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94.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57818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9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9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9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9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9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94.docx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9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94.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94.docx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94

2013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

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94

限时训练时间:

40分钟

文言文阅读(17分)

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

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

始筮仕①,决以蓍②,怀英遇“坎”③,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

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④,即劝京决策南向。

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

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

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

“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

”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

义端曰:

“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⑤,力能杀人,幸勿杀我。

”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

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

“我缘主帅来归朝⑥,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

献俘行在⑦,斩安国于市。

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

弃疾时年二十三。

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

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

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

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

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

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

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

召见,迁仓部郎官、提点江西刑狱。

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

调京西转运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

[注释]①筮(shì):

占卜。

②蓍(shī):

一种草。

古人用来占卜。

③坎.离:

均为卦名。

坎在八卦中的方位为北方,离为南方。

④掌书记:

节度使的属官,掌管文书笺奏,亦可参议军务。

⑤青兕(sì):

传说为太上老君的坐骑。

兕:

雌性的犀牛。

⑥缘:

因为。

归朝:

归顺南宋朝廷。

⑦行在:

皇帝所在的地方。

《宋史•辛弃疾传有删改》

1.写出下列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少师蔡伯坚师:

以……为师

B.说下之下:

使做……的下属

C.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

期:

期望

D.留守叶衡雅重之雅:

非常,很

2.下列语句中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始筮仕,决以蓍强秦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B.弃疾为掌书记廉颇为赵将

C.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张衡善机巧,尤致于天文阴阳历算

D.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自书典所记,未有之也

3.选出对文段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僧人义端在耿京的军队中纠集了千余人,劝说他们隶属于自己,并且在一个晚上窃得耿京的大印叛投金国。

辛弃疾奉命追逃,不顾义端的求饶,杀了义端,得到了耿京的赞许。

B.辛弃疾在耿京的授意下奉表归宋,宋高宗正在建康劳军,召见了他,嘉奖了他,授他承务郎天平节度使掌书记的官职,同时任命耿京为天平节度使,但这时耿京已被张安国和邵进杀害了。

C.乾道六年,孝宗召见大臣们在延和殿对策。

当时虞允文掌管国事,孝宗帝在恢复中原问题上态度坚决,辛弃疾乘机谈了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的人才,所持的观点刚强正直,却未被采纳。

D.辛弃疾写了《九议》和《应问》三篇及《美芹十论》献给朝廷,论述敌我不利和有利的条件,形势的变化发展,战术的长处短处,地形的有利有害,极为详细。

因为朝廷和金主讲和刚成定局,所以他的建议不能实行。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

(4分)

(2)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

【答案】

1.C

2.B

3.A

4.

(1)我知道你真正的命相,是青犀相,你有力量杀人,(然而)幸运的是你不会杀我。

(2)张安国正与金将饮酒兴浓,辛弃疾就当着众人将他捆绑起来带走,金将没追上他们,辛弃疾将张安国献给朝廷。

(朝廷)在闹市中将张安国斩首。

(得分点:

“方”、“不及”“行在”各一分)

【解析】

1.期,预料,想到

2.A“以”前者是“用.拿”后者“因为”B“为“都是“担任”C“于”前者“在”后者是“对.表对象”D“之”前者代词“他”后者是“这样的事”。

3.A项中“在耿京的军队中纠集了千余人”和“劝说他们隶属于自己”都是对句中省略的主语和代词理解的错误;“辛弃疾奉命追逃”是对内容的理解错误。

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核。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仪者,魏人也。

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

张仪已学游说诸侯。

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

“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

”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醳①之。

其妻曰:

“嘻!

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

”张仪谓其妻曰:

“视吾舌尚在不?

”其妻笑曰:

“舌在也。

”仪曰:

“足矣。

苏秦已说赵王而得相约从亲,然恐秦之攻诸侯,败约后负,念莫可使用于秦者,乃使人微感张仪曰:

“子始与苏秦善,今秦已当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愿?

”张仪于是之赵,上谒求见苏秦。

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又使不得去者数日。

已而见之,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

因而数让之曰:

“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

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足收也。

”谢去之。

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

苏秦已而告其舍人曰:

“张仪,天下贤士,吾殆弗如也。

今吾幸先用,而能用秦柄者,独张仪可耳。

然贫,无因以进。

吾恐其乐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

子为我阴奉之。

”乃言赵王,发金币车马,使人微随张仪,与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车马金钱,所欲用,为取给,而弗告。

张仪遂得以见秦惠王。

惠王以为客卿,与谋伐诸侯。

苏秦之舍人乃辞去。

张仪曰:

“赖子得显,方且报德,何故去也?

”舍人曰:

“臣非知君,知君乃苏君。

苏君忧秦伐赵败从约,以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感怒君,使臣阴奉给君资,尽苏君之计谋。

今君已用,请归报。

”张仪曰:

“嗟乎,此在吾术中而不悟,吾不及苏君明矣!

吾又新用,安能谋赵乎?

为吾谢苏君,苏君之时,仪何敢言。

且苏君在,仪宁渠能乎!

”张仪既相秦,为文檄告楚相曰:

“始吾从若饮,我不盗而璧,若笞我。

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而城!

(节选自《史记·张仪列传第十》)

[注释]①醳:

(shì)通“释”,释放。

5.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尝从楚相饮从:

合纵B.门下意张仪意:

怀疑

C.因而数让之让:

责备D.仪宁渠能乎渠:

哪里

6.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以求通子之愿约以连兵大举

B.苏秦之舍人乃辞去沛公以为诈,乃用张良计

C.乃诫门下人不为通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D.此在吾术中而不悟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

7.下列语句中都能体现苏秦对张仪用计的一组是(3分)

①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②而能用秦柄者,独张仪可耳

③吾又新用,安能谋赵乎④奉以车马金钱,所欲用

⑤又使不得去者数日⑥乃使人微感张仪

A.①②⑥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④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仪和苏秦本为同门,但在苏秦扬名之后,张仪才出道,在楚相门下任职,却被诬陷偷取了玉璧,并遭鞭笞之辱,但他始终没有承认,最后楚相只好释放了他。

B.张仪前往赵国谒见苏秦,希望能得到他的推荐,实现自己的理想。

不料竟遭到了拒绝和羞辱,张仪一气之下怒而入秦,并最终成为秦相。

C.张仪掌握秦国大权后,为报答苏秦的知遇之恩,向苏秦舍人保证,此生决不攻打赵国。

于是决定先向曾经羞辱过自己的楚国报复,并写信告知楚相此事。

D.张仪投靠了秦国,是认为只有秦国才能制约赵国,为自己赢回尊严,却没想到这全是苏秦的安排,直到苏秦舍人点明,他才恍然大悟,并对苏秦充满感激之情,自认为不及苏秦。

9.把材料中画线的句子和课文中有关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

(1)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足收也。

(3分)

(2)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指南录〉后序》)(2分)

(3)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五人墓碑记》)(2分)

【答案】

5.A

6.B

7.B

8.C

9.

(1)凭您的才能,却让自己穷困潦倒到这样的地步,难道我不能推荐您让您富贵吗?

只是您不值得录用罢了。

(2)困窘饥饿,无依无靠,元军悬赏追捕得又很紧急,天高地远,高声呼喊,没有人应答。

(3)在魏忠贤乱政的时候,当官却能不改变自己的志节的,全国范围内,有几个人呢?

【解析】

5.从:

随从

6.A项分别为:

连词,来;介词,用。

B项均为副词,于是、就。

C项分别为:

介词,替;动词,是。

D项分别为:

转连,却;承连,就。

7.②是苏秦对张仪的分析和判断,不是用计;③是张仪说的话,不是苏秦用计。

8.原文是:

张仪表明他不会在苏秦在位时攻打赵国,而并非一辈子不攻打。

9.

(1)“宁”表反问;“富贵”使动用法;

(2)穷:

困窘;无聊:

无以聊赖;迥:

远;靡:

无,没有;(3)缙绅:

名作动,做官;而:

表转折;四海之大:

定语后置。

附:

文言文参考译文

张仪是魏国人。

当初曾和苏秦一起师事鬼谷子先生,学习游说之术,苏秦自认为才学比不上张仪。

张仪完成学业,就去游说诸侯。

他曾陪着楚相喝酒,席间,楚相丢失了一块玉璧,门客们怀疑张仪,说:

“张仪贫穷,品行不端,一定是他偷去了宰相的玉璧。

”于是,大家一起把张仪拘捕起来,拷打了几百下。

张仪始终没有承认,最后只好释放了他。

张仪的妻子说:

“唉!

您要是不读书游说,又怎么能受到这样的屈辱呢?

”张仪对他的妻子说:

“你看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

”他的妻子笑着说:

“舌头还在呀。

”张仪说:

“这就够了。

苏秦已经说服赵王而得以为相并与各国缔结合纵联盟,但是他害怕秦国攻打各诸侯国,在盟约还没缔结之前就遭到破坏而使自己的谋略失败,又考虑到没有合适的人可以派到秦国,于是暗中派人指引张仪说:

“您当初和苏秦交情很好,现在苏秦已经当权,您为什么不去结交他,以实现你的愿望呢?

”于是张仪前往赵国,呈上名帖,请求会见苏秦。

苏秦告诫门下的人既不许为张仪引见,又让他好几天不能离去。

过后不久,苏秦才接见了他,让他坐在堂下,赐给他奴仆侍妾吃的饭菜,还屡次责备他说:

“凭您的才能,却让自己穷困潦倒到这样的地步。

难道我不能推荐您让您富贵吗?

只是您不值得录用罢了。

”说完就把张仪打发走了。

张仪投奔苏秦,自认为都是老朋友了,从中可以得到好处,不料反而被羞辱,很愤怒。

又考虑到诸侯中没有一个值得他侍奉的,只有秦国能让赵国吃苦头,于是就到秦国去了。

不久,苏秦对他的家臣说:

“张仪是天下最有才能的人,我大概也比不上他呀。

现在,幸亏我比他先受重用,然而能够掌握秦国权力的,只有张仪才行。

但是他太贫穷,没有机会求得引荐。

我担心他以小的利益为满足而不能成就大的功业,所以特地把他召来羞辱他,以激励他的意志,您替我暗中侍奉他。

”苏秦向赵王禀明这件事,发送金钱、财物和车马,暗中派人跟随张仪,和他投宿同一客栈,渐渐地接近他,并奉送车马金钱,凡是他需要的,都供给他,却不说明谁给的。

张仪终于有机会拜见了秦惠王。

惠王任用他做客卿,和他商议攻打诸侯的计划。

苏秦的家臣见任务完成了,要告辞离去。

张仪说:

“靠您的相助,我才得到显贵的地位,正要报答您的恩德,为什么要离开呢?

”家臣说:

“我并不了解您,真正了解您的是苏先生。

苏先生担心秦国攻打赵国,破坏合纵联盟。

认为除了您没有谁能掌握秦国的大权,所以激怒先生发愤意志,派我暗中供您钱财,这全都是苏先生的计谋。

现在,先生已被重用,请让我回去复命吧!

”张仪说:

“哎呀,这些权谋都是我学习过的术业,而我却没有察觉到,我没有苏先生高明啊!

况且我刚刚被任用,又怎么能图谋攻打赵国呢?

请替我感谢苏先生,苏先生当权的时代,我怎么敢奢谈攻赵呢?

况且有苏先生在位,我难道能比他强吗?

”张仪出任秦国宰相以后,写信警告楚国宰相说:

“当初我陪你喝酒,并没有偷你的玉璧,你却鞭打我。

你现在要好好地守护住你的国家,我回头将要偷你的城池呢!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叔孙通者,薛人也。

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

败于定陶,从怀王。

怀王为义帝,叔孙通留事项王。

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汉王。

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汉五年,已并天下,诸候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

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

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

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

“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

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

”高帝曰:

“得无难乎?

”叔孙通曰:

“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

”上曰:

“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

鲁有两生不肯行,曰:

“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

吾不忍为公所为。

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

公往矣,无污我!

”叔孙通笑曰:

“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馀人习之月馀,叔孙通曰:

“上可试观。

”上既观,使行礼,曰:

“吾能为此。

”乃令群臣习肄①。

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

仪:

先平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

廷中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志。

传言“趋”。

殿下郎中侠陛,陛数百人。

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

大行设九宾,胪传。

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

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

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

至礼毕,复置法酒。

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

觞九行,谒者②言“罢酒”。

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

竟朝置酒,无敢欢哗失礼者。

于是高帝曰:

“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

叔孙通出,皆以五百斤金赐诸生。

诸生乃皆喜曰:

“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节选自《史记·叔孙通传》)

注:

①肄:

学习、练习。

               ②谒者:

官名,掌接待宾客及赞礼。

10.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臣弟子共起朝仪           起:

制定

B.若真鄙儒也                   鄙:

品德低下

C.引以次入殿门          引:

引导

D.觞九行,谒者言“罢酒”        觞:

斟酒

11.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叔孙通有眼光、识时务的一组是()(3分)

①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

②醉或妄呼,拔剑击柱

③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④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⑤竟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⑥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A. ①②⑥      B. ①③④C. ②⑤⑥       D. ③④⑤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邦初即位,废除秦代严苛的礼仪法制,在朝中推行简单易行的规定,但群臣饮酒狂欢行为粗鲁的状况,又使他日益担忧。

B.叔孙通向汉高祖建议制订宫廷礼仪,得到汉高祖的同意,他借鉴古代礼仪与秦礼制定了有序且易于推行的礼节。

C.叔孙通召集儒生进京演练礼仪,但鲁地儒生固守气节,坚决不与叔孙通合作,遭到了叔孙通的哂笑。

D.叔孙通的措施震慑群臣,使群臣在遵守宗法礼仪不敢怠慢,而刘邦也从中找到了自己作为皇帝的尊贵感。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3分)

(2)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

(3分)

(3)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答案】

10.B

11.B

12.C

13.

(1)可以试着办一下,要让它容易知晓,考虑我所能够做得到的去制定。

(2)诸侯百官等坐在大殿上都敛声屏气地低着头,按照尊卑次序站起来向皇帝祝颂敬酒。

(3)这些人都是精神上有郁结不解的地方,不能实现他们的理想,所以记述过去的事迹,使将来的人了解他的志向。

【解析】

10.“鄙”在此语境中应解释为“见识浅陋”。

11.②“群臣”的行为;⑤推行新礼以后的成效;⑥诸生对叔孙通的评价。

12.原文为“鲁有两生不肯行”“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并非“皆固守气节”。

13.

(1)为:

办,制定;度:

考虑;“行为”是两个词,翻译时必须分开

(2)抑首:

低头;次:

次序;寿:

敬酒祝福(3)意:

精神上;所郁结:

所字结构,翻成名词性短语;通:

行,实现;思来者:

使动用法。

附文言文译文:

叔孙通是薛县人。

等项梁到了薛县,叔孙通便投靠了他。

后来项梁在定陶战死,叔孙通就跟了楚怀王。

怀王被项羽封为义帝,(迁往长沙),叔孙通便留下侍奉项羽。

汉高帝二年,刘邦带领五个诸侯王攻进彭城,叔孙通就投降了刘邦。

刘邦战败西去,叔孙通就最终投靠了刘邦。

汉高帝五年,天下已经统一,诸侯们在定陶共同尊推刘邦为皇帝。

当时汉高帝把秦朝的那些严苛的仪礼法规全部取消,只是拟定了一些简单易行的规矩。

可是群臣在朝廷饮酒作乐争论功劳,醉了有的狂呼乱叫,甚至拔出剑来砍削庭中立柱,高帝为这事感到担心。

叔孙通知道皇帝愈来愈讨厌这类事,就劝说道:

“那些儒生很难为您进攻夺取,可是能够帮您守护成果。

我愿意征召鲁地的一些儒生,跟我的子弟们一起制定朝廷上的仪礼。

”高帝说:

“只怕会像过去那样的繁琐难行吧?

”叔孙通说:

“我愿意略用古代礼节与秦朝的礼仪糅合起来制定新礼节。

”皇帝说:

“可以试着办一下,但要让它容易通晓,考虑我能够做到的去制定。

于是叔孙通奉命征召鲁地儒生。

鲁地有两个儒生不愿走,说:

“您所侍奉的主子将近十位了,都是靠当面阿谀奉承来取得亲近、显贵的。

我们不忍心做您所做的事。

您的所作所为不合古法,我们不走。

您还是去吧,不要玷辱了我们!

”叔孙通笑着说:

“你们真是见识浅陋的儒生啊,一点也不懂时世的变化。

叔孙通就与征来的三十人一起向西来到都城,他们和皇帝左右有学问的侍从以及叔孙通的弟子一百多人,演习了一个多月礼仪。

叔孙通说:

“皇帝可以试着来欣赏一下了。

”皇帝视察后,让他们向自己行礼,然后说:

“我能做到这些。

”于是命令群臣都来学习。

汉高帝七年,长乐宫建成,各诸侯王及朝廷群臣都来朝拜皇帝参加大典。

那礼仪是:

先在天刚亮时,谒者开始主持礼仪,引导着诸侯群臣、文武百官依次进入殿门,廷中排列着战车、骑兵、步兵和宫廷侍卫军士,摆设着各种兵器,树立着各式旗帜。

谒者传呼“小步快走”。

于是大殿下面郎中官员站在台阶两侧,台阶上有几百人之多。

凡是功臣、列侯、各级将军军官都按次序排列在西边,面向东;凡文职官员从丞相起依次排列在东边,面向西。

大行令安排的九个礼宾官,从上到下地传呼。

于是皇帝乘坐辇车从宫房里出来,百官举起旗帜传呼警备,然后引导着诸侯王以下至六百石以上的各级官员依次毕恭毕敬地向皇帝施礼道贺。

诸侯王以下的所有官员没有一个不因这威严仪式而惊惧肃敬的。

等到仪式完毕,再摆设酒宴大礼。

诸侯百官等坐在大殿上都敛声屏气地低着头,按照尊卑次序站起来向皇帝祝颂敬酒。

斟酒九巡,谒者宣布“宴会结束”。

最后监察官员执行礼仪法规,找出那些不符合礼仪规定的人把他们带走。

从朝见到宴会的全部过程,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和行动失当的人。

在大典之后,高祖皇帝说:

“我今天才知道当皇帝的尊贵啊。

”于是授给叔孙通太常的官职,赏赐黄金五百斤。

叔孙通出来后,把五百斤黄金全都送给各位儒生。

儒生们于是都高兴地说:

“叔孙先生确实是圣人啊,知道当世的要务。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项王曰: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

“君王为人不忍。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庄则入为寿。

寿毕,曰:

“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项王曰:

“诺。

”项庄拔剑起舞。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樊哙曰:

“今日之事何如?

”良曰:

“甚急!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

“此迫矣!

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项王按剑而跽曰:

“客何为者?

”张良曰: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项王曰:

“壮士!

——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项王曰:

“赐之彘肩。

”则与一生彘肩。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项王曰:

“壮士!

能复饮乎?

”樊哙曰: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怀王与诸将约曰: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窃为大王不取也!

”项王未有以应,曰:

“坐。

”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4.对下列句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意:

愿意

B.张良西向侍侍:

陪坐

C.目眦尽裂眦:

眼眶

D.刑人如恐不胜胜: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请以剑舞项王未有以应

B.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按剑而跽

C.今日之事何如欲诛有功之人

D.军中无以为乐窃为大王不取也

16.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

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B.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樊哙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背信弃义,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这说明樊哙虽然勇敢豪爽,但无政治头脑。

C.选文叙述了鸿门宴上项羽、刘邦双方斗争精彩片段,生动形象刻画了项羽和刘邦的性格特征,从而显示出不同性格对于斗争成败所具有的意义。

D.选文中人物间的矛盾斗争以及不同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和情态的描述,使鸿门宴上众多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栩栩如生。

17.翻译下列句子(4分,各2分)

(1)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答案】

14.A

15.C

16.B

17.

(1)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王示意多次。

(2)(如果)不(这样做),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

【解析】

14.意:

料想

15.C项助词,的。

A.①介词,用;②连词,来。

B①连词,表承接;②连词,表修饰。

D.动词,作为;动词,认为。

16.“无政治头脑”错。

17.

(1)采分点:

目,使眼色示意,(1分)如果关键点对,但整体句意不准确,扣1分。

(2)采分点:

被动句式1分;如果句式对,但整体句意不准确,扣1分。

文言文阅读(选择题每题3分,共9分;翻译题10分)

退 让

贾谊

梁大夫宋就者,为边县令,与楚邻界。

梁之边亭与楚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

梁之边亭劬①力而数灌,其瓜美;楚窳②而希灌,其瓜恶。

楚令固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恶也。

楚亭恶梁瓜之贤己,因夜往,窃搔梁亭之瓜。

皆有死焦者矣。

梁亭觉之,因请其尉,亦欲窃往,报搔楚亭之瓜。

尉以请,宋就曰:

“恶!

是何言也!

是构怨召祸之道也。

恶!

何称之甚也!

若我教子,必每莫令人往,窃为楚亭夜善灌其瓜,令勿知也。

”于是,梁亭乃每夜往,窃灌楚亭之瓜。

楚亭旦而行瓜,则皆已灌矣。

瓜日以美,楚亭怪而察之,则乃梁亭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