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七单元课题二十二两次工业革命学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76880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63.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七单元课题二十二两次工业革命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七单元课题二十二两次工业革命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七单元课题二十二两次工业革命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七单元课题二十二两次工业革命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七单元课题二十二两次工业革命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七单元课题二十二两次工业革命学案.docx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七单元课题二十二两次工业革命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七单元课题二十二两次工业革命学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七单元课题二十二两次工业革命学案.docx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七单元课题二十二两次工业革命学案

课题二十二 两次工业革命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

1.背景

(1)前提: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2)条件:

①劳动力:

圈地运动

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②资本:

殖民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③技术:

手工工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④市场:

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海外市场广阔。

2.过程

(1)起止时间: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

(2)核心内容

①生产手段从手工操作到机器生产。

②生产组织从手工工场到工厂

(3)完成标志:

机器制造业的机械化。

1840年前后,英国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3.重要发明

(1)纺织: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揭开工业革命的序幕,标志着工业革命开始。

(2)动力:

1785年,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3)交通: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4.影响

(1)积极影响:

①生产力:

生产力极大提高,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②生产组织形式:

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③国民经济结构:

农业所占比重相对减少,工业作用日益重要。

④城市化进程:

城市在国家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⑤社会关系:

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⑥上层建筑:

西欧各国纷纷进行社会变革和革命,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

⑦经济思想:

自由主义

即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⑧对外政策:

加快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

⑨世界市场: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2)消极影响:

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创造了巨额财富。

但利润的绝大多数被资本家占有,工人阶级受到剥削,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导致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社会的阶级矛盾激化。

同时,环境污染、人文精神缺失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5.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1)基本条件:

①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资产阶级竭力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

②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使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2)表现:

①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②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3)影响: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在攫取利益的同时,客观上也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开始改变世界的面貌

[补]

圈地运动

(1)14~15世纪,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的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

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

(2)圈地运动是英国历史发展走向的重大转折点。

在经济上,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和自由劳动力;在社会层面上,促进了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成为推动17世纪英国政治革命、18世纪工业革命的重要因素。

     

[辩]

手工工场与工厂的区别

手工工场和工厂同属于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范畴,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本质区别在于前者以手工劳动为主,后者实现了机器大生产。

[拓]

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产生的原因

工业革命的开展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需要更为广阔的市场;英国传统的重商主义政策造成欧洲关税战,影响了英国的对外贸易;工业资产阶级掌握政权为发展工业、实行自由主义提供了条件。

[拓] 

工业革命后西方的殖民扩张具有双重性。

一是在殖民地掠夺原料、倾销商品,压迫、奴役殖民地人民,给殖民地人民带来灾难;二是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传播到落后地区,客观上冲击与摧毁了相对落后的社会体制。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

1.背景

(1)政治前提:

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

(2)经济基础:

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3)理论基础:

19世纪中后期,自然科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2.主要成就

(1)电力的广泛应用:

①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

②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电器产品涌现。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以内燃机为动力,研制成功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

(3)电讯事业的发展:

电话、电报等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4)化学工业的发展:

染料、塑料、药品、炸药和人造纤维等化学合成材料出现。

(5)钢铁工业的进步:

炼钢技术改进,钢产量大幅提高。

3.影响

生产力

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工业部门

诞生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新兴工业

生产结构

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

生产组织

一些大企业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垄断组织

垄断渗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方面,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

世界体系

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推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4.世界市场的发展

(1)条件: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多个国家和几乎所有的工业领域同时展开,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更加密切。

②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2)表现:

①政治上: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完毕

,亚非拉地区基本上都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②经济上:

世界贸易额增长三倍左右;非工业国家与工业化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3)影响:

①建立起以欧美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②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了艰难的发展历程。

[注]

垄断组织

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居于重要地位的大企业之间的联合。

它们凭借这种联合所建立的统治地位,控制相应部门的商品生产,瓜分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规定垄断价格,攫取高额利润。

垄断组织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辩]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是殖民扩张与掠夺,但不是唯一的途径。

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的流动、资本的流通等也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途径。

[拓]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三个部分:

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主要特征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和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只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一部分。

重难点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

史料一 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银行业在英国发展得更早、更有效,为个人企业和社团企业提供了共同基金①。

……企业家中的人才令人印象深刻地集中在英国②。

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从非国教徒如从事制铁业的达比全家、经营棉纺织厂和参与政治活动的布赖特父子以及投身于科学的道耳顿等人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中得到说明。

摆脱常规和对个人责任的强调使在非国教徒中间产生很大一部分实验者和发明者,而他们的节俭使他们把利润再投资于实业③。

……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

……虽然圈占土地的过程是使人不安、令人不快的,但就工业革命而言,它履行了两个必不可少的职责——它为工厂提供了劳动力、为城市提供了粮食④。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史料二 到1700年英国的制度框架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严格适宜的环境⑤……它发展了一套包含在习惯法中的有效的所有权。

除排除了要素和产品市场上资源配置的障碍外,英国已开始利用专利法来保护知识的私有权。

⑥现在舞台已经为产业革命布置就绪。

——摘编自道格拉斯·诺思《西方世界的兴起》

[探究] 依据史料,概括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的主要因素。

[解读] 

(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

说明英国商业贸易和金融业发达,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更多资金

说明英国企业人才汇聚

说明英国企业的技术积累和清教徒节俭及投资思想的影响

说明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自由劳动力与粮食

⑤⑥

体现英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建立和法制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政治环境

(2)答题用什么——针对筛选信息

两则史料分别从不同方面阐释了英国发生工业革命的条件,从所获信息中综合归纳概括,提升提炼概括信息的能力。

[提示] 商业贸易与金融业发达;企业人才的聚集和技术的积累;清教徒节俭和投资思想的影响;圈地运动提供自由劳动力与粮食;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及专利法等法规的实施奠定了稳定规范的政治秩序。

[系统认知]

工业革命首发英国的条件

资金

海外贸易、殖民掠夺、贩卖黑奴,为英国积累了巨额财富

市场

殖民扩张和殖民战争,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原料

国内资源丰富,海外掠夺

劳动力

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流入城市,成为自由劳动者

技术

手工工场时期培养了一批具有熟练技能的工匠,他们成为工业革命中的技术革新力量

国家政策保护

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能为资本家带来利润的技术革新

史料 英国社会史学家阿萨·勃里格斯曾这样描述:

“像过分拥挤和贫民窟这样的词,在19世纪初尚感新鲜,而到该世纪末,人们已经越来越多地感受到其现实性,每一个大城市都有一个或几个挤满了工人的贫民窟,仅在伦敦万人聚居的贫民窟就有20个以上①。

”工厂作为新兴城市发展的核心力量,大部分居民的生活都围绕它展开,但当时城市在居民供水、污水处理和卫生保健等方面十分落后②。

由于尚未建立垃圾清扫制度,垃圾粪便在城市街道上随处可见,严重损害了居民的身体健康③。

——李明超《工业化时期英国的城市社会问题及初步治理》

[探究]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英国出现的城市问题,并谈谈你对城市化进程的认识。

[解读] 

(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

反映了城市化过程中贫富分化严重

反映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反映了城市道德滑坡,环境污染严重

(2)答题用什么——针对筛选信息

史料三句话包括三层意思,从不同方面阐释了工业革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分别总结即可。

[提示] 问题:

贫富差距拉大;环境污染严重;城市道德滑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认识:

建立社会福利制度;优化城市环境;重视公民道德教育;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系统认知]

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

贫富分化严重

无产阶级遭受日益沉重的剥削和压迫,贫富差距日益扩大,造成阶级矛盾尖锐

东西方关系的逆转

亚非拉等落后地区殖民地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加快,受到了日益严重的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环境污染严重

工业革命后,工业化国家加强了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掠夺,造成自然环境的破坏,威胁了人类的生存环境

经济危机

生产不足被生产的相对过剩取代,工业革命后,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成为规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其破坏力越来越大,成为新的经济问题

世界大战

工业革命创造的强大生产力也造就了强大的军工企业,再加上世界市场的形成,战争的破坏力更加巨大,两次世界大战都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存,这就使人类更加珍爱和平

(三)归纳总结——工业革命对欧洲国家社会转型的影响

1.促使生产方式转型:

工业革命带来的机器化大生产方式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巨大突破,而新技术革命则使生产方式面临从单纯增长到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从竞争走向合作,从国内合作走向国际协调,也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方面。

2.促使工业现代化转型:

工业现代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科技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也是工业化的重要内容。

3.促使城市化转型:

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加快了人口向城市的流动。

工业的发展使英国的经济重心迅速向拥有丰富煤铁资源的西北地区转移。

4.促使社会思想转型:

工业化和法国大革命两种力量联合在一起,促进了1815年以后各种新学说的产生与发展,这些学说在1848年的欧洲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5.促使社会政治形态转型:

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上的两大阶级,社会改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6.促使教育的转型与发展:

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英国教育的发展,学校数量大大增加,职业技术教育和公办教育得到发展,教育内容日趋合理化、科学化,教育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大众化教育开始形成。

[解读] 上图表明19世纪中后期英国不仅具有广阔的原料产地,而且具有广阔的商品市场,也表明了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英国居于这个世界市场的中心地位。

[系统认知]

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1)提供了物质基础。

工业革命用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空前发展,为满足急剧扩大的生产和商品销售的需要,列强在世界范围内扩张,使世界上绝大部分落后国家或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

(2)密切了国际交流。

各行业间和各国间生产的互补性,使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交往更加频繁,分工也更具体,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重要前提条件。

(3)为推动国际交流提供了技术和经济条件。

它促进了国际人口和资金的流动,引起交通运输业的技术革命,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联结世界的经济纽带逐渐形成。

(4)改变了世界格局,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殖民体系的确立成为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保障。

重难点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读] 随着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垄断组织出现,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垄断组织越来越多地干预国家政治、经济生活。

史料一 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

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①。

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工业发达国家与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②。

史料二 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③。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一批新工业国家的兴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④。

——以上史料均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探究] 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的基本特点。

[解读] 

(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

说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占主导地位

说明工业革命推动了国际分工的扩大

表明英国是世界市场的中心

表明英国独霸世界经济的格局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个中心

(2)答题用什么——针对筛选信息

两则史料阐释的均是历史现象,在归纳时要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信息,透过现象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对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影响和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

[提示] 英国的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多中心的新格局;世界贸易总量持续大幅度增长;国际分工和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加强;世界经济的联系进一步加强,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系统认知]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

(1)整体性:

世界各地逐渐连为一体。

(2)开放扩张性:

由资本主义固有属性决定。

(3)不平等性:

残酷掠夺殖民地供自己发展。

(4)以英国为中心:

英国凭借其“世界工厂”的地位,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时期的主要“供货商”。

(5)进步性:

顺应近代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客观上促进了人类的社会进步。

2.影响

(1)积极:

①有利于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的蓬勃发展,进一步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使先进的生产方式扩展到世界各地,冲击和瓦解着各国传统的经济结构,推动了人类近代化的进程。

③加强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加速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使世界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④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为今天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贸易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消极:

①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中,充满着对落后国家和地区的残酷掠夺与奴役,给这些国家和地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建立在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对广大落后国家的剥削与压迫基础上的,是一种不公正、不公平的市场,也是当今世界不合理经济秩序形成的根源。

从整体角度看

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

从文明角度看

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

从近代化角度看

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进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

从社会角度看

工业革命带来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问题、城市化问题、严重集群性的社会问题及特殊人群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等问题

从生态角度看

工业革命虽然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工业革命也带来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随堂巩固训练]

1.(2018·全国卷Ⅰ)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

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读懂] 关于工业革命在英国起源的问题,材料中的认识分别从经济条件、制度条件、自然条件等角度分析,虽没有面面俱到,但都能够说明其中一个方面,将这些整合起来,我们对工业革命起源的认识便会趋于全面。

[做对] 选B

2.(2017·全国卷Ⅰ)综合下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

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

年份

约1770

约1790~1793

约1830~1835

数额(百万英镑)

140

175

360

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年为100。

年份

1755

1797

1835

指数

42.74

42.48

78.69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读懂] 观察表格可以看出英国工业革命期间经济发展迅速,国民总收入逐年增加,而且增幅较大,工人实际工资总体有所增加,但增速有限,通过对比可知工人实际工资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同步,使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做对] 选D

3.(2016·全国卷Ⅱ)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

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

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读懂] 工业革命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城市环境以及生态平衡的破坏。

[做对] 选A

4.(2016·全国卷Ⅲ)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

南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

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

A.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

B.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

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

D.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

[读懂] 19世纪60年代,当时美国发生了南北战争,国家分裂。

不同宽度的铁轨,说明当时的美国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的国内市场。

[做对] 选A

5.(2015·全国卷Ⅱ)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

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读懂] 18世纪60年代,英国最先开始进行工业革命,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和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英国不断向国外输出工业品,从其它国家进口大量原料和包括茶叶在内的消费品,从而降低了其消费价格。

[做对] 选D

6.(2015·全国卷Ⅱ)由下表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

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

年代

1870

1896~1900

1913

比例

78%

74%

72%

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读懂] 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四国工业总产量占比下降,这是由于其他国家或地区工业生产有所发展造成的,这说明除了英、美、法、德等国的经济继续发展外,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也有所发展。

[做对] 选B

1.在“光荣革命”前,英国90%商品出口欧洲大陆;大约100年后,英国对欧洲的贸易比重下降到30%,美洲则增长到58%。

材料说明(  )

解析:

选D 英国成为世界殖民霸主并不能说明对欧洲、美洲贸易的变化,故A项错误;这一时期英国工业革命才刚刚开始,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了英国与欧洲各国关系恶化,故C项错误;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日不落”殖民帝国,故殖民地对英国发展意义重大,故D项正确。

2.1777年,英国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占24%,农业占45%。

到1821年,工业收入上升到31%,农业收入下降至26%。

1851年工商业劳动力占有总劳动力的58.7%,农业劳动力占21.7%。

这说明英国(  )

解析:

选A 根据材料英国工业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比重从1777年的24%上升到1821年的31%、1851年工商业劳动力占比58.7%体现了工业化不断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即经济结构中工业比例上升导致了根本性变化,故A项正确;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但材料未反映,故B项错误;材料仅能反映农业比重降低和农业劳动力减少,不能说明第一产业生产能力降低,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推动了农业的进步,生产能力有所进步,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社会收入两极分化的情况,故D项错误。

3.1815年,英国议会通过《谷物法案》,规定粮食价格未达到特定价格时,绝对禁止进口粮食,借以保护英国农业免受外国进口的廉价粮食冲击。

1846年,该法被废除。

这一政策调整的根源是(  )

解析:

选B 材料“1846年,该法被废除”反映英国政府不再需要利用《谷物法案》维护国家经济利益,而是采取自由贸易政策,结合所学可知这种变化是由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自由主义盛行,故B项正确。

4.(2019·郑州一模)据统计,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纺织工,怀特是木匠,克隆普顿是纺织工人,瓦特是修理工;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诺贝尔是化学家,西门子是物理学家,爱迪生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和化学奖的提名。

这一变化说明(  )

解析:

选C 材料仅介绍了发明者的出身,没有介绍他们的研究成果,也没有论述出身和成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故A项错误;科技创新都需要科学与生产经验的叠加,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明者多为科学家,科学对于发明和技术的推动作用加深,故C项正确;材料阐述的两次工业革命的变化并不能说明科学理论比生产经验更重要,故D项错误。

5.(2019·长郡中学模拟)从1897年到1904年,美国企业间出现了大规模的合并运动,这使托拉斯的数目由1890年的24个增加到1904年的257个。

这一“合并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