抚使议行省事。

既渡江,下鄂、汉,伯颜以大军东下,留右丞阿里海涯与居贞分省镇之。

居贞曰:

“江陵要地,乃宋制阃重兵所屯。

闻诸将不睦,迁徙之民盈城,复皆疾疫,刍薪乏阙,杜门不敢樵采。

不乘隙先取之。

”驿闻。

十二年春,命阿里海涯领兵取江陵,居贞以佥行省事留鄂。

于是发仓廪以赈流亡,宋宗室子孙流寓者,廪食之,不变其服,而行其楮币。

十四年,任湖北宣慰使。

命未下居贞闭门不出而骄将悍卒合谋扰民乃复出视事人恃以无恐及行鄂之老幼号送于道刻其像于石祠之泮宫十五年,迁江西行省参知政事,未至,民争千里迎诉。

士卒有挟兵入民家,诬为藏匿以取财者,取人子女为奴妾者,皆痛绳以法。

南安李梓发作乱,居贞虑将帅出兵扰民,请亲往,卒才千人,营于城北,遣人谕之。

贼众闻居贞至,皆散匿,不复为用。

比还,不戮一人。

十七年,以疾卒于位,年六十三。

赠推忠辅义功臣,追封定国公。

节选自《元史•贾居贞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命未下/居贞闭门不出/而骄将悍卒合谋扰民/乃复出/视事人恃以无恐/及行/鄂之老幼号送/于道刻其像于石/祠之泮宫/

B.命未下/居贞闭门不出/而骄将悍卒合谋扰民/乃复出/视事人恃以无恐/及行/鄂之老幼号送于道/刻其像于石/祠之泮宫/

C.命未下/居贞闭门不出/而骄将悍卒合谋扰民/乃复出视事/人恃以无恐/及行/鄂之老幼号送于道/刻其像于石/祠之泮宫/

D.命未下/居贞闭门不出/而骄将悍卒合谋扰民

/乃复出视事/人恃以无恐/及行/鄂之老幼号送/于道刻其像于石/祠之泮宫/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甫冠:

刚刚加冠。

古代未成年男子不带冠,20岁时举行加冠礼,标志着成年。

B.郎中:

原指朝廷医生,自唐以后指分管各司事务的高级官员,位在尚书、侍郎之下。

C.品秩:

官品与奉秩。

是官职并行的人身等级制度,是官吏政治地位、身份等级的标志。

D.楮币:

宋金元时发行的“会子”“宝券”等纸币,多用楮皮纸制成。

后泛指一般的纸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居贞为人清廉,深受赞赏。

在国家法制尚未确立时,人们互相行贿勾结,他拒绝接受别人赠送的黄金,皇上知道后,大加赞赏并给予表彰。

B.贾居贞不贪名利,恪守本分。

他不愿为获取个人利益而破坏国家制度,不论是世祖提出为他增加俸禄还是刘秉忠上奏推荐他做参知政事,他都不接受。

C.贾居贞善于用兵,把握战机。

在与丞相伯颜征伐宋朝时,他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发现有利于元军的战机,建议趁宋军危困之际及早攻打军事重地江陵。

D.贾居贞一心为民,体恤百姓。

在江西任职期间,他军中的士兵骚扰百姓,居贞严厉惩治。

在平定叛乱时,他亲自带兵,不扰百姓,不杀一人,劝退贼寇。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从帝北征,每陈说《资治通鉴》,虽在军中,未尝废书。

(2)闻诸将不睦,迁徙之民盈城,复皆疾疫,刍薪乏阙,杜门不敢樵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宿池州齐山寺,即杜牧之九日登高处

杨万里

我来秋浦正逢秋,梦里重来似旧游。

风月不供诗酒债,江山长管古今愁。

谪仙狂饮颠吟寺,小杜倡情冶思楼。

问着州民浑不识,齐山依旧俯寒流。

14.下列对诗歌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题中的“九日”与“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一词描述的是同一个节日,古人喜在此佳节登高远望,啸咏骋怀。

B.本诗首联点明来秋浦(即池州)的时间和自己对这里的向往,以实为梦,以新游为旧游,写出对此地的亲切感情。

C.颈联中,“谪仙”诗风豪放,“小杜”放荡不羁;前者写出过“直挂云帆济沧海”“风雨不动安如山”等名句。

D.颔联“风月不供诗酒债”,风月,指自然景物,作者意指留恋山水、纵情美酒会让人消磨意志,不思进取。

E.诗人登临杜牧曾登高之处,运用拟人、用典等手法,既详细描绘了池州的美好风光,又表达了对先贤的景仰与追思。

15.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共5分)

(1)《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主要原因是:

        。

(2)李白在《蜀道难》中提到蜀中要塞剑阁崔嵬高峻,有着“                                        ,

                                                   ”的险要地势。

(3)今人常用杜甫《登高》中的“, ”两句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第II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优秀的诗文作品清新自然,不落言筌,用朴实的语言、平常的事物创造出似浅而实深的意境,使读者在平淡的语句中体味作者的深意。

②我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多次就环境保护问题发表讲话,旨在加大环境监督的执法力度,强化环境保护的参与意识,因为环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休戚与共。

③引导社会力量办教育是普通百姓难以作壁上观的事,它不仅关系到教育资源多元化的配置,也有利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④张教授对网络语言不仅不赞一词,反而苛评有加。

他认为这不仅无助于学生语言素养的提高,而且对汉语的规范化发展极为不利。

⑤公平和正义是治愈社会心理疾病的最佳良药:

只有机会公平,才不会有那么多的社会底层人士自怨自艾,感叹自己怀才不遇。

⑥弘一法师皈依佛门后,深恐掉入名利陷阱,他律己极严,自书“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偈句,其光风霁月的怀抱历历可见。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③④⑥    D.②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众多商家重视利用校园代理这一成本低、效益高的模式,产品覆盖面广,涉及诸多领域,主要依靠社交平台及熟人关系来提高业绩。

B.中国青年报社发起“长征·触摸热血青春”活动,据不完全统计显示,迄今,官方网站及微信公众号浏览量近20万。

C.做好新兴青年群体的引导、联系和服务工作,是共青团扩大有效覆盖面、广泛凝聚青年的重要任务。

D.随着天宫二号的成功发射,由天津大学神经工程团队负责设计研发的脑机交互及神经工效测试系统也一同进入太空。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当我们欣喜地看到国学成为热门话题时,①看到了热度冷却之后的迷茫。

②只是把传统文化当作背诵欣赏的书面文字,③成为一种负担,传统文化教育④知识的教育,⑤对人心灵的开发。

学习传统文化不仅要突破文字障碍,更要突破理解的障碍。

真正走进它、认同它,⑥受到其精髓的浸润。

A

因为

就会

虽然是

也是

就能

B

/

一旦

就会

不仅是

而是

从而

C

如果

势必

不只是

更是

才能

D

倘若

可能会

既是

又是

因而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