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知识点.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68025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7.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知识点.docx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知识点.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知识点.docx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知识点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知识点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1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和共用电子对的偏移)或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如2Na+C12=2NaCI(有电子得失)、H2+C12=2HCI(有电子对偏移)等反应均属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电子对偏移)。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在反应前后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反应特征可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某一化学反应中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则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否则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剂与还原剂]

概念

含义

概念

含义

氧化剂

反应后所含兀素化

合价降低的反应物

还原剂

反应后所含兀素化

合价升高的反应物

被氧化

还原剂在反应时化

合价升高的过程

被还原

氧化剂在反应时化

合价降低的过程

氧化性

氧化剂具有的夺电

子的能力

还原性

还原剂具有的失电

子的能力

氧化反应

兀素在反应过程中

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还原反应

兀素在反应过程中

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氧化产物

还原剂在反应时化

合价升高后得到的

产物

还原产物

氧化剂在反应时化

合价降低后得到的

产物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相互关系

他舍价升高,複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I4

氧化利+还原和=还原产豹+甄化产仙

If

化合恤降低>穢还煤*发生还原反画

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1)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处在最高价的物质只能得到电子,只具有氧化性,只能作氧化剂(注:

不一定是强氧化剂)。

重要的氧化剂有:

1活泼非金属单质,如X2(卤素单质)、O、O3等。

②所含元素处于高价或较高价时的氧化物,女口MnONO、PbO等。

③所含元素处于高价时的含氧酸,如浓HSQ、HNO等.④所

含元素处于高价时的盐,如KMnOKCIO、K262C7等.⑤金属阳离子等,如F『、Cf、AgJH等.⑥过氧化物,如NaQ、HO等.⑦特殊物质,如HCIO也具有强氧化性.

(2)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处在最低价的物质只能失去电子,只具有还原性,只能作还原剂(注:

不一定是强还原剂).重要的还原剂有:

1活泼金属单质,如NaK、CaMgAl、Fe等.②某些非金属单质,如C、H2、Si等.③所含元素处于低价或较低价时的氧化物,如COSO等.④所含元素处于低价或较低价时2*11_2

的化合物,如含有S、S、I、Br、Fe的化合物HbSNaSHSO、NaSO、HI、HBr、FeSQ、NH等.

⑶当所含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的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HQ、SO、Fe2+等.

(4)当一种物质中既含有高价态元素又含有低价态元素时,该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

性.例如,盐酸(HCI)与Zn反应时作氧化剂,而浓盐酸与MnO共热反应时,则作还原剂.

[氧化还原反应的分类]

(1)不同反应物间的氧化还原反应.

①不同元素间的氧化还原反应.

例如:

Mn(2+4HCI(浓)二MnCI2++2"0绝大多数氧化还原反应属于这一类.

2同种元素间的氧化还原反应.

例如:

2HS+SQ=3S+2H2OKCIO3+6HCI(浓)=KCI+3C4f+3^0

在这类反应中,所得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是同一物质,这类氧化还原反应又叫归中反应.

(2)同一反应物的氧化还原反应.

1

同一反应物中,不同元素间的氧化还原反应.例如:

2KCIO亠

2KCI+3O2f

2同一反应物中,同种元素不同价态间的氧化还原反应.例如:

NHNO

——NOf+2H2O

3同一反应物中,同种元素同一价态间的氧化还原反应.例如:

在这类反应中,某一元素的化合价有一部分升高了,另一部分则降低了.这类氧化还原反应又叫歧化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如右图所示.由图可知:

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数目的表示方法]

(1)

单线桥法.表示在反应过程中反应物里元素原子间电子转移的数目和方向.用带箭头的连线从化合价升高的元素开始,指向化合价降低的元素,再在连线上方标出电子转移的数目.

在单线桥法中,箭头的指向已经表明了电子转移的方向,因此不能再在线桥上写“得”

“失”字样.

(2)双线桥法.表示在反应物与生成物里,同一元素原子在反应前后电子转移的数目和方向.在氧化剂与还原产物、还原剂与氧化产物之间分别用带箭头的连线从反应前的有关元素指向反应后的该种元素,并在两条线的上、下方分别写出“得”、“失”电子及数目.例

如:

HC1O2KC1O5讐匚^KC1-I-3C2t

e~j被还原»被还原

[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规律]

(1)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断的一般规律.

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得失电子的难易;而与得失电子数的多少无关.

①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金属的活动性越强,金属单质(原子)的还原性也越强,而其离子

的氧化性越弱.如还原性:

Mg>Fe>Cu>Ag氧化性:

Ag>cU>Fd>Mg

②同种元素的不同价态.

氧化性逐渐減弱“

高价壽中间价态f豁芸

还底性逐渐増强*

特殊情况;氯的含氧酸的氧化性顺序为:

HCIO>HCQHCIQ.

⑧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一般而言,氧化还原反应总是朝着强氧化性物质与强还原

性物质反应生成弱氧化性物质与弱还原性物质的方向进行.在一个给出的氧化还原反应

方程式中,氧化剂和氧化产物都有氧化性,还原剂和还原产物都有还原性,其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关系为:

氧化性:

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

还原剂〉还原产物

反之,根据给出的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可以判断某氧化还原反应能否自动进行.

4反应条件的难易.不同的氧化剂(还原剂)与同一还原剂(氧化剂)反应时,反应越易进行,则对应的氧化剂(还原剂)的氧化性(还原性)越强,反之越弱.

5浓度.同一种氧化剂(或还原剂),其浓度越大,氧化性(或还原性)就越强.

6H浓度.对于在溶液中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若氧化剂为含氧酸或含氧酸盐,则溶液中J浓度越大,其氧化性就越强.

(2)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规律.

1一种元素具有多种价态时,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而处于中间价态时则既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但须注意,若一种化合物中同时含最高价态元素和最低价态元素时,则该化合物兼有氧化性和还原性,如HCI.

2价态不相交规律.同种元素不同价态间相互反应生成两种价态不同的产物时,化合价升高与化合价降低的值不相交,即高价态降低后的值一定不低于低价态升高后的值,也可归纳为“价态变化只靠拢、不相交”.所以,同种元素的相邻价态间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同种元素间隔中间价态,发生归中反应.

⑶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优先规律:

当一种氧化剂(还原剂)同时与多种还原剂(氧化剂)相遇时,该氧化剂(还原剂)首先与还原性(氧化性)最强的物质发生反应,而只有当还原性(氧化性)最强的物质反应完后,才依次是还原性(氧化性)较弱的物质发生反应.

(4)电子守恒规律.在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总数(即氧化剂化合价升高的总数等于还原剂化合价降低的总数).这一点也是氧化还

原反应配平的基础。

2.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或有离子生成的反应,都称为离子反应.离子反应的本质、类型和发生的条件:

(1)离子反应的本质:

反应物中某种离子的浓度减小.

(2)离子反应的主要类型及其发生的条件:

①离子互换(复分解)反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就可以使反应朝着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即离子反应就会发生.

a.生成难溶于水的物质.如:

Cf+20H_=Cu(OH)d

注意:

当有关离子浓度足够大时,生成微溶物的离子反应也能发生.如:

2Ag++SOT=AgSQJCa2++20H_=Ca(OH)J

或者由微溶物生成难溶物的反应也能生成.如当石灰乳与NaCQ溶液混合时,发生反应:

Ca(QH)+CQ32—=CaCQj+2QH

b.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即弱电解质).如:

H+QH=HQH++CHCQQ=CHCQQH

2一II—

C.生成挥发性物质(即气体).如:

CQ+2H=CQf+H2QNH4+QH-NHf+W0

②离子间的氧化还原反应.由强氧化剂与强还原剂反应,生成弱氧化剂和弱还原剂,即反应朝着氧化性、还原性减弱的方向进行.例如:

Fe+Cu2+=Fe2++CuCl2+2Br一=2C「+Br2

2MnG+16H++10C「=2Mr1++5C£f+8H2Q

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应注意的问题:

(1)电解质在非电离条件下(不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虽然也有离子参加反应,

但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因为此时这些离子并没有发生电离.如NHCI固体与Ca(QH)固

体混合加热制取氨气的反应、浓HSQ与固体(如NaCI、Cu等)的反应等,都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相反,在某些化学方程式中,虽然其反应物不是电解质或强电解质,没有大量离子参加反应,但反应后产生了大量离子,因此,仍可写成离子方程式.如NaNaQ

NaQ、SQ、CI2等与HQ的反应.

(2)多元弱酸的酸式盐,若易溶于水,则成盐的阳离子和酸根离子可拆开写成离子的形式,而酸根中的{与正盐阴离子不能拆开写.例如NaHSCa(HCQ2等,只能分别写成

I一2丄一

Na、HS和Ca、HCQ等酸式酸根的形式.

(3)对于微溶于水的物质,要分为两种情况来处理:

1当作反应物时?

,微溶物要保留化学式的形式,不能拆开.

2当作反应物时,若为澄清的稀溶液,应改写为离子形式,如澄清石灰水等;若为浊液或固体,要保留化学式的形式而不能拆开,如石灰乳、熟石灰等.

(4)若反应物之间由于物质的量之比不同而发生不同的反应,即反应物之间可发生不止一个反应时,要考虑反应物之间物质的量之比不同,相应的离子方程式也不同.例如,

向NaOH容液中不断通入CO气体至过量,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依次为:

CO2+2OH—

=CGT+H2O(CO适量)

CO+OH^=HCO(CO足量)

在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判断方法:

几种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实质上就是看它们之间是否发生反应.若离子间不发生反应,就能大量共存;否则就不能大量共存.离子间若发生下列反应之一,就不能大量共存.

(1)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如CaT与COT、SO2-、OH;Ag+与C1_、B「、I_、SO2_,等等.

⑵生成气体.如NJ与OH;J与HCQ、CG2一、S2-、HS、SO2-、HS0等.

⑶生成难电离物质(弱酸、弱碱、水).女口J与CIO、F-、CHCOO生成弱酸;OH与NH

+

A13+>Fe3+>F『、CiT等生成弱碱;J与OH生成HbO.

(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具有氧化性的离子(如Mn0、CIO-、Fe3+等)与具有还原性的离子(如S2-、I-、SO2-、Fe2+等)不能共存.应注意的是,有些离子在碱性或中性溶液中可大量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不能大量共存,如SO2-与S2-,NO_与I-、S2-、SO2-、Fe2+

等.

*(5)形成配合物.如Fe3+与SCN因反应生成Fe(SCN》而不能大量共存.

*(6)弱酸根阴离子与弱碱阳离子因易发生双水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例如Al3+与HCQ、

CGf-、A1O-等.

说明:

在涉及判断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的问题时,要注意题目中附加的限定性

条件:

1无色透明的溶液中,不能存在有色离子,如Cf(蓝色)、Fe3+(黄色)、Fe2,浅绿色)、

MnG(紫色).

2在强酸性溶液中,与J起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3在强碱性溶液中,与OH起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或者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电解质不一定能导电,而只有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时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后才能导电(因此,电解质导电

的原因是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的不一定是电解质,如金属、石墨等单质.

⑵非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因为非电解质归属于化合

物,故如C12等不导电的单质不属于非电解质.

(3)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比较.

电解质

非电解质

能否导

溶于水后或熔融状态时能导电

不能导电

能否电

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能电离产生自由

移动的离子

不能电离,因此没有自由移动的离

子存在

所属物

酸、碱、盐等

蔗糖、酒精等大部分有机物,气体化合物如NH、SO等

联系

都属于化合物

说明某些气体化合物的水溶液虽然能导电,但其原因并非该物质本身电离生成了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这些气体化合物属于非电解质.例如;氨气能溶于水,但NH是非电解

质.氨水能导电是因为NH与H2O反应生成了能电离出NJ和0H的NH・H2O的缘故,所以NH•HO才是电解质.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

溶于水后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2)弱电解质:

溶于水后只有一部分分子能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3)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比较.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代表物质

①强酸:

如H2SO、HNOHCI等②强碱:

女口KOHNaOHBa(OH)等③盐:

绝大多数可溶、难溶性盐,如NaCI、

CaCO等

①HO②弱酸:

如CHCOOHIHFHCIQ

HCO等③弱碱:

NH・HOA1(OH》、

Fe(OH)等

电离情况

完全电离,不存在电离平衡(电离不可逆).电离方程式用“=”表示.

女口:

HN8H++NQ-

不完全电离(部分电离),存在电离平衡.电离方程式用“””表示.

女口:

CHCOOI^CHCOO+H十

水溶液中

存在的微

水合离子(离子)和H2O分子

大部分以电解质分子的形式存在,只有少量电离出来的离子

离子方程

式的书写

情况

拆开为离子(特殊:

难溶性盐仍以化学式表示)

全部用化学式表示

注意:

(1)在含有阴、阳离子的固态强电解质中,虽然有阴、阳离子存在,但这些离子不能自由移动,因此不导电.如氯化钠固体不导电.

(2)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的大小(注意:

不是取决

于自由移动离子数目的多少).溶液中离子浓度大,溶液的导电性就强;反之,溶液的导

电性就弱.因此,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但在相同条件(相同浓度、相同温度)下,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比弱电解质的导电能力强.[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所谓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即是在反应前后数目发生变化的离子.离子方程式不仅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可以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如:

H++H2O可以表示强酸与强碱

反应生成可溶性盐的中和反应.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1)“写”写出完整的化学方程式.

⑵“拆”:

将化学方程式中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强酸、强碱、可溶性盐)拆开改写为离子形式;而难溶于水的物质(难溶性盐、难溶性碱)、难电离的物质(水、弱酸、弱碱)、氧化物、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3)“删”:

将方程式两边相同的离子(包括个数)删去,并使各微粒符号前保持最简单的整数比.

(4)“查”检查方程式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左右相等.

[复分解反应类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复分解反应总是朝着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减少的方向进行.具体表现为:

(1)生成难溶于水的物质.如:

BaT+SQ2_=BaSOj

⑵生成难电离的物质(水、弱酸、弱碱).女口H++OH=H2O

⑶生成气体.如:

COT+2H+=COf+H2O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放热反应]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在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

量:

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热量+其他形式的能量

放热反应可以看成是“贮存”在反应物内部的能量转化并释放为热能及其他形式的能量的反应过程.

[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在吸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

量:

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热量+其他形式的能量

吸热反应也可以看成是热能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并“贮存”为生成物内部能量的反应过程.

*[反应热]

(1)反应热的概念: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统称为反应热.反应热用符号厶H表示,单位一般采用kJ•mo「.

⑵反应热与反应物、生成物的键能关系:

△H=生成物键能的总和-反应物键能的总和

(3)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的比较.

反应热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含义

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

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转化

为生成物时放出热量

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生

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转化

为生成物时吸收热量

反应本身的

能量变化

反应放出热量后使反应本身的

能量降低

反应吸收热量后使反应本身的

能量升高

表示付号或

△H值

“―”△H<0

“+”△H>0

说明:

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图3—1—2所示.

W

生JAM

生虑嘗

1

1

1

1

!

酗为

4

7

!

心7”

1L

生jftl卿

O

反曲歧程

S3-12

0

氐吿过*

[热化学方程式]

(1)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意的问题:

1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因为反应的温度和压强不同时,其厶H也不同.若不注明时,则是指在101kPa和25C时的数据.

2反应物、生成物的聚集状态要注明.同一化学反应,若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则反应热就不同.例如:

H(g)+1/202(g)=HO(g)△H=-241.8kJ•mo「

H(g)+1/202(g)=HO(I)△H=-285.8kJ•mol—1

比较上述两个反应可知,由H2与O反应生成1molH20

(1)比生成1molH20(g)多放出44kJ•mol1的热量.

3反应热写在化学方程式的右边.放热时厶H用“-”,吸热时△H用“+”.

例如:

H2(g)+1/202(g)=HO(g)—241.8kJ•mol—1

4

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而只表示物质的量(mol),因

显然,△H=2^H.

同的.也就是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4.燃烧热和中和热

燃烧热

中和热

定义

在101kPa时,1mol

物质元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热量

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2O时所放出的热量

热化学方

程式中的

表示形式

以燃烧1mol物质为标

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

化学计量数

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亠、、八1

注意点

“完全燃烧”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

①燃烧的物质全部燃烧完;②生成稳定氧化物,如C完全燃烧生成CO,S完全燃烧生成SO;等等

当强酸与强碱在稀溶液中发生中和反应时,1molH+与1molOH_发生反应生成1molWQ都放出57.3kJ的热量.即:

H+(aq)+OH-(aq)=HO

(1)

△H=-57.3kJ•mo「1

说明

利用燃烧热可以计算

物质在燃烧过程中所

放出的热量

当强酸与弱碱或弱酸与强碱或弱酸与弱碱发生中和反应时,因生成的盐会发生水解而吸热,故此时中和

—1

热要小于57.3kJ•mo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