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练习课时提能演练25.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69016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练习课时提能演练2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二轮练习课时提能演练2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二轮练习课时提能演练2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二轮练习课时提能演练2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二轮练习课时提能演练2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二轮练习课时提能演练25.docx

《高考历史二轮练习课时提能演练2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二轮练习课时提能演练25.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二轮练习课时提能演练25.docx

高考历史二轮练习课时提能演练25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

课时提能演练25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5分,共60分)

1.(2018·武汉模拟)南北朝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儒学家沈重,被士人称为“当世儒宗”,他通晓儒、释、道三家经典,曾受到南朝梁武帝、梁元帝、北朝周武帝的器重。

沈重的个人经历表达了当时()

A.统治者大兴儒学,维护其正统地位

B.儒学家已经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

C.儒家学者对佛教、道教思想的借鉴

D.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转而渴求宗教

2.“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

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

”这段话提倡的是()

A.格物致知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D.致良知

3.儒家思想能够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与它自身的不断改造和发展有密切关系,主要表现在()

①孔子提出“仁”的思想

②荀子主张礼法并施

③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④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③④

4.(2018·北京模拟)“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这句话应该出自()

A.朱熹B.王阳明C.黄宗羲D.顾炎武

5.明朝嘉靖年间,户部主事海瑞向深居西苑、潜心修道、不理朝政的皇帝上疏,直言其“竭民脂膏,滥兴土木,二十余年不视朝,法纪弛矣”。

此举()

A.意在规劝嘉靖皇帝遵守法律

B.履行监察部门的监督职责

C.表达了理学倡导的社会责任感

D.反映了君臣间的权力之争

6.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

“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

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

”由此可见理学()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原

7.(2018·哈师大附中模拟)明神宗年间,礼科教给事中张问达上疏劾一人,声称其:

“壮岁为官,晚年削发,近又刻《卓吾大德》等书,流行海内,惑乱人心。

……以卓文君为善择佳偶,以司马光论桑弘羊欺武帝为可笑,以秦始皇为千古一帝,以孔子之是非为不足据。

狂诞悖戾,未易枚举,大都刺谬不经,不可不毁。

”被劾之人应是()

A.李贽B.王阳明C.黄宗羲D.顾炎武

8.在中国封建社会中,人们总是希望有一个“好皇帝”,依靠他拯救众生。

真正对这种制度进行理性思考,指出皇帝为天下“荼毒”者、“敲剥者”、“大害”者的人物及其著作是()

A.董仲舒《春秋繁露》

B.顾炎武《日知录》

C.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D.王夫之《船山遗书》

9.(2018·北师附中模拟)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

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

而亦可谓之法乎?

”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A.包含有朴素辩证认识

B.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

C.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

D.反映近代民主法治精神

10.以下选项中,表达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讲求功利、求实、务实的思想特点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的是()

A.经世致用B.工商皆本

C.民主科学D.重农抑商

11.以下不符合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顾炎武思想主张的是()

A.开一代朴实学风之先河

B.写成《天下郡国利病书》

C.提出了限制君权的设想

D.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思想

12.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对以上三种观念的理解,其共性是()

A.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B.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轻视

D.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孔子说: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孟子那么进一步说:

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雠。

杀掉昏主暴君,孟子甚至认为不是弑君,而是“诛独夫”。

——汪丁丁《简论王元化先生自由主义思想的复杂性》

材料二董仲舒……一生最大的努力,是将先秦的各种不同学派糅合成一个相当庞大的学术系统,所有的先秦学术在他手上成为一个综合体。

——许倬云《从历史看时代转移》

材料三宋朝正巧是要对儒家经典重新作出诠释的时候。

……研究儒家的力量才称得上真正成熟……

——许倬云《从历史看时代转移》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孔子和孟子所强调的君臣关系具有怎样的特征?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孟提出这些主张的时代背景。

(10分)

(2)结合史实说明材料二中“学术系统”的主要特征。

(6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研究儒家的力量“真正成熟”的主要依据。

(4分)

14.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那么受命于君。

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那么安,失其所那么悖。

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那么也,惟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二程集》第三册《周易程氏传》

材料三“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论物矣。

——李贽《焚书》

“夫私者,人之心也。

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假设无私,那么无心欤。

”(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各从所好,各驰所长”。

——李贽《藏书》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思想主张,作者为什么会提出这一主张?

(4分)

(2)材料二宣扬的核心主张是什么?

作者提出这些主张的目的何在?

(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李贽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6分)

(4)上述材料反映的儒家思想的发展变化具有怎样的特点?

(4分)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

南北朝时,佛道盛行,儒学受其影响,吸收佛道的精神。

A、B两项在材料中没有表达,D项与题意不符。

2.【解析】选A。

材料揭示了获得“道理”的方法,即通过研究万事万物,然后得出认识。

格物致知的含义是推究事物的原理法那么而总结为理性知识。

B、D是通过内心的反省,C是王阳明的认识论。

3.【解析】选D。

题干要求“儒家思想能够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而①②属于儒家思想的初创,故排除;③④都说明了儒家思想与时代同发展,吸收了其他学说的优点,并且使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

4.【解析】选B。

材料揭示了“知行合一”,这属于王阳明的学说。

5.【解析】选C。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嘉靖帝的做法是错误的,海瑞的上疏属于忧国忧民,没有表达君臣权力之争。

在明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下,皇权不受约束,因此A、B两项说法错误。

理学中提倡忠君、爱国思想,所以海瑞的上疏表达了理学倡导的社会责任感,因此答案为C项。

6.【解析】选B。

提取材料信息,“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说明理学博大精深;“对中国之外的‘夷务’……关心”,表达了其封闭性。

理学吸收了佛、道的思想,A项错误;理学是唯心主义思想,C项错误;D项与题意不符。

7.【解析】选A。

注意材料中的信息:

“卓吾”、“以孔子之是非为不足据”,李贽号卓吾,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因此答案为A。

【误区警示】明清时期四位思想家中,李贽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将批判的矛头指向孔子及儒家经典,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人的思想主要是倡导经世致用,批判君主专制,具有一定的早期民主思想。

但他们三人的思想均未超出儒家思想范畴,也不能说他们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8.【解析】选C。

根据所学可知,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认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他呼吁废除君主专制下的“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

黄宗羲提出君臣平等的思想。

此题选C项,即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变式备选】(2018·哈师大附中模拟)明朝有学者言:

“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

”以上言论强调的观点是()

A.民主制比君主制进步

B.治理国家应当尊重民意

C.建立法治社会

D.实行君主立宪制

【解析】选B。

由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君主与臣子不能违背人民的意愿,即治理国家应当尊重民意,应选B。

9.【解题指南】解答题目时注意理解“得私于我”“藩屏于我”“不利于我”“为天下之心”等关键信息,并结合黄宗羲的思想主张来分析选项。

【解析】选C。

根据相关知识,本那么材料是黄宗羲在论述有关法治思想时,认为在建立法治的目的和价值取向上,如果出于为天下之心而立法,那是“天下之法”,是真正的法;如果出于为私心而立法,那是“一家之法”,是“非法之法”。

历史上夏、商、周三代以前的法是天下之法,没有一丝一毫为君主一人的私利而制定的。

三代以后的法是一家之法,君主没有一毫为天下之心,为了维护统治所以千方百计采取各种加强统治的措施,黄宗羲主张建立“天下之法”,此题选C项。

10.【解析】选A。

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

由明清之际思想家顾炎武等提出。

他们认为学习、征引古人的文章和行事,应以治世、救世为急务,反对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对后人影响很大。

11.【解析】选C。

黄宗羲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故C不正确。

12.【解析】选A。

此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B项说法错误,只有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制度;C项说法错误,董仲舒“大一统”“天人感应”等儒学思想受到汉武帝推崇,以后儒学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其他两位思想家在当时不受重视;董仲舒时的西汉不属于转型期,D项错误。

三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故答案为A。

13.【解析】第

(1)题材料一中孔孟对君臣各提出了要求,以此来概括特征,结合所学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征。

(2)题这里的“学术系统”指的是董仲舒的新儒学,再现所学知识回答。

第(3)题回答理学的含义及实质。

答案:

(1)双向特征。

孔孟的主张是针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动荡纷争的现状提出的治国救世主张,对君臣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2)特征:

将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学说糅合成新儒学体系。

史实:

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大一统”。

(3)二程、朱熹等融合佛、道思想,将儒家伦理、政治学说提升到哲学思辨的高度,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并将之通俗化、普及化。

14.【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儒家思想在西汉、北宋和明代后期代表人物思想主张的把握及其产生原因的理解程度,希望学生通过此题,进一步认识到,儒家思想之所以能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与儒家学派能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分不开的。

(1)至(3)题的第一问,关键是要抓住材料的相关信息,如材料一的“天子受命于天”、“一统于天下”,材料二的“父慈、子孝、君仁、臣敬”、“得其所那么安”,材料三第一段信息的理解来陈述。

(1)(3)题的第2问,主要根据材料出处的提示,联系西汉、明代的时代特征来回答;回答第

(2)题第2问“目的”,要以第1问的回答为前提,结合材料中“圣人……惟止之各于其所而已”,理解其观点的实质。

第(4)题,实际上是在回答前三题的基础上,找出材料的主线。

答案:

(1)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大一统。

适应国家统一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2)主张: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或答宣扬封建纲常、封建道德规范)目的:

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合理性。

(3)强调人的正当私欲,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

原因: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4)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趋时更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