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7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导学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52290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85.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7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7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7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7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7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7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导学案.docx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7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7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导学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7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导学案.docx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导学案

本单元主要内容:

认识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周长的含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解决问题。

本单元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在观察图形、描画图形的活动中,以边数的多少对图形进行分类,知道四边形的形状和名称,然后进一步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认识图形的周长,进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本单元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了解图形知识的基础,在整个“图形与几何”知识体系中具有重要的纽带作用。

1.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通过多种动手活动,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多种形式的活动方法下,探索图形性质和变化规律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1)认识四边形(1课时)

(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1课时)

(3)练习课(1课时)

(4)周长(1课时)

(5)练习课(1课时)

(6)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1课时)

(7)解决问题(1课时)

(8)单元知识归纳与易错警示(1课时)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探索图形性质和变化规律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第1课时认识四边形

课题

认识四边形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四边形的认识是学生对“图形与几何”认识的扩展,由抽象思维发展到形象思维,通过实践探究,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分辨能力。

在教学本节课时,遵循知识的形成过程及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动中了解和掌握新知。

1.在实践互动中感受四边形的特征。

通过利用学具与生活中的四边形进行对比,使学生体会到四边形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交流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操作中进一步了解四边形的特征。

通过“围一围”“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既能使学生了解四边形的特征,又能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

学习目标

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

2.通过“找一找”“围一围”“涂一涂”“剪一剪”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通过情景图和生活的事物,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重点

认识四边形及其特征。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

PPT课件。

学具准备:

直尺、三角板、彩纸、剪刀。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引入新课。

1.谈话:

同学们发现了吗?

我们的校园越来越美了。

有花有草,还有各式各样的石头,这样的校园你们喜欢吗?

(出示校园主题图)

2.大家观察得真仔细!

找到了那么多的图形。

有圆形、三角形,还有不少的四边形。

听说过四边形吗?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和它交交朋友。

(板书:

认识四边形)

1.学生认真观察,仔细思考。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几条边,几个角?

答案:

它们都有四条边四个角。

2.判断。

(1)数学课本是四边形。

()

(2)课桌是四边形。

()

(3)教室里的黑板面是四边形。

()

(4)每一个四边形都有四条边。

()

答案:

√√√√

3.看图填空。

说说上图中有()个四边形。

答案:

13

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

1.初步感知:

其实,刚才大家已经找到了很多四边形(课件出示)。

试着说一说,你想象中的四边形是什么样子的?

2.引导学生观察四边形,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汇报四边形的特征。

3.动手操作,找出四边形。

围一围:

引导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自己心目中的四边形。

圈一圈:

(教材第79页例1)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圈出来。

剪一剪:

引导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彩纸、剪刀,剪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四边形。

4.引导学生说说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

1.同桌互相说说心目中的四边形。

2.小组讨论交流,选代表汇报四边形的特征:

有四条直的边和四个角。

3.动手操作。

在钉子板上围出自己心目中的四边形。

学生动脑动口。

强调:

只要有四条直的边和四个角,这个图形就是四边形。

4.仔细观察,找出身边物体表面的四边形。

如:

教室的门窗的面、黑板的面书本的面等。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79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集体订正。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总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自由谈一谈。

五、教学板书

认识四边形

四边形的特征:

四条直边

四个角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概念课,同时这又是一节操作性很强的课,学生通过操作能进一步理解、巩固概念。

在这节课中,我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是关注学生生活经验,以此提供感性材料。

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数学中的“空间与图形”有关,生活经验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很多图形,对四边形也不陌生。

因此,本节课以学生熟悉的校园场景为教学素材,目的就是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他们对图形特别是四边形的感性认识,并从整体上感知自己生活中的四边形。

学生感觉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和亲切感。

教师点评和总结:

第2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课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是学生对四边形认识的拓展,通过实践探究,提高学生的感知分辨能力。

本节课是在学生的知识水平即心理特点的基础上设计的,抓住学生的生活经验,从生活经验中提炼数学问题,让学生建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表象,使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动中了解和掌握新知。

1.在实践活动中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通过利用学具与生活中的四边形相比较,使学生体会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操作中进一步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通过“量一量”“围一围”“剪一剪”等数学实践活动,既能使学生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又能拓展空间观念,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

2.通过“找一找”“围一围”“涂一涂”“剪一剪”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通过情景图和生活中的事物,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重点

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

PPT课件。

学具准备:

各种基本图形、直尺、三角板、彩纸、剪刀。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学具卡片,引导学生找出学具中的四边形。

2.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在学具袋中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3.导入新课。

你会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吗?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板书课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1.自己动手找出四边形。

2.先观察再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3.明确本节课的内容。

1.把四边形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

(一)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1.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二)进一步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1.动手剪一剪,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动手量一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纸条的各角。

(三)引导学生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师生共同交流得出: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四个角,且四个角都是直角。

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边都相等。

(一)小组汇报:

学生1:

我们小组是用直尺量,发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学生2:

我们小组是用纸对折的方法,将长方形纸先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发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把正方形纸先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最后对角对折,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

(二)1.认真剪后观察,发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2.小组合作完成。

用三角板测量,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都是直角。

(三)学生交流讨论。

2.填空。

(1)长方形有()条边,对边(),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短边的长叫做()。

(2)正方形有()条边,()条边都相等。

(3)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个直角。

答案:

4相等长宽444

3.分一分。

(将序号填在相应的圈中)

答案:

④⑥⑨①⑤⑦②⑩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80页“做一做”。

谈自己的感受和疑惑的问题。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总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自由谈一谈。

五、教学板书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六、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一开始我并没有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而是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让多名学生说说是根据什么特征来找的。

我认为这样比单一的挂图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这一环节我没有掌握好时间,让学生举的例子过多,使这节课没有处理好后面的习题。

综合这一堂课,学生的参与率很高,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发言、动手操作和讨论。

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知识学得还不错,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各边名称都能掌握好。

这节课学生纪律方面不太好,可能因为这是一节活动课,学生感兴趣,所以比较激动,也可能是我没有组织好课堂,所以以后上课我要好好设计和组织好课堂。

教师点评和总结:

练习课

学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四边形。

2.巩固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的掌握。

学习重点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环节

导案

达标检测

知识点1:

四边形的认识。

课件出示教材第81页练习十七第1题。

下面的说法正确吗?

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四边形有4条直的边。

()

(2)四边形有4个直角。

()

(3)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

分析:

四边形是由4条直的边组成的图形,它有4个角不一定是直角,对边也不一定相等。

答案:

(1)√

(2)×(3)×

上面图形中,四边形有()个。

答案:

2

知识点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课件出示教材第81页练习十七第4题。

填一填。

分析:

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

答案:

6厘米4厘米5厘米5厘米5厘米

填一填:

(1)一个长方形相邻的两条边长分别为6厘米和10厘米,那么它的另外两边长分别为()和()。

(2)一个正方形的一边长为7厘米,另外三边长分别为()、()和()。

答案:

(1)6厘米10厘米

(2)7厘米7厘米7厘米

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第81~82页练习十七第2、6、7题。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课堂总结

1.通过今天的习题课,你对前两节课学习的内容掌握得怎么样了?

2.还有哪些疑惑吗?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自由谈一谈。

教学反思

练习课上,着重训练学生对四边形的认识能力,以及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掌握。

让学生养成先观察,再动手操作的好习惯,课堂上的学习氛围很浓厚,学生学习兴趣很高,总之很好地达到了教学目的。

教师点评和总结:

第3课时周长

课题

周长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节课围绕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和理解,创设让学生充分猜想、探究的活动空间,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去设想、推测、表达、交流,逐步探究出“周长”的含义。

1.在实践活动中理解周长的含义。

通过利用学具进行大量的操作活动,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理解周长的含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交流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操作中进一步探究测量周长的方法。

通过“画一画”“围一围”“描一描”等熟悉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既能了解封闭的概念,又可以学习测量不规则图形及规则图形的方法,还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以后“周长的计算”的学习积累丰富的经验,充分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

学习目标

1.通过动手摸一摸、画一画,使学生初步理解周长的含义,能够具体指出一些图形的周长。

2.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学习重点

使学生建立周长的概念;引导学生探究周长的测量策略。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

PPT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引入新课。

1.设疑:

如何买花边?

老师:

同学们,前几天老师上街买了一块布,铺在桌上总觉得不好看,有个朋友便给我提了个建议,如果在这块桌布周围加一圈花边,就会好看一些,老师也觉得这个建议很好,可是这条花边该买多长呢?

同学们,你们帮老师想一想该怎么办?

(课件出示一块桌布)

老师:

那么该量哪里呢?

谁能指一指呢?

(一名同学站起上前指一指)

2.导入新课。

这位同学指的是这块桌布的周长,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研究平面图形的周长。

(板书课题:

周长)

1.学生讨论,发表意见。

2.明确本节课的内容。

1.算一算。

4×4+9=

3×9+2=

7×7+4=

6×6+5=

5×9+7=

4×7+9=

答案:

252953415237

2.从身边找“周长”朋友,并摸一摸,同组伙伴说一说。

如自己坐的凳子的一周的长度叫周长。

3.下面的图形中,哪些图形能求出它们的周长,哪些图形不能求出它们的周长?

答案:

(1)

(2)(3)(4)(6)能求出周长,(5)不能求出周长。

4.()图形()的长度,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答案:

封闭一周

 

5.三角形三条边相等,一条边长6厘米,周长是()厘米。

答案:

18

6.求图形周长。

 

答案:

3+4+5=12(米)

5+5+4+4=18(米)

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

1.感知周长。

(1)挑选自己喜欢的物品和平面图形。

(2)交流喜欢的图形的周长。

2.设疑:

什么叫周长?

是不是所有的图形都有周长?

3.研究求周长的策略。

老师:

大家已经知道了周长的意思。

你能测量下面物体的周长吗?

(课件展示图片:

圆形、五角星、三角形)

(1)学生动手操作。

(2)小组交流汇报。

4.讨论把物品分类。

老师:

刚才大家对一些图形和物品周长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能不能根据各自所用的方法把这些图形和物品分分类?

小结:

不规则图形可以用绳子围图形一圈,再测量绳子的长度;规则图形可以用直尺测量出周长长度。

1.

(1)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图形或物品。

(2)学生演示:

自己所喜欢的图形的周长是指什么的长度,然后派一名代表指给全班同学看。

2.讨论。

(1)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

(2)只有封闭的图形才有周长。

3.

(1)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

(2)小组反馈意见:

圆形:

学生1:

用尺量;学生2:

拿根绳子先围一围,再量绳子的长度。

五角星:

学生1:

用绳子先围在用尺子量;学生2:

用尺子量一个角的两边长度之和,再乘5。

三角形:

学生:

量三条边,再加起来。

4.学生讨论:

钟面、树叶比较特殊,要用绳子才能量出周长,其余的都可以用直尺量出周长。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83页“做一做”。

2.教材第84页第1题。

谈自己的感受和疑惑的问题。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总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自由谈一谈。

五、教学板书

周长

1.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

2.只有封闭的图形才有周长。

3.不规则图形可以用绳子围图形一圈,再测量绳子的长度;规则图形可以用直尺测量出周长。

六、教学反思

这节课首先让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探索周长的计算方法,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为此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的数学活动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感性材料,如挑选自己喜欢的物品或平面图形,课堂上充分发挥这些素材的作用,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周长的含义,探索各种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探讨各种图形的周长的方法时,我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动手、动口、动脑,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争相发表意见,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展现,自信心也得到了增强,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全新的教学理念。

教师点评和总结:

练习课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周长。

2.能动手量出周长。

学习重点

理解周长的含义。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环节

导案

达标检测

知识点:

理解周长的含义。

课件出示教材第84页“练习十八”第3题。

下面每组图形的周长一样吗?

你是怎样想的?

(1)

(2)

分析:

首先明确周长的含义: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再仔细观察这两组图形,会发现

(1)中图形的一周的长度相等,

(2)中图形的一周的长度不相等。

答案:

(1)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

第二个图形经过平移,转化成长方形,与第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

(2)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不一样长。

第二个图形经过平移后,可以看出它的周长比正方形的周长长。

下面图形的周长一样吗?

为什么?

答案:

一样,因为一周的长度相等。

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第84页“练习十八”第4题。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课堂总结

说说学生的掌握情况和不足之处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自由谈一谈。

教学反思

练习课上,主要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让他们经历探究周长的过程,巩固对周长的理解,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最后学生很好地完成了练习。

教师点评和总结:

第4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课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理解周长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让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贯穿本课的始终,则不仅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几何初步知识的直观性、操作性强的特点,更体现了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思路。

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实践、探究,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动中了解和掌握新知识。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让学生听龟兔赛跑的故事,引出他们再一次赛跑,到底谁跑的路程长从而引出了周长。

提出了探究问题,为学生的思维训练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设置悬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活动中理解和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通过“贴一贴”“量一量”“算一算”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经历探究、总结规律,优化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充分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

学习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使学生熟练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习重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

PPT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卡片。

学具准备:

直尺、相同规格的长方形、正方形卡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

自从“龟兔赛跑”兔子失败后,它一直很不服气……于是,在动物王国里,再次举行龟兔赛跑,裁判员虎大哥宣布:

“请小兔沿第一块长方形草坪跑一圈,乌龟沿第二块正方形草坪跑一圈。

”小兔急得大叫起来:

“不公平!

不公平!

我跑的路比乌龟长。

小朋友,到底谁跑的路长呢?

你有办法知道吗?

兔子和乌龟可不是光凭你们的猜想就能说服的,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让他们心服口服。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问题。

(板书课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学生认真听,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下面的图形都是用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的,请你算出它们的周长。

答案:

8610

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

课件出示教材第85页例4。

1.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提问:

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知道这两个四边形的周长吗?

(2)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与同桌讨论完成。

方法有这四种:

(课件出示)

①6+4+6+4=20(厘米),这是把长方形的四条边一条一条地加起来。

②6+6+4+4=20(厘米),先加两个长,再加两个宽。

③6×2=12(厘米),4×2=8(厘米),12+8=20(厘米)。

④6+4=10(厘米),10×2=20(厘米)。

(3)推导出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并介绍字母公式。

老师板书: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2.探究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提问:

那么怎样求正方形的周长呢?

(2)交流算法。

(3)探究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引导学生根据记录进行总结。

老师板书: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1.

(1)讨论说出意见。

(2)认真观察,思考:

求长方形的周长就是求四条边的长度。

仔细听老师讲解。

(3)小组讨论,总结出长方形的周长公式。

2.

(1)学生收集信息。

独立完成。

(2)学生交流算法:

方法一:

因为正方形的每条边的长度都相等,所以是四条边加起来,5+5+5+5=20(厘米)。

方法二:

因为正方形的每条边的长度都相等,所以可以用边长乘4,计算得出5×4=20(厘米)。

(3)小组讨论总结出正方形的计算公式。

2.判断。

(1)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周长是16平方厘米。

()

(2)正方形和长方形一样,四条边的总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

(3)长6米,宽4米的长方形周长是6+4×2=14(米)。

()

答案:

(1)×

(2)√(3)×

3.求出下面图形的周长。

答案:

(6+11)×2=34(厘米)

7×4=28(厘米)

4.

(1)篮球场的长是30米,宽是15米,求它的周长。

(2)正方形手帕边长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答案:

(1)(30+15)×2=90(米)

(2)25×4=100(厘米)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85页“做一做”。

学生计算并汇报。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总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自由谈一谈。

五、教学板书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六、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现的主体、实践的主体。

教育家波利亚指出:

学习任何新知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

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提供尝试探索的空间,使学生乐于、善于自主学习,能主动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途径。

同时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进行合作学习训练,使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观点激烈交锋,在磨擦碰撞中闪耀出智慧的火花,实现知识的学习、互补和再创造。

通过小组交流,让学生从实践的角度对其可行性加以思考、比较与取舍,体现了“跳出数学教数学”的教学思想,充分地让学生经历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学习探究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