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政策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62551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化产业政策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文化产业政策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国文化产业政策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国文化产业政策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国文化产业政策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文化产业政策1.docx

《中国文化产业政策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化产业政策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文化产业政策1.docx

中国文化产业政策1

地学文化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一、国家文化产业政策综述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可以深刻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与科技的结合日益紧密,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尺度。

历史的车轮驶入21世纪,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在带动经济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

在能源紧缺、创建节约型社会的大背景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选择。

(一)国家文化产业政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文化产业政策关系着一个国家文化产业的定位及发展方向,是扶持和引导文化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文化企业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十七大以来,我国相继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政策,从文化体制、财政、税收、金融等各个层面支持文化产业,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大发展。

1999年文化部文化产业司成立并制定工作规则,这是国家政府部门第一次设立文化产业专门管理机构;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完善文化产业政策”,这是“文化产业政策”概念首次出现在官方正式文件中;2003年9月,中国文化部制定了《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文化产业界定为“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相对应,两者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首个《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颁布,提出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和结构的设想;2007年,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2008年,胡锦涛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以改革为动力,统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2009~2010年,一系列文化产业政策和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密集出台,政策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加快文化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培育文化市场主体,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等方面。

这些政策促进了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加速发展。

2009年,国务院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将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地位,文化产业作为一项产业首次被纳入国务院的产业政策规划体系,这标志着我国文化产业的战略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成为助推社会转型,促进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巨大动力。

在国家部委层面,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广电总局、信息产业部等部委单独或联合出台文化产业政策30多个,内容涉及文化企业发展税收优惠政策、网络监管、知识产权保护、信息安全、文化贸易政策、文化市场秩序等,主要有新闻出版署《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国税总局《关于支持文化企业发展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财政部国税总局《关于扶持动漫产业发展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和《关于继续实行宣传文化增值税和营业税优惠政策的通知》、信息产业部《互联网网络安全信息通报实施办法》、《商务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进出口银行关于金融支持文化出口的指导性意见》等。

2010年中央继续加大文化产业宏观调控力度。

内容涉及新闻出版业改革、电影产业发展、文化产业融资、数字出版产业、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网络游戏、文化队伍建设等方面,主要有《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物艺术品拍卖规程》、《全国文化系统人才发展规划、《文化部关于加强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管理、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文化部《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等。

(二)国家文化产业政策的主要特点

文化产业政策关系着一个国家文化产业的定位及发展方向,是扶持和引导文化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文化企业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近期我国的文化产业政策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文化产业政策体系逐步完善渐成体系。

近些年在国家出台了大量文化产业政策的同时,各个省市也都出台了地方性的文化产业政策,从中央到地方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日臻成熟和完善,这些政策涉及文化产业体制改革、文化产业结构政策、文化产业组织政策、文化产业发展及文化产业监管等各个方面,为文化产业提供了制度保障,有力的规范和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是着力推进文化产业战略结构战略调整。

从近期出台的产业政策上看,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文化产业结构升级和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数字出版、网络出版、手机出版等,加快实现由传统产业为主向传统与新兴产业发展融合的转变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目标。

如2009年出台的《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专门阐述了国家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业态问题,显示了我国文化产业结构调整的紧迫性。

2010年9月15日,新闻出版总署下发《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十二五”末,我国数字出版总产值将力争达到新闻出版产业总产值的25%,传统出版单位到2020年基本完成数字化转型。

三是加大对新兴产业倾斜和扶持力度。

从我国出台的相关政策看,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动漫、数字出版等产业,无疑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点支持,在财政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扶持力度,加快实现跨越式发展。

如2009年《财政部国税总局关于动漫产业发展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明确规定了动漫企业在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营业税、进口关税等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

四是积极推动文化产业体制改革。

近几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批文化体制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对文化体制改革目标、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对各类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明确了时间表,文化体制改革提速。

例如,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2009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下发音像(电子)出版业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2010年1月4日,新闻出版总署出台了《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

这些政策的推出,不仅体现了中央加快推动我国文化产业改革步伐的决心,也是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五是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文化产业,完善投融资渠道。

2009年《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强调,落实国家关于非公有制资本、外资进入文化产业的有关规定,积极吸纳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2010年,央行、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九部委联合下发《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明确鼓励银行业保险机构开发适合文化产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和保险产品,加强和改进对文化企业的金融服务,有效分散文化产业的项目运作风险;财政部出台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专项资金由中央财政安排,专项用于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二、地学文化产业产业化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地学文化产业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地学文化产业是整个文化产业的有机组成部分。

发展地学文化产业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深入发掘地球科学文化内涵,充分展示地球科学思想,满足人民群众科学文化需求,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养,繁荣我国科学文化事业,构建和谐社会意义深远。

近年来,我国的地学文化的研究、建设与发展日益受到重视,地学文化产业在一些领域发展较快,有的方面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总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存在若干亟待解决的问题。

1.文化产业资源的整理发掘能力有待增强。

地学文化产业资源的范围广泛,内容繁多,美国科幻巨片《侏罗纪公园》、《冰河世纪》、《后天》等创作灵感均来源于地球科学成就,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以此为纽带,形成了一条包括动漫、出版、软件、玩具、工艺品等产业形成的产业链条。

虽然我国长期的地质工作中积累了浩如烟海的“产业资源”,特别是在古生物、古人类、第四纪地质方面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研究成果,由于对这些资源整理发掘和宣传的很不够,无法使社会各界特别是文化产业界及时敏锐的捕捉到创作灵感和巨大的产业价值,最终鲜有产出有影响力和地域特色的文化产品。

2.地学文化产业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不足。

文化产业发达的国家,其文化产品以创意取胜居多,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影视、动漫和小说等文化产品。

近年来,我国地学文化产品在科学性、艺术性、思想性等表现形式上有了很大的提高,推出了科普小品、科考笔记、科学散文、科幻小说、科教影视等一系列产品,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在内容、形式和创作手段上也没有新意,基本上以跟踪模仿为主,特别是在内容创新和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与国外相比差距不小。

现有的文化产品,海外知名度不高。

地学科普书刊出版数量逐年增多,选题范围逐步拓展,版式设计、印装形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平庸作品多,精品少;编辑或翻译的多,原创的少。

3.地学文化产业化水平低。

一是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产业创新机制不完善,产学研相互脱节,难以集中优势,形成精品;二是文化产业基础薄弱,投入不足,产值低,对GDP的贡献率远低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基本上处于小规模、低水平分散经营的状态,短期内难以形成缺乏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有自主知识产权、有知名文化品牌的地学文化企业;三是投融资渠道不畅,无法为产业化发展提供足够的人力物力。

虽然国家近期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文化产业的投融资机制的真正形成和完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三、地学文化产业化政策方案

通过完善有关的政策,制定有针对性的保障措施,是实现地学文化产业化的有效措施。

(一)地学文化产业化政策的框架

1.地学文化产业化政策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本质上是一种产业政策,旨在促进地学文化产业健康发展;2)是一种知识经济政策,旨在实现对地学文化产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3)是一种产业发展政策,由于我国地学文化产业还比较弱小,地学文化政策更多考虑的是如何按照国家现行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不断引导、培育和服务地学文化这一产业。

2.地学文化产业化政策框架。

地学文化产业化框架设计是基于文化产业基本理论、文化产业政策及法律法规、文化产业现状的全面理解,着力解决影响地学文化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而提出的,其基本框架包括政策目标、政策内容和保障措施三个方面。

(二)地学文化产业化政策的目标

1.拓展地质工作服务内涵,提升地质工作的社会渗透力和影响力。

国家地质工作服务领域包含专业化服务和社会化服务两个方面。

当前的地学服务主要是以成果地质资料服务为载体,以地勘行业为对象的专业化服务,而面向社会公众的社会化服务比较薄弱。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可以将地学成果有效物化成不同科学内涵的文化产品,通过商业化运作迅速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全面展现国家地质在资源保障、环境保护、工程建设、放在减灾方面取得的辉煌业绩,弘扬地勘行业精神弘扬、让社会公众了解行业工作、行业生活,增强对地球科学行业的认同和了解,提高地质工作在国家经济生活中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2.传播普及地学知识,提高社会公众知识素养。

近年来人类活动已经改变了几乎所有的地球表面景观。

气候异常、温室效应、生态环境恶化、植被退化、土地荒漠化、水资源污染与短缺、能源危机等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重大问题。

公众的资源、灾害及环境意识淡薄,是违背自然规律、浪费资源、损害环境行为时有发生的重要原因。

以现代传媒为手段,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地学文化向大众文化延伸,实现地学文化的创新与跨越式发展,可以有效满足公众对地学文化的精神需求,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养。

3.弘扬地学文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21世纪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文化创新领域,当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已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作为球新的经济和文化增长点。

文化产业以创意为动力、以内容为核心,其发展主要依靠精神成果、智力和科技投入,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低,是典型的绿色产业、低碳产业,具有很好的可持续发展特性。

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升级、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三)地学文化产业化政策内容

地学文化产业化政策是由地学产业资源建设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结构政策、产业布局政策和产业技术政策构成的一个有机综合体。

其中地学产业资源建设政策分别从产业资源生产、汇交、开发及信息服务四个环节提出了政策要求;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布局政策则是从培育和完善地学文化产业链的角度进行阐述的。

1.文化资源建设政策。

1)资源生产环节。

地质工作要紧密结合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完善项目管理办法,把文化及科普成果纳入项目立项、管理、验收的全过程,调动地学工作者投身文化创作的积极性;2)资源汇交环节。

要求在提交成果报告的同时必须完成相应的科技及文化成果,加强成果检查验收,探索建立资源汇交的激励和约束机制;3)资源开发环节。

加强文化产业资源的积累与挖掘开发,要系统收集、整理和集成产业资源,建立统一的文献信息产业资源分类、存储、管理和服务的专业化信息平台;要围绕资源保障、古生物演化、环境演变、地质灾害等,开展深度综合开发利用。

4)以开放创新性思维推动文化产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服务,能够根据社会需求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主动、针对性提供资源,挖掘提炼和转化资源,为文化企业开展文化创意提供信息保障;。

2.产业组织政策。

当前推动文化产业最重要的产业政策就是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尽快形成若干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特色品牌的地学文化企业。

1)建立地学文化产业协会,挂靠地质图书馆,作为部、局与地勘行业各单位与文化企业联系沟通的桥梁,加强会员单位沟通,促进本行业健康发展;2)培育市场主体。

激励科技企业、文化企业对地球科学文化素材进行产品开发,积极发展地学文化产业,培育有自主创新能力、有自主知识产权、有知名文化品牌的地学文化企业。

引导企业和社会力量投资地学文化产业,推动地学文化的产业化;3)加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建设,围绕文化理论、产业政策、资源集成、资源转化开展研究,为文化企业进行产品开发提供技术支撑和信息资源保障,以文化事业带动和引导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3.产业布局政策。

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文化产品所揭示的学科内涵,包括古生物、地形地貌、地质环境、地质灾害、矿产资源等不同学科领域;二是文化产品的载体形态,包括影视作品、文学艺术、网络游戏、文化博览、地学旅游等形态。

从学科内涵上看,国内外大多地学文化数影视作品以古生物、环境演化、重大灾难等为主要题材,这方面我国素材丰富,重大实例多,研究程度高,应该成为文化产品开发的主攻方向;从文化产品载体形态上看,近年来影视作品、动漫作品、网络数据等大行其道,风靡全球,赢得了全球观众的喝彩。

应通过文化创作、信息技术、影视传播、地学科研等多方面合作,推出一批技术含量高,特色鲜明的文化产品。

(四)地学文化产业化政策保障体系

分别从完善政策法规、依靠统筹规划、经费投入保障、队伍建设保障、技术支撑保障等方面提出促进地学文化产业化的政策保障措施。

1.完善政策法规。

完善相关的文化经济政策,充分发挥政府宏观指导与推动作用,在政策法规、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政府要鼓励、吸引企业投资地球科学文化产业,发布地球科学文化产业指南,对自主创新的文化项目,政府在资金上要给予扶持,为创作文化产品打造市场平台,促进产业良性循环发展。

2.制定发展规划。

要落实相关部门的文化建设职能,制定地球科学文化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明确提出地球科学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和发展计划。

规划的制定要立足长远,充分考虑我国既有的资源优势和社会公众的迫切需求,分阶段逐步推进各项任务目标。

重大产业化运作项目加以重点扶持。

2.加大经费投入。

一是加大公益性地学文化事业单位的投入,进一步明确单位的地位和工作职责,建立稳定、经常性的资金支持,项目来源渠道和机制,为文化产业化运作打牢基础,提供支撑;二是国体资源相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对自主创新的文化项目,实行多种优惠政策,政府通过适当的形式在资金上给予支持,纳入财政保障体系。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要抓紧制定地球科学文化队伍发展规划,将地球科学文化人才培养纳入创新人才工程。

针对地球科学文化人才需求,加强地球科学文化专业教育,培养地球科学文化专业人才。

加强人才交叉培养,在工艺美术、影视传媒专业院校开设有关地球科学文化方面的课程,鼓励文学艺术创作相关专业学生选修地球科学课程,在地学类院校应设置地球科学文化类专业或方向,鼓励地学科技人员投身文化创作。

4.完善技术支撑体系。

一是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完善文化资源信息平台(数据库)的技术支撑体系,制定统一标准和规范,做大做强产业资源保障体系;二是要充分发掘文化资源的科学价值,创新展陈方式和手段,为地质公园、文博展览等相关产业提供技术支撑;三是要加强影视动漫、网络游戏等新兴产业技术运用手段研究,提高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

5.加强理论研究。

一是地学行业特点研究,包括地学文化基础理论、地学知识、地学思想、地学精神、地学方法等的总结和提炼;二是产业发展机制的研究。

包括地学文化产业自身的规律,国外的成功经验和教训,我国的实际情况等;三是其他相关理论的研究,包括文化产品定位、定价策略、相关知识产权、市场定位、产业链拓展、诚信管理、保密等相关措施。

参考文献:

1.杨宏,谭博.2008.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思考,市场经纬,21:

77-80

2.杨吉华.2010.2009年我国文化产业政策述评,长春市委党校学报,122(3):

30-35.

3.娄孝钦.2009.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成都行政学院学报,68

(2):

91-94

4.段怡春,陈萍.2007.地球科学文化产业发展的潜在优势和对策,9

(1):

27-30

 

谈判记录、单一来源程序

1.对供方的调查和评价;

2.固定印本评价;

3.完善现有的制度;

 

中国文化产业政策

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完善文化产业政策”,这是“文化产业政策”概念首次出现在官方正式文件中。

2010年,一系列文化产业政策和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相继出台、渐成体系,促进了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一、2010年1月4日,新闻出版总署发布了《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提出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目标,明确强调新闻出版改制、走出去和数字出版将成为2010年重要任务。

二、2010年1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提出中国电影产业2010年发展重点:

大力繁荣创作生产、积极培育新型企业、大力支持城镇数字影院建设、鼓励加大投融资政策支持和积极推动科技创新。

其中尤其提出鼓励非公有制电影企业,加强数字影院和电影院线建设。

三、2010年4月8日,央行、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九部委联合下发《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

明确鼓励银行业开发适合文化产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加大有效信贷投放;完善授信模式、加强和改进对文化企业的金融服务。

同时,鼓励保险机构可开发适合文化企业特点和文化产业需要的保险产品,提高保险在文化产业中的覆盖面和渗透度,有效分散文化产业的项目运作风险。

金融支持文化需要通过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文化企业共同努力,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研究开发适用于文化产业投融资需要的金融产品;完善文化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和财务制度;要为文化产业和金融业提供交流信息、沟通业务、开展合作的文化产业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

四、2010年9月15日,新闻出版总署下发《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意见》提出,到“十二五”末,我国数字出版总产值将力争达到新闻出版产业总产值的25%;在全国形成8-10家各具特色、年产值超百亿元的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或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园区;形成20家左右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出版骨干企业;传统出版单位到2020年基本完成数字化转型。

五、中国拍卖行业恢复20年来的第一个行业标准《文物艺术品拍卖规程》于7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

此项标准内容涵盖了文物艺术品拍卖从拍品鉴定到展示、拍卖的全过程,将对文物艺术品拍卖的规范产生积极的影响,也是中国拍卖行业自律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点,同时也为保证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亟须繁荣奠定了监管的基础。

http:

//www.law-

虽然标准本身并不是法律,但作为一种引导行业规范的文件,也将对拍卖行业一些程序上的规范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尤其是《文物艺术品拍卖规程》,完整地涵盖了整个拍卖过程,这将对规范行业技术操作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六、2010年8月,文化部制定并颁布实施了《全国文化系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

这是文化系统第一个人才发展规划。

我们要加快改变文化产业迅速发展与文化产业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的矛盾,加快制定文化产业各类人才的培养计划,特别是文化产业领军人物和各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

健全文化产业人才引进政策,我们准备大胆地引进海外留学人员中各类文化产业方面的专才,放手使用他们。

七、2010年6月9日,文化部下发《关于加强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管理、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加强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管理,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通知》指出,当前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发展进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不良倾向,一哄而上、盲目发展的问题比较突出。

八、2010年6月3日,文化部出台《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将于2010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也是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网络游戏进行管理和规范的部门规章。

《办法》确立了从事网络游戏活动的基本原则,明确了适用范围及“网络游戏”、“网络游戏上网运营”、“网络游戏虚拟货币”等概念;同时,以网络游戏内容管理、网络游戏未成年人保护、网络游戏经营单位的经营行为、网络游戏虚拟货币发行及管理和网络游戏用户权益保障为重点,做出了具体的制度安排。

 

我想请你把我国文化建设、文化产业政策法规做个述评,提出地质行业文化、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方案以及政策实施的保障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