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三荒漠化的防治练习题考练题考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75965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必修三荒漠化的防治练习题考练题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荒漠化的防治练习题考练题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荒漠化的防治练习题考练题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荒漠化的防治练习题考练题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荒漠化的防治练习题考练题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必修三荒漠化的防治练习题考练题考试题.docx

《高中地理必修三荒漠化的防治练习题考练题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必修三荒漠化的防治练习题考练题考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必修三荒漠化的防治练习题考练题考试题.docx

高中地理必修三荒漠化的防治练习题考练题考试题

我夯基我达标

1.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为(  )

A.以荒漠为主

B.以草原为主

C.以森林、草原为主

D.以草原、荒漠为主

思路解析:

西北地区气候以干旱半干旱为主,主要景观为草原、荒漠。

答案:

D

2.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

A.位于非季风区,基本不受季风的影响

B.温带大陆性气候,东西有显著差异

C.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D.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都在200毫米以下

思路解析:

西北地区是指位于非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

本区受夏季风的影响较小,但冬春干旱季节的冬季风日数很多,A项错;由于受夏季风影响程度的不同,本区自东向西随着距海里程的增加而降水递减,干旱程度增强,东西气候有显著差异,B项对;本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C项错;贺兰山以东的内蒙古高原东部,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上,属半干旱的草原地带,D项错。

答案:

B

3.关于过度放牧造成的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布于绿洲内部草原中

B.分布于草原牧区地表集水坑和放牧点井泉附近

C.分布在旱农业区内部

D.分布在河流上游

思路解析:

绿洲内部以种植业为主,其荒漠化原因是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和樵采,A项错;过度放牧地点在井泉附近,B项对;旱农业区荒漠化原因是过度农垦,C项错;内陆河流上、中、下游用水不合理,会造成下游缺水荒漠化,D项错。

答案:

B

4.关于荒漠化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据统计,在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中,人类活动不当引起的占90%以上,由此可见,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是引起荒漠化的根本原因

B.持续干旱促进了荒漠化的进程,所以气候干旱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C.疏松的沙质地表、集中而多大风的天气是形成荒漠化的决定性因素

D.松散的地表物质在干旱的气候条件下经大风吹扬极易形成流沙,而人类过度樵采、放牧、开垦则加速了土地退化,使荒漠化土地大大增加

思路解析:

本题的中心问题是荒漠化的原因。

A项,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问题要有自然原因作基础,因而不同地区由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自然基础条件不同,引发的环境问题也不同,因此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基础条件。

B项,强调气候的作用因素不全面,因为在多雨的情况下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再则即使在干旱的条件下,也还得有疏松沙层地表的物质条件、大风日数多而集中的动力条件。

C项同B项一样,片面强调某种自然因素,不恰当。

D项把B、C两项的问题都克服了,还提出了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引起土地退化,答案全面。

答案:

D

5.关于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

B.大风日数多,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

C.河流水量大,流水作用显著

D.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

思路解析:

西北地区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C项错。

答案:

C

近年,浮尘、扬沙和沙尘暴天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据报道,2002年4月中旬,在世界四大沙尘暴中心之一爆发的一场强沙尘暴扬起的沙尘,随高空气流运行,导致瑞士山地的一场“泥雨”,将雪白的山峰染成了咖啡色。

据此完成6~7题。

6.这次沙尘暴的源地是(  )

A.中亚和中国西北部

B.北美中南部

C.撒哈拉大沙漠南部

D.澳大利亚中部

思路解析:

要掌握瑞士与世界四大沙尘暴中心的位置关系,这次沙尘暴的源地是撒哈拉大沙漠南部。

答案:

C

7.在瑞士降泥雨的主要原因是(  )

A.自东向西的海洋气流与含有沙尘的气流在山地相遇

B.含有沙尘的北上气流与冷空气在山地相遇

C.由东向西的含沙气流在迎风坡被抬升

D.含沙气流在阿尔卑斯山的背风坡下沉

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在大气环流背景下,对不同区域降雨过程形成的理解程度。

针对本题,可采用排除法作答。

首先可排除C项,因为瑞士处于北半球西风带,含沙气流不可能是从东向西运行的;同理,排除A项;根据降雨形成原理,下沉气流不会成雨,排除D项;故答案为A项。

答案:

B

下表反映了50年来科尔沁沙地重心移动的情况。

据此完成8~9题。

年份

1949

1955

1960

1970

东经

121.97

121.93

121.94

121.88

北纬

43.57

43.51

43.54

43.59

年份

1978

1985

1990

1995

东经

121.86

121.75

121.80

121.71

北纬

43.63

43.80

43.68

43.84

8.从整体上看,科尔沁沙地重心的移动方向是(  )

A.向西北方向移动

B.向东北方向移动

C.向东南方向移动

D.向西南方向移动

思路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数据的能力。

从科尔沁沙地重心移动的经纬度的变化看,移动方向是从东南向西北。

答案:

A

9.科尔沁草原沙化土地出现连片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A.农牧交错带过度垦殖

B.过度樵采破坏固定沙丘的植被

C.牧区严重超载放牧导致草场退化

D.水资源利用不当,浪费严重

思路解析:

科尔沁草原位于农牧交错地带,过度垦殖导致土地沙化呈现连片发展。

答案:

A

(经典回放)读下图,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

完成10~12题。

10.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

A.东北B.西北C.东南D.西南

11.Q对P点相对高度(H)最大可达到(米)(  )

A.40

B.49

C.59

D.60

12.该类地形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B.东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西南地区

思路解析:

第10题主要考查对风力堆积地貌的理解与记忆,以及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能力。

图中等高线闭合呈半月形,由此可判断出风向:

背风坡往往较陡且向内凹,如图中Q点右侧;而迎风坡往往坡度较缓,向外伸出若舌状,如图中Q点左侧。

对等高线图而言,等高线密集处坡度较陡,反之较缓。

故图中风应从左侧向右侧吹,结合图中指向标,风向应为西北风。

第11题主要考查对相对高度的理解能力。

P与Q之间有5条等高线,故PQ间的最小相对高度不小于4×10=40米,最大相对高度不超过4×10+2×10=60米,那么H的最大值的范围应是59

第12题主要考查对我国地貌分布的熟悉程度。

图中所示地形是风积地貌——沙丘的形态。

该地形主要集中在气候干燥、风力较大的地区。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气候湿润,西北广大地区因为远离海洋,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植被稀疏,沙漠、戈壁广布,所以多为图中所示的风积地貌分布。

答案:

10.B 11.C 12.C

13.阅读分析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目前,土地退化是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其中土地荒漠化面积已达267.4万平方千米,防治土地退化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任务。

(1)将下列正确的代号填入上图中对应的空白框中(每个代号限填一次)。

A.风力作用为主

B.流水作用为主

C.年降水量多且多暴雨

D.年降水量少且不稳定

(2)导致土地退化的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主要有哪些?

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了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既是当前热点问题,也体现了中学教育加强环境教育的方向。

(1)题,图中提示了干旱、湿润地区分别起主导作用的外力。

湿润地区河流发育,多流水的侵蚀作用;干旱地区,水分缺乏,温差大,风力作用强烈。

湿润地区降水多,我国的降水受冷锋活动影响较大,多暴雨,其冲刷力强,对地表的破坏力大;干旱地区,受海洋影响小,大陆性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且变化明显,极不稳定。

(2)题,由于人口的压力,人类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砍滥伐森林、过度樵采、工矿城镇建设等对植被的破坏,地表缺乏保护而使土地退化;同时,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如大水漫灌、只灌不排、过度开采地下水等会导致土壤沙化、板结、盐碱化等土地退化现象。

答案:

(1)由左到右、由上到下依次为:

A B D C

(2)人类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砍滥伐森林、过度樵采、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城镇建设造成植被的破坏等导致土地退化。

14.读“我国内蒙古商都县西井子土地荒漠化状况图”和“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以风力作用为例)图”,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内蒙古商都县西井子土地荒漠化状况

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以风力作用为例)

(1)荒漠化是人类过度的___________和潜在的___________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产物,它不是简单的___________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___________,并最终连在一起,形成类似荒漠的自然景观。

(2)从图中可以看出,内蒙古商都县西井子土地荒漠化面积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

(3)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气候因素特别是___________,往往影响着荒漠化的进程。

但“我国内蒙古商都县西井子土地荒漠化状况图”说明___________因素对荒漠化的进程并非起决定作用。

结合“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以风力作用为例)图”可以看出,___________在荒漠化的进程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4)在“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以风力作用为例)图”中A是_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C是___________。

思路解析:

造成荒漠化的因素中,气候变异等自然条件对荒漠化过程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人类活动则大大加剧、加速了这一过程的发展,并且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的作用。

气候中的降水因素对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般而言,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相反,如果多年持续干旱,导致地表植被受损,就会加剧荒漠化进程。

第(4)题通过读图回忆教材内容可答出。

答案:

(1)经济活动 自然因素 荒漠扩张 退化

(2)变大再变小

(3)降水量 气候 人类活动

(4)水资源利用不当 过度樵采 过度农垦

我综合我发展

15.2001年3月,我国对楼兰古城及罗布泊的考古和科学考察表明(  )

A.荒漠化问题发生在工业时代,古代不曾出现过

B.荒漠化完全是战争、瘟疫等人为原因造成的

C.人为破坏植被,导致水源枯竭、土地退化,是荒漠化发生的主要原因

D.荒漠化完全是地质时期的自然过程形成的,有沙质荒漠和砾质荒漠

思路解析:

荒漠化问题在历史上就时有发生,在塔里木盆地南部边缘、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古代人们利用昆仑山、祁连山冰雪融水和山麓地下水,兴修水利,发展屯田,使这些地方成为富庶的人口密集之地。

但是随着人们对河流上游地区的过度开垦,大量破坏固沙植被,河流水量锐减或者改道,绿洲水源枯竭,加上战争、瘟疫等原因,大部分古绿洲在经历了汉、唐、明、清几次大规模开发后,相继被迫放弃,楼兰古国就是一例。

这也说明荒漠化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人为破坏植被,导致水源枯竭、土地退化。

答案:

C

16.限制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稀缺性资源是(  )

A.水资源

B.石油资源

C.天然气资源

D.太阳辐射能

思路解析:

西北地区光热资源丰富,淡水资源严重不足。

答案:

A

17.下列荒漠中,比较容易治理和利用的是(  )

A.自然原因形成的荒漠

B.塔克拉玛干沙漠

C.原生沙质荒漠和砾漠

D.水分和植物条件相对较好的荒漠

思路解析:

地质时期自然过程形成的原生荒漠,水源比较贫乏或很难利用,治理难度大,A、B、C项错;人类活动造成的水分和植物条件相对较好的次生荒漠,治理难度小,D项对。

答案:

D

18.关于荒漠化治理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实施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都是治理荒漠化的有效措施

B.我国“三北”防护林生态工程的实施,可以彻底解决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

C.由于沙障固沙成本高、费工大,而我国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又不高,所以不适合采用这种措施

D.恢复自然植被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沙拐枣、马尾松等都是优良固沙植物

思路解析:

“三北”防护林是有效措施之一,但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沙障固沙是很有效的方法,带来的环境价值远高于经济价值;马尾松不是固沙植物,选A项。

答案:

A

19.下列地区中,依靠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灌溉,发展成我国著名灌溉农业区的是(  )

A.河套平原

B.宁夏平原

C.河西走廊

D.成都平原

思路解析:

河套平原、宁夏平原主要靠黄河水灌溉;在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古代人民利用祁连山冰雪融水和山麓地下水,兴修水利,发展屯田,使这里成为一片富庶的人口密集之地;成都平原降水丰富,利用都江堰工程引岷江水灌溉,形成商品粮基地。

答案:

C

20.防治荒漠化,既是科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土地荒漠化,既有工业化进程的原因,更有贫困导致的破坏。

因此(  )

①任何有效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预防为中心 ②任何有效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消除贫困为中心 ③因地制宜防治荒漠化,不仅要因自然地理的“地”,还要因当地社会经济现状的“地” ④只有先富起来,才能再去治理荒漠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思路解析:

人口过多往往导致人们生活贫困,增大对现有生产性土地的压力,采取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毁林及落后的灌溉方式等不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方式,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往往造成荒漠化,因此防治荒漠化应以消除贫困为中心,帮助当地人们选择发展替代产业项目,停止采用现行的不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方式。

有效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边发展经济边治理荒漠化。

答案:

C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有“中华水塔”之称的青海省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

据测算,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来自这里。

这里是世界海拔最高的湿地和生物多样性最为集中的地区,被科学家誉为“生态处女地”。

近年来,三江源地区过度放牧、淘金、采药、偷猎野生动物等现象屡禁不止。

据此完成21~22题。

21.关于三江源生态环境遭破坏,产生后果的正确叙述是(  )

A.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江的径流增加,而地下水相应地减少

B.地表蒸发更加旺盛,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江源头会干涸,长度也会缩短

C.由于这里野生动植物资源稀少,破坏后较容易再生并恢复原貌

D.植被退化、减少,既会造成荒漠扩大,又会导致水土流失

思路解析:

森林、湿地具有蓄水功能,对生态环境至关重要,如果作为江河的发源地,对江河的水量有重要影响。

答案:

B

22.关于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适宜采取的发展战略、措施,叙述正确的是(  )

A.必须停止经济建设,将居民全部迁出自然保护区,切实保护环境

B.只有加快青海省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当地居民转产、迁移、脱贫,才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C.正在建设的青藏铁路不应在此穿过,否则保护生态环境的规划将落空

D.要积极建设人工草场,恢复天然林,此地不能实施把生态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的发展战略

思路解析:

保护生态环境宜疏不宜堵,既要促进经济发展,保护人民利益,又必须保护生态环境,因此要综合考虑。

答案:

B

据报道,我国江西中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的“红色沙漠”。

据此完成23~24题。

23.“红色沙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

理想的事物,存在于我们生活本身之中。

——苏霍姆林斯基

24.“红色沙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

思路解析:

第23题,江西省属于我国的湿润地区,外力以水蚀作用为主。

第24题,江西中南部山区的水土流失,只能是滥伐森林造成的。

答案:

23.C 24.A

25.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A地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年来导致A周边地区沙尘暴常有发生的气候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A周边地区沙尘暴现象的出现应采取哪些治理措施?

(4)B地区酸雨现象严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治理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部分河流水质严重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

依据新课标,举例说明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教材仅以西北荒漠化为例,实际上应该多了解几种生态环境。

从图中可看出,A地区为我国西北地区,由于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加上人为的不合理开垦及过度放牧,土地沙化现象严重;在风力的作用下易产生沙尘暴现象。

B地区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工业排放的废气中含大量二氧化硫。

从图中看出,长江、黄河、珠江部分河段水质较差,其原因是流域内工农业发达,废水排放量大。

答案:

(1)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 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垦殖,过度樵采,使植被破坏严重

(2)降水少,春季风力强

(3)退耕还牧,植树种草。

(4)该区有色金属冶炼发达,排出的废气中有大量的二氧化硫,易形成酸雨 减少SO2的排放,回收利用,制成硫酸

(5)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河流

26.读“西北地区主要沙漠和沙地的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西北地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其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加上______________,特别是______________隆起对水汽的阻隔。

由于______________条件的影响,本区植被、草场载畜量和土地生产力都由东向西发生变化。

(2)图中字母代表的沙漠或沙地名称:

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

(3)在以上字母代表的沙漠中较难治理的是(填字母)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

E处沙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D处沙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沙地D、E容易治理和利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是防治荒漠化的核心。

它包括的内容主要是预防具有______________,扭转______________,恢复______________。

(5)防治荒漠化,应针对不同自然条件和各种外力作用的性质,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

在半干旱农牧过渡和旱农区,应调整______________结构和采取防风沙措施相结合;在干旱地带的沙漠边缘绿洲,应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合理分配内陆河流上、中、下游的水资源,发展______________农业。

(6)恢复______________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

西北各族人民有丰富的治沙经验,如宁夏中卫县沙坡头的______________等技术措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思路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荒漠化的具体分布情况以及防治措施,重点是荒漠化产生的人为原因及防治问题,这项内容是本节的基础知识,只是在教材的基础上加以深化和外延。

答案:

(1)远离海洋 高大山地阻挡 青藏高原 水分

(2)塔克拉玛干沙漠 巴丹吉林沙漠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呼伦贝尔沙地 科尔沁沙地

(3)A、B、C 水资源缺乏,几乎寸草不生,很难利用 过度开垦、过度放牧 过牧,乱挖乱垦 水分和植物条件相对较好

(4)人与自然的协调 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 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已经发生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5)土地利用 节水

(6)自然植被 草方格沙障

27.(2010全国文综,36)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特殊天气现象。

图1示意我国沙尘暴主要活动路径和强沙尘暴多发区;图2、图3依次表示1464~1913年华北地区沙尘暴按月份累计次数和逐年统计次数。

分析图1、图2、图3,完成下列问题。

图1

图2

图3

(1)西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两大盆地是______________盆地、______________盆地。

(2)西北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地理区域有______________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高原、_______________高原和_________________平原。

(3)说明图1中强沙尘暴多发区的地表环境特点。

(4)指出图2所示的沙尘暴季节分布特点,并说明其自然原因。

(5)在图3显示的450年间,沙尘暴发生次数的变化呈现出______________的规律。

在明王朝灭亡时,沙尘暴约发生了______________次。

思路解析:

沙尘暴形成时间:

大多在冷空气过境影响时出现,北方都是在春季容易出现。

沙尘暴形成条件:

主要是自然因素造成的。

气温高、降水少、大风多是形成沙尘暴天气的主要原因——沙尘暴的形成及其大小,直接取决于风力、气温、降水及与其相关的土壤表层状况。

气温高、降雨少、大风多是形成沙尘暴天气的主要原因,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也是重要原因。

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春天气温常常偏高,使土壤解冻的时间比往年提前,加速了土壤水分的蒸发。

而北方地区冬春降水稀少,地表土壤干燥、疏松,植被还未形成,难以抑制沙尘天气的产生。

与此同时,全球性气候变暖、厄尔尼诺现象等气候异常,造成冷空气活动异常频繁,多大风天气,为沙尘天气的形成提供了动力。

生态环境是形成沙尘暴的重要原因——我国西北和华北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人为破坏活动造成土地沙化不断扩展,为沙尘天气提供了重要土沙物质。

此外,在北方城市建设中在建工地很多,由于缺乏工地表土保护设施,表土裸露,旋风刮来,极易扬尘,也是加剧沙尘天气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5)题,图中变化曲线的波动起伏,说明沙尘暴的变化是有一定周期性的,值得人们去研究;明朝灭亡的时间是1644年。

答案:

(1)塔里木 柴达木

(2)准噶尔 黄土 华北

(3)干旱、半干旱(缺水),沙漠(荒漠和黄土)广布,植被稀疏。

(4)沙尘暴主要集中在(冬末和)春季(2、3、4、5月)。

(地表)增温快、表土(地表)疏松(和植被稀疏),降水少,大风天气较大。

(5)(一定的)周期性(起伏、节律、振荡、波动等) 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