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专题3 学案15.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59170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14.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部分 专题3 学案1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第1部分 专题3 学案1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1部分 专题3 学案1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1部分 专题3 学案1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1部分 专题3 学案1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部分 专题3 学案15.docx

《第1部分 专题3 学案1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部分 专题3 学案15.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部分 专题3 学案15.docx

第1部分专题3学案15

学案15 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考纲点击】 1.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发展的意义。

2.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构建知识体系】

考点一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典例1

 (2013·重庆文综)下图为美国与巴西两国城市的土地、淡水、能源产出效益图。

读下图回答

(1)~

(2)题。

(1)两国相比(  )

A.淡水产出效益美国低于巴西

B.淡水产出效益相等

C.能源产出效益美国低于巴西

D.能源产出效益相等

(2)与巴西相比,形成美国城市土地产出效益特点的原因可能是(  )

A.国土面积大B.城市绿地面积大

C.城市人口比重高D.科技发展水平高

答案 

(1)A 

(2)D

解析 第

(1)题,图形显示,美国淡水产出效益低于巴西,而能源产出效益和土地产出效益均高于巴西,A项正确。

(2)题,“城市土地产出效益”,即单位城市用地所创造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总和;美国城市土地产出效益高于巴西,根源是以发达的科技为支撑,使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提高,D项正确。

1.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及开发利用要求

2.水资源紧张的问题

(1)水资源紧张的原因

①降水总量少,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是干旱地区和季风地区缺水的原因。

②蒸发量大,下渗多是内流河流经沙漠气候区缺水的原因。

③地形陡峭,河流短促,地表水难以储存是降水量较多的岛屿地区缺水的原因。

④下漏严重是喀斯特地貌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

⑤人口众多,工农业用水量大,污染严重是人口众多的地区缺水的原因。

⑥植被破坏严重,陆地蓄水能力减弱,主要发生在生态破坏严重的地区。

(2)应对淡水资源短缺的对策

措施

目的

修筑水库

调节水资源的季节分配

开渠引水

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

防止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地表下陷

废水处理再利用

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

海水淡化

解决沿海城市淡水不足的问题

人工降雨

增加降水量

改进灌溉技术

通过多种措施降低在工农业中对水的浪费与污染,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与使用效率

降低灌水定额

提高用水效率

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实行污水资源化

3.我国土地资源特点、问题及对策

(1)特点:

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多样,耕地比重小且分布不均,难以开发利用的土地所占比重较大,土地资源后备储量不足,土地资源的破坏严重。

(2)存在问题:

非农业用地占用耕地;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土壤污染现象严重,导致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3)对策:

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科学管理、加强建设和保护。

4.我国的能源问题

(1)我国的能源问题的现状

①浪费严重,能源短缺;

②采煤引起的地面塌陷、农业减产和地面植被破坏;

③煤、石油燃烧利用率不高,造成大气污染(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产生酸雨,汽车尾气产生光化学烟雾);

④农村使用植物燃料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问题,秸秆不能还田,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减产等;

⑤能源勘探开发速度跟不上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

⑥受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影响大。

(2)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措施

①建立石油储备体系;

②适度加大能源勘探与开采力度;

③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建设;

④稳定发展核电;

⑤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

⑥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

⑦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能耗大的工业的发展;

⑧加强国际合作,拓宽能源进口渠道等。

下图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耕地、水资源对比图”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水土协调度图”。

读图回答问题。

注:

水土协调度=

(1)据图说明我国东部沿海南方与北方水土协调度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2)简述我国南方省区促进水土协调度更趋合理的主要措施。

答案 

(1)南方水土协调度比北方高。

原因:

北方耕地比重大,而水资源比重小;南方耕地比重小,而水资源比重大。

(2)植树造林,保持水土;节约和合理利用耕地;加强对耕地的监管力度等。

解析 第

(1)题,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水土协调度图可以看出:

福建、广东、广西三省区比辽宁、河北、山东三省区的协调度要高,其原因主要是耕地与水资源配比不同造成的。

(2)题,解决措施主要从植树造林、合理和节约利用耕地及加强管理等方面分析。

考点二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典例2

 (2013·大纲全国文综)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

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

据此完成

(1)~(3)题。

(1)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  )

A.重金属盐B.氮、磷营养物

C.固体废弃物D.泄漏的石油

(2)赤潮暴发的海域一般(  )

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

B.水温偏低、风力偏大

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

D.水温偏低、风力偏小

(3)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  )

A.赤道附近B.大洋中部

C.中、低纬近海D.高纬近海

答案 

(1)B 

(2)C (3)C

解析 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明确赤潮的主要形成原因,即海水富营养化和气温高。

(1)题,赤潮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产生的,影响因素很多,但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是海洋污染。

大量含有氮、磷等营养物的废水排入海水中,使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藻类能够大量繁殖的重要物质基础,可见B项正确。

重金属盐、固体废弃物和泄漏的石油虽然可造成海洋污染,但不能被赤潮生物吸收利用,因而不会引发赤潮,故排除A、C、D三项。

(2)题,水温高,赤潮生物繁殖生长快;风力小,易于赤潮生物聚集。

因此水温高、风力小的海域易暴发赤潮,故选C项。

第(3)题,赤道附近水温高、风力小,但含氮、磷的污水排入少,故A项错误。

大洋中部远离海岸,陆地上排放的含氮、磷的污水难以到达,故B项错误。

中、低纬近海水温较高、陆地污水排入较多,利于赤潮生物的生长繁殖,故C项正确。

高纬近海水温低,不利于赤潮生物的生长,故D项错误。

1.环境问题产生的机理与表现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1)在分析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时,不仅要对人为原因高度关注,而且要重视对自然原因的分析,自然原因分析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①地形条件:

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容易向外扩散,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

②逆温天气:

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剧了大气污染。

③水域条件:

相对封闭的水域,缓慢的流速,使水体更新速度减慢,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

(2)对于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可视不同的环境问题采取不同措施:

①污染问题:

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

②生态破坏问题:

治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

③资源问题:

要从“开源”(替代资源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

3.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循环经济

(1)特点:

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2)具体途径

①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推行清洁生产。

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通过清洁生产可以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②发展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把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农村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维护农业生态平衡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它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读“我国某地生态工业园区的循环经济模式图”,回答

(1)~

(2)题。

(1)该循环系统中a、b、c、d依次为(  )

A.污水处理厂、服装生产、棉纺织、创意产业

B.棉纺织、创意产业、污水处理厂、服装生产

C.创意产业、棉纺织、服装生产、污水处理厂

D.污水处理厂、棉纺织、创意产业、服装生产

(2)关于该生态工业园区的说法,正确是(  )

A.产业生产处于工业发展的成长阶段

B.该工业园属于高科技产业园

C.具有高效的经济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

D.生产过程中所有工业产品都能循环利用

答案 

(1)D 

(2)C

解析 第

(1)题,联系生产过程,从原料来源和产品去向寻找突破口,运用循环经济的原理来分析。

a来自于生活污水,去向是尾水,因此应是污水处理厂;b的产品是棉布,应为棉纺织;d的产品是服装产品,故应为服装生产;c是通过服装设计为服装生产提供服务,应为创意产业。

(2)题,从图中信息可知,该工业为服装产业,基本做到了减轻污染和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具有高效的生产过程,利于保护环境。

考点三 地理漫画的判读

典例3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漫画:

颁奖会。

材料二 某工业园区“生产链”示意图

材料三 经济与环境关系模式图

(1)读材料一,图中几家企业正在接受颁奖,你能发现这些企业有什么特点吗?

这幅漫画揭示了什么问题?

(2)材料二工业园区存在着一个工业“生态链”,这是“循环经济”理念的一个产物。

请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

(3)读材料三,判断“经济与环境关系模式图”是否合理:

________,若经济按此模式发展下去,环境质量、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三方面将如何变化?

答案 

(1)这三家企业均属污染型的企业。

为了获取高额利润而不注意环境保护,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现象。

(2)减少资源能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避免“先污染后治理”,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3)合理 环境质量提高;社会经济产品数量增加、质量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水平提高;实现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材料一反映了目前为追求经济利益而不顾环境保护的现象。

材料二中发展循环经济,变废为宝,提高资源利用率,并促进可持续发展。

材料三从宏观层面展现了循环经济的意义。

地理漫画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表现地理事物,反映地理现实问题,具有形象生动、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等特点。

漫画多以资源、能源、粮食、人口、环境等重大问题为主题,揭示人地关系及其协调发展的途径。

判读漫画,先抓主题,再分析,找出前因后果,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措施或意见等)。

如下面三幅漫画可从五个方面来判读:

1.解读标题。

漫画不能采用直白的标题,应该用夸张、比喻、象征性的标题。

如上面三幅漫画的标题如果用“滥伐森林”“过度放牧”“人口过度增长”,就达不到漫画的效果,甚至就不是漫画了。

以上三幅漫画可重新命名:

“小鸟的悲哀”可命名为:

还我家园、无家可归、难民悲歌等。

“小草的哀求”可命名为:

争先恐后、明天的早餐在哪里、最后的晚餐等。

“飞来的山峰”可命名为:

农民的忧患、农民要失业等。

2.反映的问题。

每幅地理漫画都反映了特定的地理问题,一般从画面中的内容可以读出来。

如“小鸟的悲哀”反映的是乱砍滥伐森林,动物失去了家园,生物多样性减少。

“小草的哀求”反映的是过度放牧。

“飞来的山峰”反映的是人口过度增长,耕地不断减少。

3.产生的原因。

如上图中乱砍滥伐森林、过度放牧、人口过度增长之间就存在因果联系。

由于人口过度增长,一些地区为了生存,对森林进行大规模的采伐,通过毁林造田,种植粮食,以满足人口不断增长的需要。

由于人口过度增长,一些地区运用落后的耕作方式进行掠夺性种植,或采取粗放型经营手段进行过度放牧,致使绿色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大量良田土质退化,甚至产生沙漠化或盐碱化,从而导致耕地减少。

4.造成的危害。

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生态效益,一旦破坏将会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全球变暖加剧、物种灭绝等不良后果。

5.解决问题的措施。

如防治和治理滥伐林木的对策:

完善林木保护机制,加大监管力度;建立起打击滥伐林木的长效管理机制;深入开展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提高农民的林木保护意识。

又如关于人口过度增长的问题,人类必须考虑自身发展与环境之间客观存在的依赖关系,根据自然环境所提供的物质条件,保持和调节人口与环境相适应的比例关系,决不盲目地发展自身,要使人口的适度增长与环境保护处于良性循环之中。

在这方面,发展中国家更要注意控制人口过度增长,以防止由此带来的环境恶化问题。

读下列四幅漫画,完成

(1)~(3)题。

(1)四幅漫画中,直接反映资源破坏严重和环境保护刻不容缓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2)四幅漫画中,直接反映我国人口众多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3)四幅漫画共同启示我们,为了人类的明天必须(  )

A.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B.实施计划生育战略

C.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D.实施依法治国战略

答案 

(1)C 

(2)A (3)A

解析 第

(1)题,四幅图中,甲图反映人口数量多;乙图反映大气污染严重;丙图反映森林破坏严重并出现荒漠化;丁图反映人口数量多、资源短缺。

(2)题,从甲图中的关键信息“13亿人口”即可判断。

第(3)题,解决环境问题和人口问题的措施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知识专题练

一、选择题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

国际上一般认为,一条河流的合理开发限度为40%。

而当利用率超过40%时,即表明严重缺水,可能制约经济发展,并导致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问题。

据材料回答1~2题。

世界

平均

中国

平均

河西

走廊

塔里

木河

准噶尔

盆地 

海河

流域

水资源开

发利用率

30%

20%

92%

79%

80%

95%

1.下列关于我国水资源开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资源可利用量高于世界平均值

B.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是准噶尔盆地

C.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利用率

D.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根本措施是调水

2.海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于塔里木河流域的原因是(  )

A.降水总量小B.降水年际变化大

C.浪费更严重D.水资源需求量大

答案 1.C 2.D

解析 第1题,表中数据显示,缺水最严重的是海河流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是解决用水紧张状况的核心。

第2题,塔里木河所在区域降水总量小,但区域内经济总量也小,而海河流域处于我国华北地区,该区域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生产、生活需水量大,这是其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于前者的原因。

读“我国某区域风能资源分布图”,据此回答3~4题。

3.乙处数值最有可能是(  )

A.150B.160

C.130D.100

4.甲处风能资源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面状况B.太阳辐射

C.大气环流D.人类活动

答案 3.C 4.A

解析 第3题,结合图示等值线分布特点知,相邻等值线间相差50,据此知乙处数值介于100~150之间,由此可以判断出结论。

第4题,甲地地处盆地内部,地势低,风力较小。

读“2006年世界主要国家经济与能源消费关系图”(括号内数字为该国人口总数),完成5~6题。

5.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中,人均GDP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能源人均消费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6.能源消费总量高于中国的是(  )

A.美国B.俄罗斯

C.印度D.日本

答案 5.C 6.A

解析 第5题,人均GDP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有丙和丁,人均消费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有甲、乙、丙,两条件均具备的是丙。

第6题,能源消费总量等于人均消费量乘以该国人口数,通过计算可知美国高于中国。

“生活质量”是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下图为“生活质量与GDP和电力消耗量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从图中可以看出(  )

①人均GDP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②人均电力消耗量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③人均GDP在3~6千美元时,生活质量有所下降 ④人均GDP在3~6千美元时,人均用电量会呈下降趋势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

8.此图给我们的启示,正确的说法是(  )

①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它在发展中产生,也必须在发展中解决 ②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产生环境问题,因此我们要边污染边治理 ③人均电力消耗多,生活质量就高,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高耗能工业 ④我国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实现经济、生态、社会的持续发展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

答案 7.C 8.A

解析 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均电力消耗量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人均GDP在3~6千美元时,随着人均GDP的升高,生活质量有所下降。

第8题,此图给我们的启示: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它在发展中产生,也必须在发展中解决;我国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实现经济、生态、社会的持续发展。

(2013·江苏地理)2013年5月2日《中国科学报》:

据美国夏威夷冒纳罗亚天文台测定的数据,大气二氧化碳(CO2)浓度日均值将于今年5月初超过400ppm。

下图是CO2浓度曲线(①)与全国温度曲线(②)、黄河流域温度曲线(③)、江苏省温度曲线(④)、喜马拉雅山南麓尼泊尔温度曲线(⑤)比较图。

读图回答9~10题。

9.四个地区气温变化与CO2浓度变化呈(  )

A.正比关系B.正相关关系

C.反比关系D.负相关关系

答案 B

解析 由图分析,易知四个地区气温变化与CO2浓度变化呈正相关。

10.各地年平均气温的年际波动不一致说明(  )

A.CO2浓度不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B.纬度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C.海陆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D.海拔高度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答案 A

解析 图中四地年平均温度均发生波动,但四地区代表了不同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海拔高度,且波动的程度也不完全相同,所以说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11.(2013·广东文综)某研究小组认为,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可能加剧全球变暖。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在该地带植树造林(  )

A.增加了对CO2的吸收

B.降低了地面反射能力

C.降低了大气相对湿度

D.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

答案 B

解析 冰雪的反射率比植被强得多,植树造林会降低地面反射能力,从而使地面吸收更多的热量,加剧全球变暖。

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今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结合“世界能源消费构成变化示意图”,完成12~13题。

12.关于世界能源消费构成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能源消费构成能够反映某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 ②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一直以煤炭为主 ③目前核能地位上升主要是因为其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④未来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占主要地位的很可能是石油、天然气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13.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有(  )

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②加大对水、土地、森林、海洋等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 ③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坚决改变“先污染、后治理”的状况 ④扩大冶金、建材、化工、电力等工业的发展规模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答案 12.D 13.A

解析 第12题,本题采用排除法较为简单。

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由煤炭为主向石油、天然气为主转化;目前核能地位上升主要是因为其具有能量密集、适应性广、燃料运输量小等优点,如果管理或者利用不当,仍然可能对环境造成危害。

第13题,对水、土地、森林、海洋等资源的开发利用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冶金、建材和化工等工业属于资源密集型工业,消耗能源较大,扩大其规模会加大对环境的压力。

读“某国XL牛奶集团公司建设的一体化牛奶—生物炼油厂的概念示意图”,回答14~15题。

14.建设该一体化牛奶—生物炼油厂获取的产品是(  )

A.电力、生物柴油、微生物泥饼、乙醇

B.甘油、乙醇、牛奶、混合肥料

C.乙醇、混合肥料、微生物泥饼、甘油

D.牛奶、乙醇、生物柴油、微生物泥饼

15.下列关于该一体化牛奶—生物炼油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示意图表明该工厂实现了能量的自给自足

B.通过能量的传递与转换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

C.该工厂的生产环节清洁无污染,因此生产过程中没有二氧化碳的产生

D.该工厂生产过程的连续性有利于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答案 14.D 15.C

解析 第14题,从图中可以读出该一体化牛奶—生物炼油厂获取的产品。

第15题,该系统生产环节中的废弃物被回收再利用,但不能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二、综合题

16.读图并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及其引发的“能源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议题。

材料二 假设各国政府的政策从2009年起开始不变,世界对一次能源(一次能源是指未经加工原始状态下的能源)的需求如下图所示。

(1)据图说出,目前世界的能源构成及在能源消费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2)试简析世界能源开发和利用上的整体趋势。

(3)简述大力发展太阳能的意义。

答案 

(1)目前世界能源构成以石油、天然气、煤为主,这些矿物能源在燃烧过程中使大气产生污染(酸性气体、煤烟等不断增加),造成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

(2)能源的总体需求量呈上升趋势;需求更趋于多样化(多元化);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向低碳化发展,并最终走向无碳化;(能源的利用造成环境的污染,影响全球气候,)新能源将是未来能源的主体。

(3)意义:

太阳能是清洁能源,不会污染环境;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分布广泛,储量丰富,永不枯竭;避免引发能源危机,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解析 第

(1)题,结合图示知,目前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主要以化石燃料为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2)题,结合图示可以看出,世界能源在开发和利用上将向多元化和无污染方向发展。

第(3)题,结合太阳能的特点及对环境的意义进行说明。

17.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①地区沙漠化的人为原因。

(2)简述③地区出现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3)简述长江中下游湿地破坏严重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