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历史综合练习一.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44448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73.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历史综合练习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届高三历史综合练习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届高三历史综合练习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届高三历史综合练习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届高三历史综合练习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历史综合练习一.docx

《届高三历史综合练习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历史综合练习一.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历史综合练习一.docx

届高三历史综合练习一

2018届高三历史综合练习一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

1.赫克斯特说,历史学家应该讲述“相关的现有证据所能支撑的最有可能的故事”。

安克斯密特认为,“史学争论归根结底不是旨在达成一致,而是解释性论旨(论题的主旨)的繁荣滋长”。

据材料可知,两位史学家都强调(  )

A.发现历史发展的规律B.历史解释的多元性

C.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D.解读历史的一致性

2.韩愈说:

“君不出令,则失其所以为君;臣不行君之令而致之民,则失其所以为臣;民不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则诛!

”韩愈此话的主要目的是(  )

A.维护封建统治秩序B.反对君主专制

C.建立封建伦理道德D.约束君主行为

3.理学家张拭提出:

“义利之辨大矣!

岂特学者治己之所当先,施之天下国家一也。

王者所以建立邦本,垂裕无疆,以义故也。

”由此,张拭认为辨义利有利于(  )

A.提升自我修养B.解决实际问题C.完善儒家理念D.提高治学意境

4.杨在军在《家族企业长寿之家族因素剖析》中指出:

“步人近代,同仁堂药店除加强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外,还积极利用官方联系以图在原材料、定价权、品牌维护、资金方面获得好处,企业获得新发展。

”这反映出同仁堂(  )

A.经营者专注于产品结构调整B.充分利用官商合办经营模式

C.利用与官方的关系垄断市场D.借助政府力量加快市场开拓

5.1940年9月5日,周恩来在给中央的电报中说:

“(此次)大战是第一件兴奋人心的大事……今日《大公报》、新蜀社论称赞华北八路军战绩,蒋有电嘉奖,何亦允发子弹。

”材料中所说的“大战”(  )

A.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B.坚定了国共合作的决心

C.振奋了国人的抗战信心D.配合了正面战场的抗战

6.1956年中共八大的政治报告提出:

“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是不能够也不应该孤立进行的,它必须有各个方面的配合,特别是农业的配合,农业是工业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这段报告的意义是(  )

A.纠正了重工业比重过大的现象

B.表明经济建设重心由重工业转向农业

C.开始了农村所有制性质的改造

D.是有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的成功探索

7.2013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代表中,基层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和专业技术人员代表的比例要比上届有所上升,党政领导干部代表的比例要比上届有所降低。

这“一升一降”本质上反映了(  )

A.代表结构日趋多元B.农民工社会地位提高

C.基层选举日益发展D.民主制度进一步完善

8.公元前536年,郑国把刑书刻在青铜鼎上;公元前449年,古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由此可见(  )

A.法治发展推动国家统一B.成文法律体现文明发展诉求

C.疆域扩大推动法治建设D.古罗马的铸铜技术源白中国

9.英国工业革命从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纺纱机到卡特莱特的水力织布机、再到瓦特的改良蒸汽机,经历了“纺纱一织布一动力”的机器发明和应用的递进阶段。

这种“递进”反映出(  )

A.科学理论的突破B.思想文化的进步

C.政府措施的激励D.工业革命的深化

10.美国学者帕尔默认为:

“从1871年到1890年,俾斯麦在他任联邦帝国宰相的二十年间,往往设法在下议院自己这一方取得多数,不过他并不认为在原则上非依赖多数不可,他奉行的信条是:

只有皇帝和他的宰相才有权统治这个国家。

”这说明当时的德国(  )

A.帝国宰相需对下议院负责B.帝国议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C.皇帝和宰相存在权属关系D.君主立宪具有实质性内容

11.如图根据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的资料整理,反映了私营注册工业在国家全部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年度变化情况。

此示意图说明(  )

A.私营工业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新经济政策制约了私营工业发展

C.非公有制经济受到了排挤和压制

D.新经济政策的精神已被彻底抛弃

12.19世纪30年代,欧洲“资产阶级在它已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

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

此状况导致了(  )

A.浪漫主义文艺的兴起B.现实主义文艺的兴起

C.印象主义的蓬勃发展D.现代主义文艺的繁荣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表是文艺复兴在西欧各国产生的特殊花果。

国别

重要原因

日耳曼

宗教哲学

宗教改革

①民族性简单,宜于宗教;

②民族性喜实用,不乐罗马教的仪式;

③教皇在日耳曼的威信,本不甚深。

西班牙

葡萄牙

地理上的发现

殖民地的竞争及欧化的普及全球

①近海宜商业;

②宗教及爱冒险的民族性

法兰西

政治哲学

法国革命

①专制政体的发达;②政治的亟需改革

英吉利

应用科学

工业革命

①工业发达;②尚实用的民族性

﹣﹣陈衡哲《西洋史》

材料二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比较开明的英美新教传教士开始认为,他们的工作应当“世俗化”,由宗教宣传扩展到对西方知识和文化的介绍。

以前的重点一直是“把异教徒从地狱的苦难中解救出来”,而现在的问题则是要“把异教徒从现世苦难的地狱中解救出来”。

他们设立学校,发表公开演讲,开办图书馆和博物馆,并出版报纸和杂志﹣﹣这最后一项是外国人的特权,中国人不能办报刊。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近代中国“两极相逢”,中西文化冲突是这个时代的突出内容。

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就是一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冲突交汇的历史,就是传统文化在西方近代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向近代文化过渡转变的历史,也就是传统与西化相斥相纳的历史。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运动在西欧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70年代前后西方传教士在华活动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

并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请从图中提取关于经济、文化、外交任意两个有关丝绸之路性质方面的历史信息项并结合相关史实予以说明;结合当今现实请你概括丝路精神的内涵。

 

任选一模块作答[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户籍制度萌芽于商朝,据殷商墟|、辞中记载商朝已经有了征派民力共耕公田的籍田之制。

战国时期,商鞅将户籍制度发展为“什伍连坐”法。

两汉时期,口赋和算赋(人头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项主要来源,兵役与徭役则是国家要求每个丁男承担的重负,为此,两汉政权一直实行编户齐民制度。

编户齐民制度的形成与完善,使大量的人丁民户时时处在封建国家政权的直接控制之下……唐安史之乱后,土地兼并风行,政府的财政收入与徭役来源日益枯竭,为了解决危机,唐政府改革征税制度,不以户籍及其登记内容而以土地和财产的多寡为征税依据。

明洪武年间,政府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土地清丈和地籍整理运动,编制鱼鳞图册,地籍与户籍彼此独立。

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使身丁税与户籍相分离。

从此。

地籍便成为统治者征收赋税的主要依据,而户籍的作用则退居其次了。

清政府下令彻底废除人丁编审,户籍管理制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节选自《中国户籍制度的历史考》

(1)依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功能。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演变的特点,并分析其演变的原因。

 

[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6.材料1943年,英国总参谋部设立“战后计划委员会”。

该委员会指出,英国在战后可能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苏联。

该委员会还认为,英国的衰落使之在战后根本无力单独对付苏联的潜在威胁,它认为英国应该争取美国的支持,也可以利用西欧盟国来对抗苏联。

英国外交部也将苏联视为对英国的潜在威胁。

外交部也强调应争取美国的支持,它在1944年3月的一份备忘录中宣称:

“必须利用美国的力量来为我们的目标服务,帮助美国这艘大船驶入正确的港湾。

二战后成立的英国工党政府面对现实的国家利益,一方面努力保护既有的势力范围,另一方面致力于恢复和发展经济,重建“一流大国”地位。

为此,英国必须遏制苏联势力的西进,否则难保其国家安全和利益不受侵犯。

贝文也知道没有美国的支持,英国根本无法和苏联抗衡,他劝英国首相艾德礼说:

“我们应该在英美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寻求一个全新的方法。

﹣﹣摘编自黄亚红《试论英国冷战政策的形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及其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国冷战政策的作用。

 

[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7.材料张骞,字子文,西汉成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

武帝时以军功封博望侯,旋拜中郎将。

他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文化交流的通道,加强了西汉与西域地区的联系。

张骞不仅开拓了汉与西方诸国贸易的“丝绸之路”,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走出国门的使者;同时,也通过它的外交实践,第一次张扬起国与国之间平等、诚信交往的外交理念,为中国汉代昌盛和后世的对外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时的史学家司马迁称赞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意思是“开通大道”。

西域诸国当时无史籍记载,张骞所报道,备载于《史记》、<汉书》中,是治中亚史所根据的原始资料,具有重要价值。

据史书记载,他“为人强力,宽大信人”,即具有坚韧不拔、心胸开阔,并能以信义待人的优良品质;但如同历史上一切伟大人物一样,要演导出威武雄壮的戏剧,还得具有一定的历史条件和舞台。

这就是平常所谓的“时势造英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骞“凿空”的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骞“凿空”成功的原因。

 

2017年河南省豫北重点中学联考高考历史模拟试卷(4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

1.赫克斯特说,历史学家应该讲述“相关的现有证据所能支撑的最有可能的故事”。

安克斯密特认为,“史学争论归根结底不是旨在达成一致,而是解释性论旨(论题的主旨)的繁荣滋长”。

据材料可知,两位史学家都强调(  )

A.发现历史发展的规律B.历史解释的多元性

C.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D.解读历史的一致性

【考点】Y5:

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分析】本题考查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史学研究方法,是人类认识历史的“桥梁”.由于历史内容极为丰富,并具有多层次性的特点,史学方法也就不能单一化,而应该丰富多样.

【解答】“最有可能的故事”和“而是解释性论旨(论题的主旨)的繁荣滋长”,说明两位史学家都强调历史解释的多元性,故B正确,D错误;

AC两项在材料中都未体现,排除.

故选B.

 

2.韩愈说:

“君不出令,则失其所以为君;臣不行君之令而致之民,则失其所以为臣;民不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则诛!

”韩愈此话的主要目的是(  )

A.维护封建统治秩序B.反对君主专制

C.建立封建伦理道德D.约束君主行为

【考点】38:

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在唐朝的作用,要求学生结合唐朝中期以后,韩愈柳宗元等人提倡强化儒学的主张来分析材料.

【解答】A.由材料可知,韩愈要求君、臣、民各尽其职,臣、民要为君效力,否则严惩,表明其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意图.A项正确.

B.项与材料主旨相悖,韩愈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维护唐朝的统治;

C.建立封建伦理道德不是韩愈的主要目的,而是为了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D.约束君主行为是为了更好的巩固唐朝的封建统治,所以维护封建统治才是最终的目的.

故选A.

 

3.理学家张拭提出:

“义利之辨大矣!

岂特学者治己之所当先,施之天下国家一也。

王者所以建立邦本,垂裕无疆,以义故也。

”由此,张拭认为辨义利有利于(  )

A.提升自我修养B.解决实际问题C.完善儒家理念D.提高治学意境

【考点】36:

宋明理学.

【分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

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道德,自我调节,发愤图强,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凸现人性.

【解答】B材料认为理学修养“治己修身”与“治国安邦”是统一的,“内圣”“外王”不可偏废,“治己修身”的最终目的是解决国家和社会问题,故B正确;

A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B.

 

4.杨在军在《家族企业长寿之家族因素剖析》中指出:

“步人近代,同仁堂药店除加强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外,还积极利用官方联系以图在原材料、定价权、品牌维护、资金方面获得好处,企业获得新发展。

”这反映出同仁堂(  )

A.经营者专注于产品结构调整B.充分利用官商合办经营模式

C.利用与官方的关系垄断市场D.借助政府力量加快市场开拓

【考点】A5: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在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多元化的格局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代表着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步方向,但由于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压迫和排挤,它始终没有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形式.

【解答】重视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市场营销,只是同仁堂成功的因素之一,因此A项表述不恰当,排除;

同仁堂只是重视与官方的联系,借助官方力量发展自己,并没有采取官商合办的经营模式,故D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并没有说明其垄断市场,故C项错误.

故选D.

 

5.1940年9月5日,周恩来在给中央的电报中说:

“(此次)大战是第一件兴奋人心的大事……今日《大公报》、新蜀社论称赞华北八路军战绩,蒋有电嘉奖,何亦允发子弹。

”材料中所说的“大战”(  )

A.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B.坚定了国共合作的决心

C.振奋了国人的抗战信心D.配合了正面战场的抗战

【考点】9S:

抗日战争.

【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需要掌握百团大战的意义.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940年9月”、“华北八路军战绩”.

【解答】依据材料中“1940年9月”、“华北八路军战绩”等信息可知,“大战”是指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百团大战,此次大战在打击日军侵略气焰的同时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故C项正确.

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是平型关大捷,故A项错误.

题干没有涉及国共合作的信息,故B项错误.

题干没有反映敌后战场配合正面战场的信息,故D项错误.

故选C.

 

6.1956年中共八大的政治报告提出:

“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是不能够也不应该孤立进行的,它必须有各个方面的配合,特别是农业的配合,农业是工业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这段报告的意义是(  )

A.纠正了重工业比重过大的现象

B.表明经济建设重心由重工业转向农业

C.开始了农村所有制性质的改造

D.是有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的成功探索

【考点】G5:

社会主义十年探索.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要求学生结合1956年年到1966年十年探索基本事实来分析材料.

【解答】A.新中国成立时,重工业基础薄弱,针对这种情况,“一五”计划时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做法,1956年

还谈不上重工业比重过大问题,排除A项.B选项所述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发展的方针.

C.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于1953年.D.材料认识到了农业与工业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是正确的、成功的探索建设道路的体现,D项正确.故选D.

 

7.2013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代表中,基层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和专业技术人员代表的比例要比上届有所上升,党政领导干部代表的比例要比上届有所降低。

这“一升一降”本质上反映了(  )

A.代表结构日趋多元B.农民工社会地位提高

C.基层选举日益发展D.民主制度进一步完善

【考点】FA:

我国现代民主政治建设.

【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需要掌握新中国民主制度进一步完善的表现.解题的关键是注意限定信息“本质”和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

【解答】注意限定信息“本质”,依据材料可以看出“一升一降”本质上说明民主制度进一步完善,故D项正确.

ABC三项都只是中国民主制度发展、完善的表现,不是本质,应排除.

故选D.

 

8.公元前536年,郑国把刑书刻在青铜鼎上;公元前449年,古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由此可见(  )

A.法治发展推动国家统一B.成文法律体现文明发展诉求

C.疆域扩大推动法治建设D.古罗马的铸铜技术源白中国

【考点】4E:

《十二铜表法》.

【分析】本题考查《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限制了贵族的特权,打破其对法律垄断,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是平民的胜利.

【解答】材料无法体现AC两项,排除;

材料体现的都是成文法,在早期的中西方出现成文法,说明成文法律体现文明发展诉求,故B项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古罗马的铸铜技术源白中国,故D项错误.

故选B.

 

9.英国工业革命从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纺纱机到卡特莱特的水力织布机、再到瓦特的改良蒸汽机,经历了“纺纱一织布一动力”的机器发明和应用的递进阶段。

这种“递进”反映出(  )

A.科学理论的突破B.思想文化的进步

C.政府措施的激励D.工业革命的深化

【考点】59:

第一次工业革命.

【分析】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需要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解题的关键是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对材料的分析理解.

【解答】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先是纺纱机器出现,然后是织布机器发明,最后到动力机器的改良,这说明英国工业革命的进行是随着生产需求而层层递进的深化,故D项正确.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因工人和技师发明或改良机器而直接开始的,不是在科学理论突破的基础上进行的,故A项错误.

BC两项在材料中找不到依据,应排除.

故选D.

 

10.美国学者帕尔默认为:

“从1871年到1890年,俾斯麦在他任联邦帝国宰相的二十年间,往往设法在下议院自己这一方取得多数,不过他并不认为在原则上非依赖多数不可,他奉行的信条是:

只有皇帝和他的宰相才有权统治这个国家。

”这说明当时的德国(  )

A.帝国宰相需对下议院负责B.帝国议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C.皇帝和宰相存在权属关系D.君主立宪具有实质性内容

【考点】6H:

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分析】本题考查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关键信息是:

只有皇帝和他的宰相才有权统治这个国家.

【解答】从材料可以看出,俾斯麦认为真正统治这个国家的“只有皇帝和他的宰相”,从中可以看出皇帝处于绝对的核心,享有最高统治权,帝国宰相需对皇帝负责,两者存在权属关系,故排除A项,C项符合题意.

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帝国议会完全处于从属地位,而非最高权力机构,B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当时的德国君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故排除D.

故选C.

 

11.如图根据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的资料整理,反映了私营注册工业在国家全部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年度变化情况。

此示意图说明(  )

A.私营工业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新经济政策制约了私营工业发展

C.非公有制经济受到了排挤和压制

D.新经济政策的精神已被彻底抛弃

【考点】C8:

新经济政策.

【分析】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解答】该示意图显示,新经济政策后期私营注册工业所占比重处于下降状态,这说明私营经济的地位与价值发生了变化,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可知,私营经济的继续发展受到了限制,故C项正确;

在当时的苏联,私营工业是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故A项错误;

新经济政策是要通过发展私营工业以推动社会经济恢复,而不是限制私营工业的发展,故B项错误;

新经济政策到1928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后才逐渐被废除,故D项错误.

故选C.

 

12.19世纪30年代,欧洲“资产阶级在它已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

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

此状况导致了(  )

A.浪漫主义文艺的兴起B.现实主义文艺的兴起

C.印象主义的蓬勃发展D.现代主义文艺的繁荣

【考点】I2:

现实主义文学;I8:

现实主义美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现实主义文学艺术产生的背景,要求学生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和19世纪上半期欧洲社会现实来分析材料.

【解答】A.浪漫主义文学兴起的时间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不是19世纪30年代.浪漫主义兴起主要是因为知识分子对“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A项错误;B.据材料中的时间“19世纪30年代”和“冷酷无情”、“现金交易”等信息,可知材料主要叙述了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这导致了现实主义文艺的兴起,B项正确;C.印象画派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它的特点主要是反映光和色的瞬间印象,突出强调个性,不是主要反映社会现实.D.现代主义文学艺术主要兴起于20世纪初.故选B.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表是文艺复兴在西欧各国产生的特殊花果。

国别

重要原因

日耳曼

宗教哲学

宗教改革

①民族性简单,宜于宗教;

②民族性喜实用,不乐罗马教的仪式;

③教皇在日耳曼的威信,本不甚深。

西班牙

葡萄牙

地理上的发现

殖民地的竞争及欧化的普及全球

①近海宜商业;

②宗教及爱冒险的民族性

法兰西

政治哲学

法国革命

①专制政体的发达;②政治的亟需改革

英吉利

应用科学

工业革命

①工业发达;②尚实用的民族性

﹣﹣陈衡哲《西洋史》

材料二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比较开明的英美新教传教士开始认为,他们的工作应当“世俗化”,由宗教宣传扩展到对西方知识和文化的介绍。

以前的重点一直是“把异教徒从地狱的苦难中解救出来”,而现在的问题则是要“把异教徒从现世苦难的地狱中解救出来”。

他们设立学校,发表公开演讲,开办图书馆和博物馆,并出版报纸和杂志﹣﹣这最后一项是外国人的特权,中国人不能办报刊。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近代中国“两极相逢”,中西文化冲突是这个时代的突出内容。

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就是一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冲突交汇的历史,就是传统文化在西方近代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向近代文化过渡转变的历史,也就是传统与西化相斥相纳的历史。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运动在西欧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70年代前后西方传教士在华活动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

并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考点】85:

文艺复兴;3T:

中西方文化交流.

【分析】

(1)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运动在西欧发展的特点,波及范围逐渐扩大;在不同国家影响各有侧重;涉及领域逐渐增多.

(2)本题考查19世纪70年代前后西方传教士在华活动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工业革命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普遍建立;近代中国已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近代中国反洋教斗争的影响.

(3)本题考查中国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由排斥外来思想到学习西方文化,再到外来思想理论中国化.

【解答】

(1)从表中可知,波及范围逐渐扩大;在不同国家影响各有侧重;涉及领域逐渐增多.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普遍建立;近代中国已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近代中国反洋教斗争的影响.

(3)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排斥外来思想到学习西方文化,再到外来思想理论中国化.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学习外来优秀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