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网络化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50342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依托网络化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依托网络化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依托网络化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依托网络化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依托网络化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依托网络化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docx

《依托网络化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依托网络化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依托网络化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docx

依托网络化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依托网络化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树立校本研修网络化的理念

过去的校本研修活动,参加人员必须在同时间同地点才能进行,这对于现代高节奏、高效率的教育发展已经不太合拍;同时,由于时空条件的限制,往往影响互动参与,缺乏进一步的深度思考,也可能导致研修活动效果不佳。

研修档案的形成往往是纸质化的材料,比如几年前成立的教研组档案室,里面主要摆放了教师个人业务发展档案袋和教研组档案,虽然通过梳理、积累的过程促进反思,为教师、教研组积累起宝贵的原生态的活动资料,尤其是一些获奖证书等,但它以后的作用能发挥多少呢?

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可能只是一种材料的堆积,只是一种“静态”的档案,不能跨越时空,也就不能做到时空上的资源共享。

当今以网络为载体的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专业教育网站提供的资源异常丰富,利用网络学习,无疑已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也为校本研修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条件和路径。

所以,发挥网络“动态”的、跨时空、多向互动的独特优势,依托网络化平台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是今后教师培训的方向。

因此校本研修网络化是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一种校本研修方式,确立“以网络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前瞻性理念,为教师研修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构建校本研修网络化的模式

学校在教师进修学校的指导下积极行动,构建了“三位一体”的校本研修网络化模式。

所谓的“三位”就是教师个人研修、教研组研修和学校研修,所谓的“一体”就是校本研修网络平台,学校的校本研修网络又分为教师研究包、教师博客(即教师个体研修)、教研组和学校研修专栏等网络互动平台,构成了校本研修网络平台的一个庞大群体。

在“三位一体”的校本研修网络平台上,教师将自己的所知、所行、所思挂在互动平台上,就能及时得到同伴的互助和名师的指点,使其及时反思自已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提升反思、研究的水平,在网上进行思维碰撞,实现校本研修活动跨越时空进行。

三、实施校本研修网络化的策略

校本研修的网络化以学校校园网络为载体,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借助当前学校已有的校园网络,为校本研修的运作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让日常的研修活动在校园网上延续,再作深入交流与探讨,使研修活动得以继续扩展、生成、提升,变得更加富有成效。

1.个体研修资源共享

它主要的载体是教师博客(即教师个体研修平台),6年前,学校就要求50周岁以下教师每月在校园网上传一篇文章,营造网络化的学习环境,当然,这文章可以是试卷、案例、课件、教学设计、学生习作、师生作品、名著研读等,教导处随时对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各组长及时把好研修资料上传的时间关,开始是定了一个制度:

每位教师未交或迟交一次扣教研组和年级组考核分1分,学校期末进行统计。

06年教师网上学习又迈出了一大步,建立并开通了岳小博客,博客分为11个学科13个组,日志有习作、教案、作品等等,高段数学组就有“六年级数学日记、三角形面积计算反思、列方程解应用题练习20题”等等,为教师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平台,教师们随时上传教学设计、课件、试卷、论文、案例、反思,达到资源共享化,使教师随时随地的可以进行资料查找,为开展校本研修网络化提供便利,提高了校本研修效率。

2.协作研修交流共进

它主要的载体是教研组研修平台。

(1)网上备课。

为了让教师们有更多的钻研时间,获得更多信息能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同时备课是为了更好的上课,实行“分散备课,集体研课,资源共享”的备课方法。

网上备课的一般程序是:

组长把教材内容预先分给老师们(或者在网上发布教材内容)——――老师分散备课————上传备课内容——―网上交流定下上课预案——然后由一位教师代表教研组上课,再是说课评课等环节。

让教师在友好、合作、交流与反思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备课、研课能力。

(2)网上评课。

对别人的公开课进行网上评课,点评不主张独立成篇,应回复于被点评文章下面,规定:

凡每次集体活动先有组长上传活动记录,然后组内每位教师的材料跟帖在活动记录下面,尤其是上课评课活动,先由主持人(组长)上传记录、教案、反思,下面是组内教师的评课稿,老师们积极跟帖,发表见解。

每次活动还有小结人,既锻炼了教师的反思总结能力,又指明了这次活动得到了什么我们还要努力什么?

使活动上升了一个档次,变得更加有意义。

(3)网上学习。

这主要是指校本研修的理论学习。

把针对教研组研修主题有价值的文章放在网络上,老师们就不用集中在一起,可以通过网络自主学习,撰写心得体会。

网上互动平台拓展了教师民主、自由、开放的研讨空间,增强了校本研修活动的实效性。

(4)网上检查。

第一是研修基本常规的检查,网名采用教师实名制,便于学校监督,凡每次集体活动先有组长上传活动记录,从记录中来了解检查教研组的研修情况,然后组内每位教师的材料跟帖在活动记录下面。

研修活动主题、时间要明确,能够反映在标题上。

第二,也就是在这网络上,也反映了学校教学常规的检查,自从省里下发浙江省义务教育管理指南后,学校也积极进行有效的落实,比如每月一次的备课检查,每学期一次的期末试卷,综合学科可以是考核方案等。

3.学校研修统领全局

它的主要载体是学校研修平台。

出现在这个平台上的是校本研修制度,学校研修计划、总结和学校组织的各项研修活动材料,它是统领全校校本研修的一个平台,老师们在这里可以随时的了解学校的研修制度、计划总结,作为学校层面上的研修活动材料也在这里呈现.。

4.材料整理网上档案

它的主要载体是教师研究包。

6年前,学校为教师建立了教师文件夹,里面每位教师都有一个研究包,属于校内局域网,老师们在校内可以相互观看,教研组的研修档案材料就放在这里,教研组长设立相关内容的子文件夹,大家在每次活动时只要把研究的材料直接放入就可以,同时学校、教研组如有共享的资料也可以放入,供大家学习参考。

学校规定,教师的每次研修研究材料要上交到两个地方,一是教师研究包中的教研组长每学期研修材料这个包里,还有就是上交到校园网中教研组研修平台,期末结束时,教研组长把一学期的校本研修材料打包,制作成电子书,翻阅时一目了然,仍然放在教师研究包中,老师们随时坐在办公室里可以翻阅借鉴,比前面所讲的静态的档案室作用大的多了。

电子书档案做到了主题明确、注重过程、人人参与,每次活动记录及时、清楚,强化实践、研讨、反思、总结,促进教师专业不断成长,提高了教研组活动的质量。

四、开展校本研修网络化的体会

1.校本研修网络化打破了时空的局限

通过建立“三位一体”的校本研修网络化模式,以教师研究包、教师博客、教研组和学校研修等网络互动平台为载体,以教师的研究讨论为主要方式,让教师以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思考在合作中真诚交流。

一改以往单纯的即时性效应,给校本研修注入了新的活力,每一次的网上回复、话题选择、文献推荐、观点讨论,所有细小的环节都保留网络平台上,呈现了互动式研修的整个过程,使网络校本研修打破了时空的局限,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资源也发挥了长效功能,教师的听课和评课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升。

2.校本研修网络化创造了和谐的研讨氛围

校本研修网络平台的使用使传统与现实的教研有机结合,为教师营造了一种广泛参与、互相支持、畅所欲言的研修氛围。

构建起教师间一种新型有效的互动的交流环境,展现了一种多元开放、多向互动、多方支撑的网上研修新格局。

大家的思想在这里碰撞,大家的经验在这里分享,于是我们的能力在这里得到提升。

教师每时每刻都能充分领略开放、民主、互动、协作、鼓励等所带来的成长喜悦。

3.校本研修网络化突出了教师的主体性

网络始终是工具,教师是校本研修网络化的主体。

在校本研修网络化中,有了时间、空间的保证。

在研修内容、研修方法的选择上,立足于学校的实际,根据新课程的特点和要求,尽可能改变教师的课堂教学与作业的批改的评价方法,把教师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让教师有时间读书,有精力去研究。

让每一位教师学会利用校本研修网络化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深刻感受到网络化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

4.校本研修网络化应紧紧围绕主题开展

由于网络的随意性,也带来了它的复杂性。

为革除随意讨论的弊端,摒弃虚假的恭维与恶意的攻击等不良行为,在开展校本研修网络化的过程中,应突出“问题”意识,加强“专题”探讨,落实研修目标。

以“主题”为主线,以课例为内容,以网络平台为载体来开展研究。

在推进新课程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为校本研修的“主题”,发挥教师个人自主的实践反思与教研组同伴诊断、指导及经验共享的交互作用。

当然,校本研修网络化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与困惑。

比如,还未开展互动式网络课堂教学研究,实践中互听互评是一种常见的研修方式,但这种方式受时间安排的限制,参与人员不广泛,效果不明显,因此,通过开设网络互动课堂来解决这个难题,在网络平台上进行直播,教师可以同步异地观摩教师的课堂教学,也可作为资源保存在网络校本研修平台中,随时调出观看。

比如,传统教研如何和网络研修进行深入结合;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里更高效的组织校本研修活动;如何更有效地对校本研修活动的绩效进行评估,这些都是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以教师博客为起点,积极促进教学反思

  

  教师博客是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师利用互联网的博客(Blog)技术,以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发表,超越传统时空局限,促进教师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并让全社会可以共享知识和思想。

教师博客为教师的继续学习、经验交流、教学反思等提供了一个快捷、有效的途径。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深入发展,教师博客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和时尚,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们在教研工作中深刻地感受到了教师博客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和巨大潜能,高度重视教师博客平台的搭建与完善。

  首先,在原有的网络设施基础之上,学校拨专款购置了一台各方面性能都很好的电脑作为教学网站专用服务器,并创建了教师博客网。

  其次,在全校宣传教师博客网的开通,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注册登录,创建独具个性的教师博客。

  再次,加强引导,鼓励教师在博客上写教育叙事。

苏霍姆林斯基说:

“我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

教育日记并不是什么对它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献,而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记。

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

那种连续记了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教师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每一位勤于思考的教师,都有他自己的体系、自己的教育学修养。

”教育叙事就是教师在自己的生活中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不是去写那些连自己也不理解的概念性论文,而是基于学校真实生活,去关注发生在自己教育生活中的事情,寻找其中有意义的细节,然后去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从而改进和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

可以说它是电子版的或加强版的教育日记。

与传统的教育日记相比,它交流方便,传播快捷,并且更注重反思与创造。

杜威指出:

“反思是对经验进行重构或重组,使之增加经验的意义并增强指导后续经验方向的能力。

”教学经验并不会自然地成为学习资源,只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才是教师的自我财富。

与写专业性较强的教育论文相比,它更符合广大教师的教学实际,给教师提供了一种新的教研视野。

因此,也更受广大教师的欢迎。

  

  二、以教研论坛为依托,开展网络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教师合作研究、发挥教师团队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最有效的备课形式,它是课堂教学的准备环节,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而飞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技术,又为集体备课插上了双翼。

依托教研论坛(BBS),开展网络集体备课,是我们在网络环境下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又一新探索。

  网络集体备课不仅是教师利用网络寻找资料、制作课件,更是本校教师之间、本地区各校教师之间、不同地区各校教师之间利用网络平台实现立体备课,使集体备课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集体备课的内容也由传统意义上的集体备教案,发展到以备学生、备教学设计为核心的全方位、多角度、综合性备课。

教师之间的合作在网络环境下得到实现。

网络环境下集体备课的最大优势是:

只要登上备课平台,教师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和其他教师交流教学思想和教学设计。

这就弥补了传统集体备课的备课人数、备课时间、备课资源、备课地点有限的种种不足。

  1.开展网络集体备课的可行性

  

(1)铜陵县一中的宽带是光纤接入的100M独享宽带,速度快,流量大。

现有多媒体教室2个,微机房6个,电子阅览室1个,新落成的教师办公楼里即将为每位教师配备一台电脑,90%的教师家中购置了电脑并连接Internet,这些为网络集体备课提供了硬件设施保障。

  

(2)学校拥有教学网站专用服务器,架设了铜陵县一中教学资源网,并开通了教育博客和教研论坛,这些为网络集体备课提供了可靠的平台。

  (3)学校70%以上是70年代以后出生的中青年教师,对网络信息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而且此前还举行过两次信息技术全员集中培训,绝大多数教师能够在网上浏览、写作和制作基本的教学课件,这些是参与网络集体备课人员必备的信息技术素养。

  2.开展网络集体备课的步骤

  

(1)选定网络集体备课的平台。

虽然博客和QQ都可以用作集体备课的平台,但博客在个人反思方面有优势,在集体研讨方面却存在明显不足;QQ过于私人化,不便公开展示,广泛交流。

因此,我们选定教研论坛作集体备课的平台。

论坛栏目设置方便、层次清晰、探讨方便、交流广泛,且便于监督和指导。

  

(2)设置栏目。

在教研博客上设置集体备课专栏,下设各学科分栏,每个学科又分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备课组,以学科年级组为备课单位,每个备课单位确定一名备课组长。

  (3)确定课题与主备教师。

课题由备课组长确定或网上集体讨论确定,然后备课组长指定主备教师。

主备教师以发表新帖的形式将自己所备课题的教案、课件(以附件的形式发布)或问题等发布到论坛相应栏目下,其他教师以跟帖的形式进行探讨或给出建议。

  (4)明确并展示集体备课成果。

主备教师根据其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并结合自身的特点,修改自己的主题帖,作为上课的依据,这也是本次集体备课的初步成果。

备课组所有教师在上完这一课之后,根据上课切身感受与实际效果,再次跟帖探讨。

主备教师根据这些探讨,写出教学反思,并写入自己的教师博客。

这是集体备课的二次成果,但并不是最终成果,当有新的感悟、新的发现时,还可以再次改进。

  3.网络集体备课的优越性

  

(1)不受时空限制。

传统集体备课强调“四定”:

定时间、定地点、定课题、定主备教师。

而网络集体备课却突破了时空的限制。

由于采用发帖和跟帖的形式,所以,不管是什么时间,不管是校内还是校外教师,只要能上网就可以参与备课。

  

(2)实现动态备课。

与传统的集体备课形成一次性或二次性成果不同,由于论坛可以无限地跟帖,主题帖也可以无限地修改,网络集体备课也就可以无限地延伸下去。

  (3)查找使用资源方便快捷。

网络拥有光的速度海的容量,只要善于取用,就绝不会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情况发生。

  (4)便于监督考核。

论坛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只要注册了,就可以登录浏览或跟帖讨论。

每个人的发帖数量也一目了然,便于相关领导的监督考核。

总之,网络集体备课是传统集体备课方式的一种创新,它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扩大了集体备课的辐射面,调动了参与教师的积极性,提高了集体备课的效率,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以网页课件为支点,努力开发网络课程

  

  网页课件的含义,比较容易把握。

网页课件是应用于网络环境的基于HTML语言设计制作的,辅之以JavaScript、Flash等各种流行的技术,展现一定教学内容的教学课件。

网页课件以其生动形象、内容丰富、交互性强等优势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

  相比而言,网络课程的内涵要复杂得多。

有人说,“网络课程就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

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

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

[1]也有人说,“网络课程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基于Web的课程,其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

[2]前者侧重其构成,后者侧重其特点。

综合起来看,网络课程是基于网络环境的课程,它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活动等,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特点。

  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应用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程,但以网页课件的制作为支点,我们还是能够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

网络课程都以网站为载体,而网页课件本身就是一个小型网站,只要合理设计就可以开发成网络课程。

  首先,通过网络集体备课探讨网络课程的设计。

网络课程的设计包括教学设计和系统设计。

教学设计要考虑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资源、教学活动等,系统设计要合理规划教学区、管理区、交流区、展示区等。

  其次,组织校内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信息技术专家成立设计小组,根据学科的特点设计相应的网页课件模板,即小型的动态网站。

注意,一定要设计成动态网站,因为动态网站可以实现交互功能,如提交信息、发布评论等。

如果技术力量不足,无法自行设计网页课件模板,可以从网上下载小型动态网站的整站系统加以改造。

  再次,依据模板制作网页课件。

这一环节有点像网站的后台管理,将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活动等发布到相应的频道、栏目上。

  第四,设计专题页面。

专题页面可以分为学科层级、模块层级和单元、课文层级。

上传制作好的网页课件到指定的网络空间,并链接到专题页面的单元、课文层级。

  最后,反馈与整改。

课件的每一网页都设有评论区域,使用者、观摩者可以随时提出问题、意见或建议。

管理者根据这些问题、意见、建议做出答复或整理修改,不断地加以完善。

  网络课程的开发是一个艰巨而又复杂的工程,也是一个不断深入、不断完善的过程。

它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更为教师摆下了挑战自我的擂台。

它推动教师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与信息技术素养,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不竭的动力源泉。

 

三、信息技术对高中教师职业道德影响

第一信息技术是一面照亮教师镜子

随着信息技术在中学生中的普及及其应用,越来越多的学生会参与到网络贴吧、网络论坛上对教师的言行举止、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等进行品头论足,虽然网络上的点评纯属学生的个人观点,并不具有权威性,但有一个平台能够了解到众多学生的看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但由于学生们对教师评论的匿名性以及网络信息的庞大和无序性,学生在网上点评教师,有积极的,有消极的,有可信的,也有失实的,甚至部分学生把一些和教学无关的看法也加入在内,如教师的容貌、隐私等,需要大家理性地去判断和看待,教师可根据点评发扬优点、改进不足,完全可以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一个教师的授课效果怎么样,学生是最有发言权的。

网络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向教师反馈意见的平台,是值得提倡的。

有了这面镜子,促使我们教师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谦虚谨慎,团结协作。

平等对待学生家长,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不以粗鲁言行对待家长。

真正做好教书育,为人师表。

第二信息技术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

有位名人说过:

“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作为教师,要引导好教育好学生,常常要与学生沟通。

“沟通是一门艺术。

教师成功的教育,取决于与学生很好地沟通。

教师与学生有一定的年龄差距,教师与学生的生活年代有着不同程度的差距,各年代的人的观点和生活方式也有不同,这很容易造成教师与学生的“口味”不同,假如相方都不调整一下的话,努力尝试寻找合适的方法沟通的话,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代沟。

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的言行、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了解学生的需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了解学生的内心状况,这有利于教师开展工作。

教师可以在网上和家长沟通:

把孩子的学习问题、生活问题,耐心细致地告诉家长,而家长们也把孩子的情况或遇到的问题及时和教师反映。

随着学生年级的上升,年龄的增长,和老师的交流越来越少。

再也不像低年级时候那样,什么话都对老师说,像个透明的玻璃瓶,藏不住事。

这是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是他们想独立的一种体现,他们会把很多心事放在心里,我们教师要了解学生想什么、要什么就必须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

教师可以通过QQ和学生进行匿名或实名交流,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把自己的一些想法甚至个人小秘密和教师进行交流和讨论。

第三信息是教师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的催化剂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通过网络实例或远程教育或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案例,大多数教师认识到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课程观、教育教学评价观。

教师不再习惯于面向过去的经验,从已知的条件和既定目标中求取问题的答案,善于从多种假设和构想中寻找解决的办法,习于常规,因循守旧。

而是根据教育教学发展的即时变化,进行多维思考,做出最符合当前现状的决策。

变习常性思维方式为创造性思维方式,变封闭性思维方式为开放性思维方式;变单向性思维方式为双向性思维方式,变单一性思维方式为系统性思维方式;变静态性思维方式为动态性思维方式,从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够站在更高的观察点上,从更广阔的视角,多方位、立体化、理性化、综合化地审视思维对象,从而使决策更加科学而合理,并最大限度地降低教育教学决策和行为的失误率。

他们自觉主动地学习、掌握、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使得教学活动更加有效,教学手段更加丰富。

自觉培养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能力,主要包括选择教学资源的能力、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能力、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环境下对教学模式的实验与探索的能力等。

四、信息技术对教师专业知识的影响

第一信息技术是教师专业学习的平台。

教师专业化的成长,是一个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过程。

现代终身教育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在信息技术环境和资源支持下的远程自我提升学习。

现代远程教育,为终身学习提供数字化、网络化学习环境和资源。

由于网络的多媒体性、交互性、共享性,学习者可以选择任何时间、地点、进度、方式,选择自己需要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

由于网络具备良好的通讯能力和沟通机制,学习者可进行交流讨论、协作研究,实现合作学习。

现代远程网络教育能够满足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学习需要和社会成员不同阶段的学习需要,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发挥重要的作用。

信息时代的教师,既是一个教育者,也是一个学习者,信息技术支持教师终身学习,终身学习支持教师专业终身发展。

第二信息技术是教师拓展视野的窗口。

普通文化知识是教师专业知识结构最基本的层面。

丰富教师的普通文化知识,主要是使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视野,促使教师持续发展,能够将知识运用于各种教学情境。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并非仅具有自己的任教的学科的知识,而且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有宽广的视野。

一个教师如果见识狭窄,就很难应付教师工作中各种复杂的挑战。

同时,普通文化知识可以作为学习更高层次的专门课程的基础。

只有具备了丰富的通用知识,才能在学科教学中引导学生触类旁通,使课程丰富起来。

第三信息技术是教师专业知识的仓库

信息时代,知识更多地以多媒体形式呈现,它从不同维度同时刺激人们的多种认知感官,使学习者更容易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拓宽了知识的获取渠道,海量的网络主机存储空间和几乎无所不包的丰富内容,交互式平台、不受时空限制、随意检索的知识流,为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构筑起丰富知识资源宝库。

教师利用网络可以足不出户,随时依据自己的专业爱好,随意检索所需的知识,达到饱有学识,内强文化素质的目的,有效解决了教师的工学茅盾问题。

五、信息技术对教师专业能力的影响

第一信息技术是教师提高了教师的备课能力

教师作为教学资源的组织者,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是备课的难点,因此我们通过教研组集体备课、购买教学资源库等形式充实备课资源,教师通过对资源的重新整合,实现快速的备课。

每位教师在自身专业化发展过程中总希望能不间断地得到专家名师的伙伴式的帮助,然而在现实中由于各种各样的限制往往不能实现。

我校尝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