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49769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34.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合肥市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安徽省合肥市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安徽省合肥市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安徽省合肥市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安徽省合肥市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合肥市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docx

《安徽省合肥市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合肥市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合肥市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docx

安徽省合肥市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安徽省合肥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法自君出,权尊于法”、“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家族国家本位、实现社会和谐等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经济为主的生产方式

B.宗法制为内核的政治结构

C.外儒内法的封建统治思想

D.大河流域独特的地理环境

2.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说,秦以后,中国由封建时代进入郡县时代,此后虽然出现过“封建的四次反动”,但都以失败告终。

这表明

A.封建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B.血缘政治影响深远

C.官僚政治符合历史趋势

D.民主思潮的逐渐兴起

3.魏晋之际,玄学成为封建文人的一种思潮。

玄学家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易经,主张虚无的“道”,宣扬“无”是产生万物的根本。

他们认为政治上应当“无为”,生活作风上要任其“自然”,社会风气中崇尚“清谈”。

这种思潮的出现

A.动摇了儒学正统地位

B.是江南经济开发的结果

C.导致了国家走向分裂

D.是特殊社会环境的产物

4.以下是唐宋时期我国南北主要地区公共水利工程项目统计表,它主要反映了

A.唐朝时期北方经济更为发达B.政府忽视北方水利兴修

C.政府政策促进经济重心南移D.南方水利技术领先北方

5.1919年10月,沈仲九在《五四运动的回顾》中指出:

“前清时候的学生也有做革命事业的,但他们都是离了学生的地位,而且是个人行动的,若用学生的资格,大家联合起来,去做关系国家社会的事业,是没有的。

”这一变化主要缘于

A.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

B.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

C.学生社会地位的提高

D.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增强

6.抗战初期,海外华人每月捐款约为2000万元,几乎占了当时抗战军饷的三分之一。

据此可

A.国民政府腐败军费支出困难

B.全民族抗战局面的正式形成

C.国民政府抗战物资来自华侨

D.海外华人对祖国抗战功不可没

7.下表反映了我国各级学校中少数民族学生人数及所占比重

小学

普通中学

普通高等学校

人数(万人)

占学生总数的比重(%)

人数(万人)

占学生总数的比重(%)

人数(万人)

占学生总数的比重(%)

1987年

151.31

8.2

280.07

5.7

11.87

6.1

1990年

1069.52

8.7

293.03

6.4

13.67

6.6

2000年

1181.56

9.1

498.91

6.8

31.73

5.7

2021年

1056.47

10.7

678.90

9.4

177.96

7.4

A.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B.建立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C.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迅速发展

8.古希腊的雕塑《掷铁饼者》、《持枪的战土》、《刮汗污的运动家》等,他们都高大雄健,英姿勃发,充满了自信和热情。

据此可知,古希腊

A.注重艺术教育提升公民素养

B.开创人类体育竞技运动先河

C.雕塑水平成就突出领先世界

D.追求完美的体格和人格精神

9.托克维尔(1805—1859年)认为,现在是到了统治阶级必须通过“限制自由以拯救自由”的时候了。

只有这样才能化解社会的冲突,弥合阶级之间的分裂,实现社会稳定。

为此,西欧

A.普遍实行国家干预经济

B.社会福利制度逐渐形成

C.真正实现公民自由平等

D.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10.列宁指出:

“在一个小农生产者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里,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经过一系列特殊的过渡方法,这些方法在工业和农业中的雇佣工人占绝大多数的资本主义发达的国家里,是完全不需要的。

”这表明列宁

A.放弃了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

B.认为资本主义国家不再需要发展工农业

C.迫切想改变苏俄落后农业国的面貌

D.认为沙俄尚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

11.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1947年,美、中等23个国家在日内瓦签署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规范化、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起来

B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举行,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

C

1990年10月,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实现了两德的统一

“冷战”结束,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D

2021年6月,英国举行脱欧公投.51.89%的英国公民选择脱离欧盟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A.A

B.B

C.C

D.D

二、论述题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熊志勇、苏浩《中国近现代外交史》等整理

从以上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

写明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三、材料分析题

13.(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51年,我国公安部颁布的《城市户口管理暂行条例》,可视为新中国成立后形成的“二元户籍制度”的起源。

1958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一次明确将城乡居民区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种不同户籍,标志着全国城乡统一户籍制度的正式形成,也奠定了我国现行户籍管理制度的基本格局。

1984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规定凡在集镇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和家属,在集镇有固定住所,有经营能力,或在乡镇企事业单位长期务工,准落常住户口,口粮自理。

1998年8月,国务院批转公安部规定:

实行婴儿落户随父随母自愿的政策;放宽解决夫妻分居问题的户口政策;投靠子女的老人可以在城市落户;在城市投资、兴办实业、购买商品房的公民及其共同居住的直系亲属,符合一定条件可以落户。

2021年11月,中共中央指出,要“创新人口管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

——摘编自李平《户籍改革50年回眸:

新中国户籍管理制度的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以来我国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义。

14.(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关汉卿的作品继承了中国民间艺术的优良传统,人物无分平民、显宦、英雄、闺秀、才子、妓女,情节无分沙场争战、情爱波澜、豺狼横行、弱者抗争,语言无分市井俗谑、雅士轻吟、深闺艳词、莽将壮言,关汉卿几乎无不兼收并蓄。

他的杂剧作品题材广泛,有社会剧、爱情婚姻剧、历史剧、文人逸事剧等。

关汉卿的爱情剧不是孤立地描写爱情,而是将爱情同现实生活、社会矛盾紧密结合,反映了种种社会现象,揭露了种种社会问题。

关汉卿的历史剧继承了宋代说话艺术和杂剧艺术“多虚少实”的创作传统,从现实出发去缅怀历史英雄人物,曲折地表达现实感受和时代精神,借历史之酒杯,浇心中之块垒,流溢着悲凉的时代情绪。

关剧大多简洁、集中、激烈、机巧,意匠惨淡而又流转自然,处处都合乎戏剧艺术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规律,同时也处处都体现了中国戏曲的民族特征,成为戏曲艺术的典范之作。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关汉卿剧作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关汉卿剧作特点形成的历史背景。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法系基本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主要是维护国家和家族利益,注重礼刑结合,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经济为主的生产方式影响了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故A项正确。

材料强调古代中国法系的基本思想和价值取向,与宗法制无关,排除B。

C项是中国古代法系的特点,与设问原因不符,排除。

大河流域独特的地理环境影响古代中国文明的形成,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

2.C

【详解】

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实现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由“‘封建的四次反动’,但都以失败告终”可知,贵族政治终将被官僚政治所取代,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官僚政治符合历史趋势,而没有涉及皇权加强的信息,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主旨不是强调血缘政治的影响深远,B不符合题意。

近代中国民主思想产生于19世纪末,D不符合题意。

3.D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矛盾日益尖锐;玄学的产生主要是特殊社会环境的产物,故D项正确。

魏晋时期,儒学正统思想受到冲击,不是动摇,排除A。

玄学是特殊社会环境的产物,不是江南经济开发的结果,排除B。

C项因果倒置,应该是国家分裂是玄学产生的原因之一,排除。

4.C

【解析】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材料涉及唐宋时期南北方水利工程项目的对比,而不是南北方经济的对比,排除A。

唐朝时期北方地区的水利工程项目较多,说明政府重视北方水利兴修,排除B。

从表格数据可知,唐宋时期南方水利项目不断增加,说明南方农业生产发展,故政府政策促进经济重心南移,故C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南北方水利技术的比较,无法推断出南方水利技术领先北方,排除D。

点睛:

抓住表格中的关键数据“唐朝和宋朝南北主要地区公共水利工程项目统计情况”,结合农业生产与水利建设的关系分析材料即可得出“政府政策促进经济重心南移”的结论。

5.A

【解析】

前清时期的学生是以个人名义进行革命事业的,而五四运动时期学生则是作为一个群体来关注革命事业的,这主要是由于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和科学,促成了知识界一定范围内的思想解放,导致了大批学生参与国家社会事业,故选A;辛亥革命是由大批留学生为先锋力量以革命派为主体推翻了清朝统治,但其影响还没有真正影响到国内的学生群体,真正影响到国内学生思想的是新文化运动,故排除B;学生的社会地位提高是通过学生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来体现的,属于这一变化的结果,故排除C;D离不开思想解放这一前提,故排除D。

点睛:

“原因”是指造成某种结果或引起其它事情发生的条件,在哲学上与“结果”相对,组成辩证法的一对范畴。

关于原因的分析,有很多种不同的设问方式。

从现象和本质分,原因有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从矛盾方面分,原因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从主、客观方面分,原因有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

作答时需要看清问的是哪一种,这是关键。

这一题属于考查某一变化的主要原因,需要综合考虑变化前后的因素。

6.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海外华人慷慨捐款,为支持中国抗战提供重要的物质保证,故海外华人对祖国抗战功不可没,D项正确。

材料强调海外华人慷慨捐款支持祖国抗战,而不是国民政府腐败军费支出困难,排除A。

材料没有涉及全民族抗战的信息,而是强调海外华人慷慨捐款支持祖国抗战,排除B。

国民政府抗战物资既有海外华人支持,也有其它国家支持,排除C。

点睛:

抓住材料关键信息“海外华人每月捐款约为2000万元,几乎占了当时抗战军饷的三分之一”,从海外华人为抗战作出重大贡献的角度分析材料即可。

7.A

【解析】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我国各级学校中少数民族学生人数、所占比重不断增加,反映国家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是各民族平等享受教育的体现,是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体现,故A项正确。

材料强调我国各级学校中少数民族学生人数、所占比重不断增加,与建立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无关,排除B。

“科教兴国”提出于1995年,与材料部分时间不符,排除C。

D项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而材料强调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排除。

8.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雅典的雕塑赞美了人具有高大雄健,英姿勃发,充满了自信和热情的特点,这是追求完美的体格和人格精神的体现,故D项正确。

材料强调古希腊雕塑追求完美的体格和人格精神,而不是注重艺术教育提升公民素养,排除A。

材料没有体现开创人类体育竞技运动先河,而是借雕塑的形象强调追求完美的体格和人格精神,排除B。

材料没有涉及古希腊雕塑水平与世界的比较,无法推断出雕塑水平成就突出领先世界,排除C。

点睛:

本题以人文主义为切入点,解决本题的首先正确理解“《掷铁饼者》、《持枪的战土》、《刮汗污的运动家》等雕塑作品”,然后抓住关键信息“他们都高大雄健,英姿勃发,充满了自信和热情”等,从人文主义的角度分析材料即可知道答案。

9.B

【解析】

根据材料“限制自由以拯救自由”“化解社会的冲突,弥合阶级之间的分裂,实现社会稳定”等信息可知,西欧各国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实施社会福利制度,巩固统治,故B项正确。

二战后,西欧各国普遍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

自由和民主是属于资产阶级的,难以真正实现公民自由平等,排除C。

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与材料不符,排除D。

10.A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列宁通过实施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部分恢复私营经济,允许本国或外国资本家经营;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放弃了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故A项正确。

B项说法错误,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需要发展工业,排除。

材料强调列宁借新经济政策恢复苏俄经济和巩固政权,没有涉及迫切想改变苏俄落后农业国的面貌的信息,排除C。

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新经济政策实施在苏俄国内战争之后,排除D。

11.B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和运作,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排除A。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会议通过了《不结盟国家的国家和政府首脑宣言》,反对任何形式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新殖民主义”,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故B项正确。

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冷战”结束,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排除C。

2021年6月,英国脱欧公投通过,说明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遭受重大挫折,排除D。

12.评分标准

分值

要求

10~12

所拟论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

能够引用1~2个具体史实,支持论题,对史实的分析准确,由此推导出的结论顺理成章,论述完整、清晰,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7~9

所拟论题基本符合要求,指向明确。

能够围绕所定论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所举史实与论题基本构成逻辑关系,论述较完整、清晰,文字通顺。

4~6

所拟论题基本符合要求,指向不明确。

所举史实对论题支撑不足,或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性不强;论述不够严谨,文字较通顺。

0~3

所拟论题不符合要求,指向不明确。

论述文字与论题关系不清,或无关系;结论错误;没有逻辑性。

文字不通顺。

答案示例:

论题:

列强侵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

阐述: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既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外交观念,也没有正式的外交机构,而是将所有中国以外的国家通通视为朝贡国来对待。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迫于列强压力,清政府于1861年设立总理衙门,改变了中国过去只有“理藩”而无外交的局面,推动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

1877年,清政府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有利于保护侨民利益。

八国联军侵华,中国战败后于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客观上进一步推动了外交的近代化。

总而言之,在外力的逼迫下“朝贡外交”体制被打破,清政府开始接受近代外交观念,并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外交体制,中国外交走向近代化。

【解析】

材料反映了1861年至1946年近代中国外交的相关史实,解题时首先通过阅读材料信息,紧扣设问要求“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概括主题。

根据材料信息“清政府在北京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清政府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该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等可概括主题为列强侵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

根据主题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鸦片战争前的外交史实(朝贡外交、没有外交机构)、鸦片战争后的外交史实(设立总理衙门、设立领事馆、外务部)等方面论证主题即可。

阐述过程中要求史论结合、语言准确、层次清晰等,答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13.

(1)特点:

循序渐进;分类实施;以人为本;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2)意义:

逐步完善了户籍管理制度;促进社会公平;推动经济增长;加快城镇化进程;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解析】

(1)关于建国以来我国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特点,根据材料“《城市户口管理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等信息可概括为循序渐进;根据材料“实行婴儿落户随父随母自愿的政策;放宽解决夫妻分居问题的户口政策;投靠子女的老人可以在城市落户;在城市投资、兴办实业、购买商品房的公民及其共同居住的直系亲属”可概括为分类实施;根据材料“创新人口管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

”可概括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从以人为本方面作答。

(2)关于我国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从逐步完善了户籍管理制度、促进社会公平、推动经济增长、加快城镇化进程、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思考作答即可。

14.

(1)特点:

继承传统,兼收并蓄;题材广泛,关注社会现实;体现民族特征,折射时代精神。

(2)背景:

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扩大;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汉族文人仕途进取无望;国家统一,经济文化交流加强。

【解析】

(1)根据材料“关汉卿的作品继承了中国民间艺术的优良传统”“关汉卿几乎无不兼收并蓄”可知是继承传统,兼收并蓄;根据材料“他的杂剧作品题材广泛,有社会剧、爱情婚姻剧、历史剧、文人逸事剧等”可知是题材广泛,关注社会现实;根据材料“同时也处处都体现了中国戏曲的民族特征,成为戏曲艺术的典范之作”“从现实出发去缅怀历史英雄人物,曲折地表达现实感受和时代精神”可知是体现民族特征,折射时代精神。

(2)关于关汉卿剧作特点形成的历史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关汉卿所处的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思考作答即可。

点睛: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历史人物,考查关汉卿剧作的特点和剧作特点形成的历史背景。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关汉卿的作品继承了中国民间艺术的优良传统”“关汉卿几乎无不兼收并蓄”“他的杂剧作品题材广泛,有社会剧、爱情婚姻剧、历史剧、文人逸事剧等”等,提取有效信息,紧扣设问“特点”“历史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