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庭院文化doc.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45165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 庭院文化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论文 庭院文化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论文 庭院文化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论文 庭院文化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论文 庭院文化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文 庭院文化doc.docx

《论文 庭院文化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 庭院文化doc.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文 庭院文化doc.docx

论文庭院文化doc

民国时期山西汾阳的庭院文化

历史系2009级杨凯

指导教师:

刑静杰

[摘要]民国时期是一个破旧立新的改革时期,也是一个历史积淀的传承时期,但山西汾阳的庭院文化并没有因时代的变革而发生大的变化,而是继承了封建时代的形制特征。

风水在此地的庭院中被广泛利用,这种堪舆思想在被建筑化的同时也体现出与主流思想的相互交融性。

在建筑风格上,则把儒家伦理、等级和尊卑思想作为本体物质加于庭院中,使庭院成为一种封建文化的符号。

这种符号在体现封建文化意涵时,突出了封建家族伦理观念、天人合一观念,以及自身的精神寄托和心理慰藉,为我们了解民国时期山西汾阳的社会风尚、政治制度和经济状况提供了丰富的参照实物,也为探究此地的传统文化提供了真实可靠的历史依据。

[关键词]风水;建筑;文化意涵

有道是“三千年中华文明看陕西,五千年中华文明看山西”。

山西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古老的三晋大地上,一批极具鲜明特色的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与其悠久的文明历史相映成辉。

汾阳古称汾州,明清到民国时期,是沟通山陕地区贸易的重要商品集散地。

又因为汾阳人善于经商,在晋商中独树一帜,壁光发、三义合、永义德这些票号曾经在商海显赫一时,但是“水流千里,终入江海,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汾商发迹后,大都回汾置地建业、营造住宅,留下了很多令后人景仰的庭院。

这些庭院虽已陈旧,但其蕴含着的庭院文化值得我们去挖掘、去探讨。

汾阳庭院是地域文化的承载体。

汾阳常见的是合院形式,这也是北京民居的重要形式。

如果说北京作为政治中心,它的四合院更多体现出一种官宦住宅的文化品味的话,那么,这里的庭院可以说是一种儒商住宅文化的代表。

商业文化的融入,对庭院的建筑形态产生了巨大影响,形成了汾阳庭院独特的建筑风格。

一、庭院的风水

风水是一门关于环境的文学。

它的核心内容是人们对居住环境进行选择和处理的一种学问。

它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又有一定的玄学迷信色彩。

早在商代,风水就被用于卜宅、相宅活动中。

易象风水学认为“人秉承天地之气为生,天宅者,乃是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

人因宅而立,宅因人得存,人宅相扶,感通天地。

”①风水施加于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对于基址的选择,即追求一种能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得到满足的地理条件;第二,是对居处的布置形态的处理,包括对自然环境的利用与改善,房屋的朝向、位置、高低、大小、出入口、道路、供排水安全等;第三,添加某种符号,以满足人们避凶就吉的心理需求。

②由此可见,民居与风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先辈们在居住观念上非常重视挑风水,他们认为风水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住宅的好坏。

“趋吉避凶”是风水中人们应当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

中国传统文化中把有利于人生存发展和身心健康的看作“吉”,把有害于人生存发展和身心健康看作“凶”。

利用风水学就是要“逢凶化吉”,要求人们创造有利条件,把不利条件与有害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1、择址

山西商人受风水观念的影响,建豪宅自然要挑“风水宝地”,也就是要先择址。

择址的基本原则是“负阴抱阳”和“背山面水”。

在汾阳的平川区,“负阴抱阳”的基本原则并不一定要有山有水,只要形成背靠依托,面临全局和整体处于“前低后高”的格局就基本达到了要求。

“背山面水”则意在:

背山可防风,尤其是在冬天可抵御西北风的严寒;在夏天又可遮挡炎炎的日头,住宅相对冬暖夏凉。

“面水”不仅为居家用水提供方便,还可以净化人的心灵,又可开阔胸。

③此外,民间有“两不择”直说,即“刀把院”不择;“轿杆院”不择。

“刀把院”是指在院址的南侧是东西走向的巷道,宅院的大门又必须开在巷道的尽头。

这样,巷道如同刀把,宅院如同刀刃,而正房正处在刀刃的位置上,。

这样的宅院被认为是“凶宅”,故而不择。

“轿杆院”是指在院址的东西两侧都有交通要道,而这两条道路和宅院组合起来就像轿杆和轿子,这样的院子被认为是不聚财的,宅主会觉得院子是抬着走的,不踏实。

2、安门

门是建筑的门脸,也是建筑的入口关。

“宅以门户为冠带”是一句古老的俗语,大院的门文化尤其丰富。

《相宅经篆》里有这样一句话:

“宅之凶吉在大门,宅之守气于门,犹人之守气于口也,故大门名曰气口。

”⑤汾阳的院落朝南时,有意把门稍稍偏向东方,通常开在东南角上,根据风水学上讲:

东南,五行中为风位,门开在此,意味着进出顺利,对宅主吉利。

民间称此为“抢阳”,称这样可使阳光尽早照在门窗,表达了人对大自然的主动性。

此外,在汾阳,历来有高门出贵子的说法,一为福荫子孙;二为显示宅主人宏大的气魄。

宅门建的富丽堂皇,厚实高大。

例如汾阳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冀村镇东社村蔚家宅院和三泉镇段家庄牌坊院。

这两座宅院都建于民国年间,两座宅院的院门均高大宏伟,记录着宅主人的风华往昔。

门的营建也非常讲究,在季节上俗有“春不安东门,夏不安南门,秋不安西门,冬不安北门”之说,在具体时间上还要根据黄历确定宜于营建门的黄道吉日,民间俗称之为“偷修日”,另外,还要讲究门的尺寸,门的尺寸大小依宅第的大小而确定,院大门可大,院小则门可小。

门的高度应低于主房。

3、上梁

上梁是盖房起屋最重要、最关键的一项工序,因此人们对此十分重视。

上梁时要举行极为庄严的上梁仪式。

上梁仪式一般在中午举行。

届时,将事先准备好的八卦图、红筷子、木刻宝剑等吉祥物挂于中梁,并在对称的柱子上贴上红对联,红对联的内容一般为“竖柱喜逢黄道日,上梁正遇紫微星”,门对面的墙上贴:

“上梁大吉”。

中午十二点,木工师傅将大梁放稳后,宅主人烧纸焚香,祈祷神灵保佑工程顺利进行。

阴阳先生会在祭祀过程中诵“上梁歌”。

上梁歌的内容描述上梁的全过程,同时也表达宅主人祈求盖好房屋、万事如意的良好祝愿。

祭祀完后,宅主人要把“镇宅酒”洒向四方。

上梁时,东梁头要比西梁头高,意为东青龙要压住西白虎。

4、暖房

新的宅院落成以后,按照当地人的习俗,都要进行暖房仪式。

暖房是新院落成的庆祝活动,也是为了驱邪避恶。

暖房要挑选黄道吉日。

暖房这一天亲朋好友也会一起来庆祝,并且会携带富有吉祥寓意的礼品,一般为红筷子、红辣椒、暖瓶等。

暖房开始后,宅主将贡品摆放好几案,并且把亲朋好友送来的礼品也一并摆上,“瓶、案、筷、辣”取其谐音为“平安快乐”之意。

另外,祖宗牌位、香炉供器也要按顺序摆放在几案上。

到中午十二点时,要放鞭炮,一来为驱邪;二来为新房添喜庆。

宅主率宅里男女老幼跪拜于案前,祈祷家宅兴旺、居之安康。

亲友们也有赠贺词者,贺词会被张挂于屋内。

仪式结束后,宅主人大宴亲朋,觥筹交错,尽兴而散。

房屋“暖”后,就可以居住了,但是刚结婚的新人的“喜房”依然是不能住的,要等宅里的长者住一段时间才行,因为万一有什么克冲,与新人们不好。

长者年长,经历的事多,宁愿自己承受也不愿应在晚辈身上。

二、庭院的建筑

1、院室结构

汾阳院落一般有三合院、四合院。

四合院是较富裕人家的住宅形式,以高檐出厦的大房为主,附带耳房、左右厢房、卜房、街门、院门。

主房座北朝南,为“一院之主”,供长者居住;厢房分列于干道的左右两侧,即东西两面,按左上右下的顺序归长子、次子居住;仆房一般坐南朝北,与主房相对,供仆役居住。

三合院只有主房、左右厢房、照壁、街门等主体建筑。

分布形式与四合院大同小异。

堂屋是招待亲友、祭祀祖先的地方,进门后迎面挂一副象征福禄寿的三星图或是象征大富大贵的牡丹图;画下面是一张八仙桌,仙桌上一般有两只彩釉古董花瓶作装饰;八仙桌两侧分列两把太师椅,为老爷、太太的座位;八仙桌与门的一段距离的左右两侧各放两把椅子,为客人的座位。

有客人来时,主客分别按顺序入座,如果到访者是官衔高的或是族里年长的人,主人要把座位让出,自己居于客位。

堂屋的东西两侧一般为卧房,有尊卑之分,东侧为尊,供正室居住;西侧为卑,供侧室居住。

两侧的卧房布局大体相同:

由堂屋进入后,面朝堂屋处设置一扇大屏风,屏后有炕头、梳妆镜等卧房用品。

厢房布局与之大体相同,陈设用具和空间大小上不及正房。

整洁的院室是汾阳人住宅的一大特点。

民国时期汾阳依然是“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妇女每日早起洒水扫院、擦抹家俱;男人在日落而息后把农具用柴草拾掇干净,放于固定位置,反对乱丢乱放。

畜圈隔三岔五地用黄土垫一次,既攒肥又卫生。

柴草捆扎好放于柴草房。

不仅室外收拾得井井有条,室内也要摆放得整整齐齐,擦拭得一尘不染。

装饰用的花瓶、穿衣镜、梳妆盒都摆放在显眼的位置,锅台、锅盖、缸碗盆罐锃光瓦亮。

在逢年过节的时候,还要进行里里外外的大扫尘。

2、木悬雕和砖雕

雕刻是汾阳庭院建筑的一个特点。

山西民居的佼佼者乔家大院或是平遥的老票号,都是深宅大户,家底丰厚,盖房子讲究是很自然的,而汾阳的一些无名小村的民居竟然也让人过目难忘。

虽然房子有些破旧,但是门窗上都有非常精美的木饰。

同样表达了普通民众的吉祥信仰。

即所谓“建筑必有图,有图必有意,有意比吉祥。

”①比如汾阳冀村镇东社村蔚家宅院,蔚官年住宅有两绝,一为木悬雕;二为砖雕。

一件件都构思巧妙、工艺精湛、堪称一流。

蔚氏廊檐式门楼上,正中雕像为“五子登科”。

大客厅居南,共七间,檐下描金彩绘,中间雀替(安置在梁与柱交点的角落,具有稳定和装饰的功能。

)部位的木悬雕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完全可以想象得出汾阳商人搏击商海的豪迈气概,以人寿为中心主题,正是蔚光年老先生颐养天年的梦想。

东西下厢房,雀替部位的木悬雕有莲花、葵花、菊花、葡萄以及“凤戏牡丹”;正房居北,共七间,檐下六柱,前梁都描金彩绘,中间雀替部位的木悬雕为果实累累的葡萄架,八只长尾松鼠或攀援或戏耍,姿态各异,此喂“松树闹葡萄”;正中有一雕像,为“麒麟送子”;两侧雀替部位的木悬雕内容为“牛郎织女天仙配”。

从织女下凡到鹊桥相会共12幅,每间6幅,东为前半部分,西为后半部分,其余雀替的木悬雕为古董器具,如笔筒、棋盘、书帙、花瓶等。

“松鼠闹葡萄”有生意兴隆,多子多福之说;“麒麟送子”表达了汾阳商人希望子孙千秋万代的美好祈盼;而“牛郎织女天河配”则表现了汾阳商人对家庭的幸福美满的渴望和向往。

蔚家大院的木悬雕艺术大气豪放,令人叹为观止,而蔚宅的砖雕艺术,则朴拙中透出凝重。

客厅和下厢房门上有58个形态各异的百寿图篆字。

还有寓意大富大贵的凤戏牡丹、四狮护栏(事事如意)另外,和合二仙的雕刻,对当时在外经商的汾阳商人有着特殊的意义。

史书载:

“宋朝时,杭城以腊月祀万回哥哥,其像蓬头笑面,身穿绿衣,左手擎鼓,右手执棒,云是:

“和合之神”,祀之可使人在万里之外亦能回来,故曰“万回”。

和合之神后来分为二神,称“和合二仙”,一持莲花,一捧圆和,取和睦同心、生意顺利之意。

将传说中的和合之神雕刻于门庭,可谓一举两得。

尊迎“万回”之神,恰恰说明汾商旅外经商的不易和家人对频繁远足他乡亲人的祈盼之情。

3、土炕和炕围画

土炕是休息睡觉的地方,北方历史上一般不用木床,而是用土坯砌成或砖垒成土炕,即所谓“家暖一盘炕”。

炕内部用砖或土坯砌成纵横相通的通道,经过墙内通道直至房顶,为排烟气口,一头连接炕头的灶火是热源,做饭时,把柴禾放进灶口,热量通过通道使全炕发热。

全家盘腿坐在炕上围着炕桌吃饭,或是全家坐在炕上闲话,有客来时让客人脱鞋上炕,围着炕桌抽烟喝茶,就是近代山西的一幅农家生活画面。

炕对于北方人有一种特殊的意义,虽然现在炕已被慢慢取代,但是家里有老人的还是要做土炕。

老人睡惯了冬暖夏凉的土炕,不睡在炕上睡不着。

与炕相联的是炕三面靠墙的墙面上,从炕面起往上一米,用油漆彩画了各种图案,图像装饰,就是有名的“炕围画”,炕围画在内容上反应了近代农民的精神生活,有历史故事和传说,如“孔融让梨”、“孟母三迁”、“二十四孝图”,还有“锦上添花”、“连年有余”、“四喜齐来”等,包含着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庭成员的教育意义。

三、庭院文化的意涵

庭院文化既有物化形态的表现形式,又有着深刻的精神内涵。

封建制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其文化影响在汾阳庭院中根深蒂固,中国古代居于主流地位的儒家文化思想在汾阳庭院中随处可见。

伦理、尊卑、等级等一些封建因子在人们起屋盖房时被很好地体现出来,充分满足了人们精神世界的需求。

1、家族伦理观念

血缘是人类居住中最早、最自然的纽带。

它将人们对群体情感的天然要求纳入了血缘纽带之中加以强化。

直到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和“礼”的思想,从此“仁”和“礼”的思想成为稳定社会结构关系、促进群体凝聚、避免人际冲突的基础,正如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奉本》中所述“礼者,继天地,体阴阳而慎主客,序尊卑贵贱大小之位,而差内外远近新旧之级者也。

”①儒家认为礼就是秩序与和谐。

其核心是等级关系和宗法制度。

人与人、群体与群体都存在着等级的人伦关系。

在古代社会长期发展中,礼成了“以血缘为纽带,以等级分配为核心,以伦理道德为本位的思想体系和制度。

”汾商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们的言行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儒学的约束和支配。

这种伦理规范深深渗入了他们的生活领域,影响到其住宅布置原则。

汾阳四合院以面南为尊,东西次之,面北最为低卑。

因此合院正房为长辈居住,晚辈住厢房,具有“兄东弟西”之别。

最后作为配套建筑的各个院落,也都因地制宜,时刻体现着等级的差别。

昭穆制和男尊女卑也是汾阳庭院中所体现出的宗法伦理思想。

昭穆制是古代的宗法制度。

建宗庙时,始祖居庙中,以父子交替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

昭穆可以区别父子、远近、长幼、亲疏。

《礼记·祭统》:

“夫祭有昭穆。

昭穆者,所以别父子、远近、亲疏、长幼之序而无乱也。

”①这种习俗之表现就是此地的民居即是东厢房的屋檐大于西厢房的,东厢房高于西厢房,在尺度上只是略大几分,在观感上微小的尺度变化并没有破坏建筑的对称,但在内涵上,它满足了人们心理上的追求。

这种体现昭穆制的建筑方法不仅被应用于单座宅院而且也影响到相邻的两个院落。

东西坡屋顶背靠背地相连,一般来说东西院落西厢房的屋脊略低于西面院落的东厢房,相邻院落按此规律排列处理,构成一高一低屋脊反复变化的有韵律的街区。

这种方法也使邻里之间取得心理上的平衡,有一种平等相处的含义。

男尊女卑观念在庭院的建筑中也不无体现。

如小姐的绣楼通常修筑得低矮狭小,虽说精致小巧,却也有旧时不许女子出人头地之寓意;束缚女性的三纲五常在大院建筑中也得到体现,“惟女子与小人难养”的旧观念深深地刻在庭院建筑中。

绣楼多缩进几尺,以限制闺阁中人的视线,从建筑上阻断她们左顾右盼,从而禁锢她们的思想。

2“天人合一”观念

中国先民古代很早就认识到了人与自然是一种不可分割的整体,西汉的董仲舒明确指出:

“以类合一,天人一也”,儒家思想一向对天地敬若神明。

“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就是基于这种认识的概况和总结。

可以说传统建筑理论之一的风水学就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天人合一”是中国各代哲学的最重要的基本观念,这里的“天”是无所不包含的自然,是客体;“人”是天地共生的人,是主体,“天人合一”的主体融入客体,形成二者的根本统一。

李约瑟曾经说过:

“中国的建筑、总是与自然协调,而不反对自然”这种说法准确的道出了“天人合一”这种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审美精粹意境,②“天人合一”这一哲学审美观念几乎贯穿中国哲学乃至整个中国文化发展始终,追求“天人合一”成为我们先辈营建住宅的一种自觉意识和一种理想境界。

汾商多重儒学,因此儒学中“天人合一”的思想深刻地影响着居所,汾阳虽属平川区,但是周边也有山的阻隔,形成自然封闭的状态,因此千百年来形成特有的文化观念,这里的人们崇祖敬天,遵从风水禁忌,凡有建筑营建活动,人们首先要向阴阳先生求卦,以确保家宅平安,诸事顺利,从本质上说这种“堪舆”思想的主脉就是“天人合一”意识。

同中国古代数千年文明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有着根本的一致性。

《乐记》称: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

”①儒家“天人合一”观,最重人伦教化,强调礼、仁、乐及礼乐中和,主张依礼治国,重人与人之间的等级秩序;倡导依顺天地阴阳之序以便实现“天人合一”。

道家对此也极推崇,老子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说”。

庄子说“以人和天”就是此意。

汾阳庭院因为围合形式不同,形成三合院、四合院,合院的主房、厢房、仆房。

以及室外与室内的合理布局,构成了汾阳庭院“天人合一”的主要内容,做到了天与人,自然与社会在整体上的和谐统一。

庭院空间与室内空间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内外相生的。

由于“天人合一”观念的影响,汾阳庭院的屋顶也有着与众不同的形式,屋顶被认为是人与天之间的过渡,人要在屋顶上寻找与天相通的东西。

汾阳四合院的屋顶以屋脊为支柱,向两边呈“返宇”状,从屋面向天上展开,从地面仰视又呈飘落状。

这种设计方法凝聚着一种既不张扬又抑制着的力,含着向天又向地的精神和收敛有度、藏力量于内的气质。

生天、地、人浑然一体之意。

②“天人合一”也就是“自然和人的和谐”,自然的和谐又可分为三个范畴:

首先,第一层次是天与人,如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地统一;第二个层次是人与人,强调待人要礼貌和气,尤其重视家和为贵;第三个层次是个体的心理精神生活,追求一种平和、中和的境界。

3、精神寄托与心灵慰籍

住宅建造是“家”之所在,“家”是一个特别富于感情色彩的地方,所以人们在建造“家”的过程中便加一些精神性要求,以满足人们内心深处的需求。

汾商自古诚信、守义,他们恋土返乡,建起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庭院,并把他们的信念、理想、追求寄予其中。

吉祥在汾阳人的日常生活中至关重要,在汾阳庭院中吉祥文化的表现无处不在,并且表现得丰富含蓄,意味深长,其间运用人们心照不宣的形象,寓示某种吉祥言语,如代表长寿的有仙鹤、寿桃、神龟和苍松;代表多子的有莲花、葡萄、石榴;同样梧桐的祥瑞,牡丹的富贵,金蟾的财运,麒麟的仁厚,都在此不一而足,各种各样吉祥的画面带着深邃的内涵,围绕在主人的堂前屋后,令主人朝朝暮暮感受吉祥的沐浴,如此庭院便成为汾州商人的人间天堂。

对神灵的膜拜和信仰作为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居住的庭院上也会看到“八仙”、“三星”等装饰,八仙的神力被渲染得无所不能,包罗万象,反映了主人对正直仁义的推崇,同时想借助八仙的力量为庭院带来吉祥,“三星”代表福、禄、寿三星。

将神灵用木雕装饰的手法留于庭院中,与主人同居共处,达到消灾避邪,寓示祥瑞的目的。

民国时期,汾阳庭院是近代汾阳社会的缩影,儒家文化作为正统思想长期影响着我国先民,在此地的庭院里,我们同样看到了儒家传统文化对庭院营建的巨大影响,有精华也有糟粕。

虽如此,汾阳庭院对现代建筑依然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在探究此地的民风民俗中我们也可以把视线投向庭院,从中感知历史,获得真实可靠的历史信息。

参考文献:

[1]郭立城.中国民俗史话[M].北京: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2]汪之力.中国传统民居建筑[M].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1994.

[3]马丙安,叶大兵.中国风俗词典[M].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

[4]赵正民.山西文史资料全编[M].太原:

山西文史资料编辑部,2000.

[5]王子瑜.晋中大院建筑形态特色分析研究[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

[6]高曾伟.中国民俗地理[M].苏州:

苏州大学出版社,1996.

[7]鸿宇.中国民俗文化禁忌[M].北京:

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

[8]朱宁虹.中华民俗风情博览[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9]郝秀春.北方地区合院式传统民居比较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2006,(05).

[10]薄圣亮,张建新.晋北居民习俗初探[J].民俗研究,1995,(04).

[11]高宇波.晋商民居建筑文化[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1999,(01).

[12]仇小凤.一组珍贵的民居建筑[J].文物天地,1999,(02).

[13]孙丽平.山西大院文化摭谈[J].沧桑.1999,(06).

[14]杨文.说不尽的大院文化[J].今日山西,2004,(05).

[15]郝秀春.北方地区合院式传统民居的比较研究[D].郑州大学,2006.

[16]李章.浅析山西传统民居建筑文化内涵[J].山西建筑,2006,(07).

[17]李煜.晋中大院建筑研究[J].重庆大学,2006,(05).

[18]于利娜.中国传统建筑元素[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05).

[19]周涛.浅谈山西民居风格源起[J].山西建筑,2005,(08).

[20]申维辰.山西历史文化的三大特色[J].中国地方志,2003,(12).

[21]史向红.浅析山西古建筑的特色[J].福建建筑,2001,(01).

[22]汪之力.中国传统民居概论(上)[J].建筑学报,1999,(04).

[23]沈纲,沈昌乙.晋中民居初探[J].建筑知识,2005,(04).

[24]程轶婷.浅论山西传统民居的审美特征[J].大众文艺,2009,(15).

[25]戴俭.传统民居中的文化意识[J].华中建筑,1996,(04).

[26]王其钧.传统民居的人界观念[J].华中建筑,1997,(02).

[27]陆琦.传统民居装饰的文化内涵[J].华中建筑,1998,(02).

[28]李先逵.四合院的文化精神[J].建筑,1996,(10).

[29]马建民.中国传统民居的装饰风格与文化心态[J].室内设计与装修,1995,(05).

[30]韩增禄.中国建筑的文化内涵[J].自然辨证法研究,1996,(01).

 

TheCourtyardCultureintheRepublicofChinainFenyang,Shanxi

Abstract:

ThetimeofRepublicofChinaisareformperiodofdestroyingtheoldandestablishingthenewandalsoatransmissionperiodofhistoricalaccumulation,butthecourtyardcultureofFenyang,Shanxididnotexperiencegreatchangeovertime,onthecountry,itcarriedforwardthemorphologicalfeaturesofthefeudalera.FengShuihasbeenwidelyconsideredinthebuildingofthecourtyardshere,whichsetsupaseriesofideasforconstructionaswellasreflectstheintertwiningwiththemainstreamthoughts.ThecourtyardhadbeenasymboloffeudalcultureinthatitputtheConfucianethics,hierarchyandpeckingthinkingasthenoumenonmaterialinthecourtyardconstructionstyle.Asthesymbolicmeaningembodiedfeudalculture,italsohighlightedthefeudalfamilyethics,theconceptofunitybetweenHeavenandman,andthespiritualandpsychologicalcomfortofhumanbeings.AndthesesymbolsprovideusawealthofreferencestounderstandthepoliticalsystemandeconomicsituationinFenyang,shanxiintheRepublicofChinaandalsoofferussomesolidandauthen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