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论文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方式的研究.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60287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教育论文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方式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前教育论文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方式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前教育论文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方式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前教育论文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方式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前教育论文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方式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教育论文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方式的研究.docx

《学前教育论文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方式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论文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方式的研究.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前教育论文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方式的研究.docx

学前教育论文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方式的研究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方式的研究

摘要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最有效途径,也是最符合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活动形式。

基于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水平特征,在幼儿游戏中教师的适时适当的指导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本文通过在实习期间对幼儿的观察记录,立足于实践,观察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反应以及做出反应的具体时机,为教师选择正确的介入方式提供了依据。

经研究发现,教师介入游戏的时间和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游戏的有效性和幼儿的游戏体验。

教师只有对游戏中的教师身份有明确的认识,经过细致的观察分析,选择恰当的时机和适宜的介入方式,才能确保教师的介入成为有效介入。

关键词

幼儿游戏;教师观察;教师介入

 

Abstract

Children’sbasicactivityisthegame,isthemosteffectivewaytounderstandtheworld,exploretheworldofchildren,whichisthemostconsistentwiththeformofactivityneedsforphysicalandmentaldevelopmentofchildren.Thechildren’sagecharacteristicandphysicalandmentaldevelopmentlevelbasedonthecharacteristicsofteachersinchildren’sgames,inatimelyandappropriateguidancecanbeeffectiveinpromotingthecomprehensive,healthydevelopmentofchildren.Inthispaper,throughinternshipsduringthechildren’sobservationrecords,basedonpractice,teachersintheobservedreactioninchildren’sgamesandthespecifictimetoreact,andprovidesabasisfortheteacherstochoosethecorrectwayofintervention.Thestudyfoundthat,itisessentialtochoosethetimeandmanneroftheteachersinvolvedinthegame,directlyaffectstheeffectivenessofthegameandchildren’sexperienceofthegame.Onlywhentheteachersinthegameastheidentityofteachershasaclearunderstanding,aftercarefulobservationandanalysis,choosetherighttimeandappropriateintervention,toensurethatteachers’interventionbecomeeffectiveintervention.

Keywords

Children'sgames;Teacherstoobserve;Teachersinvolvedin

 

摘要…………………………………………………………………………………………II

Abstract…………………………………………………………………………………III

一、国内外关于教师介入游戏的研究……………………………………………………1

(一)国外的研究…………………………………………………………………………1

(二)国内的研究…………………………………………………………………………1

二、提出教师介入游戏的缘由……………………………………………………………2

(一)理论基础……………………………………………………………………………2

(二)实践中的反思………………………………………………………………………3

三、教师介入游戏的意义…………………………………………………………………3

四、教师介入游戏的前提…………………………………………………………………4

五、教师介入游戏的适宜时机……………………………………………………………4

(一)游戏中出现不安全因素时…………………………………………………………4

(二)幼儿无所事事脱离游戏角色时……………………………………………………5

(三)幼儿与同伴发生矛盾冲突时………………………………………………………5

(四)幼儿遇到不能自己解决的问题时…………………………………………………6

(五)幼儿在游戏中出现新颖行为时……………………………………………………6

(六)游戏出现不符合社会规则的消极内容……………………………………………6

六、教师介入游戏的有效策略……………………………………………………………7

(一)游戏中的教师角色…………………………………………………………………7

(二)教师介入游戏的方式………………………………………………………………7

1.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介入游戏………………………………………………………7

2.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介入游戏………………………………………………………8

3.教师以材料为媒介介入游戏…………………………………………………………8

七、教师指导行为的反思与评价…………………………………………………………8

致谢………………………………………………………………………………………10

参考文献…………………………………………………………………………………11

一、国内外关于教师介入游戏的研究

(一)国外的研究

1.对教师角色的研究

关于教师是否要参与游戏是一个颇具争论的问题,支持者认为,教师以敏感的、支持的态度参与游戏可以帮助幼儿获得丰富的游戏经验,促进其智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反对者认为,教师对游戏以过度干预和全盘操控的态度参与游戏会破坏或抑制幼儿的游戏体验,减少幼儿在游戏中自我探索的机会。

根据一系列对教师参与游戏的描述性研究,约翰逊(1999)等人把研究中教师在幼儿游戏当中的角色整理为:

不参与者(uninvo1ved)、旁观者(outlooker)、游戏管理者(stagemanager)、共同游戏者(coplayer)、游戏领导者(playleader)、指挥者/教导者(director/instructor)[1]。

从不参与到完全控制代表了教师介入游戏的全部角色,两端的角色即教师不介入或过多介入会带来消极影响,只有采取中间的角色介入,游戏效果才能最大化。

2.对教师介入游戏时间的研究

国外学者对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时间因素进行了考察。

20世纪70年代初,英美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调查:

当孩子们在进行游戏的时候老师在干什么。

结果表明,老师大约只花了2%到6%的时间参与儿童的游戏(约翰逊、克雷斯特、雅克,1999)[2]。

凡勒和昆特斯(1993)发现,幼儿园教师平均花15%的时间用于在教室里支持正常和残疾儿童的游戏,欧文(1993)发现教师有27%的时间用于促进游戏的开展,约翰逊(1994)发现托儿所人员花费39%的时间用在协助幼儿游戏[3]。

从研究结果上看,教师参与游戏的时间明显增长了,但是约翰逊(1994)也报道了一些负面的研究结果。

研究发现教师有39%的时间提供积极的游戏支持,但也有27%的时间用于“游戏干涉”[4]。

总而言之,教师在参与游戏的数量上有增加,但是在参与的质量上却表现出不太好的一面。

(二)国内的研究

1.关于游戏中的师幼互动研究

国内相关研究表明,教师在游戏的各个阶段扮演的角色都是不相同的,并且对于不同的游戏所提供的指导也不相同。

有研究者对游戏情境中教师指导各活动区活动的平均频数进行了研究,频率分别为:

建构区33.33%;美工区33.33%;图书角0;积塑3.70%;益智区18.52%;音乐角3.70%;角色游戏区7.41%[5]。

郭芸芸对教师和幼儿发起互动行为的研究显示:

在2484个师生互动事件中,教师发起的互动为1821个,占总数的73.3%,而幼儿发起的互动仅为663个,占总数的26.7%[6]。

由此可以发现,教师参与游戏的时机跟游戏的类型有关,幼儿容易受教师行为的影响。

2.关于教师介入游戏时间的研究

陈莹通过对368件教师指导行为的统计分析,数据显示在16次活动共417分钟的时间中,教师平均每次活动的指导行为次数为23次,也就是说教师平均每分钟即出现0.88个指导指导行为[7]。

陈建林以30分钟为时间单位记录的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次数及平均频率,数据显示教师一共介入幼儿游戏的次数为479次,在单位时间内每个教师平均介入次数为19.95次,这意味着教师在1.5分钟之内就会对幼儿游戏产生一次介入行为,每分钟介入0.67次[8]。

如上所述,研究者大多认为游戏需要教师的指导,但是对于干预的时间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综上所述,游戏需要教师的参与,但教师的介入所带来的影响却是双面的。

教师越来越重视游戏,越来越多地介入游戏却也破坏了游戏的完整性。

归根结底还是教师介入游戏的策略有待商榷,本文将结合具体的游戏情景,对教师的指导行为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二、提出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缘由

(一)理论基础

1.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观点

社会历史学派基于心理学的基础上建立了从根本上有别于西方心理学的游戏理论,社会历史学派认为,3岁以后,幼儿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儿童的独立意识和探索世界的愿望逐渐萌生,但是幼儿还不具备胜任成人活动的能力,于是,在幼儿的愿望和能力的矛盾冲突中,游戏孕育而生,成为解决幼儿渴望自主与能力有限的矛盾的重要手段。

孩子生来并不会游戏,游戏的发展有赖于教育,儿童的游戏需要在成人的要求与指导下,使儿童掌握游戏的方法。

因此,教师的干预是必要的,教师要在一定的阶段教儿童做游戏。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代表人物维果茨基把游戏的本质归结为社会性,儿童游戏的发展受制于儿童的社会生活状况和儿童对前辈经验的掌握,肯定了成人与教育在儿童游戏发展过程中的作用[9]。

他主张教师在一定的年龄阶段上教孩子游戏是必要的,成人的干预有助于儿童掌握游戏的方法,推动游戏的稳步前进。

当幼儿在游戏中玩得开心尽兴,他们合作的精神与创造力也会表现的淋漓尽致,游戏能帮助他们探索世界,成人为幼儿提供的游戏材料和正确的指导方法,还能够更好地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

2.建构主义的观点

学生知识的建构是在相应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力量来实现,也就是说,教学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上,由教师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制定符合学生建构意义的教学计划。

建构主义者还提出了支架式教学的观点,支架式教学意思是说通过减少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学生自己逐步掌握知识的方法。

依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在幼儿园游戏中,教师作为教学任务的主要承担着,可以为幼儿提供指导、向引,但在实行具体的教学计划时,要以幼儿为中心,创设有利于儿童发展的游戏环境,帮助幼儿通过游戏获得发展。

综合社会历史学派和建构主义的观点,他们都认同儿童的游戏,不能脱离社会生活环境,不能缺少成人的影响,这为研究教师介入游戏提供了理论支撑。

(二)实践中的反思

游戏是幼儿园课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时至今日,游戏是儿童的权力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但游戏在幼儿园中的运用还存在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

“目前在教育实践中,尽管教师教育观念有一定的提高和改善,但其深层教育观念,特别是教育行为尚缺乏实质性转变,知行分离、言行脱节的现象还比较普遍”[10]。

虽然教师都明白幼儿园教学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但在游戏操作中,游戏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不知道如何将自己的教育理念运用于实践。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计划是由园长和教师决定的,具体的执行人是教师。

在当前,许多教师在认识上都肯定游戏的重要性,但由于这种认识比较表面,没有从理论上分析透彻,外加上场地的限制和材料的缺失,教师很容易用方便的教学形式取代游戏;一些新进教师虽然明白游戏的价值,但由于没有深入实践,缺乏对幼儿游戏的指导策略,容易将幼儿游戏变成自己精心导演的活动,全凭个人的主观意愿来组织游戏,这样不仅游戏会丧失魅力,而且扼杀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力,妨碍儿童的成长。

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游戏的教育意义,教师必须在正确的教育理念的引导下,成为幼儿游戏的有效指导者。

三、教师介入游戏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目前绝大部分教师对游戏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作用有了肯定的认识,但对如何指导游戏却存在着较大的困扰。

教师参与游戏带来的影响是双面的,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指导技巧才能确保最大程度地发挥游戏的作用。

很多教师在指导游戏时,缺乏对自身介入行为的反思,只关注教学计划有没有完成,教育目标有没有实现,而对自身参与游戏带来的影响缺乏思考。

本文对教师介入游戏方式的研究,可以帮助教师认识自身的介入行为,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能,充分发挥师幼互动的积极作用,为教师的有效指导提供依据。

(二)实践意义

教师的恰当介入能使游戏富有吸引力,反之教师对游戏指导过于盲目和随意,则会破坏游戏的有效性,扼杀幼儿游戏的积极性。

教师对游戏的把握某种程度上反应了教师的教育水平与教学质量,所以教师了解在何时以何种方式介入游戏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对教师指导游戏的时机和方式的观察分析,有助于教师对自身介入游戏的情况进行总结反思,从案例中汲取经验,吸取教训,提高介入游戏的水平。

四、教师介入游戏的前提

要确定教师对幼儿的行为是要促进或肯定还是抑制或否定,都来自于对游戏中的幼儿的细致的观察。

通过观察,教师可以发现幼儿在游戏中遇到的困扰;才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应当在什么时候提供时间、材料、空间或适当的经验;才能够确定和同伴协助的适当时间,并为确定最有益的参与类型提供线索和依据。

教师在游戏中主要可以针对以下几方面来观察:

观察幼儿是否进入游戏状态还是脱离游戏角色,观察游戏材料的操作是否安全;观察游戏中幼儿的语言是否和游戏相关;观察游戏过程中情节是否单一还是多样化;观察游戏中幼儿的同伴关系是否得到发展。

教师在观察中应发现幼儿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记录下来。

在恰当的时机以角色身份进入游戏或在游戏后对幼儿的游戏行为做出及时的评价,增加幼儿的游戏经验和提高游戏水平,也为教师参与和同伴协助的恰当时机和确定最有益的参与方式提供依据。

五、教师介入游戏的适宜时机

教师介入游戏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游戏前,可以为游戏的前期工作做好准备,为幼儿准备充足的游戏材料;游戏过程中,注意观察,适当地为幼儿“排忧解难”;游戏结束后,引导幼儿整理游戏材料,对幼儿的游戏情况作出评价,以提升幼儿的游戏经验。

下面我将结合实习期间接触的幼儿游戏案例具体分析教师介入游戏的适宜时机:

(一)游戏中出现不安全因素时

案例1:

娃娃家

今天的主题活动发生在娃娃家,笑笑和甜甜吃完点心后先后走进娃娃家,甜甜做妈妈,笑笑做孩子。

笑笑从娃娃家拿起来一个布娃娃玩了起来。

笑笑玩了一会儿说道:

“我肚子饿了,我要吃饭了。

甜甜说:

“好的,你先坐这里,妈妈现在就去买菜做饭。

不一会儿,甜甜回来了,买了一些鸡蛋、胡萝卜,都是塑料玩具制成的。

甜甜对笑笑说:

“你看我买了鸡蛋和胡萝卜回来,我来喂你吃。

”说着,甜甜就假装剥鸡蛋。

鸡蛋剥好了,甜甜开始喂笑笑吃,拿着鸡蛋就往笑笑嘴里送,还一边说道:

“妈妈喂你,你把嘴巴张大一点呀,鸡蛋很好吃的。

”只见笑笑真的张大了嘴巴。

教师急切地说道:

“宝贝们,这个鸡蛋是假的,不能真的吃哦。

分析:

在游戏情境中,年幼的孩子沉溺于游戏,往往会把假想与现实混淆,在出现假制的食物时,有些幼儿真的会把它当做真实的食物,放进嘴里吮吸咀嚼。

这个时候教师要特别留意,及时介入游戏中,对幼儿加以引导。

教师直接说:

“这个鸡蛋是假的,不能真的吃”,以唤起幼儿的假扮意识,避免幼儿吃“食物”带来的危险,是很有必要的。

(二)幼儿无所事事脱离游戏角色时

案例2:

理发店

这次的区域活动辰辰和跳跳两个小朋友来到了理发店,她们兴致勃勃地当起了小小理发师,一手拿着梳子,一手拿着剪刀,有模有样的。

可是过了好一会儿,理发店里没有来客人,辰辰和跳跳就觉得没意思跑去别的区域玩儿了。

教师见此状,充当起了顾客,来到理发店敲门道:

“请问有人在吗?

我想要理发。

”辰辰和跳跳听到有人说要理发,立马回到了理发店,开开心心地帮着客人理头发。

分析:

当儿童在游戏中没有对应的玩伴,就像辰辰和跳跳在理发店里却没有客人来理发,游戏也就没有了展开的过程,幼儿就会无所事事,放弃游戏。

在这种状态下,教师以顾客的身份介入游戏,有效地吸引了辰辰和跳跳的注意力,帮助幼儿重新进入游戏角色,体验到游戏的快乐。

当幼儿的游戏出现困难,幼儿一直无所事事或总是重复某一游戏动作时,需要教师介入游戏,以推动游戏情节的发展。

(三)幼儿与同伴发生矛盾冲突时

案例3:

建构活动

在一次建构区搭建游戏中,洋洋小朋友想要用积木搭建一座公园,他用沙垒成公园的护栏,用积木和玩具搭建公园所需的其它设备。

正当洋洋准备摆上躺椅大功告成时,只听“噗—”的一声,洋洋回头一望,发现自己快建成的公园护栏破了一个大缺口。

还没来得及反应,添添已经拉着他的小拖车一边兴奋地大叫着一边继续向着洋洋的公园快速冲过去,把洋洋公园里的树和椅子还有其它的一些设备都推倒了。

洋洋看见自己辛苦搭建的公园一下子就被破坏了,立马大哭起来,边哭还拿起一块积木就往添添头上砸去。

教师立马制止道:

“不能打人!

”边说边朝洋洋健步走去。

分析:

在这次的搭建游戏中,添添看到洋洋的公园搭建好了,故意搞破坏的把公园里的设备推到。

气急了的洋洋因不满添添破坏他的公园而用积木打人,这时候教师及时的介入,让洋洋停止了攻击性行为,保证了另一名幼儿的安全。

当幼儿与同伴发生矛盾冲突,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解决时,需要教师的介入,以维持正常的游戏秩序,创造良好的游戏环境。

(四)幼儿遇到不能自己解决的问题时

案例4:

小班上学期,在一次搭桥游戏中,涵涵用积木和插塑材料搭好了桥面、桥墩,完成后她想搭建两边的台阶,可是拿着材料却不知道如何下手搭,摆弄了好久还是搭不起来。

于是她跑去向老师求助,说道:

“老师,我不会搭台阶。

”老师答道:

“你看看我们窗台上的那座桥是怎么搭的。

”涵涵观察了片刻,开心地说道:

“哦,我知道了。

”就兴冲冲地跑回去继续搭,只见她用正方形的积木交叉着一层一层地往下搭。

可是搭着搭着积木就垮了。

涵涵重新搭,又倒了,又重新搭,还是倒了。

就这样重复了几次后,涵涵伤心地来到老师面前,说道:

“台阶老是倒,我不会。

”老师还是指着窗台上的桥让涵涵再看看那座桥是怎么搭的。

涵涵又看了一会儿,回去继续搭,只见桥搭到一半又倒了。

忽然,只听见“哗—”的一声,涵涵把搭好的桥都推到了,还边哭着说道:

“我再也不搭桥了。

分析:

一般情况下,教师不应该处处为幼儿解决问题,为了继续游戏,幼儿自己会想办法解决问题。

但有时幼儿遇到了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就会产生放弃游戏的念头。

就像涵涵一样,在几次尝试未果后,教师的回答并不能给到涵涵提示,涵涵就显得不耐烦了,最终有了放弃游戏的念头。

如果这时候教师以恰当的方式介入游戏,涵涵的搭桥游戏就能继续下去,也能帮助涵涵重拾游戏的快乐。

当幼儿因不能解决游戏中遇到的问题,而对游戏失去兴趣准备放弃,并过来主动向老师求助时,教师的介入可以帮助幼儿重拾游戏的乐趣。

(五)幼儿在游戏中出现新颖行为时

案例5:

自选游戏时间到了,跟往常一样,各个角色区都挤满了人,只有语言角已经很久没人关顾,就算有小朋友过来,也只能逗留几分钟便离开了。

这天,老师在语言角放上了一盒橡皮泥,雯雯来到了语言角,看到桌面上摆上了橡皮泥。

于是,雯雯用橡皮泥做了一只躺在叶子上的蚕宝宝,边做边念起了儿歌。

淳淳见此状,也跑到语言角玩上了橡皮泥,他说要捏一只恐龙妈妈,还捏了几只恐龙宝宝装在恐龙妈妈的肚子里,开心地说着:

“我的恐龙宝宝要出来咯。

”老师连忙问道:

“恐龙宝宝要住哪里呢?

我们再为恐龙宝宝建座房子吧”。

语言角从此变得热闹起来了。

分析:

这个案例中的语言角,原本是一个冷清的游戏角落,却因为老师的两次介入变得热闹起来。

第一次介入为这个一成不变的游戏区提供了新的材料,从而产生了新的玩法,引起了幼儿的兴趣。

第二次介入引导幼儿往新的方向去探索,对儿童提高游戏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当幼儿在游戏时出现了新颖的行为,教师要及时介入游戏,机智地对待幼儿的行为,推动游戏往新的情节发展。

(六)游戏出现不符合社会规则的消极内容

案例6:

小班幼儿最喜欢的游戏区域莫过于娃娃家。

这天,欣欣和晨晨来到娃娃家,欣欣扮起了妈妈,晨晨当爸爸,悦悦当宝宝。

晨晨对着欣欣说:

“我们一起带着宝宝去淘气宝玩吧。

”欣欣说:

“好呀。

”说着就手牵手离开了娃娃家。

“要过马路了”晨晨说道,“不过现在是红灯,我们还不能走。

”欣欣不想等,对晨晨说:

“你看现在没有车,我们就过去吧。

”说完,牵着悦悦的手就准备过马路。

老师马上以一个路人的身份说道:

“现在还是红灯,再等一等,到了绿灯时才能过马路哦。

分析:

幼儿在游戏中传递消极的内容,会强化其负面影响,需要教师的制止。

“红灯停,绿灯行,黄灯时候等一等”这是社会固有的交通规则,如果不遵守,会对个人的安全造成伤害。

有个别小朋友还不清楚交通规则,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及时介入,点明红灯时不可以过马路,是对幼儿安全的一种保护。

六、教师介入游戏的有效策略

通过前面对教师介入游戏的前提和时机分析后,可以发现幼儿游戏需要教师的参与,但是教师介入游戏的方式是影响游戏效果的关键。

因此,教师介入游戏方式的应该合理化,一旦确定教师要介入幼儿的游戏,教师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选取适当的指导方式,给予幼儿有针对性的指导。

(一)游戏中的教师角色

教师必须明白游戏的主角是幼儿而不是老师,教师自导自演式的活动并不能称之为游戏。

所以,在现如今的幼儿游戏活动中,教师要对自己的角色身份做出新的思考,新的定位。

教师不能一味地教授幼儿玩的技巧,而应放手给幼儿更大的空间让其自由发挥,教师只提供隐性指导。

隐性指导并不是不指导,而是指在恰当的时机以一个双重游戏者的身份指导游戏。

一方面要求教师在游戏中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和幼儿的身份是平等的,尊重幼儿的游戏体验;另一方面要求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有明确的认识,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意义。

(二)教师介入游戏的方式

1.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介入

(1)以角色游戏的方式介入

由于幼儿自身的经验不足,需要教师在和幼儿的共同游戏过程中启发幼儿往新的游戏方向思考,促进游戏的继续开展。

例如,在玩超市购物游戏时,乐乐扮演售货员,由于他对售货员的认识不深,经常脱离角色。

一会儿在超市,顾客走了,他也立马跟着出去玩了,导致有小朋友来购物时找不到售货员。

于是教师扮起了超市的老板,来到超市里和乐乐一块儿游戏。

老板在超市里视察,在客人走后,对乐乐说道:

“售货员,你看商品架上的物品有些乱了,我们一起来把它摆放整齐。

”乐乐听后,马上过来整理了。

在超市里,扮演售货员的乐乐在没有顾客时跑出去玩,教师扮演老板进入游戏,给售货员安排事儿做,帮助幼儿明白售货员在商店没有客人时还可以做其他的事情。

教师在这个游戏中,以平行游戏者的身份介入游戏,既可以推动游戏新情节的产生,又可以促进幼儿不脱离游戏,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

(2)以平行游戏的方式介入

小班幼儿游戏主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