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第三版程恩富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社会主义.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64163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5.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经济学第三版程恩富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社会主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政治经济学第三版程恩富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社会主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政治经济学第三版程恩富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社会主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政治经济学第三版程恩富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社会主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政治经济学第三版程恩富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社会主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经济学第三版程恩富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社会主义.docx

《政治经济学第三版程恩富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社会主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经济学第三版程恩富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社会主义.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治经济学第三版程恩富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社会主义.docx

政治经济学第三版程恩富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社会主义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1.学分:

3

2.学时:

34学时(课内学时:

30,课内实验:

4)

3.课程性质:

专业课

4.适用专业:

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

5.适用对象:

本科

6.先修课程: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

7.首选教材:

程恩富,徐惠平,周肇光.政治经济学[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8.考核形式:

闭卷考试

二、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及实验室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

在本课程教学期间,重点掌握社会主义基本经济理论,要指导学生阅读有关报刊文献资料,掌握国内外最新理论动态,而且要辅导学生选择2~3个社会经济热点问题进行社会调研,在占有大量材料的基础上,运用社会主义经济学原理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或思路。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学时

课内

讲授

课内

实验

第12章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4

2

2

第13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

2

2

第14章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2

2

第15章

社会主义企业和现代企业制度

4

2

2

第16章

社会主义条件下居民经济行为

2

2

第12~16章

期中测试

2

第17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国民收入

4

2

2

第18章

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4

2

2

第19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

2

2

第20章

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

4

2

2

所有章节

串讲

2

2

 

第12章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以及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主义生产的实质,在此基础上全面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和特征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必要性、个人收入分配

【教学难点】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取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政治前提

(一)政治前提:

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二)由于各国的历史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各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时机和具体道路不同

(三)中国在工人阶级先锋队的领导下,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

二、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三、我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具体途径

(一)没收官僚资本

(二)改造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

第一步,变私人资本主义为多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第二步,变国家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三)改造个体私有制

1.在流通领域内建立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独立生产、联合经营的手工业供销小组或供销合作社;

2.在生产领域建立以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为基础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简述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第二层含义,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大历史任务

一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极大地增加社会财富;二是逐步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极大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获利和社会和谐。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

(一)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重新认识

1.需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2.正确认识集体所有制经济;

3.要正确认识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4.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形式

1.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2.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三)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其他形式

(四)社会主义非公有制的形式

1.个体所有制

2.民营经济

3.外资经济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

一、坚持社会主义,必须坚持按劳分配原则

(一)按劳分配的内涵

(二)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原因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个人消费品分配方式

(一)个人消费品分配方式

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坚持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的原则。

(二)实行这一分配方式的原因

1.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方式的并存决定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为贯彻效率和公平对立统一也必须实行多种分配方式;

3.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原则,必须要处理好先富与后富的关系,实现共同富裕。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具体形式

(一)按劳分配的具体形式

工资、奖金、津贴等。

(二)非按劳分配的具体形式

个体劳动收入、资金分配收入、资本分配收入和劳动力价值收入以及风险收入、土地级差收入和福利性分配收入等。

【复习思考题】

1.关键词:

过渡时期过渡时期总路线官僚资本民族资本赎买政策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公有制经济全民所有制个体所有制民营经济外资经济按劳分配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3.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及根本任务?

4.怎样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13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进一步理解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体制转变的客观必然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规律、运行机制和体制框架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规律、运行机制和体制框架

【教学难点】社会主义市场运行机制和体制框架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主体型的市场经济

一、市场经济的含义

市场经济是指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来配置社会资源和调节人们关系的一种经济运行方式和经济调节手段。

二、初级社会主义经济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历史必然

(一)社会主义生产是社会化大生产,存在着发达的社会分工,各生产部门之间、生产单位之间存在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和协作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的社会所有制结构,相应地形成了不同的经济主体

(三)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采取国家所有制形式,企业之间具有利益一致性和利益差别性

(四)从深层次的经济依据看,初级社会主义劳动表现为多主体的复合式联合劳动

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一、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一)市场经济是货币经济

(二)市场经济是自主经济

(三)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

(四)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五)市场经济是开放性经济

二、初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市场经济主体结构

(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结构,制约着市场经济的分配机制

(三)社会主义国家对市场的运行能够实行更有效、更自觉的宏观调节

第三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和市场机制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特点

(一)市场经济运行的动力是经济动力

(二)市场经济运行是价值形态的运行

(三)市场经济运行是各个经济主体分散决策,政府间接调控

(四)市场经济运行法律化

二、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

(一)市场机制的功能强点

1.微观经济均衡功能;

2.资源短期配置功能;

3.市场信号传递功能;

4.科学技术创新功能;

5.局部利益驱动功能。

(二)市场调节的功能弱点

1.市场调节目标偏差;

2.市场调节程度有限;

3.市场调节速度缓慢;

4.市场调节成本昂贵。

•第四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一、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

为新的经济体制创造相应的微观制度资源配置。

二、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为市场经济发挥功能作用提供基础性的条件。

三、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实现与市场机制功能互补。

四、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五、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六、保障社会稳定,促进市场经济健康运行

【复习思考题】

1.关键词:

市场经济自然经济商品经济现代企业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

2.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是什么?

3.试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是什么?

5.试举几例,说明市场机制多种功能强点和弱点。

6.阐述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的必要性。

第14章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进一步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的特点和功能以及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掌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秩序的意义和途径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功能、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教学难点】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意义和结构性要素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第一节社会主义市场的特点

一、社会主义市场的特点

(一)社会主义市场是以公有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市场

(二)社会主义市场是多种经营方式的市场

(三)社会主义市场是多种流通渠道的市场

(四)社会主义市场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

二、社会主义市场的具体功能

(一)交换功能

是市场的基本功能,商品买卖顺利得以实现。

(二)反馈功能

是交换功能派生出来的重要功能,传播信息。

(三)激励功能

是交换功能派生出来的重要功能,内在动力。

(四)资源配置功能

市场供求价格变化对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

(五)调节功能

通过价格运动和供求机制调节生产均衡和消费均衡。

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特点及其构成

一、社会主义统一市场及其特点

(一)社会主义统一市场

(二)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特点

1.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

2.坚持对流通领域实行积极稳妥的国家宏观调控;

3.坚持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

二、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意义与结构性要素

(一)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意义

1.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才能使市场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优化资源配置。

2.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才能使企业从根本上成为完全独立的法人组织。

3.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才能从根本上为国家实现合理和高效的良性调节提供必要条件。

(二)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结构

1.市场主体

指一切市场活动的参与者或当事人,可以分为个人、企业和国家三个层次,或者还可以分为生产者、消费者、交换中介者和市场调节者四种主体。

2.市场客体

指用以交换的商品和货币。

市场的客体结构是指不同类型商品市场的相互关系。

3.市场空间

指市场主体和市场客体的活动地方和范围。

从市场的空间范围来说,有单体性市场、区域性市场、全国性市场和国际性市场。

4.市场时间

市场主体交换市场客体过程中的持续性和顺序性。

5.为市场体系提供相应的硬件建设

三、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构成

1.消费品市场

2.生产资料市场

3.金融市场

4.技术市场

5.劳动力市场

6.房地产市场

7.产权交易市场

8.信息市场

第三节社会主义市场秩序

一、社会主义市场秩序的内涵

(一)市场主体进出市场的规范化

(二)市场客体进出市场的规范化

(三)市场行为的规范化

二、健全市场管理组织,加强市场管理

(一)当前主要应按政企和政资分开及理顺产权关系的思路深化改革,有效解决钱权交易

(二)要加强法制建设,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三)应加强国家对市场的协调与管理

【复习思考题】

1.关键词:

市场社会主义市场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结构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房地产市场产权交易市场技术市场

2.什么是市场,它有哪些具体功能?

3.从主体、客体、空间和时间的角度,来具体说明市场体系的结构性要素。

4.在建立各类市场时,有人主张“先发展,后规范”;有人主张“边发展,边规范”;也有人认为“先规范,后发展”,你认为哪种做法最佳?

5.如何理解金融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第15章社会主义企业和现代企业制度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企业的类型、特征与作用,企业的创建、扩展与企业制度的发展,进一步认识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教学重点】企业制度演变,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与特征

【教学难点】国企改革与现代企业制度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第一节企业的类型、特征与作用

一、企业及其类型

(一)企业按生产力组织形式的分类

1.单厂性企业

2.多厂性企业

(二)企业按生产关系性质的分类

公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

二、企业的特征

(一)企业的一般特征

经济性、社会性、商品性、盈利性、组织性、自主性、竞争性。

(二)社会主义企业的基本特征

1.社会主义企业的生产资料实行公有制

2.社会主义企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3.社会主义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是一种平等合作、互助互利的关系

4.社会主义企业的盈利分配体现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统一

5.社会主义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来自物质利益的实现和对社会主义事业的追求

三、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一)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是市场经济的主体

(二)企业是实现宏观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主体

(三)企业是实现科技进步的主体

(四)企业上缴的利税是国家经济建设资金积累的主要来源

(五)国有企业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第二节企业的创建、扩展与企业制度

一、企业的创建和扩展

(一)企业的创建

1.企业创建的必备条件

2.企业筹建和开办

(二)企业的扩展

联合、合并和并购。

二、企业制度及其演变

(一)企业制度及其类型

1.单个业主制企业

2.合伙制企业

3.公司制企业(优点和缺陷)

(二)现代企业制度的产生及其动因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企业制度演进的基本因素。

2.利润最大化是企业制度演进的基础动力。

3.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和生产的日益社会化是企业制度演进的社会环境。

4.信用制度是推动现代企业制度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

第三节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一、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基本内容和组织形式

(一)现代企业制度的含义

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为特征,以现代公司为主要形式的企业制度。

(二)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1.产权清晰

2.权责明确

3.政企分开

4.管理科学

(三)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

1.完善的企业产权制度

2.有限责任制度

3.科学的组织管理制度

(四)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组织形式

1.有限责任公司

2.股份有限公司

3.国有独资公司

4.控股公司

二、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一)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历史的必然

1.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基础是自主企业制度,它要求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

2.市场经济要求有完善的市场体系,而完善的市场体系又必须以独立的商品生产者的存在为前提。

3.市场经济体制必须要有国家间接的宏观经济调控,而国家间接宏观调控也要求企业必须是独立的商品生产经营者。

4.在收入分配上,我国实现的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它是以企业作为分配主体,这就要求国有企业必须首先成为市场的主体。

(二)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途径

1.改革企业产权制度

2.改革企业组织制度

3.加强和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

4.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

【复习思考题】

1.关键词:

社会主义企业国有企业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公司

2.社会主义企业除了作为生产力的组织外,还具有哪些作用?

3.我国国有企业都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形成的,为什么还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4.现代企业制度有其完备的法人治理结构,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后,工人还算不算是企业的主人?

5.试述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内容。

第16章社会主义条件下居民经济行为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居民的经济行为,包括收入行为、消费行为和储蓄行为,深化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居民经济行为的分类、内涵和特点。

【教学重点】居民的收入行为、消费行为和储蓄行为

【教学难点】居民的收入行为、消费行为和储蓄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居民消费结构变动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第一节居民的收入行为

一、居民收入

(一)居民收入的含义

(二)居民收入的组成

二、影响居民收入的因素

(一)社会经济制度及社会经济体制

(二)国民收入的总量

(三)投入的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的数量

(四)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

(五)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的方式和制度

•第二节居民的消费行为

一、社会主义消费及其基本特点

(一)社会主义消费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相融合

(二)社会主义消费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

(三)社会主义消费是生产发展基础上不断增长的消费

二、消费水平和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

(一)消费水平

(二)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收入因素、利率变动、价格因素、商品因素、支出项目因素、社会因素、文化水平和个人偏好。

三、居民的消费结构及其变动

(一)居民的消费结构

(二)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动

(三)影响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因素

第三节居民的储蓄行为

一、居民储蓄的特点和动机

(一)居民储蓄及其特点

(二)居民储蓄的动机和形式

1.保险动机

2.个人负担动机

3.提高生活水平动机

4.盈利动机

二、影响居民储蓄的因素

(一)经济因素

国民收入水平、利率水平、价格因素、市场供求状况及投资渠道多少。

(二)心理因素

(三)社会因素

【复习思考题】

1.关键词:

居民收入社会主义消费个人消费水平居民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居民储蓄

2.以你个人及家庭为例,说明影响收入变动的主要因素。

3.阐述影响居民消费和储蓄的因素。

第17章社会主义社会的国民收入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国民收入的形成和增长、国民经济核算及其相关指标与国民收入的形成和增长的主要途径、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过程及其最终用途。

重点掌握积累与消费的关系以及作为国民收入再分配重要途径的社会保障

【教学重点】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国民收入再次分配

【教学难点】积累与消费的关系,社会保障与收入分配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第一节国民经济核算与国民收入的形成与增长

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其基本指标

(一)物质产品平衡体系(MPS)及其基本指标

物质产品平衡的核算指标:

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

(二)国民经济账户体系(SNA)及其基本指标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基本指标:

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

(三)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改革

二、国民收入的增长

(一)增加投入到物质产品生产和劳务生产中的劳动量

(二)提高劳动生产率

(三)减少生产资料的消耗

第二节国民收入的分配

一、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一)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涵义

(二)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结果

二、国民收入再分配

(一)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必要性

1.满足不创造国民收入部门发展的需要。

2.加强重点建设,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

3.建立社会后备基金,设立社会保障基金的需要。

4.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

(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途径

1.国家预算2.社会保障3.价格杠杆4.银行信贷

三、国民收入分配中形成的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

(一)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及其内部构成

(二)社会主义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三)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关系的原则

1.在生产发展和国民收入增长的基础上,使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都有所增长。

2.安排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

3.必须安排好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内部的比例关系。

4.要确定合理的积累率。

第三节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一、社会保证制度的内涵和作用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内涵

(二)社会保障的功能

1.社会稳定功能。

2.保障劳动力再生产功能。

3.市场运行的保障功能。

4.经济调节功能。

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

(一)适度原则

(二)合理负担原则

(三)效率与公平并重原则

(四)政事分开、统一管理原则

【复习思考题】

1.关键词:

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国民收入再分配国家预算积累基金消费基金社会保障制度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2.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积累与消费关系的原则是什么?

3.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有哪些途径和手段?

4.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已经从MPS过渡到SNA,国民收入及其增长的内涵应如何把握?

第18章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增长及其制约因素,经济波动和经济周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以及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掌握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机制和规律性。

【教学重点】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可持续发展战略

【教学难点】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增长制约因素,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经济增长及其制约因素

一、经济增长的涵义

二、决定和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

(一)自然资源

(二)人口与消费

(三)劳动生产率

(四)投资

(五)科学技术水平

(六)对外交换

(七)经济体制

三、经济增长的周期性波动和经济适度增长

(一)经济波动和经济周期

(二)经济的适度增长

第二节经济增长方式

一、经济增长方式的类型

(一)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二、转变经济增长和发展的迫切性

(一)是实现持续较快增长和保持经济总量平衡的需要

(二)是缓解能源、交通、原材料供给的制约和治理生态环境的需要

(三)是提高我国产业和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四)是全面提高经济增长素质和经济效益的需要

第三节从整体上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一、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一般涵义

(一)两大部类分类法

(二)农、轻、重分类法

(三)三次产业分类法

二、优化经济结构的原则与重点

(一)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总的原则

(二)优化产业结构的方向和重点

1.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

2.积极发展第二产业,调整工业结构。

3.努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4.促进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协调发展。

第四节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经济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性和制定依据

(一)经济发展战略的内涵

(二)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依据

1.必须依据物质生产发展规律和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

2.依据本国国情。

3.依据需要和可能。

4.依据所处的国际环境。

二、经济发展战略的目标、阶段、重点和措施

(一)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与战略阶段

(二)战略重点和战略措施

三、可持续发展战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