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成功.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46153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79.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试成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考试成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考试成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考试成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考试成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试成功.docx

《考试成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试成功.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试成功.docx

考试成功

1, 教育(广义):

凡是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狭义):

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的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 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3, 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

4, 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多选)

5, 六艺教育:

礼,乐,射,御,书,数。

(官学体系)

6, 儒家经典:

《四书》、《五经》提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7, 罗马帝国灭忙之后,学习的内容主要是神学和七艺。

8,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a,阶级性b,道统性c,专制性d,刻板性e,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9, 近代教育的特征?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的立法,以法治教。

10,教育学是一门教育现象,教育的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11, 孔子(中国第一个专业化教师)主张“有数无类”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

12, 孔子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是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

13 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

启发诱导。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14第一部教育学专注《学记》。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提出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

在教学方面,《学记》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开而弗达”。

主张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学不躐等”

15, 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认为教育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

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的全面发展的教育。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受到人文主义精神影响的捷克教育家

17, 法国卢梭《爱弥尔》对自然性强调到了使之与现代文明对立的程度。

18,   康德“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教育的任务根本在于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使人人都成为自身,成为本来的自我,都得到自我完善。

19,  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着的首要职责在于塑造完美富有个人特征的人。

20,   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著名的“白板说“主张取消封建等级教育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又主张绅士教育,认为绅士教育是最重要的,主张绅士教育应在家实施。

21规范学科以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为标志。

22,      美国杜威和他的《民本主义与教育》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强调儿童中兴,学生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23,   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教授,昨早始于康德,与1776年在德国的柯尼斯堡大学的哲学讲座中讲授教育学。

24,   影响最大,最明确地构建教育学体系的事赫尔巴特,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可以说是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传统教学思想)

25,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也是成长。

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围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组织教学,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

26,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多选)

27,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所做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讲演,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宪章”,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

28, 信息技术是人类现代文明和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29,学校文化的特征?

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

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4),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

30, 校园文化按照不同层次和标准:

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组织和文化,学校职工亚文化,以及课程亚文化和活动亚文化等。

31,  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32,   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提别是指个体的身心提点向积极地方面变化的过程。

33,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1),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

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

34,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

1),内法论2),外铄论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35,内法论这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身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孟子为代表。

36, 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是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

第二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

第三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

37 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成熟的时期,人的社会化在青年期也基本完成。

38, 教育目的(广义):

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狭义):

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39,   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思是通过发挥以下作用实现的?

1),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

2),教育目的的激励作用。

3),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

40,《决定》提出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41,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坚持两个统一)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体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2,    对中小学生身份的定位是从三个层次进行:

第一个层次,中小学生是国家公民。

第二层次。

中小学生是国家和社会未成年的公民。

第三层次,中小学生是接受教育的未成年的公民。

43,未成年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

1),人生权。

2),受教育权。

44, 课程(狭义):

特指某一门学科。

(广义):

是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

45,   课程的分类?

(必考)1),制定者管理制度: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2),以课程任务为依据:

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3),从课程功能的角度:

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

4),从教育的组织核心:

学科中心课程,小学课程,初中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

46,  1999年召开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作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规定:

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47,  国家课程是一级课程。

地方课程,就是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编订的课程,是二级课程。

学校课程是三级课程。

48, 社会,知识和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49, 以目的和目标的概括性程度为准则,可以依次区分为四种不同的目标:

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50, 课程目标的依据?

1),对学生的研究。

1),对社会的研究。

3),对学科的研究。

51,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是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

52, 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具备三个基本特征:

1),强制性。

2),普遍性。

3),基础性。

53,教学大纲又称学科课程标准。

54,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

其中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题部分。

55,  课程表的安排应遵循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

2),迁移性原则。

3),生理适宜原则。

56,   针对20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是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

57,  背景、输入、过程、成果(CIPP)评价模式四个步骤:

1),背景评价。

2),输入评价。

3),过程评价。

4),成果评价,即要测量、解释和评判课程计划的成绩。

58,教学,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59,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过程。

60, 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试图从心理学的“痛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

61,  教学过程包括教师教与学生学着两个既有区别又相互依存的有机统一的活动。

其内部发展动力是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同学生完成这些任务的需要、实际水平之间的矛盾。

62,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由赫尔巴特率先明确提出的观点。

63,   领会知识,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64,   检查知识,教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发现学习上的问题,学生调节自己的学习方式,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65,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66, 近代在教学理论中,逐步形成了直观性、系统性、巩固性、可接受性、教育性等传统的基本原则。

67,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68,直观教具课分两类:

一是实物直观,包括各种实物、标本、实验、参观;二是模象直观,包括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录像带、电视机和电影片等。

69, 苏格拉底在教学中重视启发,善于用启发式来激发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正确答案,即著名的“产婆术”。

70, 学生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71,   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3),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72,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体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73, 《学记》要求“学步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如果学生不按一定顺序,杂乱无章地进行,学生就会陷入紊乱而没有收获。

74, 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3),由浅入深,有易到难,由简到繁。

75,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别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76, 孔子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提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以发挥他们的各自专长。

宋代朱熹把孔子这一经验为“孔子施教,各因其材”。

77,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2),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78,   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和实验法等。

讲授法事所有方法里最基本的方法。

79,  教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80,  谈话法,也叫问答法。

81,    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是:

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2),问题要明确,引起思维兴奋。

3),要善于启发诱导。

4),要做好归纳、小结,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科学化,并注意纠正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帮助他们准确地掌握知识。

82,   讨论法优点:

在于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促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

83,    讨论法的基本要求:

1),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

2),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诱导。

3),做好讨论小结。

84, 演示法,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知道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85, 演示法的基本要求:

1),做好演示前的准备。

2),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主动、积极、自觉地投入观察与思考。

3),通过演示,使所有学生都能清楚、准确感知演示对象。

并引导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

86,练习法,学生在教室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87, 练习法的基本要求是:

1),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与要求,掌握练习的原理与方法。

2),精选练习材料,适当分配分量、次数和时间,练习的方式要多样性,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3),严格要求。

88,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

89,实验法的基本要求:

1),明确目的,精选内容,制定详细的试验计划,提出具体操作步骤和实验要求。

2),重视语言指导,重视教师示范的作用。

3),要求学生独立操作,要求所有学生都亲自操作;及时检查结果,要求学生按照规定写出实验报告。

90, 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和做好其他环节的先决条件。

备课的内容包括:

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91, 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

92上课是教学工作诸环节中的中心环节。

即使背课质量的检查,又对后序环节有重要影响。

93,课的类型根据教学任务可分:

传授新知识(新授课),巩固新知识课(巩固课),培养技能技巧课(技能课),检查知识课(检查课)。

根据所完成任务的类型数,可分:

单一课和综合课。

根据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可分:

教授课、演示课(演示实验或放映幻灯、录像)、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

(重点)

94,            课的结构,是指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

(重点)

95,            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

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

96,            讲授新教材是课堂中最核心的内容。

97,            课外辅导是上课必要的补充。

98,            评价是根据测验分数、观察和报告对被测验者行为、作业的优缺点或价值作出判断。

99,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100,         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分组教学和道尔顿制。

101,         个别教学最显著的优点是在于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缺点是规模小。

102,         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

特点(五固定)时间,地点,老师,学生,教学内容。

103,         1632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总结前人和自己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出版《大教学论》。

提出班级授课制。

104,         我国最早采用的班级授课制的事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

1902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后,班级授课制在全国广泛推行。

105,         班级授课制缺点:

1),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的情况。

2),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3),不利于学生发展主体性。

106,         设计教学法是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室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知识和能力。

107,         道尔顿制是指教室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制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老师辅导。

108,         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

1),综合性。

2),可操作性。

3),灵活性。

109,         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提供学习内容是教学策略的核心内容。

110,         形式型策略是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

111,         方法策略是以教学方法和技术为中心的策略。

112,         综合型策略不是按教学过程的弄个构成因素为中心,而是直接从教学目标、任务出发,综合展开的教学策略。

113,         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教育。

2),思想教育。

3),道德教育。

4),心理健康教育。

114,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分三个方面,即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择业辅导。

115,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是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

是促进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的统一过程。

116,         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

117,         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品德感情、锻炼品德意志和培养品德行为习惯。

118,         我国德育的途径主要有:

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共青团活动,班主任工作等。

119,         运用奖励和处分注意问题:

1),公平、正确、合理合情。

2),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

3),注意宣传与教育。

120,         认知模式,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它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

121,         所谓道德两难,指的是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两者不可兼得的情景或问题。

122,         70年代,英国学校德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所创。

123,         社会模仿模式主要是美国的班杜拉创立的。

124,         中国采用班级组织形式,最早的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馆。

125,         平行管理,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区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模式。

起源于教育家马卡连柯的“平行影响”的教育思想。

126,         班级实施平行管理注意的问题:

1),要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功能,使班集体真正成为教育的力量。

2),要通过转化个别学生,促进班集体的管理与发展。

3),要实施对班集体与个别学生双管齐下、互相渗透的管理。

127,         目标管理,理论核心是将传统的他控式的管理方式转变为强调自我。

自控的管理方式。

判断

1, 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变革不起决定作用。

2,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3, 把终身教育等同于职业教育或成人教育是不正确的,终身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和教育形式中。

4, 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5, 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的发展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6, 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推动个体身心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7, 叫用户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

8,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9, 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师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到达的教学结果标准。

(难理解)

10,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

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11,            教授新教材是一堂课中最核心的内容。

12,            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提供学习内容是教学策略的核心内容。

13,            形式型策略是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

14,            方法型策略是以教学方法和技术为中心的策略。

15,            综合型策略不是按照教学过程的弄个构成因素为中心,而是直接从教学目标、任务出发、综合展开的教学策略。

16,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17,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没有社会交往,就没有社会道德。

简答

一、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估计交流。

二、古代学校教育基本特征?

1,阶级性。

2,道统性。

3,专制性。

4,刻板性。

5,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三、近代教育特征?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共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法。

四、现代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现在教育的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五、教育对经济制度的影响?

(08年考过)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谬论力量。

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六、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不重要)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和手段。

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七、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2,人力资本理论。

八、科学对教育的作用表现?

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九、简述传统教育与现在教育的区别?

1,传统的学校教育是“金字塔形”的等级制教育,网络教育却是“平等的”开放式教育。

2,传统学校教育的优劣标准所依据的是掌握在他人手中的“筛选制度”,而网络教育所依据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兴趣选择”3,传统学校教育较严格意义上的“年龄段教育”,而网络教育是“跨年龄段教育”,或者是“无年龄段教育”。

4,传统学校教育存在着时空限制,而网络教育是跨时空的教育。

十、学生文化的特征?

1,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

2,学生文化具有非正式性。

3,学生文化具有多样性。

4,学生文化具有互补性。

十一、     高等教育个体发展任务?

学校要注意提高学生自我调节生活和心理状态的能力。

要解决认识问题和价值问题,这是高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特殊任务。

十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