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站初步设计说明.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57008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93 大小:20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火车站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火车站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火车站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火车站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火车站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火车站初步设计说明.docx

《火车站初步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火车站初步设计说明.docx(9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火车站初步设计说明.docx

火车站初步设计说明

 

火车站施工初步

设计说明

 

1.1概述

七号线线路西起番禺区韦涌,向东北沿汉溪大道,经钟村、汉溪长隆,之后沿南大干线、经南村转向北,穿越珠江经大学城、长洲岛,向北再穿次越珠江,止于黄埔区的大沙东,并预留远期延伸至萝岗中心区的条件。

线路全长约30.90km,均为地下线路,共设14座车站,其中换乘站8座,分别为韦涌(与佛山二号线),GZ南站(与二号线、广珠线、武广客运专线、二十号线、佛山二号线),石壁站(与二号线),汉溪长隆站(与三号线),大学城南站(与四号线),长洲站(与八号线),丰乐路站(与十三号线),大沙东站(与五号线);平均站间距2.30km。

七号线一期工程(GZ南站至大学城南),线路从GZ南站起始向东北方向行进,一直沿着汉溪大道行进,下穿既有的新光快速高架桥以及已经运营的轨道交通三号线,在汉溪长隆站与三号线形成换乘,之后继续沿汉溪大道向东北方向前行,穿过迎宾路后,折向东北,沿南大干线东行,穿越南沙港快速路、市头涌后转向北,下穿珠江然后折向东沿着大学城中环西路东行,至一期终点大学城南站,在该站与四号线十字换乘。

线路全长约18.60km,共设9座车站,其中换乘站为4座。

GZ南站和大学城南土建部分已经实施建成。

HZ站为GZ市轨道交通七号线一期工程的第六个站。

车站位于汉溪大道与迎宾路丁字路口处,沿汉溪大道路中设置。

站前下穿迎宾路市政下穿道后沿汉溪大道至汉溪长隆站,站后往西延伸,北拐后接官堂站。

1.1.1设计依据

(1)GZ市轨道交通七号线一期工程(GZ南站~大学城南)工程设计(土建)技术要求;

(2)《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3)GZ市轨道交通七号线一期工程(GZ南站~大学城南)初步勘察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4)《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试行本);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6)《GZ市轨道交通七号线一期工程(GZ南站~大学城南)客流分析报告》

(7)《关于“七号线线路初步设计第二版(20100610)线路专业提资”的函》

(8)《GZ市轨道交通七号线一期工程(GZ南站~大学城南)工可报告》

(9)《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50490-2009

(10)《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

(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

(12)国家和地区的其它现行规范与标准。

1.1.2设计范围

初步设计内容包括HZ站起点至终点里程范围内的车站主体部分及附属部分的建筑、结构、通风与空调、低压配电及照明、给排水及水消防设计、人防及装修投资概算等。

1.1.3主要设计原则及标准

1设计原则

1)车站设计方案要在满足轨道交通七号线一期工程(GZ南站~大学城南)基本交通使用服务功能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到七号线一期工程的特点,尽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思想,提供一个功能合理、经济实用的车站方案;

2)车站布置应符合地铁线网规划和地铁线路走向、城市交通、周边规划及景观的要求,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客流。

充分利用地下、地上空间进行综合开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综合考虑施工中和建成后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妥善处理与城市交通、地面建筑、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等之间的关系,尽量减少房屋拆迁、管线迁移和施工时对地面建筑物、地面交通、商业活动及市民的影响;

3)站位布置应与周围的城市道路、建筑、公交的规划积极配合,合理地布置地面站厅及出入口的位置,有条件时应尽可能考虑与地下过街道、人行天桥、邻近物业开发建筑等结合建设,合理组织进出站及过街客流;

4)地铁车站是乘客集散和乘降的场所,除满足运营使用功能外,还应保证乘客使用安全、方便,并具有良好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条件;

5)应合理组织客流,减少交叉干扰,保证乘客方便进站、迅速出站,出入口、楼梯、通道、自动扶梯、售检票机等各部位的通过能力应相互匹配;

6)车站规模除应满足远期2039年客流集散量和运营管理的需要外,还应满足事故发生时乘客紧急疏散的需要;

7)车站防灾设计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地铁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车站设计洪水频率按GZ城市设防两百年一遇洪水频率标准设防要求执行;

8)为充分体现“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的建设目标,应合理确定车站类型、规模和车站布置形式。

在满足远期设计客流、车站使用功能和事故期间乘客紧急疏散、行车组织、运营管理和设备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地形、地貌条件,尽量压缩车站规模,节省工程投资,简化设备和运营管理模式,优化结构体系,力求降低工程造价和运营成本;

9)车站平面设计应布置合理、力求紧凑、便于运营管理。

车站内应具有良好的通风、照明、卫生、防灾等条件,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方便施工、少扰民、降低成本。

2设计标准

1)站厅层

公共区地坪装修层厚度150mm

公共区装修后净高≥3000mm

车站控制室与站厅之间设防火玻璃窗。

2)站台层

七号线地下站采用屏蔽门系统,按预留6节B型车进行设计,屏蔽门长度为114.17m,车站有效站台长度为120m。

岛式站台宽度(无柱时)≥8000mm

岛式站台宽度(有柱时)≥10400mm

岛式站台侧站台宽度≥2500mm

地坪装修层厚度100mm

站台装修面至轨顶面高差1050mm

站台边缘到线路中心线1500mm

线路中心线到侧墙净距2150mm

轨面至轨行区结构底板(一般情况)580mm

地坪装修面至结构中板底面净高(一般情况)≥5100mm

变电所及设备用房净空应满足各专业技术要求,站厅、站台悬挂物离地净高须≥2300mm

与自动扶梯并列设置的人行楼梯宽度≥1.2m

消防专用楼梯宽度0.9m

人行楼梯和自动扶梯的总量布置除应满足上、下乘客的需要外,还应该按站台层的事故疏散时间不大于6min(其中1min为反应时间)进行验算。

消防专用楼梯及垂直电梯不计入事故疏散用。

3)通道、出入口

车站出入口位置位于道路两边红线以外或城市广场周边,出入口尽可能靠近人行道边醒目位置,以利于吸引客流,方便乘客识别和进出。

出入口规模应以远期设计客流量的通过能力为依据,并考虑与其它交通工具的换乘和附近大型公共建筑引起的突发客流。

出入口通道的输送能力应大于车站内楼梯和自动扶梯输送能力之和。

地下车站一般宜设四个出入口,当车站设计客流较小时,可根据站址环境的具体情况酌情减少出入口数量,但不能少于两个。

每个车站在一个出入口设置地面至站厅的垂直电梯。

受条件限制时可采用楼梯升降机。

通道进入站厅处,应保证有足够的集散面积,方便乘客选择站台楼梯。

通道长度超过60m时,其净高要考虑设置排风管的空间。

出入口通道应与人防设计配合,考虑人防封堵、连通口的位置。

地下车站出入口通道力求、直,需弯折的通道不宜超过三处,弯折角度宜大于90度坡度尽量控制一个变坡点。

出入口通道宽度(装修后的净宽)无自动扶梯时≥3000mm

有自动扶梯时≥4000mm

出入口通道净高(通道长度≤60m)≥2500mm

出入口通道纵向坡度0.3%≤i≤5%

消防专用疏散通道宽度1200mm

4)风道、风亭

风亭应布置在外界开阔、空气流通的地方,不影响交通,不对附近居民造成直接污染。

风亭通风口不得正对邻近建筑的门窗。

在风亭底部有机电设备时,风口不宜直接向上,其净面积要符合通风空调系统的要求。

风道表面表面一般不作建筑装修但要保证平直光滑,减小通风阻力。

与人防配合,充分考虑战时进出风道位置,过风面积要求。

排风口、活塞风口距离出入口不宜小于10m。

5)车站运营主要设施

A、自动扶梯

(1)自动扶梯扶手带中心线至墙面装修面的最小距离500mm

(2)自动扶梯踏步面至上部任何障碍物的最小高度

≥2300mm

(3)当自动扶梯穿过一层楼面(或平台)时,自动扶梯扶手带中线至开孔边沿的净距应≥500mm

(4)当要分段设置时,两扶梯扶手带端部之间距离≮5000mm

(5)两相对应运行的自动扶梯工作点之间净距≥16000mm

(6)两相反方向运行的自动扶梯工作点之间净距≥12000mm

(7)与步行楼梯相对应时其工作点之间净距≥12000mm

(8)自动扶梯工作点至前方任何障碍物净距≥8000mm

B、电梯

车站设置无机房电梯,车站站厅至站台的电梯设在付费区。

C、楼梯

单向楼梯净宽≥1800mm

双向楼梯净宽≥2400mm

D、净空

竣工后楼梯台阶面至上部障碍物的最少高度≮2300mm

E、检票机

(1)检票机正对步行楼梯距步行楼梯第一级踏步之净距

≥5000mm

(2)检票机正对自动扶梯扶手带端部净距≥7500mm

(3)检票机正对售票机净距≥6000mm

(4)检票机前通道宽度≥4000mm

(5)检票机距车站出入口(无售票机)之净距宜

≥5000mm

(6)相对应的检票机其净距≥8000mm

(7)检票机的数量除应满足设计客流的需要外。

F、售票机

(1)售票机应设在客流不交叉且干扰小的地方,售票机前应留有足够空间供乘客排队购买。

(2)售票机的数量应按远期设计客流计算。

(3)票务处应设在付费区与非付费区的分隔带上,以处理补票、故障票分析及出售储值票(或IC卡)等。

G、公用电话

在车站的非付费区应安装适量的公用电话。

不应影响乘客行走路线。

为残疾人提供的服务设施和设计标准

电梯轿箱尺寸≮1.4×1.4m

电梯门净宽≮0.8m

无障碍通道宽度≮1.2m

无障碍通道坡度<1∶12

1.2车站建筑设计

1.2.1车站总平面

1、站位选址

HZ站站位设于汉溪大道与迎宾路十字路口,沿汉溪大道设置。

车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YCK12+117。

a.周边用地现状

汉溪大道东北侧现为绿地,规划为金融办公(万博总部中心建筑群);站位北侧为建材城,规划为商业用地;站位西南侧象限内位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

锦绣香江,东南侧象限内现长隆欢乐世界。

车站南侧为一在建的五星级酒店。

b.周边交通现状

汉溪大道为东西走向,宽度为60m,迎宾路南北走向,规划宽度为60米,现状各为双向4车道。

目前站位所在路段尚未按规划实施,现状为路基土路。

c.周边控制条件及地下管线现状

由于站位所在道路尚未按规划实施,且现场为山坡地开挖改造而成。

站位目前无管线限制。

2、总平面布置

推荐方案:

HZ站设于汉溪大道与迎宾路十字路口处,沿汉溪大道方向设置,车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YCK12+117,车站有效站台总长120m;有效站台中心线轨面标高为5.589m,线间距13.4m,为地下两层岛式站台车站。

根据对客流和周边规划的分析,本站共设4个出入口,其中Ⅰ、Ⅱ号出入口设于汉溪大道南侧,Ⅰ号出入口设置于十字路口西南侧的绿化带内,Ⅱ号出入口设置于十字路口东南侧的绿化带内。

Ⅰ、Ⅱ号出入口主要服务于汉溪大道南侧客流。

Ⅲ、Ⅳ号出入口设于汉溪大道北侧,服务于汉溪大道北侧客流。

本站共设置两组风亭,分别设于车站两端,两端各为4个风亭,均为敞口风亭。

按照消防疏散要求,本站在车站北端管理设备区设一个紧急疏散安全出口,直达地面,与东端风亭合设。

比较方案:

按照规划部门要求的,站位同样尽量靠近迎宾路口,以便疏导迎宾路汇集客流,因此两方案的起点里程相同。

比较方案因应线路埋深较大的条件,设置成地下三层岛式车站,线间距同样为13.4。

负一层为站厅,负二层为集中大部分设备用房的设备层。

负三层为站台。

比较方案总长度149米,建筑总面积10780平米。

方案比选:

两方案对客流吸引的比较一致,功能都满足需要。

两方案建筑面积相当,比较方案稍大;比较方案车站长度较短,但轨面埋深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