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六校协作体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78123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17.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六校协作体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省六校协作体高三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第Ⅰ卷

本卷共32个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要托祖先转达,此材料中我们不能了解到商代()

A.祖先神地位最为尊贵B.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

C.王权具有神权色彩D.商王的一些活动的情况

2.清代学者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中指出: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土之诸侯未必皆贤,即使因其不贤而易置之,而其政令不能尽出于王朝,其民之视听不能尽属于天子。

故常散而不能聚,弱而不强。

其易而县邑也,则不然……其操纵由一己,其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

”可见县邑制的出现()

A.完成了封建专制国家的统一B.维系了君臣间的宗法关系

C.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根源D.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3.西汉设立内外朝,尚书权力发展,东汉尚书权力进一步扩大,到魏晋时成为宰相机构,再发展到隋唐时期的三省制。

这反映了古代中央机构()

A.受宗法关系影响渐趋淡化B.是相权与皇权妥协的产物

C.分工逐渐细化,利于合理决策D.有效防范了宰相的擅权

4.《十二铜表法》规定:

“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

这反映了()

A.私有财产不受侵犯B.贵族的利益得到维护

C.平民的利益得到维护D.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5.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说:

“新约规定,天旋地转”。

因为这个条约不仅把“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而且“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

黄遵宪信中的“新约”是指()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6.武昌起义以后,各省代表通过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明确规定实行总统制;1912年3月8日,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参议院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根据宪政原则,参议院的行为(   )

 A.变更了政体使社会动荡           B.因人设法违背了法治精神

 C.防止了专制维护了共和           D.分散了权力导致效率低下

7.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或发展式样被称为现代化模式。

在早期现代化理论中,人们往往把“现代化”等同于“资本主义化”。

下列重大历史事件从模式上突破了早期现代化理论的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成立

 C.二月革命的爆发                       D.十月革命的胜利

8.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一“革命的火焰”(   )

 A.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  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C.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D.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9.国民党将领薛岳被誉为“百战名将”,抗战时期中国军队大规模歼敌的战绩大部分是由他获得的。

可在后来的国共战争中,他却被解放军一败再败。

这说明了()

A.抗战中国民党军队的英勇              B.民心所背的战争没有出路

C.内战中国民党军队的厌战              D.解放军的战斗力空前强大 

10.2001年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其宗旨是:

加强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发展成员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环保等领域的有效合作;共同维护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推动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下列对上海合作组织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A.体现了多国结盟的特点B.是新世纪冷战思维的产物

C.主要目的是应付地区反恐D.是全面合作的新型国际组织

11.《独立报》经济编辑奥格雷迪认为,2008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超越美国。

报道引述专家分析,中国在国际问题上亦愈来愈愿意发挥其政治及文化的影响力,由全球暖化到达尔富尔危机,以至朝鲜核问题,中国将愈来愈起关键作用。

这一判断()

A.肯定了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超过美国B.承认中国步入发达国家行列

C.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D.认识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增强

12.“马歇尔计划要求欧洲打破支离破碎的单个市场,1948年,英、法等16个国家成立了欧洲经济合作组织,负责分配和使用美国提供的援助。

在这种合作的气氛下,1950年西欧国家成立了欧洲支付同盟。

”这说明马歇尔计划()

A.促进了关贸总协定的成立B.对战后西欧的一体化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

C.是美国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D.加快了欧洲的复兴

13.考察中国人口发展的历史,我们发现明代中后期中国人口数量出现了快速的增长。

人口的快速增长得益于精耕细作生产方式的推广和高产作物的引进。

明清时期人口的快速增长,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A.加速了明清王朝的腐化进程B.扩大和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疆域

C.引发了农耕文明深层的社会危机D.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

14.明代中叶以后,土地押租制流行。

而佃农的佃权,即土地经营权,即是有偿取得,遂可以有偿转佃和出典。

这反映了()

A.小农经济的制度困境B.土地经营权的商品化

C.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D.传统经济政策的动摇

15.汉初,土地荒芜,民生凋弊。

汉高祖下令“贾人毋得衣锦、绣、绮、穀、絺、纻、罽,操兵,乘骑马。

”汉文帝及臣僚晃错等人均提倡“孝悌力田”、“贵粟贱商”。

这表明()

A.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民的贫困B.抑商是当时统治者的现实选择

C.重农抑商思想在中国开始兴起D.重农抑商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

16、“……此古圣王崇本抑末之道。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这段材料所蕴含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是(  )

A.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缓慢发展

 B.两宋时期,商税成为政府财政收入重要来源

C.隋唐时期,统治政策开明重视发展农工商业

D.战国时代,法家崛起批判儒家“重农”思想

17.据历史记载:

中国历史上的金银比值一直很稳定,在明朝初年及以后很长一段时期,一直维持在1:

6上下,到崇祯(1628—1644)年间,这一比值已达1:

15之多。

对此,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认为,“天启中权阉用事,百官献媚者皆进金卮,金价渐贵”。

事实上,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因素是()

A.明朝政治腐败,官员行贿受贿B.海禁造成对外贸易大幅萎缩

C.明朝政府推行赋役征银政策的影响D.新航路推动全球贸易时代来临

18.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迅速。

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

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

同一时期,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表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从1870年到1913年,这两类商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2倍多。

这种现象说明()

A.英国仍处于世界贸易的垄断地位B.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的国际分工程度下降

C.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加深D.世界市场需求增长幅度超过工业产品增幅

19.郑观应在《商务叹》中写道:

“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贾。

……总办商董举自官,不依商律由商举。

……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华商因此不及人,为丛驱爵成怨府。

”郑观应感叹的是()

A.股份经营弊端丛生B.政府大力干预经济

C.民族工业艰难发展D.外商挤压民族主义

20.上海市地方协会、国货联合会及国货产销合作协会等三团体,为提倡国货起见,特公定民国二十二年为“国货年”。

“国货年”的提出()

A.有利于外国资本扩张B.为官僚资本膨胀提供土壤

C.加速了农村经济发展D.促进民族工业的快速发展

21.列宁曾经指出“没有外国的装备和技术帮助”,“单靠自己的力量就无法恢复破坏了的经济”。

为此列宁()

 A.将部分企业租让给外国资本家     B.从东欧国家获得技术资金援助

 C.积极进行海外殖民扩张与掠夺     D.过渡剥夺农业利润以补贴工业

22.从罗斯福以“新政”为口号竞选总统,到“新政”的整个实施期间,美国国内有学者认为,“罗斯福新政抛弃了美国传统的、至为宝贵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走上了一种类似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最终会使美国走上政治‘非民主化’道路。

”该观点主要说明了(   )

 A.新政没有使美国从危机阴影中走出来   B.新政使美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C.美国国内在解决危机的选择上有分歧   D.新政使美国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23、哈佛商学院教授卡特原本两袖清风,后来成为西部最大的零售公司总经理,持有该公司100万美元的股票,成为最大的股东之一。

这一现象在二战后的美国日益普遍,其造成的主要影响是(  )

 A.促成专业经理人的出现,有利于中产阶级壮大

 B.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避免了生产无政府状态

 C.股权分散使资本家丧失企业决定权

 D.知识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率越来越高

24、“外交的失败更进一步损害了他在其同事们之间的声望。

他在古巴部署导弹这一鲁莽计划成为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材料中的“他”所推行的改革(   )

 A.加强了工业部门管理体制      B.创办了与国外合资的企业

 C.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      D.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自主权

25.1957年全国工业生产总值达到783.9亿元,比1952年增长128.3%,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A.八字方针的提出B.大跃进的开展  C.一五计划的实施D.土地改革完成

26.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

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

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可能出现于(   )

 A.土地改革以后           B.农业合作化运动时期

 C.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

27.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

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

这种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调整农村生产关系B.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满足农民土地要求D.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28.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

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

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

”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 )

 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防“右”  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

29、《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

“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国舞台,那么,30年后,……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

 A.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B.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C.中国在朝鲜核问题会谈中发挥重要作用    D.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

30.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呈持续下降趋势:

1982年为144.6kg公斤,2002年降至78.5公斤,这表明(  )

 A.自然灾害致粮食产量下降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陷入困境

 C.居民膳食结构日益多样化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31.2016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成功举办的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筹建的过程中遇到了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它可以向下列哪个国际机构申请贷款?

( )

 A.国际奥委会B.世界贸易组织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世界银行

32、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发达国家由于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占据绝对优势,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一些发展中国家与富国的差距继续拉大。

这表明经济全球化(   )

 A.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弊大于利B.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C.导致文明之间的冲突日益加剧D.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3—3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5—3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33.(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封建时代的国王可以任意剥夺工商业者的私有财产,因此,法国资产阶级强烈要求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

所以法国《人权宣言》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后来,资产阶级统治者认识到单凭国家的力量,无法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遇到的诸多问题,于是越来越重视对私有财产的征用及其补偿问题,1793年,法国宪法的前言这样表述:

“除非经合法认定的公共利益所需要,而且在公平预先赔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的最小部分在未得其同意之前,不得受到剥夺。

”1958年,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法规定:

议会可以通过“有关企业国有化和国有企业的资产转为私人所有”的法律规定。

——摘编自《中外宪法私有财产权保护之比较——兼议我国“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入宪》

材料二

第十三条: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第三十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

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法国资产阶级对私有财产态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原因。

(9分)

(2)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法两国在公民财产权保护方面的规定有何相同之处,并加以简要评价。

(8分)

34.(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是封建生产关系发生变化和转型的时期,立国之初就“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使社会上形成了一种“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趋势。

与土地制度的变化相适应,封建剥削方式也发生变化。

同时在官私手工业作坊中也普遍实行了有利于提高生产积极性的雇值制度。

新的社会经济关系使宋代商品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以至于有人认为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

——梁泉《我们只有一个中国》

材料二从烟台入口的洋布除少部分在本埠附近及山东东部、南部消费外,大部分进入山东北部、西部地区……。

1875年,烟台海关税务司就此谈到:

“棉布货物由运输商人们运到这里,……有八分之六的棉布运往内地,八分之二的棉布可能留下来就地出售……。

”在90年代,济南府的商人每年购进大约200万海关两的洋布,这几乎全部包揽了烟台进口的洋布。

——《19世纪山东的洋纱洋布输入与运销(1860-1900)》

材料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

类别

年份

原料

手工制品

机器产品

1893

15.6

81.8

2.6

1910

39.8

41.4

18.8

1920

40.1

39.4

20.5

资料张东刚等《世界经济体制下的民国时期经济》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推动宋代“商业革命”发生的主要因素。

(6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近代山东的洋布、洋货的消费在地域分布上呈现出怎样的趋势?

说明了什么问题?

(4分)

(3)材料三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各类商品出口比重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

(4分)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认识。

(4分)

3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日本新领导人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的奉承西方东西的做法。

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

在闭关自守时期,日本人已了解欧洲人在数学、科学和经济学方面的成就,但没有注意文学、哲学和社会科学。

同样,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

——《全球通史》

材料二多年来,针对中国维新和日本明治维新这两场变革结局为何出现天壤之别的著作可谓汗牛充栋,但我们只需追根溯源,简单地对比分析这两场变法的精神“教主”——康有为和福泽谕吉,看看他们在个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也许就能对中日迥异的近代化道路一目了然。

——《康有为和福泽谕吉不同的启蒙之路》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的特点。

(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两国变法的精神“教主”的差异来分析两场运结动的局。

(8分)

 

36.(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分别是在两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组织。

材料一 建立一个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参加的联盟(国联),一起合作来维持和平……联盟从来就没有取得它的创始人所期望达到的出色成就……在所有重大危机中,人们不是不听联盟的话,就是根本不理睬它。

材料二 联合国成立以来头30年的成就,尚可予人深刻印象……但它也未能制止美苏之间日益增长的摩擦,而这种摩擦肯定是对国际和平的威胁……然而联合国由于提供权宜的解决办法和讨论各种牢骚的讲坛,有助于防止两个巨人迎面冲突,来形成毁灭世界的大规模祸殃。

——伯恩斯·拉尔夫《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下面漫画:

联合国秘书长交接

(1)两大国际组织的建立反映了世界人民的共同追求是什么?

材料二和材料三是如何评价联合国的作用的?

(9分)

(2)从上述材料看,国联和联合国存在哪一相同的问题?

分析其主要症结。

(6分)

 

37.(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关于政党政治必须采取由由竞争、且“最宜两大对峙,不宜拜小分立”的两党制主张,关于“非采政党内阁制,无以善治”的政党内阁主张,梁启超与宋教仁英雄所见略同,几手如出一辙。

宋救仁说,“飘忽敢死者易得,条理缜密之士盖寡,非先植其基,虽满洲倾覆,犹足为忧”。

仅1906年初至1907年初,宋教仁一年间编译出版的政法文献就多达数十万字,如《日本宪法》《英国制度要览》等等,1908年,他翻译了长达1400多页的《比较财政学》。

1907年,宋教仁潜赴东北,欲联络“马贼”起义,偶然获悉日本意欲吞并我国间岛的图谋。

他立即中止起义计划,转而撰写《间岛问题》一书,运用中日韩三国的史地资料,从国际法角度驳斥日本的谬论,有力帮助了清政府对日交涉成功。

——摘编自杨光《梁启超宋教仁的道路:

宪政中国之道》

(1)根据材料,概括宋教仁的政治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政治主张无法实现的原因。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宋教仁。

(7分)

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省六校协作体高三期中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DCAC6——10BDCBD11——15DBCBB

16——20ADCCD21——25ACADC26——30CADDC

31——32DB

二、非选择题

33.(17分)

(1)变化:

由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到可以有条件地征用及转化私有财产。

(3分)

原因: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法国国王对私有财产的任意剥夺引起资产阶级强烈不满;启蒙思想的影响。

政府可以有条件地征用及转化私有财产:

资产阶级对国家力量有限性的认识;二战后法国经济政策的调整。

(6分,任意三点)

(2)相同:

都以法律形式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征用私有财产须有法律依据。

(4分)

评价:

尽管中法两国法律所维护的阶级利益不同,但它们对私有财产的保护都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也调动了人们劳动致富的积极性(4分)

34.(20分)

(1)因素:

政府“不抑兼并”,土地买卖频繁;封建剥削方式发生变化,租佃关系日益发展,人身依附关系日趋减弱;雇值制度的推行,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

(6分)

(2)趋势:

从沿海到内地延伸。

(2分)问题:

列强经济侵略不断加深。

(2分)

(3)变化:

原料出口比重增加,手工制品出口比重减少;机器产品出口比重增加。

(2分)原因:

中国进一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中国近代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4分)

(4)认识:

中国的近代化道路是曲折的;列强的经济侵略是中国经济近代化最大的障碍。

(4分)

35.

(1)特点:

有选择性的学习,非全盘西化;学习目的是增强民族力量;学习内容全面;在原有基础上学习,侧重自然科学;学习有计划、有步骤。

(7分)

(2)分析:

康有为自小接受儒家教育,正统思想浓厚,无法同封建思想彻底决裂,因而不能与时俱进,最后导戊戌变法百日夭折。

(4分)福泽谕吉变法态度坚决,思想坚定,有步骤有计划,而且能够不断地追随世界潮流进行学习,使明治维新取得了成功。

(4分)

36. 

(1)共同追求:

和平与安全。

(3分)作用:

联合国在成立后的30年中,没有也不可能消除大国间的矛盾,但在防止美苏发生大规模战争冲突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6分)

(2)在解决一些重大危机时,往往不被重视,没有起到应有的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

症结:

一些大国为谋求霸权推行强权政治,无视有关国际公约。

(6分)

37.

(1)主张:

推行议会制;实施政党制;建立责任内阁制等。

(4分)原因:

国内封建势力过于顽固和强大;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资产阶级势力过于弱小;国外资本主义的压制和干涉。

(4分)

(2)评价:

他组建革命团体,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他是同盟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是中华民国的主要缔造者;他是民国初期最先倡导内阁制的政治家之一;他以民族大义为重,放弃起义,驳斥日本,休现出其反侵略的精神。

(7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