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教材分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64852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教材分析.docx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教材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教材分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教材分析.docx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教材分析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

教学内容:

除法

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相关的口算和笔算方法,能正确地口算简单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十位、个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能正确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会用乘法对除法进行验算;会用除法与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除法运算意义以及相关运算性质的感知,提高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类推、归纳的能力积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经验。

3、使学生在进行口算、笔算,以及应用学过的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形成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培养主动发现错误以及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的良好习惯,不断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和估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验算,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笔算和估算三位数乘一位数。

使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整百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整千数加、减整千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能正确估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得数是几十多,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十多,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得数是几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是几十多。

能正确列竖式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知道0与一个数相乘得0,会验算除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格式。

用竖式计算除法、除法的验算和十位不能整除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准备:

挂图、小黑板等

 

第二单元:

认数

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通过数数、操作和计算、解决问题等活动,认识万以内的数,知道计数单位“万”,知道10个一千是一万,知道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

能够根据万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含义,正确口算整千数加、减整千数以及整千数加整百数与相应的减法:

能合理灵活地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2、使学生在认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的基本特点,加深对数的意义、数的表示方法以及数的大小的理解:

进一步增强估计意识,提高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发展数感。

3.使学生在认数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现象的意识,体验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万”,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整百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

掌握整千数加、减整千数的口算方法,0的读法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挂图

第三单元:

千克和克

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2.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掌握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折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交流和表达;知道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能合理估计一些物体的质量,逐步形成估计的能力,发展估计的意识。

3使学生在相关的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

学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并认知千克与克,通过动手实验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

体会1千克、1克有多重。

对物品重量的估计。

教学准备:

挂图、小黑板

第四单元

教学内容:

加法和减法

教学目的要求: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能正确口算需要进位的整百数加整百数以及相应的减法;能合理估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结果。

2、让学生经历解决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提高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进一步形成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能用正确、合理的算法进行口算。

掌握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初步学会分析综合法分析两步应用题。

教学难点:

能用正确、合理的算法进行口算。

初步学会分析综合法分析两步应用题

教学准备:

挂图、小黑板等

 

 

第五单元

教学内容:

24时记时法

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了解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能正确进行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之间的换算。

2.使学生在联系生活经验初步掌握一些求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能正确解答一些求经过时间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长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认识24时记时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建立时间观念,体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24时计时法,能进行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转换。

教学难点:

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求经过了多少分钟的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小黑板等

 

 

第六单元

教学内容:

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知道长方形、正方形边和角的基本特点,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和区别;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会解决与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和周长计算方法,以及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积累空间与图形的综合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图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空间与图形的价值,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和周长。

让学生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了解它们的异同,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的边长和它们的周长

教学难点:

正方形和长方形特征的归纳总结。

认识周长的含义,并能指出并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教学准备:

挂图、正方形、长方形图形若干

 

第七单元

教学内容:

乘法

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会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几百几十乘一位数(各位上乘积都不满10),会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能通过把三位数看作相应的整百数,估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

2.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积累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会用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的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合理灵活地应用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和乘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并会应用这些规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的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合理灵活地应用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难点:

用一位数乘了三位数十位上的数之后,该怎把估算和笔算结合起来怎么办。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的简便写法。

教学准备:

课件、小黑板等

 

第八单元

教学内容:

观察物体

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比较,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知道从一个角度观察厂房体形状的物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会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由三个同样大的正方体可以摆成的物体,能根据观察正确选折相应的视图,或者根据指定的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

2.使学生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体会直观思考的价值,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探究学习的情感和态度。

教学重点:

观察物体。

让学生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知道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体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能指出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由三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的视图,能根据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

教学难点:

先通过观察两个物体确定观察到的形状,再根据观察到的形状摆出物体模型。

看直观图,想搭的物体,判断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

教学准备:

课件、挂图、长方体、正方体

 

 

第九单元

教学内容:

统计与可能性

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通过摸球、抛正方体等活动,体会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判断一些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或者根据指定的要求设计简单的活动方案,能正确的使用“经常”、“偶尔”、“差不多”等词语描述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使学生在认识可能性的相关活动中,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进一步积累开展统计活动的经验,增强统计观念。

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辨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平,初步学会设计简单游戏的公平规则。

3.使学生在提出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中,感受统计与可能性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增强数据意识、动手实践意识和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随机事件有大、有小,用画“正:

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使学生能用比较有效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会用表格或条形统计图表达统计结果,初步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时大些,有时小些,有时相等,会用“偶尔”、“经常”等词语描述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难点:

使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对简单实验可能发生的结果或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作出简单判断,并作出适当的解释。

教学准备:

色子若干、游戏纸若干

 

第十单元

教学内容:

认识分数

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分数。

2.使学生借助直观比较两个几分之一或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3.使学生在联系分数和探索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活动中,培养观察、操作、简单推理和表达交流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

4.使学生体会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初步含义,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景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读、写分数,在具体的材料支持下能比较两个几分之一或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能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知道平均分才能用分数表示,会直观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理解几分之几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挂图等

 

第十一单元

教学内容:

期末复习

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万以内数的含义、读写方法和大小关系,提高用学过的数表达和交流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

2.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及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笔算与估算,提高运算能力。

3.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两步计算解决的简单实际问题的分析和思考方法,加深对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积累从现实情境中发现、提出数学问题以及合理选折信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丰富对千克和克以及24时记时法的认识,能选折合适的单位描述物体的轻重,能正确解答一些求经过时间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5.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加深对分数含义的认识,增强用简单分数描述相关生活现象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的概念的扩展以及价值。

6.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基本特征以及平面图形周长的认识,能正确计算一些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并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积累认识平面图形以及研究有关平面图形问题的经验。

7.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经历回顾本学期的学习情况,以及整理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过程,激发主动学习的愿望,进一步培养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8.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掌握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一些基本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9.使学生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提高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和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万以内数的含义、读写方法和大小关系,提高用学过的数表达和交流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

2.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及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笔算与估算,提高运算能力。

3.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两步计算解决的简单实际问题的分析和思考方法,加深对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积累从现实情境中发现、提出数学问题以及合理选折信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丰富对千克和克以及24时记时法的认识,能选折合适的单位描述物体的轻重,能正确解答一些求经过时间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5.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加深对分数含义的认识,增强用简单分数描述相关生活现象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的概念的扩展以及价值。

6.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基本特征以及平面图形周长的认识,能正确计算一些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并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积累认识平面图形以及研究有关平面图形问题的经验。

7.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经历回顾本学期的学习情况,以及整理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过程,激发主动学习的愿望,进一步培养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8.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掌握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一些基本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9.使学生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提高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和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难点: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万级、亿级的数,十进制计数法,用“万”“亿”作单位表示大数目以及近似数等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建立有关整数概念的认知结构。

2.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笔算,进一步提高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计算以及探索规律的操作技能,加深对计算器的认识。

3.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加法、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能正确进行含有两级运算或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能灵活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4.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直线、射线、角以及平行和相交等基础知识,在观察物体中加深对物体和相应视图的认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5.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统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一步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6.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7.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经历回顾本学期的学习情况,以及整理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过程,激发主动学习的愿望,进一步培养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