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及疗效判定标准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50869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47 大小:59.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及疗效判定标准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7页
儿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及疗效判定标准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7页
儿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及疗效判定标准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7页
儿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及疗效判定标准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7页
儿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及疗效判定标准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及疗效判定标准1.docx

《儿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及疗效判定标准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及疗效判定标准1.docx(1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儿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及疗效判定标准1.docx

儿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及疗效判定标准1

儿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及疗效判定标准

(1)

ICD-10

病名

诊断标准

检查

要点

治疗原则

住院

天数

疗效判定标准

疾病

统计

治愈

好转

P07.302

145

早产儿

1、胎龄未满37周。

2、生活力低,吸吮及吞咽反射弱,甚至不会吞咽,体温低,哭声弱而无力,呼吸极弱,或不规则,可出现紫绀。

3、颅骨重叠,前囟小,皮下脂肪少,耳廓软,发稀,全身毳毛较多,指(趾)甲软,男婴睾丸未降,女婴大阴唇发育不良,小阴唇厚而突出。

4、体重身上与胎龄不符,胎龄越小相差越大(参阅《标准P245》表10-1-1)。

1、按儿内常规检查项目。

2、测体重、身长、体温、脉搏。

3、必要时X线胸透,B超检查。

1、按未成熟常规处理。

2、体温:

体温在24~26℃相对湿度60~65%,体温不升者置箱抚养并随时调节温度和温度。

3、观测体温、脉搏、呼吸每4h一次,酌情测体重。

4、改进喂养:

提倡母乳喂养,无吸吮能力者滴管喂养母乳。

5、严格隔离,防止感染。

6、如感染或并发症可按相应疾病处理。

25~35

1、婴儿体重接近同龄正常体重。

2、一般状况,体温及生活能力基本正常,呼吸平稳,吸吮有力。

1、体重不足同年龄正常,体重低限值。

2、一般状态改善能吸吮,体温正常或可波动,生理性黄疸未退。

P70.401

145

新生儿低血糖

1、开始吃奶时间延迟,未及时供给葡萄糖病史。

多见于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及母亲患糖尿病者。

2、出生数小时至1周内有如下特异症状:

(1)反应迟钝,嗜睡、多汗、苍白。

体温不升,哭声弱,眼球不正常转动及震颤。

阵发紫绀或呼吸暂停、惊厥、昏迷。

严重者心脏扩大,甚至心力衰竭。

(2)血糖测定须有二次低值可以诊断:

新生儿出生3天内全血糖<1.66mmoL/L,3天后<2.2mmoL/L;早产儿或小胎龄儿生后3d内<1.1mmoL/L,1周后<2.2mmoL/L。

测血清或血浆中的血糖应较上值高0.28mmoL/L。

1、按儿内科常规检查项目。

2、测血糖:

全血或血清血糖值。

3、如有必要查低血糖的原因,可参考“低血糖”节进一步检查。

1、按儿科常规处理,未成熟儿护理。

2、纠正低血糖状态,可酌情口服或静脉葡萄糖制剂。

3、对症治疗。

4、加强护理,改正喂养方法,预防低血糖再发。

10~15

1、症状消失,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

2、治疗至1周后无复发

1、症状好转或偶有复发。

2、血糖尚不能维持在正常水平内。

ICD-10

病名

诊断标准

检查要点

治疗原则

住院

天数

疗效判定标准

疾病

统计

治愈

好转

P59.902

145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1、足月儿出生后2~3/d出现黄疸,4~5d加重,1~2周消退。

血清疸红素>34.2μmol/L(2mg/dl),一般不超过205.2μmol/L(12mg/dl);全身状况良好,无其它临床症状。

2、早产儿、脱水或饥饿者黄疸出现较早、较重,消退较缓,血清胆红素不超过256.5μmol/L(15mg/dl),每日胆红素上升速度低于85.5μmol/L(5mg/dl)。

1、按儿科检查常规项目。

2、血清胆红素测定,肝功能测定。

3、必要时腹部B超检查。

CT检查。

4、血网织红细胞计数,有核红细胞计数,疑为病理性检查:

HBSAg、HBEAg、HBV、DNA、抗HBC-IgM甲胎蛋白。

酌情查:

血培养(药敏)尿沉渣查:

包涵体的巨细胞,病毒分离,尿班氏试验,半乳糖试验及红细胞半乳糖-1-磷尿苷酸酶活指2-抗胰蛋白酶,蛋白电泳检查。

1、按儿科常规处理新生儿护理。

2、新生儿生理性黄胆不需特殊治疗,注意保暖,适当提早喂养,给足够水和热能,及早排出胎便,促进肠肝循环,黄胆消退。

3、病理性黄胆者,先明确病因,针对性者除病因治疗包括药物,光疗,严重者或上述治疗,效果欠佳者,可考虑换血疗法(参见第十二篇第二章)。

4、药物疗法,可酌用:

(1)酶诱导剂苯巴比妥,4~8mg/kg.d。

(2)糖皮质激素:

强的松1~2mg/kg.d或地塞米松,应据病因慎重使用。

(3)中医中药:

菌陈蒿汤为主。

15~25

1、黄胆消失。

2、上法胆红素正常34.2mmol/L以下一般为3.4~3.7mmol/L。

ICD-10

病名

诊断标准

检查

要点

治疗原则

住院

天数

疗效判定标准

疾病

统计

治愈

好转

P21.902

147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1、具有明确的围产期缺氧史,多见于围产期有重度窒息的足月儿。

2、多于生后12h内出现意识障碍肌张力改变及原始反射异常,重症者可有惊厥,眼球凝视,瞳孔改变,呼吸暂停,面色青紫等表现。

3、头颅B超、CT、MRI检查可明确病变类型。

临床病情可分轻、中、重三度(下表)

1、按儿科常规检查项目。

2、脑CT检查。

3、脑电图检查。

4、脑B超检查。

5、肝肾功能血气分析,血K+、Na+、Cl-、Mg2+及血糖等检查。

1、按儿科检查常规处理,新生儿护理严重者专室重症护理。

2、供氧:

酌情选用供氧方法,保持PaCO2:

6.65~9.31Kpa,PaCO2<5.32Kpa以下,但亦应防止PaCO2过低。

3、保持安静、卧位、头稍高。

4、维持血压正常,防止波动度过大低血压者酌给多巴酚酊胺类药。

5、纠正低血糖,酸中毒:

维持血糖在2.8~5.04mmol/L改善通气,酌用碳酸氢钠。

6、控制惊厥:

苯巴比妥负荷量15~20mg/Kg静滴而后维持量3~5mg/Kg.d。

7、控制脑水肿:

控制液体入量(60~80ml/Kg.d)酌用甘露醇。

8、及时治疗颅内出血:

(见后)

15~20

1、症状、体征消失。

2、神志清楚,呼吸、血压、脉搏、肌张力、吸吮力正常,反射正常。

1、症状体征基本消失。

2、神志清楚,呼吸、血压、脉搏正常,但有轻度反射异常。

项目轻度中度重度

意识过度兴奋嗜睡迟钝昏迷

肌张力正常减底松软

原始反射稍活跃或减弱消失

正常

惊厥无常有多见或持续

中枢性呼衰无无或轻常有

瞳孔改变无缩小不对称扩大

光反射消失

前囟张力正常正常或饱满饱满紧张

病程及持续24h±一周左右病死率高

预后良好存活者可多数日内死亡

ICD-10

病名

诊断标准

检查要点

治疗原则

住院

天数

疗效判定标准

疾病

统计

治愈

好转

P10.901

146

新生儿颅内出血

1、有产前、产中或产后缺血窒息或产伤史,或维生素缺乏史。

2、生后有烦躁不安,脑性尖叫,局部或全身痉挛,严重者有昏睡或昏迷。

3、前囟饱满,眼球震颤,瞳孔大小不等,对光反射消失,全身肌张力减低,生理反射消失,或伴中枢性呼吸节律异常,甚或呼吸骤停。

4、无其它失血史(消化或广泛皮肤、粘膜出血)而血细胞比重下降较明显。

5、头颅超声:

可有中线移位,CT检查准确显示出血部位及范围。

6、脑脊液可显示血样或黄色,新鲜脑脊液可见皱缩红细胞(腰穿可加重出血及脑疝但一般不做或慎做)。

1、按儿科常规检查项目。

2、头颅CT或MRI检查。

3、脑B超检查。

4、肝肾功能血气分析血K+、Na+、Cl-、Ca2+、Mg2+血糖等。

5、必要时在严密条件下行腰穿检查:

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

6、出血时间,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因子检查。

1、按儿科常规护理新生儿护理。

2、止血和防止继续出血:

保持安静,减少搬动,维生素K及其它止血药,可并用维生素C必要时输新鲜血或血浆。

3、对症处理:

(1)青紫:

吸氧,使PaO2维持在6.6~10.6Kpa。

(2)镇静止惊:

酌用氯丙嗪、苯巴比妥、安定等。

(3)降颅压:

20%甘露醇静滴必要时加地塞米松。

(4)低血糖:

葡萄糖液静注。

(5)低血钙:

10%葡萄糖酸钙静注。

(6)硬膜下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可穿刺抽血或手术取血凝块。

4、保护脑细胞:

酌用脑活素,胞二磷胆碱等静滴。

5、防止感染,适应用抗菌素。

15~21

1、体温稳定正常范围,神经症状及体征消失。

2、神态清楚呼吸脉搏吸吮力正常,无后遗症。

1、体温稳定正常范围或尚有波动。

2、虽无颅内高颅征象,但神态未完全清楚。

吸吮力弱或正常,瘫痪征未完全恢复或遗留有后遗症。

ICD-10

病名

诊断标准

检查

要点

治疗原则

住院

天数

疗效判定标准

疾病

统计

治愈

好转

P22.001

145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1、多发于早产儿,剖腹产儿,部分有窒息史,母亲有糖尿病,妊娠毒血症状或产前流产史。

2、出生时可无症状,多数出生3h内有呼吸增快、浅表、进行性呼吸困难,紫绀,伴呼吸性呻吟,心动过速,12~72h达高峰呼吸60/min以上,鼻翼搧动,三凹症,呼吸音低,深吸气时肺底细湿啰音,重症者呼吸缓慢可暂停(呼吸衰竭)。

3、X线胸片,两肺野透光度普遍降低,可有典型网状颗粒型阴影。

4、实验检查:

血PH值降低,血氧分压低,二氧化碳分压增高,碱缺失值增高,严重者可有DIC。

生后6~12h内咽液或胃液泡沫试验阴性或卵磷脂,鞘磷脂比值<1.7。

1、按儿内科常规检查项目。

2、肝、肾功能血气分析,血HCO3-、K+、Na+、Cl-。

3、生后30min内取胃或咽液1ml作泡沫试验,或6h内同样取标本,测定卵磷脂/鞘磷脂(L/S)比值(正常>2:

1轻度:

1.5:

1.9;重度<1。

4、X线:

透视或摄片。

Ⅰ级:

两肺野透光度降低细小颗粒状和网状阴影。

Ⅱ级:

Ⅰ级+支气管充气影呈秃叶树枝状。

Ⅲ级:

Ⅱ级+心和膈缘模糊。

Ⅳ级:

大片状透亮度减低,或普通密度增加,呈毛玻璃样称白肺。

1、按儿内科处理,未成熟新生儿护理,监护T、P、R、BP、SaO2。

2、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应用。

3、氧疗及人工通气:

(1)轻度(Ⅰ级):

保持呼吸道通畅鼻管或口/头罩给氧。

(2)中度(Ⅱ级):

可考虑气管插管维持正压呼吸(CPAP)给氧,按指征实施。

(3)重度(Ⅲ、Ⅳ级)或有总恶化趋势者:

用呼吸器和气管插管实施间歇正压通气(IPPV)或间断辅助呼吸等强力手段保证有效通气。

4、纠正酸中毒:

先改善通气,纠正缺氧使PaCO3降到正常,如伴酸中毒者,加用5%硫酸氢钠。

5、支持营养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6、防治感染:

全身及局部用抗菌素(气管内滴注)。

7、对症处理:

心衰给强心药及酚妥拉明。

15~21

1、吃奶好,精神好,呼吸正常无缺氧情况。

2、X线胸片正常。

1、进行性呼吸困难高峰已过,呼吸困难及紫绀好转,血气分析好转。

2、X线胸片:

尚未恢复正常。

ICD-10

病名

诊断标准

检查

要点

治疗原则

住院

天数

疗效判定标准

疾病

统计

治愈

好转

P55.901

150

新生儿溶血病

1、因母婴血型不合致病,在我国ABO不合者较多见,病情多较轻,常发生于第一胎:

Rh不合者很少在第一胎发病。

2、有死胎、死产或新生儿溶血病史的孕妇及丈夫ABO及Rh血型,发现血型不合者,应进一步测孕妇血清中是否有先全抗体及其效价,抗A或抗B抗体效价在1:

32以上及抗D抗体效价在1:

16以上,并逐渐升高者则有诊断意义。

必要时抽羊水测胆红素含量,如>3.42mmol/L(0.2mg)或分光度计△OD450>0.3.提示新生儿溶血,亦可取脐静脉血测胆红素及贫血情况,可见胆红素增高,有核红细胞增多。

3、患儿生后迅速黄疸、贫血及水肿,很快加重,患儿嗜睡、厌食、肝脾肿大,四肢抽动或弛缓无力,最后心脏扩大,衰竭昏迷、死亡。

1、按儿内科常规检查项目。

2、测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有核红细胞,网织红细胞,血清红素,尿三胆和粪胆原。

3、血型鉴定:

作母子ABO及Rh血型测定,ABO血型不合者,作抗人球蛋白试验,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

ABO血型相合者,做Rh抗体测定。

4、腹部B超检查。

1、按儿内科及新生儿常规处理。

2、分娩时处理,分娩时立即钳夹脐带,尽量减少胎盘血流入儿体,可由脐静脉注入三联针(25%葡萄糖糖液10ml+尼可刹米25mg+VHC100mg)及氢化可地松等。

保留脐带长5~6cm供换血用。

3、出生后治疗:

(1)降胆红素:

同新生儿黄胆。

(2)光疗:

尽早光疗,尤其需要换血的病例,可换血,前后进行。

(3)中医中药:

茵栀黄注射液。

(4)换血疗法:

按指针选择病人(见《常规》第三篇第二章)

21~30

1、黄疸消退,症状及体征消失。

2、血胆红素恢复恢复正常。

ICD-10

病名

诊断标准

检查

要点

治疗原则

住院

天数

疗效判定标准

疾病

统计

治愈

好转

P23.901

145

新生儿肺炎

1、可有羊水、胎粪、奶汁等吸入或母亲有呼吸道或其他感染史。

2、拒奶、发热或体温不升,口吐白沫,哭声低,面色灰白,鼻唇或口周暗紫(多数患儿可有咳嗽)鼻翼扇动呼吸浅快,不规则或暂停,吸气时可在肺部听到捻发音,心音低钝心率快。

3、X线胸片早期可有肺纹理增加或透亮度增强,以后有斑片状阴影,可伴有肺不张,肺大泡或液气胸。

1、血尿常规,血沉。

2、X光胸片:

或肺CT。

3、心电图或新生儿监护。

4、病原学检查,取气管内吸出物,或鼻咽拭子或血液行细菌功病毒分离及药敏试验。

5、疑病毒或衣原体肺炎时,行ELISA或PCR检测抗体和病原。

1、按儿科及新生儿常规护理,或住新生儿监护室或特护,气道通畅,防窒息。

2、抗菌药物:

据细菌培养药敏试验选用抗菌素。

病毒性肺炎可用病毒唑雾化吸入15mg/Kg(分2次进行)。

衣原体肺炎:

红霉素口服或静滴。

3、对症治疗:

(1)吸氧:

烦躁者应用安定等镇静剂。

(2)补液:

依病情而定,一般总液量:

30~50ml/Kg.d按糖:

盐≈4:

1的混合液,以4~6ml/Kg.h速度补入,忌补液量过多或张力过高,以防心衰。

(3)反复呼吸暂停者,给氨茶碱2~3mg肌注,必要时q6h,亦可按5mg/Kg/次加入10%葡萄糖液稀释后静滴。

(4)合并脓胸者,穿刺或手术排脓。

4、支持疗法:

可酌情输鲜血或血浆或丙种球蛋白,鼻饲或静脉营养。

5、激素的应用:

危重或伴休克、脑炎、心肌炎者,可在用广谱抗生素同时用泼尼松或地塞米松治疗。

6、合并心衰者按心衰处理,但洋地黄量宜小,约2/3饱和量即可。

伴先心者维持时间延长。

10~15

1、一般情况好,吃奶正常,体温稳定在正常范围内。

2、全身症状及体征消失。

3、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正常,X线胸片显示肺野病灶基本吸收。

1、全身情况好转,体温稳定在正常范围内。

2、两肺啰音减少或消失。

3、X线胸片显示肺部炎症尚未完全吸收。

ICD-10

病名

诊断标准

检查

要点

治疗原则

住院

天数

疗效判定标准

疾病

统计

治愈

好转

新生儿硬肿症

1、多见于冬季,有受冷或保暖不当,异常分娩或感染史。

2、低体重儿多见。

3、哭声低微,吸吮无力,或不合吸吮,体温不升(多在35℃以下)反应低下。

4、皮肤发凉,皮下脂肪变硬,不能以手指捏起多伴有水肿,皮肤颜色可正常,苍白,暗红色。

5、常并发肺炎,败血症等,严重时要发生肺出及DIC。

6、肢体血流图显示血流量减少。

临时病情可分轻、中、重三度按本症诊断分度评分标(略)体温,硬度范围和器官功能改变分别评分,总分为O者属轻度;1~3分为中度;4分以上属重度。

(参阅《标准》P250~251)。

1、按儿内科常规检查项目。

2、依病情测:

动脉血气、血糖、血K、Na、Cl、Mg血尿素氮、肌酐。

3、X线胸片:

正侧位。

1、按儿科及新生儿未成熟常规处理。

2、复温并同时临护生命指标:

按轻中重选择暖箱复温,温度,无条件者可用热水袋,电热毯等复温,重症者可选用恒温水浴疗法,或红外线抢救台快速复温。

3、热量和液体供给:

可经口或全静脉营养,但伴尿少无尿或心肾功能不全者应严格控制补液速度和量。

4、纠正器官功能率乱:

(1)循环障碍者:

微循环障碍或休克:

扩容、纠酸。

(2)DIC及高凝状态,酌用肝素,而后酌用新鲜血全血或血浆。

(3)急性肾功能衰竭:

可酌用速尿,限制液量及钾盐、酌用多巴胺或氯茶碱。

(4)肺出血:

早期气管插管,正压呼吸治疗及针对病因治疗。

5、控制感染。

6、中医中药及其他治疗。

15~20

1、一般情况良好,吸吮有力,体温正常皮肤硬肿消退,颜色正常。

2、无并发症或并发症已治愈。

1、一般情况好转,体温仍偏低。

2、皮肤硬肿面积较前缩小。

ICD-10

病名

诊断标准

检查

要点

治疗原则

住院

天数

疗效判定标准

疾病

统计

治愈

好转

P36.901

149

新生儿败血症

1、母亲分娩时发热,羊膜早破或明显羊膜炎,产程长,羊水吸入或助产时消毒不严,出生时曾有过复苏措施(如气管插管、脐静脉插管),脐部护理不当,皮肤粘膜损伤感染史。

2、发病较缓、较弱,嗜睡,拒奶,体重不增,发热或体温不升,皮肤苍白或进行性黄疸,吐、泻、腹胀、烦躁或惊厥、肝脾大、皮肤出血点,紫斑,脓性病灶或脑膜刺激征。

3、白细胞计数增多或减少,中性粒细胞增加,核左移,中毒颗粒,可有不成熟细胞,血小板降低,白细胞层涂片可找到细菌,血培养可阳性,局灶性脓液培养阳性。

1、按儿科常规检查项目。

2、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3、抗凝血离心后取上面血细胞层涂片,革兰氏染色后可找到细菌。

4、血培养+药敏必要时作厌氧菌和C型细菌培养。

5、C-反应蛋白等检测。

6、肝、肾功能,血气分析,K+、Na+、Cl_、Ga2+、Mg2+。

7、胸透或摄片、胸腹部B超。

1、按内儿科常规处理,重症护理,监护T、P、R、Bp、SaO2。

2、抗生素治疗:

先针对金葡菌、大肠菌用青霉素+庆大,有培养结果后选有效抗菌素治疗。

3、激素的应用:

可与抗菌素同时用。

4、支持疗法:

可行静脉营养体弱者少量多次输新鲜血或白细胞悬液或换血疗法。

5、对症治疗:

吸氧、抗惊厥。

休克、心衰者,按休克、心衰处理,黄疸明显者光疗。

6、积极处理局部病灶,如脐炎,局部排脓等。

15~25

1、一般情况好,体温稳定正常范围,体重增加。

2、临床症状、体征消失。

3、血象正常,血培养阴性。

1、一般情况好转,体温正常或不稳定,体重不增。

2、临床症状好转,体征减轻。

3、白细胞计数及分类仍偏高,血培养阴性。

ICD-10

病名

诊断标准

检查

要点

治疗原则

住院

天数

疗效判定标准

疾病

统计

治愈

好转

A3301

002

新生儿破伤风

1、有用未消毒不严密工具断脐史。

2、多在生后第4~7天起病。

3、病初哭闹不安,牙关紧闭,呈“苦笑”面容,继而四肢呈痉挛性抽搐,重者角弓反张、呼吸困难、青紫和窒息。

4、声、光、接触等轻微刺激可诱发抽搐。

5、神志清醒,早期多不发热。

1、按儿内常规检查顶目。

2、取脐断口处血、渗出物或脱落组织块行细菌学检查。

(1)涂片找细菌。

(2)厌氧菌培养。

(3)病理检查

1、按儿内科常规处理,住单人病室避免刺激(声、光),保持安静,密切观察病情。

2、控制的解除痉挛:

(1)病情较轻者,酌用安定静滴,或水合氯醛直肠内给药(掌握剂量)。

(2)重者酌用氯丙嗪、异丙嗪、哌替啶等,缓静滴。

(3)严重抽搐不能控制者,可在麻醉医师协助下,给硫变妥纳。

注意喉头痉挛和血压下降。

3、中和毒素:

(1)破伤风抗毒素(TAT)的应用(先过敏试验)。

(2)TIG治疗:

无过敏反应,但可致血压升高。

(3)取已获破伤风自动免疫而血型相同的人血液输血即可。

4、伤口处理:

拟请外科协助。

5、其他:

(1)抗菌素:

青霉素可杀灭破伤口风杆菌。

(2)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必要时气管切开。

参阅《常规》P964。

15~21

临床症状及抽搐消失,并发症痊愈。

临床症状好转,偶有抽搐发作,并发发症好转或治愈。

ICD-10

病名

诊断标准

检查要点

治疗原则

住院

天数

疗效判定标准

疾病

统计

治愈

好转

P59.201

145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

1、发病缓慢,可继生理性黄疸延续不退或退后再现,也可发生黄疸而后有黄疸。

2、症状不一,可有厌食、恶心、呕吐、发育营养较差、体重不增、大便出生时正常,以后淡黄,灰色或白色,尿色变黄。

3、肝大、光滑边缘钝,重者脾增大,可有腹壁静脉显露。

4、血清胆红素,尤其直接胆红素显著增加,血清ALT和r-GT增加,碱性磷酸酶增加,巨细胞病毒IgM(CMr-IgM),HBSAg可阳性。

5、核素99m锝动态检查胆外胆管及肠道可不显影,但服巴比妥或考来稀胺后或显影,必要查巨细胞包涵体,血α1-抗胰蛋白酶活性,蛋白电泳(血α1球蛋白<2g/L,可考虑α1-抗胰蛋白酶缺乏=血清甲胎蛋白>1600μg/L,脂蛋白X阳性。

6、肝活检:

可有肝细胞损害及炎症为主。

巨细胞较多,肝门单核细胞浸润。

1、按儿科常规检查项目。

2、按新生儿黄疸相关项目检查。

3、参考病毒性肺炎相关项目检查。

4、血清r-GT碱性磷酸酶、CHr-IgM测定。

5、99m锝扫描。

6、α1-抗胰蛋白酶活性测定。

7、血清甲胎蛋白,脂蛋白X测定。

8、蛋白电泳。

9、必要时肝穿刺活检。

1、按儿内科常规处理,未成儿护理,疑诊为肝炎者,予以隔离。

2、降黄疸治疗:

可参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治疗,酌用苯巴比妥,糖皮质激素及光疗和中药。

3、降酶治疗:

可试用联苯双酯、五味子制剂,α1-干扰素等。

4、保护肝细胞:

酌用维生素C、辅酶Q10等。

5、中医中药治疗:

辨证施治。

21~30

1、一般情况、饮食及精神良好,黄疸完全消退。

2、肝、脾增大者回缩到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

3、肝功能恢复正常

1、一般情况好转,食欲增进,黄疸未全消退,肝脾较前缩小,但未恢复到正常范围。

2、肝功能有好转,但未恢复正常。

ICD-10

病名

诊断标准

检查

要点

治疗原则

住院

天数

疗效判定标准

疾病

统计

治愈

好转

B34.901

002

新生儿巨细胞包涵体病

1、多见于低体重儿,或先天畸形、先天免疫缺陷的新生儿,其母有流产、死胎、早产或妊娠期有巨细胞病毒感染史或接触史。

2、发热或体温不升、黄疸、肝脾肿大、紫癜、血尿,有消化道、呼吸道或神经系症状(如嗜睡、昏迷、惊厥等)。

3、贫血、核红细胞增多,血小板减少,异常淋巴细胞增高、血胆红素增高。

4、巴氏染色新鲜尿沉渣或受体组织细胞中可找到典型巨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