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地理图表专项训练示意图景观图区域图.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46597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8.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地理图表专项训练示意图景观图区域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届高三地理图表专项训练示意图景观图区域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届高三地理图表专项训练示意图景观图区域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届高三地理图表专项训练示意图景观图区域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届高三地理图表专项训练示意图景观图区域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地理图表专项训练示意图景观图区域图.docx

《届高三地理图表专项训练示意图景观图区域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地理图表专项训练示意图景观图区域图.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地理图表专项训练示意图景观图区域图.docx

届高三地理图表专项训练示意图景观图区域图

2020届高三地理图表专项训练:

示意图、景观图、区域图

一、单项选择题

读我国东北三省降雪始期、终期和积雪厚度的分布图,回答1~3题。

1.图中北极村(  )

A.北邻俄罗斯B.属于松花江流域

C.有极昼极夜现象D.自转线速度比大连大

2.关于图中降雪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最初日期由北向南越来越晚

B.最终日期由北向南越来越晚

C.最初日期由东向西越来越晚

D.最终日期由西向东越来越早

3.图中积雪厚度最大值出现在延吉,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低B.邻近冬季风源地

C.受地形影响D.有洋流流经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北极村北邻俄罗斯;属于黑龙江流域;由于其位于北极圈以外,故没有极昼极夜现象;其纬度比大连高,所以自转线速度小于大连。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总体上,东北地区纬度越高,位置越靠北,降雪最初日期越早,降雪最终日期越晚;纬度越低,位置越偏南,降雪最初日期越晚,降雪最终日期越早。

第3题,延吉不靠近海洋,受洋流影响小;位于东北地区东部,距离冬季风源地远;其纬度在东北地区中并不是最低的;其积雪厚度最大是因为受长白山地形的影响,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降雪量大。

答案 1.A 2.A 3.C

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正在被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

研究发现,方便面产业的快速发展已严重威胁到雨林中珍稀动物红猩猩的生存。

下图为东南亚地区油棕产业链示意图。

读图,回答4~5题。

4.依据资料推断(  )

A.油棕产业符合可持续发展中的公平性原则

B.延续“刀耕火种”式农业,能避免雨林生态恶化

C.热带雨林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效益

D.经济可持续与生态可持续相互矛盾,不可协调

5.油棕产业链中(  )

A.油棕种植业属小型自给自足农业

B.棕榈油榨取工业宜靠近原料产地

C.方便面生产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D.油棕产业链常形成综合性工业地域

解析 第4题,油棕产业发展破坏原有植被,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违背了公平性原则;“刀耕火种”这一粗放的生产方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极大;雨林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效益,应将雨林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起来。

第5题,油棕种植业属于热带种植园农业;棕榈油榨取工业原料比产品的运输量大很多,属于原料导向型工业,宜布局在原料产地;油棕产业链的生产环节较少,一般不会形成综合性工业地域。

答案 4.C 5.B

纳木错是西藏第二大湖泊。

某年8月某科研小组在纳木错进行了为期12天的湖陆风观测(观测点位置如图1),但仅在12日、13日获得连续观测资料。

图2为13日某时统计的风向随高度变化图。

据此完成6~7题。

6.影响该科研小组进行湖陆风观测的主要因素是(  )

A.交通不便B.地质灾害多发

C.天气多变D.牧业活动干扰

7.图2中风向随高度变化情况的大致时间可能是(  )

A.2:

00B.8:

00

C.14:

00D.17:

00

解析 第6题,纳木错地区地处青藏高原。

8月(夏季)青藏高原增温快,对流旺盛,天气多变,是影响湖陆风观测的主要因素。

选C。

第7题,读图2可知,观测点近地面风向为180°左右,为偏南风(对照图1可知)即由陆地吹向湖面。

据湖陆风的形成原理可知,夜晚陆地比湖面气温低,吹陆风,即观测点吹偏南风。

选A。

答案 6.C 7.A

坎儿井的原理是利用地形条件,通过人工地下暗渠,将水源引流至山麓涝坝(小型蓄水池)中,为干旱地区提供灌溉用水和生活用水。

近年来,我国吐鲁番盆地大量建设机电井导致坎儿井水量锐减。

下图示意吐鲁番盆地局部区域涝坝和机电井分布情况。

据此完成8~9题。

8.推断该地交通线路的大致走向为(  )

A.西北—东南走向B.东北—西南走向

C.环湖分布D.呈“之”字形爬升

9.坎儿井中的水可以四季常流,其主要原因是(  )

A.高山冰雪融水的补给

B.当地较为稳定的山地降水补给

C.灌区调蓄工程的建设

D.集水区的地下水较为稳定

10.图中水量减少最明显的涝坝是(  )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 第8题,干旱区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水资源丰富区,交通线必然沿人口、城市分布。

图示涝坝“为干旱地区提供灌溉用水和生活用水”,则涝坝所在地为人口主要分布区;据此可判断交通线走向为东北—西南。

第9题,“四季常流”说明有稳定的水源补给,而地下水补给具有稳定性,降水、高山冰雪融水都不具有全年稳定性,故D正确。

第10题,②处的机电井位于涝坝上游多个坎儿井汇水地带,随着机电井的大量抽水,会使位于其下游的②处涝坝中的水量明显减少。

答案 8.B 9.D 10.B

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风带为(  )

A.东南信风带B.中纬西风带

C.东北信风带D.极地东风带

12.图中所示沿海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海洋性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

C.地中海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

解析 第1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位于30°N~40°N的大陆西岸,盛行西南风,图中风带为中纬西风带。

第12题,该地位于30°N~40°N的大陆西岸,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为地中海气候。

答案 11.B 12.C

下图为内蒙古某旗及相关景观示意图,该地在距今1万至300万年期间为冰雪覆盖,景观处岩层基本上由花岗岩组成。

据此回答13~14题。

13.图中平顶山刃脊、角峰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

A.流水侵蚀B.冰川侵蚀

C.风力侵蚀D.冰川堆积

14.北大山石林是由平顶山地貌演变而成的,其演变(  )

A.受流水的化学侵蚀作用

B.反映北大山所受的断裂作用强于平顶山

C.由地震的崩塌作用造成

D.反映北大山地势和纬度高,更易被侵蚀

解析 第13题,刃脊、角峰地貌是冰川侵蚀地貌,B对。

第14题,图示石林主要是外力侵蚀形成,外力侵蚀作用在地势高处表现的更明显,在低洼处表现为沉积作用,所以石林地貌反映北大山地势和纬度较高,更易被侵蚀,D对。

答案 13.B 14.D

下图分别示意1995年、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迁移。

据此完成15~17题。

15.1995年美国本土人口净流入的地区是(  )

A.东北部B.南部

C.中西部D.西部

16.与1995年相比,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  )

A.数量减少B.向中西部大量回流

C.迁移规模变小D.净流入的地区减少

17.影响美国本土人口迁移变化的主导因素可能是(  )

A.经济B.交通

C.文化D.教育

解析 通过1995年、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迁移的时空变化,旨在考查人口迁移的相关内容,如人口迁移的流向、变化、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难度较低,结合图例(人口迁移的方向及数量),对比分析即可。

答案 15.B 16.C 17.A

图A为巴西兰索瓦玛朗汉斯国家公园每年雨季出现的“白沙碧水”奇观(照片是面向北方拍摄的被白色沙丘围绕的淡水湖泊群),此地位于该国东北部的某河河口附近。

图B是该地区降水资料图。

读图,回答18~19题。

18.观赏图中所示景观的最佳时间是(  )

A.12、1月B.3、4月

C.7、8月D.10、11月

19.河口附近的白沙受定向风吹拂形成新月形沙丘,该风是(  )

A.东南风B.西南风

C.东北风D.西北风

解析 第18题,从材料中可知,该景观出现在雨季,结合该地的降水资料图可知,3、4月降水多,所以3、4月份是观赏图示景观的最佳时间。

第19题,根据“沙丘的迎风坡缓,背风坡陡”的规律,并结合图中沙丘形态东北部缓、西南部陡判断,该地的定向风为东北风。

答案 18.B 19.C

我国某地的树冠走廊,架设在树干的上半部分,垂直高度近40米。

读图完成20~21题。

20.世界上该植被类型的最大集中分布区是(  )

A.北美地区B.西欧地区

C.南美洲D.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

21.图示植被类型在我国的分布区(  )

A.全年高温多雨B.降水量大,集中在6月

C.气温日较差小D.盛产天然橡胶、水稻

解析 第20题,由图中茂密的森林和材料中植被高40米以上的信息,可知该地植被为热带雨林,其最大分布区为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地区,C正确。

第21题,图示植被类型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热带季风气候区。

热带季风气候区纬度低,热量丰富;一年分为旱雨两季,雨季为5月至10月,旱季为11月至次年4月,A、B错误;纬度较低,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较大,C错误;盛产热带经济作物天然橡胶,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D正确。

答案 20.C 21.D

二、综合题

22.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联系之路,而丝绸之路中亚段却又是艰辛之路。

我国与中亚诸国决定共同打造新丝绸之路经济带。

中亚矿产资源丰富,盛产棉花等农产品,但制造业相对落后。

新疆喀什与珠江三角洲和中亚诸国合作,实施“东联西进”战略,提升经济合作层次。

(1)说明中亚段不利于古代商旅通行的自然原因。

(2)简述新建中吉乌铁路对我国与中亚诸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3)结合所学,尝试提出喀什“东联”和“西进”应分别采取的主要措施。

解析 第

(1)题,中亚地处内陆植被稀少,多沙漠戈壁、气候条件恶劣,因而不利通行。

(2)题,从促进资源开发、提高运营速度、加强区域交流的角度分析。

第(3)题,从题干可知东联主要是加强和珠江三角洲的联系,应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出台优惠政策、发挥劳动力优势承接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西进主要是加强和中亚各国的联系,中亚资源丰富,因而要进口原料,发展加工工业,出口产品,促进经济发展。

答案 

(1)夏季温差大(中午炎热、夜晚寒冷);冬季寒冷;多大风、沙尘、暴雪天气;气候干旱、水源(径流)少;植被稀少;沙漠或戈壁广布;穿越山地。

(2)缩短了新疆(南部)与中亚(南部)铁路运输的距离,降低了运输成本;增强了我国与中亚相互间经济(交通)联系的便捷性(提高了运力);促进资源开发、商业贸易,吸引更多的地区参与经济合作,实现区域间资源、劳动力优势与资金、技术优势的互补;增加就业机会。

(3)“东联”:

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劳动力素质;实行政策优惠;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西进”:

进口中亚原材料;发展加工业;出口工业产品。

23.阅读下面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红色荒漠”是指在我国南方湿润红土地区的土地荒漠化。

这些地区地形以丘陵及山区为主,植被覆盖率在30%以下。

材料二 下面是“红色荒漠”形成结构示意图。

(1)完成“红色荒漠”结构示意图。

上图中字母表示水土流失、人口增加、滥伐森林、高温多雨等条件,请写出各个字母所代表的含义。

A,B,C,D。

(2)“红色沙漠”主要发生在丘陵地区,它的形成造成不利影响有哪些?

(3)我国北方的荒漠化主要发生在地区。

简要说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土地荒漠化防治的不同措施。

解析 第

(1)题,根据图表内容,结合南方丘陵地区情况正确分析得出结论。

(2)题,根据中国区域地理知识可以判断,“红色荒漠”发生在东南丘陵地区,它的形成对地理环境和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有影响,主要是表层土壤流失,对地形的影响,使下游湖泊河道淤积,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减产等。

第(3)题,我国北方的荒漠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南北方地理环境有所差异,荒漠化的形成原因不同,防治措施也会不同,结合课本知识正确作答即可。

答案 

(1)人口增加 高温多雨 滥伐森林 水土流失

(2)东南 表层土壤流失,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减产;当地地表变得崎岖不平;下游易淤积河道和湖泊。

(3)干旱和半干旱 北方:

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牧,防止过度放牧,合理利用水资源等;南方:

控制人口增长,积极调整农村生活用能结构,发展立体农业,退耕还林还草等。

24.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图1为黄河三角洲略图。

传统盐碱化治理措施是在地表开挖明渠,引水漫灌,以降低土壤盐碱含量。

2000年以来,该地区引进暗管排盐碱技术,即在土壤中铺设渗水管收集盐碱水,再通过排水管将盐碱水排出。

目前,这一技术已成为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治理的有效措施。

图2为暗管排盐碱示意图。

图1

图2

(1)21世纪黄河三角洲河道未发生摆动,说明主要原因。

(2)从水循环角度,说明黄河三角洲土壤盐碱化的成因。

(3)简述利用暗管排盐碱技术的主要优点。

(4)有专家认为,与商品谷物农业相比,该地更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你认为专家提出该观点的理由有哪些?

解析 第

(1)题,中上游地区来水来沙减少是21世纪黄河三角洲河道未发生摆动的主要原因。

需从生态建设、水利工程对黄河含沙量的影响、沿线工农业用水增加、来水减少和河道整治等角度分析。

(2)题,从“黄河三角洲略图”中,可获取该地区“地下水埋藏浅、地势低平、临海”等信息。

可结合水循环的过程,从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地下水位、海水倒灌)、蒸发等环节入手,与从图中获取的信息对应起来,说明黄河三角洲土壤盐碱化的成因。

第(3)题,结合上题盐碱化的成因,对照“暗管排盐碱示意图”,可以看出暗管排盐碱技术在节水、节地、排盐碱速度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第(4)题,结合黄河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盐碱化的自然特征及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的市场优势、经济效益方面分析即可。

答案 

(1)中上游生态环境改善,水土流失减轻;水土保持工程发挥效益,入河泥沙减少;流域内工农业用水量增加,河口径流减少;河道疏浚,加固堤岸,河水不易泛滥。

(2)地势低平,径流缓慢;海水倒灌;地下水位高;蒸发量较大。

(3)节约用水;节约用地;降低地下水位;排盐碱快。

(4)灌溉水源紧张,可缓解水资源压力;土壤盐碱化较重,相对适宜牧草生长;畜牧产品市场大,牧业经济效益高。

2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甘蔗为喜温、喜湿、喜光作物。

巴西圣保罗州甘蔗糖分含量高,且气候生长期长,甘蔗产量高,占全国总产量的近六成。

巴西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年有两次甘蔗收获期和加工期的国家。

下面左图为巴西甘蔗种植业分布图,右图为圣保罗气候资料统计图。

材料二 巴西石油资源短缺,所产甘蔗50%~60%用于生产乙醇汽油,其他用于蔗糖生产。

圣保罗州有数百家制糖厂,布局分散。

下图为圣保罗州制糖厂生产流程图。

(1)圣保罗州有利于甘蔗生长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圣保罗州发展甘蔗制糖业的优势区位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圣保罗州制糖厂生产流程的意义。

解析 第

(1)题,圣保罗州是热带草原气候,可从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分析该地有利于甘蔗生长的气候条件。

(2)题,可从原料、劳动力、市场、交通等方面分析。

第(3)题,可从有利于缓解能源紧张局面、增加收益、促进劳动力就业等方面分析。

答案 

(1)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湿季高温多雨,有利于甘蔗的生长发育;干季雨量少,光照强,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甘蔗糖分的积累;受低温、冻害影响小

(2)位于甘蔗种植区(靠近原料地),甘蔗产量大、质量高,原料丰富;人口和城市密集,劳动力丰富;靠近国内市场;临近港口,海运便利,便于开拓国际市场

(3)缓解巴西能源紧张的局面;可以延长产业链条,增加附加值,提高收益;充分利用资源(资源的综合利用),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充分利用废弃物,减少环境污染;同时又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和二氧化碳的排放;促进劳动力就业,增加收入。

(任答四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