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资料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71165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04.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资料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资料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资料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资料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资料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资料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

《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资料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资料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资料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

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资料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第一次世界大战: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1)凡尔赛体系的构建;

(2)华盛顿体系的构建;(3)“非战公约”;(4)国际联盟。

3.第二次世界大战:

(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3)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1)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2)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的高涨;(3)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4)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

5.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1)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

(2)中东战争;(3)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4)海湾战争。

6.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1.一个主题: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2.两次世界大战:

注意分析两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及阶段特征、把握交战双方战争态势的变化及原因;认识战争的残酷性和留给后人的深刻教训。

3.两大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帝国主义战胜国建立的国际关系新秩序;雅尔塔体系是二战后形成的国际关系新格局。

考点一 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背景

(1)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垄断组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

(2)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势均力敌,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集团的对峙。

(3)萨拉热窝事件,成为一战的导火线

(1)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国际关系日渐紧张,德、意、日三国选择法西斯道路,对外侵略扩张。

(3)英、法等国推行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

1938年的慕尼黑阴谋使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也促使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过程

(1)第一阶段:

1914年,马恩河战役。

(2)第二阶段:

1915~1916年。

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以及日德兰海战。

(3)第三阶段:

1917~1918年。

1917年,美国和中国等国加入协约国作战。

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一战。

1918年,德国被迫投降,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宣告结束

(1)爆发:

1939年9月1日爆发。

(2)初期:

1940年5月德军入侵西欧,连连得手。

(3)扩大: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4)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美、英发表《大西洋宪章》。

1942年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

(5)转折:

1942~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海战和阿拉曼战役。

(6)胜利:

①1943年德黑兰会议。

②1944年美英军队在诺曼底登陆。

③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1945年5月,德国投降;1945年9月日本投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赢得最后胜利

性质

总体上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其中也有许多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

是一场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

影响

(1)对人类造成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损害。

(2)削弱了欧洲的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美日两国迅速崛起。

(3)引发民族解放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的高潮,俄国无产阶级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

(4)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成为新技术的催化剂,促使政府职能的改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1)战争摧毁了法西斯主义,争取和平与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2)使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战争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

(3)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4)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影响战争成败的一般因素:

双方实力(主要为经济方面)、领导者素质、战略战术、群众基础、战争性质、国际环境等。

考点二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雅尔塔体系

含义

一战后,战胜国调整在欧洲、亚太地区的关系,形成的战后重新瓜分世界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二战后,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的精神重新划分势力范围而建立的国际关系格局

内容

(1)巴黎和会签署与战败国的条约:

成立国际联盟、处置战败的德国(领土、军事、赔偿、殖民地等)、处置其他战败国。

(2)华盛顿会议签署《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

(3)签署《洛迦诺公约》和《非战公约》,力图维护和平,抑制战争

(1)冷战:

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成为冷战的序曲。

“杜鲁门主义”成为冷战正式打响的标志。

马歇尔计划与经互会对抗。

北约与华约对抗。

(2)美苏争霸:

20世纪50年代,美苏争霸局面形成;20世纪70年代,随着苏联实力的增强,开始采取积极进攻战略;20世纪80年代,美国总统里根开始实行“新遏制”战略

评价

(1)是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重新安排。

(2)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

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战胜国之间、帝国主义各国与社会主义苏联之间矛盾重重

(1)原则上倡导和平与民主,对各国的和平运动和政治民主化进程起了推动作用。

(2)事实上划分美苏的势力范围,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

 处理国家关系的准则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

考点三 二战后的局部战争

主要原因

简况

影响

朝鲜战争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企图扼杀社会主义国家

1950~1953年,中朝并肩作战,取得胜利

二战后第一次大规模的国际性局部战争;是冷战的产物

越南战争

美国出于称霸世界的需要干涉越南内政

1961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经历“特种战争”“局部战争”,美国战败

美苏两国和两种社会制度的较量,是美国战后陷得最深、拖得最久、代价最大的战争

中东战争

中东民族、宗教矛盾,战略位置重要,石油资源丰富

1948年、1956年、1967年、1973年、1982年发生五次中东战争

造成中东地区长期的动荡不安,严重危害了世界和平

印巴战争

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问题成为印巴矛盾的导火线

从1947年开始,印度和巴基斯坦爆发了三次战争

南亚次大陆局势持续紧张,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

两伊战争

边界争端、宗教问题

1980~1988年伊朗和伊拉克

两伊经济全面倒退;造成中东分裂

海湾战争

由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而引发

1991年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进行的战争

是冷战结束后第一场大规模战争和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高科技战争

 二战后,在中东地区,以色列同阿拉伯国家之间进行了五次中东战争。

这个地区自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以来,战火频繁。

这些战争,是阿拉伯国家同以色列之间民族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也是苏联与美国争霸加剧阿拉伯各国人民反对新老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的斗争尖锐化的表现。

考点四 为和平与发展的努力

努力

概况

国际

组织

国联

一战后成立,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性政治组织,国际联盟宣称它的宗旨在于“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

联合国

(1)1945年签署了《联合国宪章》。

同年10月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

(2)联合国成立后,为维护世界和平,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做出许多努力

国际条约

一战后的《洛迦诺公约》和《非战公约》,力图维护和平,抑制战争,但由于缺少约束力和执行力,最终没有能够遏制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反战运动

(1)二战后形成的世界保卫和平大会使反对侵略战争,渴望世界和平的思想深入人心。

(2)1955年,《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得到各国科学家的支持和拥护。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反战运动不断高涨,对越南战争进行抗议。

(3)联合国将1986年定为国际和平年,将9月21日定为国际和平日

 维护和平是促进发展的前提;促进共同发展是维护和平的有力保证。

考向一 不衰的话题——国际联合抗击法西斯

例1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入侵缅甸,驻缅英军节节败退。

1942年2月,由精锐力量组成的中国远征军入缅,与日军作战。

在仁安羌作战中,中国远征军与敌浴血奋战,解救出被困英军,轰动英伦三岛,英军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放弃缅甸,向印度撤退,中国远征军掩护英军,并分别撤至印度和国内。

中国大后方重要的对外陆路通道滇缅公路被切断,滇西一度被日军占领。

1943年10月,中国远征军与盟军配合,反攻缅北和滇西,在密支那战役中,中国军人组成敢死队,绕到敌军背后,与正面部队同时发动进攻,使敌人腹背受敌,溃败逃跑,日军指挥官绝望自杀。

中国远征军兵力总计达40余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以巨大的牺牲换取了最后的胜利。

——摘编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

《中国抗日战争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远征军入缅前太平洋战场和中国战场的战略态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军事意义和政治意义。

知识定位 二战——联合反法西斯——中国贡献

辨析设问 第

(1)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归纳概括。

回答时要注意材料所提示的时间“1942年2月”“1943年10月”,同时要注意结合这一时期中国战场、太平洋战场及整个世界反法西斯形势分析回答。

回答第

(2)问,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其意义。

答案 

(1)日军大举

进攻东南亚,美、英处于守势;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已形成;中国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

(2)军事意义:

消灭了日军有生力量;保存了盟军反攻的实力;打通了中外国际交通线。

政治意义:

表现出中国军队的英勇善战;增强了民族自信心,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二战中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相互配合

(1)政治上互相协作:

为打败法西斯侵略者,反法西斯联盟经常进行双边或多边的高级会谈,特别是美、英、苏三国首脑之间经常保持密切的联系。

战争期间共召开四次三国首脑会议,协调解决了许多重大问题,对当时和战后的形势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经济上互相支持:

为了充分发挥盟国的经济优势,保证战争的胜利进行,盟国在经济上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合作,如美国《租借法》的通过等。

这种经济上的联系与合作,对提高盟军的作战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军事上互相配合:

①中国战场是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主要战场,在战略上拖住日本陆军的主力,有力地配合和支援了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使日本无力和德、意做战略上的配合,中国修建了滇缅公路,并出兵协同英军作战,支援了英军东南亚战场,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②苏德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为了减轻苏联的压力,英、美盟军在西欧和北非采取军事行动予以配合。

③在北非战场和西西里岛登陆战中,英美盟军密切合作,获得重大胜利;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盟军攻入德国境内时,苏军攻克伯林,美、苏、英、法等盟军相互协作,迫使德国法西斯无条件投降。

在反对日本法西斯的战争中,中、美、英相互协作,苏联也参加对日作战,迫使日本法西斯无条件投降。

考向二 探索国际联合维护世界和平局面的意义

例2

 (2014·天津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6年,当希特勒主张重占莱茵河非军事化地区时,德军将领们对于他的决定和可能挑起的法国反应感到十分忧惧。

由于他们的抗议,结果,(希特勒)最初只派遣了少数象征性的部队来作为一种试探……但是在1938年3月,当希特勒决心向奥地利进军时,他却不理会那些将领们的反对。

——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材料二 正当独裁者们兴风作浪之际,西方民主国家正在严重的和平主义支配下摇来摆去,没有定见。

所谓和平主义,大体可以说是不顾后果而硬要坚持和平。

英美两国许多人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实在是个错误,根本没有带来任何好处……对德国(的制裁)过于苛刻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约140万法国人死亡;在法国人看来,再重复这样的人类灾难实在是不可思议……在大不列颠和美国,情形也差不多。

人们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流血与损失念念不忘,既悲伤又恼怒。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 张伯伦与达拉第接受了希特勒的条件,然后对捷克政府施加极大压力,要它屈服,即签署它自己的死亡证书。

在英国纵容下,法国宣告放弃所承担的保护捷克斯洛伐克的条约义务……张伯伦和达拉第各自回到国内,受到人们的欢呼。

张伯伦向国人报告说,他带来了“我们时代的和平”。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材料一中希特勒采取了哪些行动?

反映了希特勒怎样的心理变化?

指出这些行动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英法等国一种什么思潮?

为何出现这一思潮?

(3)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英法推行什么政策有关?

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其推行这一政策的原因。

指出这一政策导致的最终后果。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能得出哪些历史启示?

知识定位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爆发

材料解读 第

(1)问,结合材料“1936年,当希特勒主张重占莱茵河非军事化地区时……但是在1938年3月,当希特勒决心向奥地利进军时……”可知行动包括进入莱茵不设防区和进军奥地利。

心理变化是希特勒由试探性进军到无所顾忌。

结合《凡尔赛条约》的相关内容回答其影响。

(2)问,结合材料二说明当时欧洲和平主义盛行,人们对一战的阴影挥之不去。

第(3)问,材料三反映的是英、法、德、意四国背着捷克斯洛伐克签订的《慕尼黑协定》,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以换取所谓的“和平”。

这是西方大国推行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的顶峰,进一步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最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导致二战的爆发。

究其原因,既有历史的因素,也有现实的因素,是英法等西方大国长期推行反苏政策的必然结果。

第(4)问,结合二战前英法行为的结果、二战的结果及原因综合分析回答。

答案 

(1)行动:

出兵莱茵非军事区、进军奥地利。

变化:

从试探变为无所顾忌。

影响:

打破凡尔赛体系对德国的约束。

(2)思潮:

和平主义思潮。

原因:

许多人认为一战是个错误,带来重大伤亡,因而恐惧战争。

(3)政策:

绥靖政策。

原因:

英法等国流行和平主义思潮;认为一战后对德国的制裁过于苛刻;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以自保,并将德国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后果:

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4)启示:

对侵略和扩张行为不能姑息纵容,也不能牺牲他国来保护自己;和平需要世界各国共同维护,要警惕历史悲剧重演。

1.正确认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在宰割战败国和牺牲弱小国家利益的基础上建立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2)它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3)这个体系的建立又具有明显的“分赃”性质和大国强权色彩,在“和平”体系下,掩盖着许多矛盾、隐患,为后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留给后人的思考和教训

(1)思考:

①应该设法避免战争的发生,追求和平、进步是人类共同发展的前途。

②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可以联合起来,共同应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③必须加强国家间合作。

当侵略势力扩张时,正义的力量应该尽早团结起来,形成抵抗侵略势力的统一战线,使其无机可乘。

(2)教训:

①全人类的共同利益高于一切。

②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防止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是消除战争隐患的关键。

③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

线,是战胜德、意、日轴心国的重要保证。

④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任何形式的侵略扩张是历史发展和文明进步的要求。

⑤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不可分割的,爱好和平的各国政府和人民只有齐心协力,共同维护,和平才能持久。

考向三 关注二战后的冷战与和平发展

例3

 (2014·山东高考)如图一、二为二战后不同时期德国局势示意图。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 1945年的德国 图二 1948年的德国

(1)分别说明图一

、二所示局势形成的主要原因。

(2)概括指出图二所示局势的形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知识定位 二战、雅尔塔体系、冷战、德国分裂

材料解读 第一问第一幅图注意时间“1945年”。

根据二战中达成的协议,雅尔塔会议的召开,美、英、法、苏四大国在二战后对德国实行了分区占领。

第二幅图时间“1948年”。

二战后美苏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美苏之间冷战,后来美、英、法三国所占地区

合并成立联邦德国(西德),苏联针锋相对,成立民主德国(东德)。

第二问从造成德国分裂,加剧世界紧张,冷战加剧等角度作答。

答案 

(1)图一:

二战后,为根除德国法西斯主义,分割战后利益,根据

雅尔塔会议的决定,英、法、美、苏对德国及其首都柏林实行分区占领。

图二: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对抗日益尖锐,美、英、法合并占领区,与苏占区对峙。

(2)导致德国分裂;冷战加剧。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异同点

类别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雅尔塔体系

不同点

基础和矛盾

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的基础之上,反映的主要矛盾是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建立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基础上,反映的是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中心力量

以欧洲为国际舞台的中心,英法起着主导作用

以美苏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

形成过程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通过召开国际会议,两年内形成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时,反法西斯同盟国协调与磋商,战争结束后形成的

性质和实质

帝国主义国家对世界的重新瓜分

反法西斯性质,实质划分了美苏势力范围

体现意志

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大国的意志

美、苏两国的意志

影响深度和广度

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关系,适用于欧洲、非洲、中东和远东地区

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上的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适用于全世界

相同点

(1)都是在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都通过一系列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

(3)都是大国意志的体现,其内容体现大战

前后各大国力量对比的消长变化,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都随着各国力量的消长而破坏瓦解

二、深度理解二战后三个不同时期的局部战争

1.二战后初期“热战”原因

(1)根本原因:

在美苏“冷战”的重点地区欧洲,两国没有直接发生战争,但在亚洲,美国控制能力较低,苏联的势力也不能直接控制,于是为了确保该地区的利益,在“冷战”中出现了“热战”。

局部“热战”是“冷战”格局在某一具体地区的集中体现,地区间的矛盾被双方所利用,导致局部战争发生。

美国对华“扶蒋反共”失败后,对东亚、东南亚特别戒备。

(2)直接原因:

①在朝鲜,美国一直视北朝鲜为眼中钉,希望能有机会铲除朝鲜半岛的社会主义力量。

朝鲜内战一爆发,美国政府出于“冷战”意识,认为这是社会主义阵营有计划的集体行动,于是立即做出反应。

②在越南,美国担心越南革命会在东南亚引起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力量的普遍增长,所以在法国撤出越南后,美国立即开始向越南渗透。

(3)结果:

①中国和苏联在这两场战争中,都给予朝鲜、越南人民以大力支持,中国甚至还直接出兵抗美援朝。

②美国在这两场战争中都以失败而告终。

历史表明:

称霸世界的政策不

得人心;侵略他国,干涉他国内政是行不通的。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局部战争出现的原因

(1)地区资源及其种族、宗教、领土纷争等矛盾交织在一起。

(2)美苏争霸的冷战格局的影响,争夺世界霸权、大国插手、干涉别国内政。

(3)殖民主义的遗留问题,新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影响了这些地区的矛盾和冲突。

3.20世纪90年代初的国际关系格局对局部战争的影响

(1)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苏联经济的衰退和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战略、国际“冷战”格局开始降温,呈现美攻苏守的特点,局部战争增多。

(2)20世纪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近半个世纪的“冷战”格局消失,原来抑而未发的各地民族和领土等争端在国际力量失衡状态下爆发。

押题1 (立意:

关注热点——中东局势威胁和平)

伊拉克战争十周年刚过,2014年伊拉克动荡局势升级再度吸引世人关注,中东地区和平进程尚有漫长路程要走。

阅读材料:

材料一 第四次中东战争后,埃及总统萨达特在反思了整个中东战争后,他突然意识到问题的症结也许就在于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之间从一开始就没能建立起最起码的信任——整整两代人受到的教育都是要把对方作为不共戴天的敌人。

材料二 1997年美国国家安委会发表声明:

“要实现中东地区的全面和平,就要确保以色列的安全与幸福。

这些都为美国的中东利益所在。

”——《中东黑血:

地缘政治视野下的中东》

(1)材料一中埃及总统萨达特认为引发巴以冲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美国的中东利益所在”这句话的真实含义?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前阻碍巴以和平难以实现的主要因素。

你认为应该如何推进中东和平进程。

答案 

(1)原因:

巴以双方的不信任导致冲突不断。

含义:

从历史角度看,自二战后美国为了成为世界霸主,充分扮演世界警察的角色,称霸世界;从地理角度看,中东地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且石油资源丰富,重视中东地区的重要战略位置,操纵以色列来对抗阿拉伯国家。

(2)因素:

双方民族、宗教矛盾问题;历史遗留下的领土纠纷;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插手中东事务,支持以色列;巴以运用极端手段相互报复,导致冲突不断。

解决:

停止武装冲突,运用和平谈判与政治解决是必由之路;国际社会应加大斡旋力度,推动中东和平进程;发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调解作用;西方大国应站在公平、公正立场上促进巴以和平等。

押题2 (立意:

关注东北亚局势及朝核危机——热点与历史的思考)

2014年7月份以来,朝核危机、日本全方位挑战本区域的地缘政治平衡,东北亚局势广引世人及媒体注目。

阅读材料:

材料一 从战后到1949年初,苏联试图通过托管或其他方式,与美国合作在朝鲜建立一个与苏联保持友好关系的统一的朝鲜政府;与美国矛盾加剧后,转为加强朝鲜北方的政治、经济力量,并在此基础上促进朝鲜民族的统一,从而保证通过全朝鲜普选建立的统一政府实行对苏友好的政策。

——《俄国档案馆的解密文件》

材料二 1950年1月,美国宣布要守住从阿留申群岛到日本列岛,然后通过琉球群岛延至菲律宾的防线,使朝鲜半岛在美国远东安全格局中显得无足轻重。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认为朝鲜战争是苏联全球扩张的一个重要表现,目的是摧毁东亚的最后一个反共堡垒,削弱美国和西方在整个远东的

地位。

为此,美国迅速决定介入朝鲜战争。

——《美国对朝鲜政策的演变》

(1)据材料一简要概括苏联对朝鲜半岛问题的态度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背景。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认为朝鲜半岛无足轻重的原因,评价美国政策转变对东亚政治格局的影响。

答案 

(1)变化:

战后初期,苏联主张与美国合作建立统一朝鲜政府;后转变为加强朝鲜北方力量,进而实现朝鲜民族统一。

背景:

苏美战时同盟关系逐渐破裂,双方矛盾日益加剧,冷战格局渐趋形成。

(2)原因:

在冷战格局下,美国需要保持与苏联的表面合作;美国的东亚战略重点是遏制中国,构建从日本到菲律宾的弧形包围圈(不包括朝鲜)。

影响:

东亚局势进一步紧张,直接导致局部热战爆发;中美陷入直接军事对抗,大陆和台湾长期对峙;朝鲜半岛成为美苏争夺亚洲霸权的前沿阵地。

押题3 (立意:

关注热点——中日钓鱼岛主权之争)

为了更好地处理战后相关问题,二战中同盟国签署了一系列法律文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发布《波茨坦公告》,其中第八条规定:

“《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之其他小岛之内。

材料二 9月2日,日本政府在《日本投降书》第一条及第六条中均表示“承担忠诚履行《波茨坦公告》各项规定之义务”。

(1)根据上述材料,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关于战后对日安排签订了哪些条约?

这些条约具有怎样的性质?

(2)按照上述条约,中国收回了哪些领土主权?

日本是如何对待这些条约的?

答案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