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备课王舍人第二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共计10课时.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59218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9.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次备课王舍人第二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共计10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二次备课王舍人第二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共计10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二次备课王舍人第二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共计10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二次备课王舍人第二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共计10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二次备课王舍人第二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共计10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次备课王舍人第二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共计10课时.docx

《二次备课王舍人第二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共计10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次备课王舍人第二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共计10课时.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次备课王舍人第二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共计10课时.docx

二次备课王舍人第二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共计10课时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共计10课时)

王舍人第二实验小学宋巧芝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第65页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的主题是“深深的怀念”,课文追忆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

我党创始人致意李大钊被捕后倍受酷刑,但面对敌人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解放战争时期的郝副营长在一次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壮烈牺牲;开国总理周恩来为了新中国的发展,呕心沥血,日夜操劳;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虽然没有具体介绍张思德的事迹,但通过查找资料我们可以知道战士张思德打仗.纺线.烧碳,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为救战友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本组教材中的人物所处时期不同.岗位不同.事迹不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却是相同的,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甚至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

因此,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围绕革命志士共同的理想与信念,加强各篇课文教学之间的联系,还可以尝试进行整组教学。

紧扣单元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的是“我的理想”,希望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受到情感上的熏陶,并将自己的理想和革命先驱的理想联系起来。

回顾•拓展安排的是交流课文的写法,阅读.积累一些革命诗歌,并在课外阅读一些革命题材的名著。

学习目标:

1.会写“籍、屉”等18个生字。

▲2.引导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3.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5.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学情分析:

本组教材不仅内容感人,在写法上也很有特点,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自主去发现。

由于本组课文距离学生生活都比较远,因此课前应引导学生通过上图书馆或上网搜集相关资料,并在重难点上加以必要的点拨,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本学期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本组课文时,要尽可能地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放手让他们讨论交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方法措施:

1.课前引导学生通过上图书馆或上网搜集相关资料,并在重难点上加以必要的点拨,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抓好朗读训练,加强阅读练习的力度。

3.尽可能地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放手让他们讨论交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

2.教师将搜集到的文字.图片.声像资料汇编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3.向学生推荐与课文相关的文章或书籍。

课时安排:

10课时

10十六年前的回忆2课时

11*灯光1课时

12为人民服务2课时

13*一夜的工作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三3课时

回顾拓展三1课时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内容:

教材第46页—51页。

教材分析:

本文是回忆录。

本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

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镇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沉痛。

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回忆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内容真实可信,语言朴素自然,既具有文学价值,又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

本课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难点是对本课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需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理解,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在相互交流中加深理解。

学习目标:

1.读读记记“含糊、尖锐、僻静、恐怖、粗暴、制服、宪兵、魔鬼、肥胖、苦刑、残暴、匪徒、拘留、窝头、姥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光辉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4.体会文章前后照应和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并认识这种写法的好处。

学情分析:

对于李大钊,部分学生有所了解。

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并适当展开讨论,使学生深入体会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课前准备:

1.收集李大钊及其所处时代背景的相关资料。

2.歌曲《五月的鲜花》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脉络,学习“被捕前”“被捕时”。

第二课时:

学习“法庭上”“被害后”,感悟写法。

第一课时课时数:

1

一、师生谈话,单元整组导入。

(教师播放“五月的鲜花”这首歌曲导入)

师:

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将进入第三组课文的学习。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将一起感受那一幅幅令人难忘的历史画面。

1.学生读题,教师在关键词下面做上记号:

十六年前的回忆

2.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关键词质疑。

(学生质疑:

谁回忆?

回忆谁?

回忆了哪些事情?

为什么说是“十六年前”的回忆?

3、认真读课题,你认为读的重音可以放在哪个词语上?

为什么?

4、简介时代前景及作者。

5、注意多音字。

(待、夹)

6、检查认读生字新词情况。

【设计意图:

破题导入,以“忆”作统领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自主思考,参与讨论,解决问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疑问,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读顺。

2.整体感知:

女儿李星华在文中主要回忆了父亲李大钊的哪些事?

同学们可以迅速地再浏览一下课文,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

(浏览课文,简述课文的内容)。

3.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

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捕后。

对课文内容进行理序。

【设计意图:

在学生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和叙述顺序后,从整体着眼,使学生获得一个整体的印象。

三、师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1.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2.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时代背景以及人物的生平。

四、独立阅读,走近人物内心。

1.自主阅读,圈点批划。

 

同学们,这篇课文我当学生的时候读过,当老师以后也读过,但每一次读,我的心里都会有一种深深的感动。

现在,请再读课文,细细地读,看看,在你读的过程中,围绕着李大钊这个人,他说的哪些话,做的哪些事令你感受最深?

一边读,一边做批注。

2.读中指导。

              

3.小组交流。

(如果学生在自主学习阶段读书批注比较充分,观点鲜明,则考虑直接进入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

当学生深入了解李大钊后,就情不自禁地读起课文来,为烈士坚定的信念所震撼!

由此看出:

语文,正是依靠着文字向阅读者传递着信息与情感,只有“读进去”,才能“悟出来”。

五、集体交流,走进人物内心。

(一)“被捕前”部分。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至第七自然段)

1.指名读,教师相机出示重点段,学生扣住段中的重点句子,先议后读。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

“不是常对你说吗?

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

”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生读课文第七自然段,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2)引导学生扣住段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有感情朗读。

学生此时表达的是自己读书后的感受,观点可能不太相同。

教师引导学生少说空话、套话,要通过对关键词句的理解,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2.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读中体会李大钊不同于普通人的地方──是一个把党的工作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的人。

【设计意图:

课文的第七自然段是李大钊与妻子的一段对话,第一句话承上启下。

父亲说的话虽不长,但“言为心声”,四句话表达了同一个意思──不能离开。

这段话是教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内心的载体;同时也是学生在研读文本时情感体验的重点内容。

因此,在这一部分的处理过程中,教师将依循文脉和学情,将教学的重点段放在第七自然段,并以此为点,联系前文。

(二)“被捕时”部分。

(课文的第八自然段至第十七自然段)

除了感受革命者的形象外,感受慈父的形象。

1.学生选读课文的第11自然段,引导学生扣住关键词语“不慌不忙”,走进人物内心。

“不慌不忙”。

同学们,“几声尖锐的枪声”父亲是听见了,他也看到了女儿充满恐怖的目光。

可他“不慌不忙”,想象一下,他当时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生:

他的心里早就做好了牺牲的思想准备。

2、学生选读课文的第17自然段,引导学生扣住关键词语“态度严峻”,走进人物内心。

你从“严峻”想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

在这个部分中,课文直接涉及李大钊言行的只有第11、17自然段,其余部分均为对女儿星儿和敌人的描写。

其中,对敌人的描写占了相当大的篇幅。

课文通过将李大钊的言行与女儿的害怕、敌人的残暴进行对比,来烘托人物的形象。

因此,这一部分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同样依循文脉和学情,相对“被捕前”和“被捕后”这两部分,将“被捕时”这一部分做弱处理。

通过让学生有感情朗读的方式再现当时的情景,体会人物的内心。

板书设计:

1.留守北京

2.不幸被捕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3.法庭斗争

4.被害之后

【当堂测试】

1、读拼音写词语。

shū jí          chōu tì          kǒnɡ bùmó ɡuǐ          yán jùn          cán rěn

(      )    (       )      (       )(      )     (       )     (       )

2、形近字组词。

籍(   )  魔(   )  峻(   )  残(   )  瞅(   )

藉(   )  摩(   )  竣(   )  贱(   )  揪(   )

3、从下列词语中找出6对近义词,分别填入括号里。

残暴    含糊    安宁    可惜    占据    坚决模糊    残酷    坚定    安定    惋惜    占领

(   )——(   ) (   )——(   )(   )——(   )

(   )——(   ) (   )——(   )(   )——(   )

4、《十六年前的回忆》作者是________,写于________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

文章写的是________的事,主要写了李大钊同志牺牲前后的事,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顺序记叙的。

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第二课时课时数:

2

一、集体交流“被捕后”部分,走进人物内心。

1.学生选读课文的第19自然段。

(1)学生读议第19自然段。

(2)教师引导学生抓住“父亲”外表的变化谈感受。

2、依循学生的阅读需要,以课文的第22自然段为切入点,上挂下联。

(1)生自由朗读课文的第22自然段。

(2)根据段中的第1、2句话,挑起疑问。

(3)联系上下文19-28自然段,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4)教师小结,回扣段中的重点句子。

是的,先生子女后来的访谈和传记作品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他对孩子的爱。

他是一个很平常的人,他是孩子的父亲,他是妻子的丈夫,他爱深深地爱着他们。

可是为了不连累亲人,为了不在敌人面前表现出丝毫的软弱,他把爱深深地埋在心里。

这是普通人难以做到的事情啊!

这种力量从何而来?

(5)联系上下文,同座间互相探讨,在探讨中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悟人物精神的伟大。

        

(6)总结全文。

正是因为他的心被这样一种力量占据着,所以面对越来越严重的局势,毫不犹豫地选择留下;面对魔鬼般的敌人,他依然保持着他那严峻的态度;面对凶狠的法官,亲人的呼喊,能那样的镇定、从容。

他是一个平凡的人,他更是一个伟大的人。

为什么?

因为他的心──(生齐读重点句)

就是这样一个不平凡的人,他为了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设计意图:

学习这篇课文,可以体会到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的伟大精神和临危不惧的高尚品质。

但不可否认,课文内容距学生生活较远,学生很难理解烈士的伟大精神。

这时我将孩子及时引回文本当中去,从“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可以看出,李大钊因为心中“有伟大力量”,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非常沉着”,并以此鼓励亲人,使“我”由紧张哭喊变得机智勇敢。

这时学生渐渐为人物的品质折服了,他们的神情肃穆了,朗读的语气也饱含了对烈士的尊重。

二、体会李大钊家人的悲痛和首尾呼应写法的好处

1.体会李大钊被害后家人的悲痛。

自由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谈谈自己的感受。

2.体会首尾照应写法的好处。

现在我们把第1自然段和最后3个自然段连起来读读,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体会?

(1)这是首尾呼应的写法。

(2)这样写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的事情记忆深刻,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设计意图:

帮助高年级学生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这个问题使孩子进一步感受李大钊对家人的深刻影响,感受文章表达出来的深切怀念与悲痛。

三、创设情境,升华情感,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表达方式

1.再读文章的首尾两个部分,体会他们在内容上的联系和情感表达的作用。

父亲的被害日是4月28日,这一天,离作者写这篇文章多少年了?

齐读

思考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发现什么

找出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

2.课文前后照应,都是为了表现什么?

  (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坚贞不屈,勇于献身的高贵品质。

3.朗读课文首尾两个部分。

【设计意图:

不仅要理解,还可以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体会写法,学习掌握习作技能。

四、了解李大钊墓碑上的评价,引导课外阅读

1.李大钊的墓碑上刻着中共中央这样的评价(齐读)——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

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2.引导课外阅读:

在为革命胜利的斗争中,还有很多像李大钊一样的革命先辈。

我们深情缅怀他们,我们的民族为他们而骄傲!

下课后,同学们可以结合第65页“课外书屋”的提示,去阅读一两本革命题材的小说。

板书设计:

        

               永远忘不了父亲被难日              

               局势严重  工作紧张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不慌不忙  保持严峻

               平静慈祥  安定沉着

               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

【当堂测试题】

【句段集锦】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你认为需要积累的句子。

【课文链接】

读句子,回答问题。

(1)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

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

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

从这个句子,可以体会到这是一位(                          )的父亲。

(2)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从“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可以看出(                 ),“平静而慈祥”说明 (                                                  ) 。

(3)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一种伟大的力量”指的是(                                      )。

11*灯光

教学内容:

教材第52页——第54页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课文的主体部分是对往事的回忆。

先写在解放战争时期一次围歼战就要打响的时候,郝副营长借着火柴微弱的亮光在看一本书的插图,图上画着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读书。

这幅插图使郝副营长陷入对未来的憧憬之中;战斗打响后,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的袭击,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

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用火光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结果暴露了自己。

战斗胜利了,郝副营长却牺牲了。

电灯是和平年代生活中的普通物品,它却是战争年代美好生活的代名词。

为了全国解放,为了让后代过上安宁生活,郝副营长和很多革命志士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作者用平静的口吻写出自己的回忆,却蕴涵着深沉动人的情感。

与《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样,本文采用倒叙的手法,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叙述过去的事情,结尾又回到写灯光。

首尾照应,结构紧凑,文脉相通,含义深刻。

课文的主体部分是对往事的回忆,对往事的回忆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调详写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而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作者却用白描的手法“略写”,两相对比中,突出了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突出了革命英雄执着的理想。

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并适当展开讨论,使学生深入体会革命先烈的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使学生懂得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学习目标:

1.读读记记“战地、围歼、茂密、突击、歼灭、注视、漆黑、陷入、憧憬、阻击、点燃、性命、焦急”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4.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帮助学生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回忆往事的课文。

学生学习了第10课后,对这类的文章已经有了初步印象,在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借助工具书用较快的速度阅读,引导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还可以就重点部分加以指导,帮助学生从中体会郝副营长的献身精神,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指导时,可以以“多好啊”或“灯光”的描写为线索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进行探究本课是略读课文,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之后,教师可以提覆盖全文的问题,让学生自读自悟课文中的一些细节。

课文的线索明晰,学生能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生从影视作品中了解了不少英雄事迹,但对于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同学们理解起来可能有难度。

课前准备:

阅读革命先烈们的故事。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数:

3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播放节日里灯光璀璨的景象。

   2、让学生说说看了这些灯光后有什么感想。

   3、教师导语引入课文:

是啊,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灯光,给我们带来光明和温暖,我们已经离不开灯光。

但在六十多年前,有人却连电灯都没见过。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联系实际,在说的过程中让学生已经对“我”漫步天安门广场感到“光明”和“温暖”有了具体的认识。

5、听歌曲《闪闪的红星》,简介作者,导入课文。

灯光,我们都非常熟悉,平时并不特别注意它。

然而,我们今天要学的《灯光》一课,却向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本文作者王愿坚,当代著名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

【设计意图:

以作者引入本课,易于激发学生急于读书的欲望,有利于学习主动性的发挥。

读题目,练习根据自己的预习填空

()的灯光

二、理清顺序,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

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

  2、学生自读往事这部分内容,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学生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座互相说一说。

再请几个学生装在全班说说,然后组织学生评议。

三、细读品悟,深入文本

  1.快读课文,想想“多好啊!

”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把有关语句画出来,再深入想想,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什么。

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什么?

  2.交流:

“多好啊!

”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三次。

第一次是清明节的一天晚上,“我”漫步在天安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

“多好啊!

”说这话的人也许是第一次来北京,也许是时过几年又来北京,看到北京的美丽,看到人民的幸福生活,“多好啊!

”是出自内心的由衷赞美。

  第二次是战斗打响前,郝副营长借着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书。

书上的插图画的是一个孩子在电灯上读书。

“多好啊”是郝副营长看插图时的自言自语。

此时,他也许想到胜利以后,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也许触景生情,暗暗下决心,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下一代能过上美好生活,要勇往直前,不怕牺牲。

第三次是郝副营长在和“我”交谈时说的话,“多好啊”是他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

“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下学习。

”)

  3.在学生理解第二、三次“多好啊”以后,要让学生再深入往下想,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战斗中郝副营长怎么做,画出有关语句体会郝副营长的牺牲精神。

【设计意图:

抓住“多好啊”这句话引导学生有重点地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指导学生通过学习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

使学生体会到微弱的火柴亮光使郝副营长对灯光充满了无限的向往,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用点燃那本书的微弱火光照亮了通向胜利的道路,也照亮了他人生最光辉的时刻。

四、激情练读

1、指导学生读回忆部分。

  (郝副营长的话要读出沉思、询问、回忆、憧憬的语气:

激战部分要读出“猛烈”、“着急”;战斗结束部分,语速放慢,读出对战友无限崇敬之情。

可采取指读、组内读、齐读等形式。

2、指导朗读课文首尾段。

  (这部分总的基调是流畅,读出对战斗深沉的怀念。

3、自由感情朗读全文。

4、采用多种形式朗读

郝副营长眯着眼睛,望着远方说——

郝副营长深深的一口烟,兴奋地说----

郝副营长一边抚摸图画,一边深情地说----

郝副营长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深情地说————

【设计意图:

学生在感情朗读当中自然感受到当前生活的幸福,联想到先烈的献身精神,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五、拓展延伸,训练思维。

1、课堂练笔:

再让我们来看看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此时,你不由得想到了些什么呢?

……请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2、是啊!

课文中还有一句让我们刻骨铭心的话,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出示句子:

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3、此时你想说什么?

此时此刻你想对郝副营长说些什么呢?

(出示:

郝副营长,我想对你说……)

4、其实,不仅仅是郝副营长,为了新中国,为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还有无数的英雄抛头颅洒热血,历史,我们不应该忘记,我郑重的向同学们推荐(投影出示:

推荐阅读:

《黄继光》、《董存瑞》、《英雄儿女》、《我的战友邱少云》)我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

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在阅读这些作品时,我们是否应该永远的沉浸在一种伤心、痛苦或者是感动中呢?

(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

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千千万万个像郝副营长一样,具有献身精神的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我们不能忘记他们。

学生真正领会到了革命先烈们无私的奉献精神,激发出了学生心灵深处最细腻的感受。

六、课堂总结:

就像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可以见证,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这就是对英烈们最好的慰藉啊!

而对我们来说,当有一天,我们的班级,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真的需要我们是,我们能否抛开个人的利益而勇敢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