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马庄镇教育组有效备课教案
年级:
四年级
学科:
语文
目录
第一单元
1、老师,您好!
·················································
(1)
2、但愿人长久··················································
(2)
3、古诗两首····················································(5)
4、秋天························································(8)
第二单元
5、天安门广场·················································(10)
6、徐悲鸿励志学画·············································(13)
7、虎门销烟···················································(16)
第三单元
8、泉城·······················································(19)
9、九寨沟·····················································(21)
10、田园诗情··················································(25)
11、桂花雨····················································(26)
第四单元
12、开天辟地··················································(28)
13、普罗米修斯盗火············································(29)
14、一路花香··················································(32)
第五单元
15、说勤奋····················································(33)
16、李时珍夜宿古寺············································(36)
17、维生素C的故事············································(36)
18、奇妙的国际互联网··········································(38)
第六单元
19、诚实与信任················································(40)
20、珍珠鸟····················································(42)
21、九色鹿····················································(44)
第七单元
22、雾凇······················································(46)
23、春联······················································(49)
24、古诗两首··················································(52)
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老师,您好!
课时
2
主备人
马长生
修正补充栏
知识和技能:
1、掌握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1、理解和掌握本课重点句子。
2、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教师节这一契机,以筹备教师节庆祝活动为目的,让学生去搜集资料,调动已有知识和情感,加深对教师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热爱教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相关资料,学生课前走访教师。
课时安排:
两课时
一、谈话导入,调动情感。
1、汇报走访教师的感想,主要谈谈他们教书育人的感受。
2、教师在你们心目中的形象?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就要来了,我们中队决定举行一次庆祝教师节的活动,大家来出出主意,你想出什么节目?
生自由交流。
想唱的就唱两句,想说的就说两句。
相机引导出诗朗诵。
三、提供诗稿、自由练读
1、师配乐范读。
2、小组合作,自由练读。
(1)自学生字词,分析字形,简单记忆。
(2)小组互读,纠正读音,初步确定朗读感情。
(3)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小组表演,生生互评。
四、教师指导,提高朗读
1、分句训练。
(1)自由读,体会一下,你最喜欢哪一句话,说说为什么。
(2)其他学生补充说明这句话的精彩之处。
(3)指名朗读这句话,生点评。
(4)生竞赛读这句话,达到朗诵水平。
2、如上,对相关句子进行训练。
3、重点部分,拓展训练。
(1)生质疑:
哪些句子不太理解?
(2)指名读这些句子,师生共同解决。
(3)再读句子,抒发感情。
(4)重点句子:
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撒向茁壮的新苗。
带学生理解“春晖”、“朝霞”、“春蚕”、“理想的丝线”、“甘露”、“茁壮的新苗”的象征义。
(5)相机出示句子:
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①指名读;
②理解“浸透”、“蕴含”的表层意思。
③换一种句式,读一读,比一比,体会有什么不同?
④根据你搜集的资料,来证明这句话。
⑤饱含感情地再读一读。
4、齐读。
五、补充资料,增强积累
1、调动学生积累,说说赞美教师的诗句。
2、师出示有关赞美教师的诗文,小故事。
六、作业:
1、抄写优美词句
2、小组合作,排练诗朗诵。
课后反思:
课题
但愿人长久
课时
2
主备人
马长生
修正补充栏
知识和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过程与方法:
1、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2、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知识和技能: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了解苏轼,欣赏配乐诗<<水调歌头>>。
4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朗读导入,简介生平。
1播放<<水调歌头>>的录音带,小黑板出示<<水调歌头>>全篇。
2简介苏轼生平,并揭示课题。
(板书:
6但愿人长久)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自由练读课文后的生字
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理解词义。
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 师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词语的读音与记忆(小黑板出示)
品尝玩耍埋怨睡觉吟诵悲欢离合屈指算来
观赏但愿宽慰眼睁睁隐藏阴晴圆缺躺在床上
(2)学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探讨
婵娟埋怨皓月吟诵等
(3)指名试读课文,并思考:
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是一件什么事?
三诗歌诵读比赛
1学生准备,小组之间先进行交流,比比谁读得好,并选一名代表出来准备参加班级比赛
2师生选好参赛人员和评委,准备比赛
3比赛正式开始,师和评委打分
4选出一名最佳读手,关配乐朗诵诗
四作业
背诵<<水调歌头>>,并描红。
第二课时
知识和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一复习
1指名背诵<<水调歌头>>
2学生齐背<<水调歌头>>
二细读课文
1观察图画,学习第1到第4小节
师:
我们观察一幅图画,一般都要观察哪些要素?
(生: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师:
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分别是什么?
(师板书)
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师生共同解决这些问题,并完成1-4小节的朗读与理解。
师板书:
心绪不宁
师总结:
师板书:
埋怨
2细读5、6小节,理解苏轼心情的转变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出示句子:
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师:
“想到这儿”指想到哪儿?
(联系上下文理解)
师板书:
宽慰
(3)师生一起背诵<<水调歌头>>
(4)再读第5自然段
三总结课文
1说说本课表现了苏轼的哪些情感?
2引导学生逐段理清叙述的顺序,练习背诵。
四作业
1背诵第4-6自然段2抄写书后词语三遍
板书:
2但愿人长久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课后反思:
课题
古诗两首
课时
2
主备人
马长生
修正补充栏
第一课时《望洞庭》
知识和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过程与方法:
1、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的美景。
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
洞庭湖风光的多媒体课件(也可用投影片代替)、配套朗读磁带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
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
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5、引出课题
师:
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
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
听,他正在吟诵呢!
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确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
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
相:
相互。
和:
和谐、协调。
湖光:
湖水的光。
秋月:
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这句诗的意思是:
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潭面:
是指洞庭湖面。
未:
没有。
磨:
磨拭。
镜未磨:
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理解这句诗意:
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
远望。
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山水色:
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请生读好这两句诗。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
用上一两个形容词说一说。
学生发挥想象,自由描述。
三、总结。
四、指导写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生字。
2、范写“潭、螺”,指出书写要点。
3、学生完成习字册。
五、作业。
1、用钢笔完成习字册。
2、抄写书后第三项词语两遍。
3、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第二课时《峨眉山月歌》
知识和技能: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过程与方法:
1、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具准备:
插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有的同学在学前就会背许多首古诗,上学后,我们又学习了一些,谁愿意把你记住的古诗给同学们背背?
你知道是谁写的吗?
(指名学生背古诗,说作者)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一)介绍作者
我们熟悉的《早发白帝城》、《赠汪伦》是谁写的?
李白是个怎样的诗人?
谁愿意介绍一下?
(指名介绍李白)
过渡语:
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
3、反馈:
“眉”的半包围不能写成“尸”。
提醒读准生字“君”、“羌”。
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5、简介“峨眉山”。
6、学生根据注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7、交流自学情况。
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重点:
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
夜发——连夜出发。
向——驶向。
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
下——由上游往下游行走。
诗意:
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
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
8、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9、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
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
(3)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10、练习背诵。
三、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默写《峨眉山月歌》。
3、完成书后第四题的第1小题。
4、收集两首没学过的李白的诗,课后向同学推荐。
课后反思:
课题
秋天
课时
两课时
主备人
马长生
修正补充栏
知识和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文章中的生字新词。
过程与方法: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象,理解诗中拟人手法的运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初步感受现代诗的意象美和韵律美。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感受新诗的美。
教具准备:
秋景的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激趣:
2、(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展示秋景)教师范读全诗。
3、学生自由谈:
看了秋景,听了写秋的诗,你对秋天有了怎样的印象呢?
二、初读诗歌,理清诗歌的脉络。
1、学生自读全诗,边读边标出诗歌的小节来。
2、指名读全诗,相机正音。
3、出示生词卡片,认读:
4、再读全诗,将自己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
三、作业:
1、描红课后生字,小组给出评价。
2、熟读诗歌。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上一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秋天的美,用读来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好吗?
小组轮读课文。
二、进入新课
1、精读感悟,体会秋天各样的美
重点品读:
A、秋风:
(1)你为什么喜欢秋风?
指名学生答。
(秋风像个淘气的娃娃,又像一把柔韧的梳子……)
(2)“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是什么意思?
你觉得这个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好像是风在一点一点擦拭脚印,掩盖夏的痕迹。
)
(3)能把你的喜欢用读表达出来吗?
(感情朗读这一小结,师生共同评价。
)
B、秋实:
(1)秋天里,有哪些果实成熟了?
都是什么样子的?
(稻穗、向日葵、苹果、葡萄……)
(2)自读第三到五小节,感受丰收的喜悦。
(3)汇报朗读,教师指导。
(4)全班赛读,看谁先背下来。
(5)在看到累累秋实的时候,我们还看到了迷人的秋色,都有些什么颜色呢?
(红、黄、紫。
。
。
。
学生可以想象补充课文中没有的颜色。
)
2、回归整体,感受诗的韵律美
(1)你喜欢这首诗吗?
为什么呢?
(写得美,读起来上口……)
(2)你觉得这首诗还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自由谈,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
(重点指导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
(3)教师小结:
3、再读全诗,试着背诵全诗。
三、拓展延伸,描绘自己心中的秋天
1、同学们,金秋是美丽的,在每一个人心中,它又美得各不相同,下面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礼赞自己心中的秋吧!
2、自由组合,分组活动:
妙笔描秋景,写出心中的秋。
(即课后练习4,将诗句改成一段话。
)
3、全班汇报交流,教师总结。
四、作业:
1、背诵全诗。
2、课后收集写秋天的诗,古诗,现代诗都可以。
课后反思:
课题
天安门广场
课时
2
主备人
王胡
修正补充栏
知识与技能:
了解天安门广场的修筑历史,掌握天安门广场的地理位置、结构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
培养收集、整理社会信息和资料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懂得天安门广场凝聚着中国人民的血泪和智慧,她是新中国的象征,从而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培养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天安门广场为什么是全国各族人民无比向往的地方?
三、实验目标
创设情境,调动情感体验,自由表达。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结合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天安门广场各建筑物所在位置。
一、启发学生生活经验,在课件中导入课文
1、 出示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说说这首歌的名称?
会唱的一起唱。
2、 简介天安门:
建于明代,名“承天门”,重建于清代,改称“天安门”。
3、天安门广场在我国的什么地方?
(不准确就看看课文的第一段)课件帮助理解
4、为什么去过北京的同学差不多都去过天安门广场呢?
5、看课件:
天安门广场的图片,激起学生去天安门广场参观的兴趣。
教师过渡:
你们想去天安门广场参观吗?
今天机会来了,我们可以随着文字免费去了。
快快打开书27页,你自己先轻声读读课文,自由漫步在天安门广场中吧,
二、初步感知课文
1看看谁,漫步后能将天安门广场给你留印象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
2提出读文要求: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划生字,注意读准字音.
(2)读通句子,注意长句子之间的停顿
3检查自学效果
(1)开火车读词语,及时纠正错误读音。
(2)出示长句。
4你用什么词来形容天安门广场?
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二、精读细品,读中感悟。
天安门为何给你留下这样的印象?
你从那些段落体会到的,请通过默读,在课文中找出来,然后大声读一读读出你的体会。
1、 出示课件相应指导
(1)指导品味第一段
a. 对“最宽广、最壮观”两词,引入资料“天安门广场东西宽500米,南北长880米,总面积达44万平方米。
中心干道可同时通过120列游行队伍,宽阔的广场可容纳100万人游行集会。
”
b. 再读这一段,抓住重点词“最宽广、最壮观”读。
(2)指导品读二、三段
a.天安门广场到底有哪些雄伟的建筑物呢?
默读课文2\3自然段,
(a)划出建筑物的名称(b)找出方位词
b. 四人小组合作用学习文具摆一摆,讨论填写课后第四题。
c. 请学生填写课件,注意准确运用方位词。
小结:
这是转换方位的一种,即从一种景物开始逐步承接转换.写一处景物常常运用这种方法.
d。
天安门广场的建筑物中,你最感兴趣,最想去游览的是哪一座?
为什么?
相机指导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朗读。
y.招聘导游带领全班去天安门广场参观。
(介绍布局和景观。
要求说明景物特点)
教师相机展示课件,加深学生对各个景点的印象,理解重点词语。
(过渡)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讲述自己去北京时的事情,引人开国大典。
(3)指导学习第四段
a.师语言渲染:
55年前,这庄严的声音宣布了一个民族新生,宣告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到来了。
b.播放课件,一同听听这无比庄严的声音。
c.指名说说,听到这声音你有什么感受?
请将这感受读出来。
d.让我们带着这无比的自豪一起来读读这一段吧。
小结:
有一首诗中有这样一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于四时同”,其实,“天安门广场一天中,风光于四时同”。
我们下节课,再去看看它不同时刻的风光吧。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自由表达
1、自由读
2、出示图片
3、组织交流
4、为什么“五星红旗要与旭日一同升起?
”
5、创设:
你们看,东方又露出了第一缕曙光,五星红旗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面对国旗,,你们心中有什么话想说
6、组织齐读。
二、合理想象自主学习
1、每当节日来临,天安门穿上了盛装,如同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如果你是小画家,你会画上什么?
2、师板书:
花、灯、礼花、人们
3、每一个成语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你划了你喜欢的,读给大家听或说给大家听。
4、出示黑板
5、齐读
6、根据成语引背
三、表达心声自然总结
1、亲眼见过天安门广场的同学,一定有许多的感受。
2、没有去过的同学也一定有了一个美好的心愿。
3、播放《我爱北京天安门》
课后反思:
课题
徐悲鸿励志学画
课时
2
主备人
王胡
修正补充栏
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了解课文的写作结构,学习给课文分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难点:
理清条理,并能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归纳全文。
教学过程:
一、名言听说
师读两遍后,学生复述,练习学生听说能力。
1、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我也不愿离开我的祖国。
因为纵使我的祖国生活在耻辱之中,我还是喜欢、热爱、祝福我的祖国。
——裴多菲
2、一天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总是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留下一片悔恨。
——鲁迅
二、名画导入
师:
同学们复述得非常好,说明你们有很好的输入与精彩的输出。
为了表扬你们,老师请你们欣赏一幅名画。
(出示《奔马图》)
1、欣赏名画,引出课题
2、齐读课题,释疑“励志”
讨论:
“励志”是什么意思呢?
请同学们查字典理解。
(励,激励;志,志向。
“励志”的意思是:
为了实现某一志向而激励自己刻苦努力。
)
指名连起来说说课题的意思。
3、再读课题,学习质疑
4、归纳问题,引入新课。
为什么?
怎么?
结果?
(板书出三大问题)
三、名篇初读
师:
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相比起来,我更相信你们的读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