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方法指导 定稿.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60994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4.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理解方法指导 定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阅读理解方法指导 定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阅读理解方法指导 定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阅读理解方法指导 定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阅读理解方法指导 定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阅读理解方法指导 定稿.docx

《阅读理解方法指导 定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理解方法指导 定稿.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阅读理解方法指导 定稿.docx

阅读理解方法指导定稿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一)命题特征:

1.重信息的筛选和归纳。

2.重内容的概括。

3.重词语、句子在文中的运用。

(二)答题原则:

1.细心审题①审题中有哪些提示、哪些要求;②注意修饰语。

如“哪些”,说明不止一个,就要分条例举(用小序号①②③等标清楚),列举要全面,可根据分数判断有几点。

如“结合文章”就要联系文章内容答题;“结合历史”就要举历史上的事例;“结合实际”就要举实际生活中的事例。

2.联系上下文答题。

3.规范答题:

①注意答案的完整性。

②注意术语的运用。

如因为——所以——;说明了——;记叙了——;阐述了——等等。

③几个要求时答案要分明。

④尽量从正面答题。

⑤尽量多角度多答。

(“概括”、“精炼”及限字数题除外)

⑥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答到文章或语段的中心上,不能游离于肤浅的表面。

(三)答题步骤(四步五环法)

四步:

第一步:

读思文章。

读:

读文章(标题、时间、作者、内容、注释),边划出关键词句。

(关键词句指能提示主要内容、思想感情或表明层次的词句。

边读边画,画出能够揭示主要内容、主要特征、主要观点、主要情感的词、句以及表明层次结构的词、句。

关键句如:

中心句、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修辞句、描写句、议论抒情句、说明对象的特征句、观点句等等。

思:

思考作者的写作目的(主题):

反映一个生活哲理;歌颂某类人物;抨击某种社会现象;呼吁某种优秀品质;抒发某种感情等。

第二步:

读题目,划出题目中的关键信息。

逐字读题包括小括号中的要求以及题后的分数值,边读边画出题目中关键信息和要求,并根据分数值初步判断得分点。

第三步:

再读文章,有针对性地划出关键词句。

第四步:

逐条解决问题:

五环:

(1)回文:

将题目中提到的段落、句子、词语等在文中找出来。

(2)区间:

找相应答案的范围。

看在某一段中或某几段中。

(3)画词:

在相应区间中画出关键词句,要画准、画全。

(4)整合:

将关键词句进行整合,做到语句通顺。

(5)誊写:

认真誊写,做到整齐、美观,注意答题的完整、规范以及标点符号的规范。

(四)对题下“药”。

 

【说明文】

一、说明文的一般常识

1.说明文分类:

①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②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2.说明顺序:

①时间顺序②空间顺序:

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③逻辑顺序:

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3.说明方法:

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列图表、引用(名言、资料等)

4.两种说明方式:

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

5.说明文语言特征:

准确(科学性)生动(趣味性)、准确平实

6.说明文的结构:

总分式(总分、分总、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

二、解题技巧

1.概括主要内容。

(加标题)

①注意题目是否揭示了主要内容。

②注意开头或结尾是否揭示了主要内容。

③找不到现成的答案,就分段,概括段意,将各段段意进行整合。

判断文段的说明中心(说明内容)

答题方式:

(1)实物说明文:

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

(2)事理说明文:

说明关于…………的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

(3)程序说明文:

说明…………的操作或实验或制作的过程

标题就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

如[2008年].通读全文后,请为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2分):

风能将成就江苏沿海成为“海上三峡”(或“江苏沿海风能利用前景诱人)

2.下定义。

例:

黑匣子是。

第一步:

明确对象所属(性质)。

黑匣子是信息存储器。

第二步:

明确对象的特征。

黑匣子是(记录飞行主要参数的)信息存储器。

3.说明方法的作用。

答题形式:

此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地说明了某事物的某特征(由表及里,答道本段中心或文章中心)。

(特征结合此句前后句或此段开头、结尾来判断)

说明方法的效果。

*打比方:

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

*作比较:

把与比较,突出说明

*列数据:

列数据,具体准确地说明

*举例子:

举例子,通俗易懂、具体地说明

分类别:

将分成类,层次分明地说明

作诠释:

更清晰地说明

下定义:

从本质上更深入地了解了

引用:

更有说服力,更有权威性地说明了

配图表:

直观地说明了

例:

如果把文中的语句改为“甲型H1N1病毒的死亡率很低”好不好?

答:

不好。

因为原句运用了列数据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甲型H1N1病毒所带来的危险远比禽流感病毒给人的危险要小,从而说明了甲型H1N1病毒并不那么可怕,人们不必过分惊慌,比改文生动、具体、准确。

★4.体会词语的准确性(表达效果)。

第一类:

体会文中某一节中的加点词的准确性。

答:

①解词(意思、范围、时间、程度等)

②此词准确说明了某事物的某个特征(由表及里,答到本段中心或文章中心)

③用在这儿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例:

“一般来说,甲型H1N1流感病毒存在种属特异性,只感染猪。

答:

“一般”指“通常情况”,表明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通常情况下存在种属特异性,只感染猪,不排除在非常情况下还感染其他动物。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第二类:

能否将“”换成“”?

(或能否将“”删去?

答:

①不能。

②解词(意思、范围、时间、程度等)③此词准确说明了某事物的某个特征

④换成“”(或删去“”)就不符合客观实际(显得主观武断,使说明不全面、不科学等),不能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例:

“海参要睡多长时间呢?

一般地说,要睡上四五个月”中的“一般地”能否去掉?

为什么?

答:

不可以。

“一般地说”是指“通常情况”,不包括特殊情况,表明海参通常情况下要睡四五个月,不排除特殊情况。

若删去,则显得主观武断,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5.结合语境,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方法:

从说明方法的角度或词语准确性的角度进行阐述。

如:

[2008年]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分)

①通过非并网技术使风电快速进入特定高耗能产业,使“垃圾电”变成“黄金电”。

答:

“黄金电“用打比方的方法,生动而形象地说明非并网技术将使风电产生巨大的效益,变得像黄金一样宝贵。

②一旦试点成功,它将是世界利用风能的最新里程碑。

答:

“一旦“表示时间的不确定,表明非并网技术还在试点阶段,将来有可能成为现实。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6.解释某种现象形成的原因(目的、方法、作用等)。

答案要点在文中,看分答题,力求全面。

例如[2010年]:

阅读全文回答:

人类改造火星的目的和方法是什么?

(4分)

答:

目的:

将火星凛冽寒冷、空气稀薄的地表转化为适宜人类居住的地球环境(把火星变成地球环境)。

方法:

将火星的气候变暖,然后撒下孕育生命的种子。

[2008年]为什么要大力发展风电产业?

请分条陈述。

(4分)

答:

①较之于其他新能源的开发,风能的产业化条件最为成熟;②较之于油、气、煤,风能的蕴藏量大;③较之于水电,投资少,而且开发没有百万移民的负担,也不占用耕地和消耗水资源;④较之于火电,没有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所带来的污染。

如[2008年]第②段中,为什么说“这是一块孕育着财富和梦想却一直被自然掖藏着的新大陆?

(4分)

答:

因为这里蕴藏着巨大的风力资源,一旦利用将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但是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目前还没有充分利用。

7.从哪些方面进行说明?

①理清层次②精心提炼③分条列举(看分答题,力求全面)

如[2009年]:

阅读全文回答:

“城市空中森林”在环境保护方面有哪些作用?

(答对其中两点即可,4分)

答:

①过滤有害物质,让空气清新;②为附近居民和动物遮挡炽热的阳光;③降温,使空气凉爽。

8.举例、公益广告、标语等

注意联系文章内容,要有针对性。

★9.说明文语言:

①准确生动。

(拟人、比喻、一系列生动的动词等)②准确平实。

例1:

阅读法布尔的文章,我们会发现法布尔的语言很有特点,试以第⑥段为例说明法布尔的语言具有什么特点?

答:

法布尔的语言十分生动,富有情趣。

如第⑥段中“克鲁蜀蜘蛛似乎也知道这美妙的一刻,并且比我们更会享受这一刻的到来”,赋予克鲁蜀蜘蛛以人的情感,从而使说明显得十分生动。

例2:

本文的说明语言有何特点?

请举例加以说明。

答:

本文语言准确生动。

准确:

“这种极短距离的移动,只能由极低的几乎听不见的声音引起”中的“几乎”是“十分接近”的意思,在文中表明声音接近于听不见,但也不是完全听不见,十分准确地说明了毛细胞的极度敏感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生动:

如本文开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毛细胞人格化了,生动形象地写出毛细胞在不同的音乐情况下的不同反映,语言生动。

例3:

拿《辞海》或字典里对某个事物的介绍与推荐的文章相比较,问有什么不同?

答:

内容+语言特点

10.说明文标题内容上的特征:

①揭示说明对象,如《松鼠》;②揭示说明对象及特征,如《巍巍中山陵》;

③揭示说明的中心,如《向沙漠进军》;④暗示说明顺序,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

⑤暗示感情基调,如《国宝——大熊猫》;⑥点明文章中心思想,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

例:

本文以“揭开甲型H1N1流感神秘的面纱”为题有何作用?

①点明本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内容;②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引起读者兴趣。

11.说明文开头记述事件、引用故事、谜语的作用:

①叙述内容,暗点说明对象或特征(说明中心内容);②引出下文对的具体说明;

③使说明生动且富有情趣,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12.说明文中间插入故事或传说的作用:

①叙述内容,突出说明对象的某特征(引出下文对的具体说明);

②丰富了文章的内容;③使说明生动且富有情趣,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例:

选文第④段引用了娇贵的公主的童话,有什么作用?

答:

引用娇贵的公主垫褥底下有一片折皱的玫瑰花的叶子,她也会睡得很不舒服的童话,突出了克鲁蜀蜘蛛宫殿的富丽堂皇以及它的会享受的特点,使说明生动且富有情趣,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13.概括对象的特点:

注意点:

既要概括又要到位。

要全面不能遗漏。

例:

文章介绍了白颊猿哪几方面的特点?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答:

①活动范围:

常年在树上;②食性:

喜吃植物性果实;③叫声嘹亮;④分布范围狭窄,数量极少。

14.请依据文中内容,谈对某一做法的看法。

方法:

观点+理由(文中找)

如[2010]年:

看法近年来,人类加快了探测火星的步伐,然而对改造火星计划的可行性,还存在着争议。

你认为改造火星的计划是否可行?

请依据文中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4分)

答:

①可行。

因为有证据表明,火星仍可能存在二氧化碳和水,具备改造成地球环境的条件;此外,人类已经知道让行星变暖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能在这颗红色星球上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②不可行。

因为关于火星上存在二氧化碳和水这种说法只是一种可能,再有,实现计划的时间尚待商榷,在月球或小行星上尝试的结果不得而知,需要多少费用也是一个未知数。

如[2009年]:

有人认为,兴建“城市空中森林”摩天大楼,还不如在地面上多种树。

请联系文中相关内容,说说你对这个观点的看法。

(观点1分,理由3分,共4分)

示例一:

我认为应该兴建“城市空中森林”,因为它不会像在地面上种树那样占用太多宝贵的城市土地。

示例二:

我认为应该在地面上多种树,因为兴建“城市空中森林”摩天大楼既需要成本,又耗费能源。

【散文、小说】

一、文体知识

1.文章体裁:

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戏剧、说明文、议论文

*2.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3.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1)比喻: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

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

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对偶:

形式整齐,音韵和惜,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

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

自问白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

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4.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人、托物言忐、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运用典故、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声衬静、先(后)抑后(先)扬、欲扬先抑等.

(1)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3)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4)讽刺手法运:

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入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5)欲扬先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入意料的感人效果。

(6)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5.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

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

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

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6.散文的分类:

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

7.散义的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

8.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9.小说的结构: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10.描写的方法:

①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②肖像(外貌)描写、行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③小说中的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④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与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11.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二、解题技巧。

★1.“标题”类考题

1标题含义是什么

方法:

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如:

人教版七年级下《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标题的表层含义是夹竹桃凋谢,深层含义是爸爸的去世。

2标题的作用是什么

解析:

分析标题的作用:

内容+结构+情感+效果

①表明写作对象、揭示主要情节、象征或比喻某内容、揭示主旨;②贯穿全文线索;

③表达情感;④引起读者兴趣、制造悬念、烘托、使形象生动、启发读者思考、简洁精练、富有韵味、富有诗意等。

如:

《蔷薇几度花》,就不难答出“蔷薇”在文中的作用:

①引出挑糖担的老人;②比喻(象征)老人的品格;③烘托老人的形象;④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⑤生动形象,激发读者兴趣。

如[2008年]:

《抽打心中的樱桃花》根据全文内容,说说标题“抽打心中的樱桃花”的作用。

(4分)

答:

概括了全文的主要情节;由物及人,形象地揭示了全文主旨;运用比喻,形象生动。

③给文章取个合适的标题

方法:

以贯穿文章的线索为题,以写作对象(即关键的人、物)为题,以文章的主旨为题,以主要情节为题等。

另外,在拟题时一定要注意标题的特点,要紧扣文本,要言简意赅。

3为什么以此为标题(妙处)。

方法:

含义(本义、引申义)+作用(内容、情感、结构、效果)

例:

《总与一缕炊烟有关》能否换成《香甜的饭菜》或《我的母亲》?

请简述你的理由。

答:

不能。

因为一缕炊烟贯穿全文,是文章的一条线索,而且一缕炊烟是母亲形象的化身,赞美了母爱像炊烟一样温暖、柔和,形象生动,传神,富有诗意。

而《香甜的饭菜》不够具体,太平淡;《我的母亲》又太过于概括,范围太大,所以《总与一缕炊烟有关》最好。

★2.体会词语的含义。

步骤:

①解释词语的本义②解释词语在本文中语境义③对所在句子意思的表达有何作用。

④作者情感。

句式:

“xx”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如:

《老山界》“一步一步”包含什么意思?

答:

“一步一步”包含着一步就是一步,不可跨越,每一步都很小心、艰难的意思,衬托老山界的陡峭和险峻。

突出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3.理解句子的含义。

方法:

圈关键词(比喻词)+联系上下文解释关键词(比喻词)+联系中心整合+(作者、对象)情感

关键词就是那些形象凝练、有强烈表现力或意义深刻、含蓄隽永的词。

例:

“夜的边陲正闪烁着星辰,不灭的星辰……”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答:

中国共产党人不愧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虽然他们为革命事业流血牺牲,但他们的精神不朽,就像夜空中闪烁的星辰那样永放光芒,抒发了作者对革命战士无比崇敬的感情。

如:

《好梦何必成真》结合全文,揣摩加点词语,谈谈你对文章末句“如果整个人类只梦见黄金而从不梦见天堂,则即使梦想成真,也只是生活在铺满黄金的地狱里而已。

”的理解。

答:

“黄金”喻指富裕的物质生活,“天堂”喻指丰富的精神生活。

此句的含义是人类若是只追求物质的享受,放弃了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内心世界将变得荒芜贫乏,荣华富贵将成为心灵的囚牢。

如:

《父子》中如何理解“放心吧,孩子,这扫把丢不了你的脸”的含义?

【方法】理解句子的含义:

如:

此句先圈出关键词“扫把”,然后联系上下文解释“扫把”喻节俭勤劳的美德。

最后进行整合:

放心吧,孩子,扫把所代表的节俭勤劳的品德是不会让人丢面子的。

此句写父亲对儿子的教育,突出父亲对儿子更深层次的爱。

表达作者对这位纯朴善良的父亲的赞美。

4.语句的顺序能否调换?

方法:

答:

不能。

①因为这几个词语或句子之间有前后相承的关系(符合人们由感性到理性或由表及里或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规律),先“”才能“”。

或者②这几个词语或句子与前文或后文某内容(具体)相照应。

5.赏析句子:

外在手段及效果+内在作用+对象情感

(1)外在手段:

①修辞:

对偶、比喻、拟人、夸张、双关、借代、设问、反问、排比、起兴等

②表现手法:

衬托、对比、象征、用典、联想、想象、渲染、抑扬、照应、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侧面烘托、虚实结合等

③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④富有表现力的字、词

⑤感觉器官:

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幻觉

(2)内在作用:

①景物特征②人物情感(心理、性格、品质等)③生活哲理

(3)对象情感

如:

文章第1段,母亲捶打野菜的情景描写得很有特点,试作赏析。

答:

此句从视觉、嗅觉、听觉方面描写母亲捶打野菜的情景,构成了一幅要有动作、有颜色、有气味、有声音的劳动画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当时生活的艰难,抒发了作者苦涩的情感。

如:

“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

”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答:

此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并突出了居里夫人优秀品质之多,抒发了对居里夫人高度赞扬之情。

如:

《给儿子的信》中如果把“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换成“要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好不好?

为什么?

答:

不好。

文句用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手法,既增强了文学色彩,又容易让人理解,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要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的道理。

如[2009年]:

自选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写出它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

(4分)

原句:

鸟儿睡了,牲畜睡了,我们睡了,村庄睡了,世界睡了,但还是有一些东西在我们睡熟时它却醒着,生长着,并悄悄地打量着这个世界。

赏析:

不设统一答案,从“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回答即可。

(语言特点2分,表达效果2分,共4分)

6.赏析比喻句、拟人句、对比句。

比喻句:

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表现、说明)了。

拟人句:

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人格化了,富有情趣地写出(表现、说明)了。

对比句:

此句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把与进行对比,突出了(衬托)了。

如:

《父子》中运用对比手法塑造“老爹”形象,请举一例作具体分析。

方法:

找对比的事例时要注意对比的对象是同类。

分析作用时要分析对表现“老爹”起何作用。

如:

将宿舍里狂欢的同学与垃圾旁独坐的父亲进行对比,突出父亲的内心对儿子的宽容与对儿子爱慕虚荣的抱怨。

如:

[2010年]请从文中画线的A、B两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写出它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

(4分)

我选()句,赏析:

(A)句示例:

①用拟人的手法,把溪水人格化了。

形象地写出了溪水流进田野的缓慢,突出了人们希望细水流得快一些的焦急心情。

(②“爬”这一动词用得生动形象,写出了溪水流进田野的缓慢,突出了人们希望溪水流很陕一些的焦急心情。

③用比较的手法,写出了溪水流进田野的缓慢,突出了人们希望溪水流得快一些的焦急心情。

(B)句示例:

①用比喻的手法,把比作,形象地写出了雨后天空的明净,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

(②用比喻的手法,把比作,形象地写出了雨后大地的美丽,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

7.找主题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8.文章中心思想:

方法:

内容+主题

答:

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9.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10.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

11.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

(1)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

是贳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消晰。

12.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3.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14.环境的种类及作用?

(1)自然环境

①景物特点+气氛+心情(特点、性格、品质等)②景物特点+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③景物特点+与下文(上文)某特点的环境描写形成对比+对比的作用(对表达中心【人】方面的作用)

变化的景物:

烘托对象的什么特点,表现了作者情感的变化

(2)社会环境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句式:

1这一段展现了画面,渲染了某种气氛,烘托了某人怎样的心情。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内容概括+为主人公设置——时代背景,暗示了人物——的命运。

15.景物的特点。

方法:

先把描写景物的语句找出来,再圈出特征词,最后进行整合。

如[2010年]:

作者笔下的春雨有什么特点?

(4分)

答:

作者笔下的春雨甜美、滋润;来得快,去得也快。

16.文段中主人公的判断:

原则:

必须依据本文的主题。

例如:

《孔乙己》——“孔乙己”。

散文(包括杂文、通讯)中的“我”等于作者本人:

而小说中的“我”不等于作者本人,而是作者在生活的基础上通过虚构塑造出米的人物形象。

17.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1)常考的指代词有:

这、那、这些、那些、如此、此……:

(2)一般是往前找:

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18.概括故事内容或画面内容。

①找准故事或画面在哪几集②用主谓句进行概括:

(时间+地点+)对象+事件(既要简洁又要到位,即让人看到你的概括一下子就知道故事的内容和作者的写作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