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精校解析Word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49089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19.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四川省成都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四川省成都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四川省成都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四川省成都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精校解析Word版.docx

《四川省成都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精校解析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精校解析Word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成都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精校解析Word版.docx

四川省成都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精校解析Word版

成都实验高级中学2018届高考模拟考试试题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基因表达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同组织细胞中有相同的基因表达

B.细胞衰老过程中mRNA种类和含量不断变化

C.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是RNA上的3个相邻的碱基

D.白化症状体现了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答案】C

【解析】

A.不同的组织细胞中可以发生相同的化学反应,因此可以有相同的基因表达,如每个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都需要的有氧呼吸酶,故A正确

B.细胞衰老是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因此在细胞衰老过程中mRNA种类和含量不断变化,故B正确

C.,RNA有多种,只有mRNA链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相邻的三个碱基叫做一个“密码子,故C错误

D.白化病症状是由于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异常引起的,体现了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故D正确

答案选C

2.用X射线处理蚕蛹,使其第2号染色体上的斑纹基因易位于W染色体上,使雌体都有斑纹。

再将雌蚕与白体雄蚕交配,其后代雌蚕都有斑纹,雄蚕都无斑纹。

这样有利于去雌留雄,提高蚕丝的质量。

这种育种方法所依据的原理是(  )

A.染色体结构变异B.基因突变

C.染色体数目变异D.基因重组

【答案】A

【解析】

题中描述用X射线处理蚕蛹,且第2号染色体上的斑纹基因易位于W染色体上,说明这一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3.下列有关生命或生产实践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夏季酷暑时分,在室外作业的人们应多饮用牛奶

B.活细胞中,溶酶体与酶的合成和分泌直接有关

C.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

D.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答案】D

【解析】

夏季酷暑时,室外作业的人会大量的出汗,同时会丢失大量的无机盐,补水的时候也需要补盐,应多饮用盐汽水,而牛奶里富含蛋白质,水解形成氨基酸,使得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会使人产生渴觉,A错误;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或RNA,因此酶的合成发生在核糖体中,B错误;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在高浓度蔗糖溶液脱水死亡,失去选择透过性,蔗糖进入细胞的结果,C错误;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D正确。

4.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可用斐林试剂去检测产物的生成

B.观察细胞中和RNA的分布,盐酸的作用是解离细胞

C.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细胞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D.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可将洋葱根尖制成装片后进行低温处理

【答案】C

【解析】

斐林试剂使用时需要加热,会影响已经设定的实验温度,A错误;盐酸的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方便染色,B错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一定都相同,用相同浓度的外界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C正确;洋葱根尖制成装片后细胞已经死亡,无法再诱导加倍,D错误。

5.低血糖会出现乏力、昏迷等症状。

为验证胰岛素具降血糖的作用,一个学习小组设计了四组实验,若以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请分析下列为实验小鼠注射药物的方案合理的是()

A.先生理盐水,后胰岛素溶液B.先葡萄糖溶液,后胰岛素溶液

C.先胰岛素溶液,后生理盐水D.先胰岛素溶液,后葡萄糖溶液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该实验是验证性试验,目的是“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试验对象是“小鼠”,观察指标是“小鼠活动状况”。

首先注射胰岛素溶液,血糖含量下降,小鼠组织细胞特别是脑组织细胞因血糖供应减少,导致能量供应不足而发生功能障碍,从而出现低血糖症状;其次注射葡萄糖溶液,低血糖症状消失,通过自身前后对照说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故选D。

6.用带放射性标记的胸苷培养某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2),处于S期的细胞都会被标记,再换无放射性培养液培养并定期检测,结果如图。

若加入过量胸苷,S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而其他时期的细胞不受影响。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预计最快约2.2h后会检测到被标记的M期细胞

B.被标记的M期细胞从开始出现到其所占M期细胞比例最大,用时7.9h

C.处于该细胞周期的一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是12→24→12

D.预计加入过量胸苷约7.4h后,细胞都将停留在S期

【答案】B

【解析】

S期与M期间隔G2期,因此检测到被标记的M期细胞的最快时间应是一个G2期持续的时间,即2.2h;M期为细胞分裂期,当第一个进入M期的被标记细胞完成分裂时,所有未被标记的细胞全部退出M期,此时被标记的细胞比例达到最大值;即1.8h;一个细胞周期中只有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的数目暂时加倍,因此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是12→24→12;没有被抑制的细胞经G2期、M期、G1期后再次回到S期时才能被抑制,因此加入过量胸苷约(2.2+1.8+3.4)h=7.4h后,细胞都将停留在S期。

第Ⅱ卷非选择题

7.登革热病毒可通过伊蚊叮咬传染给人,人们采取多种方法来控制登革热的传播。

请回答:

 

(1)登革热病人发热是由于感染病毒后,“致热源”直接作用于________中枢,最后会导致_______激素的分泌量增加,细胞代谢加快,体温升高。

同时,病人会感觉肌肉酸痛,试分析原因:

_________。

病人体温恢复正常的过程中,通过人体的________调节网络,最终实现稳态。

 

(2)人体首次感染登革热病毒时会产生prM抗体,参与该抗体产生过程的淋巴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_等。

 

(3)长期使用杀虫剂灭蚊容易出现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点)等问题。

研究发现雌性伊蚊与携带沃尔巴克氏菌的雄性伊蚊交配产下的卵无法孵化。

清除积水及投放携带沃尔巴克氏菌雄性伊蚊都能降低伊蚊的___________,从而降低伊蚊的种群密度。

【答案】

(1).下丘脑体温调节(或体温调节)

(2).甲状腺激素(或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3).人体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由于供氧不足,肌肉组织无氧呼吸,乳酸含量增高,病人会感觉肌肉酸痛(4).神经—体液—免疫(5).T细胞、B细胞、浆细胞(6).抗药性和环境污染(7).环境容纳量(或出生率)

【解析】

【分析】

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体液免疫过程为:

(1)感应阶段:

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

(2)反应阶段:

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

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K值(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最大数量。

【详解】

(1)“致热源”直接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神经调节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进而促进细胞代谢,导致体温升高;同时,人体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由于供氧不足,肌肉组织会发生无氧呼吸,导致乳酸含量增高,所以病人会感觉肌肉酸痛;病人体温恢复正常的过程中,通过人体的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最终实现稳态。

(2)人体首次感染登革热病毒时会通过体液免疫过程产生prM抗体,该过程涉及到的淋巴细胞有T细胞、B细胞、浆细胞。

(3)长期使用杀虫剂灭蚊容易出现抗药性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清除积水及投放携带沃尔巴克氏菌雄性伊蚊(交配产下的卵无法孵化)都能降低伊蚊的环境容纳量,从而降低伊蚊的种群密度。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体温调节、体液免疫、环境容纳量等相关知识,特别是知道体温调节中枢和相关的激素及其作用。

8.种子萌发时所需酶的来源可能是新合成的,也可能是原先存在的酶被激活的结果。

为探究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酶的来源,以氯霉素为蛋白质合成的抑制剂,以淀粉酶的活性为酶含量变化的检测指标,对萌发的小麦种子做了分组培养实验,每隔12小时分别测定两组淀粉酶的活性,结果如下:

请回答:

(1)比较Ⅰ、Ⅱ组实验结果,对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酶的来源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的实验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既有新合成的,也有先前存在的

(2).氯霉素能抑制淀粉酶的合成,通过比较小麦种子内的淀粉酶的活性在萌发过程中的变化情况,为其来源提供依据。

(或答:

氯霉素能抑制淀粉酶的合成,通过比较氯霉素处理的萌发种子和未处理的萌发种子中淀粉酶活性的差异,即可探究种子中淀粉酶的来源。

【解析】

本题考查有关酶的探究实验,解题要点是了解实验的目的和原理,并能结合题干分析坐标中曲线的变化

分析坐标,当萌发时间为12h时,实验组曲线II酶的活性约为350,说明在种子萌发初期,细胞中有淀粉酶,这是原先存在的酶被激活的结果;而对照组曲线I酶的活性约为450,比实验组酶活性高,多出的酶应该是新合成的.因此可推测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酶的来源可能两种:

既有新合成的,也有先前存在的

(2)因为氯霉素能抑制淀粉酶的合成,故设置自变量为有无氯霉素的两组实验,通过比较小麦种子内淀粉酶的活性在萌发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可分析出淀粉酶的来源.

[点睛]:

本题解题关键是对坐标图的解读:

①识图:

理解坐标图中横、纵坐标的含义,找出两者之间的关系;②析图:

找出两条曲线变化趋势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如题中曲线Ⅰ、Ⅱ在种子萌发初期,淀粉酶皆有一定的活性,说明种子原来就有淀粉酶,而两条曲线的差异,则是因为处理的变量不同所致。

9.下表表示6种纯系果蝇的性状和携带这些基因的染色体,品系②~⑥都只有一个性状是隐性性状,其他性状都为显性性状,请回答下列问题:

  类型

性状  

野生型

白眼型

变胸型

短肢型

残翅型

黑身型

基因位置

眼色

红眼W

白眼w

X染色体

后胸

后胸正常H

变胸h

Ⅲ号染色体

肢型

正常肢D

短肢d

Ⅱ号染色体

翅型

长翅V

残翅v

Ⅱ号染色体

体色

灰身B

黑身b

Ⅱ号染色体

(1)若进行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观察体色和体型(后胸)的遗传表现,选作杂交亲本的编号是_________,选择上述杂交亲本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为自由组合。

(2)若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得到基因型为VvXwY(长翅白眼雄)的果蝇,选作母本的类型编号及其基因型和表现型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作父本的类型编号及其基因型和表现型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实验小组对果蝇的灰身(B)与黑身(b)这对相对性状进行遗传学研究。

如果用含有某种添加剂的食物喂养果蝇,所有果蝇都是黑身。

现有一只用含有这种添加剂的食物喂养的黑身雄果蝇,请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其基因型,写出简要的实验设计思路。

____。

【答案】

(1).③⑥

(2).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3).VVXwXw(长翅白眼雌)(4).vvXWY(残翅红眼雄)(5).让这只黑身雄果蝇与正常的黑身雌果蝇(未用添加剂食物喂过)交配,将孵化出的幼虫用正常食物(不含添加剂)喂养,其他条件适宜,观察果蝇体色状况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题意和表格分析,此题研究5种性状,①的5对基因都是显性纯合子;②③④⑤⑥相关性状的基因是隐性的,其余基因是显性纯合的。

一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方式符合基因的分离规律,对于题目给出的任意一对等位基因(Ww、Bb、Vv、Dd、Hh)来说,其遗传都遵循分离规律;其中位于X染色体上的W、w基因的遗传方式为伴性遗传;两对或两对或两对以上的非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以上的非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方式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表中d、v、b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因此体色、肢型和翅型是连锁的。

(1)要观察体色和体型的遗传表现,选择亲本的黑身(bb)个体的其他症状要正常,选作亲本的后胸变形(hh)个体的其他症状要正常,即表格中的③⑥作为亲本,由于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2)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得到基因型为VvXwY(长翅白眼♂)的果蝇,亲本两对基因组合分别是VV、vv和XwXw、XWY,又因为表格中的每一个体都只含有一对隐性基因,因此选作母本的类型及其基因型和表现型应是②VVXwXw(长翅白眼雌果蝇),选作父本的类型及其基因型和表现型应是④vvXWY(残翅红眼雄果蝇)。

(3)根据题意分析,现有一只用含有这种添加剂的食物喂养的黑身雄果蝇,基因型可能是BB、Bb、bb,要判断其基因型,可以让这只黑身雄果蝇与正常的黑身雌果蝇(bb、未用添加剂食物喂过)交配,将孵化出的幼虫用正常食物(不含添加剂)喂养,其他条件适宜,观察果蝇体色状况。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明确表格中所有的等位基因都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而必须在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0.植物篱是无间断式或接近连续的狭窄带状植物群。

科研人员研究了蓑草、苜蓿构成的植物篱对小麦蚜虫(如麦长管蚜、禾谷缢管蚜等)及其天敌种群的影响,研究的植物篱种植区分布如图1所示。

请分析回答

(1)小麦蚜虫通常分布在小麦叶表面,刺吸植物体中的营养。

一般应采用___________法调查小麦蚜虫的数量。

(2)图2是实验结果,实验表明苜蓿草区和蓑草区的蚜虫种群发生高峰期比对照区_____(选填“提前”或“延迟”),___________作为植物篱可以显著抑制小麦蚜虫的种群数量。

(3)种植苜蓿和蓑草为什么会对小麦蚜虫的发生产生不同的效果?

研究者提取出两种植物的挥发物,并探究四种麦田昆虫对两类挥发物的反应,统计各组实验昆虫(试虫)中能趋向挥发物的昆虫平均数量,结果如图3。

两类植物的挥发物均能引起七星瓢虫等的趋向表现;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明显减少,部分七星瓢虫就会另去他地觅食。

这些现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功能,它在生态系统中具有调节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作用。

与苜蓿挥发物相比,蓑草挥发物对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的驱避作用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的挥发物能显著引诱猫蛛科蜘蛛。

【答案】

(1).样方

(2).延迟(3).蓑草(4).信息传递(5).种间关系(6).强(7).蓑草

【解析】

【分析】

植物和活动范围小和活动能力能力弱的动物,调查种群密度采用样方法;活动能力强和活动范围广的动物采用标记重捕法.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个体的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详解】

(1)小麦蚜虫通常分布在小麦叶表面,说明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因此一般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数量。

(2)据图2分析可知,苜蓿区和蓑草区的蚜虫种群发生高峰期比对照区延迟;在蚜虫发生的高峰期,蓑草区的蚜虫数量少,说明蓑草能抑制小麦蚜虫的种群数量。

(3)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而题干信息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说明具有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态的作用;据图3分析,与苜蓿挥发物相比,蓑草挥发物的实验区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的数量少,而猫蛛科蜘蛛数量较多,说明蓑草挥发物对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的驱避作用强,且蓑草的挥发物能显著引诱猫蛛科蜘蛛。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信息传递等相关知识,具备分析实验结果和图文信息转换能力,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11.科研人员利用固定化酵母直接发酵甜菜汁生产燃料乙醇,下图1表示相关的工艺流程,图2为不同固定化酵母接种量对发酵的影响。

请分析回答:

(1)图1的步骤①中,溶化海藻酸钠时要注意__________________,步骤②中加入果胶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③中进行增殖培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的步骤④体现了固定化酵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优点。

研究表明使用固定化酵母的酒精产量平均值高于游离酵母的对照组,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图2可知,固定化酵母接种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酒精产量最高。

接种量过高,酒精产量反而有所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表明,固定化酵母更适于甜菜糖液的发酵环境,由此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提高固定化酵母对发酵糖液的耐受性,从而达到提高发酵效率的目的。

【答案】

(1).小火加热或间断加热,防止海藻酸钠焦糊

(2).分解果胶,瓦解细胞壁,提高甜菜汁的出汁率和澄清度(3).增加酵母菌的数量,提高发酵效率(4).容易与产物分离,并能重复使用(5).凝胶珠内部容易产生无氧环境,有利于酒精发酵(6).15%(7).酵母菌呼吸的中间产物大量用于自身的生长,导致酒精产量降低(酵母菌生长消耗大量的糖分,使得酒精的产量降低)(8).缓慢提高发酵液糖度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1中步骤①表示配置海藻酸钠溶液固定酵母细胞的过程,步骤②表示榨汁、加酶、过滤后获取的甜菜汁的过程,步骤③表示固定的酵母细胞的增殖,步骤④表示固定化酵母细胞反复与发酵糖液混合、分离的过程。

图2显示,固定化酵母菌接种量为5%时,酒精的产量最低,残糖量最少;在固定化酵母菌接种量为5%-15%时,酒精含量逐渐升高,残糖量逐渐减少。

【详解】

(1)步骤①中配置海藻酸钠溶液时要注意小火加热或间断加热,直到海藻酸钠溶化为止,以防止海藻酸钠焦糊;步骤②中榨取的甜菜汁含有果胶,因其不溶于水,会影响出汁率,且导致果汁浑浊,因此该步骤使用果胶酶分解果胶,瓦解细胞壁,以提高甜菜汁的出汁率和澄清度;步骤③是酵母菌快速增殖的过程,可以增加酵母菌的数量,提高发酵效率。

(2)步骤④循环利用体现了固定化酵母容易与产物分离,并能重复使用的优点;固定化的酵母是与凝胶珠结合,包裹在凝胶珠内,与游离的酵母相比,凝胶珠内部容易产生无氧环境,有利于酒精发酵,所以使用固定化酵母的酒精产量平均值高于游离酵母的对照组。

(3)由图2可知,固定化酵母接种量为15%时对应的酒精含量值达到顶点的最大值,接种量超过15%,菌种数量大,自身的生长会大量消耗反应物,导致酒精产量降低。

(4)固定化酵母更适于甜菜糖液的发酵环境,可以通过缓慢提高发酵液糖度提高固定化酵母对发酵糖液的耐受性,从而达到提高发酵效率的目的。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固定化酵母细胞的过程和酒精发酵的过程,根据不同的过程的细节和题干要求分析答题,并能够根据曲线图找出最适宜酒精发酵的接种量。

12.甲、乙是染色体数目相同的两种二倍体药用植物,甲含有效成分A,乙含有效成分B。

某研究小组拟培育同时含有A和B的新型药用植物。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培育该新型药用植物,可取甲和乙的叶片,先用______酶和______酶去除细胞壁,获得具有活力的____________,再用化学诱导剂诱导二者融合。

形成的融合细胞进一步培养形成_________组织,然后经过_________形成完整的杂种植株。

这种培育技术称为_________。

(2)上述杂种植株属于多倍体,多倍体是指________。

假设甲与乙有性杂交的后代是不育的,而上述杂种植株是可育的,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

(3)这处杂交植株可通过制作人工种子的方法来大量繁殖。

经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___________等材料用人工薄膜包装后可得到人工种子。

【答案】

(1).纤维素酶

(2).果胶酶(3).原生质体(4).愈伤(5).再分化(分化)(6).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7).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8).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前者染色体联会异常,而后者染色体联会正常(9).胚状体、不定芽、顶芽、腋芽

【解析】

试题分析:

(1)该题描述的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先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诱导融合形成杂种细胞,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杂种细胞脱分化为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形成完整的杂种植株。

(2)多倍体指体细胞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甲和乙存在生殖隔离,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异常,不能正常形成配子,有性杂交的后代是不育的,而甲乙通过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的杂种植株含有4个染色体组(甲乙各2个),可以正常减数分裂形成配子,可育。

(3)经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腋芽等材料用人工薄膜包装后可得到人工种子。

考点:

本题考查植物细胞工程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