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语 19秋《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作业1234.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55771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0.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语 19秋《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作业123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北语 19秋《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作业123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北语 19秋《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作业123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北语 19秋《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作业123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北语 19秋《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作业123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语 19秋《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作业1234.docx

《北语 19秋《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作业123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语 19秋《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作业1234.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语 19秋《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作业1234.docx

北语19秋《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作业1234

19秋《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作业_1

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10道小题,总分值40分)

1.()是学习汉语最大的困难所在。

A.汉语拼音

B.汉语发音

C.汉语听力

D.汉字

答案:

DV:

131;9666;2906

2.强调后天因素决定一切的第一语言习得理论是()。

A.刺激-反应论

B.先天论

C.普遍语法论

D.遗传论

答案:

A

3.语言以()系统为核心,各分支系统既各自独立,又相互依赖,紧密联系。

A.语音

B.语义

C.语法

D.词汇

答案:

B

4.对于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学生来说,“他想结婚她。

”这样的偏误主要是由下列哪个原因造成的?

A.母语负迁移

B.目的语知识负迁移

C.文化因素负迁移

D.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影响

答案:

A

5.中国人对长辈、上级不能直呼其名的情况体现了语言哪个方面的文化因素()。

A.语构

B.语义

C.语用

D.语音

答案:

C

6.研究发现,97%的永久性语言障碍都是由()受损伤引起的。

A.左半球

B.右半球

C.前脑

D.后脑

答案:

A

7.()先生于1984年题词写道: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科学。

A.王力

B.朱德熙

C.吕叔湘

D.赵元任

答案:

A

8.根据语言习得关键期理论,习得母语的最佳时期是()以前。

A.青春期

B.中年

C.青年

D.更年期

答案:

A

9.从对语言掌握的程度及运用情况来看,外语、非本族语和第二语言通常是一个人的()。

A.主要语言

B.次要语言

C.首选语言

D.必备语言

10.先天论的代表人物是()。

A.乔姆斯基

B.奥斯古德

C.索绪尔

D.桑代克

二、多选题(每题4分,共5道小题,总分值20分)

1.下列属于认知学派的学习的是()。

A.多种辨别学习

B.概念学习

C.原理学习

D.解决问题的学习

答案:

BCD

2.专门出版对外汉语教材、工具书和理论著作的专业出版社有()。

A.商务印书馆

B.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C.华语教学出版社

D.上海教育出版社

答案:

BC

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有利因素表现在()。

A.语法方面

B.语音方面

C.词汇方面

D.文字方面

4.大体来说,大脑皮层分为三类机能区,分别是()。

A.皮层感觉区

B.皮层运动区

C.皮层联合区

D.皮层传输区

5.所谓内部因素主要指().

A.学习与教学活动的主体

B.学习与教学活动的客体

C.学习与教学活动本身

D.学习与教学活动的规律

三、判断题(每题4分,共10道小题,总分值40分)

1.对外汉语教学语法进行的是从语言到言语的教学与训练。

答案:

正确

2.视听法的典型教材是《跟我学汉语》。

答案:

错误

3.观察法是本学科用得最多的方法。

答案:

错误

4.目的语一定是指第二语言。

5.文化休克是发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调整阶段

6.确立学科时期开始于1978年,到2008年结束。

7.态度是构成动机的主要因素之一。

8.把对比分析运用到第二语言教学中来,始于40年代的英国。

9.直接法主张在外语教学中完全不使用学生的母语。

10.话语分析法已成为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研究和中介语研究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19秋《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作业_2

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10道小题,总分值40分)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设立的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机构是()。

A.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

B.苏联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

C.日本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

D.朝鲜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

2.20世纪40年代产生于美国且影响较大的第二语言教学法是()。

A.视听法

B.阅读法

C.听说法

D.情景法

3.教材编写的直接依据是()。

A.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

B.语言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

C.目的语语言学和目的语文化

D.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4.()又称“改革法”或“自然法”。

A.语法翻译法

B.直接法

C.认知法

D.交际法

5.()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

A.汉语

B.英语

C.俄语

D.法语

6.定量分析主要用的是()。

A.数学方法

B.哲学方法

C.史学方法

D.文学方法

7.作为()的概念,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的经验而产生行为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A.教育学

B.心理学

C.文化学

D.社会学

8.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研究和中介语研究中的重要方法是()。

A.对比分析法

B.相关分析法

C.偏误分析法

D.话语分析法

9.句型操练属于哪种练习方法()。

A.机械性练习

B.有意义的练习

C.交际性练习

D.感知性练习

10.科学研究最重要、最基本的方法是()。

A.实验方法

B.调查研究

C.问卷调查

D.访谈

二、多选题(每题4分,共5道小题,总分值20分)

1.具体的备课工作有三个方面工作,分别是()。

A.分析教材

B.分析教学对象

C.确定教学方法

D.确定教学内容

2.对外汉语教学的方法论原则有()。

A.理论联系实践

B.实证与思辨相结合

C.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D.综合与分析相结合

3.教材编写与选用的原则()。

A.针对性

B.实用性

C.科学性

D.趣味性

4.直接法的代表人物有()。

A.古安

B.菲埃托

C.贝力兹

D.帕默

5.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包括().

A.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B.母语和外语

C.本族语和非本族语

D.目的语

三、判断题(每题4分,共10道小题,总分值40分)

1.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都是教学工作指导性文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严格遵守、认真执行。

2.非本族语有可能是外语。

3.汉语语法方面造成学习难点的主要原因在于隐性语法关系复杂。

4.语言习得的效果在任何年龄段都是一样的。

5.第二语言的获得只能通过学习的途径.

6.从70年代末开始,美国语言教育家克拉申对第二语言习得提出了一系列假说。

7.第二语言习得需要一些特殊的素质。

8.狭义的应用语言学被理解为特别指第二语言教学。

9.语言中的音和义的关系是由语言学家决定的。

10.对比分析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19秋《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作业_3

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10道小题,总分值40分)

1.学校中进行的期中期末考试是下列哪种测试类型()。

A.水平测试

B.成绩测试

C.诊断测试

D.潜能测试

2.()又称“传统法”或“古典法”。

A.语法翻译法

B.交际法

C.认知法

D.自觉实践法

3.据史书记载,()一些少数民族就派人来长安学习汉语和汉族文化。

A.唐代

B.汉代

C.宋代

D.明代

4.平时进行的小测验是下列哪种测试类型()。

A.水平测试

B.成绩测试

C.诊断测试

D.潜能测试

5.对比分析的语言学理论基础是()。

A.结构主义语言学

B.转换生成语法

C.传统语言学

D.现代语言学

6.广义的()是指任何一种在第一语言获得以后学习和使用的语言,包括外语.

A.第一语言

B.母语

C.外语

D.第二语言

7.以强调交际运用为特征的教学法流派是()。

A.认知派

B.人本派

C.经验派

D.功能派

8.HSK是下列哪种测试类型()。

A.水平测试

B.成绩测试

C.诊断测试

D.潜能测试

9.语言的物质形式是()。

A.声音

B.文字

C.符号

D.词汇

10.对具体课程所制定的指导性文件,称为()。

A.教学设计

B.课程纲要

C.教学大纲

D.教材

二、多选题(每题4分,共5道小题,总分值20分)

1.以下学术机构设在北京语言大学的有()。

A.语言教学研究所

B.语言信息处理研究所

C.中华文化研究所

D.汉字研究所

2.从语言结构的角度研究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的主要理论有()。

A.刺激-反应论

B.先天论

C.认知论

D.语言功能论

3.对外汉语教学的上位学科曾经有过()

A.应用语言学

B.外语教学

C.外语教育学

D.第二语言教学

4.在人的发展中,()三者缺一不可。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努力

5.对外汉语教学过程分为四个基本阶段,分别是()。

A.感知阶段

B.理解阶段

C.巩固阶段

D.运用阶段

三、判断题(每题4分,共10道小题,总分值40分)

1.第一位到国外教授中国语文的专家是王力先生。

2.对外汉语教学原则不是凭空确定的,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来自于哲学上的理性主义。

4.经验总结法常用于介绍或评述某一学术问题。

5.“枯滕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样的表达形式完全靠意合的手法来实现。

6.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是国家和民族的事业。

7.个案研究是一种适合于语言教师使用的研究方法。

8.第一语言的获得只能通过习得的途径。

9.德智体美统一协调的发展是学校教育培养人的最高目的。

10.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我们已经建立了多类型、多层次、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和趋向于科学化的课程体系。

19秋《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作业_4

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10道小题,总分值40分)

1.适合语言教师使用的方法是()。

A.个案研究法

B.偏误分析法

C.对比分析法

D.观察法

2.美国语言学家()于1952年提出了“话语分析”的概念。

A.韩礼德

B.哈里斯

C.奥斯汀

D.格赖斯

3.完形填空从命题方法来看,属于哪种类型()。

A.分立式测试

B.综合性测试

C.交际性测试

D.标准化测试

4.韩礼德是()的代表人物。

A.先天论

B.后天论

C.认知学派

D.语言功能论

5.以下不属于调查的具体方法的是()。

A.访谈法

B.问卷法

C.测试法

D.观察法

6.两种语言没有对应词的情况表现出的是语言哪个方面的文化因素()。

A.语构

B.语义

C.语用

D.语音

7.教材内容的源泉是()。

A.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

B.语言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

C.目的语语言学和目的语文化

D.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

8.母语和外语是按照()的界限来区分的。

A.国家

B.民族

C.社区

D.言语社团

9.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区分的两个概念是()

A.母语和外语

B.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C.本族语和非本族语

D.第二语言和外语

10.研究第二语言学习者特有语言系统的理论是()。

A.对比分析

B.偏误分析

C.文化适应假说

D.中介语假说

二、多选题(每题4分,共5道小题,总分值20分)

1.制约教材针对性的因素有()。

A.不同母语及文化背景

B.学习者的个体因素

C.学习者的学习目的

D.学习者学习的起点

2.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包括北京、()等五个地区分会。

A.华东

B.华北

C.华南

D.东北

3.对外汉语教学基础阶段的主要课程包括()。

A.汉语技能课

B.汉语言知识课

C.中国文化知识课

D.活动课

4.教学内容通过()等形式体现。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课程

D.教材

5.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研究的重点应该是该学科的()。

A.基础理论

B.应用研究

C.相关学科

D.学科体系

三、判断题(每题4分,共10道小题,总分值40分)

1.教学目的决定教学内容。

2.直接法代表了认知派

3.对外汉语的语法教学只关注语言形式。

4.预测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困难,是教学中进行对比分析的主要目的。

5.汉语语音最大的难点在于声调。

6.中介语是固定不变的。

7.在1978年以前的28年中,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已经开始确立对外汉语教育学科。

8.汉语学习最大的难点是汉字。

9.情感因素在第二语言习得中没有什么作用。

10.符号的形式与意义的结合是任意的,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