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教材前四十条定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79527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教材前四十条定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论语教材前四十条定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论语教材前四十条定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论语教材前四十条定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论语教材前四十条定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语教材前四十条定稿.docx

《论语教材前四十条定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教材前四十条定稿.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语教材前四十条定稿.docx

论语教材前四十条定稿

论语教材前四十条定稿

(红色字体为暑假讲过的条目)

学而第一

1.1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音:

说,yuè。

乐,lè。

愠,yùn。

释义:

习,反复练习。

说,高兴,愉快。

朋,志同道合的朋友。

知,了解。

愠,怨恨,生气,一般指心里怨恨,暗暗生气。

乎,语气词,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吗”或“呢”。

白话试译:

孔子说:

“学了,然后时时练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有君子品格的人才能做到的吗?

1.2有子曰: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注音:

孝,xiào。

弟,tì。

 好,hào。

鲜,xiǎn。

务,wù。

与,yú。

释义:

孝,善于侍奉父母。

 弟,同悌,善于侍奉兄长。

 犯,抵触,冒犯。

未之有也,“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古代句法有这样一条规律:

否定句,若宾语是指代词,则一般放在动词前。

务,致力于,从事。

 与,句末语气词,表疑问或感叹。

白话试译:

有子说:

“他的为人,孝顺爹娘,敬爱兄长,却喜欢干犯上级,这种人是很少的;不喜欢干犯上级,却喜欢争斗,这种人从来没有过。

君子专心致力于做人的根本,根本建立了,‘道’就会产生。

孝顺爹娘,敬爱兄长,这就是行‘仁’的基础吧。

1.3子曰:

“巧言令色,鲜矣仁!

注音:

巧,qiǎo。

鲜,xiǎn。

释义:

巧,好。

令,善。

鲜,少。

白话试译:

孔子说:

“花言巧语,故意装出美好的颜色取悦人,这种人,仁德是不会多的。

1.4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注音:

吾,wú。

 省,xǐng。

为,wèi。

传,chuán。

释义:

吾,第一人称“我”。

三,古代有在动作性的动词前加数字,这数字一般表示动作频率。

“三”“九”一般表示次数的多,不要着实地去看待。

但在这里指的是三件事。

省,自我检查,反省,内省。

信,诚信。

传,动词作名词,指老师的传授。

习,复习。

白话试译:

曾子说:

“我每天都在这三个方面反省自己:

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歇力了呢?

与朋友往来是否诚实了呢?

老师传授给我的是否复习了呢?

1.5子曰:

“道千乘之国:

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注音:

道,dǎo 乘,shèng

释义:

道,治理。

乘,古时用四匹马拉着的兵车。

千乘之国,大国。

白话试译:

孔子说:

“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肃认真地对待工作,信实无欺,节约费用,爱护官吏,役使老百姓要在农闲时间。

1.6子曰: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注音:

弟,tì行,xíng

释义:

弟子,年纪幼小的人。

入,指入父宫。

出,指出己宫;谨,寡言。

文,文艺,礼乐射御书术之属。

白话试译:

孔子说:

“后生小子,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离开自己的房间,便敬爱兄长;寡言少语,说则诚实可信,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

这样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力量,就再去学习文艺。

1.7子夏曰: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

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注音:

竭,jié

释义:

致,委致。

白话试译:

子夏说:

“用尊重贤人的心来改进好色的心,侍奉父母,能尽心竭力;服事君上,能奉身尽职;同朋友相交,说话诚实守信。

这种人,虽说没学习过,我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1.8子曰: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注音:

惮,dàn

释义:

重,厚重。

威,威严。

固,坚固。

惮,畏难。

白话试译:

君子,如果言行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即使读书,所学的也不会牢固。

行事当以忠信为主。

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

有了过错,不要怕改正。

1.9曾子曰: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注音:

慎,shèn

释义:

终,指丧礼。

远,指祭礼。

白话试译:

曾子说:

“对死亡者的送终之礼能谨慎,对死亡已久者能不断追思,自然会导致社会上的风俗道德日趋于笃厚。

1.10子禽问于子贡曰:

“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

抑与之与?

”子贡曰:

“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注音:

禽,qín 与,yú

释义:

温,柔和。

良,善。

恭,庄顺。

俭,节制。

让,谦逊。

其诸,用来表未不确定的语气,“或者”之意。

白话试译:

子禽问子贡:

“他老人家一到哪个国家,必然能听得到那个国家的政事,是求来的呢,还是别人主动告诉他的呢?

”子贡说:

“他老人家是靠温和,善良,恭敬庄重,节制,谦逊来取得的。

他老人家获得的方法,和别人获得的方法,总该是不同的吧。

 

为政第二

2.1子曰: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注音:

为,wéi譬,pì 共,gǒng

释义:

为,治理。

北辰:

北极星。

共:

通“拱”,围绕。

白话试译:

孔子说:

“用道德来治理国政,自己便会像北极星一般,在一定的位置上,别的星辰都环绕着它旋转。

2.2子曰: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注音:

蔽,bì邪,xié

释义:

蔽:

当,概括。

白话试译:

孔子说:

“《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

‘思想纯正’。

2.3子曰: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注音:

道:

通“导”,dǎo

释义:

道:

通“导”,引导。

政:

政令。

齐:

齐整;刑:

刑罚。

礼,制度品节,格,正。

白话试译:

孔子说:

“用政法来诱导他们,使用刑罚来整顿他们,人民只是暂时地免于罪过,却没有廉耻之心。

如果用道德来诱导他们,使用礼教来整顿他们,人民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人心归服。

2.4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注音:

踰,yú矩,jǔ

释义:

有,通“又”。

立,立于礼,这里是“站得住”的意思,意译为“都有把握”。

不惑,没有疑惑。

耳顺,声入心通,可以辨别是非。

从:

放纵。

踰矩:

越出规矩。

白话试译:

孔子说:

“我十五岁时,始有志于学。

三十岁,‘懂礼节,’说话做事都有把握,能坚定自立了。

四十岁,对一切道理,能通达不再有疑惑。

五十岁,知道什么是天命了。

六十岁,凡我一切听到的,都能明白贯通。

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也不会有任何念头越出规矩。

2.5孟懿子问孝。

子曰:

“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

“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

“何谓也?

”子曰: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注音:

懿,yì樊,fán祭,jì

释义:

违:

背于礼。

事:

侍奉。

御:

驾车。

白话试译:

孟懿子向孔子问孝道。

孔子说:

“不要违背礼节。

不久,樊迟替孔子赶车,孔子便告诉他说:

“孟孙向我问孝道,我答复说,不要违背礼节。

”樊迟问道:

“这是什么意思?

”孔子说:

“父母活着,依规定的礼节侍奉他们;死了,依规定的礼节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2.6孟武伯问孝。

子曰:

“父母唯其疾之忧。

注音:

疾,jí

释义:

忧:

担忧。

白话试译:

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

孔子道:

“让你的父母只忧虑你的疾病。

2.7子游问孝。

子曰: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注音:

养,yǎng别,bié

释义:

敬:

尊敬;别,区别。

白话试译:

子游问孝道。

孔子说:

“现在的所谓孝,就是说能够养活爹娘便行了。

就是犬马,一样有人养着。

若不恭顺地孝敬父母,那养活爹娘和饲养狗马怎样去分别呢?

2.8子夏问孝。

子曰:

“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注音:

馔,zhuàn曾,céng

释义:

食:

饭。

馔:

饮食。

曾:

曾经。

白话试译:

子夏问孝道。

孔子道:

“儿子在父母前经常有愉悦的容色,是件难事。

有事情,年轻人效劳;有酒有肴,年长的人吃喝,这就是孝了么?

2.9子曰:

“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

回也不愚。

注音:

省:

xǐng

释义:

违,违逆。

省,审查。

私,私下。

白话试译:

孔子说:

“我整天和颜回讲学,他从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像个愚鲁人。

待他退下,我省察他的私人言行,对我所言,甚能发挥。

回呀!

他实在是不愚呀!

2.10子曰: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人焉廋哉?

人焉廋哉?

注音:

廋,sōu

释义:

以,用。

由,经历。

安,心灵归向处。

焉,何处。

廋,藏匿。

白话试译:

孔子说:

“看一个人所用的东西,观察他为达到一定目的所采用的方式方法,了解他的心安于什么,不安于什么。

那么,这个人怎样隐藏得住呢?

这个人怎样隐藏得住呢?

八佾第三

3.1孔子谓季氏: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注音:

佾,yì。

舞,wǔ。

庭,tíng。

忍,rěn。

孰,shú。

释义:

谓:

评论。

季氏:

《集解》为季桓子,《集注》为季孙氏。

佾:

古代舞蹈的列数,天子八佾,诸侯六佾,大夫四佾,士二佾。

一说每佾人数与佾数相同,则八佾六十四人,六佾三十六人,四佾十六人。

一说每佾八人,则八佾六十四人,六佾四十八人,四佾三十二人。

八佾是天子能用的,四佾才是季氏所应该用的。

庭:

家庙的庭院。

是:

指示代词,这,这个。

忍:

忍心做、狠心做。

孰:

疑问代词,何、谁,可指人或指物。

白话试译:

孔子谈到季氏,说:

“他用六十四人在家庙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都可以狠心做出来,什么事不可以狠心做出来呢?

 

3.2三家者以雍彻。

子曰:

“‘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注音:

雍,yōng。

彻,chè。

相,xiàng。

辟,bì。

穆,mù。

奚,xī。

释义:

三家:

鲁大夫,孟孙、叔孙、季孙。

雍:

也写作“雝”,《诗经·周颂》的一篇。

彻:

古礼祭已毕,撤祭馔,乐人歌诗娱神。

雍之篇为周天子举行祭礼临撤所唱之诗,三家亦唱雍诗撤祭馔。

(新解)

相维辟公,天子穆穆:

此两句在雍诗中。

相,傧相,助祭者。

辟,训君。

指诸侯。

公者,二王之后于周封公,夏之后为杞,殷之后为宋。

穆穆,美而敬之形容辞。

周天了行祭礼,诸侯皆来助祭,杞宋二公亦与焉。

天子则穆穆然,至美至敬。

维,助词,用于句中或句首。

奚:

疑问代词,什么,哪里。

堂:

庙堂。

雍诗所咏,于三家之庙堂无所取义。

白话试译:

仲孙、叔孙、季孙三家,当他们祭祀祖先时候,(也用天子的礼,)唱着雍这篇诗来撤除祭品。

孔子说:

“[《雍》诗上有这样的话]‘助祭的是诸侯,天子严肃静穆地在那儿主祭。

’这两句话,用在三家祭祖的大厅上在意义上取它哪一点呢?

3.3子曰:

「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

注音:

乐,yuè。

白话试译:

先生说:

“人心若没有了仁,把礼来如何运用呀!

人心若没有了仁,把乐来如何运用呀!

3.4林放问礼之本。

子曰:

“大哉问!

礼,与其奢也,宁俭。

丧,与其易也,宁戚。

注音:

哉,zāi。

奢,shē。

俭,jiǎn。

丧,sāng。

易,yì。

戚,qī。

释义:

本:

本质。

哉:

语气词,表示感叹,相当于“啊”。

与其:

在比较两件事的利害得失而决定取舍时,表示放弃或不赞成的一面,连词。

同“不如”、“毋宁”等配合,表示选择,一般用在舍弃的一面。

奢:

奢侈,铺张浪费。

俭:

节俭。

易:

仪文周到。

戚:

忧愁,悲伤。

白话试译:

林放问礼的本质。

孔子说:

“你的问题意义重大呀!

一切的礼,与其铺张浪费,宁可朴素俭约。

就丧礼说,与其仪文周到,宁可过度悲哀。

 

3.5子曰: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注音:

夷,yí。

狄,dí。

诸,zhū。

夏,xià。

亡,wú。

释义:

夷狄:

古代对少数民族的泛称。

君:

君主。

亡:

无。

白话试译:

孔子说:

“文化落后国家虽然有个君主,还不如中国没有君主哩。

3.6季氏旅于泰山。

子谓冉有曰:

“女弗能救与?

”对曰:

“不能。

”子曰:

“呜呼!

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注音:

旅,lǚ。

冉,rǎn。

弗,fú。

曾,céng。

释义:

旅:

动词,祭山。

在当时,只有天子和诸侯才有祭祀“名山大川”的资格。

季氏只是鲁国的大夫,竟去祭祀泰山,因之孔子认为是“僭礼”。

冉有:

孔子学生冉求,字子有,小于孔子二十九岁。

(公元前522—?

)当时在季氏之下做事,所以孔子责备他。

曾:

乃,诘问词。

曾谓:

难道。

白话试译:

季氏要去祭祀泰山。

孔子对冉有说道:

“你不能阻止吗?

”冉有答道:

“不能。

”孔子道:

“哎呀!

竟可以说泰山之神还不及林放[懂礼,居然接受这不合规矩的祭祀]吗?

3.7子曰:

“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

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注音:

射,shè揖,yī让ràng饮,yǐn

释义:

必也射乎:

古射礼有四,一曰大射,天子诸侯卿大夫,当时之贵族阶层,用以选择其治下善射之土而升进使用之之礼也。

二曰宾射,贵族相互间,朝见聘会时行之。

三曰燕射,贵族于平常娱乐中行之。

四曰乡射,行于平民社会,以习射艺。

此章当指大射言。

揖让而升下:

让,古借作攘。

揖攘皆举手义。

大射礼行于堂上,以二人为一耦,由阶升堂,必先相互举手揖攘,表示向对方之敬意。

较射毕,互揖下堂。

而饮:

众耦相比皆毕,群胜者各揖不胜者,再登堂,取酒,相对立饮,礼毕。

云揖让而升下者,凡升与下皆必揖让。

而饮,礼之最后也。

下字当连上升字读,不与而饮字连。

其争也君子:

射必争胜,然于射之前后,揖让升下,又相与对饮,以礼化争,故其争亦不失为君子之争。

白话试译:

孔子说:

“君子没有什么可争的事情。

如果有所争,一定是比箭吧,[但是当射箭的时候,]相互作揖然后登堂;[射箭完毕,]走下堂来,然后[作揖]喝酒。

那种相争啊,不失为君子。

3.8子夏问曰: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何谓也?

”子曰:

“绘事后素。

”曰:

“礼后乎?

”子曰:

“起予者商也!

始可与言诗已矣。

注音:

倩,qiàn;兮,xī;盼,pàn;素,sù;绚,xuàn。

释义:

倩:

面颊长得好,笑貌美好之形容辞。

盼:

目之黑白分明者。

此处形容目睛转动时之美好貌。

素:

白色。

绚,有文采。

兮:

语气词,相当于“啊”。

绘事后素:

古人绘画,先布五采,再以粉白线条加以勾勒。

或说:

绘事以粉素为先,后施五采。

起:

启发。

予,我。

白话试译:

子夏问道:

“古诗说:

‘巧笑倩啊,美目盼啊,再用素粉来增添她的美丽啊。

’这三句诗指的是什么呢?

”先生说:

“你看绘画,不也是临后始加素色吗?

”子夏说:

“不是说礼是后起之事吗?

”先生说:

“开发引起我心意的是商了。

如他那样,才可和他言诗。

”(新解)

   

3.9子曰:

「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

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注音:

杞,qǐ征,zhēng殷,yīn献,xiàn

释义:

杞:

国名,夏禹的后代。

周武王时候的故城卽今日河南的杞县。

其后因为国家弱小,依赖别国的力量来延长国命,屡经迁移。

征:

证明。

宋:

国名,商汤的后代,故城在今日河南商邱县南。

国土最大的时候,有现在河南商邱以东,江苏徐州以西之地。

战国时为齐、魏、楚三国所共灭。

文献:

《论语》的“文献”和今天所用的“文献”一词的概念有不同之处。

《论语》的“文献”包括历代的历史文件和当时的贤者两项(朱注云:

“文,典籍也;献,贤也。

”)。

今日“文献”一词只指历史文件而言。

白话试译:

孔子说:

“夏代的礼,我能说出来,它的后代杞国不足以作证;殷代的礼,我能说出来,它的后代宋国不足以作证。

这是他们的历史文件和贤者不够的缘故。

若有足够的文件和贤者,我就可以引来作证了。

 

3.10子曰:

「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注音:

禘,dì;灌,guàn。

释义:

禘:

这一禘礼是指古代一种极为隆重的大祭之礼,只有天子才能举行。

不过周成王曾因为周公旦对周朝有过莫大的功勋,特许他举行禘祭。

以后鲁国之君都沿此惯例,“僭”用这一禘礼,因此孔子不想看。

灌:

本作“裸”,祭祀中的一个节目。

古代祭祀,用活人以代受祭者,这活人便叫“尸”。

尸一般用幼小的男女。

第一次献酒给尸,使他(她)闻到“郁鬯”(一种配合香料煮成的酒)的香气,叫做裸。

白话试译:

孔子说:

“禘祭的礼,从第一次献酒以后,我就不想看了。

里仁第四

4.1子曰:

“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

注音:

处,chǔ。

焉,yān。

知,zhì。

释义:

里,居住的地方。

仁,仁厚之人。

美,善。

择,选择。

处,居住。

焉,疑问代词,相当于“怎么”。

知,“智”的古字,智慧。

白话试译:

孔子说:

“居住的地方有仁厚之人才是美的。

选择居所的时候如果不选有仁厚之人的地方住,怎么能说是有智慧呢?

4.2子曰: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注音:

处,chǔ知,zhì

释义:

约,穷困。

乐,逸乐。

安,安居。

利,想要拥有。

白话试译:

孔子说:

“不仁的人,将不能久处在困约中;亦不能久处在逸乐中。

只有仁人,自能安于仁道。

智人,便知仁道于他有利,而想欲有之了。

4.3.子曰: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注音:

好,hào恶wù

释义:

唯,只有。

好,喜好。

恶,厌恶。

白话试译:

孔子说:

“只有仁者,能真心地喜好人,也能真心地厌恶人。

4.4子曰:

“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注音:

苟gǒu恶è

释义:

苟,只要。

白话试译:

孔子说:

“只要存心在仁了,他对不会对人做坏事了。

4.5子曰: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注音:

恶,wū颠diān沛pèi

释义:

恶,何。

恶乎:

于何处。

造次:

匆忙。

是,代词,指代“仁”。

白话试译:

孔子说:

“富有与尊贵,这是人们所渴望的,如果不按仁义之道得到了富贵,君子决不居有。

贫穷和低贱,这是人们所厌恶的,如果不以当得贫贱之道而贫贱了,君子决不摆脱。

君子离开仁道,还能在哪方面成就自己的名声呢?

君子没有在短暂时刻——哪怕是一顿饭的时间离开仁道的情况,紧急之时一定执着于仁道,困顿之时一定执着于仁道。

4.6子曰:

“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

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

我未见力不足者。

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注音:

释义:

尚,加。

盖,副词,大概。

白话试译:

孔子说:

“我没有见到喜好于仁和憎恶于不仁的人。

若果喜好于仁了,他自会觉得世上更没有事物能胜过于仁的了。

若能憎恶于不仁,那人也就是仁人了,因他将不让那些不仁的事物加在他身上。

真有人肯化一天之力来用在仁上吗?

我没见过力有不足的。

或许世上真有苦力不足的人,但我终是未见啊。

4.7子曰:

“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观过,斯知仁矣。

释义:

党,类。

白话试译:

孔子说:

“人的过错,各属于一定类型。

因此,观察人们的过错,便可知是否具有仁德了。

4.8子曰:

“朝闻道,夕死可矣。

注音:

朝zhāo

释义:

朝,早晨。

白话试译:

孔子说:

“早晨悟到了道理,就是当晚死去也是可以的。

4.9子曰: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注音:

恶,è

释义:

耻,以……为耻。

足,值得。

议,谋划。

白话试译:

孔子说:

“士人立志追求真理,却以穿戴不好、饮食粗恶为耻辱,这样的人不足以跟他共谋大事。

4.10子曰: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释义:

适,专主。

莫,不可。

比,紧靠,挨着。

白话试译:

孔子说:

“君子对于天下的事,不盲目适从,也不盲目否定,始终合于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