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癌病的复习提要.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75834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癌病的复习提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医癌病的复习提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医癌病的复习提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医癌病的复习提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医癌病的复习提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癌病的复习提要.docx

《中医癌病的复习提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癌病的复习提要.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癌病的复习提要.docx

中医癌病的复习提要

中医癌病的复习提要

癌病是多种恶性肿瘤的总称,以脏腑组织发生异常增生为其基本特征。

临床表现主要为肿块逐渐增大,表面高低不平,质地坚硬,时有疼痛,发热,并常伴见纳差,乏力,日渐消瘦等全身症状。

远在殷墟甲骨文就有“瘤”的记载。

《说文解字》:

“瘤,肿也,从病,留声”。

《圣济总录》说:

“瘤之为义,留滞不去也。

”对瘤的含义作了精辟的解释。

而“癌”字首见于宋·东轩居士所著的《卫济宝书》(公元1171年),该书将“癌”作为痈疽五发之一。

在中医学著作中,较多地结合各种癌病的临床特点而予以相应的命名,如甲状腺癌类属于“石瘿”,肝癌类属于“肝积”等。

也有一些现代癌症在古代未作特殊命名,可根据癌症的临床表现参见下篇各论第六章气血津液病证·

相关病证的中医理论与实践。

中医古籍对一些癌病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治疗,预后,预防等均有所记载,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如《素问·五机真脏论》说: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身热,脱肉破胭,真脏见,十月之内死:

”所述症状类似肺癌晚期临床表现,并明确指出预后不良。

清·祁坤纱L科大成·论痔漏》说:

“锁肛痔,肛门内外如竹节锁紧,形如海蜇,里急后重,便粪细而带扁,时流臭水,此无治法。

”上述症状的描述与直肠癌基本相符。

对癌病的病因病机多认为是由于阴阳失调,七情郁结,脏腑受损等原因,导致气滞血瘀,久则成为“症瘕”,“积聚”。

如《诸病源候论。

积聚病渚候》说:

“诸脏受邪,初未能成枳聚,留滞不去,乃成积聚”。

关于癌病的治疗,中医学著作中论述更多,有内治与外治,单方与复方,药物与手术等丰富多彩的治疗方法。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积聚》说:

“凡积聚之治,如经之云者,亦既尽矣。

然欲总其要,不过四法,曰攻,曰消,曰散,曰补,四者而已。

”对积聚之治法作了高度概括。

唐代《晋书》中说:

“初帝目有瘤疾,使医割之”,为我国手术治疗癌病的最早记载。

癌病是一种难治性疾病,目前已认识到癌病是一类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任何单一手段的局部治疗,均难以彻底治愈。

中医药治疗癌病以扶正祛邪为指导思想,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种治疗方法在癌病各阶段中的作用,可起到提高疗效或减毒增效

的作用,能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目前癌病又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本节着重介绍脑瘤、癌。

此外,肝癌,食道癌,胃癌;甲状腺癌等病分别与积聚,关,可适当参考。

[病因病机]

大肠癌、肾癌和膀胱胃痛,瘿病等病证有

癌病是发生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一类恶性疾病。

多由于正气内虚,感受邪毒,情志怫郁,饮食损伤,宿有旧疾等因素,使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行失常,产生气滞,血瘀,痰凝、湿浊、热毒等病理变化,蕴结于脏腑组织,相互博结,日久渐积而成的一类恶性疾病。

一、病因

癌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但据癌病的起病经过及临床表现,其发生与外在的六淫邪内在的七情怫郁,饮食失调、宿有旧疾或久病伤正,年老体衰等有密切关系。

1.六淫邪毒外感六淫之邪,或工业废气、石棉、煤焦烟炱,放射性物质等邪毒之气,由表人里,若

正气不能抗邪,则致客邪久留,脏腑气血阴阳失调,而致气滞、血瘀、痰浊,热毒等病变

久则可形成结块。

2.七情怫郁

情志不遂,气机郁结,久则导致气滞血瘀,或气不布津,结,渐而成块。

正如《类证治裁·郁证》说:

“七情内起之郁,

久则津凝为痰,血瘀、痰浊互始而伤气,继必及血”。

下篇各论第六章气血津液病证·

相关病证的中医理论与实践。

中医古籍对一些癌病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治疗,预后,预防等均有所记载,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如《素问·五机真脏论》说: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身热,脱肉破胭,真脏见,十月之内死:

”所述症状类似肺癌晚期临床表现,并明确指出预后不良。

清·祁坤纱L科大成·论痔漏》说:

“锁肛痔,肛门内外如竹节锁紧,形如海蜇,里急后重,便粪细而带扁,时流臭水,此无治法。

”上述症状的描述与直肠癌基本相符。

对癌病的病因病机多认为是由于阴阳失调,七情郁结,脏腑受损等原因,导致气滞血瘀,久则成为“症瘕”,“积聚”。

如《诸病源候论。

积聚病渚候》说:

“诸脏受邪,初未能成枳聚,留滞不去,乃成积聚”。

关于癌病的治疗,中医学著作中论述更多,有内治与外治,单方与复方,药物与手术等丰富多彩的治疗方法。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积聚》说:

“凡积聚之治,如经之云者,亦既尽矣。

然欲总其要,不过四法,曰攻,曰消,曰散,曰补,四者而已。

”对积聚之治法作了高度概括。

唐代《晋书》中说:

“初帝目有瘤疾,使医割之”,为我国手术治疗癌病的最早记载。

癌病是一种难治性疾病,目前已认识到癌病是一类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任何单一手段的局部治疗,均难以彻底治愈。

中医药治疗癌病以扶正祛邪为指导思想,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种治疗方法在癌病各阶段中的作用,可起到提高疗效或减毒增效

的作用,能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目前癌病又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本节着重介绍脑瘤、癌。

此外,肝癌,食道癌,胃癌;甲状腺癌等病分别与积聚,关,可适当参考。

[病因病机]

大肠癌、肾癌和膀胱胃痛,瘿病等病证有

癌病是发生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一类恶性疾病。

多由于正气内虚,感受邪毒,情志怫郁,饮食损伤,宿有旧疾等因素,使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行失常,产生气滞,血瘀,痰凝、湿浊、热毒等病理变化,蕴结于脏腑组织,相互博结,日久渐积而成的一类恶性疾病。

一、病因

癌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但据癌病的起病经过及临床表现,其发生与外在的六淫邪内在的七情怫郁,饮食失调、宿有旧疾或久病伤正,年老体衰等有密切关系。

1.六淫邪毒外感六淫之邪,或工业废气、石棉、煤焦烟炱,放射性物质等邪毒之气,由表人里,若

正气不能抗邪,则致客邪久留,脏腑气血阴阳失调,而致气滞、血瘀、痰浊,热毒等病变

久则可形成结块。

2.七情怫郁

情志不遂,气机郁结,久则导致气滞血瘀,或气不布津,结,渐而成块。

正如《类证治裁·郁证》说:

“七情内起之郁,

久则津凝为痰,血瘀、痰浊互始而伤气,继必及血”。

病证中。

(一)诊断依据

1.患者有头痛、呕吐、视力障碍等临床表现。

2.随脑组织受损部位的不同而有相应的局部症状,有助于定位诊断。

如大脑额叶前部

肿瘤可见精神障碍,出现性格改变,进行性痴呆,癫痫发作等;额下回后部肿瘤可出现运动性失语;额叶后部中央前回运动区受压则产生对侧偏瘫。

大脑顶叶部肿瘤以感觉障碍为主,感觉定位和感觉区别的能力消失。

大脑颞叶部肿瘤则以听觉障碍为主。

大脑枕叶部肿瘤定位征为视野缺损。

胼胝体部肿瘤精神症状明显。

中脑部肿瘤早期易出现脑积水,而发生头痛、视乳头水肿及呕吐等。

小脑部肿瘤以运动失调为特征。

桥脑部肿瘤则以交叉性偏瘫,交叉性

感觉麻木及眼球垂直性震颤与眼外展麻痹为特征。

(二)病证鉴别

量.脑瘤与脑血管疾病

部分脑瘤患者可见颅内压增高,偏瘫,应注意与脑血管疾病相鉴别。

脑血管疾病多见于老年人,常有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病史,多突然出现昏迷,可有颅内压增高症状和偏瘫。

CT、MRI有助于鉴别。

2.脑瘤与癫痼

脑瘤患者可以有症状性癫痫,常伴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如头痛、呕吐,视力下降等)和其它局灶性症状(如精神障碍、感觉障碍、运动障碍等)持续存在。

原发性癫痫通常缺少局灶性脑症状,发作过后多无明显症状。

CT、MRI有助于鉴别。

(三)相关检查盯、M刚探查肿瘤的部位,大小及浸润情况,是目前诊断脑瘤的主要手段。

二、肺癌

肺癌又称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为最常见的恶性肺肿瘤。

肿瘤细胞源于支气管黏膜或腺体,常有区域性淋巴结转移和血行播散。

早期常有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

进展速度与细胞生物学特性有关。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全部肿瘤的第一或第二位,且有逐年增高的趋势。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但近年来女性发病率上升特别快,男女两性发病比例逐步缩小(约为2:

1)。

5年生存率约为8%—13%。

根据肺癌的临床表现,中医古籍有关肺癌的论述散见于“肺积”、“咳嗽”、“咯血”、“胸痛”等病证中。

(一)诊断依据

1.近期发生的呛咳,顽固性干咳持续数周不愈,或反复咯血痰,或不明原因的顽固性胸痛,气急、发热,或伴消瘦,疲乏等。

2.多发生于年龄在40岁以上,有长期吸烟史的男性。

中医内科学

3.饮食失调

嗜好烟酒辛辣腌炸烧烤,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正气亏虚,气虚血瘀。

如《读医随笔·承制生化论》说:

“气虚不足以推血,则血必有瘀”。

或正气亏虚,易感外邪或易致客邪久留。

另一方面,脾失健运,不能升清降浊,敷布运化水湿,则痰湿内生。

正如《医宗必读·痰饮》所说:

“脾土虚弱,清者难升,浊者难降,留中滞膈,淤而成痰”。

4.宿有旧疾

机体脏腑阴阳的偏盛偏衰,气血功能紊乱,如治不得法或失于调养,病邪久羁,损伤正气,或正气本虚,驱邪无力,加重或诱发气,痰、食,湿、水、血等凝结阻滞体内,邪气壅

结成块。

5.久病伤正、年老体衰

正气内虚,脏腑阴阳气血失凋,是罹患癌证的主要基础。

正如《医宗必读·积聚》所说:

“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

久病体衰,正气亏虚,气虚血瘀;或生活失于凋

摄,劳累过度,气阴耗伤,外邪每易乘虚而人,客邪留滞不去,气机不畅,终致血行瘀滞结而成块。

二、病机

癌病的形成虽有上述多种因素,但其基本病理变化为正气内虚,气滞、血瘀,痰结、湿热毒等相互纠结,日久积滞而成有形之肿块。

病理属性总属本虚标实。

多是因虚而得病,因虚而致实,是一种全身属虚,局部属实的

疾病。

初期邪盛而正虚不显,故以气滞、血瘀,痰结、湿聚、热毒等实证为主。

中晚期由于癌瘤耗伤人体气血津液,故多出现气血亏虚,阴阳两虚等病机转变,由于邪愈盛而正愈虚,本虚标实,病变错综复杂,病势日益深重。

不同的癌病其病机上又各有特点。

脑瘤的本虚以肝肾亏虚、气血两亏多见,标实以痰浊、瘀血、风毒多见;肺癌之本虚以阴虚,气阴两虚多见,标实以气阻、瘀血、痰浊多见;大肠癌的本虚则以脾肾双亏、肝肾阴虚为多见,标实以

湿热,瘀毒多见;肾癌及膀胱癌的本虚以脾肾两虚、肝肾阴虚多见,标实以湿热蕴结、瘀血内阻多见。

不同的癌病其病变部位不同,脑瘤病位在脑,肺癌病位在肺,大肠癌病位在肠,肾癌及膀胱癌病位在肾与膀胱。

但由于肝主疏泄,条达气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肾主体,藏元阴元阳,故上述癌病的发生发展,与肝、脾、肾的关系也较为密切。

[诊查要点]

、脑瘤

脑瘤是颅内肿瘤的简称,指生长于颅腔内的新生物,以头痛,呕吐,视力下降,感觉障

般为缓慢起病,症状的演变以月,年计。

转移性脑瘤的发展较快,病情的变化以根据脑瘤的临床表现,中医古籍有关脑瘤的沦述散见于“头痛”、“眩晕”,“呕吐”中医内科学

)病证鉴别

1.肺癌与肺痨

肺痨与肺癌均有咳嗽、咯血、胸痛,发热、消瘦等症状,两者很容易混淆,应注意鉴别。

肺痨多发生于青壮年,而肺癌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男性。

部分肺痨患者的已愈合的结核病灶所引起的肺部瘢痕可恶变为肺癌。

肺痨经抗痨治疗有效,肺癌经抗痨治疗则病情无好转。

借助肺部x线检查,痰结核菌检查,痰脱落细胞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等,有助于两者的鉴别。

2.肺癌与肺痈

肺痈患者也可有发热、咳嗽、咯痰的临床表现,应注意鉴别。

典型的肺痈是急性发病,高热,寒战,咳嗽,咳吐大量脓臭痰,痰中可带血,伴有胸痛;肺癌发病较缓,热势一般不高,呛咳,咯痰不爽或痰中带血,伴见神疲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

肺癌患者在感受外邪时,也可出现高热,咳嗽加剧等症,此时更应详细询问病史,四诊合参,并借助肺部x线

检查、痰和血的病原体检查,痰脱落细胞学检查等实验室检查加以鉴别。

3.肺癌与肺胀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所致的慢性肺部疾病。

病程长达数年,反复发作,多发生于40岁以上人群,以咳嗽,咯痰,喘息,胸部膨满为主症;肺癌则起病较为隐匿,以咳嗽、咯血,胸痛、发热、气急为主要临床表现,伴见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借助肺部x线检查、痰脱落细胞学检查等不难鉴别。

(三)相关检查

1.胸部x线检查,CT,支气管碘油造影,有助于肺癌的早期诊断。

2.痰脱落细胞学检查是早期诊断肺癌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阳性率在80%左右,多次检查阳性率可提高。

3.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确定病变性质及作病理检查,是确诊肺癌的重要方法。

三、大肠癌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与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以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改变,腹痛,肛门坠痛,里急后重,甚至腹内结块,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

在北美,西欧各国大肠癌的发病率仍有上升趋势,占全部癌证死亡原因中的第二位。

近30年来我国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

近年大肠癌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为50%左右。

根据其发病及临床特征分析,中医古籍有关大肠癌的论述散见于“肠积”、“积聚”、“症瘕”、“肠覃”、“肠风”、“脏毒”,“下痢”,“锁肛痔”等病证中。

(一)诊断依据

凡30岁以上的患者有下列症状时需高度重视,考虑有大肠癌的可能:

①近期出现持续性腹部不适,隐痛,胀气,经一般治疗症状不缓解;②无明显诱因的大便习惯改变,如腹泻

》《

证治分类

(一)脑瘤

1.痰瘀阻窍证

头晕头痛,项强,目眩,视物不清,呕吐,失眠健忘,肢体麻木,面唇暗红或紫暗,舌质紫暗或瘀点或有瘀斑,脉涩。

证机概要:

痰瘀互结,蔽阻清窍。

治法:

熄风化痰,祛瘀通窍。

代表方:

通窍活血汤加减。

本方有活血通窍的功效,适用于瘀血阻窍证。

常用药:

石菖蒲芳香开窍;桃仁、红花、川芎、赤芍、三七活血化瘀;白芥子、胆南星

呕吐者,加竹茹、姜半夏和胃止呕;失眠者,加酸枣仁,夜交藤养心安神。

2.风毒上扰证

头痛头晕,耳呜目眩,视物不清,呕吐,面红目赤,失眠健忘,肢体麻木,咽千干燥,重则抽搐,震颤,或偏瘫,或角弓反张,或神昏谵语,项强,舌质红或红绛,

证机概要:

阳亢化风,热毒内炽,上仇清药。

治法:

平肝潜阳,清热解毒。

代表方:

天麻钩藤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前方清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适用于肝阳偏亢者;后方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适用于火热邪毒炽盛之病证。

常用药:

天麻、钩藤、石决明平肝潜阳;山栀,黄芩,黄连,黄柏泻火解毒;牛膝引血下行;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夜交藤、茯神安神定志。

阳亢风动之势较著者,加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重镇潜阳,镇熄肝风;大便干燥者,加番泻叶、火麻仁,通腑泻热。

3.阴虚风动证

头痛头晕,神疲乏力,虚烦不宁,肢体麻木,语言謇涩,颈项强直,手足蠕动或震颤,口眼歪斜,偏瘫,口干,小便短赤,大便干,舌质红,苔薄,脉弦细或细数。

证机概要:

肝肾阴亏,虚风内动。

治法:

滋阴潜阳熄风。

代表方:

大定风珠加减。

本方具有滋液填阴,育阴潜阳熄风的功能,适用于脑瘤阴虚风动者。

常用药:

阿胶、熟地、白芍滋养肝肾之阴;龟板、鳖甲、牡蛎育阴潜阳熄风;钩藤、僵蚕熄风止痉。

虚热之象著者,加青蒿,白薇清退虚热;大便秘结者,加火麻仁,郁李仁润肠通便。

·中医内科学

)肺癌

1.瘀阻肺络证

咳嗽不畅,胸闷气憋,胸痛有定处,如锥如刺,或痰血暗红,口唇紫暗,舌质暗或有瘀点、瘀斑,苔薄,脉细弦或细涩。

证机概要:

气滞血瘀,痹阻于肺。

治法:

行气活血,散瘀消结。

代表方:

血府逐瘀汤加减。

本方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功效,适用于肺癌瘀阻肺络

常用药:

桃仁,红花,川芎、赤芍、牛膝活血化瘀;当归,熟地养血活血;柴胡、枳壳疏肝理气;甘草调和诸药。

胸痛明显者,可配伍香附、延胡索,郁金等理气通络,活血定痛;若反复咯血,血色暗红者,可去桃仁、红花,加蒲黄,三七,藕节,仙鹤草、茜草根祛瘀止血;瘀滞化热,耗伤气津,见口干舌燥者,加沙参、天花粉、生地、玄参,知母等,清热养阴生津;食少,乏

力、气短者,加黄芪、党参、白术,益气健脾。

2.痰湿蕴肺证

咳嗽咯痰,气憋,痰质稠黏,痰白或黄白相兼,胸闷胸痛,纳呆便溏,神疲乏力,舌质

苔白腻,脉滑。

证机概要:

脾湿生痰,痰湿蕴肺-冶法:

健脾燥湿,行气祛痰。

代表方:

二陈汤合栝萎薤白半夏汤加减

常用药:

陈皮.法半夏、茯苓理气燥湿化痰;瓜萎、薤白行气祛痰,宽胸散结;紫菀,款冬花止咳化痰。

若见胸脘胀闷,喘咳较甚者,可加用葶苈大枣泻肺汤以泻肺行水;痰郁化热,痰黄稠黏难出者,加海蛤壳、鱼腥草,金养麦根、黄芩、栀子清化痰热;胸痛甚,且瘀象明显者,加川芎,郁金,延胡索行瘀止痛;神疲、纳呆者,加党参、白术、鸡内金健运脾气。

3.阴虚毒热证咳嗽无痰或少痰,或痰中带血,甚则咯血不止久稽不退,口渴,大便干结,舌质红,舌苔黄证机概要:

肺阴亏虚,热毒炽盛。

治法:

养阴清热,解毒散结。

胸痛,心烦寐差,低热盗汗,或热势壮脉细数或数大。

代表方:

沙参麦冬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前方养阴清热,适用于肺阴亏虚者;后方以清热解毒为主,适用于热毒炽盛者。

常用药:

沙参、玉竹,麦冬,甘草,桑叶、天花粉养阴清热;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清热解毒散结。

若见咯血不止,可选加白及、仙鹤草、茜草根、三七凉血止血,收敛止血;低热盗汗,

下篇各论第六章气血津液病证

或便秘等;③粪便带脓血、黏液或血便,而无痢疾、肠道慢性炎症等病史;④结肠部位出现肿块;⑤原因不明的贫血或体重减轻。

(二)病证鉴别

1.大肠癌与痢疾痢疾与大肠癌在腹痛、泄泻、里急后重、排脓血便等临床症状上有相似点,要注意区别。

痢疾是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赤白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具有传染性的外感疾病。

一般发病较急,常以发热伴有呕吐而开始,继则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赤白脓血便为突出的临床特征,其腹痛多呈阵发性,常在腹泻后减轻,腹泻次数可达每日10—20次,粪便呈胶冻状、脓血状。

而大肠癌起病较为隐匿,早期症状多较轻或不明显,中晚期伴见明显的全身症状,如神疲倦怠、消瘦等,腹痛常为持续性隐痛,常见腹泻,但每日次数不多,泄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是其特点。

此外,实验室检查对明确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如血常规检查,大便细菌培养、大便隐血试验,直肠指诊、全结肠镜检查等。

2.大肠癌与痔疾

痔疾也常见大便带血.肛门坠胀或异物感的临床表现,应注意区别。

痔疾属外科疾病,起病缓,病程长,一般不伴有全身症状,其大便下血特点为便时或便后出血,常伴有肛门坠胀或异物感,多因劳累、过食辛辣等而诱发或加重。

直肠指诊、直肠镜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三)相关检查

出现上述临床表现时,应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检,并及时进行直肠指诊、全结肠镜检钡灌肠X线检查、血清癌胚及肠癌相关抗原测定、直肠内超声扫描、CT等检查以明确

四、肾癌、膀胱癌

肾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肿瘤,以血尿,腰痛、肿块、消瘦乏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男性多于女性,40—60岁多发。

根据肾癌的起病及临床表现,中医古籍有关肾癌的论述散见于“尿血”、“腰痛”等病证中。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肿瘤,以血尿,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发热消瘦,恶病质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男性多于女性,50—70岁多发。

中医古籍有关膀胱癌的论述散见于“尿血”、“血淋”,“癃闭”等病证中。

(一)诊断依据

肾癌早期常无症状,晚期部分患者可有典型的三联症:

血尿,腰部疼痛,上腹或腰部肿膀胱癌典型临床表现为血尿、尿急、尿频、尿痛,或持续性尿意感。

中医内科学

(二)病证鉴别

1.肾癌与多囊肾

多囊肾常有腰,腹疼痛,血尿或蛋白尿,出现肾功能障碍和高血压的患者较多,往往合并其它多囊脏器。

B超,CT、MRI有助于鉴别诊断。

2.肾癌、膀胱癌与泌尿系结石

泌尿系结石多有急性疼痛,可伴见尿血,B超,腹部X线等有助于诊断。

3.肾癌、膀胱癌与肾及膀胱结核

肾及膀胱结核也常有尿路刺激征,尿血,脓尿,并伴低热、盗汗、消瘦等症状,尿中查到结核杆菌。

抗痨治疗有效。

(三)相关检查

尿检查可见肉眼血尿及镜下血尿;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对诊断早期肾癌、膀胱癌有一定价

值;B超、CT,MRI可确定病变部位、大小及浸润情况等。

此外,膀胱镜检查也是确诊膀胱癌的重要方法。

上述癌病的诊断中,各种癌病的细胞学分类诊断,如肺癌的鳞状上皮细胞癌、小细胞癌、腺癌等,虽属西医学范畴,但它对估计病情,判断预后、选择治疗方案等有重要意义,所以也应尽可能了解癌病细胞学性质,结合患者的全身情况、肿瘤发展情况等,以合理安排

综合治疗方案。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临床首先应辨各种癌病的脏腑病位;辨病邪的性质,分清痰结、湿聚,气滞,血瘀,热毒的不同,以及有否兼夹;辨标本虚实,分清虚实标本的主次;辨脏腑阴阳,分清受病脏腑气血阴阳失调的不同;辨病程的阶段,明确患者处于早,中,晚期的不同,以选择适当的治法和估计预后。

二、治疗原则

癌病属于正虚邪实,邪盛正衰的一类疾病,所以治疗的基本原则是扶正祛邪,攻补兼施。

要结合病史,病程,四诊及实验室检查等临床资料,综合分析,辨证施治,做到“治实

当顾虚,补虚勿忘实”。

初期邪盛正虚不明显,当先攻之;中期宜攻补兼施;晚期正气大伤,不耐攻伐,当以补为主,扶正培本以抗邪气。

扶正之法主要是根据正虚侧重的不同,并结合主要病变脏腑而分别采用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的治法;祛邪主要针对病变采用理气、除湿、化痰散结,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法,并应适当配伍有抗肿瘤作用的中药。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预后有积极意义。

做好预防对减少发病有重要意义。

既病之后加强饮

食调养,调畅情志,注意休息,有利于癌病的康复。

各沦第六章气血津液病证

加地骨皮、白薇,五味子,育阴清热敛汗;大便干结,加全瓜蒌,火麻仁润燥通便。

4.气阴两虚证

咳嗽痰少,或痰稀,咳声低弱,气短喘促,神疲乏力,面色咣白,形瘦恶风,自汗或盗

口干少饮,舌质红或淡,脉细弱。

证机概要:

气虚阴伤,肺痿失用。

治法:

益气养阴。

代表方:

生脉散合百合固金汤加减。

润肺化痰,适用于肺虚阴伤而有热之

前方益气生津,适用于气阴两伤者;后方养阴清

常用药:

人参大补元气;麦冬养阴生津;五味子敛补肺津;生地,熟地、玄参滋阴补肾;当归,芍药养血平肝;百合、麦冬,甘草润肺止咳;桔梗止咳祛痰。

气虚症状明显者,加生黄芪、太子参,白术等益气补肺健脾;咯痰不利,痰少而黏者,加贝母、百部、杏仁利肺化痰。

若肺肾同病,阴损及阳,出现以阳气虚衰为突出临床表现时,可选用右归丸温补肾阳。

上述证候中,如合并有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出现颜面、胸膺上部青紫水肿,声音嘶头痛晕眩,呼吸困难,甚至昏迷的严重症状,危重者可在短期内死亡。

中医治疗从瘀水肿沦治,活血化瘀,利水消肿,可使部分病人缓解。

常用方剂如通窍活血汤,五苓五皮饮、真武汤等。

压迫症状较轻者,可在辨证施治方药中,酌加葶苈子、猪苓,生麻益母草等泻肺除壅,活血利水。

(三)大肠癌

1.湿热郁毒证

腹部阵痛,便中带血或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或大便干稀不调,肛门灼热,或有发热,恶心,胸闷,口干,小便黄等症,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证机概要:

肠腑湿热,灼血为瘀,热盛酿毒。

治法:

清热利湿,化瘀解毒。

代表方:

槐角丸加减。

本方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疏风理气之功,适用于湿热下注,瘀毒互结之大肠癌。

常用药:

槐角、地榆、侧柏叶凉血止血;黄芩、黄连、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荆芥,防风,枳壳疏风理气;当归尾活血祛瘀。

腹痛较著者可加香附、郁金,行气活血定痛;大便脓血黏液,泻下臭秽,为热毒炽盛,

加白头翁,败酱草、马齿苋以清热解毒,散血消肿。

2.瘀毒内阻证

腹部拒按,或腹内结块,里急后重,大便脓血,或有肌肤甲错,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

证机概要:

瘀血内结,瘀滞化热,热毒内生。

治法:

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色紫暗,量多,烦热口渴,面色晦暗,

代表方:

膈下逐瘀汤加减。

本方有活血通经,化瘀止痛,理气的功效,适用于瘀血痹阻

重者。

由于瘀血常壅遏化热,故适当配伍清热解毒之品。

常用药:

桃仁、红花、五灵脂,延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