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55474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设计.docx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设计.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设计.docx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设计

课题:

《找规律》第1课时(总第课时)

学材分析

学习目标

 1、探索两个个位都是0的两位数和三位数的乘法计算,并解释计算的过程和方法。

2、在数学情境中,探索、发现乘法的运算规律,发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3、能根据运算规律从已知算式推出未知算式,发展运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

理解整十数乘法算理。

导学策略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小组讨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导学流程设计

一、    创设情境,知识迁移。

1、竞答,出示口算卡片。

2×3=    5×1=    12×3=    14×2=

10×4=    30×3=    2×200=    60×2=

2、听算竞答,说出口算过程。

500×4=    6×70=  90×7=  8×600

通过回答,明确:

末尾有0的多位数乘一位数,只要把多位数0前面的数字与一位数相乘,然后在乘得的结果后面添上0,多位数后面有几个0,就添上几个0。

(为新知学习打下基础)

二、    找出规律,归纳方法

1.提问为什么50×10=500呢?

你是怎么想的?

能不能用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说明呢?

生答:

50×10表示50个10相加或表示10个50相加,就是500。

或50×10=5×(10×10)

=5×100=100×5=500教师可以介绍50×10=50×2×5

=500

2、出示第2、3组算式,学生口答,思考30×20,12×40,120×40的计算过程,然后在全班交流。

3、探索规律:

(1)观察三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全班汇报。

(2)小结:

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

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

4、练习:

30×40140×30

由学生独立完成,归纳计算程序,明确步骤。

先计算14×3=42

在添上原来因数中被省略的0,即140×20=4200

5、试一试,课本第30页第四组习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同桌间说一说计算步骤。

三、知识运用,巩固提高。

1、书上第31页第2题有多种计算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

然后由学生独立完成。

2、书上第31页3、4由学生独立完成,可以列表,也可以写算式。

探索规律:

(1)观察三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全班汇报。

(2)小结:

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

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

3、练习:

P31第5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归纳计算程序,明确步骤。

先计算13×7=9116×6=96

在添上原来因数中被省略的0,即13×70=91016×60=960

4、作业:

第31页练一练1题

三、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你的疑问是什么?

     

沣东新城车辆小学大学区教案专用纸尾页

板书设计:

 

找规律

——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

5×1=    5×10=    50×10=

3×2      3×20    30×20

12×4=    12×40=    120×40=

当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几倍,积也扩大几倍。

作业设计或反馈

 

 

板书设计:

找规律

——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

5×1=5×10=50×10=

3×23×2030×20

12×4=12×40=120×40=

当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几倍,积也扩大几倍。

 

课题:

《队列表演

(一)》第1课时(总第课时)

学材分析

学习目标

 1、结合“队列表演”的具体情境,利用点子图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2、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3、正确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横式笔算,并选择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

教学重难点

掌握横式笔算的计算方法。

理解算理。

导学策略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小组讨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导学流程设计

一、复习铺垫,情景引入

1、口算整十数乘整十数。

20×30=    30×40=      140×20=      150×30=

10×30=    50×80=      40×120=      50×40=

2、导入:

学校举行队列表演,一共有12行,每行有14人(如图所示)

二、教学新课

1、独立感知问题情境,搞清楚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要列什么样的算式解决它,再独立列出这个算式。

2、引导学生利用点图算出14×12的结果。

(1)、学生独立思考,并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本上。

(2)、展示学生的想法:

方法一:

把12拆成6乘2的形式进行口算,转化成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连乘计算。

 

方法二:

把12拆成10和2,再进行口算。

方法三:

把14、12都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进行口算。

3、出示P32表格,引导学生理解。

(1)这个表格你能看懂吗?

说一说。

 

(2)小组讨论交流:

表格中的数据是怎么得到的?

(3)能看出表格中的数与点子图及算式之间的联系吗?

在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后,教师要做归纳与指导。

4、完成算一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2)指名汇报学生的想法。

三、巩固应用

1、完成练一练第2题。

2、完成练一练第3题:

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计算,在小组内交流、反馈计算的结果。

3、完成练一练第1、4题:

鼓励学生独立地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

四、课堂小结

你在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

学习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作业设计或反馈

 

 

板书设计:

 

课题:

《队列表演

(二) 》第1课时(总第课时)

学材分析

学习目标

 1、结合“队列表演”的具体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能结合点子图说明乘法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理解算理。

掌握竖式计算方法。

理解算理。

教学重难点

导学策略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小组讨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导学流程设计

活动一创设情境,尝试借助点子图进行计算

1、创设情境:

我们学校举行了课间操比赛,每排14人,一共有12排,我们用一个点表示一个人,观察图,in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学生提数学问题。

3、列式计算。

活动二汇报交流,解释算理

学生观察,进行全班交流。

活动三沟通联系,创造竖式

1、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把点子图和竖式放在一起演示。

2、学生创造竖式,小组研究。

3、部分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4、小洁演示,总结

 1 4

 ×1 2

————————

  2 8  ……14×2

1 4    ……14×10

————————

1 6 8  ……28+140

最后强调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的格式,并再次强调理解对应位置要对齐的道理。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26页的“试一试”。

第1小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第2、3小题让学生用竖式算法计算,并请几名学生上台板演。

2、课本27页练一练。

第3题,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的问题。

第4题,也是简单的应用题,同样,先让学生进行估算,再进行笔算。

五、课堂小结

  你在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

学习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作业设计或反馈

 

 

板书设计:

 

课题:

《电影院》第1课时(总第课时)

学材分析

学习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

2、能解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简单实际问题,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会通过估算解释运算结果的合理性。

学习和巩固进位的乘法竖式计算的算法。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导学策略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小组讨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导学流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很多同学都喜欢看电影,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去电影院看过电影?

    

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电影院里一排排的座位的排列情况吗?

怎样才能顺利地找到自己的座位呢?

(出示情境图)

你从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

你能根据得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二、解决问题,掌握算法

1、引导观察,发现问题

(1)我们的好朋友淘气、笑笑也在老师的组织和带领下观看了一场电影。

(出示书第28页图)

(2)你从图上得到什么信息?

你能根据得到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2、估算解决问题。

(1)淘气请我们帮助解决什么问题?

(电影院的座位够坐吗?

(2)21排26号是最后一个座位。

来了500个人座位够吗?

(3)小组交流、讨论,探究出估算的方法。

方法一:

把21看成20,26看成25,20×25=500,够。

方法二:

把21看成20,20×26=520,够。

方法三:

把26看成30,21×30=630,够。

方法四:

把21和26都看成20,20×20=400,不够。

2、探究多种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1)到底电影院实际有多少个座位,大家想算一算吗?

怎样计算呢?

(小组交流学习,至少想出一种计算方法)

(2)交流汇报。

(指名学生上台板演)

方法一:

26×20=520  26×1=26  520+26=546

方法二:

20×21=420  6×21=126  420+126=546

方法三:

26×21=26×3×7=78×7=546

方法四:

用竖式计算。

(重点分析进位)

    2  6

 ×  2  1    

   2  6    ……26×1=26

 5  2      ……26×20=520 5  4  6    ……26+520=546

你认为哪种算法可以算的又对又快?

竖式计算和上面的哪种方法有联系?

你有什么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吗?

3、反馈学习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28页“试一试”

三、巩固提高,掌握算法

1、学生独立完成书中“练一练”的第1、2、3、4题,(第4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时要先把1时转化成60分,然后再计算)教师巡视。

做好后,可组织进行学生点评。

2、第5题。

重点订正竖式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四、总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知识?

学的怎样?

需要注意什么?

作业设计或反馈

 

 

板书设计:

 

课题:

《练习三》第1课时(总第课时)

学材分析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和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力目标:

通过有趣的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意识和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享受数学带来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导学策略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小组讨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导学流程设计

一、情境创设

师:

谈话引入。

同学们要想学好数学,除了联系实际,善于观察外,还要学习中善于合作交流,互相帮助。

同学们对“乘法”这个单元的口算、估算和计算方法掌握地不错,可是有部分同学需要大家的帮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一下这部分内容。

二、引导学生总结自己乘法中的口算、估算和计算方法

师:

请同学们回顾本单元的口算、估算和计算方法。

生:

小组讨论交流。

师:

组织全班交流。

1、交流乘法的口算方法。

小结:

①、变换算式。

  ②、把算式看作几个几相加  ③、先用零前面的数相乘,再添零。

2、交流乘法估算方法。

①、四舍五入。

  ②、转变成已知乘法。

   

3、交流乘法计算方法。

小结:

①、把未知的乘法计算转化成已知乘法或加法。

②、用竖式计算。

师:

通过回顾,同学们对乘法的口算、估算和计算方法都掌握的较好,现在我们就利用掌握的知识来解决练习一的问题。

三、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1、算一算,说一说

(1)课本第38页1题。

让学生先在点子图上圈一圈,在表格中填一填,再用竖式计算。

(2)课本第38页3题。

让学生先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再填空。

2、选数填空:

课本38页4题

师:

让学生独立填空,小组交流填法。

交流填法:

  把题中各数的0暂时划掉,选数填空。

        特殊化——以简驭繁的策略

3、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1)师出示题卡,学生口算课本第38页2题。

(2)让学生用估算方法做课本第38页6题。

(3)用计算方法做课本第38页5题。

(4)当森林医生,课本第39页7题。

(运用比赛的形式,提高积极性,做完后小组内交流)

4、利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课本第39页8题。

(2)课本第39页9题。

两种方法:

①共几箱:

10+12=22(箱)  共几瓶:

22×24=528(瓶)

②苹果汁:

10×24=240(箱)  橘子汁:

12×24=288(箱)

  共几瓶:

240+288=528(箱)

(3)课本第39页10题。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课本中提出的问题。

小组交流自己的解决方法。

(有困难的学生可以给予适当的帮助)

(4)课本第39页11题。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小组交流。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要想学好数学你以后应该怎么做?

作业设计或反馈

 

 

板书设计:

 

课题:

《整理与复习

(一)》第1课时(总第课时)

学材分析

学习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进一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通过展示和交流,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导学策略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小组讨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导学流程设计

一、导入。

数学使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掌握了很多本领。

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整理与复习课。

二、玩中学。

1、你学到了什么?

出示情境图,看图说一说

⑴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板书问题。

⑵这些问题,哪些可以用乘法解决?

哪些可以用除法解决?

学生自己判断,再独立解答,最后小组交流。

2、我的成长足迹:

与同伴说一说。

根据课前准备,请同学们勇敢地将自己最满意的作业、作品等展示给同学们看。

在老师和同学面前说说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节数学课、一个提问或用数学知识解决的一个问题等。

 

3、我提出的问题

⑴让学生展示自己提出的问题。

⑵借助集体的力量解决。

(3)补充出示教师准备的问题。

三、做中得。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作业设计或反馈

 

 

板书设计:

 

课题:

《整理与复习

(二)》第1课时(总第课时)

学材分析

学习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进一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通过展示和交流,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导学策略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小组讨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导学流程设计

一、导入。

数学使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掌握了很多本领。

昨天,同学们都上得很认真,问题也回答得很好。

今天,我们继续整理与复习前面学过的内容。

二、计算:

1、完成p42页第4题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交流自己是怎么算的。

2、完成p42页第5题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交流自己是怎么算的。

3、完成p42页第3题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

三、玩中学。

完成p43页第12、13、14、15、16题

1、从图中你找到了哪些有用的数学信息?

2、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

3、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

(1)分组讨论研究。

(2)学生独立填写。

(3)师生交流。

作业设计或反馈

 

 

板书设计:

课题:

《有多重》第1课时(总第课时)

学材分析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知道“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能根据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

3、能运用千克和克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质量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难点:

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导学策略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小组讨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导学流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让学生从桌上任拿2个物品掂一掂,说一说谁比较轻,谁比较重。

(二)探索新知

1.汇报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师:

同学们收集的资料非常好!

同学们刚才说到的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质量单位,用来表示物品的质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克和千克!

(教师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2.认识秤。

要想知道物品的准确质量可以用秤来称,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

在什么地方见过?

生汇报:

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健康秤等等

3.简单介绍天平和盘秤的用法。

4.认识克。

(1)称一称。

师:

刚才我们认识了天平和台秤,学习了它们的使用方法。

现在我们就用台秤或天平称出桌上的苹果、盐、几粒黄豆、几个回形针„„的质量。

同学们称完之后写清物品的名称和质量做好记录。

看在3分内哪组同学称的物品最多,哪组就是优胜组!

学生分组称物品。

(2)说一说。

你称的这些物品的重量。

师:

这些比较轻的物品,同学们都使用克作单位。

很好!

克用字母g来表示。

(师边说边板书:

克——g)

(3)掂一掂。

师:

你知道1克有多重吗?

把你们刚才称的1克的物品拿出来,比如一枚2分的硬币,放在手里掂一掂,感觉一下1克,有什么感觉?

(4)找一找。

师: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

师:

同学们能够结合自己的物品体会1克的质量太棒了!

(5)猜一猜。

师:

同学们不要称,猜一猜几粒黄豆的质量大约是1克?

几粒大米的质量大约是1克?

几个回形针的质量大约是1克?

„„猜完之后再称一称看对不对?

学生分组活动,并交流汇报。

(6)估一估。

师:

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任选3~4件物品合在一起,先估一估它的质量,然后再验证估计得准不准。

比一比谁估计得最准!

5.认识千克。

(1)教师介绍。

师:

刚才有的组的同学称的物品合在一起的质量达到1000多克甚至2000多克,在记录的时候是不是要写很多数,如果不注意还有可能写错,是不是不方便?

怎么办呢?

师:

我发现我们班有的同学非常聪明。

结合课前的调查知道,较重的物品要用千克表示。

非常好!

称较轻的物品,可以用克作单位。

称较重的物品,要用千克作单位的,千克用kg表示。

(师边说板书:

千克——kg)师:

同学们刚才称的盐一袋是500克,两袋盐就是1千克。

一袋牛奶是250克,4袋牛奶也是1千克。

(2)掂一掂。

师:

请大家掂一掂两袋盐或4袋牛奶,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

(3)找一找。

师:

1千克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1公斤,也就是2斤。

那么在你周围还能找到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也是1千克?

(4)拎一拎。

师:

请同学们想办法任意称出几千克重的物品,然后用手拎一拎。

学生有的把几个小组的盐都收集起来拎一拎,有的把书包称一称再拎一拎„„

(5)说一说。

师:

请同学们以克和千克为单位说一说生活中熟悉的物品质量。

6.教学1千克=1000克。

师:

刚才我们认识了克与千克,那么克与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多少克才是1千克呢?

请同学们猜一猜,然后想办法验证!

(三)总结师:

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

(四)巩固练习

1.出示课本第46页的图。

师:

说一说下面物品的质量各是多少?

(1)指导学生看第一个秤面上的刻度。

师:

从秤面上看这个秤最多可以称多重的东西?

两个鸡蛋重多少?

一个鸡蛋重多少呢?

(2)第2小题生自己做。

2.教科书第46页“练一练”的第2题。

让学生直接填在教科书上,集体订正。

3.教科书第46页第5题。

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铁比较,哪个重些?

4.单位用错的日记。

师:

老师这里有一篇日记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你能发现什么?

早晨,我在2千米高的床上起来,用18分米的牙刷刷牙,洗脸后,坐在8米高的餐桌前喝了一杯150厘米高的牛奶,吃了一个65千克的鸡蛋,然后背起3克的书包上学去了。

作业设计或反馈

 

 

板书设计:

克和千克

克——g千克——kg

1千克=1000克

1kg=1000g

 

课题:

《1吨有多重》第1课时(总第课时)

学材分析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质量单位吨。

了解1吨有多重,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能运用千克、克、吨的有关知识估计一些物体的质量,提高估计能力,感受质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

了解1吨有多重,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难点:

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导学策略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小组讨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导学流程设计

一、谈话引入。

师:

同学们,我们来看一看屏幕上都有什么?

你能为它们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吗?

这头大象的质量用什么作单位呢?

(生可能回答:

一定很重,会用克、千克作单位,也有可能用吨作单位。

师引导学生思考:

用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说明大象有多重,你认为合适吗?

从而自然引出质量单位“吨”。

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那么1吨有多重呢?

揭示课题:

对于质量家族中的成员,克和千克我们已经很熟悉了,今天我们就再来认识质量家族的一位新成员,它就是“吨”。

(板书:

吨的认识。

二、探究交流,感知新知

(一)初步感知“吨”

1、听“吨”的自我介绍。

播放课件:

小朋友们,你们好!

我是质量单位“吨”,平时你们常用千克来计量物体的质量,在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时,我就派上大用场了。

比如:

这头大象重4吨,这节火车皮装煤55吨,这座桥的承重量是20吨。

2、听后交流(说说自己的收获),初步感知“吨”。

师:

听了“吨”的自我介绍,你都知道了什么?

师:

看来很多同学都对吨来有了一些了解,知道在计量比较重的物体的质量时通常用吨来作单位。

但对于1吨到底有多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